【實用】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釣魚的啟示》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

前幾天我讀到一篇名叫《釣魚的啟示》的文章,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篇文章講了一對父子去釣魚,兒子釣到一條大鱸魚,父親卻為了守規矩讓兒子把魚放回去, 兒子只好戀戀不捨地把魚放回湖中,此後兒子一直銘記父親的話,成一名著名的建築師。

當我讀到”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大鱸魚的, 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這句話時,我覺得這是一位多麼守規矩的父親啊,就算離開放捕撈只有兩個小時,就算根本沒人看到他們,就算有兒子乞求的.目光,也根本沒有讓他的想法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仔細讀讀這句話,我覺得他不僅是一位守規矩的父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他能在自己面臨道德抉擇時,果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相反,有些父母只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利益著想,在面臨道德抉擇時,連想都不想就選擇了放棄道德。當他們覺得自己佔到便宜時,其實沒有,他們反而一直在為孩子做反面教材。將來他們的孩子長大了,也會成為一個自私的人,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也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當我讀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時,我覺得,是啊,道德說起來就是那麼簡單,但從作者把大鱸魚放回湖中的難過心情可以看出,要想實踐道德是很難的,實踐道德是要放棄個人利益的。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這條大鱸魚的道德抉擇。當售貨員多找你錢了,你會怎麼做?當有人掉錢了,恰好被你揀到,你會怎麼做? 當紅燈亮了,路口並沒有車,也沒有警察和攝像頭,你又會怎麼做?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有勇氣去實踐道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2

20xx年11月18日,我讀了《釣魚的啟示》一文,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做的一件事情,並羞愧不已……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一個傍晚,他和父親一起去新漢普斯湖中的一個小島上釣魚,他釣到了一條十分漂亮的大鱸魚,可父親卻說離准許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2個小時,不允許他拿走,他和父親反駁了多次,可仍然無法說服父親,只好將鱸魚放回湖裡。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著:這是一對多麼守規矩的父子呀,這位父親不僅僅自己守規矩,講原則,還以身作則,教育自己的兒子。特別是他們竟然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自覺遵守規則,我對他們產生了一種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我做的一件事情。那是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期終總會拿小紅花的多少評選“全優生”,當時我是第二名,總是和第一名就差二朵。如果平局就民主投票,我沒她人緣好,所以肯定輸了,當時我心急壞了,忽然冒出了一個壞主意:我偷偷拿她三朵小紅花,我不就贏了她嗎?於是,我環顧四周,一見沒人,就立馬把手伸進她的資料夾拿了三朵,快速放進口袋裡。回家後,爸爸無意中發現了小紅花上面寫的不是我的.名字。他沒有發脾氣,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通過不好手段得到的小紅花是沒有意義的,這三朵小紅花將一直是你的心結、一道過不去的坎。你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公平競爭,才會心安理得。爸爸相信你是一個守規矩,講誠信的孩子。明天你應該怎麼做呢?”

爸爸的話讓我流下了眼淚。第二天,我毫不猶豫的把小紅花還給了同學,並主動向同學和老師承認了錯誤。下午,正是決定全優生的日子,該來的總會來的,我緊張的低下頭。忽然,直聽到她和老師一起宣佈本學期全優生——吳思緣!是我啊?我一下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著雙眼看著他們。只見老師和她都對我發出會心的微笑,並悄悄對我豎起大拇指。

在爸爸的幫助下,因為我的誠實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讚許,並獲得榮譽。文章中的詹姆斯.勒菲斯特不也是這樣嗎?如果他沒有聽從爸爸的教導,沒有自覺遵守規則,被人發覺,將會是他人生的汙點!

我也要成為自覺遵守規則的人,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做到,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3

釣魚的啟示講述了一位父親和孩子在湖邊的小島上釣魚,孩子調到一條大鱸魚,父親卻建議把鱸魚放回湖裡。我就想:為什麼“我”不想放鱸魚,而父親卻堅持要放它?這條鱸魚是“我”千辛萬苦才釣到的,“我”還想吃這條鮮美的魚呢。課文讀到一半時才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是因為一個人做事不但要有原則更不能違背自己的道德,在“我”釣到鱸魚的時候還沒有到規定的捕魚時間,所以父親反對我這條鱸魚帶回家。而且,我從課文中,還知道了“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得意到急切,急切到乞求,乞求到沮喪。足以證明“我”對這條魚的戀戀不捨。

由此,我悟出了點道理:道德是不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正確和錯誤選擇的心理難題,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把這條魚放回湖裡,如果你放了,說明你是一個講誠信、遵守規則的人,如果你選擇帶回去了,你就是唯利是圖,違背了道德和規則,將來有可能為了更大的利益去違反法律。

古人說:有舍必有得,一個人必須學會取捨,捨去不當之利,收穫道德和誠實守信,自己做錯了事主動承認是誠信,借東西及時還是誠信,遵守規則、遵守法律不越雷池同樣也是誠信,它是人可貴的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如果一個人去昧著自己的良心做那些損人利己的壞事,不顧對錯,鋌而走險,將來面對的就是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懲罰。難道這樣就很好嗎?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4

今天讀了《釣魚的啟示》一文,感慨頗多。

文章講的是“我”11歲時,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隨著父親到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上去釣魚。正當“我”欣喜於意外釣到一條很大的鱸魚時,父親卻平靜的,也毫無商量餘地的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裡去……因為父親看看時間,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雖然,四周靜悄悄的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無人知道“我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

如今,34年過去了,“我”已是紐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了,雖然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的大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的`“魚”。當一次次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戒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就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法官的兒子就是法官,賊的兒子就是賊。”這句話雖然有點偏激,但卻揭示出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終生的影響。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不難看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之所以能抵擋住許多充滿誘惑力的“魚”,與這次釣魚的啟示,與父親告戒“我”的話是分不開的。所以,為人父母者,切記言傳身教呀!如今,部分父母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素質,忽視了孩子品德的形成。殊不知,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隻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受益終生呀。

道德問題看起來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確實很難的。許多人明明知道有的事情是不可為甚至是違紀違法的。但是,有時候還是經不住誘惑,抱著僥倖心理而為之。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得不償失呀。

現在的社會,色彩斑斕,有時候會讓你眼花繚亂。只要頭腦稍不清醒,來自各方面的誘惑、陷阱就會令人防不勝防。人生的旅途,猶如在茫茫大海上乘舟而行,有許多的航道可以供你選擇。但是如何把好舵,避開暗礁險灘,風頭浪尖,除了從小需要嚴格的道德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啊。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5

《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使我想到裡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沙漠裡考察,中途自帶的水喝完了,他步履蹣跚地在沙漠中行進著,覺得死神離自己不遠了。就在他馬上要倒下時,透過汗水他隱隱約約地看到前面有一座房子。他使盡渾身的力氣,往那座房子走去。使他欣喜若狂的是一所沙漠急救站!他推開房門,臉上的喜悅頓時一掃而光: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取水臺和一個水壺。他想到取水臺取水,可一滴水也沒出來,只見上面貼著一張牌子,上面寫著:

旅行者,請你把水壺裡的水倒進取水臺,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泉水從裡面流出來。

看後,他便閉目沉思:到底要不要倒呢?如果牌子上的話是假的話,豈不是失去了唯一的希望?如果把水喝了,倒還可能有生存的'機會。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還是把水倒進了取水臺。過了一會兒,只見取水臺源源不斷地湧出了泉水。他衝上去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接著把水壺灌滿,還在上面又貼了一塊牌子:請你相信我,這是真的!

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例子。記得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去果園摘蘋果。老師宣佈:“每人摘一個最大的蘋果,但只能摘一次。我在對面等你們。”學生們興高采烈地進入果園,不一會,只見大多數都沮喪著臉走出了果園。一個男生說:“老師,我一進果園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果子,我立刻摘了下來,後來才發現還有比這更大的。”

“我進果園時,也發現比這更大的,但我沒摘,最後摘到了一個我童年時期從未見到的大蘋果。”

"你做得真棒!"老師誇獎我。

一個人不能眼紅一時的利益,要站得高,看得遠,否則會失去了一生的財富。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6

在一天夜晚裡,詹姆斯和他的爸爸又去釣魚了,但和往常不同的是,詹姆斯釣到的是一條大鱸魚,而釣鱸魚的時間還沒到。

這篇小段落出自於《釣魚的啟示》一文。當我剛讀到這時,我就愣住了,心想:詹姆斯會怎樣?是放回去,遵守原則?還是不放回去,就拿走,反正沒有人知道……心中有千百個不理解,千百個疑問?

當我讀到爸爸說的“你還會釣到更大的魚”時,我更不解了:為什麼要放回去?當時並無人知曉,而且放生了後,可能就釣不到那麼大的.魚了。

後來在結尾時讀到“人在無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好做得對”時,我便漸漸慚愧極了,想著剛才我所想的一切我便明白了“遵守原則,誠實守信”的道理。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還有著這樣的情況,依舊有人不遵守原則。

就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就在昨天下午上美術課時,我們班的一個男同學在沒向老師打一個招呼,向老師請一個“小假”,就衝出了出來,猛得開啟門,就衝向樓下,上衛生間去了,在場的同學無不驚奇,老師也很驚訝。因為是秋天,風很大,他剛一走,門就被帶上了。等他回來時,發現門是關著的,就在外面大喊大叫:“黃老師,開門,不要把我關在外面罰站!”全班同學更是一怒,心想:是你要去上衛生間的,怎麼能怪老師呢?

生活中為什麼還有這種人呢?為什麼偏還要不遵守原則去違背原則的本意呢?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7

除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講的是34年前的一個夜晚,作者和父親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他心裡幾高興。劉得意,但由於沒有到捕撈魷魚的時間,父親卻讓作者把鱸魚放回湖中。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父親教育作者的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非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是啊,生活中這樣的人還少嗎?都是因為那條誘人的'魚放棄手中的魚就等於放棄了個人利益,大家都知道放魚回湖就是正確的,把魚留下就是錯誤的,但實踐起來卻很難當,我們面對道德問題時有多少個人會放棄個人利益去選擇到的呢?甚至有些人會讓認為作者太傻了,放著這麼大的鱸魚不要這麼大的鱸魚,可是隻很多錢的,而父親卻沒有這麼做,父親控制了自己的情感,還是讓兒子把魚放回了湖中父親的行為是很多人都做不到了。

讀了這篇課文,常常使我想起這件事,那一次我去商店買東西我給老闆了,我要減肥了三八分米,一共是四元五角的老闆去找了我等一下,當我對老闆說跑了出去。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8

在厚厚的語文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文中敘述作者小時侯和父親一起去釣魚時經歷的事告訴我們: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我感悟到一個人要有道德,無論有多麼誘人的東西都不能無故佔有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黃宇翔有一個飛速陀螺,我就和他商量::“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三天?”他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特別高興,那三天我天天玩,很快三天就過去了,到了歸還陀螺的時間了,我在心裡偷偷的`想:興許他不記得我是不是就可以不還給他,這陀螺就是我的了?了。就這樣五天過去了天,黃宇翔沒來問我還陀螺,我暗暗高興。那天我正在玩那個陀螺的時候媽媽看見了就問我:“這個陀螺哪來的?”“我……我……自己的”,我硬著頭皮說。媽媽生氣地說:"你沒說實話,這陀螺不是你的吧?"“不是我的"我小聲地回答,媽媽問“是誰的?""黃宇翔的”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你的東西,不能佔為己有這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你一直這樣長大,以後就會變成小偷。你喜歡媽媽給你買。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念而去佔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明天記得還給黃宇翔”。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無論多麼誘人的東西,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只有這樣我們都會變成有道德的人,世間也會更加美好。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9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主要講的是父親和“我”離釣魚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釣到的大鱸魚給放生了,“我”萬分不情願,但最後“我”還是聽話的把大鱸魚放生了。最終“我”成了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沒有父親從小對“我”的教導,“我”就成不了著名的建築設計師。

我讀了這篇文章,我非常敬佩父親,他非常遵守道德,在某個細節中,可以體現出父親面對肥美的大魚,也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我也十分敬佩“我”,“我”非常聽話,小小年紀就能克服自己的慾望,他的成功源自於父親從小到大的嚴格要求。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遵守道德的`標準,嚴格約束自己,做個正直守紀的人。

人生中,我遇到過很多誘惑我的“魚”。記得有一次,語文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一,我高興的不得了。可是,我發現了一道題,老師給我批錯了,我應該考98分,可我沒勇氣給老師說。這時,一個正義的小人說:“告訴老師改過來吧!”一個邪惡的小人說:“告訴老師,你就不是第一名啦!”經過思想鬥爭,我決定告訴老師,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老師對我說:“錯誤不可怕,一錯再錯才可怕!”

人生的路很長,也許會遇到很多誘惑我的“魚”,我都要用道德的標準嚴格約束自己,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0

今天講《釣魚的啟示》一課。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讓學生感知、體驗詹姆斯的心裡變化以及懂得將學與行結合起來,遵守規則,這是文章重點和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想到一個切入點:以詹姆斯和他爸爸為線,貫穿全文。

我丟擲了第一個問題:你能抓住文中的詞句說一說詹姆斯有著怎樣的心裡變化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句子找的很準,概括的也很精闢:緊張、激動、高興——沮喪、不情願、抗議——悲哀——自豪。我最近看了一些專家的實錄和名師的課,靜下心來一直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我要給學生什麼?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獲得只有30%得法於課內,那麼我應該給予學生哪些有用的30%呢?今天的課讓我明白一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漸漸學會分析和歸納。

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解讀第二個問題顯然簡單多了:畫出描寫爸爸的'句子,想一想爸爸為什麼堅決讓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鱸魚?爸爸是怎麼想的?學生的回答切合課文內容,可圈可點,有說服力。

我接著又質疑道:詹姆斯後悔了嗎?“沒有!”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哪你又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再次讓學生從文中的詞句中找答案。學生很快便把注意力集中道13至16自然段,其中,我最難忘的是宋沛哲的見解——

“老師,我通過這句話發現詹姆斯沒有後悔:‘詹姆斯確實再也沒有釣到過那麼大的魚,但是那條大魚卻經常會出現在他眼前——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那條大魚一直出現在他眼前,說明對他影響很大。”他說。

“出現在他眼前的僅僅的一條魚嗎?”我啟發他深入思考。

“不是!”

“那是什麼?”

“出現在詹姆斯眼前的不僅是一條魚,而是一種啟示,一種做人的道理。”

“好!掌聲送給他!”沛哲能讀出自背後的意思,這就是語文能力。

到底是一種什麼做人道理呢?課上到此答案似乎不難解答,李思譚說:“這件事告訴我們,在沒有任何人監督的情況下,不管有多大的誘惑,我們都要遵守規則。”(在其他同學的建議下修改了個別字詞)我請他寫在黑板上,並找了一隻紅粉筆,認真地說:“你是紅粉筆寫,這是獎勵你的!”

下課了,我在本子上記下了以下舉手發言積極的學生名字:徐浩軒、賀碩、於尚延、劉文涵、陳丁維、王若昕、孟詩涵、李浩萌、李思譚、宋沛哲、張子涵、張淑弈、李卓昊……不發言不代表聽課不認真,但是踴躍舉手的同學無疑是敢於展示自己且思維活躍的,值得表揚。

這堂課也有很多的遺憾,首先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少,應該給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間,而我擔心完不成課堂任務就省略了,這是個錯誤的決定,不能抑制學生的探究慾望。再者,我講的太多,而應該把主要內容放在前半堂課,這樣“精講”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是面對這樣的精讀課文,時間和內容不好把握。

最後,引用特級教師武鳳霞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敘事,也算作自己今天的“啟示”吧——

一位語文教師的思考能力決定著他對教材的理解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