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住鄉愁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住鄉愁觀後感

記住鄉愁觀後感1

從我的老家拆遷以後,每次看到這種節目,我就會心痛,那種滋味不好受,池塘邊,小路上,一座座山,傍晚的炊煙,媽媽的呼喊,都沒有了,都是像在昨天,而我不會再擁有你了!

《記住鄉愁》以中華傳統古鎮、村落為拍攝主體,節目展現古鎮、村落風貌,梳理古鎮、村落傳統文化傳承,記錄古鎮、村落當代生存狀態。

而我的老家也是美麗鄉村,好想我的老家!

01

“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是我對道口這個千年古鎮印象最深之處。御廚劉義因為小時候奶奶想吃一碗雞湯麵,而去張掌櫃的燒雞店討碗雞湯的故事的確感人。那碗雞湯不僅成為了劉義一生中最美味的佳餚,而且成就了“義興張”這個百年老店。“義興張”的後人秉承劉義無私奉獻的品德,將傳承了數百年的祕方公開,使得道口燒雞聞名全國。殊不知這道口燒雞的背後還有義讓祕方和公開祕方的感人故事。千百年來,古鎮的先輩們替他人著想、公而忘私的精神是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做人懂得謙讓,做事不計回報。”這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財富,也是長輩對晚輩寄予的期望。看到能夠先人後己、公而忘私的的人和事,特別感動和由衷地佩服!

02

氣節,是指人的靈魂與脊樑。楓涇古鎮這一集,給我們講了不少有關氣節的故事:被譽為大唐“救世內相”的陸贄,拒收禮物,就連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勸他收下,他仍然堅持不收,此乃仕者的氣節;明朝萬曆年間,陳繼儒目睹官場的黑暗,憤而當街燒掉秀才衣帽,著書立說,鍼砭時弊,此乃學者的氣節;陸龍飛堅貞不屈,慷慨就義,俯仰天地,無愧於心,此乃革命者的氣節;顧世雄拒收學生們的贈房,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此乃師者的氣節;徐小云拒絕在藥品上加價,不收昧良心的錢,此乃醫者的氣節;浦氏老人撿破爛度日,挖到一甕白銀,毫不猶豫地上交國家,此乃貧者的氣節……不同朝代,不同階層的楓涇鎮人,都同樣地恪守著風骨氣節,嚮往著人間正道!

03

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選擇,怎樣的抉擇才是正確的呢?眾埠鎮這一集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兩千多年前的程嬰舍子救孤,是因為他答應趙氏要救孩子,這是憑義來決定取捨;馬嚴甫在考取功名和侍奉母親之間做選擇,是以孝來決定取捨;馬廷鸞在留任與辭職之間做選擇,是以廉來決定取捨;馬端臨在進京當官與留鄉為民之間做選擇,是以忠來決定取捨;最為難得也是最高境界的選擇,則是在生死關頭,馬荷香以信仰所做出的取捨!

04

鄉愁是聯結著家與國的紐帶,是漂泊在異鄉的遊子歸家的情懷,是歷史畫卷的深刻記憶,是媽媽親手做的每一頓飯菜,所謂的落葉歸根,無論深居何處,鄉愁是永恆的話題,也是家國的見證,《記住鄉愁》讓你不僅感受每個古鎮的特色、歷史,還能讓我們不忘家鄉,保持我們的初心,為建設我們最美的祖國出一份綿薄之力。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

《記住鄉愁》觀後感範文5

臨近春節,你的腦海中是否又多了幾分思鄉之情?喧囂之外,你是否也在尋覓一方溫暖且柔軟的佳處,默默等待著你回首,聽它慢慢講述那裡的故事,這其中,道的即是“鄉愁”,喚的即是“銘記”。這地方應是故鄉,是記錄世代人足跡、留下世代人秉性、牽掛世代人心的故鄉。

隨著1月2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打造的《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一個個古鎮裡的歷史故事,一個個家族的興衰榮辱,一個個家庭的現實生活,再次勾起海內外華人心中濃郁的鄉愁情感,而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之源。優秀傳統文化以怎樣的形式“活”在當下?這部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電視臺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繼續給出著答案。

本季開播收視率位居全國專題紀錄片節目第一,隨後,電視、新媒體等渠道傳播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微博#記住鄉愁#話題閱讀量突破9。1億,討論量達57。4萬……第三方資料顯示,《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以來便引起海內外華人及業內外高度關注,更難能可貴的是,監測週期內,零負面新聞的成績可謂是對節目內容的最好回饋。

記住鄉愁觀後感2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社稷。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祖宗。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恩情。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根本。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這是我做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文字統籌時腦海中一遍遍閃過的句子。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臺組織拍攝的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於2015年1月1日正式開播。

塵封了百年的傳統文化實體,以百集紀錄片的形式重回歲月和大地。這些節目,既是一出出生命大題,又是一份份絕好的答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100個“考場”裡,一次次展開,一次次收起,仁心寫,義舉答,子子孫孫答不夠,一答就是百千年。

我看到,但凡得高分的家族、村落,他們都有共同的遵守,沒有忘記國家社稷,沒有忘記祖先,沒有忘記恩情,沒有丟掉根本。但凡興旺的家族,都有家譜、祠堂、祖訓,並且像守著生命一樣守著這些家譜、祠堂、祖訓。仁義禮智信,孝悌勤儉廉,在這些土地上,已經化為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我還看到真正的勵志和制度,真正理解什麼叫師道尊嚴、什麼叫商道賈德。我發現晉商成功的祕密並不全在經營裡,徽商成功的訣竅並不全在謀略裡;還發現幸福原來也在五常十義裡,甚至就在一餐一飲、一草一木裡。

看著這些臺本,我突然覺得,人一旦沒了故鄉的概念,一切病相就要來了。現代人生活在城裡,沒有一個共同的地理凝聚力,房子常常換,漂泊感就來了,漂泊感帶來無根感,無根感帶來焦慮。不像古人,不管走多遠,心繫故鄉。

太多的故事讓人淚眼婆娑。甘肅哈南村是一個把“忠”自覺化的村落。戰時,他們把“忠”用於衛國;和時,他們把“忠”移於建設。據記載,明初時朱氏祖先立下赫赫戰功,朱氏後人便把“忠勇傳家”作為家規祖訓寫進了族譜。歷史上,朱氏一族先後有11人為國捐軀,從軍報國也就成為哈南村的傳統。每逢外敵入侵,“母送兒,妻送郎,父子爭相上戰場”催人淚下的場面,就會在這個小村莊裡出現。汶川地震後,哈南村也是重建速度最快的村落之一。在安徽屏山村,明嘉靖年間,舒善天進京趕考,高中探花,衣錦還鄉之際,發現相依為命的老母病倒家中,便棄官侍母,直至終年。還是屏山村,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成功塑造“抗戰夫人”王麗珍的人民藝術家舒秀文,當年一月掙30塊大洋,會把25塊寄回家裡。在山西靜升村,王氏十六世祖王寅德與人合夥做生意,對方早亡,他把屬於對方的錢分文不少地還給人家後代。做月餅的吳麗霞家,如此在乎月餅切開後的勻稱,不單是講究月餅的品相,更是考察做月餅的人心是否勻稱。他們相信,心勻稱,手下的活無不勻稱,心不勻稱,手下的`活難以勻稱。

讀一出出臺本,我就像是在給祖先的老屋拂塵,給祖先的德容擦灰,給祖先的衣襟撣土。我是那麼急切地想等到下一出,又是那麼緊張地看著每一出,一遍不夠,兩遍不夠。多少次,我的鍵盤上落下一個不肖子孫的熱淚。就連晚上做夢,都在鄉愁之中。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是多麼幸運,我們有這麼偉大的傳統,這麼優秀的祖先,這麼智慧的文化,這麼可愛的同胞。作為一個作家,我是多麼幸運,能夠以這種方式,親近我們偉大的傳統,為祖先盡上一份小小的孝心。

在這些節目中,我看到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故事,遠比在任何一部小說中讀到的精彩。很難相信,倘若沒有這40個攝製組長達9個月的艱辛打撈,任憑他們淹沒、流失,對中華民族來說,將是何等的損失。

有了這100集,我們就可以回答,人類將走向何方。有了這100集,我們就可以回答,子孫將向哪裡去。有了這100集,我們就有了底氣。孔子不但是中國人,而且正在以鄉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端午不但是中國的,而且正在以鄉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我還看到了二十四孝的現代版,看到了精忠報國的現代版,他們有名有姓,有臉有面。

此刻,我更加篤定,只要我們把根留住,只要我們回到根那裡,一切都不是問題。因為春來草自青,草的答案不在草本身,而在春那裡。

鄉愁中的傳統,傳統中的鄉愁,正是我們一刻都不能離開的春風。

記住鄉愁觀後感3

一晃接觸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很長時間了,從開始的不情願看,到現在主動去看,漸漸愛上了這個節目,感謝領導的良苦用心,使我有幸再睹芙蓉鎮的風采,回想起第一次看電影《芙蓉鎮》時,我還是十幾歲的少女,那時就對電影中女主角胡玉音有很深的印象,那是我喜愛的女演員劉曉慶主演的,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她的美貌,還有她頑強不服輸的樂觀性格,雖然歷經坎坷,但結局還是令人欣慰的,這次重睹紀錄片《記住鄉愁》我已是人到中年,不禁感慨時間的無情,真的是十年彈指一揮間,當看到芙蓉鎮三個字是,眼前一亮,彷彿遇到了多年的故人。

當我開啟劇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小鎮。再細看介紹的確是一個因水而興的古鎮,一端以河岸為依託,另一端則懸在水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湘西人在這看似不可能的懸崖峭壁上建造吊腳樓。他們的勇氣驚動天地,不遜於愚公移山,正是這種敢想、敢闖、敢幹的性格,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也給後人擺明了適者生存的道理,沒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優勝劣汰,永遠是真理。

這個芙蓉鎮的前身叫“王村”。早期是土家、苗家聚居的,記錄了xx年的榮辱興衰,後來彭氏家族首領彭士愁帶領溪州人民起兵反抗,借地形優勢與明君周旋的一年多時間,最終明王採取議和以西水河為界盟約立誓。議和內容都寫在一個銅柱上,成為古鎮的定海神針。在彭氏統治的xx多年間始終遵守合約,在國家有難時應召出征打敗倭寇立下赫赫戰功。為表彰土家豐功偉績,明王派人建石坊,寫下來“子孫永享”四個大字。如今銅柱紀念館和土坊就成為了後人景仰的標誌性建築

百年碼頭也有蕭條的時候,隨著水電站和附近鐵路建成,貨物運輸都改為陸路,航運公司被迫倒閉。終於在xx年另闢蹊徑,有六名壯士不分晝夜,三年時間吃住船上,靠雙手雙肩開鑿出小龍洞,共背水泥96噸,鋼材24噸,三萬多塊青磚磨破了雙手雙肩沒有磨破他們的意志。xx年小龍洞第一期開工完成,迎接第一批客人,從此名聲在外也受到了著名導演謝晉的青睞,在此拍攝電影《芙蓉鎮》。人們紛紛尋景而來,迅速紅遍大江南北,名揚海內外,盛況空前,從那時起才改名《芙蓉鎮》。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女性叫曾小玲,20xx年丈夫重病,兩個兒子正上大學。她頑強地支撐起這個瀕臨倒下的家,在鎮上賓館當起了一名洗衣工,80斤的她每天分三次把三百多床床單揹回家,然後手洗乾淨,每晚五點之前揹回賓館。對比一下我們今天的工作量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女人雖然有水的柔情,但不失韌性,如果說男人用肩扛起一座山,那麼女人就能背完西水河的水,始終不忘身上的責任和擔當,吊腳樓和小揹簍永遠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可以說《記住鄉愁》,每一集都有它的精彩,劇中都有鮮明人物、感人的故事,各有主題,各有千秋。這檔節目真的很容易就牽動了漂泊在外遊子的那份思鄉之心,就連主題曲都那麼優美動聽,回味無窮,從第一次接觸這首歌就喜歡上了它,歌詞是朗朗上口,耐人尋味,正如歌詞所說:“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

而本文中六壯士三十年後再聚只剩下四壯士,他們就把對故去戰友的思念化作了一碗酒。《記住鄉愁》有太多感人故事讓人們對偉大的國人肅然起敬,只有倍加珍惜當今美好生活,才對得起祖先。在敬仰的同時又感覺自己的渺小,同為異鄉人,有的在外學業有成,事業蒸蒸日上,有的學成歸來,報效家鄉。在這些品格高尚的人面前我自慚形穢,自卑和自強的雙重性格抗衡後,心又漸漸恢復平靜。既然自己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也就做點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單位好好工作,盡職盡責,再把小家過的幸福、溫馨、快樂,讓父母開心。

也許上輩子做大事累了,這輩子註定做個普通人,有時我經常天真的想如果每個公民都能遵紀守法,不無理取鬧,不幹壞事,那麼也就用不著那麼多警察辦案,國家就會很安靜,這樣想想我還算為國家省了一份心呢。哈哈,這樣想想,就不那麼自卑了又變得心安理得起來了。此時此刻,耳邊又迴響起了動人的歌聲:“遊子你可記得土地的芳香......。”今後我會懷著一顆對先人的景仰之心,和對家人的眷戀之情,感恩之心好好活下去,直到永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