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讀書心得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84K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著的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的讀書心得集錦15篇

活著的讀書心得1

又是一本沉重的書。花了六個小時讀完了福貴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僅僅五個小時就能讀懂的。開始福貴種種惡劣的行為真是讓我恨的咬牙切齒,看到後面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世,獨留福貴一個人在世,彷彿身上的力氣也一點點抽盡。最心疼的還是有慶和苦根,他們年紀還那麼小,放在這個時代,他倆誰還不是一個家的寶兒。看到有慶死後,福貴那句話:“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滿了鹽。”想必這鹽是撒在了福貴的.心上。心疼有慶,他活著還沒穿過一雙好鞋,那麼善良、有愛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給媽媽和姐姐,為了不把鞋子穿壞,在大冬天都能赤腳上學,我們現在穿這麼好的鞋有時都覺不暖和,可想而知有慶的小腳丫該有多冷,沒想到他最後死去都是因為給別人獻血……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以我現在的年齡還不足以讀懂這句話,理解的還不夠透徹。第一遍讀這本書,我的理解只浮於表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對這本書一讀再讀,也許那時我會改變我此時的一些想法,亦或者讀懂更多。

活著的讀書心得2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人生路途崎嶇坎坷,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過得都不輕鬆,生活艱難,對誰都是一種沉重,一番艱辛,一份責任。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我們要學會堅強的活下去,如同《活著》的主人翁一樣歷盡世間磨難,嚐遍人間悲苦,依然樂觀積極的對待生活中不平等的事情,欣然堅定地活著!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女兒也因為發高燒沒能及時醫治,從此變成了聾啞人,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書中以平淡的語調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又壯烈的故事,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富貴生活在那個紛亂而又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的動盪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衰,經歷了親人一個個陸續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作伴!他的人生是悽慘的,但福貴依然平靜的生活著,或許正是因為這一次次離別使福貴,更使我們看清了活著的意義。

作者在書的後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其實活著本身就是很美好的了,因為活著我們就擁有著世間最珍貴的東西一一生命。

《活著》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厚重與沉痛,帶給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著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生命是寶貴的,他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不論活著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人生在世,孤獨是常態,困難是正常的,活著就是希望!

活著的讀書心得3

《活著》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為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著。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說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乾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為別人著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說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x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後,說:“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後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為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為自己活。

我明白了餘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著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為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活著的讀書心得4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去找來閱讀,《活著》讀後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後,我終於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床上一口氣讀完了它。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為誰沉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著”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一開始很憎惡他,看到他那麼無情地對待家珍,那麼愚昧地賭完了家產,那麼殘酷地在一夜之間讓這個曾經殷實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層,尤其當他的父親死在糞缸邊上時,我覺得自己在那一時恨不得對他揮刀而向。

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磨難,福貴開始對家人珍惜和愛憐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悄然地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憎惡,開始同情甚而喜歡他了。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否會真的像福貴那樣跌宕,那樣悽慘?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無知、無慮、無憂、無情;一夜間的淪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靈,慢慢的,他跳出了沉淪,開始了擔當,我也開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對家珍的關懷和兒女的憐愛,讓我不由得祈願他們一家人從此過著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麼的無情和冷漠。他那可愛的兒子有慶,在那個盲目崇拜的年代,為了給縣長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獻血,被醫生抽血過量,死在了醫院;雖然啞,但卻冰雪聰明的女兒鳳霞,找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卻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經的富家千金、嫁給福貴後就沒過幾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一身的病,在風霞死後三個月,也撇下了福貴;偏頭的二喜,雖小有殘疾,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以真誠的愛心,愛著妻子和她的家人,鳳霞走後,他堅強地拉扯著苦根,卻因一場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夾死了,臨死前最後叫了一聲“苦根”,那一聲,彷彿穿越了時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淚水奔湧而出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萬千不捨與牽掛;聰明而懂事的苦根,七歲那年,一場發燒,困臥在床,艱難的生活,沒有吃的,卻因福貴的大意,食了過量的黃豆,活活撐死了……

親人們就這麼相繼地離開了福貴。孤獨的福貴,年近古稀時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他管它叫“福貴”。耕田時,他會對它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對福貴而言,他不孤獨,也不寂寞。因為在他每一天的生活裡,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皺紋裡鑲進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皺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繪聲繪色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因為,活著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更因為: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

活著的讀書心得5

《活著》的作者餘華想用文字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而平凡渺小、作為《活著》的旁觀者,我想輕輕道上一句:“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還記得三毛曾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那一刻的喜悅,那麼即使我們不死,也在天堂裡了。”她在無數次的跌倒、迷茫和苦痛後用心品味著幸福的真正定義。

福貴在見到家珍回來的那一刻是激動、幸福的;家珍在回孃家後重逢可愛女兒鳳霞時是快樂幸福的;有慶在人民公社時期仍能喂自己的羊時的滿足是幸福的。雖然福貴敗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地主的“高貴”身份,但在看到龍二被斃了三槍,福貴慶幸自己還活著時他是幸福的。不再在乎地位、金錢、名利,而是享受一個小家的天倫之樂。

在擠過千軍萬馬來到陌生的城市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擔心,地域差、風俗、語言等方面的差距讓我無所適從,我迷茫過,太大的學校空間卻沒有我可以擱置心事的小地盤,但不幸中的萬幸,在時間的磨合中,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在學長的循循誘導下小心翼翼地學習調研部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儘管有時熬夜絞破腦汁做所謂的工作,但當得到肯定的那一刻,我會心地笑出了聲;在和我親愛的兩位朋友的陪伴下,我不再孤單,分享心事、開開玩笑我們愜意地享受著這一刻的美好時光;接到遠方媽媽的來電,聽聽那熟悉親切的家音和媽媽的嘮嗑我像一個得到糖果的孩子滿足了整整一天。

早晨,在朦朧的睡眼中,刺耳的鈴聲一不小心敲破了睡夢,你可能惱怒過,在辛辛苦苦擠著公交,穿過擁擠的`人群時,你可能煩躁過,但是,每一個清晨的開始,你願意用不快去霸佔原本就空間不足的心田嗎?你願意一整天都被壓抑在不開心之中嗎?幸福來自你的內心感受,以一個寬容的心態去微笑面對生活的缺陷,你會發現原來幸福無處不在。沐浴陽光時的輕鬆自如和用心交談時的真誠快樂都滲透淡淡的香甜幸福感。

此時此刻,我正在橘黃燈下靜靜地敲打著鍵盤,用我粗略的文字記下我的美麗心情,我想我是幸福的。朋友,今天你幸福了嗎?

活著的讀書心得6

餘華的《活著》再版了多次,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色封面,黑色標題的這一版。黑色代表死亡,紅色代表生命,兩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大致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小說的中心內容:生與死。生死的哲學問題一直是我不敢觸碰的內容,在我目前經歷的短暫人生中,因為個人的軟弱或渺小,我無法去直面,承認自己的渺小,我並不覺得可恥,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我相信也是活著的一種力量。

一個深夜裡,作者餘華的《活著》第一次給我啟蒙了什麼是“死亡”,閱讀過程猶如一把尖刀刺向內心,由淺至深,最終在心中撕裂出一個傷口,是一種不可壓抑的痛。

書中故事既真實可信又辛酸冷酷,冷峻客觀的筆觸,樸素簡單的`文筆,向我們描述著一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福貴老人和他的一家人一一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孫子苦根,親人一個接著一個的死去,而他卻依然堅強地活著。

福貴的人生我們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承受”“忍耐”“活著”。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中,福貴“承受生活的苦難,在“忍耐”中變得堅強,用“活著”演繹生存的狀態,在特定的時代變遷下,融進了他的成長和苦難,這一份苦難卻是異常的苦澀和壓抑。

福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吃喝玩樂無所不好。他又是一個樂知天命的人,他沒有太多的理想抱負,只想過個安穩日子的人。用他的話說:只想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好,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接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是對他的生活全面寫照。有評論家說,這是作者的消極人生觀,然而我覺得這又是客觀現實,誰也改變不了。悲觀的論調中,是對現實的無奈嘆息。

福貴的命運揭示這樣的現實:人的一生是無序的,看似有規律,其實充滿了許多變數。

福貴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死亡、恐懼和孤獨。所以面對死亡,他只能一一去承受,除此之外,他能做什麼呢?他阻礙不了環境,阻礙不了厄運對他的一次次的打擊,他唯一做到的就是活著......

“塞翁失馬,因禍得福。”在書的最後福貴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用餘華的話說,活著是生命的唯一要求。福貴所經歷的苦難,所面對的親人的一個個的死亡,直至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這裡面的慘烈本來是不亞於餘華小說中的任何一個人的,但餘華成功地為福貴找到了一條緩解苦難的有效途徑——忍耐,這使得整部小說的敘述都因著這種寬闊的忍耐,變得沉鬱、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著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於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終,福貴真是達到了與孤單的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命運如尖刀,現實血淋淋。在承受中忍耐,在忍耐中活著,命運的尖刀剖出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書寫了絕望的不存在;鏤刻下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善良、高尚、溫和、悲憫、寬容……,成了這部小說主要的精神底色。這也讓我們相信在任何困境下,讓美好的品質和希望在心底永存,才是我們的精神力量所在,才能夠讓我們面對命運的尖刀,依然能好好活著。

活著的讀書心得7

在還未看內容時我曾做過這樣的猜想:小說既然取名為活著,那必然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萬難後仍然堅強的活著。帶著這猜疑我細細品讀餘華的《活著》,讀完之後讓我倒吸一口冷氣。雖為活著,但卻讓我不斷地看著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活著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

《活著》這本書太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餘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著這個故事。

在我看來餘華是冷漠無情的,他何以讓那麼善良的妻子,那麼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只留下我內心無聲的嘆息和淚水。

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麼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愛他的兩隻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為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著去獻血,他竟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慄。全書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著的呼喚。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絕,還是倖免於難的麻木。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在我們經歷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悅,抑或是何等的艱辛苦難,只要活著,再多的苦與累終究會被時間一一磨去稜角,或許在那時我們已經記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人們總說人猶如那樹葉,抽芽、舒展、枯黃、飄落,終究腐爛在泥土裡。但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懼怕和擔憂的,樹葉的美還在於襯托鮮花的嬌豔,我們的一生終究還有過程的美麗。

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頭老牛那樣活著。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但終究品味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終究還有福貴活著惦念著他死去的親人。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這本書於我看來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貴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國共的戰鬥,經歷了文革的動亂,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為命,默默的活著,無牽無掛的活著,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我想餘華最想告訴讀者的是:活著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去面對一切的力量;一種支援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裡的一種力量。

活著的讀書心得8

故事從田間驚擾“我”睡夢的老人的吆喝聲開始,他正在開導一頭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後,竟然“彷彿知錯般地抬起了頭,拉著犁往前走去。”彷彿人與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間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驚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釋後,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這哪裡是在和牛說話呢,老人分明把牛當成一個孩子,需要人講道理,需要人哄著去幹活,而不是通過鞭打。為什麼老人與牛會如此親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初讀到此只覺得老人可愛,而回過頭來看才醒悟老人的這種天真憨厚背後所沉澱的是什麼。用來騙老牛的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貴。

“我”醒來上前搭話後,老人便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後,“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現,貫穿了整部小說。除了出現在老人的故事裡作為自己生平的一部分來講述,它還出現在老人講述的間隙,“我”跳出來和老人面對面時。而這種時刻,往往就是讀者被悲傷襲擊得忍不住要落淚的時候。第一次是老人講到自己年輕時一夜之間輸光家產,爹被氣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時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的姿態出現了,池水正拍擊著它的脊樑。這讓人不禁想到彼時幾為苦痛所淹沒的一夜落魄的舊日公子哥,痛苦時時撞擊著他如水拍打著牛。所幸他沒有沉淪,牛那條露出水面的脊樑似乎預示了他後日的站起來。

第二次是老人講到自己被抓壯丁抓走,從戰場的生死線上撿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卻發現娘已去世,而贏去了自己家產的龍二也因其財富被槍斃的時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著青草。跟著福貴一路走過死亡地帶的讀者,在突然看到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彷彿久久籠罩的陰霾悄然散去,我們發現陽光是那麼溫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飽經風霜的老牛是那麼寧靜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狀態。我頓有一種被生命緊緊擁住的暖然與踏實,而眼前的一切都那麼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傷痛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還活著,我們也都還活著。老人給牛套上了犁,生活還將繼續。

第三次出現是老人講述到有慶被抽血過度而死,自己揹著重病的妻子家珍來到兒子墳前的時候。這一次沒有對牛的正面描寫,牛正在犁地,它周圍是渾身散發著生命力的在田間勞作或休息的人們。福貴在向人們講說“做人的道理”的當兒向牛吆喝了一聲,他說:“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就是他樸素卻深邃的人生哲學。與周圍熱鬧的人群相比,牛顯得安分而踏實,浪子回頭後的福貴也正是如此,他沒有被困難壓垮,更沒有在自己遭不幸後向社會報復,他不偷不搶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當生命所賦予他的一切,負重前行。

最後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他剩下的唯一的親人,他的孫子,那個一心等著買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講述自己懷揣著錢,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的流著眼淚老牛。這不就再僅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對死去的孫兒的承諾,更不是對“把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的家族復興的執著。牛的眼淚讓他看到了對生之眷戀,在死亡面前再無所求,只想簡簡單單地活著,無論那需要承擔的是什麼。我想正是這與自己毫無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觸動了他,讓他把它牽回了家,並取名福貴。至此,故事結束,老人的講述與現實合而為一。而從故事中走出來讀者,將以新的眼光審視眼前的世界和我們的生存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作為一個貫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結構上起了結構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定階段的結束,新一階段的開始,新的故事又即將展開;另一方面,從敘事上說,作者安排將鏡頭從故事中切換到有著安靜悠然的姿態的牛身上,能暫時切斷讀者的悲傷心緒,讓我們得以舒緩一口氣,而不至於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絕望,將我們拉回現實,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現實生活真實的美好;此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牛”有著它深刻的象徵意義,每一次出現,都是這種象徵意味的凸顯。“牛”的意象在中國本身就有著深刻的內涵,比如勤勤懇懇,比如踏踏實實,比如默默無聞,比如忍辱負重。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現時暗示的生命的堅韌,以及後來讓我們感受到的對苦難的忍受與超脫,對生命的珍視,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體現,向我們傳達一種生命哲學。牛還與泥土緊密相連。福貴對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開頭福貴趕著牛用粗啞的嗓音唱著:“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這裡頭的自鳴得意,對榮華富貴最質樸的輕蔑,對當下生活的真誠的歡喜,與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麼不同,把中國人自古以來濃濃的鄉土情結僅以一個淺薄的“路遠迢迢”來解釋,這種樸實憨厚、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深感動。福貴如此愛著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於這廣闊的溫柔的'土地的召喚。

有批評者認為,福貴的活著只是一種麻木的存在,沒有幸福,也沒有尊嚴,他讓老牛與自己同名正是將自己物化,將自己的生命狀態等同與動物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於“企盼自己乃至中國人皆能像福貴那樣‘溫情地受難’” 。這種說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說那些被他點點滴滴銘刻在心的人間溫情,不說他對春生出於對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選擇的不責怪,單就他對一頭垂死老牛的態度就能說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麼會救回一頭老牛呢?歷經苦難悲傷而依舊善待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憫嗎?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覺不到痛苦與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澱,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為,活著本身即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因為不拋棄、不輕視、不虐待,而是拼盡全力去維護,去愛。而沒有幸福一說,只能是旁觀者置身事外,自視甚高的妄加揣度。餘華在小說前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給牛命名,我以為恰恰體現了他對自己生命意識的自覺,他從牛身上看到了某種相似。古人說“萬物有靈”,為什麼偏偏是福貴將自己物化而非將老牛人化?米蘭昆德拉說:“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裡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

福貴與牛之間,也可以說是這種牧歌式的感情。他與牛的充滿情趣的對話,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個體在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純粹的生命對話,這正源於福貴對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尊重。而他以親人的名字呼喚並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對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懷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託之所在。而企圖讓人溫情的受難一說,餘華早已作出解釋:“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們沒有資格去對這一形象作出道德評判,因為我們對他的苦難並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誰也不能說自己面對如他所承受的苦難時能作出多麼“有價值”的抗爭,我們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會不會墮入絕望的深淵甚至去傷害生命。

“死也要活著”是戰場上幾乎處於絕境的老全對大家,也對自己說的話,這句話伴隨著他一次又一次走過了槍林彈雨。看似悖論的五個字裡,生命的信念與堅韌,對“活著”的留戀與執著,卻散發出動人的光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這些活法並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別。而當我們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觸控、去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時,相信一切都會那麼不同。

活著的讀書心得9

各位領導同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我國當代作家餘華的作品《活著》,有人說看活著這本書第一遍覺得是故事,看第二遍是歷史,第三遍是勵志,第四遍是關於一生的前塵往事陪你走到最後的不是人不是景而是淹沒在一路上的痕跡,這本書看完大概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但是看完以後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倆天,倆個月,倆年,甚至一生。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悲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卻因為嗜賭如命敗光了所有家產他的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也因為在窮困中患上了重病去世,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妻子辛苦養大了兒女,本以為回來後一家人終於可以團聚過上好日子,兒子卻在獻血的時候因為失血過多去世了,女兒也在生下外甥的.時候不幸去世,只剩下外甥和自己相依為命,可沒想到小外甥卻因為吃豆子被活活撐死,老人埋葬了所有的親人後,與一頭老牛相伴孤獨的活著。

雖然生活很苦但可能活著的意義就像書裡說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正在經歷很多苦難對生活染不起熱情那麼這本書一定會告訴你活著的力量來自於忍受,去忍受生命當中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現實現實當中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大家有時間的可以去看一下這本書,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活著的讀書心得10

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裡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迴圈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活著的讀書心得11

讀罷餘華的《活著》,一種莫名的感覺湧上心頭。我無法猜測當時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的這部作品。但我作為一個讀者,在讀這個作品時候,深刻的覺得《活著》對於我來說是一次殘忍的閱讀。面對那黑色的書皮簡潔的名字。更是給我一種沉重和滄桑的'感覺。

在作品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富貴的形象,平靜地講述了他這一生的故事。用近乎冷漠的語調,編織了一幅人性的掛毯。作品的語言風格簡潔而有力,直戳人心。讓讀者走進主人公富貴的世界,同他歡喜同他憂愁。

人生是一場奔向美好的,走向光明的,充滿希望的旅程。可是書中的主人公福貴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他出生在地主家庭,命運卻一次次與他開玩笑。他的頑劣使他的家庭敗落在他手中。最親密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承受著一個又一個的痛苦。可就算是這樣,命運依舊沒有放過他。悲劇一個接一個,整本書的故事很壓抑。但也有轉折,富貴的聾啞女兒鳳霞託人找了一個物件。物件二喜出現後,富貴以為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會走向好轉。可是最後就連他的聾啞女兒也因為生孩子大出血失去了生命。命運到最後,只有老黃牛陪伴著他。

每個人內心都有著糾結和掙扎。一方面是對於殘酷現實的不滿。一方面是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渴望。而正是在這種糾結和掙扎中,人們變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積極。就像這本書序言所說的那樣,做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而是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活著的讀書心得12

餘華的《活著》無疑是眾多文學作品中閃亮的一顆星。一讀:樸實、白話易懂;再讀:發人深省、感觸至深…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富貴,一個地主家的兒子,娶了漂亮的城裡女子家珍為妻,本來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卻整日沉醉於賭博之中,無法自拔。最後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生活。也正是因為他的賭,也將自己父親的生命作為了賭博的犧牲品。賠光了所有財產的富貴開始逐漸醒悟,從此不再涉賭。後與母親、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靠種地為生。雖然生活貧苦沒有之前的顯貴,但一家人卻團團圓圓,這段日子應該是餘華筆下富貴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天有不測風雲,萬事總不隨人意。好日子在富貴的身上總是不長久。母親重病,在去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抓去當壯丁,這段時期的富貴經歷了太多的煙火炮彈,太多的生生死死。他畏懼死亡,更加堅定了要好好活著的信念。等他回到家時母親已仙逝,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老天對富貴最痛苦的懲罰。但這只是對富貴懲罰的開始:女兒發燒至啞、兒子在校優秀卻被抽血致死,喪子之痛於父母而言最大的哀莫過於此。對於富貴而言遠不止於此:女兒嫁於良婿卻難產而死,繼而女婿工傷致死,妻子因病而死,給富貴最大的眷顧便是留下外孫相依為命;但是對於富貴上天卻是如此不公,連唯一的親人都不給他留下—外孫因吃毛豆過多而死。親人的一一遠去,只留下富貴一人在這世間同老牛相依相靠。

富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但卻沒有因此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有消沉,而是奇蹟般的選擇好好的活著。對於富貴而言,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他只知道活著就是為了經歷這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百態百味。很多人認為活著是為了金錢、名譽、富貴、愛情…一旦這些沒了,活著便無意義,一旦為之奮鬥的目標失去了,很多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認為,活著只是為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追求而活。究竟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餘華曾在作品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是啊,活著真好,只要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希望。人生再悲也悲不過失財失親的富貴,人生再富也不過為地主時的富貴。大起大落也不過如此。此時的富貴仍能以一個講述者的身份向問者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就像在訴說著別人的經歷一樣淡然處之,我們會發現人是要經歷了怎樣不為人知的痛處之後才能如此。活著或許只是一種狀態,或好、或壞;或喜、或悲。活著,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的情感,多少的喜喜悲悲,多少的悲歡離合。不論經歷了什麼,只要活著,你的人生便是現在進行時,便會充滿無限的可能,活著真好。

讀《活著》會讓你重新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嶄新的規劃。"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將臨的節日".因此在這個所謂的"節日"來臨之前,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活著的每一天,不要去懷疑、不要迷茫、更不要放棄自己,我們現在活著的每一天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但卻無法實現而奢求的明天。活著就要經歷人間的酸甜苦辣,各種的辛酸苦痛,面對這些,我們仍要堅強的活著,雲山蒼蒼,江水泱泱,一草一木都在為活著而堅強的茁壯生長,我們更應該如此。因為堅強才應該是活著最好的證據,才應該是活著大寫的最好模樣。

活著的讀書心得13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縱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

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的讀書心得14

不論現實變成了什麼樣貌,不論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要我們活著,也僅有我們活著,我們才有義務有權利去追求自我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著。我們不應當讓現實決定我們怎樣活著,而是應當自我決定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活著。

活著,就要應對選擇,僅有堅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確定,才不會讓自我後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能夠選擇能夠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我,用自我的態度去看待“活著”。

先前對餘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杯具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齊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才會不情願、不忍應對的發現,原先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於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著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裡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洩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佈,甚至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裡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著。餘華深沉的講述著生命的杯具,

對於杯具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我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杯具,喜歡被這種杯具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活著的讀書心得15

人為了什麼而活著?大概所有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習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工作是為了過上好的生活。似乎當下所有的人都在為自己做的事尋求一個目標,或者說是一個動機,好以此來支撐著繼續前行。

餘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故事開始,主人公福貴,以一個孤獨卻坦然的老人身份出場,他和他的老牛一起休息,在這段時間裡平靜地回顧了他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在深海里浮沉,在那個灰暗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所有痛苦的事似乎情有可原,人的生命就如芒草般脆弱且不起眼,命運時而仁慈,給你一顆棗,換來下一個更響亮的巴掌。

福貴都已走到那一步了,他什麼都沒有了,他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餘華直白的說出了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接受命運給予的所有,做到能做到的,接納不能做到的,永遠對人世保留善良和溫柔。畢竟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的出生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裡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旁人眼中福貴一生悲慘,生活絕望、暗無天日,但作者說,福貴本人並不這麼想。想想也是這樣,他這一生好壞都經歷,酸甜榮辱都嚐遍,死了亦了無牽掛,生活百般滋味,在於個人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作者說: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的快樂額以及幽默,一切美好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惜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著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沒錯,只有活著才能“活”。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寫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年代經歷了戰爭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受了家庭的興旺到衰落。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錢財,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骨瘦如柴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從去年開始,我就經常擔心各種事情,怕自己出現什麼意外,剛好那時學校發給了我《活著》這本書。看完後,我覺得這些擔心根本不用存在,因為只要有一顆想要活著的心,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擋你。

但讀到家珍死去時,我幾乎看到了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那時忽然想起阿朱死後喬峰抱著她的屍體的痛哭,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眼淚——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時,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讓他們安安靜靜地離開吧。但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敢於面對家人、朋友的離開呢?我是否敢於面對自己呢?我不敢回答。

或許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勞累、坎坷地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平,無論怎樣做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幸福。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艘小船,漂盪在社會這個海洋裡,他只有受著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救命“稻草”不放手,努力活著。

看完書後,我不禁為福貴感嘆,為他有一種“忍”的力量而感嘆;為他無論生活多艱難,都會努力活下去而感嘆;為他……

活著,就要努力生活,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讓我們一起“好好兒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