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百年孤獨》有感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02K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1

單從閱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受來看,非常微妙有趣。不像我過去容易進書玩,你會去哪裡,因為百年孤獨的悲歡起伏,在雨中似乎和我隔著一堵玻璃牆。每當我似乎在那裡,總有一層新的雨再次模糊了玻璃。或許是因為作者總是用戲謔的口吻描述各種類似神話的場景,又或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的野性孤獨離世俗的自我太過遙遠。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14篇

在整本書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從家族中第一個Hosai Arcadia到最後一個家族特徵明顯的Aureliano。從傲慢、大膽、充滿活力的奧雷連諾海軍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老母親烏蘇拉,從像天使一樣純潔的漂亮女孩蕾米苔絲,再到喜歡活潑好動、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複雜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亡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麼無力。柔弱嬌小的被殺,孤獨執著的留下了悲傷的痕跡。無緣無故死去的蕾苔絲的洛裡的形象被作為祖母儲存了下來,但最終仍咬著手指的麗貝卡卻堅持不懈地拒絕了死亡。阿卡迪亞已經失去了3000條生命,不能被任何人信任。他們是人群中的異類,極度孤獨。

對我來說,我習慣了一個人,不一定開心,但也不一定難過。孤獨是既定事實。與其否定它,對抗它,不必要地迴避它,不如接受它,讓它在擁擠的人群中保護你不回家,讓它陪你週六早上吃早餐收拾陽光,讓它陪你週日下午晒太陽。

如果你像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讀一讀這本書,讓其中孤獨者的莽撞喚起你勇敢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多。

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2

這是一本超讚的書,值得一讀!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1967年6月29日小說發表。1982年諾被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

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3

花了幾個月時間,終於又一次讀完了這部鴻篇鉅著——《百年孤獨》。

查了下,我在XX文庫上傳的中文西班牙語版doc中的中文版是老翻譯家高長榮的作品,他的文筆很流暢,確實相當水平。有時候讀到了他翻譯的一些句子,不由地佩服之極。當然不知道是打字輸進題目孤獨還是他的版本題目孤獨,有不少刪節,有些是被*的,也有些地方有個人以為孤獨的一些明顯的錯誤,我不自量力地都更正了,現在想想汗顏之至。

曾記得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中文版是高中的時候,那時候語文課外讀本有黃錦炎的譯本第一章。剛剛讀到,感覺那是個很怪的文體,故事情節離奇,人物雜七雜八,有點嚇人的感覺。當然對德雷克等人在加勒比的歷史有點了解,對拉美的地理歷史也略知一二,所以,粗略的讀完了,並未有什麼想法,反而闊別孤獨了它。

大學和工作期間,各讀了一遍中文的,讀到後來,布恩蒂亞家族不斷重複的名字讓人相當頭痛,故事又一次熟悉了。現在又讀了一遍西班牙語,又讀了一遍中文。年紀也大了點,想法就產生了不少。

其一,孤獨感;總是感覺,出了校門,孤獨感日益增強,不僅僅是由於孤獨身邊少了這麼多熟悉的同學,換成了有直接利益衝突的同事,上級,下級,客戶。還要面臨社會的競爭,現實的刷選,*的騷擾,父母的代溝。交心的朋友和真心的愛人又是那麼難以尋覓到,有時候又不珍惜這些緣分,總之,孤獨感在增長是種自然成熟但又未成熟的標記,也是最有生命力,動力,最有想法時候的標記。孤獨不代表孤獨,不代表否定,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凡是都要相對而論。當你徹底孤獨了,那就離毀滅不遠了;假如沒有一點孤獨,那麼離死亡也就近了;布恩蒂亞家族的歷史何止一百年,而是一個縮影,一個人孤獨的縮影,一個民族的縮影,一段歷史的縮影。小時候總是不會孤獨,但是渴看孤獨,真正把你放到一個透明的世界裡,沒有了那種感覺,人也是活不了的(比如,現在的隱私洩露到了一定的階段);到了老時,身邊沒有一個人,孤獨的死往才是最大的悲哀。《百年孤獨》就是讓你在裡面感受了人的這一個萌發孤獨毀滅的過程。個人以為孤獨好的文章就能讓讀者發現自己,融進文中,然後久久回味著,這也許就是名著成名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第二,情;讀外文小說,真能感覺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人與人交流總離不開一個字--情;褒義的情主要有三種,親情,友情和愛情,反過卻有兩種:陌生人,敵人。可能新時期的我們,民族遺傳的留少了點,外國文化的吸取多了點,但是還是能找到些共同的影子和差異的小點。《百年孤獨孤獨幽客》裡講了是一家人,開始肯定是親情,讀者在家中的角色可能不一樣。個人的角色是孩子,所以把烏蘇娜與自己的母親和奶奶相比較了,把阿卡迪奧和布恩蒂亞等後代當成了自己,能清楚孤獨地找到那些熟悉的背影;有時候發現了還能感動一把,父母親情的氣力是無私的,高尚的,偉大的;祖輩的氣力則是厚實的,熱和的,值得回味。平輩之間則和平時差孤獨,不能過了那個利益線。對於陌生人和敵人,中外差孤獨。可能我已經體會不到差異了,所以差異不寫了,只能意會吧。

任何情可以看做友情,只有理解了才能成為朋友,而理解的雙方可以是任何人。有時候老師和學生相互理解,欣賞,就超越了師生關係,愛人之間,假如從交心的朋友開始,穩定性肯定很高;父母與孩子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假如成了朋友,那麼代溝肯定很小。小說中或多或少都提及了這個話題,最明顯的例子是:小奧雷連諾與他的大姥爺阿卡迪奧成了莫逆之交,其他具體例子我就不舉了。人物關係複雜化後,開始出現倫理混淆,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情這根線牢牢的繫住了每一個人。凡是謀篇佈局好的小說,人物再怎麼複雜,脈絡很清楚孤獨,關係也很清楚孤獨。

愛情也是百年孤獨孤獨中的重重之重。一方面,布恩蒂亞同姓結婚是要生豬尾巴的孩子的,一方面,唯逐一個真愛的結晶卻真的長了豬尾巴。這就是愛情的奧妙,也是可悲之處。愛是孤獨的,百年孤獨裡的愛最孤獨了,人也是孤獨的,所以人總是佈滿孤獨著那種欲看。亂輪之愛從開始就在裡面植根了。但是看到最多的是當相思,當相思的雙方都是異常孤獨的人:我愛的人盡不領情或鐵石心腸的背面卻是愛我的人我一點不喜歡,由於孤獨愛不是交易,不是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的.一種同等孤獨關係。這也是人的一種追求吧,花了一生追得手了,攀上了愛情的高峰,要麼走下坡路,要麼尋找下一座高峰,留在上面也只能高處不勝冷。可能孤獨的極點真是瞬間的,而關係的維持才是最重要的。第二十章就講述了這個題目孤獨,小布恩蒂亞與阿姨阿瑪蘭塔的摯愛在現實眼前儘管牢不可破,但是也佈滿孤獨著未知因素。就像博學的加泰羅尼亞學者講的:時間興頭一過,真愛也是浮雲。

第三,這個詞是敏感詞暫時不論,中西有差距,又有相同之處,老外確實想得開,新時代的中國人也慢慢想開了。《百年孤獨》裡的性,也似走了極端。

第四,歷史的重複;百年孤獨的馬貢多很多人以為孤獨是一個地方的縮影,比如拉美的縮影。我個人以為孤獨,比縮影更重要的是,這個地方的人在重複著先輩們的事情,是人類社會的縮影。無論是娶妻生子,代代相傳,生老病死,人本來就是依靠自己的後代不斷延續著整個種族的生存,這個和動物沒什麼區別,還是追求一種社會的承認,都是在重複著,其他和生活相關的,都是如此,知識的學習獲取,孤獨的經歷,技術的進步,到習慣的養成,思想的成熟,等等,都能在前代找到相似的影子。人就在不斷的重複中取得了所謂的進步,也可以說是退步,由於孤獨每進一步的代價也是異常昂貴的,反思的人越多,說明裡進步在流血,不管是先輩的血還是下一輩人的血。《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就是由於孤獨其反思,其總結,其展看。布恩蒂亞家族的後人,名字都差孤獨,本身就是種重複,在尋找真愛,尋找答案,尋找那種渴看的生活路上,越走越近,也越走越遠,終極孤獨被一陣風颳走了。

《百年孤獨》中的歷史:從印第安人在美洲發展著自己文明,到西班牙人發現美洲,然後開始血腥的殖民統治,200年後,拉美風風火火地搞起了獨立,接受了歐洲的思想卻產生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政體,考迪羅(軍閥)橫行,戰爭不斷,生靈塗炭,拉美淪為了各方勢力的鬥雞場,徹底淪為政治的?*鎩F湮拿ぢ示癰卟幌攏其人民的善良反而助長了這個風氣,其各種制度和法律在不斷地重複著悲劇的產生,終極孤獨走向一個萬劫不復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會推倒重來,然後又開始一個新的迴圈?贍芟亂桓霾級韉傺羌易逑衷謖在馬貢多開始了新的生活,尋找新的出冢然後香蕉公司發展。

最後,只能想到這麼多;一直在關注馬爾克斯的寫作技巧,我並不是想做什麼作莢冬但是他的技巧確實有獨到之處;他的文筆很細膩,來源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深沉聰明孤獨,做了這麼多年的記者,見聞廣博,加上自己專心孤獨體會,寫出來的文章確實面面俱到,感人至深。他有一個外婆外公,打小就給他講述聽不完的故事;他父親和母親又是情種,所以愛情方面,馬爾克斯有異人的天賦;哥倫比亞的民風歷史也給了他靈感,加上不斷持續的毅然而然地學習,終成一代大家。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4

讀完這本書,我所明白的第一個道理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能做一半就妄加猜測與評論。讀書亦是如此。在《百年孤獨》的後半本中,彷彿隔著紙張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孤獨氣息,而這在前半本是沒有的。所以,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一種更為奇妙的感受在我的腦海中產生了。

在這一本書中,大多數的篇福是在描寫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從開始時的五世同堂,到最後的一個人被螞蟻食用殆盡,最終奧雷里亞諾化作一道光,布思迪亞家族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故事中的第一代主人公做了個夢,夢到馬孔多會變成一個玻璃大廈林立的美麗城鎮,但鎮上卻沒有布思迪亞家的人。這似乎就預視了布思迪亞家的結局。坦白地講,就算家族裡的最後一個人沒有在一陣光中消滅,這個家族也是難以長久的。家族中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著大量的致命缺陷,每個人之間似乎都有看不可化解的矛盾。到了家族的第七代。整個家族已然是風中殘燭,只剩下了兩個家人。而在布思迪亞家人丁最為興旺的`時候,能有十幾個人一同聚在屋中吃飯。每個人的死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如瘋子一般追尋“真理”的第一代何塞死在了大樹下。第二代的兩人一個因為暴虐而被槍決,一個在發動戰爭後走向孤獨的死亡。而第三、四五代人們,他們總是做出一些能將自己置之死地的事,導致了家族的最終悲劇。

在這個故事中,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似乎是作為上帝般存在的,他所寫的手稿,精確無誤地預言出了整個布恩迪亞家的命運。仔細想來,布恩迪亞家所有的興衰都與他有所聯絡,是他向第一代何塞賣去了各種科學鍊金裝置,引來了無數的商人到達馬孔多。但也是他,用自己的靈魂引來了第四、五代何塞的死亡。似乎所有事情都怨他,但又似乎所有事情都不怨他。他的確是一位謎一樣的人物。

其實《百年孤獨》帶給人的直觀道理並不多,但卻都誇張而引人深思,比如保守派的不守信引發了幾十年的戰爭;想靠幸運換取財富的第五代何塞等,細細地品味完畢,才發現這本書真的是一個寶藏。

這本魔幻現實主義的鉅作,請恕我無法將它全盤托出,如果你想真正的瞭解它,那麼就自己閱讀和欣賞它吧!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5

最近淺讀了一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只能說有自己的一點理解,寫點讀後感,感謝各位看官賞臉。我在這把《百年孤獨》分成四部分來解讀。分別是:人物關係圖,傑出人物重點解析,名句解析,自我感悟。首先說明一點,只要不是原著,那所有的翻譯都是有瑕疵的,所有的書都是必須要讀原著,英文如此,古文亦是如此。

人物關係圖

《百年孤獨》的人物關係圖很亂,有很多網友評價,分不清的名字,看不懂的家庭關係。這裡我就給大家一張人物關係的思維導圖來分析一下。

這裡人物關係相當亂,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識別方法,第一代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為1A,第一代人的第一個人名,依次類推就是烏爾蘇拉為1B,咱們主要探討的是這個家族的人物,其他關鍵人物也好區別了。這也是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但是在結尾真的震撼到我了,那一瞬間我明白了這個家族的很多東西。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人生和經歷,說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聯想到他做的事情。

傑出人物重點解析

在此處我選擇每一代去選擇一到倆個在我心中感覺真正孤獨的人去解析一下,不夠周全的地方請各位多多包涵。

1A: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這是他們家族的開創人,他是我認為他們家族第一個梟雄,他的故事有很多,我挑幾個印象深刻的事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的親戚1B烏爾蘇拉力排眾議選擇結婚,搬遷出原來的地方,選擇了那個小鎮,從零開始。從這個家族看我們的人生,每一個家族必須有這麼一個人敢於去闖,去努力的改變自己這個墨守成規的家族,我可以稱之為首代創業者,不要說這個家族最後是怎麼樣,起碼在他的有生之年,這個家族是蒸蒸日上的,這是他對的抉擇。第二件事就是他敢於嘗試新鮮事物,在吉普賽人拿著那些很神奇的東西去的時候他敢於嘗試,(這也是因為什麼百年孤獨說魔幻的原因,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個會飛的毛毯),他能去持續性的學習新東西,這是一個初創者必須要有的性格。第三件事就是他因為一直搞發明,被認為是神經病,一直鎖在樹下面孤獨終老,終日與自己的好友(梅爾基亞德斯)的靈魂為伴。他是我見到的這個家族的第一個孤獨的人,於外人看來,他一個人孤獨的去搞發明,一個人孤獨的被鎖在樹下,一個人孤獨的老去,盡顯百年孤獨中的孤獨二字。但是在他自己的世界裡面,他是充實的,就好像百年孤獨裡面的這句話:很多人選擇了向虛擬現實的魅力屈服,寄情於自我幻想,這縱然不切實際卻更能與人安慰。

1B:烏爾蘇拉

這是我必須要講的一個偉大的女人,本來我打算一代講一個傑出的人物,但是這個偉大的女人值得去細講。縱觀整個家族,我認為烏爾蘇拉是最偉大的一個女人,她的格局和心智值得去用所有的詞去誇獎,在我淺薄看來,一個女人能夠做到像烏爾蘇拉這樣的話,那她對得起所有的人,但是我還是不建議去這樣做,可以去學習這個精神,但是不建議去這麼做,因為容易對不起自己。毫不誇張的說這個家族的成功的80%是因為這個女人。她用一己之力去扛起了整個家族的雜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財富,用自己的熱情好客去迎接每一個客人。在這個偉大的女性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堅定的意志,在自己100多歲的時候,眼睛盲了的時候,依然去憑藉自己的意志為這個家族做出自己的貢獻,她的骨子裡面的`堅韌和要強是最突出的特點。照顧自己的曾孫什麼的也都不在話下,在她活著的時候這個家族一直都沒有倒。她的一生都是偉大且驕傲的。

2C: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

此人是我心中百年孤獨的主角,他對於這個家族的貢獻有點像李世民的感覺,他把他整個家族的聲望提高到了頂點,他給我一種感覺,就是像一個每天在屋子裡讀書的文化人,突然有一天拿起劍來直接蕩平了整個江湖的感覺。他在家度過的前半生屬於很平淡的,有一個真正的做學術人的意志,從那時開始他就喜歡孤獨,到生命的盡頭也是孤獨死去,但是他的人生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在家裡本來是一個學者的行為,喜歡上一個比自己小很多歲的女孩子,之後倆人順利結婚了,如果不是2D意外毒死了這個小女孩,那他就會有一個很穩定的生活,一輩子所謂的平平淡淡,但是在自己的妻子死後他的心態略微出現了一絲的變化,知道後來成為一個努力多次都以妥協為終點的革命領袖。由於他的出現,讓整個家族都在他的國家盛名。他的孤獨是做自己的小魚,持續不斷的做。但是在我看來,他找到了自己的歸途,在經歷了名利之後的一種淡然。他是我這本小說中第一個感覺到孤獨的人,但是在最後發現他並不孤獨,反而充實。

3A:阿爾卡蒂奧

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從小缺少自信,之後在得到一點權勢之後去作威作福,最後導致了自己的悲劇。他小的時候不是在自己家長大的,對家的歸屬感不是太強,陪他比較多的是那個吉普賽人梅爾吉亞德斯,教會了很多東西。在他得到同母異父的叔叔2C的授權下獲得了當地的指揮權,在他統治的這個間斷,馬孔多更多的是有了一個暴君,不服從的人就除掉,這是他的統治方式,直到最後被槍斃的時候才想起來沒給肚子裡的孩子取名字。這也是孤獨帶來的後遺症。在我看來他和他的叔叔2C有點相似,都是像一個研究者,在獲得權力後卻是倆種不同的做法,這也註定了他不能走到最後。

4B:奧利亞諾第二

他是他們這個家族最後一個稍微振興一點的人,也可能是他用光了他們家族所有的運氣,他的一生是比較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過用錢當牆紙的強盛時期,也經歷過為了給女兒賺學費挨家挨戶推銷賣彩票。他娶了一個在我看來讓他們家族走下坡路的女人4C,所謂的嬌生慣養和高高在上,沒有拔高這個家族的高度,反而讓其走向了滅亡。他通過大量繁殖的牲口賺的盆滿缽滿,在一個雨季過去之後幸運之神最後一次降臨在他身上可能就是讓他活著送女兒學習。

5C:阿瑪蘭妲,烏爾蘇拉

她是4B最疼愛的一個孩子,甚至為了她拖著重病的身子挨家挨戶賣彩票去為她賺學費,也是我感覺一個敢愛敢恨的女性,她給人一種自由的感覺。她在這個家庭最需要的時候回來了,給這個碩大的院子帶來了生機,她敢愛敢恨,在自己發掘喜歡上6A奧雷里亞諾的時候,選擇告訴自己丈夫這個殘酷的事實。她的結局是非常悲慘的,在生下這個家族最後一個孩子之後去世了。

6A:奧雷里亞諾.巴比倫

他是整個家族第六代唯一的一個人,但是他的身世卻是十分悲慘,父親由於身份太低,和母親在浴室約會被外婆看到,間接害死了他的父親,他是這個家族最後一個孤獨的人,他從小墨守成規,他之前沉迷於幾代人傳下去的羊皮卷,並且在最後他解開了整個家族的祕密。也正是那神祕的羊皮卷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震撼。他的前半生的世界是孤獨且充實的,在他的小姨也就是5C的出現才彷彿給他帶來了光,他不可自拔的愛上了自己的小姨,也成功完成了對這個搖搖欲墜的家族的最後一擊。他和他的小姨生出了一個豬尾巴的孩子,但是小姨生完孩子後死了,在回來找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被螞蟻吃了。豬尾巴對應了前面的伏筆,從科學角度來說,近親結婚的確實是會影響基因,從本文前面來看也說過這個。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突然破解了困擾了他們一家好幾代人的羊皮卷的祕密:第一個人將會被鎖在樹下,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吃掉。

名句解析

原來時間也會失誤和出現意外,並因此迸裂,在某個房間裡留下永恆的片段。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很震撼我,它出現的地方是在6A研究羊皮卷的時候出現的,那個房間就是時間遺忘的地方,當一個人專心致志的去做研究的時候,時間會為你停留,最好的解釋只能叫廢寢忘食了。

許多年後,面對著行刑隊,奧雷連諾上校都會回想起那個下午,他的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

這是2C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一次被抓住的時候,馬上快被槍斃的時候出現的一句話,當然結局是沒有被槍斃,正是那個下午他的父親讓他看到了科學的迷人之處,也開始了他的孤獨之路,人終究會踏上一條路,但是路的起點才是人最內心深處的東西。

失眠的最可怕之處,不在於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謹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

這是這個小鎮集體患失眠症的時候遭遇的問題,他們甚至在物品上貼上紙條去提醒自己,這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想要集中精力的幹活,那必須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睡眠,而不是倆點睡九點起床,過量的熬夜不止傷害的身體,更嚴重的是大腦。

預感總是修然來臨,靈光一現,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

這是他們家族很強的一種預感,包括上面說到的上校對於自己死亡的預感,在上校被拉到刑場的時候依然知道自己不會死去,像1B對自己的死亡在三年前就預感到了,說到我會在雨季結束後死去,然而雨季持續了三年,徹底改變了她努力拼搏出來的家庭。

自我感悟

在看完整篇文章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是整個的震撼,因為我對這本書前面的期望不是太高,留了很多疑問,比如他們每代都會出那麼一個人呆在那個被時間遺忘的小屋裡面去翻譯羊皮卷,那到底寫了什麼,但是在最後一刻公佈內容的時候震撼到我了,冥冥之中好像有什麼在指引著他們,就像餘華說的,他說百年孤獨裡面每個人都是熱熱鬧鬧的,沒有孤獨啊!餘華老師可能也就是開一個小玩笑,因為這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有的是在熱鬧中孤獨,有的人是在孤獨中熱鬧。縱觀整篇文章,就是一個家族的興亡史,彷彿我們的古話:富不過三代!或者更像是唐王朝的興盛與衰敗一樣,來的那麼猝不及防但是又合乎情理。把我們自己生命的時間線拉長,放在整個家族或者國家的時間線來說,我們可能是不起眼的一個小點,但是我們這個小點依然為這條時間線做出自己的影響,每一個未來的走向都可能是因為我們這個小點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所有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自暴自棄,時代和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與時代共進。

更多的是我們去做自己的事,讓時間去靜止下來,沉下心去幹事,守護好我們這一代應該去做的事。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6

這個週末沒有回家,待在學校看書,近日把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富盛名的一本書——《百年孤獨》看完了。看書的開始就對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很濃的興趣,百年的孤獨,而人的一生不過百年。

書裡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布恩地亞家族,一個小鎮的故事——馬貢多鎮。布恩蒂亞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而家族人之間的關係卻混亂不已,看書的時候我的心不止一次的感到羞恥和冰冷,無論是父母、夫妻、兄弟還是姐妹之間都沒有感情(有也只是慾望),所以人人孤獨終老。

你不斷地為書中的人嘆息,為他們的愚昧無知,冷漠自私和那讓人恐懼的慾望。其實他們之中也不乏聰明、有創造力(雖然有時很荒誕)並且無比執著的人,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有的人是在半路上迷了路,不記得也不想回來了,有的是對自己所追求的並不信任,半路放棄。

書中有很多魔幻的情節,作者在想象力天馬行空的時候,還能對家庭瑣事娓娓道來,把握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角色的性格,書中寫了家族中的很多代人,而且後幾代幾乎都是以祖輩的名字命名的,但作者沒能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搞混人物。在作者創造的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似乎沒有“乾淨的`愛”和“完美的人”,甚至是醜陋無比的,他就這樣把人性最壞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現在你面前,讓我這個在二十一世紀看慣童話和美好結局的人一時有點難以接受,讓我在看到最後結局的時候冒出了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噢,這就是個活生生的悲劇!”

的確,這個家族(甚至於這個小鎮)沒有一個人的結局是好的。當然,大家都說這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被新世界隔離在外,最後消失在這個世界了。大的歷史背景我並不看重,我更為看重的是書中人性的刻畫。我想再過幾年後人生閱歷豐富後來看這本書應該會有更深的感觸吧,希望能走好自己的路,就算迷了路也還能記得回家的路。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7

《百年孤獨》,真是一本好書,當我決心要寫這本書時,我竟不知道我的文字夠不夠分量去評價它。自己不是一名專業的文學評論者,不過作為一名學生,一位讀者,我覺得,這本書寫的真不錯。借鑑一位網友的話,讀外國名著,翻譯者很關鍵,而我好像是恰恰讀了一本不錯的譯版,整本書從頭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經歷過的生活,雖然是第三人稱寫的,但還是有一種真實而奇特的感覺。

說實話,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段文字,腦子裡頓時一片發麻,雖然開始是一段優美的環境描寫,但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還有繞來繞去的語言,感覺這本書一定很難讀。後來我發現,書真的不好讀,可是我居然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完了全書。讀完全本,合上書,再看看書的封頁,“百年孤獨”四個大字,頓時有一種難以表達的惆悵與失落感湧遍全身,這可能就是整本書的偉大之處吧,讓人從書中感受到現實。

偶爾在另一本書中看到了作者的簡介,我感到大為震驚,原來作者和中國還有一段崎嶇歷史。在1990年,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到訪過中國,然而看到了當時中國隨處可見的盜版作品,憤怒至極,並表示他死後150年內不授權中國出版他的作品年,馬爾克斯再次到訪中國進行兩個月的考察,並在中國才終於獲得《百年孤獨》的出版授權。看來《百年孤獨》在中國並不是一帆風順,不過這些絲毫不能影響一本著作的質量,相反,這段崎嶇的歷史更給了《百年孤獨》這本神祕著作,更加豐富的神祕色彩。

《百年孤獨》,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歷史,從定居馬孔多,到全鎮消失在大風中;從第一代人的探索與衰敗,到後來六代人的奮進與頹廢;從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到後來變成一個複雜奇特的“人群聚集地”,整個家族與村落的發展,細膩的與整個世界的變化結合到一起,既是對孤獨的詮釋與理解,又是對當時世界的映照與感觸。全書充分發揮了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特魅力,既像是對一個家族的真實描寫,又如同一個神話故事,書中語言巧妙,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幾乎每一章節都有,但在傳奇中不失真實感,細膩的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讓情節有條不紊的發展下去,在看似普通的家族發展過程中,讓讀者感受到一點點侵來的孤獨之感。直到讀完全書的最後一刻,一種強大而又莫名的感覺出現,於是自己終於明白了,這就是孤獨,這就是百年孤獨的`靈魂所在。

不過說實在的,讀這本書真的需要強大的想象力和耐心,因為作為一本大書,語言說不上優美,結構說不上巧妙,而唯一卻又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故事看似平常卻有極大吸引力的情節,一個家族的一個個小故事,一章一章,好像平平淡淡,但就是這種平淡讓讀者能真正進入到書中,直到讀完,才發現原來家族變化了這麼多啊。可又是這種看似平淡的描寫,要求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又因為這是一本外國名著,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最頭疼的就是相似甚至重複的人名了,再加上覆雜的人物關係,沒有強大的想象力與耐心,真的很難把全書讀完。可這又正是一本著作的偉大之處,只有讀完了全書,書中的靈魂才會一下子貫穿讀者全身,讓讀者感受到書中濃烈的精神。

值得慶幸的是,我確實把書讀完了,我確實沒有半途而廢,所以我能看到了如此震撼的故事,如此偉大的著作。今天我又再一次拿起這本書,又再次認真的看了看極富震撼力的文字——《百年孤獨》!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8

到此刻為止,算是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不過依舊做不到很清楚,好歹是個大眾評價極其高的名著,總該需要留給自己一點此刻的感受方好。

也是因為機緣吧,前幾天看德川家康的空隙間隨意翻找,找到這本書,不是有人說什麼一輩子只讀一本書還是書架上只放一本書,不管他是怎麼說的吧,我也懶得去查,不就是一個人說的話嘛,沒必要讓我如此執著!就是這本百年孤獨了。既然有緣,我也接受,這本書起初其實並不令我喜歡,沒什麼感覺,人名字老長,感覺遠古開荒一樣,直到快到中程時方進入狀態,才知道他寫了個啥,這老馬也怪有意思的啊!

總體感受是這個人真的如同哪個書友說的,真的是被閃電劈到了才能如此文思如泉湧,不,不是泉湧,是洪流奔湧!他的形容詞用法,比喻,比擬,通感等等大量描述方法,讓人看的眼花繚亂,酣暢淋漓!他通過這種方式把普通人難以描述的東西給你描述的真實立體,栩栩如生,似乎我感覺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事物,感覺是他不能給你描述出來的,當然我可能我讀書少!也有別的比這牛逼的?

對於什麼百年,孤獨啥的評價,書友們一針見血,長篇大論得多了去了,我沒那個才能,也就懶得說這個了!說點別的感覺,讀這本書,在這裡讀,最好的就是有這麼多書友,大家都相互幫助,扶持,解惑,真的蠻有意思!大家都在讀,有讀的快的,信手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後來讀者看到了去回答,討論,他們又會看見了反過來回答,討論!這是我自己的.實體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進益收穫良多,在此感謝書友們!

本來個人的看書速度很快的,沒想到這麼一本書讀的如此之慢,只是因為駐足檢視書友們的評論,並對感興趣的加上自己的一點淺見,和他們互動一下,哈哈,有趣!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9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祕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祕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裡被黑洞吞噬。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10

費爾南達死後四個月,兒子何塞·阿爾卡蒂奧才從羅馬趕回來,他本以為可以回來繼承一大筆遺產,從而徹底擺脫在外面這些年過的窮困潦倒的生活。可是,家的破敗打破了他的美夢。他只有在家裡得過且過,苟且偷生。幾個附近的孩子成了他孤獨時可以頤指氣使的物件。然後有一天他們意外地發現,已故高祖母烏爾蘇拉的床底下的地面閃著金黃。於是撬開地面,發現了三大袋黃金。還沒等何塞·阿爾卡蒂奧盡情揮霍,財富就被那幾個孩子洗劫一空,何塞·阿爾卡蒂奧也被他們淹死在浴缸裡。

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帶著丈夫加斯通回到馬孔多。這個日漸蕭條敗落的家鄉卻是她在外多年夢魂牽繞的所在。一回到家她就興致勃勃地著手振興這個人跡罕至、鬼魂出沒的家。可是加斯通卻不以為然。他對馬孔多沒有任何感情。他在等待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厭倦,那樣他就可以帶著她離開這裡,去往繁華之地。可是阿瑪蘭妲烏爾蘇拉似乎根本沒有要走的跡象。最後加斯通只好獨自離去。

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相愛了。他們愛得如痴如醉,無所顧忌。這個家族只剩下他倆,而他們卻渾然不知彼此竟是至親:一個是外甥,一個是姨媽。在相愛中他們忘卻時空,忘卻一切。一個新的生命孕育了,這個生命是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以來唯一愛情的結晶。初生嬰兒被發現長著“豬尾巴”,這是高祖母烏爾蘇拉最擔心的事,因此她在世的時候是堅決反對近親結婚的,因為家族中曾經誕生過長豬尾巴的人。阿瑪蘭妲·烏爾蘇拉死於產後大出血。悲傷欲絕的奧雷里亞諾四處求助朋友,卻發現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傾訴。回家後發覺,初生的嬰兒被潮水般的螞蟻吞噬。在那一瞬他想起了梅爾基亞德斯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沒等奧雷里亞諾完全破譯羊皮卷,馬孔多就被颶風所消滅。“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看了三遍,總算把全書的脈絡梳理得有點清晰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作者的超自然手法。一開始,讀者就會被書中繽紛多彩的拉丁美洲風情所吸引。吉普賽人的有趣把戲,當地的奇異習俗,布恩迪亞家族祖先遷徙至馬孔多經歷的磨難,馬孔多的興旺與衰敗。書中,死人會現身,人鬼可以對話,失眠症會傳染以至於整個村子的人失去記憶,牲畜因為人的發情而多產,雨季可以持續4年多,活人可以生活在陰慘慘的鬼城。這些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增加了全書的魔魅、奇幻,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不知身處何處的錯覺。

布恩迪亞家族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與生俱來打上孤獨的烙印。這孤獨流淌於家族百年的血脈中,而且日益嚴重,最後讓家族歸於毀滅。這或許是在揭示一個事實,世界本來就是孤獨的。上帝創造了人不是為了使人類聚合——那樣人類就太過強大而無法主宰。於是世界有了戰爭,有了災難;家庭有了猜忌,有了離間。

如果不是看了三遍,我絕對要把書中那些重複的名字搞混。男人要不叫做阿爾卡蒂奧,要不叫做奧雷里亞諾。其實那些相同的名字一個可能是祖父,另一個可能是孫子。為了看懂,我只得羅列了一個詳細的名單,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到第六代的奧雷里亞諾。誰和誰,生了誰。發生在第一代周圍的事情,又會在最後一代身上重演。興與衰,成與敗,總是在不斷地輪迴。原來我對拉丁美洲的歷史知之甚少,《百年孤獨》給我展現了一個濃縮的拉美世界——那是一個孤獨的世界。在那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祕,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她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那裡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用夢幻般的.語言中,創業的艱難,文明的滲透,民主與共和之爭,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入侵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濃縮在一個叫做布恩迪亞的家族中。作者眼中的拉丁美洲近代歷史,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看似前進了,卻實際上又回到原點。這大約可以解釋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這部書的獨特之處還在於,無法歸納出一兩個主角。自上而下100年,連同那個剛出生的長了豬尾巴的嬰兒算進去整整七代人,其中六代人都是作者用心去刻畫過的,儘管所佔篇幅有多有少。書中的男人,每個人都很奇怪,似乎沒有一個正常。不是因瘋癲而被綁在樹底下,就是成天製作小金魚,或是痴迷於羊皮卷的破譯。至於書中的女人,我比較喜歡的是一頭一尾兩個女人——烏爾蘇拉和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她們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偽的。烏爾蘇拉不懂羊皮卷,但她卻有樸實的真知灼見。她的高壽讓她幾乎見證了家族的全部興衰。我也喜歡幾個蕾梅黛絲包括祖母蕾梅黛絲、美人兒蕾梅黛絲和梅梅。最不喜歡費爾南達,她做作、虛偽、自私;也不太喜歡老處女阿瑪蘭妲,她不善良,報復心理太強。麗貝卡這個吃牆壁灰的怪異女子讓我一想起就毛骨悚然。桑塔索菲亞是個不幸的女子,生育了布恩迪亞家族的三個後代,一輩子孀居,為著這個家操勞。庇拉爾·特爾內拉和佩特拉·科特斯,這兩個女子同樣在家族中是沒名沒分,後者甚至沒有留下一男半女,但卻活得瀟灑滋潤得多。庇拉爾·特爾內拉的壽命竟長達150歲以上!

范曄所翻譯的這部鉅作應該來說可讀性很強。文筆極其優美,讓我一而再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其他版本我沒看過。不過覺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就是有幾處把輩份給搞錯了。如191頁倒數第九行“奧雷里亞諾第二沒有放過款待堂兄弟們的機會”,這裡應該是“堂叔們”。同樣,204頁第八行“十七個堂兄弟”也應該是“堂叔”。還有一處,第268頁第四行的“伯父”應該是“祖父”。

全篇的讀後感羅嗦了那麼多,主要是現在有這個激情。如果讀了以後再過若干時間,對文字的印象就會淡漠下去,也就沒有如此清晰的脈絡了。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11

烈日照在蒙塵的巴旦樹上的嗡響,午休的昏厭中響起的火車汽笛,撥開爬滿這棟房子的蔓藤條,我推開了奧雷里亞諾封塵已久的大門,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都像一場無聲電影以迅雷不及掩耳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他,以及他的父親,在那個遙遠的下午…

如果真的像敘述普通小說一樣講述這本著作的話,我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因為這是一個主旨深邃冗長且沒有多少波瀾的故事,在整個主線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思想的侵蝕,再到一切歸於平靜後的絕望、滅失,任何作品與之所處時代的陰影都是密不可分的,在賦予了它拉丁美洲歷史反抗的背景的同時誕生了一個家族。但如果只是這樣,經典將不再是永恆的經典,我們會發現很多細節都明明白白地折射著人類生活的發展過程,暗含著某個成長哲理。

“多年之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最值得懷戀與思索的一句話(也就是它的開頭),短短的一句話,卻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層面,而這一切就像是一場預言,在人還未出生時就已被規劃好的,是梅爾加德斯用他超乎尋常的眼光看到了一個家族的`消亡,並記在羊皮古捲上等待他們自己去破譯自己的命運。愛默生認為:“我們應當假設某種預定的諧和計謀中必然要有被未來應驗的遠見。”我不說愛默生的“預定諧和有多適用於這個家族,至少梅爾加德斯有這樣的智慧,而我們也需這樣的智慧,而我們也需這樣未卜先知的能力,清楚地知道做一件事的後果,承擔的風險以及自己努力會挽回怎樣的回報。

海明威說:“必須面對永恆的東西,或者面對缺乏永恆的狀況。”布恩迪亞家族就是不滿足於純粹的生存,有無法達到完美的境地,才選擇了獨樹一幟的生活方式,譬如捆綁自我,封閉自我,沉淪自我,在反抗孤獨的同時又暗暗接受著孤獨所持有的高傲感,布恩迪亞家族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體。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才能衡量出來。”馬爾克斯正是抓住了這樣的矛盾點。

可是,“孤獨”究竟是什麼?

生命的神祕性是不言而喻的。史懷哲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式“在黑暗中並肩行走,”人們可以給予彼此鼓勵與寬慰,可人類最終將孤身前往自己的歸宿,就如同來時的隻身一人。

孤獨的本身就具有它的意義。孤獨是在這樣一個大千世界找不到一個真正理解你的內心,而是產生的情感。這種孤獨是從自身而言的,是帶著一定的疏離感的。就像《百年孤獨》裡的麗貝卡,那個將自己包裹在高傲的厚殼裡,孤老終身的女人,她沒有奧雷里亞諾上校那種與生俱來的孤獨,但我卻從她的身上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直以為自己自命不凡,不願和同學們深交,很多人都說我是一條泥鰍,圓滑,通宵事故,處理事情遊刃有餘卻不平易近人。而當我在書中找到了自己可能的未來時,我也明白該該變了,就如馬爾克斯所說“等他們睜眼,看到的已成現實。”我希望現實是我能放下高冷的架子,真誠地交朋友。

《百年孤獨》告訴了我另一個真理——別讓時光停在過去。如果一直在為自己過去因習慣而養成改不掉的藉口,那麼人便被空氣裡瀰漫著惰性所感染,最終令一切衰朽,停滯的熾烈塵埃所降服。過去只能用來懷戀而不能成為今日的複製品。

馬孔多的夏日一去不復返了,這座鏡子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我靜默地合上了這本經典之作——《百年孤獨》。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12

如果一個人,沒有思想、沒有追求,隨波逐流,無異於行屍走肉,那麼即使身邊人群環繞,也依然會感到內心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名著講述的是布迪亞家族的發展史,整部作品講述了他們家族是如何建立土耳其大街,從一無所有到飛黃騰達再到衰敗沒落。

敘述了布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生活裡,生活在熱鬧的大街上,在看似熱鬧的場所,家族人口之多,然而每個人卻都很孤獨,沒有可以理解彼此心靈的、懂得自己的人存在。所以在喧鬧華麗的家族下每個人都很孤獨,這些孤獨體現在年輕時期,更體現在老年時期。

作為家族的創始人,土耳其大街的開拓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迪亞每天沉迷學習科學,鑽研一些與科學有關的任何東西,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甚至不顧妻子的反對,拿出家裡一切可以運用的錢財,在吉卜寨人來的時候不惜一切代價換取與科學有關的東西。然而,由於他的想法過於超前,又沒人能理解,他自己甚至有些癲瘋,最後被家人捆綁在一棵大樹上,最後死去。他的孤獨在於沒人能理解他思想的高度。

他的妻子——烏爾蘇拉辛苦地操持起了整個家,帶著這個家走向繁榮,而且用心的教育了布迪亞家族幾代人。然而卻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她的生活,甚至自己到老年時眼睛失明好多年,後輩都無人可知。活了一百多歲,最後孤獨終死,真是太過可悲,沒有任何人真正的關心過她。

他們的大兒子何塞。阿爾卡迪奧,由於剛步入青春期,又沒有父母真正關心他心裡所想,因而情竇初開,亂了心數,在意亂情迷之下卻和庇拉爾產生了情愫,而這種感情沒有走心,只是為了排解黑暗的孤獨,最後讓庇拉爾懷上了孩子,自己卻一走了之。

奧裡利亞諾,烏爾蘇拉的二兒子,年輕時就喜歡獨自在作坊裡煉製小金魚,絲毫沒有情愛之感。直到後來遇到了還是個孩子的雷梅黛絲,他親手把她養育成人後和她成婚。雖然有很大的年齡差,婚姻生活卻過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雷梅黛絲意外身亡,他又回到了孤獨的作坊中,心靈也也異常孤獨。後來,他為了排解孤獨,參加了戰爭,發起了32場內戰,和好多女人有過情感上的糾纏,生下了17個兒子。但是他絲毫沒有任何感覺,內心仍然感到很孤獨,甚至到最後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發起戰爭。直到老年,還是在家裡製作小金魚,直至老死。

這裡邊還有好多好多人,直到他們的第七代出世,這個百年家族裡的每個人都很孤獨,都是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內心沒有人走進,來分享他們的內心,關照他們的內心,才使得一個個人在人數眾多的大家庭裡會幹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與身邊的人做好溝通,包括家人、愛人、朋友,來理解他們的內心,方能擺脫真正的孤獨。

而在書中也暗示到了擺脫孤獨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愛情”,這其實也說明了還是要找個懂自己的人,愛情是要心靈上的相通。同時我也認為一個人排解孤獨還可以是“友情、親情”。只要是思想和自己相同,志同道合的人,靈魂上可以溝通,特別懂自己心之所想,那麼便不會有那麼孤獨。

同時,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要足夠豐富,要有自己的思想。這樣縱使他每日獨來獨往,那麼也不會感到孤獨。如果一個人,沒有思想、沒有追求,隨波逐流,無異於行屍走肉,那麼即使身邊人群環繞,也依然會感到內心孤獨。

《非暴力溝通》中有一段話寫道: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術的進步最終被用來摧毀人類,那麼,並非是暴行導致人類的滅亡,當然,更不能說是復仇行為使人類滅亡……人類的滅亡,卻是因為現代人唯唯諾諾、缺乏責任感,畢恭畢敬地服從各種命令。我們所看到的悲劇和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劇,並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從的人、聽話的人越來越多。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同時,一旦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會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危險人物。

因而生活中擺脫孤獨的方法,就是找到值得傾訴的人,志同道合的人,道出心中之事,這樣才會感到心裡有所寄託。同時,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要豐富起來。

有很多自殺的人,如果在自殺之前能夠有個知心好友和他們進行傾心相談,瞭解心中的苦楚,應該就會減少很多自殺死亡率,其實很多人自殺也是孤獨的另一種表現。

之前我教過的一名學生,每次來我課上都淚眼朦朧的來上課,一問果不其然不是和家長吵架就是在學校生老師的氣了或者和同學吵架了。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內心很是敏感,感覺沒有人理解她,感覺自己的`媽媽不可理喻,一點都不懂她,不理解她,特別委屈。因此每次上課前都要有半個小時左右時間來調解孩子的情緒。

剛剛好之前新東方組織了一場培訓,就是有關於“如何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於是我開導她,鼓勵她的同時也調解她與她媽媽之間的關係,孩子的心情就好轉了很多。因為她認為孤獨的內心有人懂了,有人瞭解了。其實孩子是很好的孩子,只是有時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要換種模式,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了解她內心的孤獨。

電影《牧馬人》中,男主的父親老年之時已在美國成為億萬富翁。然而他卻感慨的說出:“在財富上,我是個億萬富翁,可在感情上,我卻一貧如洗。說得準確一些,我是個乞丐。”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他的兒子老許,雖然他們在草原的生活過得艱苦樸素,但是他卻生活得很踏實很幸福,因為有他的老婆一直陪著他,愛著他。可見生活條件的好壞並不能決定一個人孤獨與否。

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才是真正的擺脫孤獨。

毛主席當年在湖南上大學時,常常身無分文,但卻與蔡和森等好友每天過得很充實,讀書寫文章、談論國家之事。可見,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才是真正的擺脫孤獨。

特別喜歡這段話:

“從古至今成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地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地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地也。”

雖然獨自一人在外多年,但是我卻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遊,一個人去做任何可能別人想不到的事情。

晚上,下班之後,批改著學生作業。夜半時分,聽著歌曲,看著自己喜歡的書籍,還有如此刻一樣寫著讀書筆記,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很豐富多彩,又過得很充實。

每個人內心可能都會有孤獨之時,但是要看自己如何來消遣孤獨。其實,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才能成就大事。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13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書中描寫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在孤獨中死去,他們的經歷大致是相同的,在馬孔多這一片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每天重複上演同樣的劇情,生活在那裡的居民註定是不快樂的。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不斷重複著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線起來,他曾向妻子抱怨說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地過日子。”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荷塞死去了,連同馬孔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也重複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導致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到最後整個馬孔多就被一陣來歷不明的.風颳走了,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壓抑的,因為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才發現自己是這麼地害怕孤獨,討厭孤獨。我們每天都生活再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裡,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於是我們開始反思,是不是節奏太快了?是不是步伐太倉促了?是不是該停下來,尋覓一份安靜,讓心靈歇歇腳?可是隻有停下來才會發現,原來我們不停地往前趕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只有不停地創新,不斷地進步,我們才會快樂。

當我讀到: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得只剩下一小塊兒皮的兒子時,他終於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北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颳走了,從此這個村鎮就消失了。

有什麼東西在我內心深處輕輕地爆炸了,一朵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雲朵炸開了,就像花朵不得不綻放一樣。我多麼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名著《百年孤獨》有感 篇14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這是我在讀完《百年孤獨》後的感受。《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不斷重複,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無論消極又或是積極都無法擺脫孤獨。在這個可怕的迴圈中,能看到布恩迪亞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活狀態。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純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衝擊,最後,一切歸結於平靜的絕望,正是拉丁美洲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在初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產生人物已經死去,卻又復活的錯覺,這正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常常採用相同的姓名,而作者正是通過不斷重複的姓名與七代人的複雜關係來加深整篇小說的魔幻孤獨色彩。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這是我讀《百年孤獨》中最為喜歡的一句話,生命中最重的事往往在死前才會想清楚,或許欣慰,又或許會很,但一切都無法重來。人活在世人總需要一種精神寄託,而布恩迪亞家族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他們害怕自己陷入孤獨中,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獨,但他們生存卻又離不開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起需要一位合格進去的領導者,而衰落也只需要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而已。小說的結局在奧雷良諾·布恩迪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布恩迪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到“羊皮紙手稿所記載著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這本書幾乎全部是孤獨和頹廢,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個家族的孤獨和頹廢。在這個家族中親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突出了麼而克斯所謂的“孤獨的含義”,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孤獨》對於現在仍然有警醒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