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5篇)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

我的事,是我的事。

一個意外的觸動,決定去做一件事。上路。剛開始忐忑,緊張,別人會不會嘲笑?但總有人會理解你,於是獲得力量,堅定信念。一段路之後,覺得當初的信念不夠用了,再次向外尋找力量。終於,自己有堅定的信念,裝備更加專業,信心倍增,於是追隨者眾。但是眾多的追隨者,太多的責任,終究會累,方向也會被帶偏,於是在習慣了追隨者之後,再次做出主動或被動的決定,迴歸一個人的狀態,再次朝著原來的方向出發、前進。快到了,心怯,可不可以放棄?不可以呀,你會遺憾的。他人對你說,於是彆扭著繼續。終於,終於到了目的地,看到了風景。

嗯,目的地不過如此啊,沒有原來設想的激動、興奮,感覺貌似不過如此。不過如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那些在路上遇到的人,看到的風景,聽到的故事,做出的.思考,都變成了氣質和靈魂的一部分。它們或許微不足道,但足以改變你的人生。是的,不過如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看不懂嗎,看不懂就對了。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2

初看書名,我以為,是宗教題材的。細讀才知道,“聖”,是心中的信仰。心中信仰給予了無限的力量和勇氣。孤獨地踏上看似不可能的旅程,遠離喧囂,然中,與過往和解,與深愛的人和解。

哈羅德是幸運的。自我救贖是漫長且痛苦的旅程。在朝聖的`路上,他做到了。可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得在生死麵前,才想去做某些事情?為什麼總是得在生死麵前才能懂得有些事的不值得和有些人的重要?

四年前,有人跟我說,你還只是個孩子,不應該承受這麼多。然後四年過去了,我在三場葬禮面前,學著成長,學著放下過往。

卻始終放不下,那年初秋,猝不及防的離開。

一直相信,心中信仰,能指引我你在的方向。等到我釋懷所有的悲傷,夢醒,不再噙著淚。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3

朝聖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奎妮來說,是信念的支撐。當她聽到他的好朋友要來看她,不是開車下午就到,而是要走上好幾十天,是為了能夠醫治她的疾病。這是多麼大的信心和鼓舞。並非真的可以醫治癌症,但卻是這份信念,讓奎妮堅強快樂的撐過了最後的歲月,最後見到哈羅德之後,她滿意的微笑著離開了世界。

對於哈羅德來說,是內省和醫治。內省這麼多年來對於家庭的失職,也醫治他對於妻子,對於優秀卻最終吸毒而亡的`兒子的愧疚和負罪感。是哈羅德重新想起起初對妻子莫琳的愛情,和現在仍然深埋心底的愛。

對於莫琳來說,是獨處的時間,是理解。獨處的時間讓莫琳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內心,即便是兩個人分房睡了20年,即便曾經覺得這個人無關緊要,甚至希望不要看見他。但是最後,她深深的發現,丈夫永遠是他心頭最溫柔的愛,是最深切的依靠。這就是婚姻,深沉又平淡的愛情。她也原諒了哈羅德在兒子生命中教育和保護的缺席,理解哈羅德年幼被母親拋棄的困境。

他們六十多歲的時候又重新戀愛了。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

很幸運能看到這樣一本書。

很佩服作者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如此細緻。看到男主的一段段獨白,不禁會聯想到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會有這種感覺,明明想去做的事情,卻沒有去做,比如關心親人,朋友,好似覺得這不重要吧,對他們來說。其實,這是有必要的。

哈羅德總是一個人,他沒什麼朋友,他害怕坐到陌生人當中,這樣他顯得很不自在。然而,在朝聖的`過程當中,他慢慢的發現,和陌生人相處沒那麼難,人和人不同,卻又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有故事,或美麗或哀傷。現在的我喜歡獨自一人待著,隨心所欲。若是和一群人在一塊,我往往是那個最安靜的人,聽他們說話就好了,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我是一個不太會聊天的人,嚐嚐要把天聊死的那種,或許是因為自己的一根筋。

本書對我有另一個啟發,關於婚姻,夫妻應該相互扶持,包容與理解,多溝通切勿冷暴力。男主妻子因兒子去世後,就開始與男主分房睡,日常溝通也不多,並一直怨男主,無疑對雙方都是折磨,長達二十多年的煎熬最終因為一封信才開始解脫。在如今社會,離婚率升高,很多都是不滿冷暴力。女人要的是安全感,男人要的是支援。若愛,請珍惜;若不愛,請不要傷害。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5

《一個人的朝聖》是哈羅德的朝聖,是對自己前半生的直視,通過它,哈羅德正視了父母沒有教會自己愛的能力的事實,正視了刻意隱藏的那段20年前的記憶,對戴維還是深深地歉意,但是也意識到戴維是代替自己去做了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沒有做的事情,喚醒了和莫琳相遇時一切鮮活的記憶。沒有戴維了,他們也不能一直這樣死寂地互相對待對方。愛永不會死!

哈羅德本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像是隨時防備著前方會突然出現一道低樑,他從不高調過活,鮮有朋友,低進塵埃裡;而看到這我也會想,我們個人在這個喧雜的世界裡不也是活的如螻蟻,有時會感覺自己湮沒在人群中也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樣子。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哈羅德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己,他一路踏過來的艱難也亦然代表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征程。希望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6

一開始非常困惑,他們的孩子戴維到底怎麼了,一會兒覺得戴維好像去世了,一會兒戴維又跟他們對話,覺得自己想多了。但是隨著哈羅德“朝聖”的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做了各種各樣的不可思議的事情,也看淡了許多。直到快要結局的時候,在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那封信裡,我才知道,哈羅德和莫琳的孩子戴維因抑鬱症自殺了。只是莫琳無法接受,所以前期我看到的那些對話,都是莫琳的自我安慰與想象。

雖然哈羅德與莫琳他們的故事我沒經歷過,但就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同身受,有些心酸,可能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吧。剛開始我還在想,就是去個貝克特,為什麼說是“朝聖”呢?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心服口服的'承認:這就是朝聖。有信仰不一定就是去信仰某種宗教,其實自己的內心本身就是一種信仰。戰勝自己,看清人生,珍惜眼前,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這樣的朝聖是我向往的,我希望自己也能走出那個自己所謂的熟悉的世界,走進另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可以盡情地讓自己的思想碰撞。我敬佩哈羅德!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7

——這一年,我們都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哈羅德,一個退休的老人,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那封信的到來,那封改變了哈羅德一生的信。

一個人,六十多歲,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他僅靠著一雙帆船鞋,和一個必勝的.信念,走路橫跨整個英格蘭——去救一個已經病入膏肓的患癌女人。

在這八十七天裡,這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上,他堅守過,迷茫過,快樂過,絕望過,質疑過,相信過。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就在這一路上全部呈現;人性的善良與堅持,也在這一路上絢爛綻放。

兒子的自殺讓他痛不欲生,妻子的冷漠又讓他無力面對生活。與生活的關係開始逐日下降,他開始不信任生活,直到收到一封信,他工作時的女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信,他才開始對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哈羅德,一個男人,六十多歲。他安靜,卻不沉默;他寡言,卻不怯懦;想過放棄,卻並不放棄。這一年,在這個充滿喧囂的世界裡,我們需要信念,也更需要他安靜而勇敢的陪伴。

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坎坷,或挫折,都要像哈羅德一樣,有一個信念,以它為目標,去前進,去進步,就算沒有完成,它也會帶給我們許多心靈上的收穫。

就像哈羅德一樣。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8

其實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會寫出不同的書評,我們不過是在每一本書裡搜尋自己的期許與共鳴罷了,或是歡喜,或是悲哀。一個人的朝聖,一直很想讀的,現在可能是最適合的時機。很欽佩哈德羅的朝聖,其實,不止欽佩……一條沒有人相信的路,一個滿是質疑的決定,無助,逃離,那痛苦像是平坦公路上的一個大坑,每一次,他總是忽略它在那兒,狠狠地摔進去,像是面板一層一層被撕下,獨自承受所有的恐懼和痛苦。再後來,所有的承受變成了生活的一分部,他不是不痛了,而是已經知道它在那兒,繞開就好。

他不再需要別人相信,一個人便是一個世界,心中有光便不再害怕,習慣了孤獨便不再孤獨……難得的朝聖,孤獨的`朝聖,令人敬仰卻又好遙遠的朝聖……?不過沒錯的是,有一天當我們醒來,依舊會是晴空,就像戴維還在一樣……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9

一個人的朝聖,可能某一天你會因為某件事情,沒有原因,也知道不太可能,但是就是想去做,不管是周圍的人還是自己的理智都告訴自己,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自己就是想去做,更經常見到的就是年輕人的衝動。

在《戀戀日記本》中的男主角在知道女主角已經喜歡上其他人的情況下,還是去修那個房子,那是一個夢想,有那麼一個執著的念頭,其實自己想想知道修房子和女主角能不能夠回來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就是想去做,在這本書中,把整個路途中所有的心理路程也寫下來了,雖然最後的結局是沒有拯救得癌症的朋友的生命,但是讓她安詳的`死去,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過程,男主找到了自我,瞭解了自我,在不斷的徒步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去想自己的事情,還有他的妻子也在整個過程中,瞭解到兩人之間的真愛,將因為兒子去世而留下的裂痕去掉了。兩個人又重新找回了那份丟失的愛情。

人活著,有些事情必須去瘋狂的去做一下,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沒有白活。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0

在一開始,我的想法與哈羅德的妻子莫琳相似,一個沒有帶任何東西只穿著為了出門寄信的鞋子衣服的老人怎麼可能可以堅持漫長的.步行,怎麼也要回家換雙鞋子,帶上一些用品吧。沒有想到哈羅德是下定了決心,就這樣踏上了去往貝里克的路。一路上,有一些人給予了他信心,也有一些人讓他懷疑自己,但他還是堅持前行著,他認定只要他走到了貝里克奎妮就能好起來。

在徒步開始前,哈羅德是一個與妻子疏離的老人,他活的渾渾噩噩,彷彿人生毫無樂趣。而他在徒步過程中,經常會想起以往令他痛苦的往事,他也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這些鮮活的生命使他漸漸地從麻木的生活中脫離開來,莫琳在家中也漸漸放下了往事。

然而等他到達了貝里克見到了奎妮,他才真正地將所有的往事拋之腦後,不再被它們煩擾著,他與妻子也重新開始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西遊記,不過西遊記是戲劇化的,而這本書的劇情相對來說樸實些。這本書的主人公並沒有遇到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只有崩潰又重建的信念和疲憊的身體。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1

很早前看了一小部分後就擱置沒看了,前段時間看《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起這本《一個人的朝聖》,《月亮與六便士》看完後就迫不及待的翻出這本……

全書分為兩冊,第一冊講主人公哈羅德為探望病危友人奎妮而獨自踏上漫長旅程的故事,哈羅德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予友人希望,最終卻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同時,其妻子莫琳在等待及關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識。第二冊講奎妮在病床上等待哈羅德的過程中以信件的形式複述了這個故事,也是奎妮的自我懺悔自我救贖,算得上是奎妮心靈上的一次朝聖之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旅程的最後一小段,哈羅德告訴妻子莫琳自己堅持不下去了,想要回家,莫琳卻一直勸他堅持自己的立場,鼓勵他繼續;終於哈羅德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因素,調整好心情,到達了目的地。在最艱難的時刻,心裡可能湧現出想放棄到念頭,但只要有一絲不想放棄的念頭就會一定會完成。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2

記錄了一下哈羅德的旅程,不知道對不對:金斯布里奇-洛迪斯韋-南布倫特-布克法斯特-阿什伯頓-希斯菲爾德-奈頓-查德利-埃克塞特-布蘭福斯貝克-索華頓-比克利-提伯頓-森弗路德-巴格利坪-陶頓-奧特里-布林頓-格拉斯頓伯裡-威爾斯-拉德斯托克-皮斯登聖約翰-巴斯-斯特勞德-斯拉德-伯德利普-切爾滕納姆-佩雷斯貝里-溫奇科姆-百老匯-米克爾頓-克利福德堂-斯特拉特福-沃裡克-巴金頓-貝德沃斯-納尼頓-特懷克羅斯-朱什的阿什比-提克諾爾-小切斯特-奧爾弗裡頓-克雷科洛斯-謝菲爾德-巴恩斯利-維克菲爾德-利茲-達林頓-紐卡斯爾-赫克薩姆-康博-貝里克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總是想到一首歌,《Five hundred miles》,一英里又一英里,哈羅德就這麼一步步走完了全程。是自我救贖,是苦行僧,正是在一步一步中慢慢回憶過去,思考一生。接觸不同的.人,感悟不一樣的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哈羅德和莫琳之間有隔閡,正是這趟旅行讓倆人冰釋前嫌。過去都已經過去,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珍惜眼前始為真啊。好好的把握當下吧,不要做對不起自己的事。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3

一個人的朝聖歷程也是哈羅德重新回憶,整理,審視自己一生的過程。為弗萊和艾琳的愛情又喜又憂,喜的是確實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憂的是看著他們在時間的磨練中漸行漸遠,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感慨於哈羅德第一次為人父母時的心理活動,對一個天才而又患有抑鬱症兒子的又疼愛有時候又手足無措。從兒子誕生時,妻子慢慢的開始改變了,她一切都開始站在兒子的那一方,她變得不愛打扮,敏感多疑,生活失去了戀愛中的以前那種情趣。有時候哈羅德真的像個孩子,不,應該是有時候男人就像一個孩子,會吃醋想要獲得愛。他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兒子的問題,擊破堅強的外表他也有一顆脆弱的'心,哈羅德說:原諒我,原諒我,原諒我有時候也很懦弱會讓你失望。兒子自殺去世了,夫妻的關係也名存實亡了,兩人形同陌路。但在朝聖的路上,夫妻兩都陷入了對自己行為的審視,發現他們都還是深深愛著對方,經歷了那麼多,一切都釋然了。每個平凡人生命中都是有遺憾的,看著眼前這個有信仰貌似堅定的老人,支援敬佩目送他遠去做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對生活最後的反抗吧。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4

讀完了這本書,記住了什麼呢?說記住了什麼,好像太功利了,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呢?不知道,我好像從來不知道答案。

哈羅德最終見到了奎妮,可她已經記不得他了,但在最後一刻,奎妮記起來了,並且走的很安詳,這就是意義嗎?一路走來,哈羅德經歷過現實的苦難,孤獨,到了別人的'認可,一群人同行,再到一個人,恐懼,不安,他最終走到了,卻找不到了意義。回顧了一生,有些東西他也許放下了,也許從未放下,沒有經歷過,怎會知道那種苦呢?看完後,我腦子浮現一個人,熱血尖兵裡的司馬戰歌,他曾在一次跳傘事故中懷疑自己的人生意義。死於訓練,真的有意義嗎?如果是戰爭,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衝向戰場,可那不是。最終他像是尋到了什麼,一次演習中,他和同伴在海里漂了三天,差點死在海里,有意義嗎?有什麼意義。

我想到了演員春夏,一個堅持做自己的女孩,看姜思達採訪她的視訊中,大致意思是,姜思達問她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她的回答讓我心裡一震,如果和別人都一樣,那我是誰?有時候我也想問,那我是誰?旅途中哈羅德也像是在尋找自己,那個丟失了的自己。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15

通過十點君找到了這本書。首先這是一本關於“朝聖”的書,書裡囊括了許許多多情感:愛情、友情、親情等等。

哈羅德的朝聖始於獨自一人、經過中途的喧囂、迷茫、反覆,最終又回到了孑然一身並終於完成了“一個人的朝聖”之旅。看似孤獨、艱難的旅程,卻使他終於能夠直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當初所無法面對的一切,同時妻子莫琳也因為日常的生活環境被打亂而可以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出她與哈羅德之間矛盾的根源,最終他們通過朝聖,愛情與心靈都得到了救贖。

人始終無法脫離情感而獨活,情感是人的支柱,是人的歸屬。而找回這樣的情感,是對自我的救贖。

人與人之間每段感情的建立,都需要恰到好處的分寸,分寸感拿捏得好,才會獲得內心的篤定與信心。--by十點君

生活中當你覺得一段感情出了問題,不妨脫離出來,做一個清醒的過客,這時候所有的陌生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驀然回首,你的那份感情也許已經得到了救贖。定期的審視自己的內心,是自我完善所必不可少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