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08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6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1

林徽因,出生於杭州的一朵白蓮,是不染纖塵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將她的靈氣帶出了杭州,帶入了上海,帶到了倫敦。她以她的與眾不同讓徐志摩為他等待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懷想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讓我讀到了一個如水般溫柔,如風般神祕,如竹般堅毅的林徽因。她雖出身於官宦人家,卻不染凡塵俗氣。自小天資聰穎的她,在姑姑林澤民的教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便開始慢慢懂得了這個世界。

書中講到一張林徽因三歲孩童時的照片。那一個小小的女孩,尚未記事,卻對這世間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單純。她渴望探求這世間的風雲變化,渴望著瞭解那個對她來說陌生的世界。這便讓林徽因自小便註定與眾不同。

都說上蒼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優良基因,然而在擁有一個優秀的父親的同時,也有著一個平凡的母親。父母親之間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備受煎熬,對於雙親,她是又愛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這顆小女孩的心靈。小小的林徽因過早的便懂得了世事無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後亦藏著許多的無奈,開始多愁善感。在我看來,書中所講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繡繡》,便是小時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寫照。只是相對於繡繡的最終病死,林徽因確實幸運許多,她懂得什麼是世事無常,什麼是兩情相悅。只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麼多的痴男怨女,不得盡如人意,只是徒增傷感罷了。因此,林徽因在對於她與那三個男子之間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捨。所以,林徽因依舊是林徽因,依舊那般清雅,高貴,美麗。正如詩中所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十三歲的她因為當時的局勢,全家遷居北京,而她卻不得不留下來。在那樣的局勢下,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女孩兒獨自一人過生活,必定會是舉步維艱,不知所措。可是,任誰都會,而她是特例,因為她是林徽因。她不輕易在人前落淚,從始至終以一種傲然的姿態,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將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便是她的堅毅之處。

面對感情她不會讓自己愛到卑微,愛到不知所措。對於徐志摩是如此,對於金嶽霖亦是如此。或許她會做短暫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寫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林徽因始終是她,只會在他人的心上輕輕掠過,她不屬於任何人,亦是無人能抓住她的心。“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國倫敦,她愛上了那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對毫無結果的愛情,林徽因毅然選擇了放手。等到走了很遠,她才回頭看了看,原來還有那麼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樑思成,那個最後與她攜手一生的男人。或許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恆,只期待這一刻的美好。有句話說的好: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林徽因寧願放手,也不會期待那所謂美好的未來。願等到老時將這些封存在歲月書頁中的記憶翻看出來慢慢品味,足矣度過餘生。

“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讓我們品出了那如白蓮般清雅,純潔的林徽因。

無論過多少時間,人們依然會記得那個如蓮般的江南才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橋,那一段康橋之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2

花開有聲,因為傾聽;草長有聲,用心良苦;水滴有聲,傾聽有徑。為了傾聽她的心跳,我付出了一滴眼淚。

——題記

我是西湖裡的一朵白蓮。

每天都有無數人慕名而來,為一位女子,那個如我一般的女子——林徽因。

他們說,她很美,閒淡如蓮。

他們說,她是一個高貴靈秀的女子,一生能得三個優秀男子的傾心呵護。

他們說,她是一個不甘平凡的女子,走南闖北留下多少風韻詩篇。

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大娰嗣徽因,則百斯男。”這是她的名字,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人,在康橋畫上最為柔情的一筆。正處花季的她遇上年僅24歲的徐志摩,這個多情才子對她的誘惑是難以言喻的。儘管徐志摩已有家室,但他們還是愛得義無反顧。都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可還是信誓旦旦地承諾永遠。也許,他們正是那種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人。儘管後來的她不辭而別,儘管徐志摩簽了離婚協議書,也未能換回他們之間亦深亦淺的愛意。我依然相信康橋時光定是他們一生中最為懷念的一段時光。因為愛,他們相逢;又因為愛,他們分別。林徽因從不會因為世俗而改變自己的步伐。離開,就昂首闊步地向前,絕不回頭。

她是一個敢愛,決絕的女子。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她對樑思成的回覆,更是一份承諾。這個選擇註定了她平淡簡單卻永遠不會孤絕和貧瘠的一生。也許這一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卻一定是最清寧安穩的。許多人說,她活得太清白了,清白得就像那輪懸掛在中天的明月,讓人不敢亦不忍親近,生怕她的潔淨會照見自己的汙濁。那麼多的.女子為了愛情將自己傷得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唯獨林徽因沒有那些悲絕的回憶。

她是一個清絕,真實的女子。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徐志摩死後林徽因為他而寫的一首詩,但這其中,是否能看見那個守了她一生、愛了她一生的金嶽霖的影子呢?

呵,有人說,金嶽霖的住處始終是挨著林徽因的。一代學界泰斗終身不娶,也只為守著一人,那美麗如蝶的女子。我始終覺得,儘管林徽因以她絕代姿容,曠世才情,冰潔風雅讓三個最優秀的男子深愛了一輩子,卻唯獨只有金嶽霖一人,將這份愛貫徹到底。徐志摩傾慕乾淨清澈如精靈一般的林徽因,卻也愛上了嫵媚妖嬈如玫瑰的陸小曼;樑思成雖傾心照顧了她一輩子,卻也在她死後,娶了他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敬她愛她,直至生命結束。如果我不知道林徽因是個怎樣的人,那麼通過金嶽霖默默守候的一生,我也會明白,她有多麼值得憐惜。

她是一個溫情,堅強的女子。

我好像懂了,又似永遠懂不了,那個謎一樣的女子——林徽因。

這樣的女子真的太過聰穎,她懂得如何讓自己洋溢著迷人的魅力,不經意間,無意地看著花開花落,卻成了他人眼中永不凋零的花。她永遠不會讓自己陷入苦惱,任何時候,她都可以讓自己優雅地行走,著一襲素色白裙,走在人間四月天,等待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春天早已遠去,她卻還在,如池中白蓮,烈日下,依舊美得自然。

一陣微風拂過,我的身姿越顯靈勁,咦,那幽而不膩,膩而不俗的香氣……我是多久沒開花了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3

只是粗粗閱覽了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便對林徽因的生平經歷感到佩服。她的為人處世的哲學值得我們學習。人的青春就好像人間四月天,充滿生機和美好;尤其像四月的青梅青澀中又帶有甜蜜。她的美麗不似牡丹那般妖嬈,也不像菊花那般恬淡,如同書中對她的描述,她就是一朵遺世的白蓮,一朵早開的白蓮。這朵白蓮又像毛澤東筆下的梅花一樣,不願同流合汙,不願在盛夏的六月與滿池荷花爭豔。

他或許不是漫漫歷史長河中最美麗的女子,但卻在這幅畫卷中留下了燦爛的一筆。她為人處世的智慧註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作為民國才女,在她的感情路上,肯定出現了很多的追求者。但能夠走進她心房的就只有那麼三個人,她的初戀——徐志摩,她的愛人——樑思成,她的情人——金嶽霖。在與這三人的情感糾葛中,她理性的分析了自己的情感期望。對於初戀,在知道徐志摩是有夫之婦後,她果斷的斬斷了情絲。不留一絲餘地、決絕的離開了倫敦這個讓他們相識相戀的地方。她的驕傲不允許她去幹擾別人的婚姻生活,即使徐志摩離婚後再來這尋這個昔日的戀人,想要恢復以往的恩情,她也絲毫不為之動心。既然當初選擇了分離,便再沒想過回頭。即使和徐志摩的這段戀情始終是林徽因心中揮之不去的甜蜜,她也能理性的將其封存在心田,任由這段記憶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發酵成美酒。

對於丈夫樑思成,她心中應該是有愧疚的。她沒有全心全意的去愛他,她的心中還裝著別人,但樑思成還是那樣全身心的投入了這段感情,毫不保留的寵愛了她一生。他們的婚姻,不知道該說是新時期的自由戀愛的結果,還是在封建傳統婚姻的遺孤。雙方父母早已為兩人訂下了婚約,兩人也在雙方父母的期盼下相識相戀,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與才子徐志摩的戀情是浪漫的,是靈魂的碰撞產生的耀眼的火花。與樑思成的婚姻是恬淡的,是靈魂的交融下發出的悅耳的曲目。浪漫的初戀終究不如甜蜜的婚姻。戀愛時的.甜蜜終究會被婚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沖淡,而平淡甜蜜的婚姻生活才是一輩子的幸福。她知道自己的生活該是什麼樣的,她不會讓自己處在尷尬的境地。

婚後與金嶽霖的交集,是又一次的靈魂碰撞。這一次在精神上產生的共鳴,在林徽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金嶽霖心中更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以至於金嶽霖在此之後逐林徽因而居,併為林徽因終身不娶。與金嶽霖的這段情愫,林徽因並沒有像出軌的女人那般對丈夫隱瞞實情,而是主動的與丈夫坦白。她知道寵愛她的丈夫會原諒她,會理解她。她也知道。她會一如既往的陪伴著她的丈夫。她知道,她很珍惜這段婚姻,她不能割捨這個家庭。

在這本書的敘述中,我佩服林徽因的睿智。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因為有了她的人生智慧,她的生活比同時期的其他才女更幸福。徐志摩和金嶽霖都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唯有樑思成是她停靠的港灣,是能夠給與他安定平穩的幸福生活的人。她的一生都是隨性而為。她的率性而為,既沒有讓別人受傷,也讓自己活的瀟灑。懂得適可而止,明白自己的靈魂所需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漂泊不可或缺的智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4

你會因為愛一個人,等她一輩子嗎?

你為了自己的夢想曾經付出過多少?

如今陪伴在你身邊的人,是你愛的人嗎?

沒看過林徽因的文字,只讀過她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寫的很美。這世界上有才華出眾,美貌出眾,家世出眾,學歷出眾的人,林徽因算一個。雖然相傳民國那些才女們一個看不起一個,但是林徽因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想寫的,是金嶽霖,這個等了林徽因一輩子的男人。他們是鄰居,是因為無論林徽因和樑思成到哪裡,金嶽霖都會跟著他們到哪裡,就這樣默默守護了一輩子。林徽因也曾愛過他的,當年林徽因去香山養病,曾對樑思成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而另一個人,就是金嶽霖。樑思成跟林徽因說,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也會祝你們幸福的。可彼時的林徽因,有美滿的家庭,輝煌的事業,即使心裡喜歡金嶽霖,也不會放棄已有的一切,再去追求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所以金嶽霖自動退出,還是像往常一樣,同他們兩人做朋友,默默陪在林徽因身邊。最讓我難過的是,林徽因死後,金嶽霖是治喪委員會的一員,他當時該忍著多大的悲痛,去送別這個他愛了一生,卻從未得到過的`女子。在林徽因死後的某一天,金嶽霖把一些朋友聚到了一起,飯吃到一半,金嶽霖站起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寫到這裡已經淚目,作為丈夫的樑思成,在林徽因死後娶了自己的學生,而金嶽霖,卻還在給她過生辰。而且直到晚年,金嶽霖都跟林徽因的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們也都親切的稱呼他為金爸。這份深沉剋制的愛,無論何時都讓人為之動容。

另一個和林徽因割捨不斷的男人,就是徐志摩,提起徐志摩,都知道是大才子,上學時就學他的“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但對於感情來說,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渣男。嫌棄自己的原配妻子,甚至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和原配妻子離婚,如果不嫁給徐志摩,以張幼儀的能力和家世,一定會嫁給一個愛她的人,一生平安富足。徐志摩是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飛機失事而離世,這份孽緣也因為他的離去而結束。雖然後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但是在他的生命裡,林徽因是他一生的白月光。徐志摩死後,林徽因委託樑思成在失事現場帶回了一小塊飛機殘骸,一直掛在她臥室的牆壁上,以此紀念。這一段感情,我覺得用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卻有恃無恐來形容最是貼切了。

而林徽因嫁給樑思成,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結婚之前,樑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會是我。林徽因沉默了一會兒說,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林、粱兩家是世交,門當戶對,兩個人的婚姻也是琴瑟和鳴,伉儷情深。樑思成和林徽因不僅是夫妻,也是工作上的夥伴。受林徽因的影響,樑思成也修了建築學,兩個人一起走過了祖國的各個地方,研究各類建築,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林徽因用一輩子回答了樑思成的問題,而樑思成也用一輩子寵愛支援著林徽因,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愛情吧。

從前種種都已成過往,那些愛恨,那些遺憾,也都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留存下來的,是那些優美的詩詞和建築作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5

讀完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說實話,以前基本都是看武俠玄幻小說,雖然自己很喜歡古意相關的東西,但類似的書籍還真的從來沒有看過。之所以買這一本小說,是因為去年11月份在做90後話題,要想一個很文藝的名字,春哥哥就買了一些他認為很文藝的小說,看完這本後不得不說他還是蠻會挑書的。雖然這個專案當時已經結束,但這本書籍,卻還沒開動。

一月份的讀書計劃說要把這本小說看完,於是就慢慢輕翻,沒想到一看不能停止。特別是其優雅、清淡的文字,按照百度搜索出來的寫法是:本書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這本小說寫了林徽因的'一生,以前只是知道這個才情女子,卻並沒有詳細深入瞭解。通過小說,沒想到她不僅文學造詣很是厲害,在建築學上更是佼佼者。再加上前段時間看了《無問西東》,影片最後放映了當年那個年代的才人學者,更會對她深深敬佩,還是那句話,江山代有才人出。

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三大才子痴迷鍾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眾男子"渴望仰慕愛",讓眾女子"羨慕嫉妒恨"。

看此小說,除了佩服她本身的學術造詣,另一方面佩服她把握感情的分寸。感情的東西不多寫,因為無權批判,更多的是感慨。而她面對感情的時候,我著實佩服她能激流勇進,適可而止。當她與徐志摩在康橋相遇時,不是不愛戀,只是對方已有妻室,最後因為一些因素抽身而退。這就好比你剛好遇到一個又帥氣,又有才情,又與你兩情相悅的男子,但偏偏因為一些因素,你不得不退出,這如果放到現在,絕對很少人能做到。或許就像林徽因後面所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的那樣一個人..."

總之,我憤恨徐志摩拋棄妻子,我又佩服陸小曼與徐志摩轟轟烈烈的熱戀,也傾心他與林徽因一起漫步在康橋的那份感情。包括後面金嶽霖對她一直不離不棄的翩翩君子追隨。所以我之前就說,感情的東西不能多寫,寫多了,自己的情緒也會隨著波動。只能說,我非常佩服林徽因處理感情時的理智,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一份體驗紅塵平凡的生活,最終選擇與樑思成共度一生,相夫教子。

“她竟是一個高曠女子,她執著於事業,覺得事業的成就遠比小女兒的情感更為重要......面對感情,她卻多了一份清醒”。

從這位才情女子我學到了什麼呢,我個人覺得,一方面是對感情的理智,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不能做什麼,需要強有力的規則來約束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對事業的執著,她在文學上,在建築學上,哪怕生病了,也不停的工作,可能是因為熱愛,也可能是因為不想讓自己做一個無用之人吧。就像文章裡面所說:“我始終相信,我們費心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在成全自我。這是個積累的過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捨得到不捨,又從不捨到捨得。只為了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可以少些牽掛,少些遺憾,不為圓滿,但求心安”。

最後抄錄文章裡面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其實是冰心寫的:如果今生是無趣的,那麼我不要來生;如果今生是有趣的,那麼我有今生便足夠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6

只要想起林徽因,腦海中想起的就是樑思成和徐志摩。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林徽因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書中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一個凌霜傲雪,揀盡梅枝的女子。憑一支素筆,寫盡山水風情,百態人生。沒有風華絕代,只有歲月靜好。

在簡介中是如此描述她的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三大才子痴迷鍾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眾男子“渴望仰慕愛”,讓眾女子“羨慕嫉妒恨”。21世紀隱世才女白落梅走近20世紀最傳奇的女子,展現一代才女多情動人的人生傳奇。從小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她,但卻不是一個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她的才情讓人折服。她不僅是個詩人,也是一位建築工程師。她與梁啟超長子樑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由於當時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該校美術學院,而主要仍選修建築系的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她喜愛的建築事業,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創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徐志摩在給林徽因的最後一首詩《偶然》寫到:“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但是他卻也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裡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詩,真摯、雋永而有激情。她曾經說過:“我覺得我的一生沒有太墮入凡俗的滿足也丌算一樁壞事。志摩警醒了我,他變成一種激勵在我的生命中,戒恨,戒怒,戒快樂戒遺憾,戒難過,戒痛苦,我也丌悔的,我也丌得意我自己的倔強,我也丌慚愧。”她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釋放了全部的愛不熱情。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

  林徽因是有魅力的,她用她的才情,她的溫柔,她的理智與堅強,讓我們為之傾倒。她走了,在1995年四月春日的清晨,儘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們都記得,她走於一天最清新的時刻。她在有限的51年裡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