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有感(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9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昆蟲記》有感(集錦15篇)

讀《昆蟲記》有感1

這是一個神祕的世界;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是一個只屬於昆蟲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藏在一本書中,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是一部世界名著,出自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之手,他將他畢生對的昆蟲研究的成果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人們學會各種有關昆蟲的知識。

在法國 ,有一本關於動物寓言故事的書,其中有一篇《蟬和螞蟻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故事中的蟬真是太懶了,光顧著唱歌也不先儲存一些糧食,最後只能向其它昆蟲乞討了。但螞蟻雖然只有一點點大,但是它卻非常勤勞,總會先吃些苦去搬一些糧食儲存起來,好過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們要像螞蟻學習,做一個勤奮的好孩子。

可當讀了《昆蟲記》後,發現真正的答案簡直出乎我的意料,原來這和我想的正相反:事實上,肆無忌憚、厚顏無恥的掠奪者是螞蟻,而憨厚老實、勤懇工作的是蟬。蟬從來不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反而是螞蟻,為了不斷地尋找糧食過冬,有時也充當一位掠奪者。

在乾燥少雨的季節,地面上會出現一些裂縫,動物們疲憊無力地尋找著食物。即使這樣,蟬還是非常輕鬆悠閒地使用它那長長的吸管,扎進樹枝那無盡的甘泉中,一邊放聲歌唱,一邊從樹上吸取香甜的汁液。當汁液的香味從洞口飄溢位來,四處尋找食物的昆蟲就會被立刻招來,大胡蜂、蒼蠅等很多的昆蟲,但最多的就是螞蟻。螞蟻為了接近泉水而鑽到蟬的身子下面。善良的蟬就會抬起身體,讓這些不速之客穿過,和它共享著甜美的泉水。讓其它昆蟲從旁邊繞過來,享受這頓免費的食品。在這裡它們也會你擠我搶,毫不客氣。其中螞蟻的臉皮最厚,它們會用各種無賴的手段霸佔這個地方,讓這個地方成為它們的地盤。

而且當蟬唱了兩三個星期的歌后生命就會結束,當蟬的軀體枯乾後,就會一點不剩地運到巢穴中,連它們的同伴也會有一樣的結果。

看來我們要做一個勤奮的好孩子是沒錯,但不要像螞蟻一樣,成為一個掠奪者。要像蟬一樣,成為一個寬容大度、不小氣的人。這就是《昆蟲記》這本書給我的啟示。

讀《昆蟲記》有感2

看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奧祕:蟬在地下待四年才能鑽出地面,蟋蟀善於建窩、管理窩巢;蜘蛛很會織網、捉蟲子;螳螂用心理戰術讓對方害怕&&這本書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般,足不出戶就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當我看《昆蟲記》時,一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他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檢查。有一次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了10點鐘才寫完,我剛準備上床睡覺,但是被媽媽叫我背課文。我根本不會背,媽媽就讓我重新背。我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就去睡覺,結果第二天起來就只記得幾個字,被老師批評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林學習,要有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我佩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細微觀察。我覺得無論是誰,閱讀一下《昆蟲記》,一定會喜歡上它的。七年級:楊牧雲《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讀《昆蟲記》有感3

《昆蟲記》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記述各種昆蟲習性的傳世大作。

法布林從小就熱愛蟲子,常常為了觀察蟲子的一舉一動趴在地上大半天。法布林的觀察物件不僅僅是一個蟲子,他還觀察了很多同種、不同種的蟲子,才能總結出一種蟲子的生活習性。

在《昆蟲記》裡,法布林把蟲兒捕食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描寫得淋漓盡致。如此細緻的描寫、令人信服的結論要多少時間的連續觀察才能得出啊!凝結了法布林三十年心血的《昆蟲記》,不僅總結了各類昆蟲的習性,甚至通過昆蟲世界的爭鬥,揭示了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比如: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無論是昆蟲還是人類,都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每當我想到這些,就心潮澎湃。嬌生慣養的我們,別說趴在地上連續觀察幾個小時,就是讓我們趴在泥地上,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的。遇到困難,我們很少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而是退縮、迴避、繞道,或者就是去求助他人。但是我們總要長大,不能永遠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總要自己獨立去面對困難。與其在那時候手足無措,不如現在就要鍛鍊自己。要象法布林那樣,沉下心來,仔細觀察,潛心研究,總結規律,舉一反三。

?我決心要向法布林學習,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直到克服困難為止。也許這樣的進步是漸進的,甚至在表面上還不如那些依賴他人快速解決困難的同齡人,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能堅持獨立克服困難,一定會成長為優秀的自己。

讀《昆蟲記》有感4

最近,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心中頗有感悟。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代表作。這本書是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被稱為"昆蟲的史詩"。《昆蟲記》介紹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以及它們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昆蟲世界,情節引人入勝,讀來如身臨其境。

這得益於作者擁有一雙善於觀察、樂於發現的眼睛。"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形象、具體地為我們描繪出了螳螂的外形。正是善於觀察的習慣,使作者寫出了《昆蟲記》這部舉世聞名的鉅著。

觀察,使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觀察,讓我們認識事物更全面;觀察,甚至能令我們發現一個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只要你能夠靜下心來,用心觀察,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只有學會觀察,才能像法布林那樣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對於一個善於觀察的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勾起他的好奇心。法布林先生就是被許多人認為不起眼的小昆蟲所吸引,然後用心觀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達爾文曾評價法布林先生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我們都應該向法布林學習,用眼觀察生活,用心體味生活。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生路上,不妨放慢腳步,欣賞欣賞路旁的小花,傾聽傾聽鳥兒的歌唱,找尋找尋曾被自己忽略過的美好或有趣的東西。

學會觀察,用心體味,才能發現生活中不平凡的美麗

讀《昆蟲記》有感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盡畢生心血寫成。

法布林出生在聖萊昂小村,那兒鳥棲蟲居,各種可愛的小動物跑來跑去。年幼的法布林對小蟲子情有獨鍾。長大後,他抓住一切機會觀察、研究昆蟲。

有一次,他趴在樹上看螳螂,專心致志把一切都忘了,被別人當小偷捉住。還有一次,幾個農婦清晨出去幹活,看見法布林跪在路邊,睜大眼睛看著石頭。黃昏,婦女回家時,發現他仍跪著,以為他在為誰禱告,其實,他一整天都在觀察昆蟲!正是他的這份執著,讓我們看到了這部不朽之作!

通過法布林的細緻觀察和無數次的實驗發現,成年的、身子靈巧的昆蟲比年幼的、笨拙的昆蟲更易受到毒液的傷害。以毒聞名的狼蛛被蠍子蟄後當場猝死,而弱小的蠶被蟄後卻一點沒事。看到這裡,我驚呆了,為大自然不可思議的安排,而驚訝!

法布林這位天才昆蟲學家以哲學家一般的想法,藝術家一般的看法,文學家一般的手法,將種種昆蟲描述得生動、有趣、淋漓盡致!十卷本應枯燥的科學論文,在法布林手中變得有聲有色起來!

我喜歡《昆蟲記》,是它給了我無窮的知識!是它讓我更瞭解昆蟲!更親近大自然!《昆蟲記》不愧為“昆蟲的史詩”,法布林不愧為“昆蟲的荷馬”!

讀《昆蟲記》有感6

自從我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就漸漸的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從小時候起,就要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細心、認真。一定不能馬馬虎虎的去做每一件事,這樣就會一錯再錯。

《昆蟲記》裡面全都都是講法布林觀察動物,或描寫昆蟲的特點、相貌以及住址,還有昆蟲的繁殖情況。更寫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我也養過一種可愛的小昆蟲——蟋蟀。自從爸爸把它送給我的時候我就非常開心,有時拿小草逗它。它那小鬍鬚左右搖擺,真是好玩。它住在一個小玻璃瓶裡,下面鋪滿了青草。你看多漂亮呀!

小蟋蟀,你給我打來了快樂,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歡笑聲。無論我有多麼的傷心,你都能安慰我,讓我開心起來。真是謝謝你了,小蟋蟀。

讀《昆蟲記》有感7

《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是由法國著名作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布林經歷二十餘年編制而成。全書以擬人化的手法,對自然界中多種昆蟲的生存與繁衍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刻畫。全書蘊含著實事求是的科學嚴謹,以及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於自然界萬物的讚美之情。

我是為了做作業而閱讀這本書,用了大概兩週的時間,粗略地通讀了整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它配得上昆蟲的史詩的稱號,更是感嘆於法布林觀察的細緻入微和其語言表達的風趣張力。我在城市中長大,對於昆蟲的瞭解幾乎近乎空白。閱讀了《昆蟲記》後我意識到了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昆蟲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一樣,有善惡,有冷暖,有勤與惰。《昆蟲記》這部昆蟲的史詩給予我了一扇通往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心生嚮往。全文以交流與展示的方式,向讀者們介紹了關於一些昆蟲的特性,其語言的表達中,以提問的方式告訴讀者作者的想法,再以實驗的方式推翻舊識,證實真實。讀者的好奇隨著文章不斷起伏,有強烈的可讀性,並以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昆蟲們的形象,使其躍然紙上、活靈活現。難怪法布林被稱為科學界詩人。

在國小階段學習過的一篇課文《蟋蟀》,節選自《昆蟲記》,期中的描述令我記憶猶新。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它常常慎重選擇住址,一邊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他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法布林不僅發現了蟋蟀的選址方式,還觀察了它是怎樣挖洞的,這樣的觀察力和細緻的態度令人讚歎。

人,就應該像法布林一樣,仔細留心身邊的一切,從中發現世界的新樂趣。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示,種種的昆蟲也可以對應生活中的種種人。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我們有關昆蟲的科普知識,同時也包含了許多切實的人生哲理。

讀《昆蟲記》有感8

讀《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祕,知道了昆蟲世界中許多奇怪的現象。

這本書有許多個小故事,其中最好玩的是“昆蟲幾何學”和“大孔雀碟”。“昆蟲幾何學”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昆蟲都是“幾何學家”,比如這裡說的:卵石石蜂的蜂窩,全都是幾何學圖形的房子,沒有一個不是的。從“大孔雀蝶”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大孔雀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跟鳥一樣大,有些人會把它當成蝙蝠,但是它的壽命卻非常短,只能存活幾天,這是因為幼蟲變化成的大孔雀蝶是沒有嘴巴的,是不是很奇怪呢?!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我覺得以後我們要更加細心的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9

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生活?或是昆蟲的世界?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習性,覓食方法,繁衍與死亡…….讀《昆蟲記》可以讓我們洞悉這所有的一切。

《昆蟲記》,又名《昆蟲物語》,《昆蟲世界》。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全書共十卷。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該作不僅詳細地記錄了法布林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和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追求。法布林,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因貧病交加,法布林於92歲逝世。

簡介完畢,現在讓我們走進《昆蟲記》。

這是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自然昆蟲界的太多太多。我不知不覺對我之前瞧不起的昆蟲的肅然起敬。從《昆蟲記》裡,我認識了天才建築師蜘蛛,預測天氣大師松毛蟲,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快樂的蟋蟀、挖隧道的礦峰、不會迷失方向的蜜蜂、環境清潔工綠蠅、有兩顆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嬌小的赤條蜂、喜好唱歌的蟬……等等。這些平時被人忽視的小蟲,在《昆蟲記》裡,一個個像注入了新的活力。盡情的展示著自己的色彩。而這一切,都出自偉大的科學家,法布林,之手。但是,法布林並不是隨隨便便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他忍受了幾十年的貧寒交迫,憑藉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是用努力和汗水換來的,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成功者背後的路都是那麼艱辛

法布林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潔的愛。他從小家境就十分貧寒,但他任然刻苦努力地研究生物學。他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這就正好詮釋了快樂的真諦:知足常樂、欲大則空。即使生活再苦,他依然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這一切,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

再說《昆蟲記》一書,這是一本被認為是創造了奇蹟的書,為什麼說它創造了奇蹟呢?因為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於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但是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有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記》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讓我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相似點。這是人類與自然界眾多的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讀《昆蟲記》有感10

著名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所著的《昆蟲記》是一部科學鉅作,作者把畢生研究昆蟲的結果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將平時被我們忽略的小蟲的生活習性寫得趣味無限,讀完之後,我不禁想要大抒感慨。

其實,最令我佩服的不是那些可愛的小蟲子,而是創造這本奇蹟的法布林。182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法布林,時年十九歲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1849年,法布林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他被那裡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所吸引,點燃了他研究動植物的激情。他一面努力教書,一面利用課餘時間作動植物的研究。

看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法布林肯定是個天才。其實,出入學堂的法布林並不比我們普通學生強多少,他學習26個字母的時間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多幾倍。他沒有天生聰敏的頭腦,但他有格外強烈的求知慾望。還在讀國小的法布林在那時就已顯現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小法布林經常跑到鄉間野外,回來時蝸牛、貝殼、蘑菇或其他植物、蟲子。

10歲的法布林隨家人移居到羅德茨市,家境貧寒的他為了交學費,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致使中學時代無法正常讀書。勤學好問的他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努力不在班裡落下來。

法布林他還曾經說過:“如果遇到難題,不要輕易去求人家幫助,首先自己應該堅韌地研究下去,戰勝困難。如果隨便求助人家,自己沒有鑽研精神,那麼,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你仍舊沒有解決的能力……”正是這樣的思想,帶著他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我應當學習他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多加思考,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向旁人求助。

我們將永遠記得科學鉅著《昆蟲記》,我們也將不會忘記創造這部奇蹟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

讀《昆蟲記》有感11

夏天來了,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西瓜、雪糕、冰飲,而是每個夏天從不落伍、伴我們成長的聲聲蟬鳴。

蟬在幼時便會挖個洞,好像氣象觀測站一樣,到了好天氣時才會出來蛻殼。炎炎夏日對蟬來說就是最好的天氣,這才有了我們在夏日中聽到的轟轟烈烈的蟬鳴。

蟬洞是幼蟲用耐心一點點構建起來的。不知道他究竟一生中為了蟬洞搬運東西走了多少趟。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爬上枝頭蛻殼,然後在太陽的照耀下盡展歌喉。

現在我才知道,我們不以為然的蟬鳴是蟬在地下忍受許久的孤獨寂寞才換來的。書上說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個星期(我查了相關資料,不同種類的蟬情況不一樣,有的蟬在地下潛伏期長達十年甚至更久),之後蟬便從樹枝上落下來,就像落葉般化為樹的養分。在這轉瞬即逝的日子裡,他們用盡在黑暗中攢下的力氣,在烈日下高聲歌唱,為酷熱的夏天添了一抹鮮活。

小時候,家門前的枇杷樹上總是有幾隻蟬站在樹枝上一唱一和的。爺爺總說這幾隻蟬叫起來,和外國佬的交響樂曲似的。蟬鳴此起彼伏,停下來時我總是對著枇杷樹大喊:這怎麼還帶偷懶的呢?繼續啊,咋停了呢?爺爺看著我哈哈大笑:你寫作業比這停的可多了去。

蟬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己,同樣的道理,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像它一樣?青春很短,我們更應該在這有限的時間中盡情的揮灑這一腔熱血。

我們學生奮鬥12年,只為大學聯考金榜題名。目的和蟬一樣,但是路徑似乎不同。蟬更努力,它從來沒有停止為蛻殼做準備。我們應該像蟬學習,哪怕目標離我們很遠,也絕不放下追逐目標的腳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為自己負責。所以中學6年,盡力積攢吧!也許會枯燥乏味,但若能在大學聯考中一鳴驚人就是最好的答卷,就像童年夏日裡那蟬鳴。

讀《昆蟲記》有感12

今天,我懷著極大的喜悅和欽佩讀了《昆蟲》。法布林是法國和世界聞名的著名昆蟲學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昆蟲學,並在昆蟲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欽佩和喜愛。

法布林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粹的愛。他從小就很窮,但他仍然努力學習生物。憑藉他的勤奮精神和非凡的毅力,他在世界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法佈雷加斯通過努力和汗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人士背後的道路是如此艱難。有一次,法布林讀了一篇關於昆蟲的論文。他懷疑論文的結論,於是翻山越嶺去找這隻蟲子。經過無數次實驗,他終於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還有一次,為了收集更多的標本,法布林不厭其煩地多次登上海拔1912米的王鐸山,最後從收集到的標本中獲得靈感,寫了一本200多萬字的鉅著《昆蟲》。

我多麼渴望永遠像法布林一樣在知識的海洋中游泳,用我的成就造福世界。但是,和法佈雷加斯比起來,我是極其慚愧的。連跑短路都是斷斷續續的,一點毅力都沒有。有時候做數學題不小心,不經過大腦思考就不小心把公式寫了下來,然後沒檢查就搞定了。

《昆蟲》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讀《昆蟲記》有感13

不久前,我讀了《昆蟲記》這本著作,僅開篇的幾頁,就讓我感觸很深,也激發了我極大的閱讀興趣。

法國近代文壇上,有多位擅長以自然界動植物生活為題材的散文作家,影響最廣的就是《昆蟲記》的作者亨利·法布林。他的十大卷《昆蟲記》,不僅奠基了他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確立了他在法國自然科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的確,《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昆蟲記》法文直譯為《昆蟲學回憶錄》,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鬆幽默詼諧。法布林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全書都透露出法布林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的開篇就讓我收穫了驚喜——荒石園。

荒石園,在別人眼裡是一塊“偏僻荒蕪的不毛之地,無人問津,又遭日頭的暴晒”,可在法布林眼裡,它卻是法布林的“鍾情寶地”,因為它是“刺莖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蟲們所喜愛的地方”。

可為什麼這麼一塊“鍾情寶地”卻無人問津?

因為如今人們都忙於自己工作,為生計操勞,即便有時間去休息,他們也選擇了打遊戲、刷微博,或是去某個娛樂場所玩一番。他們把這些消遣活動稱之為享受生活,可這是享受生活嗎?不,這並不是,這些消遣活動反而會讓那些工作勞累的人更加疲憊。我曾經在公園裡看到過這樣的一幕:一對夫婦坐在長椅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坐在旁邊打遊戲,還不時激動地叫著。看到這樣的場面讓我倍感心酸,公園本是人們享受自然生活、散心的場所,可人們卻只一味地沉迷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

可他們快樂嗎?曾在網路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手機時代的我們比現在更快樂。的確,沒有手機時候的我們是在小溪邊抓魚,濺起一滴滴的水花;我們是在樹底下捉蟲子,歡快地叫喊;我們是在一起聊天,談心。如今的孩子們是可憐的,也是不幸的!他們沒有感受過無手機的時候的快樂、自由、無慮,他們沉浸在那個虛擬世界裡,卻忘了抬頭看看現實世界!

他們快樂嗎?他們以為的快樂是虛無的!是空的!他們幻想著現實生活中能上演虛擬世界裡劇情,可他們錯了,他們或許能在虛擬世界裡稱霸,能在虛擬世界裡暢聊。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呢?有的人甚至不願與別人交談,其實他們是活在那個虛擬世界裡了,他們不願在現實生活中交談,不願為現實生活努力奮鬥。

如今的許多大人也都只是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他們認為現實生活枯燥、煩人,他們在虛擬世界裡尋求快樂。可他們忘了,那個世界是虛擬的!他們忘了做家務,忘了照顧孩子,忘了服侍老人……醒醒吧!那不是真的!放下手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快樂,享受生活。我想,那一定更快樂。

放下手機,走出虛擬的世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快樂。

讀《昆蟲記》有感14

我第一次看《昆蟲記》還是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我還有點看不懂。媽媽鼓勵我說:“這本書是法國一個很名的昆蟲學家寫的,是世界名著呢!你只要多讀幾遍就會發現這本書很好看。”

於是,我用心地去看。果然跟媽媽說的一樣,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穫,真是百看不厭啊!

一開啟書,我首先被有趣的題目吸引住。《大自然的清潔工》、《窮凶極惡的劊子手》、《行為詭祕的隱士》……我接著往下看,發現它們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糞金龜、螳螂、蠍子。

看著看著,我似乎來到了昆蟲的世界。我看到了陰險的螢火蟲正在吃蝸牛;小小的菜青蟲在一片綠葉上吃著自己的卵殼;被管蟲正忙著做它那件三層的外衣。我聽見蟋蟀在青青的草叢中,放聲歌唱;金龜子正在說悄悄話;孔雀蛾為找物件而爭吵……

《昆蟲記》還讓我明白了觀察和耐心對學習來說是多麼重要。法布林為了觀察昆蟲,經常幾個小時一動不動,有時為了觀察昆蟲的一生變化,還會連續跟蹤觀察好幾年。可以說,沒有耐心觀察,法布林就不會成為昆蟲學家,也就沒有了這本世界名著—《昆蟲記》。

《昆蟲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讀《昆蟲記》有感15

我讀了《昆蟲記》一書後,我知道了《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裡,生活條件很差,但是他仍然生活的很快樂,因為他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法布林七歲時就被父親送入學堂,在外頭野慣了的小法布林一時難以收心,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成績不好,但是小法布林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別人花一分精力,他就花兩分精力,他的成績就慢慢追上來了。

三十一歲的時候,他擔任了教學工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們在外玩,看見了一個蜂窩,回想起他的童年,寫出了《昆蟲記》。

《昆蟲記》分蜘蛛的故事、蟋蟀的故事、蟬的故事和松毛蟲的故事。其中,蜘蛛的故事最為精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裡面詳細描寫了塔藍圖拉毒蛛、虎紋園蛛、狼蛛和蟹蛛等蜘蛛的生活習性和外貌特徵,比如蟹蛛捕食時,會用兩隻長長的腳一邊轉動獵物,一邊用絲纏繞獵物,直到獵物不能動彈後,才用嘴上的吸管,吸取獵物的汁液。還有塔藍圖拉毒蛛,會編織一張大網,等獵物撞上來後,它就會先用它的毒牙毒暈獵物,然後慢慢地享用。

讀了《昆蟲記》一書後,不僅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自然界還有那麼多的昆蟲,而且,每種昆蟲都有自己奇特的本領。還讓我學習到了作者的熱愛生活、勤於觀察和不甘落後、刻苦鑽研的精神。使我深受啟發,我要學習法布林的這些精神,努力學習,今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