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著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著讀後感(合集15篇)

活著讀後感1

曾幾何時,我就是那位收集歌謠的旅人。

我遊手好閒,卻對鄉村生活心馳神往。我尋,尋遍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我尋,尋遍每一條田野小徑;我尋,遊手好閒也期許迎來蛻變。於是,我尋著一支支歌謠,懵懵懂懂地試圖理解,何為生活?何為生命?

直到那個夏天,我遇見了一位樸素的老人,向我講述了他的故事。

原來,這位老人名喚福貴。年少時,福貴是有名的闊少爺,嗜賭成性,後而輸光了家產。此後,命運便像與其開玩笑似的,接二連三的奪走了他的親人們。如今的福貴早已鬢已斑白,只能同一頭老牛共度晚年。

我側耳傾聽著,彷彿找到了什麼別樣的靈感,不能自已。

久久,見老人清了清嗓子,站起來,拍抖走身上的泥,又召喚起他的老牛去了。

記得有那麼一刻,我就坐在原地,愣在那兒,既感嘆於富貴一生的艱辛,又驚訝於這位老人講訴時的輕鬆和難以置信的平緩。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老人對自己的評價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裡。

我似乎尋覓到了什麼。

一位輸光家產的敗家子,一段中國二十世紀艱難暴力的時期,分明湊成了一部家庭的悲劇。可對於已至暮年的福貴而言,他更像是去欣賞一出精妙絕倫的佳劇。他沒有喊叫,沒有進攻,沒有惶恐,沒有自怨自哀。活著似乎就是一種力量,他試著忍受,於是贏下了他的世界。

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在我心中瀰漫,我走著,尋著。眼前羊腸小道都像是現在的我。

路,狹窄而漫長,前方是漆黑的,看不清路的盡頭,未來將駛向何方?我也忍,忍受生活的鞭策,我也享,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我呼吸,我欣賞。機械地走著,無休止地尋著,生活束縛了我的生活。

我彷彿看到一雙渾濁的眼睛凝望著我,意味深長地向我微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路的一端似乎響起了這麼一句話。

如飲甘露,如灌醍醐就是這樣的感覺吧?包袱的人生,為名利,為金錢,到最後孑然一身這又何必?

我抬起頭,望向前方。因活而活,為自然而活,泰然地活在當下,所有的美麗都藏在我的腳下。

幾縷陽光從縫隙中照向大地,追尋著,路的前方明亮了!

活著讀後感2

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我也常常問我自己。為了責任?為了親情?為了功名利祿?看了富貴的一生,活著其實是一種本能,很純粹的東西。

可以這樣說,富貴幾乎遇到了自民國以來所有的倒黴事,也經歷幾乎全部的人生中悲劇。但是他不純粹是個悲劇式的人物,在他所有親人死後他依然要活著。我也很好奇為什麼面對這樣的人生打擊他還能堅強的活下去,可能就是我開頭說的,活著是一種人的本能。富貴他又像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他教會了我們堅強面對人生,努力活著。

人物性格的描寫也很突出,寥寥幾筆便將人物性格描寫出來,栩栩如生,很契合時代特徵。尤其是人的善與惡,拿那個隊長為例,當初鳳霞被搶地瓜的時候他出來解決問題給自己分了塊,後來家珍從父親家那回米時還要求分享下。拿完米的那句對他笑描寫讓我討厭這個人。但是他還是沒少幫村民。這樣的描寫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描寫了,而且這種人性的描寫還非常有時代的特點。

他還有一定歷史性,通過富貴的經歷把當時的社會特徵描繪的淋漓盡致。富貴經歷過的也是大多數人經歷過的。比如他剛開始的被抓壯丁到後來的解放戰爭再到三反五反……

再說說寫作手法,我一個高中生對寫作手法瞭解並不多,語文成績也一般般,書也讀的少,若有分析錯多多包涵。

首先這本書開頭採用了第三人稱後來又轉第一人稱,過渡的時候也用了第三人稱,以那個“我”來觀察富貴老人,到第一人稱時則顯真實,這樣的手法時間的轉換感覺給人很強的代入感。對比手法尤為強烈,體現在人與人還體現在時代。

語言樸實,語言風格十分貼近富貴這個人的特徵。行文線索感覺前期是富貴家的老宅,他在徐宅的這前期地主般的生活,後期則是那個醫院,對來說富貴他重要的親人大多死在了那所醫院。

與我來說,《活著》對我意義重大,我的生活也挺像富貴,我的家境起初也是很好,後來父親賭博欠下一堆外債,他幾次也想死,生活逼迫著,我也過著比較苦的日子,當然比不上鳳霞那麼苦,所有悲劇都發生在富貴身上富貴依然要活著,這種活著的意志是不可被剝奪的。活著就很好了何必去追求那些虛無的東西。結尾那句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不僅暗示著故事的結局,也暗示著人的生命終有凋零的一天。

活著讀後感3

活著,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載著厚重的不可描述的生命的意義。初讀《活著》,在安靜的大學宿舍裡,斜著身子,聽著窗外吹來的呼呼的風響;記得鹽似的月光,撒在有慶赤腳跑來的路上——這一處記了很多年,記得東北冬天夜晚的雪地上,撒滿了月光,清冷寧靜,也像是有人在講著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餘華總是能用最平靜、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情節和細節,簡簡單單,就把人心剜地生疼。再讀《活著》,仍是流著淚讀完。讀完後,卻充盈著樂觀、踏實和平靜。

腦中浮現的是消隱在黃昏裡的鄉村,黑夜從天而降。廣闊的土地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暗來臨。

從一個紈絝子弟,紙醉金迷的生活淪落到一貧如洗的境地,福貴接受了命運的宣判,並沒有失魂落魄。反而是認認真真地接受了這樣的命運,決定要主動的活著。未曾經歷苦難的人生,難以言成長。而對於福貴,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他理解的不僅僅是成長的含義了,而是活著的含義。他和命運是一對朋友,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他們誰都無法拋棄對方,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最終一起化為雨水和泥土,一起被埋葬。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福貴回憶起的人物都是鮮明而慈悲的。 旁觀者看福貴的一生無疑是痛苦的一生,在苦難的舊社會年代,無奈地堅強地忍受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撞擊與破壞,最終活了下來成為了一個倖存者。然而在福貴眼中,他在回憶中能得到踏實和幸福,他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兒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兒女。他有著老牛陪著他,等自己死了也和他們埋在一起......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在笑地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活著是一種生命狀態,我自己的生命狀態是什麼樣的呢?我一直在思考,有時靈魂遠離人群索居,有時喧囂隨波逐流。有時覺得自己像個空殼,只顧看著別人的幸福和忙碌,丟掉了思想和思考的動力;有時又感覺到身體的另一個自己在努力地活著,忍受現實給予我的苦難、無聊和平庸。

能寫出《活著》的餘華,眼睛該是有多犀利,看穿了時代的苦難;內心該是有多通透,才能描述出生命的本質和活著的意義。外物牽絆住的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的靈魂可以穿透過時間和空間,去感受存在,感受活著。

活著讀後感4

“我會好好地活著。”從福貴的嘴裡說出來,堅定而又悲涼,在讀完《活著》後,我的心情沉重且壓抑,尤其讀到有慶被活生生地抽乾了血而死去。我是一個代入感極為強烈的人,很難想象,自己的兒子處在最好的年紀以這種方式死去,而福貴,接受了身邊人一個個的離別。

他在晚年講述往事時,沒有逃避,沒有失聲痛哭,沒有一蹶不振,他用輕快平靜的語氣講述他所經歷的一個悲痛的故事,我時常想,他不難過嗎?是怎麼做到熱情講述自己的傷痛的。直到後來,我有了另一層感悟。

他怎麼會不難過呢?最愛的人都離開,晚年只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他的笑容,是坦然,是無奈,是心酸後的沉默,也是放過了自己,讓自己不再糾結,何嘗不是種解脫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例子,只是不同程度不同經歷罷了,許多自然災害帶走了他們的家園和親人,那麼他們的餘生就以淚洗臉悲痛度日嗎?書中福貴說:“我會好好的活著。”在我認為是對逝去親人們的寄託,是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心願,是回憶,是安慰。但這份勇氣卻很難得,經歷了許多挫折和滄桑後,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淡然微笑呢?

我的外公在我六年級時因病離開了人世,他在世時最疼愛我,外公生前是個很善良的人,他樂於助人,和鄰居們的關係很好,所以他逝去時,鄰里鄉親都泣不成聲。外婆更是悲痛,偌大的房子裡,只剩她一人和無盡的思念在盤旋,外公去世後,她時常對著門口發呆,後來她種了許多花,擺在客廳、廚房、房間,反常的是,她愈發熱愛生活,為什麼呢?明明前幾天還那麼傷心,為什麼那麼大的變故幾天時間就緩過來了?外婆不愛外公嗎?

直到後來,外婆告訴我,她很愛很愛外公,外公在世時喜歡花,可是知道外婆怕蟲子沒有種,外公去世了,外婆便開始種花她告訴我,她的愛寄託在那一束束花裡,“所以,才要更堅定地好好活下去。”她發著呆,口中喃喃道。

再一聯想,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即便沒有什麼重大變故,但我們也會經歷人生一次次挫折的打壓。就像學習,可能分數在一次次打擊我們,但我們能抗住嗎?能戰勝嗎?飽經滄桑,淡然微笑。顯然,我們還沒有福貴的“飽經滄桑”,但作者也是希望我們能夠在逆境中頑強生長,微笑面對生活。

“我會好好的活著。”後面的話是,“代替有慶、家珍還有那些逝去的親人。”我佩服他,我又想起了一句話:只有在飽經滄桑後,還能淡然微笑面對生活的,才是強者。

活著讀後感5

其實,很早就聽說過《活著》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某天一個下午,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小時,我一直攥著手繃緊了神經,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相比之下,電影顯得太溫柔,張藝謀顯的太溫柔。

死去,其實才是活著的真正名字。

由於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著痛苦著。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儘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衝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著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裡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著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彷彿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麼!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隻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於,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而且荒謬。由於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溫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裡。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敘說。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餘華用它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為什麼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該絕望嗎?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餘華偏偏讓福貴活著,這活著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釋然。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福貴忍受著,訴說著。我們儼然不能從他平淡的語言裡,感受到過去的絕望和痛苦。

最終我們都會明白,不管是你拿到大學通知書時的喜悅,還是失戀時的傷心,只要活著,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他們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總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

活著讀後感6

前幾天偶然看到馮唐寫的一本雜文集《活著活著就老了》,確切地說是書的名字吸引了我而並不是馮唐。像我們這種年齡的人最容易被這種題目所打動。粗略地瀏覽了一下書的內容,就覺著特別有味道,便決定讀完它。通過簡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有關馮唐的事情。一個協和醫科大學讀了八年醫學的博士在當了幾年大夫之後毅然而然地決定棄醫從文,就像魯迅當年那樣。平常人很難理解這種異類的做法。我並不以為是因為“全國暴力傷醫事件層出不窮,一些醫生在無奈的現實面前選擇離開這個職業”,也不認為像他在《三十六大》一書中寫道的不做醫生的兩個原因那麼簡單。一個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閱歷、到了一定的境界,活著活著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暫,(.)從出生到死亡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有些人雖然長命百歲卻始終沒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做過幾件自己喜歡的事。馮唐不是這樣的人,否則他就和我們一樣了。他在文學方面的積澱與天賦絕對高於醫學領域。我不瞭解他的手術刀有多麼鋒利,但我已知道他的筆桿子絕對有力。一把手術刀時間久了定會生鏽,一篇好的文章卻能萬古長青、流芳百世。 活著活著就老了,不是對生命的悲觀詠歎而是對人生的 深刻認識。只有老有所愛才能老有所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不能醒悟,還不去做幾件真正喜愛的事情,恐怕到時候就只剩遺憾了。老了就無所謂成名成家、無所謂出人頭地、無所謂別人的說長論短。 喜歡文學就選擇幾本好書,擇一處偏靜之所,把心沉在喜愛的文字中,梳一縷清風明月。喜歡旅遊就打點行裝背上相機,坐上火車看看沿途美麗的風景。喜歡釣魚就準

備一副漁具,坐在河岸池邊,享受溫暖的陽光、享受垂釣的愉悅,不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喜歡音樂就買上一套音響裝置,聽一曲《二泉映月》、聽一段《命運交響曲》,讓美妙的樂曲滌盪塵封的心靈。喜歡寫字畫畫就準備一些紙墨,在自己的書房裡塗塗畫畫,”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喜歡烹飪做飯就找一本菜譜,把溫馨的親情呈現在小小的飯桌上。 凡是你喜歡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現在還能動趁我們都健在,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吧!歲月肯定不饒人,活著活著就老了。

活著讀後感7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題記

《活著》一書出自作家餘華的筆下,他以簡煉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個極具象徵性意義的荒誕又真實的故事,揭露當時黑暗統治下腐朽封建的醜惡社會。餘華所說的完美並非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淡化,學會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平等的看待世界。他以凝練生動的筆觸描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告訴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翻開血紅的封面,書中那一幅幅極具情態化的畫面映入眼簾,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福貴生於富貴家庭,本是資本雄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二代,卻因賭博而葬送了家產,斷送了自己富裕大道,一躍從富二代跌落神壇,成為普通佃戶。後又被強徵入伍,慘遭九死一生後,狼狽落魄逃回老家。在那樣封建醜惡的社會環境中,福貴親眼見證身邊親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落得個一世孤苦的英名,唯有他因同情而從屠夫手中買下的老牛,仍在陪伴著他。這也印證了那句:眼因流經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風霜而愈益渾厚。

《活著》極盡描述了福貴悲慘經歷的一生,見證了生命中的萬般無奈與壓迫不公。人們常問: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活著該怎麼活,活著就只是為了經受苦難嗎?

有人說:“生命只是載體,生活才是本質”。不管我們一生要經受多少磨難,肩負多少重任,或是享受多少輝煌成就,都離不開生命的承載與呵護。“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學會生活,學會活著。

餘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去承受生命所賦予的重大使命及意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活不易,承受不住困苦磨難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會不會是被上帝著顧的寵兒呢?

太陽升起的時候,它是紅的;夕陽落下的時候,它也是紅的——沒錯,我指我的眼眶。生命如斯,敬畏亦感激我始終相信,我們都應該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讀後感8

寒假有時間,又讀了一遍《活著》,再讀還是想要流淚,但明顯理智很多。可書中還有幾處太過扎心。一處是福貴送鳳霞回那有錢人家時,父母強忍不捨,鳳霞也是懂事,明明那麼想念弟弟,不想離家,但是不哭不鬧跟著福貴去那個有錢人家繼續給人幹活,可就在他們到了那戶人家門前時,作為父親的福貴忍不住伸手摸摸女兒的臉蛋,鳳霞也伸出小小的手摸摸父親的臉,當女兒的手碰觸到福貴臉頰的時候,他再也狠不下心,直接帶鳳霞回家。太有畫面感了,沒有任何言語,但只是這麼兩個動作,卻把這對父親和女兒的情深、無奈、依戀、痛苦和堅忍訴說的淋漓,幾乎瞬間眼睛發酸,止不住淚流。

再是一處“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外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福貴揹著患病的可能時日無多的家珍,來到村西頭兒子有慶的墳上,家珍一直到夜深露重還不肯回去,福貴強行揹著她回去,回去經過有慶常光著腳哧溜溜奔跑的小路。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一定也是想起那個乖巧、善良、純真、瘦弱卻健康的兒子,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疼痛是不能想的,越想可能越疼,像是傷口上撒鹽。

原本以為家珍活不下去了,病重又失去唯一的兒子,可福貴說“你怎麼捨得丟下我們?”一個晚上福貴想要關燈,但是家珍不讓,想好好看看福貴,第二天早上,家珍竟然說要喝粥,我在想她是多麼深愛這個男人這個家,雖然最愛的兒子沒了,對她如同雪上加霜,但她還是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我想天天看到你們”活著再苦,也苦不過天人永別,勇氣和力量是源於愛和不捨。

第一遍讀,只覺得他太苦了,他身上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壓垮一個人,但是他還是活下去了。人也許就是這樣,不會存在真正的絕望,在命運的玩笑下,只會一步步退讓,絕望中有希望,希望幻滅之後,還有再卑微一點的新的希望,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就像他在送走最後一個也是唯一一位親人的時候,他還是去買回了牛,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是無法想象的,我們能說他堅強嗎?恐怕是不能的。書中說到,所有的親人都是他親手掩埋的,最後一個走也挺好,他可以再無牽掛,無憂無懼了,他在平靜的等待死去,活著和死去,對他意義不大的我想,但是可以活著,就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種紀念,所以他可以平靜的講述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有過混賬,有過富貴,更多的是有過苦難和愛,苦難給了他最好的妻子和兒女。

活著讀後感9

活著,輕描淡寫的兩個字,卻有著難以承載的厚重,不是 to be or not to be 的哲學命題,也沒有為什麼而活,要活出精彩的勵志思考,彷彿是5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寫就的華夏兒女在苦難中蜿蜒前行的民族烙印。

平淡的敘事,跌宕的人生,作者為我們展示的主人公“福貴”一生悲慘的境遇令人唏噓不已,甚至不忍直視。但是正如我們這個民族在無數苦難中表現出的堅忍和樂觀,福貴就這樣活著。這在西方人眼中可能不可思議,但與我們而言,它確有著殘酷的真實性。有人可以把它理解為苟且,有人則給它貼上了劣根的標籤,但當人類所有古老的文明都出現斷代甚至消亡時,中華的文明卻得以延續,這種植根於土地,植根於農田的文明所具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難道不值得記憶和傳承嗎?

人類所面臨的考驗不僅來自大自然的無常和多變,更來自於由人類社會自身所製造出的動盪與紛亂。在歷史滾滾的洪流中,有幾人能成為弄潮兒,又有多少人的沉浮能夠自我把控?面對“活著”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凝重的命題,多數人交出的答卷也僅僅是“活著”。早已窺破其中奧祕的上古先賢們從此將命理與儒道薪火相傳,並最終變成了一個民族的DNA,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走到哪裡都可以繁衍生息,但卻始終難以稱霸一方的原因。

活著是一種訴求,也是一種人生觀,它始於周而復始的苦難,卻也造就著苦難的輪迴,沒有民族的犧牲和反抗也許很難跳出這樣的輪迴,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掙扎才做出如此無奈的選擇,這究竟是智慧還是奴性,恐怕也很難輕易地給出定論。歷史浩瀚、人生短暫,人究竟為何而活、怎樣去活始終是令人糾結的千古難題,然而唯有活著才能思考,才能繼續。是烈焰燃燒、百鍊成鋼,還是細細潺流,滴水穿石,在灼熱與寧靜、富貴與平安的選擇中,中國人往往會選擇後者,這種文化上的取捨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世界的融合,面對列強的環伺,強權政治和狼性文化步步緊逼,生存的空間將會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擠壓,活著,談何容易!

餘華的小說撥開了所有的粉飾,讓我們如此清晰地看清血淋淋的瘡疤,也觸發我們去反思面對苦難我們是該繼續的堅忍,還是要去嘗試掙脫歷史賦予我們這個民族的宿命。

活著讀後感10

我在環球時報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為了女兒,他在日本黑了15年》。這文章是從11月3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播放的電視記錄片《含淚活著》描述出來的。在這部歷時十年拍攝的兩個小時的記錄片裡,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為了給女兒掙學費在日本15年的動人故事。

有一個場景,我覺得十分感動。這位偉大的父親名叫丁尚彪。作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隨時可能被發現、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恐懼中。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後一班地鐵回家。回家之後的固定程式是做飯(包括第二天的早飯和午飯)、吃飯、洗澡,睡覺都是在後半夜。

丁尚彪住在東京豐島區一個破舊木板樓的二層。做飯、吃飯、睡覺、洗澡、如廁,都在這不到十平米的空間內。洗澡設施是丁尚彪特製的:一個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灑”就是洗碗用的熱水噴頭。洗澡時,人必須站在塑料袋裡,水才不會留到地上。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來,從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牆上掛著一幅照片,是女兒國小四年級時照的。回家後看看女兒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時刻。

讀了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好久。這是怎樣一個偉大的父親呀!孤身到異國他鄉,不僅不通語言,而且是非法居留者,日日擔驚受怕。即使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他都能整整呆了十五年,目的只是為了給女兒掙足去國外一流大學留學的學費。(.)

這位偉大的父親身上體現出來的堅忍、堅持、堅定的精神除了讓人感動外,更多的是令人震驚,讓人欽佩。

現代生活多姿多彩,許多高科技帶來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勢必讓人心浮氣燥。所有的奢華的東西都需要錢。為了錢,有的人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肉體。鮮有人向丁尚彪一樣,為了一個樸素的目標,十五年來,含辛茹苦,用自己的汗水實現自己的小小的目標。

如果每個人都有丁尚彪身上展現出來的這種堅忍、堅定、堅持的精神,為了自己的目標,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懈的努力、奮鬥。我想,一個人,要想不成功,應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一個人要想生活的好,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經過艱辛的洗禮,是無法實現人上人的目標的。古語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說的應該也是這個道理吧。

珍惜光陰,努力奮鬥吧!

活著讀後感11

在這次暑假前學校為了豐富我們學生的暑假生活,給我們發放了很多有意義的文學著作。我拿到的則是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著》這本著作。其實自己也一直想讀讀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體會一下他與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主要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慾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麼活著”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祕所在。本書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家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雖然我不是一位企業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學生,但這本書對於我以後的人生、職場,以及我對夢想追尋的道路有著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為什麼活著?是一個人生目的。有些人活著,他等於死了,因為他只是得過且過,機械性的度過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卻等同於活著,因為他的靈魂還在不斷的追尋著。稻盛和夫認為人從生到死這期間,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幸運和災難,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蒼對我們的考驗,是上蒼給我們的“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由衷感激。這一觀點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實,我自己就簡單的認為,人為自己活,也為別人活。為自己活是,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來之不易,作為一個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們只有懷揣著夢想,經歷一些磨練,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價值。而為別人活是,社會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家庭,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他人創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說我們也是為別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還分享了他事業成功的祕訣,就是:有堅定的經營哲學,並將之與員工共享。我想這也是很多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很員工的關係都是比較和諧的。還有對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也是上次去格萊美公司時老總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經常拜讀他的著作。成功的人總是不斷的借鑑,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也要經常讀好的名人著作。

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我想我還會繼續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活著讀後感12

很久前就知道這本書,是通過老師的介紹;今天才翻,緣於她的介紹。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著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著。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一般,緊緊地扣著他的呼吸。從闊少爺到佃戶,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並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折時她並不驚慌,懷著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讚歎;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著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裡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麼短暫的生命卻經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裡從來不喊累,那麼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餵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麼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著是一種折磨!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淨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後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著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於父母的理解和對弟弟的愛護;最讓我心酸的是她為了一段地瓜和別人爭奪,僅僅為了給家人一點乾糧;最讓我痛心的是由於啞而遭受的欺凌;最讓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時,她卻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後悄然離去!想起她,活著就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對在書中短暫走過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對活著的詮釋……

一個個走過的人,讓經受了坎坷的福貴,最後近乎了麻木,對於他,活著只是等待著死亡的自然到來,於是,那頭夕陽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活著讀後感13

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豐子愷是以漫畫家著稱的散文家,他集同一題材的漫畫與散文併發,這使他的散文在現代散文史中別具一格。

早在二、三十年代,豐子愷的漫畫和散文就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國內外許多著名評論家都給予他很高的讚譽。然而,我們考察一下以往的研究成果,不難看出很少有人把他的散文同他的漫畫放在一起評論。實際上,只要把二者放在一起來欣賞就會看出,豐子愷的散文作品充溢著濃郁的漫畫意趣,這正是他區別於其他散文家的獨到之處。也正源於此,才使得豐子愷真正成為現代散文史上有獨特風格的作家。

最近讀了一本豐子愷散文漫畫精品集《活著本來單純》。這是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授權版本,全面收錄《漸》《大賬簿》《夢痕》《給孩子們》等55篇經典佳作,一本書閱盡豐子愷散文精華。

周所周知,豐子愷的隨筆散文素享盛名,久傳不衰,飲譽海內外。這一盛名,緣於其散文深遂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藝術性。其語言風格簡練傳神、素樸親切、率真自然,雖不加雕飾,但句句都自然平易地從內心真實地流淌出來。因此越發顯得生動形象、富於表現力。而豐子愷的漫畫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形體氣韻,用豐富變幻的線條和一定的構圖方式表現事物的空間形象及內涵意義,其間運用包括具象、取意、略筆、誇張、變形、幽默等手法。從《活著本來單純》一書中可以明顯看出,豐子愷的漫畫思維對其散文創作則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在其散文內容中有所呈現。

古希臘西摩尼德斯說:“畫是無聲的詩,詩是無聲的畫。”換言之,文學是時間藝術,繪畫是空間藝術。從表面來看兩者間也確有時空的對立之分,若要把文和畫揉在一起,確實不易。不過豐子愷輕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作為一位漫畫家和散文家,他善於融繪畫、文學兩種藝術於一爐,他的漫畫中融入了詩的意境,散文中表現著畫的趣味,漫畫藝術已經深深地浸潤了他的散文創作。

當今科學技術、網路媒體的迅速發展以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得人們對精神的追求不斷“刪繁就簡”,導致了便捷的影象媒介佔據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換而言之,影象代替了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成為了影象。對於影象的泛濫給社會大眾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內外思想者們紛紛提出了文化危機、社會危機、文學危機之說,但這些說法在中國似乎有些過於杞人憂天、聳人聽聞。幸福的國人可以通過豐子愷的文學與繪畫來補充精神養分。在這些精神養分中,人們可以找到不失藝術本真的、且能擔當社會責任、導航健康生活取向的那些難得的東西。

活著讀後感14

這是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故事樸實,可結尾又是那麼殘忍。我向來都不愛看悲劇的,也從不願直視社會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慘案,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曾耳聞過《活著》中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所以《活著》在家中書櫃已久,甚至書上面都有了一層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卻又一次次地放下,終於,我翻開了它,專心地讀著……

小說開篇便寫了兩位老福貴——男主人公和一頭老牛,由主人公的敘述來追憶往事,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兒子福貴的一生命運坎坷,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從家庭的富裕到落魄,從富貴參軍到回鄉過著食不果腹的窮日子。災難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猶如晴天霹靂般地將他原本就不太美滿的生活毀於一旦。兒女雙亡,妻子病逝,“偏頭”女婿工作時遭意外去世,連最後的親人,年僅七歲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每當一個厄運降臨,我的心都會為之一顫,若是那樣壯烈地死去,也就罷了,可偏偏就是那樣平淡地一個又一個死亡,普通人,連死去都是那樣無助,那樣平靜。福貴本是一個紈絝子弟,如今卻得面臨自己的摯愛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心如刀割卻又眼睜睜地束手無策……

書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貴所遭遇的這些事情,我都會眼泛淚光,即便過了許久,那種為之惋惜,為之憐憫,為之悲切的情感也揮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顧他——打仗的時候讓他從死人堆裡爬了出來;土地革命的時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個個親人死去唯他活著……他似乎是最幸運的人,但卻是最可憐的人!

小說最後寫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那滄桑的背影,與夕陽的餘暉、無垠的田野,已融為了一幅畫,福貴的背駝了,他揹負著一家人活著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著的意志無法被剝奪。

他,為了活著而活著。

這是鬥爭與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墨,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中農民階級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打造出福貴這麼一個看似幸運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餘華所說的: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而活著”。

活著讀後感15

讀畢,合上書頁,那種大夢初醒的懵懂,與心中難勝的酸澀,無處排解,也無人可與共情同感。再翻開這本書,心中的波瀾仍久久不能平息,苦難、壓抑、沉痛、悲慘......

那個老人在無限好的夕陽下淡然地講述著一個關於活著的故事,他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黝黑。生活似乎沒有放過那個老人,絲毫沒有給過他喘氣的機會。從風光的少爺到落魄的窮人,一次次的絕望,在死亡的邊緣,又拼命地活著,經歷了親人一個個的離去,仍拼命地活著。

那個老人就是福貴,一個貫穿全書可憐又可恨的人,或許是他不知珍惜的揮霍無度,透支了他這一生的幸福,以至於前半生的“甜”,要用後半生的“苦”來償還:因賭博而敗掉所有家產,歷經自己父親的死亡,進城為母親找郎中卻被抓去做壯丁,幾經波折回鄉時母親早已去世,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因獻血過多身亡,鳳霞也在難產中結束了生命,妻子有珍也在三個月後去了。命運並未停止曲折——福貴又親歷了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亡。

當讀到苦根去世的時候,我以為福貴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會隨之消逝時,使我出乎意料的是福貴對一切的坦然。我細細思索,如果福貴也離開人世,那“活著”又作何意義呢?餘華在序言中寫到: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那麼一切又是情理之中。

晚年的福貴鉛華褪盡,較之於青年、中年的他,多了幾分閒趣,一份釋然。“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耕了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讀到這裡時,本來已經盈著淚水的眼眶止不住地傾盆而下,是摻雜著憐憫、感動、敬佩的淚。即使身處黑暗滿身瘡痍,也能在某天等到透進黑暗縫隙的微小光芒。福貴啊,可真是個鮮活的英雄,不甘屈於生活之下,奮力躍然其上。

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至少還活著,淚已流盡,絕望也已消遁,剩下的屬於坦然。於是這位老人與命運達成和解,他銘記自己的一切,他不打算選擇逃避,選擇遺忘,選擇“木訥”,他知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活著,比什麼都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