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大全(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8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大全(13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通過自己的兒子的日記而改變的一部小說,原名《一名義大利國小生的日記》,是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發生在四年級,以一個小孩子安柯利為主人公發生在他身邊的事。講述了他身邊的'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以及他身邊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令我最感動的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叫《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裘里亞的少年。他的家裡非常貧窮,爸爸白天在鐵路上工作,晚上還要兼職抄500份紙條以貼補家用。沉重的工作讓父親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裘里亞就開始都偷偷地幫助爸爸抄寫紙條。長期的熬夜造成裘里亞睡眠嚴重不足,搞得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不明情況,於是就責備他,他只能忍著淚水,繼續偷偷的幫爸爸抄寫。終於,有一天爸爸知道了此事,他們一家抱到了一起。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認為沒有錯,因為現在的我們,只知道依賴家長生活,都過著“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沒有人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在想如果我是裘里亞,在爸爸訓斥我的時候,我絕對會不幹了,並很憤怒地將事實的真相告訴他們,並摔下那些紙條轉頭就走,根本不會還像裘里亞那樣忍著淚水,一聲不響默默忍受。這就是愛的力量!

泰戈爾說過:“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就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是愛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精彩,是愛讓我們的人生有喜有哀。愛是奉獻,我們有付出,我們也有得到,愛讓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幸福。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在我剛讀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總有這樣的疑惑:這本書的題目為什麼叫“愛的教育”呢?這個疑惑引起了我的思考。讀完以後,我又陷入了另一份思考,那就是什麼是愛?

我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可是此刻我卻沉浸在一位義大利少年寫的日記中,認識了他的班級、他的教師、他的同學以及周圍的社會環境,感動在他的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之中,從而我漸漸明白了為什麼叫“愛的教育”。因為他教育了我,我漸漸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愛。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其中有一個情節最令我感動:齊啟祿的爸爸病了,住進了醫院。齊啟祿去照顧他爸爸,擔由於一時的著急和不安,走錯了房間,認錯了爸爸。可齊啟祿沒有發覺,盡心盡力地服侍著“爸爸”,那位身患重病的“爸爸”一向凝視著齊啟祿。直到爸爸出院那天,齊啟祿才明白自我認錯爸爸了,可是他並沒有所以離開那位病人,而是送走自我的爸爸,又盡心盡力地照顧“爸爸”。再和那位病人道別時,齊啟祿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再見,爸爸!讀完這段之後,我留下了眼淚,這是多麼感人事情啊!現代國小生中有幾個能做到這樣的事呢?這就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愛是無私的,愛包含了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親人之間的和睦之情,師生之間的'鼓勵之情。人的一生是愛的一生,愛在人生旅途中就如一個一個的加油站,陪伴著人們一向走到終點。我國是一個注重愛的國家,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再到中山先生的“博愛”都體現了愛的重要。

陶行知先生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我深深地感動在這一篇篇生動的日記裡,深深地感動在《愛的教育》裡,和他們一齊歡笑,一齊悲哀,一齊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偉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方式來寫的,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師生之間關係的看法。

看完這本書書之後後,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髙尚的行為》,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為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拿栗子殼擲他,有人學他一隻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著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著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鬨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幹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說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著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後走到卡隆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

我覺得克洛西雖然殘廢,但他也是一個人,大家應該尊重他,幫助他,使他不會因為殘廢而難過。但是那四個頑皮的同學竟拿他的殘廢來嘲笑他,當他是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一個不幸的人,他們做法是可恥的。?

人類不應該互相仇視,不應該侮辱別人,不應使人難堪。如果我仇視你,你仇視我,世界就會發生戰爭。我們要尊重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這樣,世界就會和平,人類才會過著幸福的生活。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每一個故事都令我回味無窮,就像親眼所見到一樣。在一行行的文字中,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用一句句有趣的言語把每個故事描繪的惟妙惟肖,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

其中,我記憶最深的是潑來可西以優異的成績感化了他經常喝酒的爸爸。他的爸爸經常喝酒,而且,每次喝酒回到家裡都會打他,可是,即使是這樣,潑來可西也從不抱怨,從不怨恨他的爸爸。如果是我,我一定會這樣想:為什麼我有一個這樣的'爸爸啊,我什麼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得到父愛呢?這對我太不公平了。潑來可西能這樣一次一次的原諒他的爸爸,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是他對父親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單純的。我們呢?我們都做了些什麼?

每次回家以後,嫌媽媽做的飯不好吃,把玩一推就不吃了,你可知道,媽媽做飯多不容易;在你只顧得玩遊戲時,父母叮囑你要學習,你不但不聽,還反衝他們發火……

這樣的事常在我們生活中發生,而我,也有過這樣的情況:嫌父母嘮叨、嫌他們做得不夠周全。但是,和潑來可西比起來,我們多幸福啊!不用以優異的成績來換取父母的疼愛。

我們要學著理解父母,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照做,他們就不老到了嗎;如果讓我們自己來做飯、來管理一切事物,我們不可能像父母做的那麼細緻。

關心父母,孝敬父母,是每一個孩子的義務的責任。多和父母交流交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學習生活,這樣他們才會放心。多問候一下父母,讓他們覺得我的孩子長大了,會關心別人了,這就是他們的最大安慰。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在人世間,到處都充滿愛,《愛的教育》將“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讓我難以忘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能讓我感受愛的溫暖。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者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寫,在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下,二十歲加入軍隊,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短片小說,在四十二歲那年,寫出了《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原名為《心》,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用一個義大利的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睛講述他在四年級校園內外的故事。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他眼中的善與惡,美與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愛的教育》裡,講述了許多愛的故事,大至祖國,人民,小至父母,同學,朋友,但不管這些愛,是大是小,全部平等。在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利柯的父親在二月二十五日為安利柯寫下的《街道》。這篇文章寫的是安利柯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撞了一位婦人,但他卻並沒有在意她,直接走過,正巧被樓上他的父親看見了,後來父親用書信的方式告知安利柯:街道是應該被尊敬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程度可以從街上行人的舉動看出來。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行為,在家裡也必定同樣有不好的模樣。沒錯,如果我們在街道上的行為非常文明,非常和諧,這樣不僅自己看得舒服,外地人也會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城市......

在還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並不懂什麼是“愛”,以為“愛”是指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漸漸明白了,原來“愛”不僅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還有同學之間的友情,如安利柯吧自己心愛的玩具火車送給了伯萊克西;還有人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如安利柯父親瞻仰卡華伯紀念碑;還有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包容,如先生沒有責罵在課堂上玩娃娃的學生;還有學生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如安利柯的父親過了幾十年還坐火車去看他以前的先生……

世間的愛,無處不在,它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感到溫暖。《愛的教育》把這份愛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一起再傳遞下去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愛,像空氣,每一天都會在我們的身邊,它在每一個角落。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為它的意義已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愛,感恩裡有本日記是與父母共同讀寫的,而此刻學生買的本子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或者會有密碼。最簡單的東西會容易忽略,正如這偉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有很多人都會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人而言,而是以整個國家為榮的尊嚴與情感。

《愛的教育》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鉅著,是義大利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寫的`,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心》。是以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口吻來寫的。《愛的教育》引導我們自我去關注、欣賞、品味、思考生活,讓我們用愛心與作者對話。

埃·德·阿米琪斯不但寫出了愛與被愛的感受,還把一個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純真善良的安利柯,愛保護弱小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學習用功的潑來可西,待人友善的克萊諦,愛讀書的斯帶地……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日記就是《爸爸的教誨》了。是爸爸告訴“我”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媽媽,媽媽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親人之間的愛,是人世間所有感情中最神聖的感情。雖然有的人是殺人犯,但只要他還愛媽媽,心裡就會有一段完美的記憶留著。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愛媽媽,那他就是可鄙可賤的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永遠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但我明白,擁有愛的人,並付出愛,就能真正體會到愛與被愛的滋味,因為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也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但仍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所倡導的是要用愛的感情來教育我們,生活中的母子之愛,父子之愛,朋友之愛,師生之愛,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愛的教育》就是要把我們培養成一個性格完善的,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國愛民的好公民,這也就像我們陶校長所說的那樣:要學會做真人。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著名的作家亞米契斯在一八八六年創作完成的,這本書是以一個三年級的國小生安利柯的口吻寫的,講述了他在一學年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還有父母寫給他的勸戒以及老師在課堂上的每月例話。書中生動地刻畫了各種高貴品質:愛國,無私,友愛,英勇等等。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書,我建議大家有空也看看。

書中每一篇故事都很感人,我舉個例子:少年偵探(每月例話)。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戰爭時期,有一個村子裡的人害怕敵人進村,就一起逃走,只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是孤兒,所以他留了下來。這時,一支他們國家的軍隊過來了,讓那個小男孩到高的地方看看有沒有敵人的軍隊往這邊來,如果有,在什麼地方。那個小男孩很快就爬到了一棵最高的樹上,並說出了敵人的位置,在這時,一顆子彈打到了樹後面的農舍,士兵讓小男孩下來,小男孩沒有下來,過了一會兒,第二顆子彈與小男孩擦肩而過,士兵又讓小男孩下來,但是小男孩還要繼續觀察,仍然沒有下來,正當他聚精會神觀察時,第三顆子彈打到了他,小男孩犧牲了

就是這麼一個故事,那位小男孩為了幫助自己國家的`軍隊而犧牲了自己,體現出小男孩不屈不撓,捨己為國的精神。

這本書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富有愛心和教育意義的讀物。作者用孩子的口吻告訴我們: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首先是對父母,老師,朋友的愛,這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在老師的推薦下,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盪滌人心靈的書,它猶如一把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讓我深受感動。

《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向我們娓娓地敘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我認識了愛國少年,從他身上我體會到人窮志不短的愛國情懷;我認識了歷盡千辛萬苦、千里尋母的馬可,從他身上,我懂得了什麼是堅持不懈,什麼是勇敢孝順;我認識了善良懂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小抄寫匠朱力奧;我認識了心靈高尚,純潔的卡羅內……

我最喜歡“千里尋母”的故事。十三歲的'男孩馬克,自告奮勇去找媽媽,漫長的旅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受盡了孤獨、恐慌,一次又一次沮喪失望,每天只吃兩頓飯,有時甚至去乞討,被拒絕,被侮辱,他哭幹了眼淚,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母親,他就會振作精神,熱血沸騰,毅然抬起頭,握緊拳頭,繼續踏上尋母的漫漫旅途。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一些好些人的幫助,他終於和媽媽團圓了。

當我讀到這裡時,我的心中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感情在盪漾著,不知不覺,熱淚已經流淌到自己的面頰上。我為馬克擔心,我驚歎於他的超人毅力,我欽佩他驚天地泣鬼神的孝心,我為他們母子團圓而激動、興奮——想想自己,和馬克一般的的年齡,卻時常為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跟父母賭氣、頂嘴、發脾氣,甚至吵架,絲毫沒有顧慮父母的感受,反而把父母的愛當作嘮叨,很反感,我為自己的無知、渺小、任性、無理而難過,羞愧!

《愛的教育》讓我在一個個充滿愛的故事中得到教育,引發了我對愛的思索,讓我明白愛是一種堅持、一種責任、一種奉獻,理解寬容是愛,默默忍受也是愛,見義勇為是愛,捍衛國家的尊嚴更是一種大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中“失明的孩子”,對盲人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議、無法想象。

這一個篇章主要講了一個教過盲人的老師代替我們生病的老師教“我們”上課,這名教師給“我們”講述了盲人的生活:盲人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是其他感官都要比尋常人要敏感。他們伸伸手就能知道這一天是否有太陽;他們聽聲音就能知道對方多高、是誰;他們能摸出來一隻勺子乾不乾淨、羊毛線染沒染顏色;他們可以通過聞氣味分辨店鋪;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失明而無法過下去,我甚至可以說,除了看不見以外,他們的生活通常人沒什麼大的差別。他們在學習上也是如此。他們也學算術和讀書寫字,他們的書是特製的,專門給盲人用。而因為他們看不見東西,不像我們一般人容易分心,所以心算能力特別強。他們比常人更重視考試,更喜愛他們的老師。而他們特別熱愛音樂,音樂就是他們的快樂,就是他們的生命。演奏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我很難想象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是如何感受生活,讀書學習,甚至演奏樂器的。我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生活如此的多姿多彩,之前我一直以為盲人的`生活單單是痛苦的,可是我卻完完全全的忽略了一件事——每個人心中都存在希望、對生活的希望。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懷揣著希望,在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才開心地擁抱太陽。我為他們所感動了。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閉上眼睛,在屋裡拿一本書,倒一杯水,開啟電視,只聽它的聲音,並想象自己永遠處於無盡的黑暗中,我們會怎樣?只有害怕罷了,只有恐懼罷了。可是那些真正永遠處於黑暗之中的盲人,卻無時不刻用自己的精神力量照亮內心。我們有的時候,或許真的沒有盲人那麼堅強。

或許,我們能幫助他們的,就是多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即使看不見,也能感受到這一切都一直在他們身邊了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裡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請了。

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

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裡,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暑假裡,我認真地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真是本好書,我一次次地被裡面的故事深深打動。

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的人物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些都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書中的故事很多,但我最喜歡、最感動得是《六千英里尋母》這篇故事,義大利男孩瑪爾可的母親為了還債,漂泊到了遠在美洲阿根廷的一家商店做女傭。自從上次瑪爾可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海底。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瑪爾可想媽媽想的快瘋了。他說服了父親,獨自一人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阿根廷,可是店主死了,母親也不知流落到何方。瑪爾可沒有放棄,通過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幫助,他終於找到了媽媽,他的出現也使母親從垂死邊緣找回了生命價值,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是什麼動力讓瑪爾可找到了母親?又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子情和瑪爾可堅強的毅力!瑪爾可是堅強的,他為了自己的一個目標,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明知道前途艱險,自己的尋母之路並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出於對家人的責任感,對家人的愛。於是,他便經歷著旅途的種種磨難……皇天不負有心人,它不僅找到了母親,而且給了母親以生的動力!

讀完這本書以後想想自己,真是比不上這些人物,現在的我還時時依賴著爸爸媽媽,什麼事都叫爸爸媽媽幫我;學習中遇到困難,也不去認真、堅決地克服,真是太不應該了。所以,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

我相信,大家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只有愛才使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麗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這本書感人的故事有很多,其中《見義勇為的卡隆》和《掃煙囪的小女孩》是最讓我感動的。《見義勇為的卡隆》講的是有一個叫克洛西的學生被班上的一些同學欺負,說他是“殘廢”、“怪物”,直到最後有一個叫弗蘭諦的學生裝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克洛西終於忍不住了,抓起墨水瓶朝他扔過去,沒料到正好打在了老師的身上,於是那個叫卡隆的學生替他頂罪,但是老師是知道的,她不僅沒有罵他,還誇獎了克洛西。最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師給了那四個小孩一次機會,原諒了他們。《掃煙囪的小女孩》講的是幾個女學生幫助那個掃煙囪的小女孩,小女孩辛苦掃地得來的30枚銅幣從衣袋破洞裡漏出去了,女學生們努力地為她湊錢,由於不夠數量,其他放學回家的學生也紛紛加入進來,最終湊齊了30枚銅幣,幫助了那個小女孩。

第一個講的是見義勇為,第二個講的是樂於助人。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能做到就會讓人覺得很溫暖。現在這個社會都是以利益為主的.,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的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他人,瞭解他人,幫助他人的優良風氣日漸淡漠,我們應該學習這本書裡的主人公,勇於幫助他人,展現出人性最善良的一面。

每一篇的日記都有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勇敢,善良,理解,寬容……努力讓這個社會充滿愛,用我們小小的舉動拉近和他人之間的距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