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星際穿越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6.36K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我們來看看相關文章怎麼描述吧。

諾蘭電影星際穿越觀後感

諾蘭電影星際穿越觀後感

《星際穿越》是我今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要說情節幾句話就可以講完:末日後的世界,曾為宇航員的男主角參加了航天局的計劃,為了自己的兒女,想找到其它宜居的星球。他將技術傳達給了女兒,拯救人類的不是他,而是那個繼承他的孩子。

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要說新穎,大概是沒有的它也不需要這樣的評價。

要說其它的話則可以說很多,比如關於蟲洞和黑洞的探討,比如關於高維度空間的想象但那些留給研究偏好更明顯一些的愛好者去討論就行了。

反正我是懶得去想設定的,更不想去找硬傷。因為科幻或神怪都只是載體而已,重要的仍然是想描繪的主題。相信這是一部十年後看仍然精彩的作品:理念可以突破,技術可以創新,精美的畫面會被不斷改進的手法沖刷成拙劣,唯有真誠能沿續。

已經很少看到這麼誠懇表達的電影,在普遍充斥著眼球,話題,精美CG場景和生硬植入廣告的當今電影市場,如此認認真真的傳達本身就擔得起讚揚。導演可能並不喜歡這樣的評價,但在我眼裡,他確實是個兢兢業業的老農民這是褒義。

很難相信這是經常被評價為“冷血”諾蘭拍出的電影,但他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這是老牌導演的一次自我突破,擺出的姿態卻是並不想刻意證明什麼。像一個基本功已練到返璞歸真的大廚,閉關之後端出的仍是一道家常菜,無需突兀的求新求變,只因火侯已趨化境。

影片裡也沒有蓋世英雄,雖然時常有人提醒著這是“為了全人類”的計劃,主角在穿過整個星系後,仍然只是一個父親。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而出發,為了回到孩子身邊而歸來。整個世界安危關在一個小女孩的書房裡,給人的感覺卻竟是本該如此,理所當然。

這片子可以看的東西太多,可能每一次看都會有新的領會,比如那群科學家,勇敢、懦弱、欺瞞、開拓……人性的表達亦淋漓。而我眼下看到的則是:

末日來臨,窮途末路,傾天之災。

愛是僅剩的可斬斷災厄,承繼夢想,包容所有與開拓全部的事物。

時間不能抹淡,空間不能阻斷,黑洞不能吞噬,宇宙星辰無法抹殺。

愛是微渺如螻蟻的人類,唯一可以與這些龐然大物相抗衡的力量。

多麼老套的說法。

我愛聽。

諾蘭電影星際穿越觀後感

星際穿越算是諾蘭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之前的盜夢和蝙蝠俠都沒有嚴謹的科學理論支撐,比較像是幻想動作片。預告片剪得很棒,承襲了諾蘭一貫的風格,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度,和思想的深度。看完後,心都沉靜了下來。

預告片開頭說的“我們不缺飛機和電視,我們缺的是食物。”這句話揭示了星際旅行的出發點。民以食為天,“食物”在這裡象徵的是迴歸人性之本,迴歸到人類最原始、最脆弱、對大自然最敬畏的狀態。因為當我們面對浩瀚的宇宙時,我們懂的並不比原始人類多多少。宇航員為了尋找食物穿越星際,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大自然謙卑的姿態因自身的侷限性求索自然,而非出於徵服欲挑戰自然。

在片中,科學家不斷告誡宇航員,我們必須面對的兩個現實:一個是太陽系的任何東西,都救不了我們;另一個是,為了拯救人類,拯救自己的孩子,我們必須離開地球,踏上穿越星際之旅。因為,“我們的命運遠在天際。”這種“離開地球、探索太空”的思想,在各類科幻作品中由來已久,它符合當下地球因為環境汙染、資源枯竭而不堪重負的現狀,也符合科技的發展潮流和人類的長遠利益。因此,這種科幻設定,本身就比超級英雄打怪獸,更能給我們共鳴。

預告中還有一個思想值得注意,墨菲定律,也是男主女兒的名字。男主對墨菲定律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墨菲定律不代表壞的事情,只代表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終究會發生。”這也表明了男主對星際之旅的態度: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星際的男主由馬修麥康納扮演,讓我很高興。因為我很喜歡他的表演風格,也覺得他的氣質很契合諾蘭的電影。讓我認識馬修的是《真探》,他在裡面扮演一個陰鬱的警探。其實我根本沒看懂案情到底是怎麼走的,完全是被馬修的個人魅力迷住了,在不明覺厲的狀態中看完了全季。有趣的是,《真探》那首好聽到我一度天天迴圈的片頭曲,名字是《Far from any road》,和《星際穿越》背井離鄉的情感基調多麼像!馬修性感低沉的德州腔英語,也是我的最愛。任何字元在他嘴中,都是平靜而絕望的。就像是雷蒙德卡佛小說的口吻。

在片中扮演馬修女兒的小演員也很亮眼。如果我沒記錯,她應該在暮光之城中演過愛德華和貝拉的女兒。憂傷的大眼睛,白皙的面板,都帶著憂鬱的美。她和馬修搭戲,再合襯不過,預告片中的短短几幕,就足以展現父女情深。在圍脖上,有眼尖的童鞋發現了一個感人的細節預告片中有一幕,長大成人的女兒,站在燃燒的.玉米地中望著天空,身上卻穿著父親離開前穿的衣服。

預告片中的配樂也很贊。作者是漢斯季默。這個德國音樂家為盜夢做的配樂,是我寫作的必備BGM。氣勢巨集大、旋律性強,必要處又足夠空靈細膩。看來,除了視覺,我們也將享受到一場聽覺盛宴。

預告片的最後,星空中出現了一個宛如玻璃球的天體,白色飛船在裡面緩緩旋轉著,呈現出一種近乎透明的、純淨的太空之美。不知那個玻璃球,是否是黑洞。如果是的話,那是我見過最美的黑洞。

據說構成人類的粒子比所有已知的星星還要多。那麼,我體內最瑰麗的星雲,一定是心臟。承載著情感,在無聲的黑暗中,緩緩旋轉。在思念一個人的時候,下起流星雨。

我試圖想象自己漂浮在星際。那種孤獨,那種寂靜。失去一切,只剩下心跳。穿越了無數星系,模糊了時空的界限,看見了超越人類想象力的奇景;在宇宙的無限面前,作為人類的自尊和信仰一點點土崩瓦解在那一刻,我還會記得什麼?

會是愛嗎。

我相信,會是愛。因為在飛入宇宙之前,我就見過銀河了在和愛人親吻、和久別重逢的親人擁抱的那些時刻銀河就傾瀉在我心頭。人類的情感是那麼神祕,並不比星際旅行來得簡單,有的時候,人們窮盡一生,也找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不知穿越黑洞的感覺是如何。或許就像是,銀河傾瀉在心頭吧。

諾蘭電影星際穿越觀後感

第一批看片的大神們以迅猛的光速炮製出了一篇篇牛逼的影評、科普、捉蟲貼,我努力摒著,全部沒看,終於以一個儘量空白的狀態去電影院看了這部片兒。我不是理科生,也稱不上是資深科幻迷,只是一個愛看科幻小說和電影的普通妹子,所以只能寫寫情感上的玩意兒。不喜請輕噴……

看這部電影,我哭了2次;為角色立下FLAG而深深擔憂了3次(2次不幸言中);聽馬修叔性感的南方口音說著似乎充滿人生哲理的話語,想到SNL裡金凱瑞捻鼻屎的段落約5次;覺得百變小金剛Tars好萌好萌好萌好萌又好用又好萌大約8次;看著年輕美豔到不科學的科學家海瑟薇姑娘流口水齣戲超過10次;一拍腦袋“哇哦,原來如此”1次。情感起伏是也有點大……

印象最深的是兩句臺詞。有趣的是,這兩句臺詞都讓我想到了這幾年在讀的《海伯利安》。

第一句是“今天是我的生日,這是一個特別的生日,因為今天我就和你同歲了。”從馬修叔自第一顆星球返回、開啟門發現一個等了22年的阿宅之後,感傷的情緒就在不斷堆積,我基本上是跟馬修叔一起含著淚看錄影的,而這句臺詞的出現更是讓我哭得稀里嘩啦。沒有撕心裂肺,沒有誇張慘劇,煽情的力度剛剛好,讓人能夠藉此大哭,卻又不至於心生反感。諾蘭兄弟玩得一手好牌。

先來聊聊年齡差這個梗,這一直是很能打動人心的點,不管是放在親情還是愛情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寫實故事裡會有生錯時代的迷茫和憧憬舊日時光的嚮往,而在幻想故事裡,因為時間旅行、相對論和其他一些奇幻的原因,這樣的年齡梗更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觸動人心。

光是用過相反時間線梗的,就不計其數。《本傑明巴頓奇事》把菲茨傑拉德的一篇假想式觀察日記改成了一個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不少相信“命中註定”的妹子;《神祕博士》裡Doctor和River的“你與我相遇的第一次,是我同你相遇的最後一次”更是虐到不行。《海伯利安》裡也有一個這樣的故事,無關愛情,講的是在所謂的“梅林症”的影響下,一個20多歲的女孩突然像是生活在了一個逆熵場中,對她來說時間是倒流的,真真的“今年20,明年18”。而且她的返老還童不光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她一天天地變年輕,每天都失去前一天的記憶和生命。而她即將步入老年的父母,卻只能毫無辦法看著她逆時而行,一年一年,他們漸漸蒼老,而她卻越來越稚嫩,直至變成襁褓中的嬰兒,眼看就要消失不見……

《星際穿越》中用的是年齡差的橋段,1個小時等於地球上的7年。馬修叔一趟外勤跑下來,錯過了兒女的數十年人生、岳父的離世,還有孫輩的出生。馬修叔的傷感與悵然能夠理解,但細想之下,被留在身後的人一年又一年的等待,對一個眼看就要被打破諾言的守望,這才是真正的絕望而令人心碎。這跟《海伯利安》裡《領事的故事》裡的梗簡直是一模一樣,僅僅是親情和愛情的區別而已。1個小時7年夠刺激,但10個月等於11年也讓人不禁唏噓。那是一個落後的殖民地少女和一名宇宙飛船船員之間的愛情故事,第一次相遇時,他19歲,她不到16歲;第二次相遇時,他快滿20歲,而她則已經26歲……直到她沒能等到的第七次重逢,他還只是24歲,而她已年邁過世,為他留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已經死去,另一個也已頭髮花白、生兒育女。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也哭了,感動得一塌糊塗,但當我試圖向別人轉述的時候,卻總也不能把其中憂傷的情懷錶達清楚。就像《星際穿越》裡的故事,講述起來不過也就是那樣的老梗,但在觀看的當時當下,還是會忍不住流淚。

第二句影響深刻的臺詞是海瑟薇勸船員去找自己戀人時說的,“愛是一種我們還不明白的真實存在的力量”(大意)。聽到時我就覺得很耳熟,這完全是《Endymion》裡的原話啊!!!!(海伯利安系列的第三本,我看的時候還只有英文版)記得那本書的主角妹子Aenea跟Endymion分析遠距離傳送門(一個可以在不同星球隨意穿梭的技術設定)等等跨時空傳送技術的時候,說過幾乎一模一樣的話,“愛是一種物理力量,雖然人們不理解,但它真是存在……”(印象當中翻譯過來差不多是這樣)。而在第四本的最後,人類進化成了所謂的“Aenea人”,這種人都可以通過“締結的虛空”(某個多維度空間),在空間與時間中隨意移動,傾聽死者、生者或其他生靈的語言。這情節覺得眼熟嗎?五維人還是有點弱啊,人家可以N維人哦~還有傳說中的神祕生物“獅虎熊”哦~(不小心扯遠了……)

“愛”這個詞,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真的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我們的教育崇尚“為大家舍小家”,如果是中國的影視作品,主角(如果不是反派)就幹不出將個人的家庭情感放置在整個人類的存亡之上,但人家馬修叔的角色就這麼幹了,結果還真就誤打誤撞地救了全人類(不不不,這不是巧合,而是“愛”的力量)。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裡,科幻就應該是充斥著技術名詞、酷炫科技的男子漢作品。但《星際穿越》也好,《海伯利安》也好,歐美有許多科幻作品都充斥著濃濃的人文關懷,既能小到著重於個體的感情,又能大到放眼於整個人類的未來。讓我們這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眾也能感同身受。唉……真不知道《三體》電影會拍成啥樣子……感覺本來內容就比較硬,物理理念大於人類感情……需要有情懷啊~中國科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