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觀看之前,對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期待,本能上不喜歡印度的電影,觀看之後,感慨頗多,觀看過程中也因為感動幾度落淚。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而影片中有這麼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於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願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並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其次,成功沒有捷徑,快樂的精髓來自於經歷、拼搏;事實告訴我們,誰也不會隨隨便便成功,簡單易得的快樂和誘惑會麻醉我們的神經,結果是,讓我們把過多的時間用於簡單快樂,而不是用於厚積薄發。

再次,需要有夢想。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蹟。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為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徵女性的長髮,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其實用於我們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那些站在頂峰的人,並非我們看的那麼瀟灑,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穫。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後灑滿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

最後感悟:選擇大於努力,慶幸最後的教練是自己的爸爸,才能獲得成功,看到影片也聯想到,很慶幸自己選擇揚州青銳這個平臺,有自我發展的空間,能執著地握著夢想,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並享受努力帶來的甜蜜。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為了夢想而奮鬥

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電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和對女兒無私的愛。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國家冠軍摔跤手因為摔跤給他帶來了榮譽卻無法帶來金錢,迫於生計,不得不屈服給現實。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在他漸漸衰老的時候,他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獲得一塊奧運金牌。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不斷地訓練她們,這個過程他承受著所有人的冷嘲熱諷,默默前行。最終,他的女兒們也都成為了國家冠軍。

本以為影片到此結束,卻發現這位父親的理想比這更遠大,他希望女兒們都是世界冠軍。但女兒不再繼續聽話,因此連續輸了幾場比賽,才發現父親是對的。接下來她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最終成為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即使有再多阻礙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只要堅持夢想、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影片裡的父親,為了他的夢想、為了他的女兒,承受著幾乎令他喘不過氣的壓力,但總能想辦法克服這些。

我們要學習他們,以他們為榜樣,告訴自己——為了目標、為了夢想去奮鬥!堅持下去,就能成功!為自己加油!

學會堅韌、學會不忘初心,學會為了夢想而拼搏、去奮鬥,永不放棄!這樣,我們才會走向夢想,推開成功的大門。勇於向一切阻礙自己前進的事物發出挑戰,戰勝他們!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對於阿米爾汗的敬佩始於三傻,但不終於摔跤吧爸爸。說句實話,他是最好用的高三議論文論據,如此正能量的人生,吾等凡人只能仰望。

先說說阿米爾汗這人吧!號稱印度劉德華,帥氣自不必說,敬業也是無人能及。印度的寶萊塢以其高產著稱,大多數演員都是奉行著同時數部電影的拍攝的工作原則,兩三個月完成三四部電影根本不是問題。但是,這些人裡也出了個異類,就是阿米爾汗。一次只拍一部戲在印度電影業看來是很不正常的。為了電影質量,阿米爾汗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工作。但是說句實在的,也就印度那麼變態。而阿米爾汗除了是個演員,還是影業公司老闆,製片,主持等等,身兼數職,做這些工作的最終目的絕不是單純的為電影藝術這麼簡單,他的真正目的其實是對印度迷信愚昧無知混亂的社會狀態的一種反抗,以及向印度人民灌輸正確的道德意識。

這時候我們就應該說回電影上,摔跤吧!爸爸在印度應該是早就上映了,反響必然是不用說,這幾天終於引入國內上映,激動壞了阿米爾汗的小迷妹。阿米爾汗近幾年的作品以喜劇為主,但是既然前面提到了他做電影的深層目的,那麼就算是喜劇片也不例外。

簡單的說,這是一部養女成鳳的電影。爸爸培養女兒摔跤是整部電影的主線,清晰的故事走向,充滿歡樂與汗水的電影,同時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摔跤這項我之前完全不懂得欣賞的體育競技專案。

但是,陪我去觀影的好友問了我一句話,讓這部電影顯得不再那麼簡單。

“為什麼她們都不反抗?”

好友指的是一開始被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強制要求訓練摔跤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我當即啞然,最後慢慢回了她一句“這就是印度的女人。”

說完這句話,我自己也愣了。印度的女人到底有多可悲?在已被視為萬人唾棄、豬狗不如的嚴重犯罪行為的中國,我能看到的印度,就是國際新聞的一角,印度某地一女子被致死當地遊行保護女性權益等等,類似於這樣的新聞,看的時候是心寒,也是對於印度更多的抗拒。而眾所周知,印度也是女性平均結婚生育年齡最小的國家之一,因為女性沒有選擇權,父母之言便是天,十四歲嫁給四十歲,比比皆是,對於她們來說這就是宿命。

電影裡有個轉折點,吉塔和巴比塔作為女孩子,起初肯定是不喜歡摔跤這樣野蠻暴力的運動,她們與同齡的女孩兒哭訴,那個女孩兒並沒有贊同她們的抱怨,而是告訴她們其實她更希望自己也有個阿米爾汗那樣的父親,因為她不喜歡她十四歲就要嫁給陌生人的宿命,她更想要個阿米爾汗那樣真正愛自己的父親,為了孩子的未來而奮鬥的父親。

講到此,可能有些人會說,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其實也是為了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把希望強加於自己的女兒身上。在我看來,這是人之常情,中國的很多父母難道不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只是我們更開放,而像阿米爾汗那樣為了女兒的未來拼盡全力、受盡恥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人固有不足之處,但是沒有父親的逼迫,吉塔和巴比塔一定就會和普通的印度女人一樣,被埋葬在一個只有男人、家務和生養的無盡墳墓裡,更不用提奪得世界冠軍,全都是痴人說夢。

阿米爾汗喜歡在電影裡討論社會現象,三傻是對教育的挑戰,外來神是對自由、宗教的挑戰,那麼摔跤吧就是對女性不平等的挑戰。女兒們因為練習摔跤在村子裡被視為異類,女孩兒在被剪去長髮時哭的撕心裂肺,就像是被剪了辮子的清朝人,長髮對於她們的重要性似乎高於了一切,女人沒了長髮似乎就不再是女人。而當阿米爾汗希望讓女兒進入摔跤場訓練和比賽,收到的都是拒絕,就算最後參加了比賽,也僅僅是因為女人摔跤,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清晰的看到了印度女性的現狀。可悲,但並不可憐。自己不反抗,何來自由,逆來順受的人生永無翻身之地。

而吉塔和巴比塔也許會成為印度女性的一盞明燈吧,女人並不是家裡的負擔,女人也並不是任人擺佈之物,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強大,女人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其實電影裡還有很多對於印度社會的影射,無作為的體育局官員,不負責又壞心眼兒的教練,迷信的村民。零零總總出現的角色都帶著濃濃的印度特色,也帶著各種問題。官員不認真工作,阻礙體育業發展,教練水平不足又不求上進,降低了運動員水平,村民雖心善出盡偏方,卻也是一場鬧劇。

社會問題需由身處社會的人自己解決,阿米爾汗在抗爭,也需要更多人的覺悟。

社會不完美實屬正常,人生有遺憾也無可厚非。女兒吉塔奪冠,父親卻未親眼所見,這必然是人生遺憾,但卻造就了女兒更加強大的內心。生活必有遺憾,只是不要忘記,生活永遠在繼續。

寫了這麼多,大概是因為看完這部電影感慨實在太多,想表達的更是多到停不下來。換個角度,這也印證了摔跤吧!爸爸真的是一部好電影!阿米爾汗,一個每部電影都能讓人想二刷的男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今天我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

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個叫瑪哈維亞的人,他是一個摔跤能手,曾經拿過好多的獎牌。但是,因為家庭情況,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摔跤。他的妻子懷孕了,他把為國家爭奪到一枚金牌的希望寄託給了孩子,讓孩子幫他完成自己偉大的理想。命運捉弄了他,讓他一連生了四個女。他十分失望,整天陰沉著臉。

有一次,幾個男孩兒前來挑釁她的兩個大女兒,兩個女兒氣得滿臉通紅,掂起拳頭就打。把那兩個男孩兒打得鼻青臉腫。爸爸回家,看到家裡有好幾個人,原來是今天早上被他們兩個女兒打的那兩個男孩子和他們的媽媽。爸爸問清楚了是怎麼回事,把他們幾個打發走之後。他的心裡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要不讓我的兩個大女兒試試摔跤?

於是,兩個女兒就開始了艱苦難熬的訓練。許多鄰居和朋友都勸他,不要讓女兒練摔跤了。可是,他堅定自己的意見。讓大女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結果大女兒不負爸爸的期望,利用嫻熟的摔跤技巧贏了村裡的好多好多男摔跤手,獲得了好多獎牌。大女兒進入了國家隊,教練讓她忘掉以前所有的摔跤方法,使大女兒在國際摔跤比賽中表現的不怎麼樣。於是,爸爸就進入國家隊,幫他訓練。

他要去參加奧運會啦,他通過自己強壯的身體,嫻熟的技巧,贏過了好多好多摔跤能手。成功的進入了決賽。到最後20多秒,他離對手還相差五分。這是一種完全不可能再扭轉的局面啦。他突然想起了爸爸說過的一句話:“我只能教你逃生的技巧,我不能一直幫著你。”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他衝到對手身後,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把對手從空中顛了起來,劃過一個弧線形,把對手扔到了胡線外。終於,他靠著這個技巧已經得了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幹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放棄,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在沒幹這件事之前輕易的下結論!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最近幾天朋友圈被9.8分的《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刷爆了,又是我喜歡的阿米爾.汗主演,所以都等不及到週末就在昨天晚上帶著他們去了電影院。

本沒打算看完還能寫點什麼的,可今天和人一聊,覺得還有挺多想說的。

非專業影評,想到哪寫到哪。

昨晚我就在想,為什麼這麼看似專制霸道的爸爸這麼讓人著迷?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是有大愛,他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爭得榮譽,他要代表他的國家在國際大賽上拿到金牌,他要在國際大賽上聽到國歌。

也因為有愛,不論村裡人怎麼嘲笑他們,他都完全不為所動,用他強有力的愛保護著他的女兒們。看到她們的潛力,看到她們的長處,陪著她們成長。直到她們有一天,即便爸爸不在身邊,也可以那麼強大,也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他對他的孩子們是完全的信任,他從不懷疑她們的能力。在第一場比賽時,吉塔挑了最厲害的男生對戰。爸爸說,她開戰前就在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懼,這特別棒。第一場雖然輸了,但他很開心。後來吉塔在大學裡,連續幾次在國際比賽中失利,他仍然堅信,如果我們的吉塔都不能拿冠軍,就沒有人能拿冠軍了。

一路走到最後,無論遭遇什麼他都不抱怨、也不後退。他甚至連一絲後退的想法都沒有過。那麼的堅定。

吉塔在學校裡學了很多與爸爸教給她的不一樣的技巧,回家炫技,還把年邁的父親打輸了。父女倆就開始了一段時間的僵局。然而,吉塔在國際比賽中連續失利後,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妹妹跟她說,你要跟爸爸談談。媽媽在家跟爸爸說,你需要和吉塔談談。這時,吉塔的電話來了。父女兩人沒有一句對白,吉塔的放聲大哭和爸爸的淚流滿面,又包含了彼此多少的理解、心疼、想念、歉意?

他並不使用蠻力,即便是看上去很霸道,但他所有行為訓練都是建立在他對女兒們的瞭解的基礎上的。他從對手和別人的比賽中去了解對手,他包下錄相廳就為了明白女兒在和同學較量中不能突破的點在哪裡,瞭解自己的女兒的優勢,告訴她什麼時候採取攻,什麼時候採取守。

因為私自外出和父親一起訓練以及私自在校外加餐,被學校教練發現要開除她時,爸爸對著幾個學校領導含淚求情說的那翻話,是最讓我動情的。原話我已經不記得了,大意就是:吉塔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她有這我樣一個父親,一個犧牲了她們的童年,對她們進行魔鬼般的訓練,卻只是為了培養她們能在國際比賽中能獲得金牌能為國家爭得榮譽的父親。求求你們不要開除她。

最後,她含淚把金牌給到他父親手裡,然後爸爸含淚又再一次將金牌掛在女兒的脖子上。這裡依然沒有對白,只有帶著笑容的淚水。

電影是真實故事改編,基調是為了國家榮譽而奮鬥,但在全劇中卻沒有像我們國家拍類似片子一樣有高調的言論(如**的名義),所有語言都來得那麼真誠、接地氣,卻又透著不可抗拒的力量,直擊人心,讓人熱血沸騰。

我個人比較迷戀這樣的氣場:自信、堅定、信任、有愛、用心、有力量。

哪怕霸道,卻也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去追隨。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週六晚上跟兒子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從父愛、堅持、體育、愛國等多個角度來展開描述,結構緊湊,扣人心絃,非常精彩。同時,影片中穿插的印度歌曲也非常好聽。

爸爸馬哈維亞曾經是印度摔跤全國冠軍,後來因為生計放棄了摔跤。他一直希望能生個兒子,好讓兒子完成他為國爭光、贏得摔跤世界冠軍的夢想。

儘管鄰居們給馬哈維亞夫婦提供了多種生男孩的祕方,結果還是一連生了4個女兒。就在馬哈維亞以為希望徹底破滅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芭比塔的摔跤天賦,於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馬哈維亞克服了重重困難,與妻子約定用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如果訓練沒有成果就徹底放棄自己的夢想。結果兩個女兒,在父親接近殘酷的訓練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先後獲得了印度摔跤全國冠軍,進入了體育學院,加入摔跤國家隊。

大女兒吉塔進入體育學院後,覺得一切都很新鮮。發現訓練、飲食的要求也沒有之前爸爸的這麼嚴格,新教練的訓練方法也跟爸爸不一樣,漸漸的志高氣傲起來,覺得爸爸的訓練方法過時了。

大女兒吉塔一直是爸爸馬哈維亞的驕傲,當看到女兒訓練方法有問題,但是又聽不進自己的建議,內心非常難受。

吉塔的新教練,水平平庸,但自以為是。由於訓練方法不科學,比賽策略不得當,吉塔在隨後的一系列國際比賽中紛紛落敗。

就在吉塔最困難的時候,父親給了她信心。爸爸馬哈維亞在體育學院附近租了房子給女兒開小灶。最終吉塔戰勝了自我,在父親的幫助下,贏得了英聯邦運動摔跤世界冠軍,激勵了印度更多的女孩加入了摔跤這項運動。

這部影片中有一個爭議最大的話題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夢想,強迫自己的女兒用近乎殘酷的方式來進行摔跤訓練,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得當?

我的觀點是:這種教育方式沒有太多值得指責的。爸爸馬哈維亞覺得為國爭光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同時也看到了女兒的摔跤天賦,因此計劃用一年的時間,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對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在當時印度社會背景下,這也是一種突破傳統思維的大膽嘗試。

最後再談一下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的其他幾點感想:

1、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奮還不夠,得專業。爸爸馬哈維亞在對兩個女兒的訓練、飲食上有一套科學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蠻幹。

2、對要做的事情賦予一個偉大的意義,更能讓自己克服困難堅持下去。比如,決賽前爸爸對吉塔說:"你的勝利不只屬於你,還屬於千千萬萬被誤解被歧視的女孩。" 這給了吉塔很大的信念來贏得最後的比賽。

3、教育因才施教很重要。吉塔的長處是進攻,而新教練一味讓她防守,導致了一系列比賽的失利。

4、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有時明確的表達出來會更好。兩位女兒通過跟同伴交流,真正認識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之後,訓練明顯比之前更積極。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堪稱本年度,不,是近兩年來我看過最好的電影,也是最適合親子共同觀看的電影,沒有之一。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是講述一個父親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培養兩個女兒成為摔跤冠軍的故事。

雖然講述的是嚴肅的話題,卻充滿了幽默和詼諧的態度,不是單純悽慘的勵志故事,而是在歡笑中戳中淚點。

電影的節奏明快緊湊,張弛有度,整場電影140分鐘,卻完全沒有太長的感覺,尤其是女兒的摔跤比賽,每場比賽都讓人緊張萬分,捏一把冷汗,最後的勝利讓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影片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裡,女人從事摔跤行業是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於是作品很快就被打上了女權主義的標籤。

我們都期待,這是阿米爾·汗繼《芭薩提的顏色》、《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之後,又一部探討社會現象的佳作,但整個故事看來,完全和簡介給人的印象不同。

沒錯,片中確實有兩個姑娘在父親的指點下,成為了優秀的摔跤手,並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這些內容在整個故事中,處於次要地位,甚至可以說是被弱化的。

大女兒進行比賽

我們不妨來理一理整個故事的脈絡。

故事一開始,馬哈維亞這個退役摔跤手就在辦公室裡,和同事進行了一場即興摔跤,不出意外他贏了,這叫英雄的亮相,隨後由旁人說起了他的過往輝煌戰績,這叫英雄過去的傳奇,然後迎來的就是英雄現在的`傳奇,馬哈維亞如何頂住鄰居的非議和女兒的頑皮,突破傳統觀點的束縛,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他又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訓練方式和策略,要優於國家隊,最後順利護送女兒贏得金牌......

看見沒,影片的主題不是講兩個姑娘多勵志,而是講姑娘他爹有多牛!這其實,就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印度英雄主義故事,只不過,這次女人贏得了一席之地罷了,而背後籠罩著的是男性巨大的光環。

其實從中文譯名,已經能看出端倪,摔跤吧!爸爸,而不是,摔跤吧!女兒!

這樣的故事,要實現引發男女平等的思索,恐怕是力不從心,最可怕的是,影片中的兩個女兒,從沒有主動喜歡過摔跤,而是在父親的逼迫下,進行訓練,當然她們感悟父親的苦心後,從一種理解的角度,接受了父親為自己安排的人生。

女權主義,關鍵是女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不是她被安排了怎樣的人生,我們從影片中看到的是一個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的高尚男人,而不是一個為自己命運抗爭的女性,這能算女權主義嗎?倒像是在歌頌男人的高瞻遠矚,批判女人的鼠目寸光。

同樣是打女權主義旗號的運動題材,《靈魂拳擊手》(Mary Kom)就顯得出彩的多,這部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自己愛上了拳擊這項運動,勵志成為拳擊手,她不顧父親的激烈反對,一路艱辛走來,最後成功。這種女性對於傳統命運的反抗,才能體現女權主義。

《靈魂拳擊手》

由於《摔跤吧!爸爸》將於今年登陸中國,所以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對影片進行宣傳的文章,隨便翻了幾篇,無一例外都是講述阿米爾汗如何敬業,為了影片又是增重又是減重,他是一個如何傑出的演員,基本沒有關注飾演兩個女兒的演員......

從這些宣傳文裡,我們已經能感受到,影片瀰漫著的濃重男性氣息,對於一部標榜女權主義的作品來說,這是很不正常的。

各種前期宣傳文

印度電影每年雖然產量巨大,但真正能獲利的,只有百分之十幾而已,大多製片公司也沒有好萊塢那樣雄厚的資金,一兩部片子的虧本,可能就會導致公司倒閉,所以,印度電影非常依賴明星效應,來保證票房收益,而印度社會男尊女卑的現狀,也讓這種明星效應主要針對男明星。

最著名的就是所謂“三大汗”制度,即影片從選角到劇本,都是圍繞阿米爾·汗、沙魯克·汗、薩爾曼·汗,這三個少數能在全印度受歡迎的男明星來製作,所以我們能想象,為什麼《摔跤吧!爸爸》會拍成這樣,因為沒有製作公司敢把寶壓在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演員身上。

事情也有例外,去年的印度佳作《女生規則》(Pink)同樣是闡述女權主義,同樣是啟用了三個不知名的年輕女演員,同樣搭配了重量級的寶萊塢男星阿米特·巴強,卻在明星效應和意義深刻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三個女演員體現出了強烈的女性意識,但由於能力有限陷入危機,隨後仰仗精通法律的律師(阿米特·巴強飾演)打贏官司,整部片子,既有對男性英雄式的刻畫,也有對女性反抗式的描述,法庭上,律師的義正言辭和女性受害者的激烈辯駁,相得益彰,誰也沒有蓋過誰。

果然,影片不但獲得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票房也一路走高。可見,環境限制的情況下,只要有巧思,電影不一定需要犧牲內涵。

只能說,阿米爾·汗實在太紅了,很難想象有他參演的片子,能允許別的演員在戲份上,與他分庭抗禮,但沒有阿米爾·汗,這部片子還會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恐怕連在中國上映的機會也沒有,《女生規則》雖然獲得成功,但它的票房目前也只有《摔跤吧!爸爸》的六分之一都不到,隨著在中國的上映,這一比例無疑還會下降。

這就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有不少宣傳文說《摔跤吧!爸爸》好看到,讓印度觀眾最後起立看完......我必須闢謠,大家看奧運會就知道,印度人很少有機會拿金牌,甚至獎牌,而印度人又極其愛國,所以當熒幕上出現印度國旗和國歌時,他們的愛國熱情瞬間被點燃了,他們的確是起立了,但是向國家致敬,而不是向影片致敬。

我看的是槍版,國歌一響,畫面上就出現人頭,因為觀眾起立了。

不過話說回來,就故事而言,《摔跤吧!爸爸》還算是個可看的故事,製作上也遠超印度電影平均水平的,尤其是印度電影拖沓的毛病,在本片是沒有,讓人齣戲的歌舞MV也沒有,整個故事節奏很快,與去年薩爾曼·汗《蘇丹》這部同樣是摔跤題材的影片相比,本片在故事上已經是作出了很大的創新,它的票房能輕鬆超越《蘇丹》,成為去年印度電影第一賣座片,也是情理中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今天,我看了一場電影名叫《摔跤吧,爸爸》,講的是一位摔跤手爸爸,因為自己沒能參加國際大賽為國爭光而深感遺憾,所以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的故事。他忍受了許多的嘲笑和譏諷,日復一日地訓練兩個女兒,最終,他的女兒都取得了世界摔跤冠軍。

通過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來自於專注。不管何時何地,只有專心做,不被其他事情干擾,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比如故事中的大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因為沉迷於塗指甲油、看電影和逛街等娛樂活動,所以一向實力雄厚的她,卻接二連三地失敗。而她妹妹,在爸爸的訓練下,一心一意,心無旁騖,所以,很快取得了全國摔跤冠軍。

我還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成功來自於謙虛!一旦驕傲,成功就會與你無緣。影片中的大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質疑爸爸的摔跤技術,後來在第一次國際比賽上慘敗,但是她還是沒有及時反省,後面接二兩三地失手,輸得一敗塗地。我印象最深的一組鏡頭,就是大女兒吉塔在國際比賽中陸續失敗的鏡頭,失敗的慘痛不言而喻。而在影片最後一場國際比賽中,吉塔的對手因為驕傲輕敵,最後關頭敗給了吉塔。你看,不管什麼人,沒有謙虛的態度,成功都會遠而避之。媽媽也曾經告訴我,那位發明了萬有引力的偉大科學家牛頓,依然謙虛地稱自己是一位在海邊撿貝殼的無知小孩。偉人尚且如此虛懷若谷,我們更應該如此。對於我自己來說,謙虛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一顆謙卑的心,學會傾聽,學會尊重。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真是讓我受益非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作為寶萊塢最知名的印度男星,阿米爾—汗享譽國際,佳作無數。而過去阿米爾—汗也憑藉著《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等影片在國內的廣泛流傳而打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其中《我的個神啊》更是以近1。2億人民幣創下了寶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的最高票房記錄。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爾—汗的最新力作,該片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是一部講述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志喜劇電影:印度摔跤手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的捉弄讓他連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教授女兒摔跤,期間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發了一連串有關輿論、宗教等的社會話題事件。

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主角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並經歷了該角色的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為此,阿米爾—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此時阿米爾—汗的體重已達到了100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阿米爾—汗又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就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他的敬業精神也贏得了大批觀眾和粉絲的高度讚揚。

映後,有觀眾稱讚該片幽默詼諧又不乏深意的劇情所感染,“這是一部非常鼓舞人心的勵志影片,不僅有濃濃的喜劇效果,還非常的勵志感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週末看了《摔跤吧!爸爸》 ,看完之後唯一的感受是還想再看一遍,確實拍的太好了!

影片以兩個印度鄉村少女從小被父親逼著苦練摔跤,並最終奪得英聯邦摔跤比賽金牌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融合了印度式風情元素,蜻蜓點水地影射了印度農村貧困、體育官員腐 敗無能、女性飽受歧視等社會現狀,是一部有笑點更有淚點的勵志電影。

這部電影感人之處頗多。

有一種愛叫父親

電影裡的爸爸在意外發現兩個女兒具備摔跤天賦後,不顧妻子反對和村裡人的冷嘲熱諷,更不顧女兒的苦苦哀求,逼著兩個女兒練習摔跤。

為此,他逼著女兒早上五點起床鍛鍊,剪掉了女兒心愛的長髮,家裡一貧如洗也毅然給女兒買雞肉吃。

家長式獨裁暴政引發了女兒的逆反心理,她們偷偷參加一個好友的婚禮,被父親抓住後,吉塔向新娘哭訴“怎麼會有這樣的父親?逼著我們像男孩一樣練習摔跤,每天都要早起鍛鍊,還剪掉了我們的頭髮。”

而新娘卻是哭著回道:“其實我更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父親,他為你們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如果你們不練習摔跤,就會和我一樣,十四歲就會被迫出嫁,嫁給一個不認識的男人,然後不停地生孩子,終日有做不完的家務。”

新娘的話揭開了父親專制的面紗,兩個女兒徹底明白了,現實是殘酷的,印度的農村少女,沒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而她們的父親,卻在竭盡所能為她們爭取,即便村裡所有人都冷嘲熱諷也要這樣做!這就是她們的父親!

父親或許是世上最難的職業,因為這個職業需要毒手佛心。子女年幼時候,對社會的殘酷認識缺乏,靠他們自身的意識很難認識到人生的艱難。對子女專制、剝奪他們童年快樂,逼迫他們不斷學習、努力,是因為只有拼命努力,才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擁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這就是父親對子女的愛!

“讓人們記住你。”

在英聯邦運動會裡,每一場比賽前吉塔都要請教父親如何打,採取什麼戰術。

決賽前一晚,吉塔再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父親卻僅僅告訴她:“讓人們記住你!因為你不僅僅是為自己比賽,更是代表印度成千上萬的少女。只有金牌才會讓國歌奏響,才會成為印度人的榜樣,才會告訴人們女子一樣可以為國家爭得榮耀,而銀牌不久就會被人遺忘。”

決賽環節,父親被吉塔的教練使計關在一間辦公室,父親不在現場觀賽讓吉塔有些不安。儘管吉塔一度接近勝利,卻隨後被對手步步緊逼,到決賽最後二十秒,吉塔落後對手四分。此時對手只需拖延時間就能勝利,吉塔要得到勝利已經需要奇蹟才行,氣氛緊張的連電影院的觀眾都不約而同屏住呼吸。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連妹妹巴比塔都要閉上眼睛、不忍看到姐姐痛失金牌的時候,吉塔爆發出了渾身的力量,以一個漂亮的假動作,趁對手不備繞到對手身後,在最後時刻以奇蹟般的抱摔動作得到五分,比分反超,比賽結束。

父親的話得到了驗證,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激勵了無數印度少女,更多的女子開始練習摔跤,她們的命運由此改變。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容易得到的

吉塔和巴比塔從練習摔跤第一天起,她們就要早上五點起床開始一天的鍛鍊。力量不夠,就要和男子比,一開始連瘦弱的堂兄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兩個妹妹摔倒在地。吉塔和巴比塔只能更加刻苦地練習,終於有一天不僅堂兄不再是她們的對手,她們甚至能和邦裡的男子摔跤手一較高下。

吉塔贏得全國冠軍後,按照慣例進入國家體育學院。脫離父親的高壓,吉塔獲得了自由。她重新理起長髮,和隊友一起逛街、看電影、喝咖啡,每天鍛鍊時間也由五點延遲到了七點……

結果顯而易見,連續幾次國際比賽,吉塔都遭到慘敗,首輪比賽就被淘汰。

當然故事反轉很快,吉塔向父親哭訴,父親來了,吉塔重新剪短了頭髮,每天五點起床鍛鍊……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容易得到的。

按部就班地參加訓練,休閒時候和朋友一起逛街、看電影、喝咖啡,這些或許沒有錯。只是要贏得世界冠軍,這樣做不行。因為那些對手也想得到世界冠軍,你在逛街的時候,她們正在拼命練習。沒有異於常人的付出,怎麼比對手更強、站在世界之巔?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