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人傳》有感(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名人傳》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名人傳》有感(集合15篇)

讀《名人傳》有感1

有一本書,講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傳奇;有一本書,講述的是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平凡生活;有一本書,講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用它們的生命換來的完美之作,這本書就是法國著名作家、音樂學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這本書講述的三位名家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在這三位名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貝多芬不像其他人,他的背景條件並不好。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大字不識,懶懶散散,一無是處,且嗜酒成性。母親是個廚師的女兒,曾做過女傭。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他的童年顯得十分悽慘。自幼年開始,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為了為了生存而展開的戰鬥,悽慘而殘暴。

父親想開括他的音樂天賦,為了賺錢,把他當神童一樣炫耀。才四歲時,父親就強迫他一連幾個小時練習羽管鍵琴,或者將他獨自關在家裡,逼迫他練習小提琴,壓力之大簡直難以復加,他沒有對音樂深惡痛絕,簡直是個奇蹟,因為父親多年來一直如此地壓制他,很多時候還對他動粗。十一歲時,他進了劇院的管絃樂隊;十三歲時,他成了教堂的管風琴手,長大後,他的生活並沒有過多的美好,在一場音樂會期間,他失去了它重要的聽覺,這就是悲慘卻堅強,留給世人經典之作的路德維希·馮·貝多芬。“用苦難換來歡樂!”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還有同樣一名名家,他就是托爾斯泰,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他像一盞純淨的明燈,儘管已經變得暗淡,卻照亮了我們的青春。托爾斯泰的童年同貝多芬一樣悲慘,只不過托爾斯泰的童年有些特殊。托爾斯泰似乎不太瞭解父母,因此,《童年》和《少年》裡那些暢快的描寫不太可信。他不到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只有通過哥哥小尼古拉·伊爾捷尼耶夫的含淚描述,他才依稀記得那張慈祥的面孔。他還依稀記得附近的一些情況。他和藹而詼諧;他眼神憂鬱,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獨立的生活。托爾斯泰九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了,托爾斯泰的生活有些痛苦,可是他忍了,可能這就是托爾斯泰吧!

《名人傳》這本書包含了種種美好的或悲傷的的名人經歷,讀後我彷彿同這三位名家一起喜怒哀樂,我感謝這本書,也感謝羅曼·羅蘭,他寫下了這樣富有意義的書籍也不知有多少人同我一樣受益匪淺,我將永遠將這本書收藏起來,因為是他賦予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哲理!

讀《名人傳》有感2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

  ——題記

芸芸眾生一世不過幾個十年,放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法國,誕生了一部人物傳記作品。作品中三位大師並非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因為它絕不能使我屈服。——貝多芬》

出生於貧寒家庭的他努力攀登一步一步向上,揮灑著豆大汗水前進然而成功就在眼前時,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雙耳失聰。自小,貝多芬就遭受著許多許多的坎坷;發現他音樂天賦的父親過分的希望擁有一個成為音樂家的兒子,使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毫不顧忌貝多芬的感受就將他關在屋子裡練琴;16歲的貝多芬失去了母親,父親也因此變成了酒鬼;所有的不幸都壓在了貝多芬身上,使他的性格變得離奇古怪。

面對如此多的打擊換做是別人便一擊即敗,貝多芬卻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力與意志力抗擊著命運的玩笑。那麼,如此坎坷不平的生活,究竟是什麼一直這麼支援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越精神的力量品質,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樂。”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的的確確,米開朗琪羅相比於貝多芬來講萬分幸運,沒有殘疾也不貧窮;出生於市民家庭的他從小接受著貴族教育,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以及藝術功底。可精神上的他比貝多芬更多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幼小的他親眼面對著外族侵略國家的土地卻無能為力;家族裡無一人能給他溫暖以及安慰;處處遭受嫉妒、陷害,身處於奴隸的環境,不得不依附並服務於所謂的教皇。

若貝多芬的暴躁是外界壓力所致,那麼米開朗琪羅的脾氣便是自身的傲骨。他的雕塑之路充滿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他用堅持不懈重重的回擊了人們的看法。不管是他人的挑撥離間,或是上流社會異樣的目光;不管是艱苦的創作,或是被誤解的苦悶;他都只用一個冷峻的背影來面對。毫無疑問他是自傲的,但他的光輝確實太過耀眼。

“我沒有給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們建立紀念碑。我憎恨理想主義,因為它膽怯地迴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點。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語矇騙的人民應該牢記:有關英雄主義的一切謊言是由於膽怯而產生的!英雄主義就是看到世界的本來面貌,熱愛這個世界。”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從小在名門望族長大的托爾斯泰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又擁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非常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

我雖不懂他的文字,但字裡行間流露出都他對貴族的厭惡之情。縱使他是得益者,他的剛硬也無法適應這個日漸腐敗的社會。他的身世,他的文學,本該成為一個天之驕子,可因相貌,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與上流社會的周旋已經讓托爾斯泰心力交瘁,我們不能說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為這種想法代表的是他無比高尚的靈魂。

“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縱觀全書,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還有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展現眼前。所謂英雄並非就是完美的人,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困難與磨難並戰勝的榜樣,堅定自己的信仰。

“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

讀《名人傳》有感3

幾個複韻母不過就是嘴巴圓了扁,或是撮嘴巴,把他們的音記住了,真的一點都不難?比張柳思高還是低。讀《世界名人傳記精萃》有感作文這時服務員把魚餌送來了,我們急著去釣魚。850字作文一把抓著棋盤上的棋子,高興地說:“我也要下棋?猶豫了半天,最終我們每人手裡有了一把。要是還不夠就去幸福森林玩一玩,一層綠蔭蔭包裹著的地方,那就是幸福森林。

這本書裡記載著眾多聞名世界的科學家、教育家、評論家及蜚聲世界的電影明星、體壇名將等人物的故事。有曾創造最重要的國際人造語言——世界語的柴門霍夫;有被稱為無與倫比的“音樂神童”莫扎特;有16歲就成為有能力的化學家,並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語言的諾貝爾……簡直不勝列舉,最使我感動的是安徒生的故事。

安徒生是舉世聞名的童話大師。他家境清貧,當鞋匠的爸爸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媽媽是個貧苦的洗衣婦,每天要洗堆積如山的衣服。安徒生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青少年時期靠艱苦的自學,後來在別人的幫助下上了中學。就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下,他卻寫出了被譯成多國文字的作品。這艱苦的條件與卓越的成就所形成鮮明對比,不正表明了他的精神之所在嗎?

名師點評:

感受不深刻,表述不清晰

想想我自己,家庭環境非常好:父母都有文化;學習環境也非常好:在市裡的重點中學讀書,有好的學校、老師、同學、校風。按說這已經是不錯的環境了,為什麼還對自己將來的發展缺乏信心呢?我想主要是因為自己從小怕苦、依賴性強,缺乏堅韌不拔的精神。看來,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人才的成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要靠自己。對是不是沒有人鋪平道路就成不了英雄這個問題,這本書給我的回答是“不是這樣的。”美國黑奴的偉大解放者林肯就是一位在“荒野中長大的孩子”,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童年都是在貧困中度過的。

這是否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不僅僅取決於智力因素和環境條件,他的毅力、決心和興趣愛好,也是制約成功、失敗的重要原因呢?

現在,我知道了應該培養自己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謙虛、謹慎,既胸懷大志,又踏踏實實地優良品質。

這本書擴大了我的視野,使我深刻領會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真是受益匪淺啊!

這真是一本能幫我長大的好書,我要用它來鞭策自己前進!

讀《名人傳》有感4

這次,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木匠祖師魯班》。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式魯班,魯班他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魯班的父親是一個木匠,他的父親把他送到學堂裡讀書,但是魯班對讀書不感興趣,他喜歡做木工活,父親反對他接觸這些木工活,只希望他能好好讀書,將來有一番作為,沒辦法,魯班只能在晚上偷偷地學習木工活。

第二天,學堂裡來了新學生,教室裡的凳子不夠用了,魯班取了木頭和工具,一會兒工夫,魯班造好了一張凳子。後來,他也就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木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麼事,只要自己感興趣,並且一心一意地想要學習它,就一定會有出息的那一天。而且我覺得:為人父母的,應該要無條件地支援還子的興趣。

讀《名人傳》有感5

他們,一個是德國的天才音樂家,一個是義大利的著名藝術家,一個是俄羅斯的文壇鉅子。他們,就是《名人傳》所展現給我們的三位巨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以及列夫·托爾斯泰。

雖然他們獻身於不同的領域,但他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精力,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傳誦的佳作。他們的身上都湧動著這樣的一股潛流:它充斥著鬥爭與征服的力量,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反而在挫折的磨鍊下愈發堅韌,最終將自己昇華到人生的崇高境界。

讀《名人傳》有感6

開啟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

羅蘭從古至今,人們不斷詮釋“英雄”的含義,而真正的英雄,並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一定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甚至不一定是一個勝利者,單他們肯定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生命力,使他們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放棄奮鬥。他們飽經滄桑,歷盡艱辛,卻始終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一切困難。

我想《名人傳》就闡述了個真理。在大千世界中,這種英雄屈指可數,而讀了《名人傳》之後,我深深地被貝多芬打動了,他稱之無愧於英雄,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二五歲他剛剛在樂壇上嶄露頭角,耳朵又開始失聰,這種對音樂家來說幾乎致命的打擊給他帶來的痛苦,常人難以想象。誰又能想到他那些傳世的鉅作,絕大部分竟是在耳聾後寫成的。我讀懂了,任何成就都伴隨著艱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驗。貝多芬的偉大固然來自堅強的毅力,同時也來自所經歷的憂患。古往今來許多大有作為的人,並不曾從社會或自然那裡得到任何恩惠,相反,不公正的命運常常給他們設下種種意想不到的障礙。在生活上,貝多芬一直是不幸的,由於貧窮和殘疾,他的感情充滿了悽苦和遺憾……他嘔心瀝血創作的樂曲,常常拿不到分文報酬。不錯,他的藝術是無價的,於是人們用慷慨的掌聲讚揚他,卻沒想到他破舊的衣服甚至上不了街……

然而所有的磨難只是使它變得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卻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終於戰勝了!戰勝了疾病,戰勝了痛苦,戰勝了聽眾的平庸,戰勝了所有的磨難和障礙,攀登上了生命的巔峰。生活是美好的,單並非處處都開滿了鮮花,更不能指望處處都有林蔭道,有的地方會是崎嶇陡峭的小路,有的地方甚至荊棘叢生……正如羅曼。

羅蘭所說:“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一場可悲的搏鬥。”

讀《名人傳》有感7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裡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 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這 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有是為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 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 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裡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 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這 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有是為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 都無法體會……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裡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 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這 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有是為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 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讀《名人傳》有感8

同學們:你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嗎?你想成為中國的棟樑之材嗎?你想成為一個名人嗎?如果想,那就趕緊讀書吧!因為少年正是立志時,少年正是讀書時。但茫茫書海,魚龍混雜,讀什麼書好呢?在這裡,我要向同學們推薦一本書,它就是法國進步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曼·羅蘭的偉大作品——《名人傳》。

羅曼·羅蘭在這本書裡主要寫了三位主人公:一個是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另外一個是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雖然他們所處的地域不同,但是他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中,為了尋求真理和正義,為了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之作,都獻出了畢生的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樂曲,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作的不朽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中描寫的千萬個生命的渺小與偉大,都給我們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精神食糧。

面對人生的劫難和世間的悲痛,他們從來沒有一絲的惶恐和顫抖,他們從來不諱言痛苦,而事實上他們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卻是難以想象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超過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因此,他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英雄交響曲》、《特萊莎奏鳴曲》、《命運交響曲》、歌劇《費德里奧》……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他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基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裡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當時的義大利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臘古典文化的風氣下,他潛心學習模仿古希臘藝術,這對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有狂熱、驕傲、神經質的氣息,易於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受到一切宗教和社會的狂潮鼓動。他說過:“好的畫,接近神兒和神結合……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畫筆的陰影,神的音樂,神的旋律……因此,一個畫家成為偉大與巧妙的大師還是不夠。我想他的生活應當是純潔的、神聖的,是神明的精神得以統治他的思想……”他將神與畫融會在一起,可見他對神的崇敬和對宗教的虔誠。

列夫·托爾斯泰與前兩篇所述的人物完全不同。他的家族是非常高貴和古老的家族,地位優越,童年時期的托爾斯泰衣食無憂,既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那樣終日勞碌。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與殘疾的貝多芬截然不同。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作品甚至遠漂到法國出版,幾乎沒有經歷過艱難的求學歷程就獲得成功。然而,如果他就這樣聽任命運的安排,他也只能是一個有名的作家而已。可貴的是,列夫·托爾斯泰看到了貧民的清苦生活和坎坷的悲慘遭遇,反倒為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感到愧疚。

列夫·托爾斯泰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又有東正教的教籍,他因批判教會的教條和迷信被開除了教籍;他甚至對《現代人》雜誌的文友屠格涅夫進行批評,他不能諒解這些藝術家生活墮落卻大談仁義道德……托爾斯泰為人類的奮鬥使他有了許多煩惱,但他依然敢於挑戰權威,甚至不把沙皇放在眼裡,他心中的真理是無論誰也無法動搖的,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但是,人無完人,托爾斯泰也隱藏著落後、侷限的思想,他把科學的發展批判得一無是處,把有利於人類進步的研究稱之為“無聊之舉”,他沉迷於自己的宗教信仰,這使他的舉動常常有些偏激。因而,列夫·托爾斯泰有些“井底之蛙”的味道。儘管這樣,托爾斯泰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完善俄國社會,他甚至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想使社會變成人人信奉上帝、重視德育的大同世界。所以列寧這樣評價列夫·托爾斯泰,稱他的作品“反映了俄國革命的某些本質”,但又說他是有點“傻頭傻腦的地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由此,我也知道了什麼叫英雄。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長期戰勝身體與精神的折磨使他們精神偉大。羅曼·羅蘭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正是緣於他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的獨特見解。

同學們,你想成為英雄嗎?那就開啟《名人傳》吧!它會為你開啟心靈的窗戶,讓你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

讀《名人傳》有感9

《名人傳》創作於20世紀前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的人物,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藝術園地,但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描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地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與正義,為創作出不朽的傑作,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憂慮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是一部獨具人格魅力的人物傳記,作者傾注了他全部的激情,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悲慘的遭遇,或因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難,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他們靠著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以及頑強拼搏的意志和高尚德品格,在對抗苦難中爆發出了巨大的生命激情,登上了藝術創作的最高峰。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打假鬥士”方舟子,在回家的.路上遭到歹徒的威脅與毆打。方舟子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作家,但是他卻敢從千千萬萬個人中站出來,揭發騙局。就在他受傷住院時,還表示他一定會繼續“打假”。是什麼讓一個作家這麼熱心於“打假”事件?是為了金錢、地位、權力?不,他只是為了尋求真理與正義,在這一點上他與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是多麼相像啊!都是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有些人渴望成功,卻不想奮鬥,有些人想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驅使著我們,在這樣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人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感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卑劣與渺小暴露無遺。讓我們一起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吧!這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讀《名人傳》有感10

這次,我讀的故事是關於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叫陳子昂,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然而,他小的時候生性頑劣,整天和一些頑執子弟在一起,他們每天都惡作劇。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陳子昂慢慢長成了一個少年,仍然沒有改過以前的惡習。一天,陳子昂在路上遇到了一個蓬頭後面的乞丐。

那個乞丐小時候家裡特別富有,整天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乞丐的爹死掉後,他什麼都不會做,逐漸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財,慢慢地就落到了這個地步。陳子昂聽了羞愧難當,心想:如果我再和那些人混在一起的話,我長大以後就會和他一樣了,決定再也不和那幫人在一起了。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明白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有一番作為,就不應該知頑世不恭的人混了,而是應該勤奮刻苦,和積極向上的人交朋友。

讀《名人傳》有感11

讀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真的可以在平靜的內心中感受到某些時候心靈的震撼。尤其,對生活在那片黃土地上的平凡人,用經歷、情感,演繹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感受頗多。他用最樸實的文字勾勒出了平實的畫面,但情愫尤重。

在《平凡的世界》中,生活著一群最善良淳樸的農民,這群平凡人的生活自是談不上多麼的轟轟烈烈,但他們卻用真摯、堅韌的品質感染著我。用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激勵著我。有時候,我會常常像怨婦一般去埋怨生活中小小的失意,卻不曾做出改變。在這本書中經歷了孫少平的經歷後,讓我想起了海明威的一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其實只要心中有夢,並相信世間的美好,不論前方風雨載途也好,命途多舛也罷,我們定能披荊斬棘,挑戰極限吧。

不論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生活總是沒有假設,它就是一部不能重放的電影,而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當下的時代,所以有時候我們很無奈。像《老人與海》中的桑迪亞哥,為了生計到海上捕魚,好不容易打撈到的魚卻被嗜血成性的鯊魚吃的只剩下骨架一樣,其實孫少平正是以中國式的桑迪亞哥出現在了“平凡的世界”中,而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像高中的時候一樣評論桑迪亞哥的人物形象那麼普通為何有資格出現在語文讀本里,我也不再說桑迪亞哥那樣的做法很愚鈍。換做以前,如果我這樣評價桑迪亞哥,那麼我眼中的孫少平就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傢伙,跟林沖一樣。但要是這樣,他怎麼值得路遙先生就為這而寫下十萬多字。所以,我很佩服這樣一位熱血青年可以將生活的真諦向我們闡釋得淋漓盡致,把他對待苦難的堅強信念表露無疑。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海明威筆下硬漢的形象。

在“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表現出了桑迪亞哥的堅韌,即便對於女友遇難離去,對官場裡那些令人討厭的勾當,他都可以堅強的,在被埋沒的自我價值中找到一些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甚至全程都在做他自己。我們是不是曾說在現實前面我們被磨平了鋒芒的稜角,我們的稜角是不是真的被磨平了還是我們不敢堅持做最初的自己?所以才學會了扭曲。“平凡”這兩個字,並不是想告訴我們世界的平凡,而是在用底層勞動者的生活現狀告訴我們——其實,真正的生活就是這樣上演的,按著他必須具備的元素——黑暗的官場,不如意的生活,愛情的悲劇?關鍵是,我們是不是有這樣一顆心,可以在接受的同時挖掘上帝造我們的原始樣式,而不是抱怨呻吟。能把平凡的生活過好就足夠了,所以只有這群生活在黃土高坡的農民才有資格遊走在路遙先生的筆端,因為大部分的人生活狀態就是這般,而他恰恰想要我們有這樣的生活環境更要有這樣的生活態度!

不是一定要經歷一番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後我們一路勇往直前活得精彩才是不平凡的生活,我們沒有那麼幸運能被上帝選中去受苦受難,所以我們之中大多數人的結局是成不了名人而只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上帝為我們安排的總是最適合我們自己的。你經歷了更多的苦難卻不向命運低頭就能學到更多的生活哲理,也理所當然會得到更多其他的東西,或物質,或精神。當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苦難衝擊著我們的時候,我們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孫少平,但我們是否能有他那般從容淡定,卻又堅韌不拔的性格,這就取決於我們自己。如果說這僅僅是對待生活的平凡姿態,這種姿態也應該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因為,有人曾說過:當你想要登山的時候,你的思想就提升了一個檔次。所以在這個時候,關鍵不是行動,是行動前的想法。

而《名人傳》,一本被列為國中生的必讀書目,我卻因為那時候喜歡雜文,排斥名著把它拒之門外了。慶幸的是它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了我的視野中。

因為剛剛接觸社會,我想當然的以為這個社會的大染缸裡存在著太多世俗的東西,為了不被他們影響和汙染,我決定拾起一直以來被忽略的名著,從那些抒情優美卻往往只擁有小思想的散文中轉而開始閱讀這本《名人傳》,希望能在好的書本里跟高尚的人對話。這本書真是趕巧了,裡邊的思想恰恰是我最需要的。我常常會在自己的思想中暗示自己經歷了很多困難與磨礪,所以以為自己很堅強勇敢,有女漢子的心,也常常拿那些所謂累的工作,寫成長篇的日誌發表到空間裡,還高尚的想著希望藉此影響影響一些消極的人,傳遞些許正能量,現在想來是多麼的幼稚可笑,在他們的生活中,什麼樣的經歷夠資格讓我把它們作為宣教的例子呢?果真是有些無知了!

當《名人傳》裡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走進我的生活裡的時候,我只想說,也難怪他們可以成為名人,而我們不可以,因為經歷也因為態度才使得一切都有著天壤之別,我註定只能在瞭解他們的時候,借他們的經歷作為以後生活的前進動力。有句話我很喜歡——對於不甘平庸的人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始終的鬥爭,通常是悲慘的,沒有光華,沒有幸福,在孤獨與沉默中展開的。因為這句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也因此證明了想要比別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必須要接受更多生活的考驗和心靈的折磨。在那本叫《偉大都是熬出來》的書中就很直白的告訴了我們這一真理!

貝多芬,這本書的前言裡邊就寫到了要把他擺在第一位。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就聽過了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他不能是我屈服。”我曾一度把它當做很勵志的一句話,一來鼓勵自己,二來可以裝個有點文學氣息的人,其實後者的成分是更多的。現在,當我在他所經歷的苦難中再去品味這句話時,感受全然不同,對貝多芬的敬佩真是難以言表。不管曾經在愛情還是生活中經歷了多大的打擊,他始終堅強的活著還不放棄對音樂的創作。當他忍受著耳朵失聰卻必須得向世人隱瞞的時候,那種痛苦,那種折磨,我可以體會到一點點,卻實難用這可憐的文字來表達,只是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是多麼貼切的可以用在他的身上。

我們只知道他是個很出色的音樂家,可能就覺得他的音樂才能足以給他帶來富庶的生活,事實卻截然相反,就是他這樣一位享譽盛名的人卻常常因為拮据的日子需要靠朋友們的救濟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只是他在音樂這條道路上艱難的走著的時候,聽力的衰退,親朋好友的離去、愛情帶來的傷害都沒能使他屈服,反而讓他學會了不認命,要自己改變命運,也因此,才有了那句要扼住命運喉嚨的話。如果我能看到文章裡他那雙犀利深邃的眸子可能我會被他的眼神震懾到,因為對於一個經歷了生活給予了極限苦難的人來說,眼神裡露出來的光一定是特別的倔強,甚至令人窒息。其實即便我沒有看到,我也能感受到,他那雙眼神告訴我的——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到一個意志力頑強的人!

米開朗琪羅,他的生活似乎很像我們現代大部分人的生活,又不像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他一生似乎都在為他排斥的教皇工作,這就好比我們很多人在職場中為上司效力一樣,只是他在為教皇效力的時候,忍受著內心巨大的折磨,因為他做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他的藝術作品往往反映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他把內心的想法,或美好的希冀或對現實社會的嘲諷全都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在了他的作品中。就像抽象派的畫家們畫的那些抽象看不懂的畫作,其實都有著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披露。可是因為一直受制於教皇,他不得不讓自己的作品只能違心的表現出一些逢迎教皇,讚美教皇的東西。他多次想要擺脫甚至逃離,無奈教皇拿他的父親作要挾,甚至在他拮据的時候,先開出一張

空頭支票拴住他,最後卻往往不會兌現。他的生活形式像極了我們很多人的生活,可他的態度卻又有別於我們對那種生活的態度。對於教皇下達的任務他最終是沒有完成幾件,但是後期的時候因為熱衷雕塑,他常常在這些艱鉅的任務下,依然把自己最想要表達的東西全都以塑像的形式展現出來,因為這些難以完成也不想去完成的工作,他最終成了一名違心的工作狂,我們討厭一種工作達到極限的時候可以選擇跳槽,但是他卻不能。我們覺得自己討厭職場官場的那套形式化的腔調的時候可能為了工作我們會選擇接受,甚至迎合,但是他卻不會,永遠保留原有的一顆真摯的心,是他違背教皇創作作品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托爾斯泰,俄國革命的鏡子。歷史書告訴我們的,於是我們把它作為考點記下了,從來不會去追問為什麼這麼評價他。這本書告訴了我答案。他生活在上流社會,他有自恃清高的時候,有被孤立的時候,後期因為在上流社會與底層社會中掙扎使他內心深受折磨。這就好比要一個富二代拋棄自己擁有的一切財富去感受和同情甚至為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的做點什麼一樣。我們好像沒聽說過這樣令人期待的新聞吧。因為托爾斯泰感受到了底層百姓們的艱難生活,所以他在經歷這些之後寫下了許多著作。這些著作裡邊就有俄國革命的縮影存在,所以他是一面鏡子。我只想說若是沒有一顆善心,很難促使他放棄貴族的榮華富貴轉而倒向底層百姓中,與他們站在的同一戰線,以致創作的動力也來源於他們,只為以文字的形式希望為他們爭取一點點的社會福利。可能這麼說還完全沒有達到他的作品中所要表達的真正目的,因為我還不是一個有深刻思想的人,說不出一番有格局的話來。我只是看到了,每一個時代似乎都需要一個像他那樣的人,在我們這個國度,其實也有這麼一個人,那便是魯迅,我曾一度敬佩、效仿的物件。只是托爾斯泰的生活落差更明顯,似乎開啟了兩個極端的生活模式,並在那個難以生存的生活環境中全盤否決了自己以前生活過的環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以為,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需要一些正能量,需要一些積極感人能觸動心絃的東西,從而喚起人們的良知。

讀貝多芬,他告訴我——不管生活有多艱難,總是需要有不服輸的決心,不投降的態度!於是我知道了,只要還沒也有經歷貝多芬的經歷就沒有資格放棄和抱怨。

讀米開朗琪羅,他告訴我——即使做著自己違心的工作也不要丟失自己那顆真誠的心,我們需要保留骨子裡的真善美!於是我知道了即便身處自己反感的生活裡,依舊要做最真的自己。

讀托爾斯泰,他告訴我——一顆善良的心很重要,哪怕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你沒有選擇的權利,但你卻完全可以選擇去善待那些值得同情的人,這樣的人才最美,最值得敬佩!所以,我知道了不要吝嗇自己的同情心,就算是氾濫那也是因為一顆心更容易被感動而已,卻不是因為愚昧!

《平凡的世界》和《名人傳》風格迥異,思想統一。一種平淡無奇,一種轟轟烈烈,演繹了生活中的極端,平凡不過孫少平,轟烈不過貝多芬。但是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思想都最重要。仔細想來,即便我們現在經歷了他們的生活,也可能無法成為名人,因為我們丟失了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慢慢去拾起。我想說一顆心有多容易被感動,那些美好的德行就有多容易被找回!

讀《名人傳》有感12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射到床上,懶懶散散的我從床上爬起來,沐浴著初升的太陽,生活如此多嬌,一天的時光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一大早的時光,怎麼可以浪費呢?翻開了那本《名人傳》,心靈開始接受洗禮。《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

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建立至偉的人物,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靠著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而我們,現實中的我們,離“英雄”又有多遠的距離?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他自己也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但是哪怕是這種英雄,我們又有誰能做到?

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著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要歷經太多的心酸,要品嚐太多的喜怒哀樂,一切都沒那麼平靜。渴望得到歡樂的那顆心,總是要經受太多的磨難與太多的痛苦,能否堅持下去,我們一次次地問自己。

“痛苦是要用歡樂祭奠的”,耳畔是誰說了這樣一句話。是啊,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哪個不是用歡樂來祭奠痛苦的呢?歡樂的內心,驅逐痛苦的表層,人生就是要這樣才會精彩。如果痛苦不出現,歡樂又怎會成為歡樂呢?心靈偉大的人不是一定要學會歡樂嗎?不是隻有自己歡樂,才能把歡樂帶給他人嗎?

我伸了伸懶腰,爬起床來。一天的輪迴正式開始了,我知道未來的路該朝向何方了……

讀《名人傳》有感13

暑假開始了,我開始閱讀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名人傳記《名人傳》。我覺得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因為我不得不承認,我無法非常自如地理解裡面的內容。這部書被列為國中生必讀的名著。我在想,像我們這些已經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人去讀都覺得不容易透徹理解,他們那些學生能夠理解嗎?

如果想要好好理解裡面的內容,那就必須在讀這本書之外還要有更大範圍的文化修養。如讀《貝多芬傳》之前,你就必須要聽熟他的一些又名的作品,我所熟悉的僅僅是《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獻給愛麗絲》和《第九交響曲》。而這僅僅是貝多芬的樂曲王國的冰山一角。他有大量的作品我沒有聽過,也不知道從何處能得到這些完備的聽覺資料。

如果讀《米開朗琪羅傳》,在讀之前,你就要看過或者知道什麼是文藝復興,那個時期的義大利,還有那個時期的宗教,還有米開朗琪羅大量的藝術作品。如果學生沒有見過這些藝術品,你叫他去讀名人傳,那就簡直是對牛彈琴。而且那個時候的義大利人的名字又讓人覺得很陌生。名字很長,而且譯名讀起來又十分拗口。

不過讀完《米開朗琪羅傳》以後,我還是覺得很有收穫的。比如說我知道他這個人很有責任心,因為他終身都十分兢兢業業地工作,而且把很多的錢財給了他的家人包括兄弟。知道他對自己的藝術很有追求,他對於他要做的任何一個藝術品,他都會竭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從採石到雕刻。知道他的一生都在為那些教皇或者當權者工作,為當時義大利的最高階統治者而工作,就連一般的諸侯都不一定能得到他的作品。但是他有經常被別人嫉妒,所以他當時的敵對的人有很多。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他根本就沒有想過和他們去爭什麼名利。他終身沒有結婚,但他是有過愛情的,柏拉圖式的愛情。他就那麼孤獨地一直活了八十多歲,他儘管在暮年還備受當權者的使役,為那些人歌功頌德。這個人是個天才,也是個很努力的人,在他生活的時候享有盛名。但是他活得痛苦。

《托爾斯泰傳》還在閱讀中,我覺得在這一篇傳記中,羅曼羅蘭大量地引用了托爾斯泰的作品的一些情節以印證他的思想。所以如果你對他的作品不熟悉,或者完全不瞭解,那你讀《名人傳》,那簡直就是讀天書。

總的一句,不明白為什麼會把這部這麼難的書放到會考必考的名著閱讀書目。

讀《名人傳》有感14

縱使那長安城仕場混亂,卻無法遮隱你聞名整個中原的意氣;縱使千年的風雨淡退了琉璃繁華,卻無法消磨你馥郁整個王朝的才華。

從小開始,李白便有著“李花怒放一樹白”的驚豔,而後“今一登望,如上九天流”的初露頭角,“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重情重義。至此,他拾好自己的滿腹經綸,走上了干謁求薦的道路。

剛開始的李白懷揣著滿腔熱血和銳氣,對國家治理更安定的希冀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讓他深陷佞臣的讒言和陷害——終於,在他才華所觸動之下,唐玄宗召見了李白。那應該是他的事業最鼎盛的時候。一紙《和番書》削減了朝廷中奸佞小人的銳氣,一曲清平調,使得天子貴妃,無不稱頌。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卻被小人使做把柄,在皇帝面前煽風點火,被迫辭別長安。雖寫下“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壯志,卻被打擊得苦悶孤獨。經過長時間在風景中的暢遊,李白漸漸從失意中走出。而唐朝也面臨了滅國的危險,安史之亂使救國之心再次在李白身體中燃燒。然而誤投永王的錯誤,又成為他的轉折點,這個命運多舛的才子再次被流放。

還是一把長劍,一身白衫,可心中有的卻只是看透凡塵的念想,身上留的也只是剩千丈白髮。輕舟一日渡萬的釋然,花前月下獨醉的惆悵。與杜甫惺惺相惜的感動,將進酒詩酒合一的光影迷離。命運和靈魂交織在一起攀揚又墜落,終為墜落谷底的無奈,最後仰面大喝“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蕩氣迴腸!

在濁酒和濁場間,他醉倒在與慘痛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的夢境中,飲酒萬千,醺醺地繡口一吐便半個盛唐,管不管千年之後,拋不拋一腔憂愁,酒與他體內的滾燙血肉融合在一起,在他靈魂與肉體交匯之地怒吼著自己無力的抱負,感嘆著自己絕望的生不逢時。

李白一生胸懷遠大,志向不凡,以大鵬自比的一生,是何等壯心。“以紅糜為線,明月為鉤”是何等冰心傲骨,然他與這個骯髒的世道格格不入,空有才華卻無人賞識。也許正因為他的這番冷落輕狂和淡然,才讓他在政路路上步履難艱,卻又譜寫了一篇篇可以為後人所回味的佳作和一段段在詩壇上千年以不朽的傳奇。

然而,在感慨李白傳奇一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在感嘆“壯志不籌”的原因?李白是由太白金星轉世而生,天生帶有超凡脫俗的氣場,他過人的才華與他人格格不入,所以他獨具傲氣,獨具不論年齡的輕狂和清高。李白與杜甫上見李邕時,李白在李邕面前表現得過於自負,以致於李邕對李白不太滿意和接納。雖然李白當時有雄心壯志,士氣滿滿,但過於有才華使他太傲,遂招奸人陷害。以李白為鑑,可以懂得時時自省,處處謙遜,審時度勢,學會適度適境地“左右逢”,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李白,恰因如此,恰因他的才華和冷傲,不屈於軟糯,才不適應泯濁的官場,而騎鵬飛向乾淨的天境。

李白太乾淨了,這個一生不染的仙人無法適應人間。他終究無法實現自己的報負,而是駕著大鵬回到了屬於他的仙境樂土。傷痕累累的他早已無意官場,只在銀河九天中輕滴幾滴美酒,醉紅了,雲朵。

縱使過往千年,如今若再提杯對月,不知你是否仍在夜下刀光劍影,舞袖翩翩,馭鯤鵬與我共啖美酒,共賞圓盤。

讀《名人傳》有感15

《名人傳》這本書,“人如其名”,講述了三位世界名人: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的人生故事。作者是名聲毫不低於前面三位的法國文學家,羅曼·多蘭。

人生中,總會有不少的苦難,而名人的痛苦往往比普通人多多了,因為他們天生就不平凡。但正是這些比平凡人更多的苦難,讓他們的信念越來越強烈。用不平凡的一生創造了一個個,一張張,一部部……傳世名作。俗話說得好:“越戰越勇。”

貝多芬在將近三十歲時聽力幾乎喪失,可是這些病痛又怎能讓一代音樂大師屈服呢?不甘平凡的貝多芬用一種“勤能補拙”的方法不斷創作讓這段本因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得到了最高的成就。曾經有人說過:“上天給你關了一扇門,但給你開了一扇窗”。這句話用在貝多芬身上真是恰好不過了。疾病奪走了他的聽覺,但又給了他更強的信念,更多的創作激情。

米開朗基羅人生曲折不平,因為他優秀的才華,不少人把他請來創作,但給這位雕塑巨匠帶來的只有失望。雖然他一次次地倍受打擊。但對於一位人生意義就是創造出優秀的藝術品而言的大師來說,這算什麼,你們越是給我困難,我就越證明給你們看。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他用輝煌的一生為我們帶來了不少偉大的藝術品,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大衛了。

托爾斯泰雖然身活富裕但卻從未有過享受的想法。這位一心關心著貧苦百姓的文學大師曾不止一次在富裕的生活和貧苦大眾的邊界上掙扎。他這種雖然過著富裕生活而又憐憫普天之下的貧窮之人的大愛之心讓人敬佩。

《名人傳》這本書給我的不止是閱讀的快樂,還有對人生的啟發和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