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廣播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3W

如果你是學校廣播站的主持人,肯定會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漂亮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廣播稿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廣播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廣播稿

我的家訓(家規):講話算數,知錯就改。

家訓(家規)小故事:

經常聽到家長朋友們大吐苦水。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很難管了,犯了錯誤都不知道改正,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碰到這種事,時代不同孩子的思想也空前發散,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家裡就特別寵愛,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養成了許多不好的壞習慣,甚至根本不把父母的教導當回事,這種情況在孩子剛上國小的時候就有了。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發現很多問題都是出在同一個方面,那就是孩子缺乏責任感,對於自己的言行,學業,生活等許多方面都習慣,口頭承諾或口頭認錯,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講話不算數,知錯也不改的臭毛病,到了三年級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倆口子深感問題的嚴重,經過再三分析討論後召開一次家庭會議,鄭重地把“說話算數,知錯就改”作為我家的第一條家規,貼在孩子房間的牆上。猛然間就讓孩子改掉這個臭毛病是不現實的,在幾個月的“艱苦奮鬥”後,兒子身上的這些問題真的變輕變沒了,知道錯了就改,學習認真負責了,得到了老師和親人的一致好評。說來容易做來難,執行家規,家訓要做到有耐心,不要放棄,絕不姑息,及時肯定,給予信任。 好的家規,家訓是營造和諧家風,促進積極快樂成長的必要手段,只要家長們精心設計,堅持去做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為孩子未來奠定堅實的素質基礎。

今年春節期間,看到央視記者在做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調查,他們在大江南北,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會問“您的家風是什麼?”不同的人回答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看著每一期調查,雖然沒有記者採訪我家,但是我也開始自問自己,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去問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訴了我,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奶奶給我講了個她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你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爺爺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麵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裡,白麵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爺爺,你怎麼不吃白麵呀?爺爺對他的孩子說,我胃

不好,不愛吃白麵,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爺爺的意思的!最後爺爺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奶奶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溼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裡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裡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隨著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裡,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為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

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裡。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爺爺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她他們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