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摘抄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2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摘抄,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筆記摘抄15篇

讀書筆記摘抄1

1.教育者的明智和機智,在於引導“後進學生”經常進行“靈魂的搏鬥”,不但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須指出,“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迴圈。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P61

3.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轉化後進生”,更多的時候就是不斷設法喚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 “後進學生”寫“每日九問”。引導“後進學生”養成每天“自省”的習慣:一問今天影響同學學習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五問今天做過什麼不文明的事沒有;六問今天說過髒話沒有;七問今天戰勝弱點沒有;八問今天有進步沒有;九問今天有什麼遺憾沒有。P66

5.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說,這個星期,你多次主動打掃教室,同學們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體的溫暖;又比方說,你主動幫同學修理壞了的椅子,那位同學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師希望你永遠做一個能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給你找了兩位老師,讓這兩位老師隨時提醒你別違反紀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個人的上進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嚴厲的老師;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學——我打算給你安排一位‘幫助人’,由這位同學隨時注意你的表現並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幫助人’,就是說,這位同學是出於對你的愛護而幫助你進步的。”我(李老師)腦子裡轉了個彎:與其由我給他指定“幫助人”,不如讓他自己給自己找“幫助人”,這樣他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更強,效果可能會更好些。於是,我說: “這個‘幫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條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現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P75

7.離開了對學生心靈的尊重,還有什麼“教育”可言?P80

8.一個人要改正缺點,不光要看他口頭上的承諾,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鑑,淚眼作證——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學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還有比自己人格的豐碑鑄在學生心目中更崇高的榮譽嗎?P102

10.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的要點有二:一是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

11.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給他們推薦有關偉人名人的傳記讀物,使“優生”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歷史空間和時代背景中認識自己的使命。P105

12.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對學生的吸引力。當學生對教育者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時,我們的教育已經露出希望的曙光。P138

13.教育離不開談心,而讓學生覺得“夠哥兒們”的談心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的藝術有時就是談心的藝術。P140

14.學習上“每天十問”: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可以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唯有堅持,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P147

15.真理總是樸素的。教育科學有時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教師的教育意圖儘可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再設法讓學生堅持下去以形成習慣。(“每天十問”的好習慣)P149

16.把考試當練習,把練習當考試。P149

17.教師要盡力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P166

18.教師因自己傳授的思想遭到學生反感而十分傷心,學生因自己關心的問題得不到老師的解答而萬分苦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離不開對方,然而現在都失去了對方!

這正是德育的危機之一,也是德育的轉機所在——作為處於主導地位的教育者來說,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找回失去的對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個突破口!P168

拓展延伸】

教育魅力讀後感

三十多年的教書生涯,需要經常讀一些關於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書,最喜歡的一是《第56號教室的故事》,再就是這本《教育魅力》了,說實話我喜歡這本書的前半部分。

做一個有責任的教師

開篇兩個高階訪談也奠定了它的基調,那就是要相信教育是有魅力的,而且具有時代魅力。魅力,就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令人喜歡的感覺,是極能吸引人的力量,這種力量能推動社會進步、國家民族發展。正如 “***國情諮文中有一段話:“正在考慮職業選擇的年輕人,如果你想讓我們國家前途有所不同,如果你想讓一個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成為一位教師吧!”

可見,教師一頭擔負著家庭的未來幸福,一頭承擔著國家民族的希望與責任。我覺得做一個有責任的老師去培養有責任擔當的人是教師最崇高的職責,而責任感需要人格的尊重來維護,需要公平和正義來支撐。它要求老師除了授業,更要傳道,要注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需要愛與負責任的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的品行和人格,使學生能夠適應每個變化的時代,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實現他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對這個社會盡一個公民的責任,進而彰顯教育的魅力。

教師的敬業精神很重要

復旦大學張汝倫教授教《論語》導讀能使學生淚流滿面,而哭的原因竟是“因為老師上課的內容正是自己心裡想講的話,但以前沒有人對自己說,一下子良心覺醒,感到震撼,覺得自己以前有很多事情做錯了。”張教授說這也給了他很大震撼,不是說老師須臾做佈道者給學生說教而是學生期望得到這樣的東西,如果這個東西你不給他,那麼他得到的就是社會給他的“唯我獨尊”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幾件類似的事情:一個高一學生被另一個學生以打鬧的形式侮辱,當老師去制止並想給他討回公道時,奇怪的現象發生了,他認為老師沒有必要管,沒有人欺辱他。其實那個學生是在公共場合從背後跳起摁了他的頭、並做煽臉動作還伴隨大叫聲被老師制止的。首先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舉動,其次破壞了學校規定的不許在公共場所大鬧的紀律,再者也容易引起同學之間的矛盾。最後老師反覆給同學舉例說理,那個同學最後說,老師確實是我糊塗,但原來沒有人給我講過這樣的道理,現在我明白了。

還有一個學生經常遲到,也經常是上課鈴聲響過或者就要上課了他卻要去上廁所,並且覺得沒什麼呀,後來我跟他說你這樣做已經不自覺地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是個不好的習慣,一耽誤自己上課,二影響老師上課,三影響大家學習,精力分散、心情不爽又沒法說,對所有人來說是希望老師管管的,這個同學竟然也說原來經常這樣也沒有人管,所以也沒有認為自己有什麼錯。

從以上事例感覺到老師的敬業固然重要,但如何創設讓人敬業的環境也很重要。比如老師與學生應該多在一起參加活動,多開設一些讓自己學生喜歡的課程並一起研究,這樣才真的能產生師生互動,師生情誼自然形成,如此若干年後當有人說你曾經是我的老師,幸福感也就不缺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的魅力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多個方面,其重頭戲就是教師的教育魅力。該書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魅力,一般包括(1)形象魅力。(2)情感魅力。(3)學識魅力。(4)才幹魅力。(5)品格魅力。以上五種構成了教師教育魅力。而經作者所做的高中生問卷調查顯示,教師最吸引學生的教育魅力首推人格魅力(66.2%)、其次為師愛魅力(15.3%)、學識魅力(12.1%)和形象魅力(6.4%)。這表明,教師最吸引學生的不是表面的東西,而是從教師骨子裡煥發出來的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人格能代表人類靈魂本質及個性特點的性格、氣質、品德、品質、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嚴、魅力等。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事業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鮮明的教育個性的綜合體現。

尼采說過:“要提高別人,自己必須是崇高的。”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是用一種人格去塑造另一種人格的事業,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潛移默化,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擁有崇高思想境界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第一,有“愛”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馬克思說:“只有用愛才能交換愛,只有用信任交換信任。”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可以說愛是師德的核心,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但這個愛飽含著對孩子銳利的嚴格要求,是大愛。馬卡連柯的一段話讓我頓悟,讓我覺醒,他是這樣論述的:“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一個他要與之打交道的具體的學生的愛,儘管可能這個學生的品質已經非常敗壞,儘管他可能會給教師帶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可見,教師的愛不僅僅是一種付出,一種情感,更是一種包容,一種浸潤和轉化的藝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愛怎麼講都不為過。

第二,學習

該書告訴我們教育的魅力在於創造,那麼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如果你想成為學生愛戴的教師,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學生不斷地在你身上有新發現,你要像懼怕火焰一樣懼怕精神的僵化!”如果沒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修養和人格魅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學無止境,韓愈《師說》也闡明瞭一個觀點,好問博學方能為人師,古希臘將有智慧、有思想的哲人稱為“老師”,正所謂人因讀書而高貴,人因思想而偉大。

第三,尊重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善良和慈愛,愛的核心價值就是尊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預測一個孩子的未來,那怕是學習再差的孩子,所以,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善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能力、個性和感情,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我們用人格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用品德薰陶和感染著學生的品德,用智慧啟迪著學生的智慧,用靈魂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提升教師教育魅力,需要我們擁有堅定的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教育,不能沒有虔敬之心,否則最多隻是一種勸學的態度,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的不像一個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在一項針對中學生的關於“什麼是你追求的”調研中,美國學生的回答主要集中於“真理”和“知識”,而我國學生則是“財富”和“個人地位”。這樣的價值觀說明了什麼?——信仰的缺失。

提升教育魅力需要教師要嚴以律已,注重身教。教師使自己既有道德修養,又有力量和水平,學生自然信服你,正如陶行知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提升教育魅力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我很欣賞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這是最大的智慧。認識自己,我會做什麼?我該做什麼?這種認識對每個人來說,意義重大。

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認識他自己,喚醒他自己,找到他自己,發現他自己,成為他自己,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從而形成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最終成為與眾不同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根本。

提升教育魅力必須堅持學習,堅持創新,我始終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水滴石穿,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每個學生的生命過程中,一定有一位教師是他(她)心目中的英雄,那麼對於這個學生而言,這個教師就是他(她)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教師,我願篤信前行。

讀書筆記摘抄2

1、醒來之後,我抬起頭,看看窗外,白雪皚皚的一片,心裡的壓抑看見這白白的一片好多了。走出家門,用面板感覺著冬天的溫度,用鼻子嗅著冬天的氣味,還是那樣的熟悉。把雙手放在白白的雪上,感受雪的寒冷,手不一會就變紅了,而且僵硬。這和小時候的冬天不同。 這就想小時候的冬天和我最好的朋友。

2、若是在這樣的時刻裡還不肯還不敢說出久藏在心裡的祕密,若是在享有的時候還時時擔憂它的無常,若是在愛與被愛的時候還時時計算著什麼時候會不再愛與不再被愛,那麼,我哪裡是在享用我的生命呢?我不過是不斷地在浪費它在摧折它而已罷。

3、珍惜感動,它會是你成功路上的無價之寶。因為有了感動,我們不會再感到寒冷;因為有了感動,我們不會再感到孤單;因為有了感動,這個世界變得溫暖了。常釗因為在地震時受到幫助而感到感動;國人因為毛主席的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而感動;災民因為受到幫助而感到感動,珍惜感動,這會成為你獨特的美。

4、年輕的時候,總是緊緊跟隨著周遭的人群,急著向前走,急著想知道一切,急著要得到我應該可以得到的東西。卻要到今天才能明白,我以為我爭奪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讓出的,我以為我從此得到的其實就是我從此失去的。

5、人到中年,逐漸有了一種不同的價值觀,原來認為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再那麼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有意忽略了的種種卻開始不斷前來呼喚我,就像那草葉間的風聲,那海洋起伏的呼吸,還有那夜裡一地的月光。

6、美,無處不在。美,是一個晨曦初霞的黎明,是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是一株嬌豔欲滴的花朵。

7、童年,總充滿多彩的夢,幻想有一雙翅膀,像小鳥在天空中飛翔。曾幻想有一件隱形衣,不僅能隱形,還能穿越時空,上天下海。童年的夢如肥皂泡,雖然虛幻縹緲,可卻承載你的童年。

8、朝暉夕陰,變幻萬千,世事本就無常。曾經繁華的城池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自然免不了懷古傷今之嘆;昔日粉白黛綠的嬌容在流年中逝去,也免不了一番感傷之辭。有人惜弦月之缺,亦有人賞弦月之姿。時光流轉,世事更變千年如走馬,花開花謝,四季更迭,這本就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只有你的心態。

9、河裡是一望無際的荷葉,像綠色的海洋。有的荷葉才只冒出一點嫩尖,可愛極了;有的已經長成手掌般大了,微風吹來,隨風搖曳;還有的已經長成”大玉盤“了。一片片荷葉挨挨擠擠,親密無間。水珠兒在葉面上滴溜溜地滾動著,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

10、幸福,宛若塵世的精靈。有時你苦苦追尋,卻怎麼也看不到它的身影;有時你突然回首,卻發現它就在你的身邊。幸福不關乎金錢的多少,也不在於地位的高低。要知道,有的人錦衣玉食,卻生活得痛苦不堪;有的人粗茶淡飯,卻享受著笑語歡歌。

11、不一會兒,天空便一色純白,所有的灰暗都被那道紅光碟機走了,天邊的顏色變了,變得閃起金光,金光四周的雲霞則是一片粉紅,就在這一瞬,天邊突然光芒四射,我看到了太陽的臉。他在笑,笑著跳出山頂,大地被照亮了,我也被照亮了,我不僅暗歎,好美的初陽。我在這一瞬,看到了太陽最美的一面。我的大腦拍下了這美麗的瞬間。

12、我,堅韌而挺拔,高潔而謙虛,優雅而瀟灑。我便是——竹。很榮幸能與鬆,梅兩位好友共稱為歲寒三友。我,承蒙大家厚愛,被大家當做吉祥物,更被無數詩人所稱頌。如”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

13、細看荷花,還真是千姿百態:有的才只有一個青裡泛白的小花苞;有的只開了一半;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潔白的仙女在跳舞;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令人賞心悅目。

14、如果我真正愛一個人,則我愛所有的人,我愛全世界,我愛生命。如果我能夠對一個人說”我愛你“,則我必能夠說”在你之中我愛一切人,通過你,我愛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愛我自己。“所以,請讓我學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請讓我學著不去後悔,當然,也請讓我學著不要重複自己的錯誤。請讓我,讓我能從容地品嚐這生命的滋味。

15、人生路途中,誰沒有過迷惘失意,誰沒有過艱難挫折?正如悲觀者認為成功是地平線上的太陽,可望不可即;於樂觀者是指引他通向成功的路標,近在眼前。你待世界以何種態度,世界就會以何種態度來對待你。

16、常有人問:幸福是什麼?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其實,幸福很簡單,幸福有時是一種擁有,有時是一種等待,有時是一種感覺。當你收穫時是一種幸福,付出是一種幸福,淡泊寧靜也是一種幸福……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你感覺到了沒有呢?在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腳印裡。

17、留心感動,它是生活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留心感動,它會成為你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留心感動,它會讓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人說”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但我卻覺得,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感動,而是一雙發現身邊的感動的眼睛。

18、感激感動,它會成為你獨到的內在美。感激對手,因為他激勵自己,使自己進步;感激生活,感激生活帶給你挫折,因為它使你更堅強;感激父母,因為他們帶給你生命;感激感動,因為它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有捕食關係,還有互助關係。

19、青春中的我們也是莽撞、叛逆、無理取鬧的,因為我不想逃避什麼,可這也正好象徵著我們是青春的。但是,每個人在長大成熟之前都會做事毛毛躁躁的,誰又敢說不是呢?但是我們也有許多的優點:創造力強、想象力豐富等。這是上一代人永遠無法比擬的。而我,正處於人生中陽光最充足的時間,就像早上8、9點鐘的太陽,散發著光芒。沒有理由不為青春自豪、驕傲呀!

20、整個人類的生命就如一件一直在琢磨著的藝術創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開始,在我之後也不會停頓不會結束,而我的來臨我的存在卻是這漫長的琢磨過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點,我的每一種努力都會留下印記。

讀書筆記摘抄3

兒子長大了,母親依然目送他離開,就像曾經她的母親目送她走遠。父親老了,走了,女兒想要抱起他,再走一次塵世的路,就像她的兒子,總會有一天“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目送她的老去。這是一場輪迴,一場目光和

生命的輪迴。兒子的疏離不可避免,父母的老去無法抵抗,他們的離開不能停,而你我不必追。

“你怎麼都不來看我,你什麼時候來看我?”記憶衰退的母親認不出自己的女兒,電話裡一遍遍重複:“你是誰?你是我的女兒?”但她知道她“只有一個女兒”。

女兒陪母親買衣服、做按摩,給母親塗指甲油玩。長長的夜,空蕩蕩的街,女兒牽著母親散步。母親已看不懂寫著安慰話語的便條,母親衰老得手背只剩一層皮,母親一遍又一遍回到四十年前的記憶。韶華逝去,時光不

返,但她的女兒,還是那個誰也奪不走的女兒。

“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母親撥開女兒的手,恐懼溢滿深陷的眼睛。她要回到她的舊時光。舊時光裡,她的家在小溪盡頭、群山深處,那兒有一座傳下幾代的房子,開著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田裡種著

豆,楊梅和桃子掛在樹上,晒辣椒的竹篾子靠在井邊。

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她聽不出女兒的聲音,她只知道電話那端是她“喜歡的人”。母親很幸福。就像女兒說的: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

兒子已經長大,不再黏在媽媽胸口上聽故事,不再跟著媽媽到處爬,像一隻小狗。兒子已經長大,耳朵上掛著耳機,手插進口袋,眼神裡是冷淡和不羈,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兒子不會表達,母親能夠理解;兒子拙於

親暱,母親全部寬容。兒子會教給母親怎樣做飯,節日裡發一封笨拙的信函,居然也,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

中年人就是這樣,目送著兒女長大、離開,轉身再目送父母的衰老、離去。這份悲傷裡夾雜著惆悵和歡欣,於是他們寫出文章,給兒女以啟迪,給父母以緬懷。兒女和父母,一個是愛,一個是恩。一個是全然付出不求回

報,一個是全然回報也報答不完。但不管怎樣,中年人的安慰,是早晨背起書包上學的兒子和挎上菜籃出門買菜的母親,晚上還會平安完整地回來。

讀書筆記摘抄4

《紅巖》,對於這我們口中的好書,我一直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態,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話:“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年輕的心就此沸騰了,想在書中切實感受一下那理想與信仰就是一切的年代!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句話是許雲峰將要被反動派祕密裁決時所發出的吶喊,書中是這樣描寫的——死亡,對於一個戰鬥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這是何等的豪氣,面對鬼門關,許雲峰詮釋了什麼叫視死如歸。死亡並不能讓他屈服,只能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理想。

書中最觸動我心靈深處的人物是江姐,如江姐回鄉下為游擊隊送藥的片段——雨霧濛濛的城牆門,木籠子裡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映入江姐的眼簾,她盡力讓自己安靜下來去看犧牲者的名單,陡然發明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江姐熱淚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願再看。她禁不住要慟哭出聲。一陣又一陣頭昏目眩,使她無力站穩腳跟……但剛強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負擔著黨託付的任務,沒有權利在這裡流露內心的痛苦,更沒有權利逗留。她的腳步,不斷踏進泥濘,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漿,濺滿了鞋襪,她卻一點也不知道。她全力把持著滿懷悲憤,要把永世難忘的痛苦,深深地埋進心底。漸漸地,向前凝視的目光,終於替代了未曾湧流的淚水。她深藏在心頭的仇恨,比淚水更多,比痛苦更深!——突然失去親人的打擊沒有擊倒江姐這個堅強的弱女子,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一位剛強的戰士,她把對反動派的仇恨帶到了渣滓洞,在集中營裡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她寧死不屈的精神給那裡所有的戰友以無窮的動力。江姐被粗長的竹籤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情報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祕密,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水飛濺,我們敬佩的江姐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她,安靜地在敵人面前宣佈: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

書中令我感動的英雄還有很多,如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鬥爭,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讓我折服。什麼叫做英雄,他們就是,面對肉體上的折磨,他們毫不屈服,依然堅持著心中的那份信仰!

紅巖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旗幟,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鬥爭不息。無數大義凜然的革命先烈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保衛黨的尊嚴和祕密,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如今的繁華昌盛、國泰民安!

讀完《紅巖》,看著眼前這個繁花似錦的世界,腦海裡顯現的卻是江姐堅毅的臉龐、瘦弱身軀,藍色旗袍上那鮮紅的毛衣,就像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迎風飄揚。

讀完《紅巖》,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這句話。

讀完《紅巖》,我深深震撼於書中主人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正是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構成了紅巖精神——它是革命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的執著追求,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這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活力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讀完《紅巖》,我久久不能釋懷。如今雖然我們的生活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很多可貴的精神在現實中也消失殆盡。我們的生活就如同快餐,雖然能填飽肚子,但是卻沒有營養。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適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我麻痺了精神。而《紅巖》及時的讓我警醒,相比於那個年代的青年如飢似渴地獲取知識的勁頭,隨時為理想,為獻身的熱情,我不禁為我們這一代年青人汗顏。

隨著時代的發展,紅巖精神並不是不存在了,而是其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把在戰爭年代形成的紅巖精神傳承下去,一方面是牢記歷史,另外一方面是賦予其時代的烙印。我們要認真的思考:如何去樹立真正的信仰併為之鬥爭?!

在如今的和諧社會建設中,我們青年要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身懷遠大抱負,為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奮鬥,為實現中華的偉大復興中國而拼搏!

把工作做好,遇到困難不低頭,遇到挫折不灰心,永不言棄,把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這就是我的信仰,它將一直牽引著我為之付出不懈努力!

紅巖,這面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將永遠在我心中飄揚,引我邁向前方!

讀書筆記摘抄5

背影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我們都會忽視掉藏在背影下的那最珍貴的東西。在文學的殿堂中我讀到了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當然也包括我。

讀《背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文中那“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前行”的背影卻還時常浮現在我腦海裡。它似一根琴絃,一經撥動,便觸動我的心靈。

在中國幾千年浩瀚文學中,歌頌父親的文章不計其數,而朱自清只是以普通人的眼睛去發現一個普通的動作,沒有高調的鋪張,也沒有華麗的修飾,卻讓人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這其中的濃濃的親情。我想起我的父母,如此細膩的溫暖,滋生在我的心底。

我很敬佩作家們或擅於寫文字的人,可以把對父母的感情從筆尖流瀉於紙上,自然而親切,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心靈隨之躍動,情感隨之流露。就像《背影》這篇文章一樣,能帶給我們感動。作者寫到父親去給他的兒子買橘子,要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那邊的月臺。父親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現出很努力的樣子,作者看著父親的背影,留下了眼淚。有的時候僅僅是一個背影,就已能夠表現一位父親全部的愛。

我知道了父親是我們人生遮陽的大樹;是我們成長的力量之源;是我們開拓未來的指路航標。父親就是一座大山,即使不在身邊,但他仍會在遠方關注我們,他那凝練而堅定的眼神教會我們勇敢堅強;他那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教會我們健康成長;他那寬闊而安全的肩膀教會我們包容——他將是我們一生都該銘記的人。

恰好最近有看到爸爸題材的電視劇——《小爸爸》。現在再回味朱自清的背影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在《背影》中,作者從爸爸的一個個背影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而在《小爸爸》中,我感覺到濃濃的父愛是站在兒子的角度。主人公於果也會答應兒子的小小要求。他知道兒子喜歡吃披薩,就自己買了材料在家裡一點一點的學做,為的就是讓兒子高興。學校舉行足球賽,因為打了平手,兒子沒有得到去雲南旅遊的

機會,他會自己掏腰包,獨自開車帶兒子從北京到雲南旅遊,為的就是滿足兒子的心願。在雲南的時候,於果喝多了酒,答應兒子給雲南的孩子蓋一所學校,他沒有因為是醉話就逃跑,而是賣掉自己的車買了材料,為的就是履行對兒子的承諾。於果對待自己的兒子就和朱自清文章裡的父親一樣細心。

寫到這兒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著自己爸爸媽媽的背影是怎樣的,卻不那麼清晰。我很慚愧,在父母呵護下幸福的生活的我好像忽略了生活中很多的細節,以為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小時候對於爸爸我竟然還有埋怨,一直以來,大多數時候我都是和媽媽在一起,因為爸爸經常出差,經常加班,他回來我經常已經睡著了。我怨爸爸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爸爸一樣帶我到處玩耍,我也羨慕幼兒園放學後有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會一起來接。直到長大以後我才真正懂得爸爸是為了家庭,為了我和媽媽,在外打拼而犧牲了很多和我們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他真的很偉大。

爸爸給我的關愛沒有掛在嘴上,淡淡的,常常在不經意中流露。比方說,我有時候寫作業到很晚,爸爸只要在家都會陪著我,感到一旁爸爸寫東西的身影,我就會心裡特別踏實,爸爸會在我犯困的時候倒一杯牛奶給我,代替咖啡給我提神,我心裡真的很感激。還有的時候我的題目實在不會做了,就會請教爸爸,爸爸會抽出時間給我來做出講解,做出提示,哪怕是出差在外,他也會在電話裡給我分析題目,非常耐心,常常他會在電話裡對我噓寒問暖。

讀完《背影》最大的感觸就是爸爸的愛,不會掛在嘴邊,而在行動中。是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會像母親那麼直白細膩,往往是更加隱晦,如涓涓細流溫暖女兒的心田。他們不需要開口表達,更多時候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甚至有時候,只是一個背影,卻讓你感覺到無比的信賴和安全感

讀書筆記摘抄6

1、有時候,我多麼希望能有一雙睿智的眼睛能夠看穿我,能夠明白瞭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斕和荒蕪。那雙眼眸能夠穿透我的最為本質的靈魂,直抵我心靈深處那個真實的自己,她的話語能解決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對我的所作所為能有一針見血的評價。

2、或許,我們終究會有那麼一天:牽著別人的手,遺忘曾經的他。

3、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 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4、我唯一鍥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5、這時候我注視著眼前的雨水,心裡想著,下吧、下吧,隨便你下到哪一天,大地要再度絢麗光彩起來,經過了無盡的雨水之後。

6、四周的窗全開著,雨做了重重的簾子,那麼灰重的掩壓了世界,我們如此渴望著想看一看簾外的晴空,它總冷漠的不肯理睬我們盼望。而一個個希望是如此無助的否定掉了,除了無止境的等待之外,你發現沒有其他的辦法再見陽光。

7、每次考試就像是一種屈辱,你說你會了,別人不相信,偏拿張白紙要你來證明。

8、就是時光倒流,生命再一次重演,我選擇的仍是這條同樣的道路。

9、雨下了那麼多日,它沒有弄溼過我,是我心底在雨季,我自己弄溼了自己。

10、總有一日,我要在一個充滿陽光的早晨醒來,那時我要躺在床上,靜靜的聽聽窗外如洗的鳥聲,那是多麼安適而又快樂的一種甦醒。到時候,我早晨起來,對著鏡子,我會再度看見陽光駐留在我的臉上,我會一遍遍的告訴自己,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我會覺得,在那一日早晨,當我出門的時候,我會穿著那雙清潔乾燥的黃球鞋,踏上一條充滿日光的大道,那時候,我會說,看這陽光,雨季將不再來。

11、我想,一個人的過去,就像聖經上雅各的天梯一樣,踏一步決不能上升到天國去。而人的過程,也是要一格一格的爬著梯子,才能到了某種高度。在那個高度上,滿江風月,青山綠水,盡入眼前。這種境界心情與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將是什麼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12、我今日擔著如此的重擔,下輩子一樣希望擁抱一個血肉模糊的人生。

13、如何才叫做健康的生活,在我就是不斷地融合自己到我所能達到的境界中去。

14、此時,這一個本來沒有意味著什麼的動作,就被莫名其妙的蒙上了一層具有某種特殊意象的心境。辛堤那樣在陽光下走近,就像帶回來了往日在一起的時光,他將我們過去的日子放在肩上;走過橋,上坡,一步一步的向我們接近。

15、我知道我不會再回去,雖然我一再的說夏天我要那間有大窗的房間。七天的日子像夢樣飛逝而過,我卻仍然放不下塵世的重擔,我又要回到那個不肯面對自己,不忠於自己的生活裡去。

16、我的心境,已如渺渺晴空、浩浩大海,平靜,安詳,淡泊。對人處事我並不天真,但我依然看不起油滑。我不偏激,我甚而對每一個人心存感激,因為生活是由人群共同建立的,沒有他人也不可能有我。

17、四周沒有東西可以觸控,而只是灰色霧氣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沒有地方著力,我走不到那個二十歲。

18、夏季沒有帶著陽光降臨,卻帶給我們如許難捱的一個季候。

讀書筆記摘抄7

夏洛克·福爾摩斯用自己寶貴的生命來挽救那一場場悲劇的發生,而我呢?只能用滿腔的敬佩來祭奠這位天生善於觀察和推理的偵探。

當我手捧這本陌生的書本時,我就知道這會是一本好書,會是一本令我不能釋懷、愛不釋手的書,當然,我的推測沒有錯,這的確是一本好書,一本能開闊我思維的書,一本讓我多愁善感的書,一本讓我絞盡腦汁的書,一本……

“血字研究”時的果斷、機智,令我大開眼界,無論是那敏銳的察覺力,還是那絕倫的推理,都讓我為之陶醉。他總是能以他的實踐及推理給大家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不論多麼困難!直到“歪脣男人”這一股暖流一直流便我全身,這樣離奇的案件對福爾摩斯來說只是小菜一碟,此時我才知道自己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不值一提,那樣的不堪一擊。好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哪!“五個桔核”中,那個毫無線索,毫無根據的凶殺案,根本就無懈可擊,而福爾摩斯竟以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懲罰並破了這個至今我仍摸不著頭緒的案子。

終於,我讀到了“最後一案”,此時此刻,我是多麼不想讀下去的,因為我知道,福爾摩斯的最後一案一定是匪夷所思,而又令人痛心的。

不出所料,當我看到“我懷著悲痛的心情握筆寫下這個最後的案件”時,我深深的明白了,福爾摩斯離我們遠去了,看到這幾個比凶殺案更能恐怖的字眼,我不由得心頭一顫,這位傑出的天才就這樣走了,無聲無息的……我想,他一定是為了破案才犧牲的,我想,他一定是!知道書本只剩下最後三頁的時候,我再也沒有什麼勇氣接下去讀了,只是看著福爾摩斯就這樣即將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一個“肺結核後期”就將華生引開了,雖然這也是福爾摩斯的意思,但是,這畢竟讓人痛心了點,假如華生一直與福爾摩斯同行,事情的結果會不會改變呢?也許不會,也許會斷送兩個人的性命,所以,我相信福爾摩斯,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讀完“福爾摩斯”留給華生先生的信時,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淚水悄然滑落,偉大的福爾摩斯偵探,你就這樣同你一生中最強勁的對手被埋葬在了瀑布之下,你的生命得到了永恆!

讀書筆記摘抄8

抽噎、欺辱、叮囑、懶惰、卑賤、輝煌、模糊、靠攏、塵埃、唸叨、拾掇、深閉、寒磣、廊簷、輕飄飄、清幽幽、描紅模字、明媒正娶、模模糊糊、綿綿軟軟、稜稜角角、神色不安、比手畫腳、一片迷亂、毫無目的、自言自語、噴雲吐霧、笨嘴拙舌、嘰嘰喳喳、抽抽搭搭、回心轉意、糊里糊塗、綿綿軟軟、擦來擦去

1.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2.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可是我怎能忘記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那裡有我一生最純淨最寶貴的回憶啊!

3.驢大概是餓了,它在地上臥著,忽然仰起脖子一聲高叫,多麼難聽!黃板牙兒過去打開了一袋子乾草,他看見吃的,一翻滾,站起來,小蹄子把爸爸重在花池子邊的玉花給踩到了兩三棵。驢子吃上甘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黃牙齒露著。

4.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牆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

5.她的臉白得發青,鼻子尖有點紅,大概是冷風吹凍的,尖尖的下巴,兩片薄嘴脣緊緊地閉著。忽然她的嘴脣動了,眼睛也眨了兩下,帶著笑,好像要說話,弄著辮梢的手也向我伸出來,招我過去呢。

6.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牆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裡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裡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被來矇住臉,是怕塵埃把我嗆得咳嗽。

7.她把紅花朵搗爛了,要我伸出手來,又從頭上拿下一根卡子,挑起那爛玩意兒,堆在我的指甲上,一個個堆了後,叫我張著手不要碰掉,她說等它們幹了,我的手指甲就變紅了,像她的一樣,她伸出手來給我。

8.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9.太陽照在他的臉上,常常是蒼白的顏色,今天透著亮光了。

10.太陽一到秋天,就將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間。瞧,田野是金黃的,場地是金黃的,群山也是金黃的。

11.金燦燦的陽光傾瀉下來,注進萬頃碧波,使單調而平靜的海面而變得有些色彩了。

12.天氣暖和多了,棉襖早就脫下來了,夾襖外面早晚涼就找上一件薄薄的棉背心,有涼又軟。

13.早晨的太陽,正照的西廂房裡,找到她的不太乾淨的臉上,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

14.那跨院,彷彿一直都是關著的,我從來也沒見過誰去那裡。我輕輕推開跨院門進去,小小的院子裡有一棵不知什麼樹,已經長了小小的綠葉子了。

15.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16.蘭姨娘圓圓扁扁的臉兒,一排整整齊齊的白牙,我最喜歡她左邊那顆鑲金的牙,笑時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適地露出來。左嘴角還有一處酒窩,隨著笑聲打漩兒。

17.小我仰起頭來,望見了青藍的天空,上面浮著一塊白雲彩,不,一條船。我記得她說:“那條船,慢慢兒地往天邊上挪動,我彷彿上了船,心是飄的。”她現在在船上嗎?往天邊上去了嗎?

讀書筆記摘抄9

《美的歷程》是李澤厚先生的重要美學著作。它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和美學作了一個鳥瞰式的巨集觀把握。由於篇幅所限,作者並沒有在書中對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特徵作詳細具體的解釋闡述,而是總結概括性地對各時代所體現的美學思想精神做出精練的歸納,並從中發表自己的觀點,為讀者理清中國古代“美”的發展脈絡。

閱讀本書之前我也接觸過一些介紹和研究中國古代美學的著作。而《美的歷程》給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認為本書與其他美學著作區別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在介紹 “美的歷程”時的連貫性。雖然本書也像其他著作一樣分了章節,按歷史發展的順序,介紹從遠古圖騰時代的藝術萌芽到明清文藝思潮的興起的各時代藝術特徵及美學思想。但作者卻沒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劃分出來,反而讓人感覺本書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間的隔膜的跡象。作者的這種做法使得每個時代不同的藝術特徵之間的銜接十分自然,而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到兩個相鄰或間隔的時代之間的歷史聯絡。正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裡所說,“延綿不斷”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放之於中國美學史的發展裡自然是合理的。李澤厚先生正是自覺地注意到了這一特點,才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感覺到中國古代“美的歷程”並不像西方藝術發展一樣斷斷續續,而是渾然一體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編寫美學史時能夠不破壞藝術發展的連貫性,不輕易劃分時代或為其強加一個所謂的“藝術時代特徵”,卻能使整部著作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從此可看出李澤厚先生對中國美學瞭解之深以及他處理如此長的歷史材料時的高明之處。

好的美學著作不僅能夠告知讀者自己的美學觀點,而且還會留下空間讓讀者去思考。而《美的歷程》便讓我在閱讀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跡。

一 美的起源

作者在第一章“龍飛鳳舞”中多次提出,遠古圖騰時期的器物(包括用小礫石等製作的裝飾品)“並非為審美而製作”。這種觀點是被普遍接受的。在舊石器時代,勞動人民離“為審美而製作”器物還有數十萬年的距離。那麼我們用審美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器物是否有意義呢?我們是否只能夠用“巫術說”、“宗教說”、“勞動說”、“遊戲說”這些藝術起源的理論去分析它們呢?

我並不這麼認為。雖然我也認為用“巫術說”和“宗教說”解釋美的起源最具合理性,但人對美的意識和覺悟是可以從中獨立出來的。正如作者在書中提及:

“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紅穿帶、撒抹紅粉,已不是對鮮明奪目的紅色的動物性的生理反應,而開始有其社會性的巫術禮儀的符號意義在。”

在山頂洞人的眼中,紅色有其特殊的社會意義,這種意義也許還不能被看作是審美意義,因為它完全服務於宗教禮儀。但是人們選擇紅色而並非其他顏色作為特殊意義的象徵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我們知道“紅色”之於人有其特定的、普適的官能刺激。這種刺激也許是動物性的,但它所所引起的情感就不能籠統地歸納為“動物性的生理反應”了。所以我認為,山頂洞人選擇紅色作為某種特殊的社會意義象徵的過程應該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雖然這種審美與動物本能的反應之間的界限仍然比較模糊,但前者絕對不可以被後者所包含。

這樣的觀點同樣適用於稍晚的原始歌舞之中。我們之所以可以用審美的角度去看待遠古時期的器物和巫術禮儀,就是因為我們和當時的勞動人民一樣具有這種相似的審美意識。

二 美的傳遞

從青銅三代開始,一直到鴉片戰爭前的清朝,中國工藝藝術一直沒有中斷過發展的步伐。工藝作品,從饕餮青銅到明清傢俱都是出自工匠的巧手。但優秀的工藝作品往往歸社會的上層所有。工匠與社會上層的審美情趣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李澤厚先生在書中不止一次提出社會發展對一時期的藝術特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按照這個觀點,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層所代表的藝術趣味應該是有區別的。但是從工藝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精神卻淡化了階級之間的審美差別。

以饕餮青銅為例,“青銅的鑄造者是體力勞動者甚至奴隸”,一些大型青銅器的製作更要由數百位奴隸共同完成。如果代表著統治階級的威嚴、力量和意志的饕餮紋是由這些奴隸設計完成的,是不是就可以說明奴隸能夠理解統治階級的審美精神呢?

若要排除以上所說的假設,就等於認為青銅時代的工匠只是掌握了鑄造青銅的技術。然而技術是死的,它不可能和技術所要表達的內容(饕餮紋以及饕餮的寓意)完全分離開來。如果說社會上層掌握的僅是工藝品的“內容和寓意”,而工匠們掌握的僅是“技術”,那麼工藝藝術便是一個內容和技術脫節的藝術,根本不可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由此我認為,以實用為其重要特點的藝術部類,如建築、工藝等,是社會上層和下層之間的審美交流的重要媒介。雖然這種交流也許並不是他們有意識的主動行為,但它不自覺地、客觀地融合了一個時期整個社會的審美情趣。

三 美的表現

人們往往用“美的再現”和“美的表現”來區別古代東西方藝術。這種區別在同時期的西方古典油畫和中國古典山水畫中體現得十分明顯。雖然李澤厚先生沒有在《美的歷程》中提及,但“再現”和“表現”的差別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初露端倪了。

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二萬多年的馬德林文化,為我們留下了阿爾塔米拉壁畫(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窟)。以壁畫中的野牛為例,作者運用了赭紅、黑、褐等顏色,不僅勾勒了牛的線條,還填充了它的質感。除了嚴格地按比例刻畫出牛身、牛蹄、牛角、牛犛等細節,還用陰影表達了牛的厚重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舊石器時代西方藝術已經有力求真實、準確地再現自然的傾向了。

與其時代相近的中國遠古壁畫往往只有一種顏色,而且都是簡練地刻畫出動物或人物的線條,同時刻意地誇張動物某個特徵部位(如牛的角往往比其他部位要大和明顯),使人很容易辨別出各種動物的種類(這種誇張和有重點的表現與今後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無疑有著重要的聯絡)。中國遠古壁畫發展下去,就更能體現東方 “自然的表現”的特點——從聖牛身上的饕餮紋到獰厲的青銅面具,都已經離真實的自然事物很遠了。

古代東西方藝術特徵的區別還影響到了它們各自的發展方向。西方古典藝術的理性、寫實以及其嚴格的透視理論一直是畫家們必須遵循的法則(直到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以馬奈為代表的印象派才開始掀起摒棄歐幾里得透視法的架上繪畫革命。)這些法則成就了歐洲古典繪畫的輝煌,同時也侷限了歐洲藝術多樣性的發展——我們從作畫物件範圍的狹隘性便可看出。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以純粹的風景作為架上繪畫內容的作本站剛剛出現(主要的畫家是代表英國風景畫派的透那)。但在中國,山水風景畫於中唐(8世紀)就已出現,而在南宋(12世紀)達到鼎盛。更重要的是,“寓情於景”的表達方式在畫家們的靈活運用下,使中國古典山水風景畫擁有更深厚的寓意。這種情況當然是無法離開以“自然的表現”為中國古典藝術的基礎對其發展的影響。這無疑使中國古典繪畫能在被繼承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以上三點是我在閱讀《美的歷程》時的一些想法。碰到一些疑問時,我結合自己所知道的美學知識做了比較多的假設,有時可能會比較武斷地下一些結論。這些假設和結論還要等我在以後的知識吸取和修正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在完成讀書筆記的過程中,有另外兩本書的史料和美學觀點對我的影響很大,在此列出:

1《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及其現代意義》劉方,巴蜀出版社

2《中國美術史》李福順,高等教育出版社

此外,在閱讀中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有待以後的關注以及老師的指導:

在每個時代,歷史發展的特性都會表現在該時代的藝術特徵之上。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確真實地符合這個理論。我很自然地希望把該理論用在當今的藝術發展之中。但我看不到當今複雜紛程卻缺乏靈氣的中國藝術界能夠反映這個時代歷史的發展。

李澤厚先生在本書的結語中提到:“由於與物質生產相連線,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年代,某些藝術部類如建築、工藝……等等,就要昌盛發達一些,正如科學在這種時候一般也更有發展一樣。”

我相信當今中國處於“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年代”,但建築、工藝的“昌盛發達”卻表現得並不明顯,更別說“文學、繪畫”這些“較少依賴物質條件”的藝術部類了。(如果有誰要告訴我文學和繪畫在當今已達到了昌盛發達的時期我必定會和他理論。)

那麼,李澤厚先生在本書中所說的藝術表現時代的理論是不是不適用於現代社會呢?

讀書筆記摘抄10

《論語》為四書之一,經典之一,過去考取功名的教科書,這個過去指的是科舉時代,明代起,還必須用朱老夫子的註解。在我,所謂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只聽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至於《論語》是個什麼樣子,沒有讀過。覺得那是舊的東西,沒用的東西,如果去看是個搞笑的事情。

這是南懷瑾老師講解《論語》的書,南老謙虛地稱為《別裁》,原來自己曾經那麼多耳熟能詳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論語》,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

後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

南老師娓娓道來,用平直易懂的語言,親切地述說著孔子思想的精髓,敢於挑戰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權威,重新詮釋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引領著我去解讀儒家真正的意義。讀來不枯燥,不是老學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釋一句,那樣肯定會打嗑睡的。

《論語》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後連貫,不可分割。都在說明一樣東西: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完善自己的品格修養。

南老師以自己半生修習佛法的經驗,從“體、相、用”上來解釋儒家思想的“仁”,也說了宋代理學家盜用佛、道家的觀點來解釋儒家學說,最後又打擊佛道的不應該,讓人心中一亮。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學”,原來不僅僅是學習,而是“學問”,這個學問不是通常的知識,是做人做事的修,這一點是始終貫穿整部論語,也是孔子的偉大之處,這是南老師的觀點,讓人信服。

書中這樣被先儒們誤讀的詞還很多,“裡”、“命”……

儒學能夠流傳幾千年,孔子能夠尊為聖人,聽了南老師解讀才覺得原來他是名至實歸的,原來這位聖人竟如此地被冤枉過。看來一種學說或思想流傳久了也有流弊,後人總是以自己的認為來解釋前聖先賢,傳統文化離我們竟漸行漸遠。

讀書筆記摘抄11

摘抄①: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壩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摘自《冬陽童年駱駝隊》

摘抄②: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的咀嚼著從胃裡倒現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摘自《冬陽童年駱駝隊》

摘抄③:

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象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見妞兒,是我在井窩子旁邊看打水。她過來了,一聲不響的站在我旁邊,我倆相對笑了笑,不知說什麼好。

——摘自《惠安館》

摘抄④:

嚇了我一跳!正是瘋子。咬著下嘴脣,笑著看我。她的眼睛透亮,一笑眼底下——就象宋媽說的怎麼也有兩個淚坑啊!我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對著她的眼神走上了臺階。太陽照在她的臉,常常是蒼白的顏色,今天透著亮光。揣在短棉襖裡的手伸出來拉住我的手,那麼暖,那麼軟。

——摘自《惠安館》

摘抄⑤:

算術算得太苦了,我就要背一遍《我們看海去》,我想,躺在那海中的白帆船上,會被太陽照得睜不開眼,船兒在水面搖呀搖,我一定會睡著了。“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收拾鉛筆盒時,這樣念著,我把書包掛在床欄上時,這樣念著;我跳出了屋門坎,這樣念著。

——摘自《我們看海去》

摘抄⑥:

吃的東西取名叫“驢打滾兒”,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我咽嚥唾沫點點頭,宋媽掏出錢來給我買了兩個。她又多買了幾個,小心地包在手絹裡。

——摘自《驢打滾》

摘抄⑦:

咬不動燒餅,實在是我每天早上吃早點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蟲蛀了,前面的又掉了兩個,新的還沒有長出來,所以我就無法把燒餅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為了慢慢吃早點,我遲到了;為了吃時碰到蟲牙,我疼得哭了。那麼我就寧可什麼也不吃,餓著肚子上學去。

——摘自《我們看海去》

讀書筆記摘抄12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鬍子上的冰溜,一面說:“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趕車的車伕,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第一句話就向客棧掌櫃的說:“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

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後,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的手在手背上有無數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地上拿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

賣饅頭的老頭,揹著木箱子,裡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一從家裡出來的時候,他走的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可是過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

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他走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的滾了出來。旁邊若有人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了。

等老頭子掙扎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揀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難,於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鬍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吸的關係,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顫驚驚,好象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讀書筆記摘抄13

評註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註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評註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讀書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摺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詢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讀書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註讀書筆記

評註讀書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註筆記、例如魯迅讀《蕙櫋雜誌》中的一段:清嚴無照《蕙櫋雜誌》: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巨集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後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岳飛詞,有如是作為,後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十字,寫盡三態。(魯迅《集外集拾遺?書苑折枝(二)》)

(5)補充原文讀書筆記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讀書筆記摘抄14

我見到的第一個人形容枯搞,雙手和臉都像煙一樣的黑,頭髮、鬍子很長,衣衫襤褸,而且有幾處被火燒糊了。他的外衣、襯衫和面板全是一種顏色。

八年以來他都在埋頭設計從黃瓜裡提出陽光來,密封在小玻璃瓶裡,在陰雨溼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來使空氣溫暖。他告訴我,再過八年他毫無疑問可以以合理的價格供給長官的花園足量的陽光;可是他抱怨原料不足,請求我捐助點什麼來鼓勵發明的才能,特別是因為在這個季節黃瓜價錢特別貴。我送了一份薄禮,好在我的貴族朋友特意為我準備了足夠的錢,因為他知道他們慣於向參觀的人要錢。我走進了另一間屋子,但是馬上就要退出來,差點兒被一種可怕的臭氣薰倒。我的嚮導催促我走進去,悄悄地告訴我:不要得罪他們,他們會恨你入骨。因此嚇得我連鼻子都不敢堵。這個房間裡的設計家是學院裡資格最老的學者,他的面孔和下巴都是淡黃色的;手上、衣服上都塗滿了汙穢。我被介紹給他的時候,他緊緊地擁抱了我,當時我多麼想找一個藉口謝絕他這種親熱的禮儀啊。他自從到科學院工作以來,就是研究怎樣把人的糞便還原為食物。他把糞便分成幾部分,去掉從膽汁裡得來的顏色,讓臭氣蒸發,再把浮著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們供給他一桶糞便,那種桶大約有一個布利斯脫酒桶那麼大。還有一位最巧妙的建築師,他發明了建築房屋的新方法,就是先從屋頂開始建築,自上而下一直蓋到地基。他的根據是他的辦法和兩種最精明的昆蟲——蜜蜂和蜘蛛——的方法相同。在另一個房間裡,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一位設計家想出了一個用豬來耕地的方法。這個方法不用耕具、牲口和人力,只在一英畝的田地裡,每隔六英寸,在深八英寸的地方埋上許多橡實、棗子、栗子和這種動物愛吃的其他榛子和蔬菜;然後把六百頭或者更多的豬趕到田裡去。幾天以後為了找尋食物,它們就會把土全部掘起,不但適於下種,而且拉了滿地的屎也上好了肥料。

雖然經過實驗,他們發現費用太大,也太費事,而且幾乎得不到什麼收成,但是大家都認為這種發明毫無疑問是大有改進的可能的。

讀書筆記摘抄15

《魯濱孫漂流記》(RobinsonCrusoe)舊譯《魯賓遜漂流記》,一部家喻戶曉的現實主義回憶錄式冒險小說。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英國,情節真實具體、親切自然,讓人不忍釋手。小說從出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據說,除了《聖經》之外,《魯濱孫漂流記》是出版次數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故事中的情節引人入勝,敘事的語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好作品。《魯濱孫漂流記》主要告訴了我們如何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

好詞摘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瀰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簡直嚇壞、晴天霹靂、怒不可遏、置之度外、渺小荒唐可笑、簡陋不堪、不盡天職、境遇、原動力、勇往直前

聊以、患難、幸福、邪惡可鄙、隱祕、狹隘

不以過去之憂為憂,也不以過去之樂而樂

好句摘錄:

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麼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