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言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2

《弟子規》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個人從小開始,就要學習孝順父母、和兄弟姐妹友愛,要講信用等等。其中,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這一部分對我的教育最大。回想起來,我在一些事情做得很不好。比如有一回,媽媽叫我掃地,我很不耐煩地回答:“哦哦—”,照樣上網聊天,直到媽媽生氣了,我才不情願地去掃地,嘴巴還嘟嗦著:“掃就掃嘛,急什麼?”事後,爸爸媽媽教訓我時,我還頂嘴。除此之外,我還經常不體諒父母的難處,不體諒父母的苦心。父母做好的菜,我總是嫌這個菜不合口味,那個菜天天吃吃膩了。弄得父母很無奈……

對比起夏天為父親扇床,冬天為父母暖被窩的黃秀,真是有天壤之別。

現在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而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我決心不再讓父母瞎操心,向黃秀學習,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我讀過許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教育意義的是《弟子規》這本書。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3

在末學看來,婚姻跟愛情不一樣。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古代人都講“門當戶對”,這是有根據的。一定要隨緣,要找志同道合的伴侶。愛情會隨著時間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又會慢慢變成一種親情,而隨之,年輕時的激情會慢慢消退。

為什麼現在的離婚率逐年攀升,就是因為太兒戲,不夠重視。“閃婚”“試婚”等這樣的新詞出來,真的讓人很心酸。想想傳統的婚姻,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現在呢?像玩過家家一樣。因為男女關係的混亂,而造成現在男女生理問題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受到傷害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作為90後的我,也更感責任之重大。末學也是剛從中倖免逃脫出來的一員,也更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受益,能覺醒。

真正的愛情是成全別人,是希望對方幸福快樂,而不是佔有跟慾望。現在的青少年都想擁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就像言情小說,像偶像劇裡一樣。那隻能是幻想。真正的愛情就是相濡以沫的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雞毛小事,它是一種很平和很微妙的感覺,就是用心去感受。所以,對於愛情,一定要理性,而非感性,“衝動是魔鬼啊”。

愛的語言是正直的,那些只會花言巧語的人就像是披著羊皮的狼,就像老師說的:“因為誤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開”。對愛不瞭解,很可能拿著愛到處控制別人。愛的行為是成全對方的善良,成全對方對的行為。女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助夫成德啊!在末學心中最完美的婚姻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坐著搖椅慢慢聊”。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4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若你: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5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資料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我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此刻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我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我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厭惡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當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樣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此刻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當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齊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6

讀《弟子規》有感讀完《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記得有一次我喝水的時侯,由於杯子沒有拿穩,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當時我想:“這回可慘了!爸爸回來一定會狠狠地訓我一頓的。”等爸爸下班回來,我一直躲著凶,沒有告訴他杯子摔碎的事。爸爸知道後,並沒有象我想象的那樣,而是跟我說:“一個人一生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一些無心之錯,只要認識到錯了,以後引起注意就可以了。你摔碎杯子不敢告訴我,說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我就不會再批評你了,怕的是犯了錯誤而自己認識不到。”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一個人不經意間做錯了事,而自己又認識到並加以改正,是可以原諒的;而存心去做錯事或做錯事不去改正,就等於是錯上加錯,是不可以原諒的。”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7

今天我朗讀並背誦了《弟子規》,從“弟子規,聖人訓”一直到“事諸兄,如是兄”。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要孝順長輩,冬天的時候要用自己的身體焐熱床鋪,夏天的時候要把床扇涼。長輩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要主動給長輩讓座。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8

時隔幾年,再次讀著《弟子規》,我不再是兒時那幅無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更多的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對為人處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規》中,強調對父母要孝,對長者要敬。這無疑是一個真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我們就是強調百善孝為先。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我們不能再“愚孝”!對父母是要態度謙恭語氣溫和,對父母的教誨也要聽從。但如果一味順從父母,把父母的所有話都作為真理,那麼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個聽話的好兒子,但在社會中你未必是個優秀的青年!對父母的孝不是一味順從,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種順從!

在待人上還講到對長輩要尊敬,要懂得尊老愛幼,這是不變的真理,只不過方式要有所改變而已,不必“騎下馬,乘下車……”在對待兄弟之間,必須和睦相處要有一種博愛之心,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響應國家構建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

其次,在做人方面,對我的教誨更是大!第一,作為社會主義的優秀接班人,我們必須有合理而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貪睡。同時還要求我們衣著要整潔,不要過分追求華貴,也不要過於的與人攀比,衣物整潔即可。第二,《弟子規》中強烈要求我們要作誠信之人,講信譽,講誠信。這也是我們現在構建誠信社會的一個響亮口號。第三,《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有一顆虛懷德納諫之心,善於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有一顆不恥下問之心,不懂就問的謙遜的態度。第四,《弟子規》中強調“勿飲酒”,在現在的社會中,勿飲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顯示的,只能說盡量少飲酒,畢竟少飲怡情,多飲傷身嘛。第五,《弟子規》中教育我們要有一中堅忍不拔的人格,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即所謂:做事勿畏難!第六,文中強調“鬥鬧場勿近”,雖然,大家都這樣認為,可是我認為我們應當有責任心,應該及時撥打電話號碼如110等,以免事態嚴重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弟子規》中強調我們讀好書,好讀書,因為讀書好。要熱愛讀書,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為自己的成才之路做好鋪墊!然而,《弟子規》中強調,有餘力,則學文。我認為必須全力學文,因為我選擇了這條路,全力以赴就是我對自己最大的回報。無論怎樣,全力以赴,我就不會後悔!

讀完《弟子規》,無論是在待人,為人,處事,學習等各個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當我認真寫下這篇文章之時,我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番新的體悟,這種體悟是一種心靈的甦醒,更是一直弄個前進的動力。衷心希望這種動力,能一直保持下去,支援我走完大學時光,意氣風發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和這個社會!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9

作為家長、老師的我,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聖經,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忠孝思想不可丟。”有德有才為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乃危險品。可見“德”的重要。作為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成為次品,更不想讓其成為社會的危險品,我們應該怎麼辦?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以“入則孝”開篇,更凸顯其意義的重大。在這方面,我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為孩子做榜樣。

我母親已有八十多歲了,從去年身體一直不好。因為在本村,我會時不時的過去照看,尤其在星期日或下雨天,我會經常陪在母親身邊,為母親鋪床、洗腳、提水、看火,陪母親說話、聊天等,以盡做女兒的孝道。有時下班或星期日,我會帶著孩子過去。當看到我為母親端煤時,孩子便說:“媽,還是我來端吧!”有時還會主動問我“媽,今天給姥姥幹什麼?”“端玉米軸兒”,直到把箱子端滿為止。孩子這點小小的舉動,也正用行動詮釋了“孝”的意義。就在兩個月前母親住院期間,我由於外感風寒,從醫院回家時突然感冒了,肚子疼、渾身疼得不願下床。兒子按照我的教法,親自為我衝藥、熬粥喝,看到這些,我還真有一點小感動。孩子今年雖然還不到十週歲,但我覺得真的長大了,學會照顧自己的媽媽了。此時我也正聯想到《弟子規》中說到的“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這幾句話。是呀,是弟子規教育了我,教育了我的孩子。

“出必告,反必面,”“事雖小,勿善為,”“物雖小,勿私藏”……這些,我的孩子做到了。不管上學還是放學回家,都要打招呼;違反道德的事不會去幹;不是自己的東西,肯定不會據為己有,哪怕是家裡櫃子上放著的錢,他也不會私自拿走,甚至買東西找回的錢也會如數交還。以前教育孩子的道德規範,如今在《弟子規》中逐一得到了體現,這更使我認識到“孝”的廣泛。“親所好,立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永遠都要記住:為人子女應“以孝為先”。

以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在和長輩或他人相處時不嚴格要求他們,好吃的好玩兒的都給孩子享用,以至於他們認為這些是理所應當的,不知道禮讓長輩及他人,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弟子規》指導我們:“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幼勿坐”。

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時,我從電腦上找出來併為孩子做了解釋。當時我是站著說的,剛說完“長者立,幼勿坐”,孩子便說“媽,你快點兒坐吧,要不然我都不能坐。”一句出於淘氣的話,卻讓我的心裡有一點兒暖融融的感覺,說明孩子懂得了什麼是“長者立,幼勿坐”。在以後的日子裡,也漸漸地付諸於行動。[平時吃飯時,孩子的爸爸沒有下班回家,就讓孩子先等一等;有了好吃的就先讓孩子撿好的先給奶奶送過去;如果在奶奶面前說話聲音大了,我馬上會提醒孩子:尊長前,聲要低;當我說話聲音大時,孩子也會比出食指在嘴前做出“噓”的動作來提醒我。就這樣,我們互相勉勵,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以前我的孩子上學經常忘記帶東西,物品隨處亂放。因缺少事先計劃和準備,以至到時東找西找,匆匆忙忙,身心慌亂,錯誤百出,結果耽誤時間不說,還經常發生口舌,使家庭氣氛緊張。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有過好多次,不是忘記帶英語書,就忘記帶語文書,要不就是忘帶彩筆,紅領巾更是,找不到五間屋子就帶不上。因為我要上班,奶奶也跟著找,本來早晨的時間就不多,這樣搞得就更緊張了。通過背誦理解《弟子規》,孩子更直觀地認識到“事勿忙,忙多錯”的道理。《弟子規》“謹”的一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警惕自己的言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在逐漸養成。如“起床、盥洗、穿衣、吃飯、坐立走”等。孩子的進步使我們做家長的感到無比欣慰。

《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孩子的,也是教育我們的。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做好孩子的領路人,成為孩子成長的榜樣。其實我的這點做法不足掛齒,距離《弟子規》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但為了我們的孩子,也為了家庭與社會更加和諧,我希望我們能夠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0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1

這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讀後使我感觸很深。

書中提到《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它具體列述了兒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為規範,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之一。

在閱讀的時候,有很多字詞很難理解,爸爸媽媽就聯絡實際耐心的給我講解,使我更加明白了內容的意思和內涵。書中的“故事連結”欄目我很喜歡看,因為更容易看懂,對我閱讀理解《弟子規》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使我從日常生活中的孝敬父母、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很喜歡這本書,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多讀多看這本書,並做到言行一致。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2

假期教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背誦《弟子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體會十分深刻,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

在這本書裡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提高是十分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裡。

其次,這本書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能夠了,不需要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貴重,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是說吃飯時不能挑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更不能夠愛吃的就暴飲暴食,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我,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歡樂的成長。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3

我們班的特色是背誦《弟子規》。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裡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 “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4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裡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忙。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樣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通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好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好應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時刻剩餘,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因此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裡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開啟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開啟本子,上方寫著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裡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明白,去體會。

《弟子規》裡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必須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5

今天我閱讀了《弟子規:尊長篇》前四章,它的內容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它的意思是:兄長要善待弟弟,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彼此把財物看得很輕,兄弟之間的怨恨又從何而生呢?說話時做到互相如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無論是吃飯時,還是坐立行走時,都要讓年長者在先,年紀小的隨後。如果聽見長輩在叫喚人,就應立即代他去叫喊。如果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應立即到長輩那裡去看看有什麼事。

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他們的名字;在長輩面前表現得謙虛恭敬,不要自我表現才能。

通過學習這篇尊長篇,我懂得了不僅要孝敬父母,而且要尊重兄長,與他們和睦相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