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讀唐詩》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1W

《蔣勳說唐詩》中,蔣勳用十個章節來講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詩,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詩人,以下是“《蔣勳讀唐詩》讀書筆記”,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蔣勳讀唐詩》讀書筆記

誰現在還會讀唐詩?想一想,心裡有些吃驚,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學生和牙牙學語的孩童。這當然也是現實的需要,它實在不能帶來什麼經濟效益。當下顯然不是一個讀詩的時代。讀詩既沒有時間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環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需要一些詩歌的味道。比如,當有一天面對青山碧水時,我們往往興奮起來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達點什麼,卻似乎只能在“啊啊”聲中悻悻地放下手臂。當我們在觥籌交錯之間,想文雅一下生活時,卻只能詞不達意地說著各種說辭或各類段子,請對方下酒。第一個場景很靜美,第二個場景很熱鬧,詩似乎都不能與之相融。但在唐代,詩充盈於生活的各種場景,那時的詩人面對美景可以吟誦抒發,面對美酒可以高唱豪飲。

這麼說,你會說,那是在唐代呀,現在怎麼可以!唐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蔣勳說,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但我們對那樣的露營豈能無動於衷?唐朝是一次短暫的出走,唐詩裡的燦爛與華美讓我們感動和嫉妒。我們期望“夢迴唐朝”。那麼,怎麼回去?

蔣勳告訴我們,要讀點唐詩。因為,唐詩是一粒珍珠,值得我們關注和珍惜。蔣勳說,魏晉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學實驗,這些實驗是在為一個大時代的到來做準備,準備文字,準備聲音,準備詩的韻律與結構,這個過程就是琢磨“唐詩”這顆珍珠的過程。唐代是詩的盛世,經過幾百年“水到渠成”的積累準備,唐詩綻放出燦爛與華美的氣質,那麼多詩人像彼此有約定一樣同時誕生,欣然相攜著來赴詩的.盛會。

蔣勳是怎麼來讀唐詩的呢?他先講“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場精彩的戲,那麼多詩人才能在這個舞臺上留下自己的傳奇,並共同奏響一部空前絕後的交響樂。蔣勳講的第一首詩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這首詩裡,他認為應將題目中的五個漢字分解開來,即春天不必用來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離去。在分析了每句詩的含義後,蔣勳說,這首詩從“用字、用句到哲學思想與文字的華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這其實不是張若虛個人才氣的表現,而是時代的水到渠成。沒有魏晉時期的清談,沒有“四六駢文”的練習,就不會產生擁有這樣胸懷與氣度的詩人,也不會產生具有如此明顯宇宙意識的“孤篇”鉅製。

宇宙意識在唐代被詩人們凸顯出來,因此唐詩展現出巨集大的格局。這是因為,唐代的詩人總是在跟月亮、太陽、山川對話,他們的生命都被放大到巨大的空間中。也因此,他們才會吟誦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空運,描繪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浩茫蒼涼,發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問……

在蔣勳的唐詩講解中,他多次提到“農業倫理”,並不斷說唐代如何衝破農業倫理。什麼是農業倫理?簡單地說,就是日常的生活規矩,應該怎麼著,不該怎麼著。唐代是出走的露營,不怎麼遵循這個倫理。與“農業倫理”對應的,似乎是出走與清狂。在唐代,它顯現為“貴遊文學”,繼承著南朝王謝子弟的傳統,顯示出豪華、奢侈的風尚,對青春、豪氣、揮霍等等進行直接的歌頌。這也構成了唐詩的主體精神。王維的《洛陽女兒行》、李白的《將進酒》都有對揮霍無度的歌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