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筆記作文彙編八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筆記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讀書筆記作文彙編八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清晨,溫暖的陽光充溢著雅靜的書房,翻開那本在書架上沉睡已久的書—《夏洛的網》,再一次感受到蜘蛛夏洛與小豬威爾伯之間真誠的友誼。

小說的主人公夏洛是一個聰明善良的灰蜘蛛,一個天才的織網家。沒有人能夠相信一隻毫不起眼的渺小的蜘蛛能夠逆轉一頭即將被做成燻肉火腿的豬的命運,可夏洛卻做到了。正是夏洛的挺身而出,使小豬威爾伯有了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正是夏洛夜以繼日、不辭辛苦地織出被人們視為奇蹟的文字挽救了威爾伯的一命。可就當威爾伯有了安穩的未來後,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讀到了這裡,我不禁潸然淚下。一隻這麼真誠、這麼有愛的蜘蛛將不久於人世,誰會不被它感動,不為它惋惜呢?

初讀這本書時,我常納悶:夏洛為什麼要幫助一個從來沒有為它做過什麼的小豬威爾伯呢?後來,我終於反覆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夏洛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因為威爾伯是它的朋友,更是因為它真正懂得了一隻蜘蛛活著的意義並不是忙著捕捉、吞食小飛蟲,不為自己著想,而是儘自己所能為別人付出自己的一切,在別人獲得快樂的同時,自己更是獲得了雙倍的快樂。

巴金曾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在於接受,也不在於索取。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只有學會給予,別人才能收穫更多的友誼。只有真心為你付出給你幫助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讀了《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埃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艱苦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裡.由於家境貧困,他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補丁褲子.

高爾基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 都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時間長了就不願意再穿.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去撿垃圾換錢.每到不上學的日子,他就早早起來,揹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了著落.再想想我們,我們現在什麼也不用操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撿垃圾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學校裡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去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並不是高爾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很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學習,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優異的成績,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和書沉思,不僅思緒萬千.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奢侈呀.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鬥,朝著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務虛筆記》是史鐵生迄今為止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發表已兩年,評論界和讀者的反應都不算熱烈,遠不及他以前的一些中短篇作品。一個較普遍的說法是,它不像小說。這部小說的確不太符合人們通常對小說的概念,我也可以舉出若干證據來。例如,第一,書名本身就不像小說的標題。第二,小說中的人物皆無名無姓,沒有外貌,僅用字母代表,並且在敘述中常常被故意混淆。第三,作者自己也常常出場,與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甚至與小說中的人物相混淆。

對於不像小說的責備,史鐵生自己有一個回答:“我不關心小說是什麼,只關心小說可以怎樣寫。”

可以怎樣寫?這取決於為什麼要寫小說。史鐵生是要通過寫小說來追蹤和最大限度地接近靈魂中發生的事。在他看來,凡是有助於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法都是允許的,小說是一個最自由的領域,應該沒有任何限制包括體裁的限制,不必在乎寫出來的還是不是小說。

就小說是一種精神表達而言,我完全贊同這個見解。對於一個精神探索者來說,學科類別和文學體裁的劃分都是極其次要的,他有權打破由邏輯和社會分工所規定的所有這些界限,為自己的精神探索尋找和創造最恰當的表達形式。也就是說,他只須寫他真正想寫的東西,寫得讓自己滿意,至於別人把他寫出的東西如何歸類,或者竟無法歸類,他都無須理會。凡真正的寫作者都是這樣的精神探索者,他們與那些因為或者為了職業而搞哲學、搞文學、寫詩、寫小說等等的人的區別即在於此。

我接著似乎應該補充說:就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而言,在乎不在乎是一回事,是不是則是另一回事。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小說雖然大多皆蒙不像小說之責備,卻依然被承認是小說,則小說好像仍具有某種公認的規定性,正是根據此規定性,我們才得以把現代小說和古典小說都稱作小說。

在我的印象裡,不論小說的寫法怎樣千變萬化,不可少了兩個要素,一是敘事,二是虛構。一部作品倘若具備這兩個要素,便可以被承認為小說,否則便不能。譬如說,完全不含敘事的通篇抒情或通篇說理不是小說,完全不含虛構的通篇紀實也不是小說。但這只是大略言之,如果認真追究起來,敘事與非敘事之間(例如在敘心中之事的場合)、虛構與非虛構之間(因為並無判定實與虛的絕對尺度)的界限也只具有相對的性質。

現代小說的革命並未把敘事和虛構推翻掉,卻改變了它們的關係和方式。大體而論,在傳統小說中,“事”處於中心地位,寫小說就是編(即“虛構”)故事,小說家的本領就體現在編出精彩的故事。所謂精彩,無非是離奇、引人入勝、令人心碎或感動之類的戲劇性效果,虛構便以追求此種效果為最高目的。至於“敘”不過是修辭和佈局的技巧罷了,敘事藝術相當於誘騙藝術,巧妙的敘即成功的騙,能把虛構的故事講述得栩栩如生,使讀者信以為真。在此意義上,可以把傳統小說定義為逼真地敘虛構之事。在現代小說中,處於中心地位的不是“事”,而是“敘”。好的小說家仍然可以是編故事的高手,但也可以不是,比編故事的本領重要得多的是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它展示了認識存在的一種新的眼光。在此眼光下,實有之事與虛構之事之間的界限不復存在,實有之事也成了虛構,只是存在顯現的一種可能性,從而意味著無限多的別種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小說中,虛構主要不是編精彩的故事,而是對實有之事的解構,由此而進窺其後隱藏著的廣闊的可能性領域和存在之祕密。在此意義上,可以把現代小說定義為對實有之事的虛構式敘述。

我們究竟依據什麼來區分事物的實有和非實有呢?每日每時,在世界上活動著各種各樣的人,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不妨說這些人和事都是實有的,其存在是不依我們的意識而轉移的。然而,我們不是以外在於世界的方式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活在世界之中,並且不是以置身於一個容器中的方式,而是融為一體,即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所謂融為一體並無固定的模式,總是因人而異的。對我而言,唯有那些進入了我的心靈的人和事才構成了我的世界,而在進入的同時也就被我的心靈所改變。這樣一個世界僅僅屬於我,而不屬於任何別的人。它是否實有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我們就必須進而否定任何實有的世界之存在,因為現象紛呈是世界存在的唯一方式,在它向每個人所顯現的樣態之背後,並不存在著一個自在的世界。

不存在自在之物——西方哲學跋涉了兩千多年才得出的這個認識,史鐵生憑藉自己的悟性就得到了。他說:古園中的落葉,有的被路燈照亮,有的隱入黑暗,往事或故人就像那落葉一樣,在我的心靈裡被我的回憶或想象照亮,而閃現為印象。“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真實”。“真實並不在我的心靈之外,在我的心靈之外並沒有一種叫做真實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呆在那兒。”我們也許可以說,這真實本身已是一種虛構。那麼,我們也就必須承認,世界唯有在虛構中才能向我們真實地顯現。

相信世界有一個獨立於一切意識的本來面目,這一信念蘊涵著一個假設,便是如果我們有可能站到世界之外或之上,也就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我們就可以看見這個本來面目了。上帝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這也正是史鐵生喜歡做的猜想,而他的結論也和西方現代哲學相接近,便是:即使在上帝眼裡,世界也沒有一個本來面目。作為造物主,上帝看世界必定不像我們看一幅別人的畫,上帝是在看自己的作品,他一定會想起自己有過的許多腹稿,知道這幅畫原有無數種可能的畫法,而只是實現了其中的一種罷了。如果我們把既有的世界看作這實現了的一種畫法,那麼,我們用海德格爾的“存在”概念所喻指的就是那無數種可能的畫法,上帝的無窮創造力,亦即世界的無數種可能性。作為無數種可能性中的一種,既有的世界並不比其餘一切可能性更加實有,或者說更不具有虛構的性質。唯有存在是源,它幻化為世界,無論幻化成什麼樣子都是一種虛構。

第一,存在在上帝(=造化)的虛構中顯現為世界。第二,世界在無數心靈的虛構中顯現為無數個現象世界。准此,可不可以說,虛構是世界之存在的本體論方式?

據我所見,史鐵生可能是中國當代最具有自發的哲學氣質的小說家。身處人生的困境,他一直在發問,問生命的意義,問上帝的意圖。對終極的發問構成了他與世界的根本關係,也構成了他的寫作的發源和方向。他從來是一個務虛者,小說也只是他務虛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毫不奇怪,在自己的寫作之夜,他不可能只是一個編寫故事的人,而必定更是一個思考和研究著某些基本問題的人。熟悉哲學史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這些問題皆屬於虛的、形而上的層面,是地道的哲學問題。不過,熟悉史鐵生作品的讀者同時也一定知道,這些問題又完完全全是屬於史鐵生本人的,是在他的生命史中生長出來而非從哲學史中摘取過來的,對於他來說有著性命攸關的重要性。

取“務虛筆記”這個書名有什麼用意嗎?史鐵生如是說:“寫小說的都不務實啊。”寫小說即務虛,這在他看來是當然之理。雖然在事實上,世上多的是務實的小說,這不僅是指那些專為市場製作的文學消費品,也包括一切單為引人入勝而編寫的故事。不過,我們至少可以說,這類小說不屬於精神性作品。用小說務虛還是務實,這是不可強求的。史鐵生曾把文學描述為“大腦對心靈的巡查、搜捕和捉拿歸案”,心靈中的事件已經發生,那些困惑、發問、感悟業已存在,問題在於去發現和表達它們。那些從來不發生此類事件的小說家當然就不可能關注心靈,他們的大腦就必然會熱中於去搜集外界的奇事逸聞。

應該承認,具體到這部小說,“務虛筆記”的書名也是很切題的。這部小說貫穿著一種研究的風格,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人的命運問題,因此不妨把它看作對人的命運問題的哲學研究。當然,作為小說家,史鐵生務虛的方式不同於思辨哲學家,他不是用概念、而是通過人物和情節的設計來進行他的哲學研究的。不過,對於史鐵生來說,人物和情節不是目的,而只是研究人的命運問題的手段,這又是他區別於一般小說家的地方。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常常彷彿看見在寫作之夜裡,史鐵生俯身在一張大棋盤上,手下襬弄著用不同字母標記的棋子,聚精會神地研究著它們的各種可能的走法及其結果。這張大棋盤就是他眼中的生活世界,而這些棋子則是活動於其中的人物,他們之所以皆無名無姓是因為,他們只是各種可能的命運的化身,是作者命運之思的符號,這些命運可能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看世界的兩個相反角度是史鐵生反覆探討的問題,他還把這一思考貫穿於對小說構思過程的考察。作為一個小說家,他在寫作之夜所擁有的全部資源是自己的印象,其中包括活在心中的外在遭遇,也包括內在的情緒、想象、希望、思考、夢等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僅僅屬於他的主觀世界。他所面對的則是一個假設的客觀世界,一張未知的有待研究的命運地圖。創作的過程便是從印象中脫胎出種種人物,並把他們放到這張客觀的命運地圖上,研究他們之間各種可能的相互關係。從主觀的角度看,人物僅僅來自印象,是作者的一個經歷、一種心緒的化身。從客觀的角度看,人物又是某種可能的命運的化身,是這種命運造成的一種情緒,或者說是一種情緒對這種命運的一個反應。一方面是種種印象,另一方面是種種可能的命運,兩者之間排列組合,由此演化出了人物和情節的多種多樣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部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結構的自由和開放。在結構上,小說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故事本身,二是對人的命運的哲學性思考,三是對小說藝術的文論性思考。這三個層次彼此交織在一起。作者自由地出入於小說與現實、敘事與思想之間。他講著故事,忽然會停下來,敘述自己的一種相關經歷,或者探討故事另一種發展的可能。他一邊構思故事,一邊在思考故事的這個構思過程,並且把自己的思考告訴我們。作為讀者,我們感覺自己不太像在聽故事,更像是在參與故事的構思,藉此而和作者一起探究人的命運問題。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媽媽共同讀了一篇故事“進展順利”。故事主要講了夏洛在網上織出了“了不起”三個字。大家都來看,威爾伯昂首挺胸,裝出一副了不起的樣子。夏洛又讓老鼠坦普爾頓去找廣告紙上的字。坦普爾頓找了幾次,找到了“勿失時機,行動起來,包你光彩照人”。夏洛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命令小豬威爾伯跑來跑去,跳高、後空翻,它發現小豬威爾伯真的光彩照人。最後,夏洛給小豬講故事、唱歌,小豬睡著了。

我一邊看書,一邊找問題,畫出答案。我的問題是:1、夏洛織的幾個字是什麼?(了不起)2、誰撿起一把叉子?(勒維)3、夏洛說,必須宣傳威爾伯的什麼品質?(高尚品質)4、什麼叫飛天蜘蛛?(乘氣球飛天的蜘蛛)

我看完後,媽媽又看了一遍,也提出了一些問題:1、夏洛怎樣織出“了”字的?(它把它的吐絲器晃到位,吐出絲來,橫著過去,然後向左斜下來,到一半的地方往下直落,到了底下,又向左回上去一點,就只出了一個“了”字。)2、威爾伯為啥覺得自己了不起?(當大家都在看網上的“了不起”時,威爾伯以為大家都在看自己,所以覺得自己了不起。)3、夏洛不理解“勿失時機,行動起來,包你光彩照人”的意思,它命令威爾伯做了什麼?結果如何?(它命令威爾伯跑來跑去,跳高、後空翻,它發現威爾伯真的光彩照人。)4、威爾伯讓夏洛給它講故事,夏洛講了嗎?說明夏洛是一個怎樣的蜘蛛?(夏洛不僅給威爾伯講了故事,還給威爾伯唱了一首歌。說明夏洛是個有愛心的小蜘蛛。)

然後,爸爸把我們的問題提出來,我們舉手搶答。最後,我贏了。

接著,我和媽媽在文章中找出來一些好詞好句,我們還用好詞造句、用好句仿寫句子。比如:閃閃發亮,我造的句子是:喝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比如:岌岌可危,我造的句子是:樓上的吊籃快吊不住那個工人,他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比如:威爾伯又跑又跳,忙了一通,累了,在乾淨的麥草上躺下來。我仿寫的句子是:我回到家,放下書包,拿出作業本,認認真真地開始寫作業。

今天,我和媽媽很快樂,因為我們又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是管建剛老師作品。在這本書裡,管老師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導”,強化“作後講評”,這才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出路。他認為學生的作文就如盆景製作,盆景製作有兩種典型方式,一是強制地將枝杆朝著人為的方向前進,從而製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順著枝杆原有的姿態,做必要的牽引,每一個盆景都是不可複製的。當前大量存在於一線的,以“指導”為中心的作文教學,就是第一種盆景的製作方式;而以“講評”為中心的作文教學,走的恰恰是第二種盆景的製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藝術生命的製作方式。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頭不禁一寒。按照管老師的理論,如果我的課前指導越成功不就是對學生作文更大的禁錮嗎?那把這一塊放進課題不就是一個錯誤嗎?還是直接做習作中和習作後的指導就可以了呢?我陷入了沉思。

管老師眼中的學生的作文水平和我們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基於農村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實際情況,我們的課前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很多學生如果不對他進行課前的作文指導,他就無法下筆了。傻傻地坐著或者是亂寫一氣,所以,課前指導還是應該進行。但是我們也不能走極端,就拿一篇範文來指導,那樣的話,所謂的盆景就真的會是千篇一律的,沒有欣賞的價值。這就提醒我們課題組在實施課前指導的過程中多選一些不同的案例,並鼓勵學生根據啟發寫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作文。

雖然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與我們的課題研究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管老師強化作文講評的觀點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他說:“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認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指”出哪裡寫得好,句子就該這麼寫,作文就該這麼寫;“指”出哪裡有問題,什麼問題,以後要注意。老師認認真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狀,“導”出一個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的作文訓練點,兩者合起來,就是“指導”。“講評”,就是最好的“指導”。它是有了“學生作文”這個文字之後,實打實的“指導”。

“講評”課,就是先“號脈”,再“下藥”,這藥就能下得準,就能藥到病除。即使不藥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學生已經寫出作文了呀。先讓學生寫,寫出來了,有什麼問題,我給你診斷,給你開藥方,給你治,這就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先寫後教”,“以寫定教”。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洋思經驗。

一定要研讀學生的作文。離開了對學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學必肯定無的放矢,你不朝著學生的現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裡“射”?又能“射”到哪裡去?作後講評課,是“研究學生作文”之後的一個表現形式,最好的表現形式。一個老師講評課重視了,上好了,對學生的作文狀態瞭如指掌了,班上學生的作文絕不會差!”

所以我們在實施課題的過程中,要側重於習作中和習作後的指導,讓學生習作這個盆景千姿百態,不可複製。

我閱讀了管建剛作文教學系列《我的作文教學主張》之後,我深有感觸,非常認同管建剛的主張——讓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會作文,創造性地寫好作文,享受作文。我在作文教學中,也體會到,學生想寫的作文寫得開心,寫得得心應手。否則,學生咬著筆桿也寫不出皮毛。因此當學校發給我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這本書時,我是滿懷期待,希望從中再次得到啟發,得到方法,得到動力,得到實惠。

一、“文心”重於“文字”

“文心”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應是學生寫作的心靈,是心靈的甦醒,是心靈的敞開,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對理想的追求。而管老師認為的“文心”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意志上,他強調:沒有興趣的寫作是“死”的寫作。是的,管老師點出了作文教學的關鍵處了。作為第一線的老師,也深深知道: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更何況是公認難的作文呢?對於一個小孩,讓她們寫什麼呢?怎樣寫?沒有興趣如何實踐!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師的這一個觀點。“你要好好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啊。”這是一些老師見到管老師問及作文訓練的方法時,管老師回答的一句話。管老師還認為:作文教學以“技能訓練”為核心,是一條走不通的路。我也覺得是:因為作文興趣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作文能力。因此,管老師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張,我願跟大家分享:說錯誤的真話,不說正確的套話;說不好聽的真話,不說好聽的假話;寫作熱情來自真誠的迴應;沒有興趣的寫作是“死”的寫作。

二、“生活”重於“生成”

學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種生活,即不要把學生的作文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割裂開來。是啊,“只要活著就有寫的內容”,因為學生不是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為了生活。因此,我也認為,如果覺得學生沒有寫作的內容時,我會捫心自問,我限制了學生的心靈沒有?每當此時,我會把作文教學停下來,因為讓學生再寫下去是毫無意義的,沒有一種另外的“寫作生活”。記起,在春節後的開學初,班裡舉行一次茶話會,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談談茶話會的情況,再用筆頭寫在紙上,願意寫多少就寫多少。學生的興趣可濃了,寫出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側重於春節的趣事,有側重於庭聚會,有側重於對同學的思念有詩歌、散文、記敘文,形式多樣,這不就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還記得,在舉辦的心理團體輔導中,我班的學生是活動的物件,於是我讓他們抓細節、抓氣氛、抓過程,把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讓人身臨其境。一篇篇多好的作文,就在學生的筆下記錄下來。每當手捧著這些美文的時候,心裡不由地再次感慨:學生要寫作文,必須從生活中來,走向生活中去,這樣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學生的生活就是寫作的“金礦”!我們就要幫助學生髮現他們的“寫作金礦”。

三、“發現”重於“觀察”

眾所周知,觀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觀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我又突然想到:海倫凱勒成名的事實。所以,我覺得寫作,重要的是內心的發現。傾聽內心,發現題材,是最重要的寫作能力。“留心觀察”這四個字,重要的不是“觀察”,而是“留心”。因此,學生的發現是與眾不同的,唯有這樣才會寫出獨一無二的文章。

作文教學是一個弱勢的群體,作文教學研究是一個落後群體。看了管建剛的這本書,讓我掩卷沉思,作文教學的路子,自己在管建剛的主張下,努力綻放作文教學的奇葩!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佛家有云:“善因善果,善果善因;惡因惡果,惡果惡因。”可見,一件事情的因果往往有著密切的聯絡,沒有一個人在做完一件事的開頭後撒手不管。抽身離開,與這中的結尾毫無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對自己丟入石頭到水中後激起的水花負責,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負責。

小小的石子,被人扔入水中,讓平靜的水面激起朵朵浪花,隨著浪花,漾起圈圈漣漪,一圈一圈,直到溫延到腳邊,漫上腳背,那種感覺,有人享受,覺得如盛夏之清涼;有人憎惡,覺得如嚴冬之寒冰。對此,真可謂各有各的感受,但不可避免的,是它註定會漫上腳背,帶給人或舒適,或痛苦的感受。扔石子如水,是人的選擇,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沒有機會,也沒有資格去逃避,對結果,我們只能選擇接受,不論結局是喜是悲。

其實,所謂的水花,不過是一個結局的代名詞罷了,真正難做到的,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心甘情願地負責。

在學習中,同一個班上的學生也會有人對學習付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務,所以得到的也不同。這是我們生活中最現實,最直接的例子了吧?用心學習的人,付出得多,用心得多,就將到了優異的成績,老師掖可,同學的尊敬;相反,對學習敷衍了事的人,付出得少,漫不經心,得到的是自己的不甘,老師的不快,同學的蔑視,但他們往往會心生抱怨,只是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是自己不努力。付出的永遠與得到的成正比,既然做了,就要心甘情願地認了,想要改變結果,就要改變一開始的態度,否則,於事無補。

放眼世界,縱觀古今,所有的因果不都是相俯相承嗎?所有的結果,都需人負責。林肯廢除了黑奴制,但是死於非命,今人惋惜,至少他對他的堅持負了責;項羽火燒阿房宮,實施暴敵,盡失人心,最終只得烏匯自刎,以謝天下……

太多太多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事的因果關聯,是不可因人而改變的,既然做了,就沒有時間後悔,要麼改正,要麼一意孤行,但最基本的,是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

讀書筆記作文 篇8

西遊記這本神魔小說,結合了中國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四個人物主角各有所長。在《西遊記》的故事情節中佔了很重要的位子。

孫悟空是一個勇敢機智,嫉惡如仇,非常大膽的一個人。但是“大鬧天空”時正因為它的衝動,出了大禍!在每次唐三藏誤會孫悟空,如“三打白骨精,”時孫悟空都以善良的心理和痛苦的折磨一次次去保護唐三藏,而每次的保護都被唐三藏誤會。我讀到這時,不由得心起一分的敬意,好一位有勇有謀的鬥戰勝佛啊!

每一次降妖時,孫悟空總是第一個衝前頭,以大聖之名,恐嚇小妖!這裡可以顯出大聖的自尊心很強,非常的高傲!但是一路走來不管遇上什麼妖怪第一個不會像八戒一樣貪婪膽小,臨陣脫逃。也不像沙僧一樣沒有頭腦。更不像靠人保護的三藏,只會一計心頭策,便開打!——俗話說:“好戰”!也有謀!三借芭蕉扇時,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又借——不成功,第三次再借,以這樣的毅力最終借到芭蕉扇!悟空不像八戒一樣,半途而廢,這就是取經成功的主要關鍵!

孫悟空不僅足智多謀,善於想辦法還好鬥,以鬥戰勝佛的名義真是讓人敬佩!

西遊記中的人物非常的引人注目,他們各具特色,在取經路上相互合作的團隊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