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精選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這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描述的故事體現了他高度的責任心和無私的愛心,讓我無比感動和崇敬。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永遠是那麼真摯。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教育的動力和基礎。教育是一種需要真情付出的勞動,唯獨真心賦予學生,才會收穫內心的感動。不同的老師對學生有不同的愛的表達法,有的如疾風驟雨,有的如細水長流。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這也許沒錯,但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讓我們感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之中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李老師則不同,他給汪斌煮雞蛋,給學生送生日祝福,和寧瑋八年如一日地通訊並一直鼓勵她。由此可見,李鎮西老師的愛是那麼的真摯,因為貴在執著和堅持。作為一名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這樣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實在是少見!這份教育手記,讓我在感動的同時也不斷的反思:如果我遇到這樣一些難以管理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們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問題的反反覆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我以為我們應該用心去閱讀,並且結合自己身的實踐去讀。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且發自內心的愛,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李老師是真正地熱愛自己的學生,正是這種愛架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反觀自身,作為一名英語老師,由於平常帶的班比較多,平時與每個班的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剛工作時的還是滿腔熱情,但現在工作的繁忙與壓力讓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感,曾經對學生的那份執著與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故事讓迷茫我又注入了清新的活力。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愛的付出,這些要比知識的灌輸重要的多,教師只有做到愛的付出才會有愛的回報,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育需要愛的付出更需要理性公平的教育方式。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不少教師認為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的態度和評價也是較為積極的,而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則認為他們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是教育的可悲。

作為老師,我們在培養知識型人才的同時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我以為對於優秀生,我們不能只看重他們的學習成績,更不能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來評判其他方面的發展。雖然優生的確在學習等方面表現得讓人欣喜,但在他們身上同樣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比如自高自大不團結同學、不尊敬師長、耐挫折能力弱等,甚至在個別孩子身上存在心理缺陷,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我們這些教育者忽視了,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差生,我們應儘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經常深入學生之中,善於發現每個後進生的身上的優點。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今後我希望自己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所長,為班集體作出貢獻,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從而達到全面發展。只有這樣各種“個性+特長”的學生才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加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和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很大關係。正是這份使命感促使李鎮西老師從參加教育工作起就邊教學邊不斷地閱讀教育理論書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起初他讀得最多的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說這些閱讀給了李老師深遠的影響,才使李老師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身。看了李老師在引言中寫的他的教育思想歷程,我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讀完之後也不難明白,正是由於對教育事業的這份執著與熱愛,他樂意把自己寶貴的點滴時間都用在了閱讀和教育事業上。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這樣那樣的理由為藉口,放棄為自己充電。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也要繼承這份光榮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和知識,提高自身。最為重要的是運用所學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真正用自己的責任和愛心搞好教育工作。

這本書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和愛是分不開,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真誠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無私的愛心,因為它們會如春風細雨般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老師,我也會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自己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2

拜讀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非常的震撼,李老師結合自身的教學體驗,深入簡出地闡述了愛心與教育的深層關係,展現了李老師教學的不凡風采,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付出真誠的愛心之與學生們的重要。李老師給予我的無限的啟迪,要讓愛心掌舵,揚起教育風帆,讓學生們都能在我的引導和教育下,開始幸福快樂的人生。

李老師說,當好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的呀,只有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才會真誠地與學生們交朋友,切身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學習困惑和心理障礙。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你會愛上這些孩子們,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傳授知識和技能給他們,讓他們更好的瞭解自己和這個世界,從而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使他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進取,奮發圖強。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當我第一次讀到蘇霍姆林斯基這段真誠的話時,我竟感動得眼睛都溼潤了:一個享譽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這樣一顆愛孩子的童心!還是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個春天,和他的學生們共同買了一條小木船,然後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探險。教育家寫道:“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 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蘇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學》)

這是李老師書中的一段話,令我深有感悟。反映我的教學中,我也常有跟同學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深入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困惑,在很多時候也幫到了他們。我每週都會佈置他們寫週記,讓他們把想和老師說的話,或是一個星期來的表現自己作個總結,都一一寫出來,然後每個同學的週記都會認真地看完,並做一一的回答和批註,這樣也成為我和同學們交流的好方式。現在想來,這樣做,還遠遠不夠,我還需要進行一些有創意的交流,像李老師所做的,讓同學們把自己所有的困惑的問題都一一寫出來,提出來,可以是書面上的,也可以

是面對面的溝通,瞭解他們的各階段的真實想法,解決他們的真實困難和疑惑。慚愧的是,我對錶現好壞不同的學生,還是有一些偏見,我需要通過更大的努力,讓同學們感覺到我對他們的愛,慢慢的信任我,理解我,支援我,讓學習不好的,思想上有不同問題的學生,一一解開心結,找到各種問題的真正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同學們的疑難問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了“後進學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幾點:1,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2,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3,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這是對待後進生的態度,我們要民主地,科學地,教育學生,並且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我們只有與學生平等地對待,以心交心,他們才會信任你,才會聽取你的意見和教導。學生都有向善向好學習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們,只要他們自發的想完善自己,改進自己,他們就會主動地學習自己需要的知道和道理。同樣,對於後進生,不要以分數論英雄,要懂得發現他們的優缺點,並且由衷地讚美他們的長處,並善於用各種方法去引導他們改正缺點。關於轉化“後進學生”,李老師也提出要主意的幾點:第一,注重感情傾斜。教師對“後進學生”真誠的愛,是轉化他們的第一劑良藥。上進心。第二,喚起向上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這對“後進學生”同樣適用。第三,引導集體輿論。教師要善於把自己對某一學生的批評、表揚、鼓勵、關心、幫助變成集體對這個學生的批評、表揚、鼓勵、關心、幫助。第四,講究有效方法。李老師書裡講述了他與“後進生”萬同的事例,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考究和學習,也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到,李老師對他學生們的真切之愛。

李老師關於“優秀學生”的培養方式。他提到“優生”一般具有以下特點:1.思想比較純正,行為舉止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較強,一般沒有重大的違紀現象。2.求知慾較旺盛,知識接受能力也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學習方法較科學,成績較好。3.長期擔任學生幹部,演說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較強,在同學中容易形成威信。4.課外涉獵比較廣泛,愛好全面,知識面較廣。5.由於智力狀況比較好,課內學習較為輕鬆,因而容易自滿,不求上進。6.長期處於學生尖子的位置,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7.在畸形的“升學率”壓力下,有的“優生”之間容易產生互相嫉妒、鉤心鬥角的狹隘情緒和學習上的不正當競爭。8.從小就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順境之中,因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一般普通學生。相應要注意的幾個關鍵: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這也是李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結出的智慧果實,都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我會嘗試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學生。

對於學生青春期教育,一直是老師們痛的問題,而李老師也分享了他寶貴的經驗。“目前教育最缺乏的內容之一便是心理教育——雖然近幾年許多學校在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但比起廣大中學生的心靈需求,還是遠遠不夠的。不少教師仍然習慣於把學生的心理疾病、性格弱點,當做“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問題來解決,或熱情地教育,或嚴肅地批評,這些“牛頭不對馬嘴”的思想工作怎麼會奏效呢?”李老師的肺腑之言,也是正是我們憂心的學生青春期教育現狀。我作為國中的思想政治老師,更感覺到身上的擔子之沉重。李老師提出心理教育(也可簡稱“心育”)的途徑與形式:1,創設和諧氛圍氛圍的和諧有利於心靈的舒展、愉悅,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具備了舒展、愉悅的心靈,教師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謂和諧氛圍,主要指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與班級內部的和諧環境。2,開設專題講座是一種集體談話形式。班主任根據學生已經出現或將會出現的種種問題,將有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保健方法傳授給學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和科學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質。3,進行個別談話,個別談話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最廣泛的一種形式。這裡說的個別談話是心理輔導,與單純的教育性談心不同。心理輔導的談話具有兩個特點:傾聽與協商。4,保持書信交流對於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有時候交談並不是心靈溝通的最好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書信便成了師生對話的合適途徑。對學生來講(尤其是對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這樣做既避免了面談的侷促不安,又能與自己信任的老師進行心靈的交流。對班主任來說,與學生建立並保持書信聯絡,意味著贏得了學生的信任,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書信往來,教師可以比當面談話更全面、更真實、更細膩地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及其變化,從而更主動、更準確、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5,推薦有益讀物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報刊資料,這也是進行心理輔導的有效方法之一。6,爭取家長配合父母與子女的特殊關係,確定了他們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實踐證明,學生家長的參與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老師從他與學生點滴的交流中,看到他對學生們真切的愛。而所有這些寶貴的經驗,都讓我受益匪淺,對比自己的教學,可以更全面的做好學生的工作,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李老師手記中有一篇《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殺引發的德育剖析》,他提到,我對教育的反思,當然不是全部否定我以前的教育實踐,更不是徹底否定我們現行的德育,而是要通過反思發現我們德育存在的弊端,進而更好地改進我們的德育。文中的女孩,寧小燕,曾經是一位樂觀、自信而且富於思考的少女,可由於缺乏了關注和愛,及其自己對世界形成的錯誤的觀念,以脆弱的心靈,她選擇了自殺,16歲,花一樣的年齡,花一樣的生命,就這樣消散。而離寧小燕事件已過二十多年了,現在還是有不少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選擇了輕生,這不僅僅是他們的原因,更有社會的原因。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是肩負著,人類靈魂工

程師的重任,可以面對這些輕生的靈魂,我們可以不聞不問,不理不睬嗎?德育教育也是愛的教育,只有我們奉獻出自己的愛心,把愛傳遞給他們,把愛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才有蓬勃的希望!

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寶,也是我們教育學生的難得範本。李老師對學生傾注了畢生的愛心,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將奉獻出我的愛心,讓愛心掌舵,揚起教育風帆,讓學生們都能在我的引導和教育下,開始幸福快樂的人生。

(撰文:吳家祺)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3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起初是抱著涉獵的心態閱讀的,可越讀越覺得離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與之相聯絡,相比較。此時的心情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心靈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動、有感激、有慚愧、有反省,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而大腦中則凸顯著幾個鮮明的大字——愛心的堅持創造教育的奇蹟。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振西老師讓我明白,只有愛心的堅持才會創造奇蹟。“我覺得我的運氣好,每教一批學生,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比起學生對我的感情,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讀著李老師的這句話,我不由地思緒起伏,我想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好,並不是因為李老師的運氣好,而是李老師為學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試想有幾人能做到每天給學生煮雞蛋?又有誰能做到李老師對寧瑋、伍建那樣的關愛,更何況萬同這樣的學生。李老師那份長達近五十頁的“我與萬同的故事”,著實讓我震撼。我在閱讀中不斷地被感動著,不斷地思索著,如果我遇到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羞愧無比!從萬同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艱難,更看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我想李老師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耐心與愛心,是因為李老師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吧!因為感恩,他不斷地付出,因為不斷地付出,他不斷地收穫著學生的感恩,這樣如此這般,周而復始,才使李老師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了那麼好的學生。因此不要抱怨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做一時、一天的好老師並不難,難的是每時每刻心中充滿對學生的牽掛和愛護;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如李老師所說的象萬同這樣的差生。閱讀此書時,我不斷的反覆自問:如果是我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怎樣。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可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錯誤,我還會象李鎮西老師那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嗎?我不會,我會生氣,會憤怒,會覺得他無可救藥,會放棄。我們花的功夫和心血遠遠不如李鎮西老師,我們的教育智慧、技巧遠遠不如李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零星的、間斷的、不恆定的,而李鎮西老師的愛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憊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無助、暗夜孤獨的人贏得了星光,讓人找到自信、自尊,讓人振奮。這正是李鎮西老師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了《愛心與教育》,反思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相信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教育的奇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4

暑假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

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鬆散,尤其是反覆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裡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試問自己;對於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5

這段時間裡,我讀完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寫的,這本書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本書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育的感人故事,書中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和學生那種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著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裡,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

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

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時,這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6

一翻開李鎮西老師 的《愛心與教育》,我就被引言中的“素質教育”的解釋深深吸引住了,它這樣寫著:“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在三大方面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愛心,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師,三是他的對教育的反思。

(一)愛心

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他愛得真實,愛得徹底,愛得偉大。只有愛,才能激起學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才能為國家、社會創造更多溫暖與和諧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就如李鎮西老師在書中說的“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也非常贊同李老師說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愛心與教育》講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捨,耐心細緻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後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他的“後進學生”寫“每日九問”。足以看出他對學生的耐心:“一問今天影響同學學習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五問今天做過什麼不文明的事沒有;六問今天說過髒話沒有;七問今天戰勝弱點沒有;八問今天有進步沒有;九問今天有什麼遺憾沒有。”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因為他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智慧的愛。

(二)做有思想的教師

“李鎮西是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對李鎮西的評價。他遵從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李老師在文中歸納到:“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心靈決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而且,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他還十分注重“集體”這個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別強調集體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他一方面指出,“集體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組織這幾個基石上建立起來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個性,那就不會有集體”。要想用三言兩語概括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認為,他全部理論的基石無非就是一個樸素而富有人情味的願望: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他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讀罷此書,我感覺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滌,掩卷深思,李鎮西老師演繹的對教育和學生的摯愛背後是依靠他的教育思想做支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我覺得我們學李鎮西,最重要的是學他“做有思想的教師”。 不能否認現在確實湧現出一批像李老師這樣有思想的教師群體,但數量極少。大多數教師仍然扮演著“教書匠”的角色:重複著別人說過的話,複製著別人寫過的教案,模仿著別人上過的課。李老師說:“當教師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說自己的話。”這句簡短的話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的反思。要形成較為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須經過認真學習,多讀教育理論專著,多向名家和大師學習,多參加一些沙龍類的討論,多進行自我反思總結。李老師曾感慨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李老師的成功也正是得益於對教育家思想的汲取和積澱。我們向教育家學習,不光要學習教育名家的理論和思想,還要學習他們持之以恆地學習和總結的毅力。李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手記》和《教育隨筆》,這份艱辛地付出才有了今天這份豐厚的回報。反思我自己,與李鎮西老師相比,真感到汗顏! 大師的成長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往往都經歷過“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學習積澱過程。與其天天盼機遇的垂青、幻想一鳴驚人,不如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和反思總結。如果我們還想進步,如果我們還不甘淪落為可悲的“教書匠”,那就讓我們快快行動吧

(三)對教育的反思

除了“愛心”和“做有思想的教師”,書中還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時,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真的,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學生的頑劣、鬆散和不聽話,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裡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 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反思過去的“隨意”與“從容”,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著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盪,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7

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這種愛細水長流是一般的老師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看似耀眼的火花卻閃耀在學生生活的每一個入微的瞬間。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著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越來越碌碌無為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呵護我們的孩子!帶著愛心和他們共同成長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8

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豐厚,可以跟隨書中的人物去體驗不同事情,是一場精神上的旅行。我在這場精神上的旅行越走越遠,於是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從中獲得許多的啟迪,這也使我的教學工作開展的更從容。李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以及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故事所震撼。就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要耐心地和學生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命令著自己,提醒著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就如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所有的故事都滲透著李鎮西老師的汗水,我能夠感受到他是如何與他的學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級搞得有聲有色的。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學生受打擊,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麼,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用心去愛孩子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9

逛書店偶得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斷斷續續的讀完,有很多感觸,其中,漫溢書中的是濃濃的“愛心”,讓我回味和反思。

他認為有兩類人是不能辦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勢必追求短期效果,無視教育規律;商人重利輕義,把教育作為賺錢工具。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象李鎮西那樣愛學生,或者學到他一半,那我們的教育或許會發達得多。

我也很愛學生,尤其愛那些眼睛清純透亮的學生,那些心地善良、積極向上、有獨立思考能力、善於溝通合作的學生。可我對學生的愛還沒有達到他那樣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向學生“還債”的程度。李鎮西在書中,反覆強調他的學生請他吃什麼東西,或在畢業多年後給他寫信、寄賀卡、打電話,等等等等。所有這些對一個老師來說,都是極大的安慰,也是教師價值的體現,更是教師非常在乎的東西。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愛,真的不求回報嗎?”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師、戀人們在發表愛的宣言時,都會強調:“我愛你,我不期望從你那得到什麼!”事實上,當子女忤逆,當學生忘本,當情人反目時,凡正常人都會有悔不當初的感覺,對對方都有許多怨恨,對人生也會生出許多悲觀、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愛的教育,不僅是老師愛學生,更應是“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養成一種愛的素養,將“小愛”發展成“大愛”,將“獨愛”發展成“眾愛”,在這些愛中,當然也包括“愛的回報”!

很明顯,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索……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0

拜讀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1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 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裡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

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之,我們老師卻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國小生,細細想來,他們個個都是那樣可愛;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好一點,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實那都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分內之事啊!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2

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

書中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和學生間那種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首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幫助“優生”認識自己,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

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他說:“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這句話道出了我們老師的光榮與偉大,也暗示了我們老師的使命和責任。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

作為班主任必須要深入到學生當中,關心他們,瞭解他們。讓學生願意接近我們,願意跟我們講心裡話。班主任也就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引導中贏得他們的信賴,豎立起威信。

我班現有人數為67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31人。我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經常找學生談心,瞭解個性心理。如自己的成長過程、性格特點、家庭狀況、努力程度、學習潛力等,同時幫助他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經常介紹學校高手的學習情況,激發其參與競爭,追求更高的目標。在每次考試後,都對年級和班級乃至個人的成績進行一次認真的分析。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看到差距和不足。幫助學生分析試卷,找出問題所在。做到心中有數,學有目標。有一些學生因為沒有達到目標而心態不平衡,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從而心煩意亂,不知所措。在這個時候我就及時找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分析得失。肯定成績找出不足,及時進行思想疏導,以良好的心態繼續努力。使學生堅信,只要不斷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3

看著《愛心與教育》,裡面樸實的文字,一個個真實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無一不給我帶來心靈的震撼。李老師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一個個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汪斌父親的雞蛋;與寧瑋八年如一日的通訊;步行三十多裡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後進生”萬同的轉化過程;對一個個優生的用心培養;和遠方一群中學生的通訊……這些故事無一不向我們傳播著李老師的一個信念——“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一、愛心與童心

李老師首先提出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提到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讀罷這一節,我深深地為我過去的教育觀念而愧疚。我曾經非常篤信老師必須和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一定的威嚴,學生就必須要尊重老師。學生一看到我就馬上安靜下來,我曾經為這一點多麼地自豪“看我把這些小傢伙治得多好”。可是開心過後,我卻深知,他們只是怕我,而不是敬我。做了媽媽以後的我,重新站上講臺後,一件小事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小女兒喜歡聽歌,我每天都會在她精神好的時候給她聽上一段輕快的兒歌。上課前的一段時間,我想學生上課很累了,就一些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歌,讓他們輕鬆輕鬆。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事情,學生給我的評價是:這老師真好,上老師你的課很開心。一節課下來,師生和諧,教學愉快。因此我更懂得了老師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應該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二、要公平地愛學生

《愛心與教育》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李老師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在每個父母的眼中,每一個小孩都是最棒的,每一個小孩都是帶著父母滿心的期待來到這個世上的。換個角度來說,我們老師如果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教育一個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子女那樣去選擇教育方法。那我們的學生根本就不存在優生、中等生、後進生,每一個都是好孩子。那麼你不論是用溫和的勸導還是嚴厲的批評,讓學生體驗你那份摯愛和真誠,都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與頑童打交道

“後進生”的轉化,一直以來是令人頭疼的事,“後進生”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愛,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對“後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李鎮西老師對“後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是一個驚心魂魄的傳奇故事,最後萬同成為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

資訊科技這門學科很特殊,成績的好壞,一般和其他科目的成績是沒有很大聯絡的。其他科目的成績不理想,資訊科技這門的成績也可能會很優秀。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是一個雙差生,上課的時候從不注意聽講。後來我就發現,其實這個學生有時候還是能夠完成我佈置的簡單任務的。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讓我就他在前面給同學們做示範,雖然這個過程中他可能不會做了,但是中間老師可以提醒他,告訴他,結果一堂課下來,他不但完成了任務,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因為他已經在同學們面前露了一手。下次上課他還會爭取下一次機會,現在他每堂課都上的很認真,雖然他其他科成績不好,但上我的課總是爭取做得更好。同時其他同學也會受到感染,因為連平時不認真的學生都在做,那他有什麼理由不做呢?這時你不但使這個後進生得到了轉變,連整個班的學習風氣都得到了改善。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愛可以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甚至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他的一片愛心和殷切地期待時,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鍛造卓越人格

溫9月4日在北京35中學教師座談會上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特別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且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立足於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專業設定和課程設計,努力培養創新型、實用型和複合型人才,同時要加強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由此可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也是教育迫切的任務。

“優生”的培養,“優生”,是指品德、學習和各方面能力都優於同齡人的學生。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的要點有二:一是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優生比“差生”學習成績好,常常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讚揚,他們的優越感與日俱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重視對優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但卻忽視對優生的心理障礙的疏導,總認為這部分學生自覺性強、智商高,不用多管也能成才。

但是由於這些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干擾,緊張的學習、激烈的競爭、單調的生活、成長的煩惱,還有來自家長、教師及學生自身過高期望值等,常常會誘發這些學生的消極情緒,產生不良的心理現象。如果我們能對優生因勢利導,不斷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培養他們的積極性,會使他們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李鎮西老師的一句句真誠的話響徹心頭,在我心裡撞起了千層浪。愛,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對教書育人這份工作有了更深層的解讀。

我讀了這本書後,一定會好好反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不忘李老師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認認真真的做好!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4

有人說,童年得到的愛,是未來生活的光。作為一名教育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應該怎麼做,我們一直在反覆思考,我們是否成為了孩子童年的那一束亮光,指引他們探尋遠方。我想我們要做有溫度的教育,讓孩子們感受我們深深的愛。

假期,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李老師用他一個個教育事例,闡述著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對教育的思考。就如同書名《愛心與教育》一樣,李老師是一個富有愛心的教育者,是一個有溫度的教育者!

李老師強調“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滋潤童心。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手記一中描述了孩子們給李老師準備的生日驚喜,李老師給每位孩子的生日祝福,和學生寧瑋多年的書信來往,和孩子們一起幫助貧困生伍建......從這些小故事裡深深地感受到了李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愛。“良師益友,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李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成為他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李老師書中提到“後進學生”的轉化。也是很多老師頭疼的問題。李老師在這一篇章中表述了他對後進生的認識和轉化,用他的教育事例,給了我們很多關於後進生轉化的教育方法。他從後進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學校方面原因,個人原因分析,和他與“後進生”長期的磨合過程中,給出了一些他曾經採用過的措施:如寫家校聯絡本,填報喜單,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推薦好書等等.....在萬同的身上,可以看到轉化一個後進學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萬同的每點變化,不論是朝著哪個方向,都牽動著李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老師的耐心,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手記三中,李老師還談論了“優秀學生的培養”。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為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為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著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

李老師提出,培養優生,要注意六個方面:

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著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引導他們樹立理想,明確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遠”。

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

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通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定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首先明確他們在班上無特殊化,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給他們創設一些品嚐失敗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坦然面對人生路上的失敗、挫折和各種意想不到的打擊。

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培養他們追求科學、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讓他們養成善於質疑、勇於否定、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的治學方法和人生態度。

從《愛心與教育》一書中,種種事例都能感受到了李老師富有愛心的教育。他是一位有溫度的教育者,用他的愛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做有溫度的教育,前提是愛。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不僅僅是和孩子一起玩兒,而首先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5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王祖衡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