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1

朱光潛朱先生的文章很出色。十二封信,擰著信筆,字成珠,一讀就深感其美,約朱先生也是個性格的人。朱先生主張道德合理,道德比法律先行,無情無聊,“興趣”也是人生的幸福,不可或缺。

朱先生說:“體驗就是在生活中找到愛好。喝茶,口渴的人吞嚥,喝茶的人口一口,能夠品嚐其風味”人生也像喝茶一樣,“品嚐興趣的能力一半是天資,一半是修養。在安靜的.環境中容易產生興趣。 “安靜是指內心的靈魂,並不是指物界的寂靜。能夠找到人生的“興趣”和“美”,不會浪費這個人生。

朱先生對“學問”也有其主張。不愧是“通”還是“精”,自古就有爭議,朱先生的主張首先博大精深,如果不基於“博”,就像天空的大樓一樣被嘲笑。“中國學者的通病不講基礎,奢侈地講高遠”,基礎在各項技術中利害攸關。例如,落後在武功,氣息在歌聲,基礎堅實的大樓沒有站立。

說到人生的痛苦,朱先生也能看到血。 “人類比其他東西更痛苦。因為人們認為自己比別的東西更重要”人們如果能夠按照自然賦予的本性生活,就像草木蟲魚一樣,不在意,不抱怨,不高望,人生自然淡淡。“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完美。因為不完美”世界如果完美,我們怎樣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了想象的田地,我們就有希望。有歡樂和悲傷,人生完美,沒有悲劇的人生也必然無聊。

今天的壞事,肚子疼得停不下來,本來不打算學習,可是拿著書上的小東西,心裡也亮了起來。連文字都很美。所以看修養的影響。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2

1、總之,愁生於鬱,解愁的方法在洩;鬱由於靜止,求洩的方法在動。

2、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聰明過度的人,只是對著沒有趣味的人,要勉強同他說應酬話,真是覺得苦也。你對著有趣味的人,你並不必多談話,只是默然相對,心領神會,便可覺得朋友中間的無上至樂。你有時大概也發生同樣感想罷?

3、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4、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漢只管滿口吞嚥,會喝茶的人卻一口一口的細啜,能領略其中風味。

5、一般人誤解戀愛,動於一時飄忽的性慾衝動而發生婚姻關係,境過則情遷,色衰則愛弛,這雖是冒名戀愛,實則只是縱慾。我為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願為縱慾辯護;我願青年應該懂得戀愛神聖,我卻不願青年在血氣未定的時候,去盲目地假戀愛之名尋求洩慾。

6、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於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

7、達爾文在自傳裡曾經說過,他幼時頗好文學和音樂,壯時因為研究生物學,把文學和音樂都丟開了,到老來他再想拿詩歌來消遣,便尋不出趣味來了。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

8、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

9、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衝動有機會發洩。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能動,能發展,能創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

10、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

11、我們應該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理智指示我們應該做的事甚多,而我們實在做到的還不及百分之一。所做到的那百分之一大半全是由於有情感在後面驅遣。比方我天天看見很可憐的乞丐,理智也天天提醒我販濟困窮的道理,可是除非我心中憐憫的.情感觸動時,我百回就有九十九回不肯掏腰包。前幾天聽見一位國學家投河的訊息,和朋友們談,大家都覺得他太傻。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間有許多事項得有幾分傻氣的人才能去做。純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計算,有許多不利於己的事他決不肯去做的。歷史上許多俠烈的事蹟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12、我們應該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狹隘的。如果純任理智,則美術對於生活無意義,因為離開情感,音樂只是空氣的震動,圖畫只是塗著顏色的紙,文學只是聯串起來的字。如果純任理智,則宗教對於生活無意義,因為離開情感,自然沒有神奇,而冥感靈通全是迷信。如果純任理智,則愛對於人生也無意義,因為離開情感,男女的結合只是為著生殖。我們試想生活中無美術,無宗教(我是指宗教的狂熱的情感與堅決信仰),無愛情,還有什麼意義?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3

在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裡,他以書信的形式和青年學子談讀書、談修身、談情理、談人生……

以朋友的身份,用簡潔樸實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切身的感想,其中還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拿出來與青年分享。

如他在《談動》這一封信中說道,青年應該是活潑的`,不應該是暮氣沉沉的,當感到抑鬱和煩惱時,不妨動起來發洩內心的苦悶。

他除了在文中拿出歌德的事例進行說明,還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兩件小事——打掃書房和打網球,這都是借與外界的互動來抒發心中愁悶。

最後他還說道:“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於煩惱,當有‘不屑’地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於煩惱當有‘不值得’地看待;我勸你多打網球,多彈鋼琴,多栽花木,多搬磚弄瓦。假如你不喜歡這些玩意兒,你就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書中的十二封信所談皆是青少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話題。作者勸年輕的朋友們,眼光要深沉,戒驕戒躁,不要貪圖容易和懶惰,更不能隨了世俗、急於近利。

這些信件正是朱光潛先生提供給現代青少年的成長指南,是充滿了人生智慧的經典。相信這本書將是你得到的最好的青年節禮物!

看完這十二封信,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受益匪淺,面對目前的迷茫和困境,總能從書中找到解開困局的“金鑰”。

無論是正青春的你,還是即將走向青春的你,都能從中獲得啟發,一起把未來點亮!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4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親切、平等。

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算作第二等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

這一段讀出朱光潛先生把生活放在第一位,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生活要有趣味。我想,就像我一樣,很多中國的學生往往把學業看得太重,一心都是在想著學習,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卻忽視了生活,沒有了生活的味道。

《談情與理》

感嘆作者學識淵博,為學嚴謹。寫文章不空,用事實說話,舉例子。用古今中外不同派別的道理來一一分析。

科學家討論事理,對於規範和事實,辨別極嚴。規範是應然,事實是實然。

生活是多方面的,我們不但要能夠知(konw),我們更要能夠感(feel)。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沒有多大的能力去支配情感,縱使理智慧支配情感,而理智勝於情的生活和文化都是不理想的。

讀完這篇文章,感覺自己的確是這樣。看了很多文章講How,如何提高什麼什麼,在如GTD,可實踐之後,常有問題,大多不能堅持。以為理智可以控制住自己內心的感性,但等到真實場景出現時,往往是感性控制了自己。

我們要去做什麼的時候,真的不是靠告訴自己,你應該,因為什麼什麼,而是讓你自己願意去做,有興趣去做。在選擇的時候,也跟隨自己的心走比較好。讓人們造船的方法,不是教他們如何,而是讓他們憧憬大海。這個why,在這裡才是核心,才是事情成敗的關鍵之處。就同自己之前寫的,會讀書,更要會生活。

《談作文》

音樂、運動和作文。列舉了很多文章的大家,寫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是一改再改,日積月累的`觀察和訓練。我想是希望青年人,不要把寫出好文章當作一種天賦,而是當作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文章像其他藝術一樣,“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奧妙不可言傳,可言傳的全是糟粕學文如學畫,學畫可領帖,又可寫生。

臨帖是指讀書,是模仿。

每人總度過幾百篇或幾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誦,然後執筆為文,手腕自然純熟。

要寫生,須勤做描述文和記敘文。

推薦了一本書書《文章作法》夏丏尊,劉薰字。

《談擺脫》

從戲劇矛盾的產生開始說起

人生痛苦煩惱,往往是因為擺脫不開。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選擇一樣,捨棄另一樣。

“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業也不能成就。許多人的生命就是這樣模模糊糊地過去。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得開”,積極的說,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地向那裡走,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祕籍,也是擺脫煩惱的祕訣。

糾結,大部分時候都是因為擺脫不開。

多少身邊的人在說類似的話,做類似的事?喜歡的東西,只能二選一的買一個,花去很多時間糾結。兩人同時在追你,你開始比較,開始煩惱,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動人之處。究竟選哪一個以後才不會後悔?說這樣的話,別人會怎麼理解,會不會誤會你的?你想結交更多的朋友,又害怕真心換來的不是真心?畢業了,選學校還是選專業?要工作了,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沒鞋的時候,只想要有鞋,有鞋之後,想要更好的鞋。然後你還會去和周圍的人比較。

不同層次的人,會有不同層次的煩惱。你以為你傾慕的那層生活裡,就大多是不糾結了嗎?當然不是。

斯蒂文森論文,說文章之術在知漏(the art of omitting),其實不獨文章如是,生活也要知所遺漏。

舉例說自己幼年時寫文章,老師的教導:

“長槍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勝,汝才有偏向,姑發展其所長,不必廣心博鶩也”

想起高中老師說,你看那些,真正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人,不都是在某一方面做的比別人好很多。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長嗎?你們現在在學校學的是通識教育,在社會上不一定就好。

再說世人:

請問街頭那紛紛群眾忙的為什麼了,為什麼天天做明知其無聊的工作,說明知起無聊的話,和明知起無聊的朋友周旋了。在我看來,這都是由於“擺脫不開”。因為人人都“擺脫不開”,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

《談讀書》

為什麼讀書?啟篇便開始談青年人讀書最大的藉口就是沒有時間。便說出積少成多的道理,然後在列舉出忙人們抽空讀書的例子。增長學問,不進則退。讀書的興趣需在青年時養成的好。學校的課本範圍狹窄,不一定符合你的天性;課本看著看著會失去興趣。讀什麼書?讀書要選擇,值得讀得書不多。談書的書不值得讀第二遍。列舉了外國青年人讀的書,和自己讀的書。最後其實並沒有答覆,因為因人而異,不能全靠指導,要自己探索。如何讀書?作者只提了兩點:

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需讀兩遍。快讀慢讀

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見解。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5

我對一本書價值的評價有一個標準,就是能不能伴隨一個人成長。書是不會變得,但是一個人隨著時間成長,閱歷的提高,這本書還能不能不斷地引領你去發現自己,提升自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在我心裡就是這樣一本書。

朱光潛先生給青年朋友們的諄諄教誨,是一位有真正學識和修養的長者寫給你的溫切話語。雖然是給青年的信,但並沒有說教式的呆板。信中從青年關心的讀書、修身、作文、社會活動、愛戀等種種事項,在先生的筆下如長者勸導一般語重心長,讀起來親切自然,使我受益頗多。

一談讀書。每天想方設法從各種事務中抽出一點時間讀書,在這個資訊化時代,如果不努力跟著跑,就會落伍後退,如果沒有個在閒暇時寄託心神的愛好,就可能被惡習引誘。

二談動。像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正是活潑潑的,而絕不該暮氣沉沉。對於煩惱,應該有“不值得”的看待,去談談笑笑,跑跑跳跳。

三談靜。生活是第一位的,趣味是第一位的。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去感受生活中的靜。

四談社會運動。“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五談十字街頭。“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須時時翻新,才能增長茲大,所以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勇敢走向十字街頭,打破習俗和偶像,自由伸張自我。

六談多元宇宙。人常說“真善美”,要求我們待人真誠,做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事,有一個美麗的心靈,也就是心靈美的真人、善人……

七談升學和選課。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學問這件東西,先要能博大而後能精深。所以,先考慮興趣吧!

八談作文。作文是如何用語言將自己所見所想表達出來,這個能力卻表現著我們的水平,認認真真去練去堅持,總能有進益。

九談情與理。朱先生將道德分為兩類,“問理的道德”和“問情的道德”,並認為“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由此看來,想自己這樣做一個感性的人並沒有不好。

十談擺脫。人生路途有舍才有得,“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與其畏首畏尾,徘徊歧路,不如認定一個目標,專心致志地向那裡走,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祕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祕訣。

十一談在盧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效率越來越是人追求的指標,“效率”決不是唯一的估定價值的標準。不要貪容易,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一件事。

十二談人生和我。人生途中,有些事是無法逃避的,只要走下去,人生才會精彩。如果人生沒有自己切實地去觸控生活中的溫暖和冰涼,索然無味的算什麼人生?

如同朱自清先生說的“如入寶山,你絕不會空手回去的。”民國時期的文人的文字總是可以讓人在浮躁中尋覓到一處寂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