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貼對聯作文錦集七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貼對聯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貼對聯作文錦集七篇

貼對聯作文 篇1

每年的除夕人們都會在門框上貼對聯,並燃放爆竹煙花。

貼對聯的歷史還要追溯到幾千年前。那時的人們安居樂業,和睦幸福。但是每一年的除夕,都會有一個叫“年”的怪獸來騷擾人們,它會把人們的雞羊都吃掉。於是每一年的那一天人們就把窗門緊閉,不敢外出。後來人們試探到那個怪獸怕紅色、光和聲響,所以人們就把紅紙裁成門框大小的條貼在門框上。那一天的晚上點許許多多的燈,使光非常強,人們還把竹子放在火堆裡燒,火堆裡的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這樣就把“年”趕走了。第二天人們互送禮物表示祝賀。後來人們把紅紙寫上字帖到門框上,這樣就形成了對聯。再後來人們發明了火藥,就取代了以前燒竹的方法。

其實關於對聯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呢!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精妙,很多人想得到王羲之的筆跡,所以他家的對聯一貼出去就被人取走。後來王羲之想了一個好辦法,他把一幅對聯寫好後,裁成兩半,一半寫的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王羲之叫人把這幾個貼出去,果然無人去取,但王羲之的夫人看了很生氣,王羲之卻說:“夫人莫急,明日再看。”等到第二天大清早,王羲之叫人把另一半貼上去,就成了一幅好對聯了:

福無雙至今日至

禍不單行昨日行

貼對聯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最期盼的節日,春節習俗有很多,如:放鞭炮、看花燈、貼春聯、家人團聚、發紅包等等。由於近幾年大氣汙染嚴重,市城區內禁止燃放煙花炮竹,春節少了鞭炮聲的喧鬧,但貼春聯是家家戶戶都要貼的,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就被爸爸叫醒了,爸爸對我說:“小懶蟲,快起床!幫我去貼春聯了!”“好的,馬上起!”我興奮得一個激靈從床上蹦起來。吃完早飯就隨爸爸去貼春聯了。

爸爸問我:“知道怎麼貼嗎?”“當然知道啊!不就是門框左、右各貼一個長的,門框上面貼這個短的,最後把這個“福”字貼的大門上。難道不對嗎?”我十分自信的說。爸爸卻皺了皺眉頭,說:“沒錯,春聯貼的位置你全說對了,但這兩個長的,哪一個貼在左邊,哪個貼右邊,你知道嗎?”“呃……不知道。”我支支吾吾說不出來,爸爸嘆了口氣對我說:“我就知道你不懂,一副春聯是分上、下聯的,區分他們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字尾聲調區分,上聯字尾聲調是仄聲,也就是普通話中的三四聲,而下聯字尾聲調就是平聲了,也就是普通話中的一二聲;第二種方法,根據邏輯關係區分。比如說:先是“天”,再是“地”,先是“國”,再是“家”。分辨好上、下聯後,再面對大門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帖在左邊就OK了!還有這個“福”字也是有講究的,一般大門貼“福”字是正著貼,家裡面貼“福”字可以倒著貼,代表福到家裡的意思。”我感嘆道:“哦,還真不知道春聯有那麼多講究呢!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吶!”

明白了上下聯的區分,我和爸爸分工合作不一會兒就貼好了春聯!看著那一片紅豔豔的春聯,頓時感受到了春節的味道!

貼對聯作文 篇3

今天是除夕,媽媽忙的不可開交,所以我和姐姐就自告奮勇的要求幫助媽媽貼對聯。

我們說幹就幹,先準備工具:剪刀、膠帶、凳子,再把紅紅火火的對聯拿出來。OK,準備開始:一推開門,一股冷風就迎面撲來,“我還是把外套床上吧!”我說。

姐姐搬出凳子,我站了上去,把去年的對聯和牆面上清理乾淨。開始貼新對聯了!姐姐是總策劃,我是個小兵,姐姐一會兒說低了,一會兒說高了,一會兒又說往左,一會兒又說往右。要是平時我可就不幹了,可是現在不一樣,這是貼對聯,這裡麵包含著我們對新一年的希望,我老老實實的聽著指揮。沒多久,就把對聯貼好了!來來來,快來看看吧:佳年好景隨春到,福樂安康順心來!怎麼樣很不錯吧?對了還有橫批:恭賀新禧。

看著紅紅的春聯,媽媽滿意的笑了。願我們的生活像春聯說的那樣,也祝願每一個人新年快樂!

貼對聯作文 篇4

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去姥姥家貼對聯。

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在姥姥家準備香,蠟,元寶,黃表,饅頭,鞭炮,對聯,等,準備好了就要去東院貼對聯。到了院裡,我和舅舅,爸爸在撕舊的對聯 ,撕完後,舅舅讓我拿出三張福字,和三副對聯,到樓上貼對聯。爸爸扶對聯,舅舅撕膠布,我拿著其它的對聯。就這樣我們從三樓貼到二樓,又從二樓貼到一樓。貼到一樓以後我的任務就比較輕鬆了,於是我就開始把院子裡揭下來的舊對聯撿到一起並且點燃了。看著院子裡的熊熊大火,我很高興的想:這樣我不僅把舊對聯處理了還可以和妹妹一起烤火。

可是還沒燒完,我的任務又來了。媽媽要給神仙上供,所以我負責拿元寶和黃表,拿草甸,妹妹拿蠟,可是媽媽一直在誇妹妹,我有點生氣了,幹完後我就又去點火了。不一會兒就都收拾完了,我知道最後要放鞭炮了,於是我早早的就跑進了屋裡,第一個炮聲驚著了我,炮聲噼噼啪啪的響了好一會兒,收了東西我先跑回姥姥家了。

明天就要過年了,過年後祝您永珍更新!

貼對聯作文 篇5

民謠說二十八貼花花,花花指的就是對聯,過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家裡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

今天,我們家的人都忙的不可開交,爺爺奶奶收拾屋子,媽媽在為年貨做準備,我和爸爸貼對聯。我們來到大門口,爸爸首先要把去年的舊對聯撕下來,把門擦乾淨。我把對聯放在地上,把對聯的四角都用長些的膠帶粘上,然後再遞給爸爸。爸爸一邊貼對聯一邊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每年都要貼對聯嗎?”我回答道:“這個我知道,因為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怕火怕紅色,還怕聽到鞭炮聲,所以每到春節,人們就貼對聯放鞭炮,這樣不但預示下一年的'平安吉祥,還可以趕走年這個怪物。”邊說邊幹不一會兒,對聯貼好了。爸爸誇讚我說“你說的不錯,並且還是一個合格的小助手”。

家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希望,每家的對聯也是不一樣的,但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貼對聯作文 篇6

大年三十下午,爺爺來到我們家,要爸爸回老家一起貼對聯。我一聽非要和他們一起去,爸爸和爺爺高興地答應了。

我們到了白坡老家,爺爺取出買來的對聯。我開啟一看,“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這麼精彩的對聯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對爺爺說:“讓我來給對聯抹漿糊吧!”爺爺笑眯眯地說:“陽陽真長大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漿糊抹到對聯背面,爺爺笑著說:“陽陽乾的真像回事,比你爸爸叔叔都行!”我聽了像喝了蜜一樣甜。爸爸從我手裡接過對聯,把它遞給站在高處的爺爺手裡,爺爺認真地把對聯貼好,並拿著一個小刷子輕輕的壓了一遍,對聯貼好了!就這樣,我們三個人有說有笑地貼完了老家所有屋門上的對聯,而且我還收集到了九幅非常好的對聯!

我們放了一掛鞭,高高興興回家了。

貼對聯作文 篇7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貼對聯,我首先給大家講講貼門神和貼門聯的來歷吧!

傳說龍王和算命先生打賭明天不會下雨,結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龍王卻為了賭,不肯下雨,觸犯天條,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徵去斬首龍王,龍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斬掉它的腦袋,唐太宗答應了,於是到斬龍王的時候,唐太宗拖住魏徵,哪知,他打了一會兒頓,魂魄就溜到天上斬掉了龍王的腦袋,夜裡龍王在夢中抱怨唐太宗言而無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讓秦瓊、尉遲敬德守住大門,果然龍王沒有來搗亂,唐太宗不忍心辛苦兩位大將,於是就將他兩的畫像貼在了門上,一個手持鋼鞭,一個手拿鐵鐗,此後貼門神就流傳下來了。

春聯,原名叫桃符,是為了驅凶避邪才貼在門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聯,明太祖宣佈每家每戶都要貼上一幅“春聯”,朱元璋親自出門去檢視老百姓有沒有貼“春聯”,他路過一戶人家,看見沒有“春聯”,一問才得知這是一戶閻豬的的人家,不識字,沒法貼“春聯”,朱元璋想了想,為那戶人家提了一副“春聯”,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這樣的“春聯”,經明太祖提倡此後貼春聯就成為了我們過年的習俗。

我和爸爸開始貼春聯了,我幫爸爸拿著下聯,他貼著上聯,這副聯叫“出入平安行好運”,“吉祥如意福滿堂”。然後我又撕掉了家裡其他門上的對聯,貼上了嶄新嶄新的,看起來我們家現在真的是煥然一新啊!

大年農曆28日是民間貼對聯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忙著貼對聯。爸爸讓我幫他貼對聯,我爽快地答應了,因為我有一篇貼對聯的作文,正好蒐集這樣的素材。

爸爸讓我先把對聯拿到客廳裡,他端來了自己熬的漿糊。媽媽把漿糊抹到了對聯的背面,然後爸爸把它拿起來貼到牆上。我一看這麼好玩,就說:“媽媽,我來抹漿糊吧”媽媽說:“好啊!”我擔心粘不牢,往對聯的背面抹了很多漿糊,結果對聯都溼透了。爸爸拿起對聯,漿糊不停地往下掉,對聯也變得不聽爸爸的話了,亂粘,有的地方還被扯爛了。貼出來的對聯,皺巴巴的,一點也不平整,很難看。媽媽說:“漿糊抹得太多了,只在邊上點幾下就行了。”在媽媽指點下,我沒有塗太多的漿糊。爸爸先把對聯上面粘好,然後用笤帚把對聯從上往下輕輕掃開,對聯就平整地粘在牆上了。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很快貼好了對聯。

看著那張不平整的對聯,我想:貼對聯看起來這麼簡單的事,裡面也有這麼多的學問呀!

貼完對聯後,我問爸爸對聯是怎樣形成的?

爸爸在電腦上搜到了對聯的由來。又給我講了一遍: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