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岡阡表》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6W

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瀧岡阡表》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瀧岡阡表》讀後感

  《瀧岡阡表》讀後感1

《瀧岡阡表》是歐陽修六十四歲時為父母的墓碑撰寫的表文。瀧岡,歐陽修父母的安葬之地,在今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市的鳳凰山上;阡,是墓道;表,即墓碑。這篇表文是歐陽修在父親安葬瀧岡六十年之後(公元1070年)撰寫立碑於墓前,鋪陳了父母生前的美好德行。全文一千餘字,在古代散文中不算短,加之此文不同於作者其他的遊記、政論文和序文等散文,讀來少些趣味,但文章以真摯的感情和不事藻飾的語言敘述的“孝道”很是打動人心。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養不必豐要於孝。

歐陽修四歲喪父,無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狀,父親如何孝順和心地仁厚均來自母親的轉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是其父逢年過節祭祀時常常“涕泣”的一句話,意思是:身後祭品豐盛,不如生前微薄奉養。“養不必豐,要於孝”是歐陽修母親的話,是說奉養長輩不一定要豐厚,重要的是要孝順。歐陽修小時候家境貧困,買不起紙筆,母親以葦杆畫地,教其寫字(“歐母畫荻”與“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一樣成為偉大母親的典範),並以其父孝順和仁厚對歐陽修施以影響。一千年以後的今天,我國部分地區厚葬現象並不鮮見,許多人按照當地習俗大辦喪事,彷彿不大操大辦就對不起父輩,不大操大辦就不能得到父輩的.保佑,其實在耗費不菲錢財厚葬老人、此後“祭而豐”的過程中,多有想挽回先前不孝的因素,或是一種悔恨、愧疚情感的釋放,我們為什麼不能在老人在世時多傾注一些情感和精力,而淡化送別老人和祭祀的過程呢?

及時盡孝。

歐陽修的父親在祭祀時還說過這樣一句話:“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意思是說:以前常常錢不夠,而今有了剩餘,可是來不及奉養父母了。由此我也想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典故:春秋末期,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見者,親也。”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宋朝與春秋末期間隔一千五百年,但這兩句話都值得我們現代人深思。我是在農村長大成人,在小時候曾看見別人家辦喪事披麻戴孝、扛靈幡、吹哀樂,逝者的兒女哭的呼天搶地,有鄰居說哭者那麼傷心是因為對老人有愧欠,現在想想還不是對不起逝去的老人、後悔自己沒有及時盡孝?父母的養育之恩深如海高如山,後人竭盡畢生心意也難以報答萬一,唐朝詩人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就是這個意思。

積善成德。

這是歐陽修在文章結尾處的一句感慨,原文是:“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意思是:做善事沒有不受報答的,只是時間有晚有早,這是常理。歐陽修將孝敬父母視為善事,並得出祖先積累善行而成仁德,即使不能在活著的時候享有,其德行也會表現於後世,庇廕於他們的子孫的結論,而此前記敘的自己在母親的撫養和教育下長大成人,最終中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因為成為社稷棟樑之材,天子推廣恩澤,褒獎其三世先人(先曾祖父和先曾祖母,先祖父和先祖母,先父和先母)等等,均成為“為善無不報”這一結論的依據了。其實,“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的因果報應觀念有一定的思想侷限,但我們現在不是也常說積善成德、“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嗎?

中國是文化大國,自古就講忠孝仁義,“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儒家思想重要的內容之一。孔子重視“孝悌”,認為一個人在家孝親才能夠在外忠君,社會才得以和睦穩定;林則徐也曾寫道:“父母不孝,奉神無益”。當下社會,很多人虔誠地求佛、拜觀音,其實父母就是活在你身邊佛祖、觀音,我們應該好好地奉養和孝順他們才是,不能因為時代變遷而與孝道疏遠了、陌生了。父母尚在是後輩的福分,我妹夫每年春節總是願意去我母親家過年,因為他沒了父母過年沒地方去;我一個好朋友前些年父母先後去世,每到過年過節就感到孤單和失落,多次對我感嘆有父母孝敬多好啊!所以對老人尚在的人來說,隨著老人一天天變老,和老人在一起的時間也一天天減少,我們應該珍惜與父母同在一個藍天下的時光,不要輕易給自己留下遺憾。

  《瀧岡阡表》讀後感2

記憶中父親留下的印記有多少,是父親抱你逗你時溫暖的體溫,還是教你執筆寫字時有力的雙手,或是隻有茫茫空白。

六一居士,你在聽到父親諄諄教導時一定如我淚盈滿眶,只想在父親的懷裡永遠做個孩子,真切的感受那份被包裹住,炙熱的父愛。

那時他的聲音一定是沉重中還暗含深愛,他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你成人成才,他不知道還有多少日子就將永遠遠遠的離開你,他想告訴你更多,卻頗笨拙的不知如何表達,只能一遍遍的重複看著你清澈的雙眼,幼時的你可曾感到陣陣暖意。

這些你都是在母親那裡聽到,不過我相信你一定能透過這些話,看到有一位慈愛的父親抱著兒子。低頭撫摸他的臉頰,挑弄他細嫩的小手,開懷大笑。懷中的孩子也被感染到,只嘻嘻笑個不停。那揮出的雙手,像是要抱住大人卻只拂過了衣襟。

無奈悲痛,彼蒼者天。為何不再多給我一些時間,讓我貪戀多著父子之情,我還未看到他成家立業,我還未親手抱他的孩子。讓我再多貪戀些吧。居士,你可曾聽到這些?

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

你感覺到,你聽到,你做到了。做到你父親教會給你的,做到一個有仁心的人,做到一位被後世之人稱讚頌揚的偉人!

那份愛,從未遠離過你;那份情從未有過削減。

父親的愛,從來都隱藏在嚴厲的面龐下,從來都被我們輕易忽視。可是那份愛,重如巍峨高山,把我們兒女送到山頂,我們壓彎了您的脊背,您卻一聲不吭。我們勾勒您臉上的深壑,您卻依舊笑容滿面。

那份愛,被隱藏。

那份父愛。父親,此時此刻,我好想對你說句:我好愛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