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9W

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合集3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魯迅的文筆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和一位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於是,今日我向姐姐借來魯迅的《朝花夕拾》,悶了自我一天,品味了一番。

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位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溫情。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可是,日本人也不是都不明白“尊重”二為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著力描述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作品的裡行間,無不洋溢著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期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疾病。為了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著實可敬! 《朝花夕拾》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有沁人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有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在魯迅筆下確實能真切的感受到。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還未細讀此書,我便已感受到一股韻味,“朝花夕拾”這四字,透露著一些重又回味往事的詩意。但詩意聽來終太過柔美,書中的十篇散文字字是鏗鏘的,總在那生動的嘲諷中射出些批判的犀利,魯迅先生的浩然正氣便在這黑的字中真實地體現了出來。

魯迅的文字總以他獨特的方式暗藏深刻的含義,有時讓我的理解也有些犯難。《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初讀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前半段批判反對白話的人,後半段卻接連寫下對《二十四孝圖》的.厭惡,但多次體味後方略知如此寫作的目的。白話實則更象徵著新的文學與知識,阻礙新事物發展的人必遭譴責,前文交待了這樣的內容。《二十四孝圖》宣傳舊的愚孝,充滿對孩童的殘酷,“肉麻當有趣”,魯迅表其厭惡,抨擊此書,實則抨擊舊文學、復古之說。因此,文章的前後便和諧統一了。

《朝花夕拾》中的選文是回憶性散文,我曾在鑑賞魯迅文章的書中看過對此的詳解。書中寫日本學者曾指出魯迅文中記事與事實不符,質疑文體的確立。其實回憶性散文雖源於事實,但為突出中心,也常將材料適當典型化,且魯迅在《小引》中也寫,“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我便略微總結,回憶性散文取材於真實經歷,但又不缺乏文學性、藝術性。我也明白了,寫作需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需突顯中心。

閱讀《朝花夕拾》,魯迅先生那幽默而又有力的文字給我的心帶來極大的共鳴。我感受著他為後人走出文學之路的堅實、賣力,這一刻的我不禁又潛入文字中,重品花香。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夕拾》一書,是魯迅先生所著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書中文章集中著於1929年,作者當時已經四十五歲了。文章資料主要是回憶童年、青年時期的事,就猶如清晨開的花到傍晚摘去,所以文集名叫《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書,記敘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期求學的故事,追憶了作者的`難忘之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讀完之後,我發現整本書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前六篇作者用來回憶童年,七八兩篇作者來追憶自我面臨選擇的青年時代,最終是抒發了對親友、教師的懷念與祝福。

《朝花夕拾》雖為回憶性散文集,但魯迅先生並不只是在回憶往事,而是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多角度,多側面地揭露著當時的社會氣象,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深深地思考。文中對封建社會,封建教育的批判,對北洋政府的嘲諷,對舊社會的抨擊無一不體現著魯迅先生一貫的戰鬥風格。如今,大浪淘沙,近九十年過去了,此書仍像金子一般閃閃發光,是中學生們鍾愛的讀物。如今,翻開這本散文集,我們依舊能夠聞到那夕拾朝花的芬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