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 (通用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遊記讀後感 (通用14篇)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大家談到沙僧呢,肯定都會說他是一個老實人,絕對是所有老闆心中完美員工的標準,其實,這一定是受到了電視劇的影響。電視劇中,沙僧被描寫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的勞動楷模,師徒四人再帶上小白龍一路開黑,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而小沙同學則將他們所有的家當掛在他的那把禪杖上揹著走,但是在原著中挑擔子的是老豬同志,小沙同學則負責牽馬,可是就算是牽馬呢,他也不好好牽,大部分時間都是大老闆唐僧自己親自幹。

看西遊,我們往往都能挖掘出每個人的優點與缺點,當我們分析過師徒四人的缺點時,你會發現沙僧其實很可怕。

為什麼這麼說呢?您且聽我慢慢道來:唐僧雖說身上披著如來佛祖派觀世音菩薩送的那件999級的錦襴異寶袈裟,但他只是肉體凡胎,雖然執著向西取經卻也懦弱無能,不分黑白。悟空很自負,自認自己無敵於世,高處不勝寒,但遇到真高人(像如來)也得跪,而且對於師傅也有很大意見,並且還總是想一棒子打死師傅,好了事。老豬同志呢,他呀,缺點一堆一堆的,不提也罷。這三人的缺點都在明面上,可唯獨小沙同學在做人方面幾乎是找不到缺點,怎麼找也找不見,做人做到這種境界,可謂是非常老到了,沙僧如此做人,只有兩種解釋:一是天生就是老實人,不想惹事,只想做個小老百姓;二是城府極深(像早期的司馬懿),而小沙同學呢鐵定是屬於後者,因此在《西遊記》中城府最深的人,非沙悟淨莫屬了。沙僧做為捲簾大將在領導(三界大BOSS玉皇大帝)身邊可不是白待的,正兒八經做官出身的,與那些玩虛職的(如孫悟空)就是不一樣,這還得從沙和尚當捲簾大將開始說起。

大家在想想沙僧在天庭的封號是什麼?對,捲簾大將!也就是捲簾使,何為捲簾?顧名思義,就是給玉帝挑簾子,就好比古代的皇宮內院中,哪怕只是一個給皇上端夜壺的小太監,如果是皇帝不信任的人,可以嗎?再說了,你看看人家後頭加得是什麼?大將,這說明他還是玉帝的保鏢,那又為什麼要稱為大將呢?太虛了吧,可是一想,這也就是為了往臉上貼金,比如你在天宮給玉帝做飯,別人問你是幹什麼的,要是說燒火做飯的,人家鐵定瞧不起你,可要說你是灶神,這檔次不就和坐火箭一樣“咻”的一下就上去了嗎?天天跟著玉帝,又挑簾兒,又當保鏢,縱觀歷史,幹這活兒的,哪個心機淺過?這也就更能體現沙僧的城府之深了。

當然這些也還不能體現出沙僧不是個老實人,他還很自私、自利並且惜命,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電視劇中,沙僧通常會這麼說,“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大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和師傅都被妖怪抓走了!”師父和師兄被抓,沙僧為什麼不去救呢?是實力不夠嗎?肯定不是呀。我們前面說過了,他在玉帝跟前當保鏢,要是武功低的話,玉帝不早玩完了?而且在收服他時,還是一個人下河引他出水,另一個人在岸上陰他,可就算如此,兩人聯手依舊打不過沙僧,最後他們上天請了神仙,才收服了他。

還有當年觀世音菩薩救了他,讓他避免了每七日會受到萬劍穿心的痛苦,只為讓他西遊,可他說了一句:“這去可,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處,去不反誤我前程。”這句話便將他的心機洩了出去,這是老實人說的話嗎?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上面分析來看,沙僧只是隱藏了自己的本性,並非徹底改過自新了。如果沙僧性格真的變的純良了,那麼每次遇到妖怪,不說拼命,怎麼也得幫忙吧,而不是幾乎只會說那四句話了。“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出晚霞……”,當沙僧低著頭走在最後時,鬼知道他在想什麼。

西遊記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吳承恩的人寫的。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他吧。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了舉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長興縣丞,晚年又被任為荊王府記善。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國有創作系統和豐富的藝術經驗的積累,也受外來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學的影響。除了神仙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產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漢以來方士、道士然後是藝術家、民間藝人和文人的虛構。《西遊記》的藝術虛構正是建立在傳統藝術經驗和這種社會的宗教性觀念和風習的基礎之上的,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喜怒好惡。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神仙都是正義的化身,但在《西遊記》中,吳承恩卻將神與魔一視同仁,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迦如來,都是被捉弄的物件,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孫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個。它是個玉帝口中的妖猴,不被天庭認可,但它率真可愛,不受天規約束,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它不惜大鬧天宮,敢和天鬥,敢和神爭,它是我最喜愛的英雄。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還塑造了許多滑稽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豬八戒,這是個取經路上最不誠心的人,動不動就要分行李回高老莊,還貪吃貪睡,偷奸耍滑,一路上鬧了不少笑話,是孫悟空口中的呆子、夯貨,但這個人物被吳承恩寫得生動活潑,不但不惹人厭,反倒惹人喜愛。在這本書中我最不喜愛的人物是唐僧,這是個迂腐無用的人,不辨善惡,不分忠奸,孫悟空為了保護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而他卻常受人挑撥,不去詳察,動不動就念“緊箍咒”,還要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恨死他了。不過他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懼艱險,勇往直前。

當我第三次讀完這本重重的《西遊記》時,心裡有了不少的感觸。第一次時,我覺得孫悟空很厲害,很會打架,會變許多樣子;唐僧很無能;豬八戒像一隻懶“蟲”;而沙和尚則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第二次,我就覺得孫悟空很可愛;唐僧非常的傻;豬八戒是一隻傻呆呆的東西;而沙和尚則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徒弟吧。

而這一次,覺得孫悟空非常的機靈,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別是對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樸實而又顯得仁慈;豬八戒傻得可愛;沙和尚則給人一種忠誠而又老實的印象。在《西遊記》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驗,最後,他們師徒四人經歷了千辛萬苦取得了真經。當然,在故事中訴說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我就不多說了。《西遊記》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艱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

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當我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故事時,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強正直、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單純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這一路上,他們翻火焰山、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於取到了真經成了仙。這本書通過這些故事,體現出孫悟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

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了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的不罷休,絕對不能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如果說,被唐僧從五指山下救出來的孫悟空是桀驁不馴,心中充滿魔性的,那麼,在打死了“假美猴王”——六耳獼猴之後,他開始變得恭謹溫順起來,心中的佛性逐漸壓倒了魔性。再讀《西遊記》,我心中漸漸有了明悟。

西行路上,孫悟空一路保護著師傅,然而在他的心中,還是有怨氣的,他渴望師傅理解他,他渴望有更多的自由。可師父總是認為他“是錯的”是濫殺無辜,這讓孫悟空很生氣很不滿。在路途中遇到強盜打劫,孫悟空心中的魔性爆發了,打死了兩人,被唐僧責怪並趕走。孫悟空覺得師父不可理喻,就到南海觀世音處訴苦,說師傅不理解他,他這是為了保護師傅。這時,沙僧因為六耳獼猴冒充的事情來南海觀音處,正巧碰上了孫悟空。當孫悟空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去找六耳獼猴大戰了三百回合。然而,六耳獼猴法術高強,孫悟空現有的本領跟他不分伯仲。為了分出真假,他們去見了南海觀世音,天庭玉帝,地府閻羅王,地府地藏王,可誰都分辨不出真假。最後是西天如來道出六耳獼猴真身,並用金缽盂罩住才辨別出來。

六耳獼猴有著厲害的法術,有著自由的生活,為什麼他不過自己無拘無束的妖怪生活,要冒充孫悟空去西天取經呢?因為這是如來給孫悟空的考驗,如果孫悟空沒能經受得了這次考驗,打掉心中的魔性,那麼西行的重點,是另一隻猴子成為“鬥戰勝佛”。

幸虧沒有“如果”。性格頑劣的孫悟空在打死了六耳獼猴之後,大徹大悟了。他突然明白,原來他保護唐僧的西行之路,不僅僅是唐僧的取經之路,更是他自身戰勝魔性的成佛之路。那高高舉起的一棒,孫悟空打死的是六耳獼猴,更是打掉了心中的魔性。從此,他的心中有了佛,他知道要認真去取經,知道要尊師重道,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掩卷深思。西行路上,孫悟空在和各種各樣的妖怪鬥爭同時,何嘗不是在和自己心中的魔性做鬥爭?勝利不僅僅是打敗看得到的敵人,更重要的是打敗看不到的敵人——心中的魔性。只有堅定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戰勝心魔,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從小時候起,我就是一個特別容易放棄理想的人,如同心中有著魔性一般。媽媽讓我學中國舞,我堅持了3年,放棄了;讓我學畫畫,我堅持了2年,就擱淺了;讓我學羽毛球,我斷斷續續堅持學了2年,又辜負了她的期待……我從來沒有戰勝心魔,而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記得剛開始接觸鋼琴,我對鋼琴抱著濃厚的興趣,每天幾乎都會坐在鋼琴前練上一小時,那時候,我常常想:我要一直學下去,就可以成為像朗朗一樣偉大的藝術家。我學會了一首曲子,媽媽會誇我彈得很好聽,很優美。那時,我總是很開心,想要學會更多曲子,得到更多誇獎。

可是琴聲再是美妙,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媽媽的誇獎再好再多,也有聽厭的時候。我眼中已經對鋼琴丟失了興趣,對樂曲再也提不起興趣,讀後感m魔性在我的心中慢慢萌芽。每次媽媽硬拉我練習,我坐在鋼琴前就有一種如坐鍼氈的感覺,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敲著琴鍵,心中只有不停地埋怨:鋼琴怎麼這麼難呀?都不會,好煩,不想練……練琴好枯燥哦,我頭都大了……每次這個時候,強大的心魔就會跳出來:反正離交作業還有好多天,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練吧。然而“明日復明日”,心中有魔性的人一旦給自己找到了藉口,永遠會在偷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那時開始,我再也沒有能上交一次完美的作業了。放棄了學琴,鋼琴又成了擺設。

今天讀著《西遊記》,讀到孫悟空揮起一棒,打掉了心魔,從此專心取經,我多麼想“見賢思齊”啊。我和孫悟空一樣都有自己的心魔,我也要舉起理想的棒子,打掉心中的魔性,向著未來進發。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在寒假中,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西遊記》是明朝末期一個名叫吳承恩的人寫的,故事裡面有四個主要的人物,他們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西遊記寫了:唐僧和他的徒弟共四人,他們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都沒有退縮,這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是放鬆和發洩的'好幫手。《西遊記》一部具有浪漫主義的神魔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讓我百看不厭。每每我翻開這本封面已經泛黃,還被老鼠啃過一角的書時,心中卻湧起前所未有的激動。

裡面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一起去西天取真經,路上碰到了妖怪,但都被孫悟空給解決了。現在讓我來講一講裡面的人物吧。

師父唐僧很正直,很多女妖迷惑他結婚,但是他都拒絕了,但是他不知道世界的真面目。

大徒弟孫悟空,他好在武功高強,法力也很強。壞在他是衝動派,做事不經過腦子就做了。 孫悟空是一隻幽默開朗的石猴他大鬧天宮,表現了他敢於反抗,他的七十二變從不去傷害無辜,面對各種妖怪,他機智靈活從不服輸。還有那個膽小怕事,自私可愛的豬八戒,在關鍵時刻也起了重要作用。還有沙僧他老實忠厚,記著先前經過的教訓。還有白龍馬他們都為保護唐僧取得真經。

二徒弟豬八戒,他好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壞在有三貪,第一貪:貪色,第二貪:貪吃和第三貪:錢。

三徒弟沙僧,他好在忠厚老實、任勞任怨。他沒有壞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四人告別鎮元大仙后,來到了“白骨山”,白骨精心狠手辣,三番兩次變化想害唐僧,孫悟空護師心切,一棒子打死了白骨精,卻遭唐僧責罵,並被趕出了隊伍。看到這兒,我便對唐僧充滿了不滿和鄙視,孫悟空盡心盡力的保護他西天取經,他卻錯怪悟空亂殺無辜,真是“肉眼凡胎,不辨是非”!

換個角度去瞧瞧孫悟空。孫悟空就只翻了一個筋斗,就回到了花果山。小猴子慌慌張張地向他報告:“有一個妖怪霸佔了水簾洞,”還抓走了我們很多兄弟呢。孫悟空生氣的去找魔王,輕輕一拳就把魔王打倒了。孫悟空天天帶著猴子們練武,可自己卻找不到一件好用的兵器。一隻老猴告訴他:“東海龍宮兵器很多呀,可以去哪裡找找。”於是孫悟空來到東海龍宮找兵器。龍王拿出了很多兵器,可是都太輕了,最後,龍王拿出了他們的鎮海寶貝,一根“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而且還能變長變短,孫悟空就帶著金箍棒高興的回花果山去了。因為太高興喝了很多酒,在樹陰下睡著了。迷迷糊糊的被帶到了閻王面前。閻王說他快死了。他就拿著金箍棒把閻王打得去玉帝那告狀了。

在這個故事裡,我知道了孫悟空很厲害,因為他一拳就能打敗妖怪。孫悟空還在龍宮得到了鎮海寶貝“如意金箍棒,”他就變得更厲害了。而且他還利用他的本領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李老師不是剛剛給我們講過要“做少年君子”,回家翻翻《西遊記》,偶然的發現,孫悟空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孫悟空不就是一個如水一般的君子嗎?孫悟空面對師傅的無理譴責,並不反抗,依然用心的保護唐僧,這,不是教我們寬容大度嗎?孫悟空面對著無數妖怪,毫不畏懼,這是在教我們勇敢。孫悟空面對唐僧的被抓,並沒有相信妖怪的話,堅持相信自己的觀點,這是在教我們“多看實事少聽虛言”……

孫悟空敢於挑戰權威和世界上不公平的現象,他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物。唐僧是一個善良和循規蹈矩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勇於追求信念的人。他很勇敢,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都沒有放棄,最後取到了真經。豬八戒是一個好色、天性懶惰的人。有一次,豬八戒因為好色,得罪了蜘蛛精,結果被蜘蛛精關在蜘蛛洞裡了,後來還是孫悟空把他救了出來。沙僧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他總是服從別人給他的各種安排。

在這個故事當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人做事要有恆心、愛心、耐心,還要有虛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得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我曾經讀過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其中有一部講述了師徒四人為了求取真經,歷經艱辛,最終排除萬難,取回真經的故事,那就是《西遊記》。《西遊記》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降妖除魔的畫面。

《西遊記》中的人物也是各具特色的,形象豐滿的。比如:唐僧,是菩薩心腸,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是好人沒有壞人,他對他的徒弟們要求很嚴格。他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他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執著的精神。唐僧這個人給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孫行者又名孫悟空,孫悟空是個自然靈根孕育的石胎,他是一個頑皮機智的小猴子,他的武器雖然只有從耳朵裡變出來的金箍棒,重三萬六千斤,但它當年是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他還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孫悟空神通廣大,一路上降妖除魔,為唐僧師徒四人取得真經而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他“三打白骨精”的片段,更是精彩至極,讓我回味無窮,至今任然記得。

豬無能又名豬八戒,他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他現在雖然是一隻豬,可他曾經是天庭上赫赫有名的天蓬元帥。因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天蓬元帥垂涎於嫦娥仙子的美麗,所以想調戲她,但被王母娘娘發現了並把天蓬元帥貶下了凡間,投錯了胎,陰陽差錯的成了豬。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還會三十六變。使用的兵器是九

齒釘鈀。豬八戒雖然很懶很貪吃,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但他對他的師父很忠心,也很有趣,讓人覺得可親又可愛。

沙悟淨又名沙和尚,他曾經是天宮玉帝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了王母娘娘,又因觸犯天條,被貶到凡間,在人間流沙河畔興風作浪當妖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鏟,武藝高強,不畏強敵。他身上有兩件寶,一件是菩薩葫蘆,另一件是九個骷髏組成的項圈。沙和尚是一個忠心耿耿的老實人,臉上和下巴上,都“灑”滿了鬍子。雖然他不是唐僧所有徒弟之中最出眾的,但他很勤勞很能吃苦還很忠誠,而且唐僧非常喜歡他這個徒弟。

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終達到西天取回真經。唐僧的徒弟也表現了鮮明的個性。唐僧菩薩心腸、沒有壞心眼,是非不分,經常冤枉孫悟空。孫悟空機智靈活,對敵人嫉惡如仇,一心保護師父。豬八戒憨態可掬、懶惰貪吃、好耍小聰明。沙和尚忠誠老實、勤勤懇懇。

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孫悟空是那種有堅定、徹底的鬥爭精神的人。他敢為崇高的理想犧牲、奮鬥,他反映了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艱苦鬥爭以及人類克服困難、勇於向前的精神。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豬八戒代表人性懶惰,意志不堅定,容易被誘惑的人,但卻容易改錯,心胸開闊,天真可愛。沙和尚的形象既體現了奴隸文化的本質特徵,又代表了農耕文明背景下普通民眾的基本性格特徵。他的善良老實、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忠心耿耿,都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唐僧,他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權貴對百姓的安撫,還有他的膽小和善良,毅力和敢於捨身求法的精神。

《西遊記》中寫孫悟空的較多,作者也是希望用它來讓我們學習他的樂觀、勇往直前的精神,可能也希望將來好人多一點,壞人少一點,樂觀的人多一點,悲傷的人少一點,努力的人多一點,放棄的人少一點,勤奮的人多一點,懶惰的人少一點。從孫悟空的身上,讓我知道了,對待生活要樂觀,面對困難要解決。總之,通過《西遊記》這本書,我知道了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個人都有缺點,但要努力去改正,儘量使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不用我說,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國古典小說中的四顆璀璨的明珠四大名著是哪幾本書吧。對他們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以及《西遊記》,其中《西遊記》是備受青少年所喜愛的一部不朽的著作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神魔小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鉅著。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等保護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全書共一百回,回回都引人入勝,回回都精彩至極。從大的結構來看可分為三部分:其一,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寫了孫悟空的出世,拜師以及大鬧天宮,這可謂全書最精彩的地方,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把天宮折騰的好一番,把他的反抗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第八倒十二回寫了唐僧的出世及取經的緣故。第十三到一百回就是孫悟空保唐僧,沿途降妖除魔,收八戒的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來到天竺,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可真是皆大歡喜。

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孫悟空。我個人認為《西遊記》的成就,突出的表現在作者塑造了一個神話英雄——孫悟空的光輝形象,宣傳了敢於和善於反抗封建統治的戰鬥性主義的主題,寄託了廣大群眾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反抗情緒,以及他們要求消滅邪惡勢力。征服自然的美好願望。

孫悟空具有勇於鬥爭,不畏,機智聰明,活潑樂觀,爽朗詼諧,豪爽自尊等性格特徵,是一隻偉大的猴子。前八回主要表現了他對天地權威蔑視並進行反抗的精神。他是東勝神州的傲來國花果山的一個石猴,她出生後,憑著智慧勇敢做了猴王,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後來拜師學藝,通過勤奮練習,練成長生不老之術,七十二般變化和一跟頭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隨後鬧龍宮,索鐵棒,入地府去猴名。接著大鬧天宮,“玉帝老兒”也無奈。他甚至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表現去他熱愛自由,敢於反抗的英雄氣概。後八十回主要表現他不畏,罰強除惡,樂觀活潑,豪爽自尊的英雄氣

概。在取經的途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他不僅保唐僧,而且為當地人除害,最後終於得到真經,修成正果。

孫悟空,他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猴子。雖然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但我仍覺得他是一個本領高強的小猴子。它具有反抗精神,敢於去反抗不公平的封建統治。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小猴子,就拿他降熊罷怪來說吧,一般人都會認為他肯定會是採用武力解決,然而這是錯的。他首先打死怪的兄弟,取兩粒丹自己化為一顆,菩薩變成他兄弟,上黑風山,,讓怪吃了孫悟空化作的丹,孫悟空便在妖怪的肚子裡將怪折騰死。這充分的體現出了他的聰明。同時,他又是一個要面子,自尊心很強的猴子。在唐僧逐他出師門,回到花果山是唐僧再次遇難,八戒去請他,他堅決不去。八戒說那怪罵他,,罵得很狠毒時,他終於動怒,跟著八戒,一起降了那怪。這時候不要認為孫悟空是一隻忘恩負義的猴子,因為唐僧沒有主心肝,聽信了八戒的謠言,把孫悟空逐出師門,但孫悟空不僅不記恨,還給他磕頭稱謝,回去時要八戒沙僧當師父遇難時喊自己的名聲。而且當師傅遇難時他不去也是要面子,怕受到羞辱。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孫悟空還具有尊重道的良好品質。

孫悟空具有的品質,正是我國中華民族幾千年熔鍊成的民族精神,是舉世無雙的精神,只要具有這種精神,再多的困難在你面前也是“小菜一碟”所以,就讓我們學習他那種精神,雖然我們不能像孫悟空那樣神勇無比,但至少我們要強健體魄,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技術來增強自己。同學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我們現在做起,一步步,不斷的努力,不斷的上進,不斷的提高,加油,你一定行,你是最棒的!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如果有人問我:從小到大伴你成長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會想到諸如友誼、親情、母愛……,這些人類美好的情感的確值得我們深深銘記,畢生珍藏。可我腦海中閃現出的卻是一部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作品——《西遊記》。

回首自己走過的十三載春夏秋冬,我拜讀過《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優秀著作,但在我成長的歷程中,我自始至終都是《西遊記》的忠實觀眾、鐵桿粉絲,對它情有獨鍾,百看不厭。當然,它也沒有讓我失望,為我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精神食糧和無窮的正能量。

成長中,是孫悟空教會了我永不言棄。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書中關於他的故事數不勝數,如:“真假美猴王”,“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前去西天取經的途中,道路崎嶇坎坷,困難重重疊疊,充滿無數艱難險阻和不可預知的危險,可大聖退縮了嗎?不,他才不會,因為他的人生字典裡沒有“放棄”這個詞。且看“真假美猴王”中,當他被六耳彌猴所頂替時,他始終沒有拋棄任何一絲尚存的希望,不斷虔誠地向師父道歉,終於“守得雲開見日月”,用誠心打動了師父;被妖怪捉住時,他總是直面困難,絞盡腦汁設法救師父,沒有絲毫退卻之意,最終以永不放棄的精神贏得了一場場勝利,成功經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完美詮釋了超越西天取經的現實意義,他讓我明白了成功就是不放棄,再大的困難,只要咬咬牙,挺一挺,總會有辦法解決,相信皇天終不會負有心人。

成長中,是豬八戒教會了我寬容大度。在大家的印象中,豬八戒常常是一個帶負面色彩的角色,因他除了貪吃就是能睡,無形中就給他戴上了一頂好吃懶做的帽子。且他油嘴滑舌,貪生怕死,碰到本領差、身板弱的妖怪就上,碰到“高大上”、實力強的妖怪就閃,就以上不敢恭維的表現和肥頭大耳的不雅形象,也難怪被人們貶得一無是處,常拿出來當作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笑談,連“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這樣的話語中都充滿了鄙夷和不屑。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難道八戒身上真的沒有一處優點,我在自己的大腦硬碟中稍一搜索,便找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寬容大度,率真自然。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孫悟空讓他一同打頭陣,雖然他口中一百個不情願,可心裡卻沒有真正抱怨過,依然高高興興地和師兄衝鋒陷陣。當被別人取笑捉弄尋開心時,他也只是笑呵呵地自我解嘲,我從他憨厚朴實的身上領悟到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度量。

成長中,是唐僧教會了我堅韌執著。師傅唐僧為了到西天取得真經,從東土大唐一直徒步走到雷音寺,這一走就是十幾載,一路上荊棘遍地,險象迭生,可他沒有怨天尤人,知難而退,反而以微笑和百倍的信心樂觀地面對每天未知的挑戰。試想如果是平常人會怎麼做?沒準才走一年就會打退堂鼓返回老地方。更不要說一路上的無數艱難險阻,就算是一條大河也會讓他們望而卻步。他用自己無聲的行動有力地演繹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著精神,只要認準一個目標,那就義無反顧的風雨兼程。

成長中,是沙僧教會了我任勞任怨。在跋山涉水中,沙僧總是挑著沉重的擔子殿後,從始至終都沒立下過什麼赫赫戰功,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會挑挑擔子,嚇嚇小妖。可我卻發現了他寡言少語的外表下蘊含著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優秀品質。他總是身不離擔,風雨無阻,用陽光的心態迎接每一個朝夕,在困難面前幹勁十足,為師父效忠;為取經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總是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他讓我懂得了人世間有一種大愛叫隱忍,無私付出卻不求回報,吃虧有時亦是福啊!

《西遊記》讓我在生活中多了一絲戰勝困難的勇氣;在學習中多了一份前行的力量。我要繼續讓這個精神支柱點燃夢想,照亮人生之路,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活出意義,活出精彩。

《西遊記》,我忠實的好夥伴,成長路上,感謝有你!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昨天有幸又看了一次《西遊記之女兒國》!看過之後不禁心生疑問——假如蠍子精沒有一陣妖風把唐僧俘獲進自己的妖洞,唐僧會不會從了那女王陛下?這算不算是唐三藏一生中最為完美的一次戀愛?

小的時候看《西遊記》關注的是孫悟空如何降妖除魔?對劇中的情感描寫完全不予理會(與其說“不予理會”不如說是自己“情竇未開”)。但自從看了西遊記再聚首那期藝術人生之後,卻開始割捨不下這段感情了!不知是感動於朱琳苦戀20年的執著?還是留戀於女王陛下的那含情脈脈的雙眼?還是沉湎於那曲風韻極佳的《女兒情》?

師徒四人途徑女兒國,受到國王的熱情款待,當鏡頭鎖定住國王與唐僧兩個人的時候,也就是她的愛情之火燃起之時。於是一聲"玉帝哥哥"便把唐僧鎖在了心裡。唐僧似乎並不曾刻意迴避她,或許只是出乎禮數。於是國王邀其共遊御花園。此時,電視劇製作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以一曲風韻極佳的樂曲作為背景。於是畫面上便只剩兩人在花間,池邊,橋頭漫步吟訴。並且我覺得這並不是國王的一相情願,唐僧也時時用心地順著國王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望過去,有時看見的是一樹粉紅色的桃花,有時是一座小巧別緻的涼亭,而有的時候,卻是一對浮游於水面的鴛鴦。國王有意無意地這麼一指,唐僧便用心地望去,然後方意識到佛祖在心,於是"阿彌陀佛"。

我並不瞭解唐僧的道行究竟有多高,他是否真的能夠對如此一位貌若天仙地國王一絲絲的私慾都沒有,我真的不能夠斷言。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完全可以拒絕,又怎會有依從之勢?當悟空提出將計就計這之後,唐僧被太師請去夜賞國寶,來至國王閨房後,唐僧便開始流汗不止,他不敢睜開眼睛正眼直視國王,口中唸叨著:"出家人四大皆空……",國王於是說:"你既四大皆空,又為何不敢睜開眼睛看看我?"是啊,他又為何要汗流滿面?這分明不是四大皆空。我不想去考究這是否是電視劇的拍攝改變了原著的本意,還是原意如此,只是,像這樣不是很好嗎?至少唐僧也是一個正常的人了。後來,他確是睜開眼看著國王,而汗水也如黃河氾濫般飛流。這個國王的魅力非同一般,幾句話把個唐僧說悶了,居然逼他說出:"來世若有緣分……"這當然有敷衍的成分,可他又為何要找這樣一句對他來說可能這一輩子只說這樣一遍的話來敷衍呢?

後來的後來,兩人坐在床沿,國王說著要他留下時,唐僧的表情,一半是害怕,一半是屈服,而抗拒,早已不佔一點點空間了,我想,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他是否真的會屈服呢?我認為會,簡直一定會,可是就是這個時候,那蠍子精便一陣妖風把唐僧俘獲進自己的妖洞,一切不必繼續了。

唐僧似乎早已見怪不怪,進了妖洞後出奇得泰然,我想那一定是愛情的力量!可惡的妖精也學著國王的語氣要唐僧從了她,他見唐僧一言不發只是避著她,便怒火中燒,說:你與那國王可以同遊御花園,為何就不願理我?唐僧於是扔出了一句話:“人妖豈可相提並論?”這是發自肺腑嗎?一定是吧!於是頓時讓我感受到一份暖暖的完整的感人至深的愛情!

最後,惡魔除去,國王交還通關文疊放師徒四人西去,在"相見難,別亦難"的如泣如訴的歌聲中,國王對唐僧戀戀不捨,唐僧也專心地看了國王一回,他在想什麼呢?是不是在真切的盼望“如果來世有緣……”?是的,一定是的,聯絡他們兩個的唯一絲線便是這一個寄託在來世的“如果”了!

西遊記讀後感 篇9

文章講的是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們到了一個叫白虎嶺的地方,遇到了白骨精。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分別變成了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來騙唐僧,但每次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最終孫悟空打死了白骨精,但唐僧卻錯怪了孫悟空,說他冤枉好人,最終把他趕回了花果山。後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寡不敵眾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夥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迴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勝困難;不肯散夥。第他們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於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首先,我想談一談對唐僧這個一向人們褒貶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軟,沒有主見。就等“三打白骨精“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變,唐僧不辯真假,也不能怪他,畢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說出實情,並有白骨脊樑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證明,唐僧就應相信悟空。八戒一向愛和悟空對著幹,在一旁挑釁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軟,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師傅,莫念!莫念!“聽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嶺,擒妖除怪,跟隨唐僧一行吃盡了千辛萬苦。而唐僧心裡糊塗,不明真相,竟然過河拆橋。第二:言而無信。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寫過一紙貶書,作憑證,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還發過一段驚人的毒誓:“今後再要你,我就墜下地獄,不地超生!“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當黃袍怪施法將唐僧變為老虎,悟空急忙迎救之時,唐僧的誓言又在哪裡?唐僧只有感激、只有道謝,但內心更多的是羞愧與驚訝!迷途知返自然比執迷不悟要好得遠。可是,“為人師表“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第四:固執,自作主張。以“盤絲洞七妖作法“為例。唐僧自作主張去化齋,徒弟們好言相勸,無奈唐僧十分固執,結果成了七個女妖的“上門午餐“,唐僧這才含淚悔恨。可是唐僧啊!你為什麼總是要做“事後諸葛亮“呢?

然後是孫悟空:

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

接下來是豬八戒:

最初的影響是好吃懶做,因為這個原因已經讓孫悟空罵了又罵,同時也給師徒四人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在孫悟空被趕走的這些時候裡,它又因為貪睡,害得唐僧誤入妖怪的洞穴。不過有的時候,它也挺聰明的。在去請孫悟空的路上,它用了激將法,這點是出乎我意料的。而且,它也很重義氣,雖然平時孫悟空一直罵他,但在孫悟空被趕走時,它也落下了眼淚,不是嗎?

我從小說《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中悟出一個道理: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那種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能盡職盡責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的精神。孫悟空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事情就會更糟糕。特別是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些人的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常常想方設法使用各種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種利益引誘你,還可能挑撥你和朋友之間的交情。所以人時時刻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西遊記讀後感 篇10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吳承恩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唐僧_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_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_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_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二、神話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

“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三、英雄“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鬥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讀後感 篇11

西遊記讀後感首次接觸《西遊記》這部國學經典是通過電視的演繹,每一幅畫面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

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伕,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

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有許多的缺點,好吃懶做,喜歡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心裡也時常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但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寫一個弱點很多的人能討人喜歡,讓人記住,是很不容易的。沙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

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儘管如此,他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當孫行者和豬八戒鬧矛盾的時候,須由他出來勸說調解,兩位師兄外出時,由他陪伴師傅。

如果沒有這一個徒弟,唐僧就危險了,經也取不成。《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從《西遊記》當中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收穫,而《西遊記》這部國學經典也會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熠熠增輝!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在閒暇時品味這部國學經典,領悟其中的精髓。

西遊記讀後感 篇12

《西遊記》的作者是羅貫中,是一部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師兄孫悟空。他原來是一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他是一個天真爛漫、調皮任性的無拘無束的“野猴”。他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遊樂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裡,還自封“齊天大聖”。用他的七十二變大鬧天宮,惹怒瞭如來佛祖,便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著唐僧西天取經。為了師傅的安危奮不顧身的他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儘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後又被各路神仙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師兄豬八戒。他貪財好色,有著一身毛病,好吃懶惰,愛佔小便宜,怕困難,總是退縮,還特別愛吃,每次孫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總是打著找食物牌子,卻總是在半路睡覺,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來的路上也吃得一乾二淨了。它相對來說小腦筋比較多,我很清晰記得有一集,某條河流結了冰,但這樣馬就不容易前行了,當大家都在困擾之時,豬八戒立即就說可以給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雖然他很貪吃,但是也非常護主,絲毫不比孫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險也會那把九齒釘鈀奮不顧身的去救他。

然後是三師弟沙悟淨。他心地善良、安於天命,他的本領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樸憨厚,忠心耿耿,總是挑著行李默默跟在身後,任勞任怨,憨厚和淳樸的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

最後是師傅唐僧。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而且他心思縝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自我要求嚴格,堅持原則,規範嚴謹,善於發現問題,低調不張揚,遵守時間。

就是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西遊記》66到70回分別為: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汙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讀書心得: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鬆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讀後感 篇13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情節逼真,故事動人,深受人們的喜愛,不管是老人兒童,還是青年,都是百看不厭。如果你看過《西遊記》,你一定會看出許多道理,也一定會有所感悟。

故事的開頭是一隻猴子從石頭裡蹦出來,很是神奇,他還去拜了師,學到了七十二變,筋斗雲。他回到花果山當了美猴王,之後的大鬧天宮就更精彩了,十萬天兵也拿不下他,最後還是如來佛把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要經過五指山去取經了,猴子等了無數個冬去春來,終於等到了能救他的唐僧,他終於得救了,如魚得水般開心。為了報答唐僧他願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這樣,他就成了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一隻猴子也會感恩師父的救命之恩,用保護師父西天取經的方式作為回報,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猴子都知道知恩圖報,那我們人類更應該向他學習了。我想,這就是古時的文明和優秀品質,古時人們就擁有這一好品質,我們就應該很好的繼承和發揚,這是我的第一個感悟,學會知恩圖報。

就這樣,孫悟空和師父一路趕往西,到了高老莊。遇到了一個妖怪,妖怪搶了一戶人家的女兒做娘子,悟空英勇正義,決定為那戶人家斬妖除魔,救回女子。悟空把一個長相似豬的妖怪給抓回來了,兩扇大耳朵,一個豬鼻子,還有那大肚子看起來就是特能吃,儘管妖怪已經被悟空綁起來了,但還是嚇了大家一跳。唐僧開始問話了,得知那妖怪原來是天上的天蓬元帥,但因為貪圖美色,被打下人間,變成豬的模樣,菩薩叫他等待唐僧並拜他為師,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這樣,妖怪就成了唐僧的二徒弟,叫豬八戒。豬八戒本是一個天蓬元帥,應該是一個不小的官位,就是因為他貪圖美色,才有這個下場,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你地位多高,官職多大,只要犯了錯就會受到懲罰。這有給我一個感悟,要好好做人。

他們三人馬不停蹄,繼續西行,又來到流沙河。過河途中,師父突然消失不見了,悟空比較機靈,知道肯定被河裡的妖怪捉去了,但因為水中不好作戰悟空和八戒想法子引妖怪出來,可妖怪不上他們的當,他兩無能為力,最後一位神仙出來相救,並告訴妖怪說你抓去的就是你要等的師父。妖怪大驚,立馬磕頭認罪,下跪求唐僧原諒並收他為徒,唐僧心地善良,原諒了他,還為他取了名字叫沙悟淨,這就是三徒弟。沙僧誤抓了他的師父,這是他做的一件錯事,但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後,勇於承認,立馬悔改。一路上沙僧肩上挑的東西是最多的,他話不多,事幹得最多。這裡我有了第三個感悟,做人要知錯能改,任勞任怨。

師徒四人繼續西行,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最令我難忘的是三打白骨精的這一故事情節,第一次妖怪變成一個送飯的姑娘,第二次又變成找女兒的老太太,第三次又變成等妻子和女兒的老公公,可見這妖怪的變化多端,不過每一次都被悟空識破了,第三次才把白骨精打死。可見那些妖魔鬼怪的陰險狡詐,《西遊記》裡的那些妖魔鬼怪三番五次的阻止他們西天取經,還說要吃唐僧肉,但在四人的堅持努力下,他們終於取得了真經,回到大唐,為大唐做了貢獻。這又給了我一個感悟,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在我們的一生中,就如同西天取經一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那些困難就像妖魔鬼怪一樣可怕,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堅持不懈,一定會達到理想的彼岸。

讀完《西遊記》,我感悟到很多,學會許多做人的道理。它教會了我知恩圖報、知錯就改、遇事不退縮,好好做人。這些都是古時擁有的優秀精神品質,我感悟到了愛中華就是愛中華文明、文化。作為現代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繼承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你我做起。

西遊記讀後感 篇14

烏雞國救王降妖的故事沒有太多曲折的情節,也沒有什麼激烈的打鬥。值得我們關注的,一是故事中出現的大量的詩歌,或嵌藥名,或鑲數字,或用比喻,顯得妙趣橫生;一是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唐僧顯得既有些迂腐,有又些精明;孫悟空既聰明,又會被人整治;豬八戒既有些拙笨,又有些狡黠,還能治治孫悟空。不過,無論人物如何變化,但作者又巧妙地為他們設定了一個度,讓他們的這些表現顯得合情合理。

唐僧在豬八戒的攛掇下念《緊箍咒》,看上去顯得迂腐可笑,但也是救人心切,雖然有些顯得不近人情,不過我們讀起來還是覺得能夠理解。這與他其它幾次,因為妖精迷惑、悟空打死強盜而唸咒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語。豬八戒雖然攛掇師傅唸咒治孫悟空,也是為了報復孫悟空騙他半夜去井裡撈寶貝,不過他是以救人為名,所以也顯得不是太令人討厭。孫悟空在故事中的形象最為高大,為懲治勢利眼的僧官,他以鐵棒威懾;為弄清真相,他親赴國都察看,並定下巧計點醒太子;為救活國王,他上天宮求丹;為懲治妖精,他定下巧計,甚至能忍受《緊箍咒》的折磨。不過,他也被豬八戒設計,被整治了一番,只能用陽間的法子來救國王。這段經歷,讓孫悟空也顯得有些無能,在師傅的《緊箍咒》下,也只能唯唯諾諾。不過,這同樣是在救人的前提之下,所以我們在讀這段的時候,同樣也覺得自然親切,而不會覺得孫悟空無能。其實,不僅是唐僧師徒,即使是化身國王的妖道,雖然害了國王,但治國有方,並且也保住了國王嬪妃的清白,所以被菩薩救走,也並不讓人遺憾。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儘管讓各人的品格有了多種變換,但始終堅守著一條底線,所以雖然人物的形象有著不同的變化,但最終都讓我們覺得合乎情理。

相比而言,寶林寺的僧官就顯得低劣了。他是聽說過唐僧取經的事蹟的,也知道他是從大唐來的名僧,但一見到唐僧風塵僕僕的樣子,不像個“名人”,就讓他別處去投宿;可遇到孫悟空凶惡的樣子,先是讓燒火道士去頂缸,之後又召集全寺僧人迎接,甚至在唐僧離開時還要吹吹打打地相送,那副勢利的嘴臉可以說表現得淋漓盡致。他還自吹自擂,稱自己接濟那些無處安身的遊方僧人,結果這些僧人胡鬧,侵佔寺產,才讓他不再接濟同輩。但當全寺僧人出來迎接唐僧時,依然是有富有窮,極窮的僧人只能以一匹布裹身,足見這位僧官所言的虛假——既然外來的僧人都能巧取豪奪,本寺的僧人怎麼能連遮體之衣都沒有呢?所以,無論我們從什麼角度來看這位僧官,他的形象都不會令人覺得合理。其實,他也沒有幹什麼特大的壞事,只是他的行為過了“度”——不僅不誠信,而且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規範。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神話小說,但所表現的依然是我們中國傳統的道德規範。孫悟空在皈依佛門之後,一開始也顯得野性難馴,於是作者特地為他設定了一個《緊箍咒》,讓他時時受到約束,不能肆意妄為。其間,孫悟空雖然也幾次被唐僧逐走,但始終心念師傅,最終還是成就了正果。豬八戒雖然在取經途中,幾次要想分行李散夥,也曾起過貪念,可是最終還是走上了正途,同樣成就了正果。作者在創作時,始終就在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人物的個性可以多變,但是遵守的正道不能變。儒家經典《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其意思就是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而表現出來以後都能符合常理,就叫做“和”,而“中和”就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規範。在書中,取經的師徒四人雖然個性各異,表現各異,但其取經前行的心是堅定的,其行為也從來沒有超出過道德規範,這就是儒家所說的“中和”之道。其實,我們的行為處世,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道德的規範是不能違反的,底線是不能越過的,這是行為最主要的規範,也是我們評價別人最基本的原則。

在《西遊記》這回故事中,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走了圈,但做事之度卻沒有逾越,這才是我們最應值得關注之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