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15篇(優選)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4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讀書心得15篇(優選)

教師讀書心得1

曾經很喜歡讀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道是沒有時間讀了,還是心中的那份情感丟失了,很久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似乎有一個世紀了。這次是教研室組織的讀書富腦活動讓我再一次拿起了書,真真切切的讀了下來,讀完之後,心中的感動很多,觸動也很多。

曾經以為教師的素質就是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能夠教好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但是在讀了張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之後,我的觸動很大,師德才是教師素質的根本,它是靈魂,而師愛又是師德的.靈魂,用心做教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素質。

用心做教育,它的根本體現就是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學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而且他們正處於發展中,所以更需要呵護和尊重,生活中,寬容他們的缺點,寬容他們的偏激,寬容他們的錯誤;欣賞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個性,欣賞他們的特長,欣賞他們的進步,欣賞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這樣你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從而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學生愛你,就會喜歡聽你的課,也就能創造出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體味到學校生活的樂趣。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是張思明認為,在資訊時代的今天,“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開鑿一眼清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夠真正做一名讓學生滿意的教師。對此,我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它一方面告訴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多讀書多學習,使自己的知識儲備由“一桶水”變成“長流水”;另一方面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會學生大腦的思考,只有愛好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喜歡學習的學生。國小生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試想如果他的老師都不愛讀書學習,那麼我們怎麼要求學生也喜歡呢,所以做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學生的楷模。

讀完了幾本書之後,我曾經反思過我自己,作為教師在教育當中我是否做到了朱永新先生說的“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很慚愧,我沒有做到。今後我會努力去做好。應該說,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愛崗敬業,用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穫的,我們的精神生活中將會有一份常人無法比擬的歡愉。對於我們教師來講,用心做教育,就是用心做自己,在教育的路上,我們總能找到自我,找到價值體現之所在。

教師讀書心得2

為了幫助學習《生物課程與教學論》,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及期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甚至是優秀的生物教師實屬不易。身為一名大三學生,生物教學實踐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沉下心來學習生物學科知識和教學的理論知識,為不遠的將來見習、實習提供支援顯得尤為重要。

在胡老師的啟示下,我開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教與學的關係。這學期接觸到的第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是皮連生老師編著的《教與學的心理學》。為了更好地閱讀這本書,我又找來崔麗娟老師主編的《心理學是什麼》這本入門的心理學知識書籍。

這本書分為十二章,總的來說,說明了以下幾個方面:人們認識心理學的誤區有哪些、心理學研究的是什麼、心理學的流派、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作為一本入門心理學書籍,深入淺出,真正的把問題說的清晰明瞭。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作基礎,以趣味性見長,但有留有思考的餘地,讓人有種“跳起來摘桃子”的感覺。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尤其鍾愛心理學流派中第三勢力的人本主義流派的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內容有四個方面:強調人的責任、強調此時此地、從現象學角度看個體,強調個人成長。該學派重視人性中善的一面,這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觀點不謀而合。學派代表人物羅傑斯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實現的提出,在今天非常有實際意義。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智力水平。在該學派看來,非智力因素對個人的自我實現有很大的作用。現今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遺傳的限度範圍內盡力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如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發揮學生的潛能。讓我聯想到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為我們小小改變,將能改變很大的學生群體,往大的方面想,可以為中國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有了這本書作為心理學科閱讀的基礎,我又找來胡繼飛、鄭曉蕙老師主編的《生物學教育心理學》進行閱讀。在此之前,又重溫了大二所學的《教育學》,以作為閱讀的鋪墊。

在前言中,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了編寫意圖、本書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第二部分說明了生物系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意義與學科建設等問題,第三部分提及生物學教育科研問題,第四部分說明編寫過程的人和事的問題。前言的.編寫,暴露了編者的思維過程。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容易把握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其二,前言還提供一種學習思路,這是一種可遷移的程式性知識。其三,前言還提示了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和不同的視角,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積極多方面考慮問題。

閱讀完前言,再看了目錄,思路一下子就明晰了。章節的編寫邏輯順序,部分借鑑了普通心理學的知識脈絡,同時結合教學法的知識脈絡,組合成本書的知識框架。

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學生身份)的角度,瞭解教師活動背後的意義和相關機制,可以幫助我們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在教師指導下把握知識本身。在課後,我們可以根據生物學技能的形成規律、知識的記憶規律,在學科思維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作為一名師範生,瞭解心理學在生物學科的應用,可以為我們對於教學設計的編寫提供理論基礎。對於將來教師的我們,為未來更好把握教與學,提供思考方向。

以下,談談我從部分章節的一些收穫。

在閱讀到第四章——生物學科的思維活動及其教學一章中,讓我聯想到在我的求學生涯中,我的老師曾經運用過思路教學。利用科學史實,他給我們分析了科學家的思維過程,而不是單純地講述一個科學家的故事。上課時,他講述了他學習生物學科的方法。在這章書中,我對於“活學”的概念,有了新的體會。具體的知識要學,但最終要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從知道“是什麼”,到知道“怎麼樣”,再到知道“為什麼”三個階段,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第五章——生物學科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一章中,改變了我對教學模式的認識誤區。以前總覺得教學模式等同於教學定式,是十分刻板生硬的,完全把學生當成是產品統一加工,不顧學生認知程度,一味填鴨式灌輸知識。現在發現,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的指導下,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設計而形成的比較穩定、系統、簡明的教學程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是一箇中性詞。教學模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用活這些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模式是有發展性的,但是被人用錯了,那隻好說“遇人不淑”了。而以前的所說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錯誤理解下,錯用的模式。理論的東西本身是死的,關鍵還是要靠教師的理解,然後利用理論來指導教學這種特殊的實踐。

第六章——生物學課程設計及其心理學分析一章中,介紹了課程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及教材的結構和發展(本書出版於20xx年3月),結合20xx年9月出版的《生物課程與教學論》,我們可以看到教材連貫的發展情況和部分知識的更新。瞭解課程的發展思路,有助於把握教育改革的動向,以更高層面地理解生物學教育,有助於我們開展生物學教學實踐活動。

第七章——生物教學設計及其心理學分析一章,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結合《生物課程與教學論》第三章來看,本章理論性更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很重要。前面我提到,雖然教學設計學科是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和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奧蘇貝爾等創立的,但不妨礙人本主義學派理論的介入。人本主義者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他意識不到的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教師引導學生的自我覺察,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不管哪一個學派,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但我更看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在以布魯納的結構主義發現學習理論和施瓦布的生物科學探究模式為理論基礎的探究與發現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是我認為真正可以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學生在此學到的知識,培養的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當下的教育體制之下,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實操起來“花費時間太多”。為了適應體制,在多種教學模式中選擇適合生物學不同章節的學習是必要的。但如何在體制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兩者需求平衡點,還需現在的教師和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去思考。

第八章——關於生物學能力及其培養一章,將生物學能力的培養細化為幾種能力的培養,並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思路和方法。我們應該使教學內容和時空開放,不拘於課上或者是課下。能力的培養有連續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讓學生真正能在課上學到知識,並且能夠帶著這些知識在課外探索繼續培養他們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能力的培養,前提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覺得生物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而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生活。

第九章——現代中學生心理因素與生物學教學一章,我覺得人本主義成分較重。我前面談到人本主義的觀點,非智力因素對自我實現有很大作用。根據這個理論,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助於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教無類得以實現。

第十一章——現代生物學教師的職業素質與職業心理一章,給我一些職業規劃上的啟示。除了家庭以外,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事業。而在似長不長的人生中,事業的規劃顯得尤為重要。事業上如何實現自我,怎麼實現自我,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真正的自我實現應該與社會相聯絡,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自我實現。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關係下,二十幾歲的我們,該有些想法的。

第十二章——現代建構主義與生物學教育一章,給生物學教育理論學習指明瞭一個大的方向。語言精簡,內容資訊含量大,所以要理解深刻的話還是需要看多一些書才行。

看完了每一章節,我又重新將前言看了幾遍,感悟又深了一層。接下來應該繼續看皮連生老師的《教與學的心理學》了。

我曾在《南方》裡看到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傳奇學校——黃岡中學的沒落。在許多年前我們國家教育體制沒有改革的情況下,黃岡中學的應試教育做得風生水起,將許多學生送上名牌大學。時代在發展,國家在發展,國家的教育有了突破性的改革,倡導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黃岡中學沒能跟上這波改革浪潮,培養的能上名牌大學的學生漸漸少了。“學生苦讀,老師苦教,家長苦盼”的堅持,意義不再像以前那樣厚重了。希望黃岡中學能夠有所改革,跟上時代的步伐。

中國未來教育會有怎樣的改革?應該是越來越人性化,個性化?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應該保持隨時隨地學習,終身學習,切不能固步自封,禍害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教師讀書心得3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提供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髮生髮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內容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社會角色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責任,核心活動由“遊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同,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永續性不強,自控能力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賴性特別強。夥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群體規範,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形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採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於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可以採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並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可以對此進行集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週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隱患,開展了集體指導講座“沉溺網路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路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同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同時段可能發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有意識的集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集體干預內容,可以在不同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於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教師讀書心得4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這是我拜讀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複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為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為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彷彿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課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複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著。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為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們真是大有裨益啊。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為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脫,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什麼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閱讀此書也發現自己有以下幾方面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傾聽的耐心,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告白”其實每件事學生都有他人心裡的“認為”,這是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他的“是對是錯、是美是醜”也是有標準的,也許這評分標準可能需要調整和指導;一方面是“臆斷”封住了學生的“辯解”,忽略了對“真實容觀”的認識,教師應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和奇思妙想。作為教師,應該正視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並不斷修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激勵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能自覺地、能動地根據個人的特長和發展優勢去努力,讓自己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5

為了豐富業務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我選擇了《走進名師課堂——國中生物》這本書,翻開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吸引了我,一篇篇精彩的教學設計,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新穎的教學方法讓人望塵莫及。讀著這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她偱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這本書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名師們如何把握新課程的理念並落實在課堂實踐中,展示了他們如何理解、把握和處理生物學科新課程教學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為廣大國中生物教師提供一個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引領和示範。我如飢似渴,貪婪地讀了一篇又一篇,感受頗深。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的構建,他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的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新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對知識的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些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正體現了新課改的這種新理念。

一篇篇精彩的教學設計生動的詮釋著新課標下的新課型,每一篇又不失個人風格、特色,亮點很多,如繁星閃爍,令我讚歎、欽佩。我的心中也盪漾著做老師的幸福,那就是在課堂上與孩子們“心靈感應”般的真情對話,呈現出和諧的、煥發生命光彩的課堂,產生著令人震撼的課堂生命力。我深深的感悟到在21世紀要如何做老師,如何做合格的老師,如何做優秀的老師,要走很長的路。

老師們的教學設計沒有精心預設的場景演練,沒有精美課件的渲染襯托,更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問答,他們大多憑藉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從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般來說,一節課中,通常有三個容易走神的“關鍵時期”:一是剛開始上課時。這時,學生因為課間活動,心理和情緒往往處於興奮或不穩定狀態;二是一堂課大約進行到一半時,學生的神經處於相對抑制狀態,注意力難以集中;三是臨近下課的幾分鐘,學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比較疲憊。

為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特別注意抓好這三個“關鍵時期”,設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每節課前,教師要提前一兩分鐘在教室門口“候課”,暗示學生馬上就要上課了,學生會趕緊進入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上課開始,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儘量用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的話語匯入新課,力爭開好頭,儘快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當一節課進行到一半時,教師再通過新穎的、有趣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處於相對抑制狀態的神經再次興奮起來,從而實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臨近下課的時候,教師還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創設新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腦中形成新的興奮點,使教學活動又一次活躍起來。

有愛才有教育,教育不能沒有愛,一個不能去愛自己學生的老師,任其有多麼淵博的學識和超強的`能力,也不能成為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好老師的。老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受到無數人的尊敬和愛戴的老師,除了他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精湛的專業水平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老師心中有愛,有著對自己的學生無私而博大的愛,這也是老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

新課程強調“面向學生”,這包含四層含義,一是強調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獲得成功;三是強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四是課程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發展特點,關注、關照學生的需要、興趣、追求、體驗、感覺、困惑、疑難等。這些理念,只有通過教師在實踐中的全面貫徹,才能得以落實。從這些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這些新理念都能融入其中。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並注意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最後,我要做的就是趕緊行動起來,更認真的搞好教學工作,並努力創造各種條件進行教研和教改活動,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我會盡我所能,取這些優秀教師之所長,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讀書心得6

我記憶中看的最早的課外書就是國小的時候學校裡訂閱的《當代國小生》。這本書使我的寫作本事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有許多開發智力的板塊也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忙。國中以後會根據教師的推薦讀一些名著,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濱遜漂流記》。我喜歡看奇幻類的書籍,這些書籍很好地豐富了我的想象力。高中的時間學業很重,沒有看很多課外書,這是我的一個遺憾。那時候似乎沒有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錯失了很多開闊眼界的機會。大學因為專業的關係我讀了基本外國名著,像《飄》《傲慢與偏見》《湯姆叔叔的小屋》等等。其實大學時光是一段很好的與書為伴的完美時光,此刻想來有點後悔沒有好好珍惜。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讀的書並不多。最近在培訓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教育家的啟發,翻閱了《讀書與旅行》這本書。《旅行與讀書》臺灣作家詹巨集志所著,詹巨集志是臺灣各界的`閱讀狂人,家中藏書四萬冊,每年買書兩千本,一小時閱讀十萬字,出版十餘部著作。《旅遊與讀書》是作者把自我人生的兩大志趣書寫集結。

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唸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巴厘島矛盾複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就如樑文道在序言所說:他在印度高價買下一張其實用不了那麼多錢的地毯,中了明眼人一看就知底細的局,而原因只可是是因為那位地毯商人能用古波斯語吟詠奧瑪伽音的詩句。這是典型的書呆子才會犯的錯誤。但另一方面,書也會讓他變得聰明,明白許多一般遊客不清楚的內行門道。例如,就為了“伊斯坦布林人為了兩個羊頭哪個比較好吃而爭論不休”這就話,他把兩位本地作者合作的《吃在伊斯坦布林:探尋巷弄中的美食》當作柺杖,丈量伊斯坦布林的美食地理,效果竟然遠勝大眾旅行網站的團體智慧。

我們耳熟能詳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是一本書,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讀過其中一頁”,我們都很嚮往遠方,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等待,等適宜的時間等適宜的人等忙完手頭的工作等長大了再去,當時不瞭解,之後才明白真的長大之後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應當早一點丟下一切就出發的。旅行與讀書的關係極其微妙,讀書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經開始了,甚至在不自覺之處,常常是因為書中所述的某件事,觸動你前往某處的動機。可能是一處古蹟,可能是一位故人生活的地方,也可能僅僅有一處美食,你就來了,要來看一看,和書中描述的是不是一樣,去體驗,去感受。在旅行之前,我們對旅行地的閱讀是一種“想象”,在旅行之際,我們對旅行的閱讀則是一種“摸象”,僅有在旅行完成之後,才是我們真正對旅行地瞭解的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勇敢,也是我們對書本資料的驗證。

《讀書與旅行》除了描述旅遊和讀書的關係,最最重要的是裡面有世界各地的美食,讀來讓我不由得嚥了好多次的口水,有佛羅倫薩牛排、肉醬寬面,印度囊、羊肉咖哩炒飯,巴厘島的原味烤肉大餐,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日本的料理,摘抄一段吃龍蝦的描述“我用刀叉將龍蝦肉剜出,切開小塊沾滿醬汁送入口中,龍蝦肉將熟未熟,軟嫩無比,醬汁則極濃郁,有奶油的滑潤與白蘭地的香氣,更有濃的化不開的龍蝦蝦膏滋味,但又帶了一點番茄酸度,顯得清爽不膩,的確相當高明。”

讀書不停步,旅行不止步,勇敢前行,有多遠走多遠,遠方的路總有期盼,總有歸宿,愛讀書,愛旅行,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教師讀書心得7

這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秀讀物《論語》。

當看到下面這一條頗受啟發。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句話翻譯為現代文就是: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辦法。孔子說: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留,謹慎地說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留疑問,謹慎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出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的機會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導幾年了,活沒少幹,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但是人際關係及上下級關係處得就是不怎樣樣。有時候總結原因是自己沒有潛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說,做得多就錯得多。當這天看了孔子教導弟子的話之後,我才明白,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於傾聽和觀察。人長著眼睛和耳朵是做什麼的呢?絕對不是擺設,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先鋒反饋的訊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後經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決定,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能夠棄之不言,謂其餘。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瞭解借鑑以前出現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饋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餘之列了。

孔子說,只有這樣,你說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後悔的次數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捨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於借鑑利前車之覆做後車之鑑。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取。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後悔事。

讀到下面這句時,也感到汗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說,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國小,說好了,把投稿地址發給那個國小的教導主任的,但是回來之後,把那個郵箱和電話不明白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向也沒有發。心裡很是愧疚。但是等之後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檔案又不明白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必須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佈置學校教師學生做手工製作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認真,像此類的活動,必須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但是由於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用心性。

以後對此類事情要引起重視。務必明確規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讓別人明白做的結局怎樣樣,有佈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教師讀書心得8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由於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等。因此,壓力增大,精神疲憊,對所從事的工作失去興趣,無成就感;對事業缺乏熱情和創新,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等。

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這將是我今後必須思考和麵對的問題。因為,合格教師不是終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更新觀念,終身學習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資訊科技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二、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

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

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裡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從心底知道老師並沒有把他們拋棄。

教師,只有立足本職,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樹立和牢固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個人在工作上才會有所所為;教師,只有更新觀念,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讀書心得9

為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引領教師在讀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努力打造終身學習型教師,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10月6日晚上,實驗二小全體教師相約在學校會議室隆重舉行了本學期第一期的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讓我們的生命更燦爛”。

交流活動精彩紛呈,掌聲不斷。大家圍繞九月份的閱讀主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感言”暢所欲言:王娟娟老師的《讀書感悟成長收穫》,董亞紅的《在閱讀中思考,在實踐中提高》,李佳老師的《更新觀念愉快教學》,王銀淑老師的《讓生命的價值在課堂中閃光》,張豔敏老師的.《對合作學習的思考》,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味在讀書中不斷成長的感悟與體會,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最後慄曉燕副校長就我校教師讀書現狀、教師為什麼要讀書、教師怎麼去讀書以及對教師下一階段讀書提出幾點指導性的建議,交流會在和諧、愉快、奮進的氛圍中結束。

一年來,我校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契機,以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為抓手,傾力打造名師隊伍,目的是以教師發展推動學校發展。除了每學期正常的教研活動之外,學校還定期每月舉行一次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活動,讀書範圍既可以是學校提供教育教學著作,也可以是教師自己選定的相關作品。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等各種活動,教師為學生樹立了努力學習的榜樣,逐漸形成"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良好習慣,讓學習成為改進工作和激發創新精神的動力,使讀書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教師讀書心得10

我想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和教。但當我讀著這本《傅雷家書》,感到的卻是另一番教誨,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孩子一樣在感受著,聆聽著,銘記著。

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他在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什麼是愛,我想他說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說卻又埋藏在心裡的那份深沉的愛。

傅雷身為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傅雷先生所寫的這些書信不僅給傅聰上了精彩的人生一課,也讓我這樣的讀者受益匪淺……特別是十月二日的書信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沉思良久“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慢慢養成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情,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我想這也是身為教師的我應該學習和借鑑的寶貴經驗。

教師讀書心得11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明白教育需要“愛”,卻不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向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幼兒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務必予以批評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出奇的“乖”,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我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向渴望能和孩子們一齊玩、一齊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向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期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型別。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明白。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幼兒時“向幼兒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幼兒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幼兒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兒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幼兒面前承認自我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老師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

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向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

此刻,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幼兒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兒,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完美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應對幼兒時要持續一顆童心,以自我的童心喚起幼兒的童心,以自我的愛心喚起幼兒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我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用心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幼兒心靈的陽光,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使幼兒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12

最近學習了《有效教師》這本書,字裡行間流露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以未完生的摯愛,散發著教師智慧的光芒。我被書中的名師們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著,心靈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時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歲高齡還在與不學生親切密接觸,譚迪敖老師整天與學生一起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有效教師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反思不僅僅是頭腦內部的想一想,他是一個不斷實踐、學習、研究的過程,是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深層次的對話,要想成為一名有效教師,紮實苦幹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一位特級教師總結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多麼豁達的胸懷,剖析許多名師的成長經歷,是我們前進的燈塔,沿著名師的足跡,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當前,面臨有很多學生厭學現象,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不作為重中之重的問題來思考。通過學習《有效教師》,深有感觸,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講究課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為規範,如有的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複一遍剛才教師講的話。”或者乾脆對這些學生不管不顧,只提問那些好學生。這時候教師成了是“主角”,好學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時候是“觀眾”或“聽眾”。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麼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有效教師》中明確告訴我們要走一條“教研結合,從教學熟練型走向專家型”之路,我決心成為一名這樣的教師,以不愧對自己的青春年華。查有樑先生總結了一段關於“研”的妙語,我時時用他來鞭策自己!

教師讀書心得13

我是在人民日報上看到有關《駕馭論》這本書的一些訊息,又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裡得到《駕馭論》這本書,自從接觸到《駕馭論》這本書之後,我不止一次的閱讀,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初次拜讀時我認為裡面就是在講哲學問題,因為書中除了定義就是規律。後來隨著閱讀的深入,發現書中所講的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我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教學中我逐漸的開始運用《駕馭論》中所講的駕馭規律。

我在原來的單位擔任某國小的負責人,每年小考時全鄉國小都要排名,那個學校的成績如何都要統一排名通報。誰都想讓自己的學校考得好一點。20xx年,我校教畢業班的是一名新調入的年輕女教師,不缺乏工作熱情,但工作方法及工作經驗不足。當時我找到她,單獨向她傳達了中心校的相關精神。確立學校的工作目標,即保住去年的第二,爭取今年的第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從她個人利益的角度講明取得好成績的作用。最後學校向她許諾如果實現了學校的工作目標,學校將給予現金獎勵。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時刻關注著六年級,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及時的給予吸引力和推動力。該教師認真工作有不清楚的地方及時向老教師請教。在最後的小考中不負眾望取得了全鄉第一的.好成績,並且有一名學生在全縣考生排名中獲第一名。

在我擔任負責人的幾年裡,我校的小考成績始終是前兩名。

現在我已經被調到縣城第一國小任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我們班有一名叫張雨的學生,該生調皮搗蛋老師和學生經常向我反映該生的違紀情況,找到該生時他有時也不能主動承認錯誤,最大的問題是依然我行我素、屢教不改。通過了解該生的家庭情況後,發現他在家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母親有病,常年臥床不起,他在家從不惹母親生氣,並且經常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有一天找到他說起此事,他泣不成聲。由此我認識到主觀與客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是這個差距使得教育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以此為切入口加強教育,推動該生向前發展,實踐證明效果是顯著的,達到了師生的和諧發展。

我們班有兩個學習最差的學生,不僅寫字慢而且平時考試經常不及格。這個學期快要進入複習階段的時候,我把他兩單獨找到辦公室,對他倆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從思想中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感,為加大推動力,在班會上我表示如果他倆誰能達到80分以上就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在期末考試中,一個學生考了84分,另一個也及格了。當然我也兌現了我的承諾。

通過《駕馭論》的學習,我知道,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差距是教育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推動力是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在使用中極易達到崩潰點,導致嚴重的後果。在駕馭規律中,針對國小生,因人、因事、因時採用不同的駕馭方法,我要適當運用動力多運用吸引力,增進師生感情,建立起了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期末考試全班68人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即及格率100%,優秀率90%。

我感謝《駕馭論》。

教師讀書心得1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教師讀書心得15

沒錯我也差點沒弄懂作者的腦回路,一下子講鄉村教師,一下子又是講什麼宇宙什麼星球,愣是啥都沒看懂。不過越到結尾感覺越是恍然大悟。文中的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可悲。他們說教師是一個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詞彙,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詞彙資料庫中都查不到。在地球上在那個星球上唯獨只有那位鄉村教師還在堅持著。真是感謝他在多少的.艱難困苦下,在病痛的折磨下卻還在堅持住。他有著地球人很可貴的品質,他在堅持他認為對的事“文明”,在他身體裡,最後的那點燭光消失時,他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好好讀書。

讀完整本書才發現除了書中那兩個孩子外,好像其他人都是沒有姓名的。

然後呢我覺得孩子們可能會永遠記住牛頓的那三條定律吧。

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當一個物體對第二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對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