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欄杆拍遍讀後感7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2W

  讀後感(一)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700字

五一假期,有幸讀了樑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杆拍遍》.想來,讀樑衡先生的文章不算早,先生以“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作帶來別樣的文字,也為很多朋友帶來了堪為“範本”的“工巧散文”.《把欄杆拍遍》使我沉醉,不能釋手,通過此文我才真正瞭解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於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內心卻不曾為他激盪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迴腸,執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熱血,然則現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後,手裡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塗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徵戰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可誰又能懂他這個遊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杆.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樑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開啟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把欄杆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樑衡先生怎能從中發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杆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於是,在樑衡先生字裡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感慨.當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後出生的餘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讚歎,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讀後感(二)

讀罷《把欄杆拍遍》,辛棄疾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文武雙全,可以說是全面發展,偉岸的身軀中鑲嵌了一顆赤膽忠心。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於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內心卻不曾為他激盪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迴腸,執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熱血,然則現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後,手裡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塗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徵戰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可誰又能懂他這個遊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杆。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樑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開啟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把欄杆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一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從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為何詞風如此豪放不拘。一位愛國卻又報國無門,令人痛心!正是這種愛國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詩人辛棄疾。雖然辛棄疾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所以辛棄疾也可以說是可憐的人,如他所說“欄杆百遍,終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