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合集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昆蟲記》讀後感(合集8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有一個人,他是偉大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為了描寫昆蟲,他不辭辛苦,對昆蟲細心觀察和研究,創作了《昆蟲記》這本著作。既然他是昆蟲學家、文學家,那裡面的文章應該特別得精彩。

從書中,我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蒼蠅、金龜子、皮蠹等等,也沒有我們想象得一無是處,它們還是群環境清潔工,反之我們喜歡的小螞蟻、螢火蟲卻是搶奪者和食肉者。不過,最有趣的還是描寫有蟬的章節了。

在蟬和螞蟻的`寓言中,描寫蟬在夏日裡歡唱,在冬日裡卻向螞蟻討食。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法布林用事實反駁了這一切。

在現實中,在乾旱的夏季裡,螞蟻等動物如飢似渴。蟬卻對水荒不屑一顧,它用它的鑽頭鑽了在樹枝上的一口井,就可以解決對水的需求了。其他動物看見這口井之後,就蜂擁而至,其中包括特別多的螞蟻。最終螞蟻搶掠了這口井。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很多個道理,比如在困難裡,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且要低調,再困難也不要掠奪別人的東西;對壞人也不能忍讓,那樣壞人只會更加肆無忌憚、趁火打劫。

小小的章節裡,就領悟出好幾條道理,那這麼厚的。一本書,能領悟出多少道理呢?

《昆蟲記》讀後感2

讀書猶如交了一位朋友,它帶你進入那神奇的世界,帶你領略那無窮無盡的樂趣,與你談論科學,交流真理,這便是閱讀的神奇魔力。假期我便結識了這麼一位昆蟲大師,他叫法布林,他帶我來到那昆蟲的世界,領略昆蟲世界的偉大。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紅螞蟻,它不像鴿子般靠視覺和氣象回到窩裡,也不像石蜂般靠觸鬚認路,它們顯得與眾不同,法布林親自帶我看了一場紅螞蟻的戰鬥,讓我見識到了他們超前的智慧。原來紅螞蟻為了帶走勝利戰果,他們會靠自己的原記憶去避開那危險的回巢道路,這份能力完全不遜色與人類,原來我記憶中的昆蟲並不是無智慧生物,相反他們顯得是如此聰明和機智。

後面他又帶我去看了一位熟悉而陌生的昆蟲,螢火蟲,法布林看我認真的樣子並問我螢火蟲發光為了什麼,我毫不猶豫回答到照明,可是他確搖搖頭並叫我仔細觀察,原來螢火蟲發光是為了生殖繁育後代。

後來,他又帶我去看了螳螂的捕食,蝗蟲的產卵,而這一切一切都啟迪著我,原來弱小的生命為了生存會散發出屬於他們的智慧和偉大,而這份智慧和偉大便是我們需要尊重和敬佩的。

《昆蟲記》讀後感3

當一個昆蟲迷遇到一本關於昆蟲的好書時,她會被牽著魂走進奇異的昆蟲世界,最近,我讀了一本法布林的《昆蟲記》,就是這樣的感覺。

在這本書裡,螳螂兩隻前臂向天高舉,好像虔誠的“祈禱者”,其實那是它獵殺昆蟲的。武器,它是不忠誠的“宗教徒”;寄生蟲是一個不勞而獲的傢伙,因為它把卵產在別人的.巢穴裡,等寄生蟲的卵孵化出來就會把主人的卵吃掉;螢火蟲看上去像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其實,它們是凶惡的殺手;松毛蟲是群居動物,它們靠著集體的力量,生存了下來;蟬很可憐,因為它們是歌手,卻聽不到自己美妙的歌聲,它是個可悲的聾子;天牛小時候是個破壞橡樹的“強盜”。

讀了這本書,我認為,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權利,它們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本能。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事物,那就必須經過細心、漫長的觀察和研究,像愚公移山一樣,只要你耐心,下定決心,就一定能辦成!別忘了,還要實地考察,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嘛。

雖然我的課餘時間也觀察西瓜蟲呀什麼的,但比起法布林來,我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門外漢。

《昆蟲記》讀後感4

這個月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昆蟲記》,它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

書中主要講了他在自己家的莊園裡研究昆蟲,那兒的昆蟲應有盡有:螞蟻是頑強的乞丐,蟬才是勤勞的生產者;凶殘的心理專家―螳螂,可怕的巨毒黑腹舞蛛,建築大師迷宮珠……讀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昆蟲故事,我身臨其境,彷彿與法布林一起暢遊在昆蟲的世界裡,感受它的奇妙。

看了《昆蟲記》,我才發現昆蟲的世界也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儘管他們不會像人類一樣用語言來表達事情,但它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它的深刻含義。世界上生命無處不在,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類雖然在生物鏈的頂端,可我們卻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微小的生命,世界會怎樣呢?昆蟲,它們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正好應對了一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從《昆蟲記》這本書的細緻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他語言生動、活潑,而且充滿了情趣。他把感情融入到觀察當中,使我們瞭解到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以後,我要像法布林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

《昆蟲記》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且一問世就被看作是昆蟲心理學的誕生。讀後我有許多感觸,也瞭解到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

這本書記錄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有螢火蟲、螞蟻、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的,是吃什麼樣的食物的,是怎樣捕獵食物的,如何繁衍後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

看完《昆蟲記》,我才發現昆蟲的.世界也是如此豐富多彩,在昆蟲的身上其實也能看到人類的身影,儘管它們不會像人類一樣用言語表達,但它們的每一個動作定有它的深刻含義。以前,我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頻頻殺傷小昆蟲們,根本不顧它們的感受,看了這本書,我才後悔了自己的錯誤,動物的生命同樣也應當得到尊重,不應該做無謂的殺害,如果站在它們的角度上去考慮,它們是多麼痛苦。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發現世界的奇妙。這是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後,我才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6

讀完了《昆蟲記》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也讓我明白了要認真觀察的道理。在這些昆蟲中,最讓我著迷的就是蜘蛛了。我喜歡蜘蛛是因為他會織蜘蛛網。

蜘蛛網在我們眼中是最平常的東西了,平時我們見到後一定會遠遠的躲開,根本不會多看一眼。所以也就沒有人去認真地觀察過它了。而在法布林眼中,蜘蛛網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是人類無法造出來的!

法布林在觀察後發現,蜘蛛在織網時不會先畫圖在織,而是直接往蜘蛛網上織,並且在最後織好時是一個完整的圓。如果你認為這張網是有順序的織出,那你就錯了。這是毫無順序的織出的網,並且輻與輻之間的.距離相等,這也是人類做不到的。

我讀完《昆蟲記》後,有許多感想。原來我認為只有到熱帶雨林中觀察昆蟲才是真正的觀察昆蟲,結果我錯了,因為《昆蟲記》中有許多昆蟲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在意他們。這也讓我明白了幹什麼都要從身邊的小事幹起這個道理。只有幹好了身邊的小事,我們才有可能去幹大事!

《昆蟲記》讀後感7

我讀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後,我被吸引到了作者觀察動物的興趣中。並體會到了只要用心觀察大自然會發現很多奇妙的發現。

作者對書中描寫並觀察了一些昆蟲。如:螳螂、蟋蟀、蜘蛛、蝴蝶、蟬等昆蟲。發現了他們身上一些不一樣的特點。都被作者法布林發現了。並對他們做了很多奇怪的.實驗。解開了我們很多不知道的疑問。

在這本書中,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將蟬,螞蟻寫的活靈活現。還生動地寫出了螳螂捕食的場景。我的腦海裡就出現了螳螂的那兩個大“鐮刀”。想想那時,我們經常遇到螳螂,有時還調戲,捕捉它們。

除了這些昆蟲,大自然還有很多很多的昆蟲,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他們身上不為人知的東西,也因此,我們也要向昆蟲學習。因為它們的生活習性,奉獻自己的愛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他們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教給我們習慣,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教訓。

讓我們一起隨著法布林來進入昆蟲世界吧!大自然在等著你。

《昆蟲記》讀後感8

《昆蟲記》一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之作。

法布林很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界的事物一種親近感,非常喜歡觀察植物和昆蟲。那時候,雖然沒有人教他相關的知識,也沒有相關的書可以看,但是,他卻從小就樹立了成為昆蟲學家的目標。

我讀《昆蟲記》時,彷彿看到了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

法布林的《昆蟲記》裡,那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星辰,還有昆蟲氣味的存在,彷彿自己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一下子聚攏過來。我知道了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尿殼螂是如何滾動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識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了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