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有感500字(精選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史記有感500字(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史記有感500字(精選5篇)

讀史記有感1

孫臏採取的減灶誘敵的計謀怎麼會騙過龐涓的呢?第一天十萬灶,第二天五萬,第三天還剩三萬。作為一名有十幾年作戰經驗(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就隔了有十三年左右)的成名將領,龐涓不大可能這麼容易被騙,特別是在他知道孫臏能力並且吃過大虧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只通過三天的觀察就得出這種結論。而且,孫臏的做法也有點過頭了,哪有三天士兵就逃亡過大半的?齊軍的士氣再差也差不到這種地步。但是按《史記》的說法,龐涓確實中計了,這讓我很想不通。

《史記》中還說,馬陵伏擊戰發生在晚上。孫臏在樹皮上寫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這幾個字,龐涓還要先點火才能看清楚寫了什麼。那我就想問,難道之前的夜行軍不需要照明嗎?怎麼到要看東西時才想到了火把?更讓人迷惑不解的是,孫臏居然以龐涓的部隊點火把作為發起進攻的訊號。難道他也知道龐涓夜行不需要燈火?古代行軍可能確實會有許多防備,但總不會讓自己看不清道路吧?

另外,龐涓死前所說“遂成豎子之名”也明顯是小說家之言,正如項羽與虞姬訣別時的對唱,這些都是不可信的`。龐涓說此話,有誰能夠作證。能聽到這話的,估計也和他一起死在樹下了。

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司馬遷在創作的時候不僅僅是一個史學家,更是一個文學家。我知道這是《史記》能夠壓倒其他同類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我還是想再問一下,作為一本史學著作,《史記》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讀史記有感2

今天,我又讀了史記裡的《胯下之辱》。

在反抗秦王朝的時候,組成了劉邦和項羽兩路諸侯,如果單論武藝、論打仗,明顯項羽都略勝一籌,但最後為什麼最後勝利的是劉邦呢?就是他身邊有一位神通廣大的“諸葛亮”——韓信。

韓信是淮陰人,他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家境很不好,窮的響叮噹,在鄉鄰們的眼中,韓信不像一個有出息的.人,經常去別人家蹭飯,鄉鄰們都非常煩厭。又一次,韓信經常在賣肉的市場上站著,一個賣肉的青年把他叫過來,讓韓信從他的胯下穿過去,韓信照做,一聲也不吭,之後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當上了大將軍,統領全軍,韓信足智多謀,從未打過敗仗,就幫助了劉邦建立了漢朝。

屢戰屢勝的他在佔領了齊國之後,被封為齊王。

在這之後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把那個賣肉的青年叫了過來,並封他為中尉,青年很不明白,韓信說:“你真的以為我打不過你?只是怕殺了你,卻招惹來官府的追捕。”那位青年恍然大悟。

之後,有個叫蒯通的人求見,讓他自立為王,如果有人在劉邦面前詆譭你,劉邦就會藉此機會殺了你,除掉你這個後患,韓信偏偏不信。在平定了天下之後,果真像蒯通說的那樣,劉邦把韓信殺了,害怕他的後代找他算賬,就誅殺了他的九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向劉邦那樣,不但不報答對她的有恩之人,還誅滅她的九族,簡直是狼心狗肺之人,我們千萬不能學他。

讀史記有感3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司馬遷傳寫的《史記》,翻開《史記》我就感受到歷史的凝重。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裡,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樣,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然而命運的捉弄,使得他飽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備受屈辱。但值得讚歎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於出色的完成了作為一個史學家最頂尖的傑作《史記》。單憑這一點,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著,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

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蹟,這很容易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祕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讀史記有感4

很幸運能讀到《少年讀史記·帝王之路》這本書,書中講述了唐堯、虞舜、周武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等多位帝王。從這些帝王的事蹟中,我懂得了“帝王之路”的坎坷與艱辛,懂得了要想成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更懂得了一個人經歷了痛苦與磨難仍然心存感恩才能成大器。

舜的母親很早就過世了,瞎眼的父親瞽叟和再娶的妻子及他們的孩子象,對舜很不好,經常害他。瞽叟叫舜挖一口深井,當舜挖到幾乎要出水的深度時,瞽叟便把井繩抽走,還和象一起往井裡填土,企圖要活埋舜。還有一次,瞽叟叫舜到糧倉的屋頂上去塗泥補漏,等舜一上到屋頂,瞽叟就撤掉梯子,還在糧倉下放火,企圖燒死舜。幸好,機智勇敢的舜每次都能化險為夷。舜屢次遭到家人的算計和陷害,不僅沒有仇恨他們,反而對父母的恭敬和對弟弟的仁厚有增無減。正因為他經歷了磨難和痛苦不僅沒有仇恨,還心存感恩,這一優良品質,被競爭傳頌,得到堯的認可,又接受了堯一系列的'考驗——接下帝位,擔任國君。

看到舜的故事,我不禁面紅耳赤。我比舜幸運多了,我有愛我疼我的父母,爸爸媽媽為了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不辭辛苦。好吃的先僅著我吃,好玩的先僅著我玩,好衣服先僅著給我買,可是,我卻從沒有意識到要心懷感恩,感恩父母給予我的幸福。我知錯了,我明白了,媽媽嘮叨是為了防止我犯錯,爸爸訓斥是為了讓我更優秀,我以後會對父母、親人、老師、朋友等心存感恩。

《少年讀史記·帝王之路》這本書還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不能像項羽一樣有勇無謀,要想成大器要有勇有謀、深謀遠慮;不能像漢武帝一樣“好大喜功”,固執,不聽人勸,要想成大器就要謙虛謹慎,博覽眾長。

讀史記有感5

歷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大氣,可以使人坦然。

這個暑假,我讀了由司馬遷所著 《史記 》改編的《少年讀史記————霸主的崛起》 這本書。讀完書,我閉上眼睛,書裡的`歷史畫面在腦中得以浮現。

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紛紛登場: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齊桓公尊王攘夷;晉文公顛沛流離;楚莊王知錯能改;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吳王闔閭知人善任。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晉文公重耳和越王勾踐。重耳被人陷害,逃到其他國家去,他在外顛沛流離了十九年,才回到晉國當國君。回國後,他有仇報仇,有恩報恩。就連答應楚成王的"退避三舍",重耳也一絲不苟地做到了。而越王勾踐在一次戰役中沒有聽取謀士的建議,差點導致越國滅亡。回國後,他無論是坐臥還是飲食,都要嘗一下苦膽,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被吳國圍困的苦,他還放下國君的身段,與眾百姓處在一起。他禮下賢士、救濟貧窮——最終成為一方霸主。

讀完這本書,我從書中這五人身上學到了不同的東西:不要因私事誤了大事;要知恩圖報,一切以大局為重;要奮發圖強,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知錯就改……

只有學習歷史,才能深入瞭解歷史。如果不好好學習,你就會被別人超越。想要做一個強者,你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取長補短,努力追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