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

很喜歡斯蒂芬·埃德溫·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反覆看了幾遍,也看過2遍由弗蘭克·德拉邦特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好的小說,也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小說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卻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凶手被判無期服刑于肖申克的監獄。從此,一個清白的好人,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將安迪推入到肖申克的人間煉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泯滅人性,暗無天日的黑暗環境,以及腐敗醜惡的管理體制,早已將所有犯人的精神和意志磨滅殆盡,形成制度化。這裡的犯人長期習慣了這種制度化的管理,對於他們而言,外面的世界反而是可怕的,即便重獲自由在外面也很難生存。安迪與其他的犯人不一樣,他冷靜,理性,堅強,雖然在肖申克監獄受到了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和摧殘,但他的內心一直期盼自由,從沒有放棄過希望。在獄中他用自己在金融方面的才能,利用典獄長和監獄警衛的貪婪和自身利益的需求,幫助典獄長洗黑錢,幫警衛避稅,做理財投資。從而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從此不用做苦活,不用受其他犯人的欺辱,單獨享用一間牢房,負責管理監獄圖書館。當然,也正因為他具備這種才能,本可以申冤有機會離開肖的他,卻被典獄長的操控下破滅了。安迪在肖申克這個魔城裡,從沒有喪失他善良的人性,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頑強的意志力,花費了20幾年最後成功越獄,為自己爭取到了自由,正如他所言:希望是個好東西,只有充滿希望才會擁有希望。

安迪不僅使自己獲得重生,也幫助了肖申克其他的獄友,讓他們重拾希望和信心。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不停的寫信申請補助,永不放棄的精神,成功的將肖申克的圖書館打造成最好的一家監獄圖書館,充實了圖書館的各類書籍,讓不少獄友有機會自學考取文憑,學習各種技能。在肖申克安迪還結識了瑞德,也是在安迪的影響和幫助下,讓瑞德重新燃燒起開始新生活的希望。

人性的善與惡在這部小說體現得淋漓盡致,安迪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理性、智慧、堅強、冷靜讓我頗受感染。在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精神折磨下,安迪仍然選擇了頑強抵抗,不放棄,超越自我,花費了20幾年的漫漫長夜為自己挖出了一條充滿希望的路,最後實現了他在美麗海島的自由生活。自由和希望的種子埋藏在安迪的心中,迫使他做出一系列的救贖進行自我拯救。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2

無意中讀到這部作品,之前聽老師介紹過這部作品的電影版,但由於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內容,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一直沒有找出這部電影來看。這次意外的閱讀讓我收穫很大,也想了很多。一開始看的時候沒有太搞明白裡面的人物關係,連安迪入獄的原因也不清楚,但後來讀下去才知道這就是這篇小說的劇情設計。沒有任何徵兆,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一個一直生活很正常的人陷入了牢獄。可以說是突如其來,毫無防備。但試想一下,生活中不是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嗎,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無常。怎樣面對這些人生的無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做法。而小說的主人公安迪,他的態度可以用積極樂觀來形容,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同時,不斷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對未來的期望,這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堅持和決心。

每個人無論面對任何突如其來的困難和坎坷,第一時間不應該是埋怨,不應該是自我放棄,而應該是保持樂觀的心態,想盡辦法去扭轉這個局面,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安迪在獄中既為了籌劃自己的逃跑計劃,幫助獄卒賺錢的同時,自己在心中也留有一條底線,他說過如果讓他進行選擇他願意把善意放在首位,即使為了善意他可能要付出一切。

從安迪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人文精神,他在從事圖書館管理員這一職務時想盡辦法充實圖書館的藏書,還幫助想學習的獄友拿到想要的圖書,我想是因為他知道書籍,知識才是改變人命運的好利器,同時在這個資訊閉塞的地方,書籍成了人們瞭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徑,只有不斷地和外界保持良好的聯絡才不至於離開這個地方以後無所適從。

安迪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他不僅只想到自己還儘自己的最大力量幫助其他人。他在離開的前夕和“我”說了他在外面藏起來的財富,實際上是想給“我”一個努力活下去的希望,因為他知道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希望”,生活會變得多麼的可怕。故事的`結尾,“我”找到了安迪,他給“我”留下了一封信,信的內容依然貫徹安迪的希望,也希望“我”能一直相信希望的存在,併為此而努力生活。故事的結尾沒有交代安迪的去向,但我們應該能猜測到他在另一個地方依然積極樂觀地活著,並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安迪這一人物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人性之美和理性之美,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當我們以後面臨同樣無助,無辜的情況時應該想起安迪,安迪就是這樣一個給我們指明人生選擇,奮鬥方向的存在。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著名的勵志型影片。聽完書以後就在熒幕上看了一遍,關於人生頗有感觸。

故事主體是銀行家安迪,因為各種不幸的巧合誤判成為殺人犯,被判處終身監禁,含冤入獄的他,不得不在小小的肖申克監獄被迫度過餘生。

被判決後的安迪被運往肖申克監獄,下警車腳戴鐵鏈步入監獄時,圍在鐵網裡面的兩邊囚犯圍各種半笑半叫的聲音,也激不起他一刻能讓人看得出的起伏,只看見一個大高個子,頹廢疲勞的背影,那時我看到了那句話“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是的,他這個平時都出入富貴的銀行家再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終身監禁的現實吧,或哭,或鬧,或求饒,然而他沒有,哪怕是被其他囚犯圍攻,他都不曾求饒放棄,哪怕打不過也不放棄抗爭,深邃幽藍色眼神,對映的是顆堅定的心。

“有些鳥兒是管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

一方面安迪因為自己在理財稅務等各類法律的精通,所以在監獄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不用在洗衣房做辛苦的工作,而是被安排到管理監獄圖書館,實則幫助官銜大大小小的獄警處理各種理財稅務事務,看那些獄警感激的握手致謝以及後面排著長隊來諮詢的警員,就知道,安迪是真的在行。過人的才學和智慧,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才”,一個能把國家稅務熟練運用,讓人欽佩。以至於管理監獄的典獄長也想利用安迪的才智幫他賺錢洗錢,然而他深知這是違法的,所以他利用辦理這些事情的過程,巧妙的設定虛擬身份,埋下了解決這一切的伏筆,得以最後出獄後既能讓壞事做盡的典獄長罪有應得,又能開著敞篷車在寬闊的.馬路上馳騁。

“上帝只就自救的人”

得益於被獄警需要的各種小便利以及獄友瑞德的幫助,利用小錘子挖掘,美女海報做掩護,他悄悄在監獄的牢房挖了一條通往下水道的逃生洞,誰也想不到20米多厚的牆體能被他挖穿“上帝只救自救的人”他運用地理知識的測算,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裡,安迪爬出逃生洞,爬進長達五個足球場的充滿惡臭垃圾糞便的下水道,成功逃離了肖申克監獄。

“希望是件美好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死的”

反觀獄中一待就是幾十年的囚犯,很多因為假釋而獲得自由,出獄後反爾不能生存,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在監獄固定的時間吃飯,幹活,睡覺,上廁所打報告等等,沒有了這些固化的管理約束,他們都不知道自己還需要自由,自由帶給自己的是什麼,值得讓人深思,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固化在絕望中保持希望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4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傑出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其實對於這個故事,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是先通過電影知曉的。我就是因為看了電影之後,才決心看一看它的原著。

首先還是要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小說的背景是上個世紀30年代,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錯判為無期徒刑,在肖申克監獄,飽受了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但是,安迪並沒有向命運低頭,經過20多年的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的汙水管道中爬了出來,獲得了新生。

在看書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簡介,沒想到他是一個恐怖小說作者,我就在想書中營造的氛圍,應該會比電影中黑暗很多,不過和看完電影一樣,我的心靈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處也許也只有像斯蒂芬·金這樣的恐怖小說家才能表現出來,從來沒有一間監獄能讓我們這樣害怕。作者筆下的肖申克就是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監獄裡的暗無天日讓裡邊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誰,在他剛進入肖申克的時候,都不會把自己和這座監獄扯上關係,可是,一年,兩年,三年…… 在不知不覺中,它磨去了人的稜角,磨滅了曾經的夢想,讓你從恐懼慢慢變成依賴,正如德瑞所說,“起先你也許厭惡它,後來也許會喜歡它,再後來你也許會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聽著有一種心酸,也有一種無奈。

但是我還是能感受到的還這個故事中透出來的生命的光輝。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監獄中是獨特的,他的獨特帶著一種生機,同時也帶著一種無名的光亮,作者給他定義為希望。其中有兩件事,更讓我完全的'感受到了這種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用監獄的廣播播放了音樂,對於監獄裡的人們來說,音樂就是他們唯一還剩的精神享受,單純卻意義非凡;還有一次是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幾個人修完房頂之後,吹著風,沐浴著陽光,喝著啤酒,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在肖申克發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聰敏做到了。看到這我是多麼感動,安迪在用他的行動給他的朋友們帶來了一種希望,一種積極向上。可以說這兩次行為是一種靈魂的吶喊,雖然孱弱,但是頑強,他是安迪對肖申克,對生命的不屈服。

連安迪的朋友們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們也許會覺得他偉大,但是不會相信他能夠獲得他們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終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汙水管道算什麼,風雨之後的天空,是多麼美麗。只要希望還在,你就還擁有一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5

——“你指什麼?”

——“希望。”

——“希望?有希望才會有危險,希望,無用。

安迪從糞坑中匍匐著前進,最終從那狹小的管道中游走,化作一條魚,不再受任何的拘束,在如夢一般幻藍的太平洋裡遨遊。

安迪是個銀行家,因為一些私人恩怨被捲入一場殺人命案。不管那些法官信不信,他坦白了一切,然而他們根本不信。安迪被告殺人被關入肖申克,在厚厚的石牆內,灰暗的天空下,噁心的蛔蟲旁,生存了十九年,而不是生活。

“十九年。什麼概念?當你說出這三個音節的時候就好像聽到了墳墓上傳來的重重的關門聲。”

安迪說過:“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安迪入獄後,平靜如一汪死水,好像他還是在家裡一樣,每天在銀行上上班,晚飯後與他的妻子耳鬢廝磨。他很坦然地接受了自己被冤這個事實,把在這狹小的黑暗的城牆裡的每一天都過得似乎被陽光普照般。安迪心中懷有希望,他深信,終有一日,他一定能出去。希望就是力量,支撐他信仰的力量,屹立於心間風雨無畏。他的好友,雷德告訴他,希望無用。雷德已經看透了悲歡,生活的'不堪曲折他早已習慣,並且接觸到了更多的東西。安迪只是新魚,不怕窒息的鮮魚。因而一種時間上的巧合揹負上19年來的重任和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成為肖申克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

如此,他能出獄的可能更小了,幾乎沒有。諾頓那個重財重利的勢力小人,是不會考慮到別人的自由的。

但是,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安迪用他自己的手洗去了另一隻手的罪孽。安迪還是安迪,希望在他心中從未消失過。他出汙泥而不染,肖申克這個大染缸並未將他毀得再看不到原來的顏色。他希望自己能得到救贖希望能到那個溫暖的,沒有記憶的地方去。

生活中沒有希望,就像生活中沒有陽光一樣,太冷了。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無需絕望。生活的意義就是絕處逢生。我並沒有什麼切身經歷,但是我明白,希望的力量。我有很多的憧憬很多的夢,我渴望每一個日出,我珍藏每一個落日,我品味這其中的美好的24小時,希望明天更美好。就算是有壓力、有批評、有詆譭,我都是可以坦然接受的,因為,有希望。

我只是個普通的學生,每天都面對著蒼白的試卷。還有些時候,我要面對的是難看的分數、臉色。很多人認為特別累,是的,很累。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迴圈,不是,這決不是迴圈。懷有希望,去想一切都有可能,用努力把可能變為現實。用力去讓試卷上添上紅色的弧線,用力去讓分數變得好看。

——“我希望……”

——“希望是個好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6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我在想,在肖申克監獄中的各種不同罪名的罪犯中,或許還有很多男主角一樣被錯判的。因為那些所謂的執法者根本沒有把別人的生命當作一回事,他們想到的只有自己。

貫穿整部影片的是三次救贖。第一次是男主角安迪幫監獄長逃稅,為獄友贏得每人三瓶的獎勵;第二次是安迪在獄警辦公室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第三次是安迪為監獄建立了一個圖書館。安迪所做的這些事情不僅使自己在監獄中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且還交到了朋友,並讓獄友們得到了快樂。在肖申克監獄這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安迪的所作所為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堆可以取暖的火,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了一絲溫暖。

安迪,因為檢察官的輕率結案而入獄的倒黴蛋。安迪在剛入獄的一段時間一言不發,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被獄友一次次的欺負後他找到了在監獄中生存的法則,併為監獄的生活帶來了一片生機。在得知真正的殺人凶手後,毅然從關押了自己的監獄逃跑。雖然安迪越獄了,但我依然要為他喝彩。因為他我懂得了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豐富多彩,就像瑞德說的:有些人你把他關在籠子裡也遮不住他的光芒,他註定是屬於外面的`世界的。

布魯克斯,一個在監獄裡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人。在獲得假釋後,因為“體制化”的影響選擇了自殺。看到這裡我在想:為什麼他會這樣的死去,我們能為那些剛走出監獄大門的人做些什麼?我想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你為別人付出後,你的生命價值也得到了實現。我想如果有一個人真心的去關心布魯克斯,那麼他也就不會選擇自殺。

瑞德,是安迪在獄中的最好的朋友。他在監獄中的前三十年每次的假釋機會都被拒絕了,在安迪走後他思想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並因此獲得了假釋。在假釋後有著和布魯克斯一樣的感受,卻因對安迪的承諾而活了下來,可以說是安迪改變了他的生活。

湯姆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他在剛到肖申克監獄時玩世不恭,後來在安迪的幫助下獲得了高中文憑。當湯姆告訴安迪他知道是誰殺害了安迪的妻子後被典獄長殺害。他年輕、有正義感。但是在肖申克監獄中,以典獄長為首的一群人把監獄裡的人的人性一點點的磨滅了,每個人的心中充滿了冷漠。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贖》,我真正的瞭解到有希望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希望,我們才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希望,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因為希望,我們才能不斷的向前走去。可以說,希望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7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你哪天開啟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題記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由於有了婚外情,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巧合的是有人剛好做了他想做的事。於是他被指控入獄,他有幸成為肖申克監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無辜者。

在漫長的監獄生涯中,他結交了許多朋友,開設圖書館。之後,他開始幫道貌岸然的典獄長洗錢,並且成功的獲取了一個新的身份。他通過種種操作舉報了典獄長的貪汙,典獄長吞槍自殺。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用一柄小小的尖頭錘子鑿了二十多年鑿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他在舉報典獄長的那個晚上成功越獄。

小說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主角安迪對於自由的嚮往。也正是有了這份對自由的渴望和嚮往,他才能用二十多年日復一日的時間來鑿開一條自由之路。在我看來,安迪就是一隻心中住著自由的無足鳥,他的心中只有天空,他一生只有一次落地的機會,那便是死亡。沒有對自由的信念,他就不可能如此執著堅忍。

這部小說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所肖申克監獄了,它不僅是僅有黑白灰三色的高牆深院,它還是一種壓迫人性丶剝削自由丶使人茫目麻木的一種體制,一旦你屈服了,你就被體制化了。

故事中的老布就屬於這種大腦被體制化了,他在肖申克監獄度過了整整六十多年的時光,當他聽到自己被假釋時,臉上盡是茫然和對未知的恐懼。

當老布重新踏入社會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他還是習慣在肖申克監獄當圖書管理員的日子,他更喜歡肖申克。於是他選擇了自殺。留下了一句簡單的'遺書:老布,來過這裡。

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為沒有了生活的支援,沒有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不過是另一所監獄。

就好比是沒有對自由的信念,即使離開監獄,也如同是身陷囹圄。

只要我們對自由有著真正的嚮往,即使身陷囹圄,我們也會是自由的,至少我們的心靈是自由的。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但它永遠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所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或許都有著一段類似肖申克式的黑暗不堪的時光。有些人身陷在裡面,而有的人卻昂首向前走去。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8

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寫的是一個關於希望,關於執著於這份希望的信念何其偉大的故事。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有一套令人震驚的觀點。他認為,人類之所以從動物中脫穎而出,不是因為人類會製造工具,而是因為人類能夠創造並相信虛無的東西。比如面對一片黑森林,人類會想像裡面有仙女,而動物只能想象出裡面有兔子,或者有獅子。於是人類依靠這種構建虛無的能力,最終形成了文化、國家等想象的共同體。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這份能力便化身成主人公安迪·杜弗尼永不凋零的希望之翼。當然安迪之所以擁有如此堅定的毅力,是因為他原本就不屬於那裡,不屬於監獄中墮落的那一類,他是被誣陷的`。可是剛好他妻子的死太過巧合,使他對圓滿的邏輯推理不知該如何辯駁,於是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殺妻凶手。在監獄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之後,安迪開始慢慢的恢復生氣,並實施他的逃亡計劃。“一個人不能讓心空著!”他說。他從獄友瑞德那裡弄到了錘子、勺子和一幅女明星海華絲的海報。為了掩人耳目,安迪開始雕刻一些小擺件。當有人和他一起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各種惡習,讓其不堪忍受,自行申請離開。而為了讓自己擁有一直在一個房間持續不間斷挖掘的特權,他不惜用自己金融家的天賦幫典獄長。然而漫長的十幾年之後,安迪仍然沒有成功越獄。這時候一個新來的獄友帶來了他通過正常途徑證明自己無罪的證據,但是這一切都被貪婪的典獄長無情的掐滅了。沒辦法他只能在痛哭後重拾計劃。從開始計劃到成功,整整十七年。牆上的海報從海華坦變成了韋爾奇,而他也已從年輕的小夥變成了老頭。故事的情節如此漫長曲折,而人們向來喜歡美好的事物,因此當安迪最終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逃出生天,向天空張開雙臂之時,感動的喜悅使我彷彿也猛然張開了雙翼承載著自己飛昇涅槃。故事寫得太好了,我完全陶醉其中。

希望和強大的信念,是一個人走下去的全部支撐和動力,這也是這本書所要表達核心思想。作者斯蒂芬·金所說:“希望乃是人間至善!”正因為有希望,有憧憬,人才能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才能不斷去學習、創造。那些一時找不到方向的人才因此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因希望而堅持,也因堅持有了更多的希望,由此進入生活的正向迴圈。

在這本小說的結尾,有這樣一段美麗的文字:“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祕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9

其實,早在國慶我就讀完了整本書。但我堅信,唯有時間才能沖刷掉記憶中對書本最淺顯、最通俗的理解,沉澱下真正能觸及心靈的感受,這也正是回憶的妙處所在。到今日提筆時,腦中僅留下“恐懼”與“現實”二字。

作者斯蒂芬在成書後曾提及,他成為恐怖題材小說作家是源於童年時對周圍世界的恐懼。恐懼雖只是人腦的一種感覺,但它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源於真實而又殘酷的現實,這或許也就是此書所想表達的。《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恐懼源於不公的現實;《納粹高徒》的恐懼源於納粹分子犯下的累累罪行;還有《屍體》等等名作。也就是說人內心的恐懼或多或少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且在摻進個人情感後又變得高於現實生活。

如果說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那麼恐怖小說則是將令人恐懼、反感的東西稍加修飾後呈遞給人看。但斯蒂芬·金的小說則是將殘酷的現實不加保留地甩到人們面前來。除去小說中脫離現實的成分,全書用的是一種極平靜的語調來陳述書中的“現實”,而正是這看似平靜的“現實”讓人們聯想到了自己所處的現實,恐懼感也由此而生。兒童是不太可能感到書中深層的恐懼的',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不曾知曉身邊的現實。同樣,不同的人對書中內容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恐懼,這基於他們所處的現實。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未來生活的壓力和對陌生社會的恐懼,恐懼成為《屍體》中“有些人,就是會沉淪下去”所指代的那類人。

但恐懼也不全是壞事。比起他人的甜言蜜語、阿諛奉承,恐懼則要“友好”得多。它能讓我們清楚地認識的自己所處的位置、未來可能的變故。得益於它的特點,它能像放大鏡般將現實中的問題擴大來,這不失為一種促使我們前進的動力。正是恐懼,讓《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一步步逃離了肖申克;正是恐懼,讓《呼—吸—呼—吸》中的醫生在危機關頭有了超乎常人的定力;也正是恐懼,讓作者獲得了百萬財富。

這些都可以從書中略知一二。作者沒有選擇另起書名(也可能是誤譯吧),僅是用了《肖申克的救贖》這一名字。我想,這不是偶然。作者(或者說譯者)這樣做的目的想是為了突出“救贖”二字。

所以,在面對恐懼時我們應顯得更加從容。這一來源於現實的感覺更像是一位老友,雖言辭銳利,但字字直擊要害。被恐懼逼迫的感覺或許不太美妙,但這正是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0

今天讀完了原版《肖申克的救贖》,用時7天。《肖申克的救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幾部電影之一,我看過不少於3遍。與原著對比,電影改編的確實非常成功,既保留了主要情節與重要的箴言,而且還作出了合理的外推與想象,使電影獲得了比書中描述更震撼的效果。

書中獄長換了多屆,而電影則改為只有一個,這是最顯然的改動。電影中那段安迪在監獄播放音樂是書中沒有的、關於聖經的情節也沒有,所以安迪的榔頭並不是藏在聖經裡的。電影中還加了安迪反攻獄長的一系列橋段等等。

先看電影並對主要情節熟悉後再看原著,好處是看原著的時候難度降低,看得很快,可以猜測出的生詞也更多。以前我詞彙量低的時候,先看一遍電影再去看原著可以起到降低難度的作用,《哈利波特》中的三部、《魔戒》三部曲等就是這樣讀完的。但壞處則看起來沒那麼有興趣、不夠刺激。

為了平衡趣味性與難度,需要對不同書籍採取不同策略。對於生詞量不多、情節不太曲折的原著,先讀一遍原著,再去看一遍來回顧情節比較好;對於生詞量大,情節複雜的,則最好是先看一遍同名電影(如果有的話),再去讀原著為佳。但像《權利的遊戲》這種難度如此大的恐怕得先看電影。

高曉鬆曾說過:“一生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小說將愛與自由,兩個不同意義的詞交織在了一起,因為心中有愛,所以心懷希望,他會去自我救贖。而自由就是愛與希望的實現。

作者筆下的肖申克,是一個充滿齷齪和骯髒的世界。這個監獄有著他隔絕人世的獨立的生活,但是,這份獨立,也恰恰成為了當時美國政治的一個縮影。一個未曾犯罪的`安迪被抓進去成為犯人,而那些獄警,監獄長卻做著偷稅漏稅等等一系列的不法行為。善與惡的界限也由此變得模糊模糊。

同樣,這還是一個被嚴重束縛的,會令人失去自我地方。監獄長說過,“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讀後感·當我們看到,那些出了獄,但卻無法適應社會的人們最終自殺在自己家中時,那隻被放生,但最終卻餓死在監獄角落的鴿子時,我們都會明白,那份自我和獨立的意識,是多麼的重要。

在決境中不輕易被打倒,在過錯中不輕易迷失,自我勉勵,自我救贖。心懷夢想,方能召喚希望。

小感想:監獄中的人是無罪的,與其說是一種調侃和諷刺,不如說是人類充滿期望和善的肯定。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長久的,監獄裡的人大多都被變得體制化了。

就如瑞德說的那樣:剛進監獄的時候你會仇視它,之後你習慣了它,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不能沒有它,已經離不開它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1

與《阿甘正傳》相比,我似乎更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幽默的語言,曲折的情節,豐富的情感,讓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汙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裡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著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控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著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2

也許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它不是你閒暇時一手拿杯可樂,一手捧一桶爆米花來消費的娛樂電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對失意,處於低谷時安慰心靈,撫平傷痛,給予自信,再次向前出發的勵志影片,它讓我的心靈在希望的引領下堅強成長

肖申克不是電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間地獄,那裡使人對自由、對生命失去希望,無時無刻不侵蝕著人的心靈。而主人公安迪卻是一個異類,他原本是一個生活富裕的銀行家,因為法院的誤判,他含冤入獄,監獄裡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訴他要安心地待在這裡,要聽話。

即使魔音繞耳,但是他沒有放棄,用自己的信念保衛了自己的自由與生命。

他是那所監獄中最老的犯人,當他在耄耋之年出獄時,發現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這使他陷入抑鬱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後選擇了自殺,我覺得這才是世界帶給人最大的.悲哀。電影中這樣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這就叫做體制化。”一個人在習慣了被統治後放棄了反抗,放棄了自由,而當你脫離統治後你反而會不適應,會迷茫無助,最終可能會使你放棄生命。

也許你感動於安迪二十年為了自由而對監獄官們的屈膝服務,也許你感動於安迪歷經二十年用小湯匙永不間斷地挖掘,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與阿瑞在海邊的重逢,他們擁抱的是整個自由的生命。自由是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 《費加羅的婚禮》的樂聲;自由是安迪冒死向看守長進言為獄友贏得了一箱啤酒與一個灑滿陽光愜意的午後;自由是安迪爬過五百米的汙水管道奔向前方的身影……也許我們被這個世界磨平了稜角,但請不要將自己禁錮,去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吧。

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摧殘,被打擊的話語侵蝕,但請相信幸福永存,自由永在,美好就在前方。只要信念堅定,就一定能救贖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棄了自己,還會有誰會成為你的上帝?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追逐名利,有的忙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有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來想一想,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但我們仍應堅定信念,不斷拼搏,向著光明前進,因 為只有弱者才會選擇向現實低頭。

請相信: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