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7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1

要問可曾有一本書讓你震撼到掩面痛哭?我的回答是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

有人說:你對生活的冷暖認知越多,《悲慘世界》就越能讓你熱淚盈眶!這也就是我讀這本書時最大的感觸,不知要看盡世間多少的人情冷暖才能讀懂雨果的《悲慘世界》,有時候在讀的過程中,那種悲慟隨即而來,無以言表,內心卻無比清醒??我要帶著同情去看待這個世界,哪怕它美好的無所漏洞,哪怕它滿目瘡痍。

生命不能承受之苦,人性不能承受之痛,《悲慘世界》中全都徹徹底底地表現出來了。然而讓我深受感動的是讓瓦讓坐了19年牢獄之後,用他的善意將復仇之路轉變為自我救贖之路。是啊,自我救贖之旅道阻且長,可有人真正的做到以德報怨,善待世間。讓瓦讓只不過是為了姐姐的幾個飢餓的孩子偷了塊麵包,便被抓去蹲了牢獄,那19年的苦役生活,讓他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親人,是否能像個正常人生活,在米埃裡教主的教化下,他開始自己的救贖之路,用自己的能力幫助窮人,殘疾人,替病人付療傷費,只要是能幫助別人的他都做了,成為市長也是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做到的,無奈於社會的黑暗,他太過於善良,以至於又淪為人人棄而遠之的苦役犯、在逃犯,時運不濟,命運多舛,他的心靈一次次的遭受到重創,可從未抱怨過,仍想著在芳蒂娜面前答應的幫她贖回女兒,是的,這個可憐的老人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天使??珂賽特,他將他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女孩子,她陪著她成長,和生活戰鬥,好似那些悲慘的事也隨著這短暫的幸福能消失。他太善良,遇到抓他的警察雅偉爾被綁時,竟沒有想過殺掉他,居然以德報怨,救了他。讓人難以相信,原來一個人可以這樣善良,原來一個人的善良竟能帶來巨大的災禍。不管你曾做過多少好事,但被大多數人記住的是你犯過的錯,不會有人因你拯救了世界而感動,卻因你的犯錯將你驅逐,我看到了人性的可怕與悲哀。

縱然生活中再黑暗,還好尚有一絲人性之光。讓瓦讓在扶養珂賽特的過程中,感受到無盡的愛與美好,我想這也該是命運對他善意的饋贈吧,他從入獄那一刻起就沒有了兄弟姐妹,沒有侄子外甥,沒有老婆孩子,沒有父母。他感受不到被人陪伴疼愛的滋味,但在珂賽特那裡他都找到了,這是他最幸運的一處。

  《悲慘世界》讀後感2

淺讀《悲慘世界》,我看到了仁慈善良的卞福卡主教,令人同情的冉阿讓,被男人花言巧語所欺騙的芳汀。

在那個灰暗的時代,女人是毫無地位和自由可言的。純潔善良的芳汀捲入了一個愛情的遊戲,被無情欺騙,為多羅米埃生下孩子,多羅米埃隨即逃跑,留下芳汀和她幼小的孩子。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她不得不離開巴黎寄養珂賽特,回鄉謀生。我想她在巴黎一定是一個美麗、令人憐惜的人吧。在女人最美好的年華里,成為一個普通至極的夫人。

禍不單行,她將女兒託付給一對旅館夫妻,在社會的打壓下,德納第夫妻將自己的本性暴露,勒索芳汀的錢,並且對珂賽特並不好。而她在鄉里工作時,被人們發現她有一個孩子便被迫離職。德納第夫婦得寸進尺謊稱珂賽特身患重病。不停的勒索芳汀,芳汀賣掉明媚的金髮,潔白的牙齒,最後淪為一個娼妓。

恰巧社會對這個單親母親偏見極大,給了她莫大的壓力,她還是一個剛接觸社會的年輕女人,在社會的沉重打擊下,她遇見了冉阿讓,他把芳汀從警局救出,送到醫院,承諾幫助芳汀接回孩子。希望之光終於出現。而冉阿讓這時正處在人生的岔路口,是繼續當市長還是勇敢的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讓他不斷猶豫並且這個問題還影響著芳汀日後的生活。

所以,當警察出現在醫院,本就病入膏肓的芳汀,驚嚇過度,當得知冉阿讓即將被逮捕,無法再見到女兒,悲傷之下,命喪黃泉。

若芳汀沒有生下珂賽特,命運是不是會不同。為什麼芳汀選擇生下珂賽特?女人在那個水深火熱的灰暗社會,必須保持貞潔。她本是專一善良的人,可終究錯付了人。孩子是無辜的,或許是她對多羅米埃僅存的愛吧,亦或許是她心裡最深沉的母愛吧。

  《悲慘世界》讀後感3

《悲慘世界》是著名法國作家雨果的長篇小說。

書中的情節一波三折:一個叫冉阿讓的人,由於偷了東西進監獄。出獄後,他化名馬德蘭,當過企業家,後由於身份識破被捕,不久又逃出,並不斷受到追捕。故事以冉阿讓的悲慘生活為主線,描述了當時法國百姓的苦難生活。

在雨果的筆下,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顯而易見:陰險狡詐的德納第、凶狠但又聰明的偵察員沙威……雨果將他們穿插在冉阿讓的故事中,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既然叫《悲慘世界》,那麼故事中一定有許多悲劇,確實:法國革命戰士防守街壘失敗,領袖們被槍殺;善良的芳汀由於受到驚嚇,不幸身亡……這些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

在《悲慘世界》裡,雨果用大量語言文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罪犯”冉阿讓(其實冉阿讓犯的罪,只是砸碎玻璃,偷了一塊麵包而已)的坎坷的一生。雖然冉阿讓的生活十分艱難,但是,他堅持下去,靠著他的毅力生活——最終,他成功了。他不再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有了自己的家。冉阿讓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雨果的《悲慘世界》善惡分明,內容雖然長,但是卻無??掠鋂浴S旯?撓鋂運淙豢此破匠N奩媯??莧萌宋鎩盎睢逼鵠矗?幌褚桓鍪櫓械娜肆耍??褚桓穌嬲?娜耍?紗絲杉?旯?鋂緣耐?Α?/p>

而此書開頭的米里哀主教也令我感動。他是個仁慈的助教,當時剛出獄的冉阿讓受盡歧視,而他卻收留了冉阿讓。更可貴的是,當冉阿讓偷走了他的銀器,他卻說:“那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東西,他想拿,就給他吧!”這難道不令我們敬佩嗎?

《悲慘世界》的眾多人物裡,有好有壞,當我們閱讀好人的故事時,要看出他(她)“好”在哪兒,要向他學習;閱讀壞人的故事,也同樣要看出他(她)“壞”在哪兒,並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做出和他(她)一樣的事兒。

這本書在去年寒假我已看過一次,大致是囫圇吞棗地看的,但是,許多內容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興趣。今年,我第二次看《悲慘世界》,重新看到了、學到了許多新東西。所以,好書,多讀幾遍,是有很大好處的。

老師點評: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4

我聽過這樣一種說法,“一流作品,二流電影”。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往往爭議不斷。有人說,越是二三流的文學作品越容易改成一流的電影,而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就難以造就經典電影。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因為一流的文學作品往往因其深入人心,拍成電影后難以符合每個人的標準,也就造成了爭議不斷的局面。我雖不太贊同這種觀點,但我更願意去品味用美麗的語言展現出來的原汁原味的作品。例如,雨果的《悲慘世界》。

當我捧起這本書,壓在心頭的是厚重之感,感到的是人類的苦難深厚而沉重的積澱。歷時三十餘年,從一八二八年起構思,到一八四五年動筆創作,直至一八六一年才終於寫完全書,感謝偉大的雨果先生帶給我們這本《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被稱作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書中代表性的人物各有各的艱辛與苦難。主角冉阿讓因飢餓偷麵包而成為苦役犯飽受折磨、老年潦倒不得不賣掉自己珍愛的藏書的馬伯夫、因窮困墮落淪為娼妓不得不拋棄自己女兒的芳汀、貪財又狡猾,最後卻還是走上了毀滅自己道路的德納第,追捕冉阿讓數年最終放過他而卻投河自盡的沙威、童年時受苦受難無人關心的`珂賽特、以及可憐的愛唱歌的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

法國十九世紀浪漫派領袖雨果作為人類生存狀況和命運的思考者,以未來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己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雨果天衣無縫地將大大小小的故事串在一起,全方位地考察這些因果關係,給我們展現了由社會的原因造成的人們所經歷的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墮落的苦難。

冉阿讓只是因為曾經當過苦役犯的事情重新被世人知曉,好不容易重新用自己的能力換來的馬蘭德市長身份便這樣毀於一旦,從受人尊敬的市長先生成為低賤的苦役犯。生活中人們總是這樣,當知道了某某曾經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便將他人全盤否定,立馬換上一副嘴臉對待,冷嘲熱諷,竊竊私語。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喜愛冉阿讓這個人物,欣賞他改過自新的勇氣,同情他對珂賽特愛到卑微的情感,敬佩他從不磨滅的意志與智慧,對馬呂斯坦白自己的過去的勇敢,以及他對死對頭沙威的寬容與大度。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冉阿讓對珂賽特的愛也格外令人感動。就像雨果所寫道的,這是一種集父愛,母愛,祖父的愛,對戀人的愛為一體的愛。冉阿讓一生只愛過珂賽特一人,既是在贖罪,又是為了實現對芳汀的承諾。他是如此地愛她,以至於當發現珂賽特愛上馬呂斯時內心惶恐不安卻又無可奈何,想阻止卻警告自己不能,這是一種多麼無私的愛,他只想要她幸福,寧願自己吃黑麵包穿老舊的衣服,也讓她得到自己一切喜愛的東西。將要離世的時候還生怕他們二人不肯原諒自己,不肯使用自己留下來的財富,充滿對自己的自責,可他從始至終只做錯了因飢餓偷食麵包。

真正用心愛一個人的時候大概便會像他這樣吧,愛得卑微愛到骨子裡,生怕她受一點委屈,不願讓她有任何不開心,願意讓自己受盡磨難也不想要她知道真相擔驚受怕。

芳汀因為貧窮淪為娼妓也是這世上那些為了生計而不得不違背初心人們的典型形象。悲慘世界有多少無奈和苦楚,而我們究竟又如何解決這問題太大也太難。雖說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有的人生來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如同戰狼2中生活在戰火疾病與貧窮里的非洲難民,他們的命運又會怎樣呢?我們無從得知。

書中還有一個人物,沙威。他追捕冉阿讓多年,到了最後,道義與職責在碰撞,他不得不選擇一條不歸的路。放走了冉阿讓,他無法面對自己。但是如果不放走他,他無法面對良心。他作出了選擇,卻背叛了自己。這是沙威的偉大之處,無論我之前有多麼痛恨沙威對冉阿讓的傷害,他的選擇使我肅然起敬。

冉阿讓離世的時候,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在所愛的人要去世的時候,目光就死死盯著,想把人留住。這也許也是雨果想要展現的人世間的一種悲慘吧。

面對悲慘世界中的世態炎涼,社會上通常會產生三種人:第一種是因為卑微而變得低劣的人,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使得他們走上毀滅的道路;第二種是不堪重負不得不被命運所打敗,失去本心,失去希望的人;最後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且擁有高尚情操的人。

第一種人就如書中的德納第,為了金錢不惜一切代價殺人劫財。而芳汀則是第二種人,因為貧窮無助而不得不出賣身體。第三種人正是主角冉阿讓,洗心革面後他變得寬大,善良,仁慈。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確切的公平可言,黑暗也不是絕對的,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那份慈悲之懷,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在這個世上的確好人不一定有好報,社會也並不一定會回報所謂的好人,人性有弱點,社會有許多不足,世界有不那麼美好的一面,但,——願我們每個人不忘初心,銘記美好,化大悲為內心之安寧。

  《悲慘世界》讀後感5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的作品之一。講說了主人冉阿讓曾經是一個苦役犯,因為拿了一塊麵包而在監獄裡服了19年的勞役。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野狗一樣被人唾棄。他滑到人生的邊緣,滿懷憤恨和痛苦。正在這時,一個仁慈的主教拯救了他,改變了他的人生……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悲慘世界》讀後感6

雨果是法國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今天,我偶然在櫃子裡翻到一本書,這便是《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故事。由於過度飢餓去偷麵包,他在監獄裡度過了19年黑暗歲月。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所以冉阿讓完全絕望了。但是奇蹟發生了,仁慈的米麗婭姆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他決心改過自新。然而,為了救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逃脫了警方的層層調查,找回了她一生的幸福。督察沙威,典型的“法律監督者”不相信一個罪犯會改變主意並追求他一輩子冉阿讓,然而,冉阿讓在沙威即將被槍決的時候救了他一命。冉阿讓死後,人們給他樹立了一座豐碑。

讀了這本書,我開始深深地意識到在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有如此真實的聖人。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地影響了冉阿讓,正是他重新點燃了冉阿讓,使他徹底懺悔並開始了新的生活。因此,冉阿讓的命運並不總是如此悲慘。可悲的是當時的整個世界觀。正是因為像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都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都可以在熱水中摸索前進。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一個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會被看穿,虛偽只會在事實面前被摧毀。另一個是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光明、善良和寬容。洗過之後,冉阿讓變得仁慈,善良,仁慈的心影響了無情而固執的盲目地追捕他的警察長沙衛!

冉阿讓說: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但法律沒有良心。他理解自己生活的真正意義。他學會了誠實。他讓他的靈魂再次被上帝認出來。然而,法律是一個沒有眼睛的嗜血者。他不會看靈魂,也不會讀心。法律將永遠關注表面。當法律說它是公平的,它扼殺了誠實的善良。事實上,法律拯救的不是人類的靈魂,而是人體。讓你的身體消失,法律就完成了任務。他一直是法律責任的一部分。他的一生似乎像是在玩一場毫無意義的法律遊戲,但他從未放棄在這部戲中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本書最讓我嘆息的是冉阿讓可以像愛妻子和女兒一樣愛一個陌生人,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一個人是強大的,不是力量,不是財力,而是精神!

  《悲慘世界》讀後感7

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書本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以及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以中心人物——曾經的囚犯冉阿讓不平凡的生活經歷為線索,以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受苦受難、受壓迫、受欺騙的窮苦人為物件,描繪了社會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

冉阿讓年輕時,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就打破了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了苦役。後來他不服勞役四次逃跑,最終被判了19年。當他經歷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因為他曾經是個苦役犯而被社會唾棄,無法被社會接受。在他又一次頹廢想犯罪的時候,遇上了教主,教主沒有懲罰他反而原諒了他感化了他。從此以後冉阿讓發誓也要做個好人。經過他的努力,冉阿讓後來成為和藹可親受人尊敬的市長。這個光明磊落,寬厚善良的市長,無論在哪都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歡迎。他收留了無家可歸的珂賽特做他的養女,並讓珂賽特與馬呂斯相愛成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壓迫和欺詐,人們都像書中的教主與冉阿讓那樣善良助人為樂,到處奉獻,那我們的社會將會是多麼的和諧美好。

這次新冠疫情期間,也出現了許許多多數不盡的偉大的人。他們有醫生、護士、志願者、給災區捐款捐物提供幫的好心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的付出,我們全國才能徹底戰勝疫情,我們才能重新回到學校裡安心上課。

願這世界不再悲慘,願這世界多存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