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59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不跪著教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1

我捧起了《不跪著教書》這本書。為什麼取名為“不跪著教書”呢?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裡,有沒有跪著呢?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湧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語文老師應當是思想者,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學會思考是“師與匠之間的差別”我們要學會思考,思考如何培養出能思考,會創新的學生嗎?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就如汶川大地震中冒出來一個“範跑跑”,身為一名教師卻在緊急關頭丟開學生率先脫逃,儘管事後他如何為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標榜,但是你覺得他值得原諒嗎?儘管他也有信仰與追求,可是他的出發點不是站在一個為人師的立場上,他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他的學生。如果每個學生都引以為鑑的話,不敢想像,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會倫落成什麼樣。這也讓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另外一個老師,當地震發生時,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冰雹般的磚瓦,水泥板墜落在他的身上,熱血奔湧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那張開的雙臂成為了永恆。讓他做出這一舉動的是什麼樣的精神與情操呢?他的形象對多少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憾呢?教師二字所包含的'意義與追求,在他的身上閃閃發光!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於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麼樣呢?班主任當著學生的面對家長說: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為人師該說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師的批評只會使這些學生感到學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師害怕疏遠、對考試感到緊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事實,“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讚許孩子們的每一點成功。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2

昨天讀完《不跪著教書》,感受頗多。首先、感覺自己在教學時確實存在這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跟學生相處時有些做法是不合適的。第二就是自己把原來的一些想法只是作為牢騷抱怨了很多,並沒有真正的有寫出來的想法,更多的是儘管有些東西自己感覺是對的,但也不敢寫出來。沒法做到像吳非老師那樣直言不諱的表達出來。

現在想來做班主任的時候還是很多地方是保守的,沒有給學生創造出更自由的學習環境,如果給自己找個理由的話就是因為是理科老師缺少了發散思維和浪漫主義情懷,更不敢說人文情懷了。

整本書讀完後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具備相應的一些素質。首先老師要多讀書,要有人文教育情懷。讀書不僅僅是給老師帶來豐富的知識,更給老師開闢一方精神天地,使老師能做到獨立守神,不被外界複雜浮華的環境所幹擾,能夠靜心教學。因為作為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教師群體只有自身精神有所寄託,才會潛心學問,真心教育。其次、教師要有教養,要真正的明白教養對學生、對社會有著不可匹敵的影響力。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了教養,只為提高成績不擇手段,往往會帶出一批粗鄙野蠻的學生。再次教師應該有深厚的專業修養,不只是會刷題,更應該有本專業的文化修養,在教學中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傳播文化。然後教師要有批判意識,不能隨波逐流。面對紛繁複雜的教學改革,優秀的教師要在狂潮中保持鎮定,保持教育的本色。並不是所有的專家說的都是正確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一些脫離一線教學的專家並不比我們長期堅持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有發言權。畢竟教育可以改革但不能搞運動,教育必須遵循規律才行。最後,教師要有自己的驕傲,不能仕權唯財,因為只有站著教學的老師才能教出站著生活的學生。現在的教學應該教會學生自由、平等和不附權貴,應該教育學生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聯絡自己的教學經歷也產生夠許多感觸。深為教師不安,因為社會給與教師的期望太高,卻給與教師的權利和待遇相應太少,特別是高中教師在現下以大學聯考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情況下,老師在高強度的工作,工作時間常,壓力大,但是相應的福利並不到位。又有甚者是任何一位都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指手畫腳,如果不給老師相應的保護和支援,教育很難做到真正的教育,因為就連國小生都會教育局告老師,就更別說家長了。因為個別教育界的`敗類,社會對教師的容錯率大大降低了,作為“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已經慢慢的變了味道。因為原來固有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做法,有些人對教育的偏見日漸深重,進而對教師的偏見日漸深重,很多時候是不信任教師的。

教育如果缺失了家校合作不會是成功的教育,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媒體也多宣傳教師的付出與正能量,不要在教師節的時候還只惦記著報道老師是不是收禮了,請給教師這個行業足夠的尊重,因為您的孩子也在學校裡接受教育。真的希望社會能更多的支援教育,家長能更多的理解老師,學生能真正的尊敬老師,老師也能真正的做好老師,教育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3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著師能。嫻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教師的教育物件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這無疑要求我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地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緻每個環節,細雕每個問題,準確地傳承文明,科學地啟迪智慧,讓受教育者真摯地感悟人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文意識、專業技能,包括他對學生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親和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念。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才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識,學會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求創新,會用現代化手段教學,身心健康,這是師能的呼喚,這更是“站直”的教師的追求所在。

“不跪著教書”,教師還應與時俱進,永具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需要創造教育。未來教育的挑戰,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教師。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將是21世紀教育的寶貴財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新的天地,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引導和啟發學生髮展、創新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創造新的經驗、新的知識、新的價值,做到在繼承的同時有所超越。

經驗誠可貴,創新價更高。有專家說,以前的知識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時間。可見多讀書,不斷學習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常教常新,永遠流淌著時代的春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拓創新便是教學的源頭活水。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意味著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學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為本,育人為先,重視道德教育,重視人文教育,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4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人們把教師比著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的蠟燭等等等等……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著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身邊乃至我們自己都不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算不上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為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為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讀了《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5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如果教師是跪著教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這些振聾發聵的話語來自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假期中,我有機會細細品讀了這本書。讀罷掩卷沉思,內心竟如灌鉛樣的沉重:芸芸眾師之中,真正做到不跪著教書者能有幾人?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書本的奴隸,考試的奴隸。我們曾經有過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我們身上或多或少的透著些奴性,我們自己還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跪著生活。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看來只能先從教師不能跪著教書做起。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

首先,教師要多讀書。"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了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其次,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人格獨立了,才能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再次,教師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就像肖川老師說的'"沒有任何一門課程可以直截了當地教給我們教育的智慧。"的確如此,儘管不少的文章和著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話題,我們從中所能得到的也僅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況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處的為我所用還要另當別論。"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也就是說要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入手,別無他徑。

也就是說要想實現不跪著教書,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6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永不凋謝的玫瑰》深深地打動了我,這個故事長久地激勵著吳非老師,他說:“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幻想著生活中有這樣的美好。”這個故事也深深觸動了我,我們老師往往被傳統觀念束縛,忽略了學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會去批評這個小女孩,然後耐心地教育她應該保護花草樹木。那麼這個孩子這麼善良的'行為不是被我給扼殺了嗎?我被這麼美好的、有愛心的小女孩感動,更為蘇霍姆林斯基愛的教育感動。在感動的同時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的責任不僅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是育人,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看到這,我不禁問自己:“面對孩子,我是怎麼做的?我做好了嗎?”當我認為學生犯錯的時候,我總是會馬上告訴他這樣做不對,有時甚至發怒責備,以為嚴厲的批評可以給他深刻的教訓,下次他就不敢犯錯了。我想我的“不夠耐心”與“不夠機智”不僅讓我失去了許多教育的契機,說不定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傷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靈,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呀,想到這,我不禁毛骨悚然。

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還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群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藉口推脫。事後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幹”,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讀了《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7

我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過來的。把它從書架上抽下來,微黃的封面看起來特別素雅。上面還有幾行蚊蠅小字:“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怎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年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姿態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這本書總共分為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一些教育隨便以及吳非老師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時而通過一個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發人深省,時而通過引經據典來鍼砭時弊。足見吳非老師的博覽群書以及入骨的思考能力。

肯讀書,會讀書。我想這應該是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最基本的姿態。我很喜歡第二輯中的文章,這一輯的主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吳老師提到:“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但是,現今的社會總是誘惑太多,各種資訊通訊工具的介入,讓人們越來越遠離了書。就我自己而言,有的時候振振有詞地給學生推薦某一本書,但是自己卻還沒有看過,然後就只能匆匆地將此書買來,臨時抱佛腳,卻不是真正地能夠給學生一些推薦的理由。有的時候,讀書變得是被逼上梁山的。比如為了參加某一次的科研比賽,才迫不得已得拿起書。比如學校要求寫教師心得,才會很不情願地去拿起書。現今社會,我真的很佩服還能夠全心全意地去閱讀、去鑽研的老師。很有幸,在剛剛當教師的第一年,就有幸碰到了一位鑽研型的老師李雲吾老師,對於書的研究,著實讓我敬佩,正是因為讀書多,才會對於寫任何一類文章他都能夠信手拈來,很是讓我感慨。

教師自己都不喜歡讀書,怎能期盼自己的學生嗜書如命呢?如果教師自己能夠在給學生推薦某本書時,自己都講得如痴如醉,陶醉其中,我相信學生也會被感染的。當然,吳非也提到了,即使要讀書,也不是盲目地讀,而是“不要跪著讀“,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盡信書,不能去膜拜書本的知識,要懂得去質疑。”讀書也要站直了讀,跪著讀,和不讀書差別不大“。

學會思考,這應是教師的另一個教育姿態。關於思考這個問題,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也是我很想多去說說的。“思考“這兩個字遍及全書,足見吳非老師是多麼的看重這一點。

有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的學生不敢質疑,當一堂課結束,留了幾分鐘給學生就這篇課文提問時,教室裡總會出現鴉雀無聲的尷尬局面,要麼也是一些無厘頭的問題。這個時候,當我們抱怨自己的學生沒有靈性時,我們的內心有沒有掠過一絲惶恐和不安?你是如何備這堂課的,你有用心思考過了麼?你的預設是不是足夠了?我們應當如是捫心自問。

關於思考,真的太值得我們去好好想想應該怎麼做了。再這樣下去,也許正如吳非所說的,中國“千百年下跪“的歷史還會繼續,甚至會更加嚴重。可是我所說的,或者說我看見的,又能改變多少?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會讀書,會思考,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教育姿態。“不願跪著教書“,願這一切不僅僅只是成為一種口號!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8

讀了一本好書,吳非先生的《不跪著教書》。因了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的不能平靜。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樣,讀完之後帶著一絲感傷,感慨於當今的教育還存在那麼多的弊端;而更多的則是一種激勵為教育戰線上的有那麼多優秀的教師為而感動。

評價一個人職業道德情操的高尚與否,關鍵並不是看他在為自己標榜著什麼,而是要看他為別人付出了什麼。人與人之間,任何一種與功利相掛鉤的交往,都會喪失生命本身所擁有的純度和馨香。教師的職業應該是高尚的,教師的心靈永遠都應該是純淨的。“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我認為這種“站直”指的就是教師要有信仰、獨立的思考、有愛和善良的情感。

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有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帕斯卡爾說過:人的肉體是可怕的,人的靈魂也是可怕的,而更可怕的是它們居然能結合在一起。可見人沒有信仰是可悲的,而如果人的信仰是假的,則很可怕。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信仰、沒有精神的追求,他的學生就很難成為“站起來”的人。

教師還要有獨立的思考,並把這種獨立的思考意識轉化成自己的思想,通過自己的言行表達出來,引導學生去探索、去正確的思考和生活。不僅要讓他們學會質疑,而且要教會他們大膽的假設、拓寬求證的思路、在分析中展現獨特的推理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要學會多讀書,學會站直了讀書,這樣才能學會思考。

就教師的職業而言,對教學工作的機械重複、對生活的淡漠是對職業的褻瀆。有了熱愛的品質,教師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保持職業的激情,用自己愛和善良的情感來教會孩子懂得愛、懂得善良。如果沒有愛的教育,世界在人的眼中就沒有了善良和溫情。一位優秀的教師,他的職業敏感和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會產生一種近乎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往往能教育和感化他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學生感受到我有一位偉大的老師,能從他的身上汲取到精神的源泉和生存的動力,這樣他們才能從學習中感受到愉悅。從這個意義上講一位合格的`教師要有睿智、好口才、有激情。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交流、更好的溝通、才能展現學科的內在魅力和教師的個性。教師要有自己的個性,並且敢於表現自己的個性,這樣的教師才是魅力的、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

“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希望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要知道自己的界限,知道什麼該堅持,知道什麼該放棄,知道怎麼樣更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徵。於是,我們就不需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只需要做一個找準了自己位置的人,成功就成了附屬品了。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要以為這很容易。現在的好位置不代表正確的位置,“認識你自己”從來都是難的。只有堅持認清自己,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像螺絲釘一樣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最後成功。

我們常因自己的慵懶而埋怨周圍的競爭太過激烈,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強調自己的壓力過大。事實上,沒有壓力,人會變的更加的無所適從。所以面對當今的中國教育,我堅定的告訴自己:站直了,別趴下!就像淘金者,滿懷勇氣與渴望,用愛和堅韌去挖掘,就一定會收穫喜悅。我會一直努力,惟有如此,才是享受生活,享受挑戰!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9

《不跪著教書》中寫到的一句話:“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作者吳非老師在這本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語。

在《不跪著教書》一書中,吳非老師又在“呼喚風格”,可見,風格對於一個語文教師有多麼重要。文中作者提到了對於教過他的很多老師都隨著歲月的流逝遺忘了,可是少有的幾個教書有風格的老師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他的成長尤其是後來的教育觀帶來了至深的影響,讓他知道了“風格”,也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何謂風格?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做不了大氣磅礴型的就做小橋流水型的,當不成儒雅學者型的就乾脆做內秀含蓄型的。風格是需要靠學識和能力來武裝的,所以還得學習。要多讀名著,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還得多讀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課改風聲水起,作為一個有想的教師,不可隨波逐流,也不能見風是雨。在吸取他人長處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塑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視教育為事業,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某名的臺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區域性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的踐行著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著的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徵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愛心。我們教師的一生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快樂的心態和工作的樂趣。我們教師職業性質不會因誰而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工作的心情。雖然我們教師許多人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選擇快樂的心態。備課、上課、改作業、考試、輔導、補差等這些日常的工作會佔去我們很多的時間,甚至有時候連業餘時間也要搭上,於是,我們就好象沒有時間去思考別的事情了。回望過去,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工作繁雜,家務煩累,讓我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幾乎殫精竭慮。吳非老師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備獨立思想,是老師的安身之本,是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在他看來:思考著是美麗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美麗的老師。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讀書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書中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作為老師,要愛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卻時常不能靜下心來,雖然不似吳老師說的那樣帶著功利閱讀或跪著閱讀,卻比較浮躁,有走馬觀花和囫圇吞棗之嫌。所以在空閒的時候,我願和吳老師那樣,就著一杯清茶,選幾本喜歡的書,細細讀起,去經歷別人的生活,去咀嚼別人的思想,去品位別人的人生,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不跪著教書》,讓我做一個有尊嚴精神追求教師。

《不跪著教書》讀後感10

學校開展了讀書活動,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書來讀。當我看到《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時,它的題目吸引了我,這"跪著"的含義是什麼?誰在跪著教書?為什麼跪著?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中有沒有"跪著"?

拿起書來仔細打量,原來書名旁邊還有用小字寫的一段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39;鑄造#39;這樣的詞條。"反覆將這段話讀了幾遍,每讀一遍,心情就覺得愈沉重。懷著複雜的心情,我翻開了這本書。

一個個小故事慢慢讀下去,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能打動我,都能觸動我心中某一個柔軟的地方,讓我或感動,或同情,或憤怒......特別是作者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敗、墮落以及種種不人道所表達出的那種憤怒,讓我感同身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祖國教育現狀的擔憂、以及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和追求,不能不使我對他產生深深的敬意。

懷著對吳老師的敬意,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對於本書封面上的那段話,我不敢說完全理解了,但可以說有點理解了。我覺得用"語重心長"、"發自肺腑"或者說別的什麼詞都不能表達出作者在寫這段話時的心情。回過頭來再讀這段話,我讀到了一個字--愛。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著教書。我的體會是:首先,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比如,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立刻匍匐在地,這樣怎麼能去"立人"呢?如果教師是跪著的,那他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其次,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風格延續著教師的教學生命,因為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吳老師認為,一個老師如果能通過課堂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學科,那他就是成功者。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第三,教師要有人格。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也不要討好權貴的子女,媚態百出,更不要在學生和家長面前隨意釋放你的粗鄙。第四,教師要有愛與敬重的閱讀。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你的學生熱愛閱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像一個人一樣的活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