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96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裡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開啟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巨集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2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喜歡看小說的人,甚至於不算一個讀書愛好者。但是,對於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卻感到有千言萬語想表達。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麼認為的。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

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麼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麼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高的確是個很好的口號。可是當前這個社會明顯是偏重與物質文明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實在是太難了。當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訊息時他能接受嗎?當少安收到潤葉給他的那封告白時,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嗎?生活真如歌德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在推著石頭到達山頂,然後石頭滾下來,我們接著把它推上去,周而復始。

《平凡的世界》對人物描寫的造詣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並且貫穿人生的哲理於其中,發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處於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就像是一杯清水給茫茫濁世帶來了幾分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苦苦糾纏的人們可以暫且拋下一切煩惱,可以忘記自己現今的榮辱,而回憶起曾經最為純真最為樸實無華的那個年代,讓人們懂得,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

讀完路遙先生的這一著作品後,我的心不再如同書名一樣。但是,在這平凡的世界裡,卻隱藏著一些不平凡的東西。當生命的搏鬥,命運的抗爭,精神的洗禮,社會的變遷,愛情的萌動等第諸多人性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種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3

經典的書,每看一次,就有一次不同的收穫,利用晚飯後睡覺前的這段時間,竟然用了一二十天將這本100多萬字的小說看完了。

記得大學的時候,沒有課的時候,總是泡在圖書館去看書,去摘抄書裡經典的句子,那段海綿吸水式的日子,讓自己快速成長,積蓄著破殼成長的力量。

從國中到大學一直到可可西里,從來沒有停止過寫作,成為一個作家,一個有名氣的作家,也是志在必得,同時也在一些書刊上發表著自己的小見解,同樣認識了很多喜歡寫作的朋友,可以說讀書和寫作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書中煤礦的描寫,在沒有去可可西里之前,特別的嚮往,總想著去最艱苦的地方去奮鬥,才能收穫更多更多,我應該屬於礦三代,爺爺和父親將一輩子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獻給了可可西里。

最近一直懷舊,看看同學群裡的人,大家都在忙工作,偶爾遇到一個空閒的,大侃一通,最終變成了回頭聊。心煩意亂的時候,挨著看著同學們的空間,他們的空間也基本上停留在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現狀無從談起。

唯一讓我有所安慰的是我的幾十本日記,以往的日子歷歷在目,看著曾經的`努力,還有同學的留言,有一種復活的衝動,從離開可可西里就不怎麼寫日記了,開始用圖片和視訊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也算一種與時俱進。

離開可可西里一轉眼7年了,在濟南也奮鬥了七年,剛來濟南那會,每週末基本上去新華書店,一待一天,看書學習便是生活的全部。

後來結婚生子,成了公司,把賺錢當成了生活的全部,那段時間渴望賺錢,渴望賺更多更多的錢,365天從早上7點忙到夜裡一兩點,一直在積累著財富,那個時候付廳騎著一輛小電瓶車,就是懷孕還在騎著小電瓶,那段時間淘寶推廣和運營火的一塌糊塗,正好也抓抓了那次機遇,買了車,一切都朝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邁進。

因為覺得自己手藝不錯,開了一家熟食店,因為沒有時間耗著,一兩個月便關門大吉,集中力量做網路,合夥成立了第二家公司,開了新的天貓店,一切運營順利之後,馬上第三家公司成立,新的天貓店又開始運營。

手有餘量,心中不慌,開始學習理財,開始摸索理財,小有成就,但總覺得不能因為賺錢而賺錢,對金錢的渴望沒有那麼強烈,便收回來,買房子。

從剛到濟南一個月200來塊的貧民窟,到屬於自己的100多平小產權安置房,再到付廳家分的一套120套新房,再到購買的143的商品房,再到投資的128的高階小區房,總算將手裡的資金折騰出去,還欠銀行七八十萬,每個月還著房貸,似乎每個階段的總要經歷一波。

生活似乎穩定了起來,沒有對金錢特別的渴望,又開始多愁善感起來,只想靜靜的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尋找文字裡的那種幸福。

作為農村走出來的學生,可以說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學讀書依然是走出農門,見識廣闊天地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像孫少平那樣,不斷去追尋屬於自己的東西。

郝紅梅、秀蓮,潤葉,曉霞,還有他們的故事,回想著裡面的情節,都想哭一陣子,生活雖然是平凡的,但裡面的人都活的不平凡。

賺再多的錢,雖然能給人帶來滿足感,但沒有作家帶來的幸福感強烈。今後的日子,一樣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讀去寫,那也許是這一輩子應該最值得去做的事業。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4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遙,本文是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和孫少安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xx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 “新中國70年代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本文開篇,我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這個場景可以使人產生共鳴,因為這個很真實,給人美的享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巨集圖。

這只是黃土高原上眾多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出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但作者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比如說孫少平,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卑;本文利用“亞洲”,“非洲”,“歐洲”的饃饃,描寫出了學生之間的'階級感,孫少平連最下等的“非洲”都吃不起,只能等其他的同學吃完了,他才默默走出來,拿走剩下的“非洲”,

之後對處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產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學侯玉英發現並當眾說破後,與郝紅梅關係漸變惡劣,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高中畢業,回到家鄉做了一名教師。但他並沒有消沉,他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面的世界。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裡的堅強讓我敬畏,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5

為《平凡的世界》中你最為感慨的一位女性寫一篇__,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田曉霞吧(包括我在內)。確實,她活潑、有正義感、不嬌揉造作,最後甚至為救人犧牲了自己。她就像林徽因一樣,活的太過用力,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她的話,那就是“海綿女”,不放過一刻生命,活出精彩。但是,當我再細想想時,突然,一張蒼白的面孔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

如果說田曉霞是一朵嬌豔的玫瑰,那麼田潤葉就是一朵需要呵護的雛菊。她一點兒也不張揚,只迎風而舞。我們第一次見到她時,是在孫少平上高中的時候,她是少平親切地稱為潤葉姐的人,她溫柔、善良,具有一種母性的.光環(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這其中也有私心在作怪)。她熱情地招待基本吃不上飯的孫少平來她家吃飯,又貼心地留他一個人在那兒吃,為的是不讓他尷尬。也就是在那一次,我們見到了田曉霞。她的舉動和潤葉完全相反,一動一靜,一張一馳。潤葉姐是多麼善良,臨走時還不忘了塞一把糧票給孫少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糧票何其珍貴。

潤葉姐深深地愛著孫少安,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去尋他。而他,這個“負心漢”,卻礙了地位不同,拒絕了,毫不猶豫地娶了那個山西姑娘。也許,確實是山西姑娘更適合孫少安,她勤勞、淳樸、能幹,是個典型的農村姑娘。可是,我們還是為潤葉深深悲嘆,深深惋惜。當她送來了新婚禮物——兩條貴重的錦花緞被面,我們也只能“哀其不幸”了。

離開少安後,她過得並不幸福,在父母的期盼下,為了二爸田福軍的政治生涯,委曲求全嫁給了李向前。婚後兩人分居,李向前如此愛田潤葉,而潤葉留給他的只是一個冷淡的背影,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替李向前不平,認為不值得,又去唾罵田潤葉負了人家。可是,田潤葉從未負心啊!孫少安對她來說,永遠是心中的一道坎。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旦當她第一次對一個男人產生了熱烈的愛情,就會深陷進去而不能自拔,可一旦這熱烈的想望落空時,又很難從因此而造成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她除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又沒有遠大的事業上的追求來彌補感情上的損失……她即便結了婚,依舊守住了自己心靈的一番淨土。我們並不能置予評判。她是純潔的、高貴的。

當李向前的腿斷了後,我們又一次看到了田潤葉靈魂的高度,她聽到訊息後,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工作,肩負起妻子的責任。固然是因為內疚,也更因為她要盡起責任,給李向前一個活下去的希望。我們不難想象,當潤葉聽到李向前車禍這個訊息時的心理活動,是震驚、難過,抑或是悔恨?我們無從而知。我們只知道她盡了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應該尊重。這一次,潤葉的形象瞬間豐滿起來,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也許有些人很難理解潤葉的行動,認為她是自討苦吃,卻未曾想過這是性格使然。潤葉善良、敏感、富有同情心,也許她剛開始照顧李向前,就是因為同情,而漸漸地,她真正地從孫少安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準備好接受一段新感情了。於是,她和李向前真正成為了夫妻。她愛上了他,不然又怎會為他生兒育女呢?

田潤葉身段柔軟,卻內心強大地足以撐起一片天空。她的體貼、她的善良,無一不讓人為之動容。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是一個有生命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6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寒假把這書沒看完的接著看了下去,雖然一開始有些煩躁,可是看著看著卻不想放下,沒有想過《平凡的世界》會那麼深入我心。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國小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我們總是抱怨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我們的這些挫折簡直微不足道。

這是一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過客,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的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虔誠和堅強的信念,要始終“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作者用他的文筆把普通民眾的生活刻畫的淋漓盡致,從而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書中的這兩兄弟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的品性。

書中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無形中透露出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強烈的表現出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不經歷風雨怎麼可以見到美麗的彩虹,沒有誰的路途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的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只能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無力飛翔。

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這一切的一切,難免使讀者有些惋惜。可也就是通過這部小說讓我可以深刻去了解這位作者,他讓我們懂得現實生活不是完美童話,總是帶著些許的感傷與痛楚。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就是各種情感的交織,演變。我們應該明白作者的用心,不完美的完美才是更完美的,只有迴歸現實,才更能懂得珍惜,更能生動的詮釋生活的意義,演繹生活的點滴,情感的千迴百轉。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7

孫少平:偉光正青年成長史。幾乎成長的每一步都做了正確的事情、遇到了好心的人,像所有男主角一樣,走上了半開掛的人生。他正直,勇敢又好學,上學積極幫助同學,回家勤勤懇懇勞動,在外任勞任怨幹活……不論在何種境遇下,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包括曉霞的死),都能重新振作起來。說實話,我不相信人可以正能量到這個地步,現實生活中,好心的人甚至很難得到福報,但是我們同樣會從他身上得到鼓舞。不知道最後他跟師孃在一起了沒,關於他未來的感情發展,我很困惑。

有一段關於他的描述,可能會讓很多和我一樣蔥農村出來的孩子們有同感:“孫少平的精神思想實際上形成了兩個系列:農村的系列和農村以外世界的系列。對於他來說,這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一方面,他擺脫不了農村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又不願受農村的侷限。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現出既不是純粹是農村的狀態,又非純粹的城市型狀態。在他今後的一生中,不論是生活在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他也許將永遠會是這樣一種混合型的精神氣質。”

孫少安:很意外,少安到最後也沒能擺脫小農思想,變成一個高瞻遠矚的企業家(當然以後可能也有機會),看待事情也沒他弟的眼光,最後還要靠他弟的啟發才能拒絕《三國演義》的“邀約”、回村建學校,而且面對婆媳關係也是無可奈何…但已經是個出類拔萃的農民?了,又娶了個好媳婦。做事情永遠三綱五常,沒有任何驚喜,還不如他媳婦果敢。對他這個人物實在沒有太多感情,他就像班裡學習好的男同學,讓我提不起太多興趣。(不過王雷演出的超級可愛的.孫少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潤葉:如果潤葉跟少安結婚了,估計也沒啥階級或者文化隔閡,畢竟潤葉和曉霞不一樣,從根兒上說,就是一個善良又保守的女人,而且李向前也沒啥文化,後來變成鞋匠,光景還不如少安。潤葉的性格或許也跟家庭出身有關?但少平咋就發展成了那樣?我看前半段簡直要被潤葉氣死,喜歡少安,又扭扭捏捏,直到少安結婚,自己又迫於壓力嫁給了向前!明明是自己同意的,婚後又要“守身如玉”!李向前也太可憐了,四肢健全的時候,得不到潤葉的愛,得到了潤葉的愛,自己又癱了!潤葉愛向前嗎?我理解不了,愛的話非得等人家殘了?這是愛他還是愛自己的聖母光輝啊!不過我對這種心理也有點能理解,我也老這樣,活在自我感動中,其實就是自卑發展出的自戀!

田曉霞:理想人物,好的實在發光了,所以最後只能死掉。我還以為最後會出現一個什麼沒死失憶了啥的,畢竟屍體都沒有找到,但是這畢竟不是狗血連續劇。(畢竟這個詞兒我想了好久,懷疑自己腦殼壞掉了)

田曉霞說了一段很颯的話:“可和我在一塊的男人都說我不像個女人。我知道這是因為我的性格。可是,他們並不知道,當他們自己像個女人的時候,我只能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大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8

作者簡介

路遙,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放暑假嘍!終於可以輕鬆了!每日在家裡悠哉悠哉,不覺間假期已過了一大半,想起還有兩篇讀後感要寫,便匆忙找要讀的名著,爸爸推薦了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讀完此書,深受震撼!我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關於奮鬥、苦難、人生挫折和愛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所讀

"只有永不遏制的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使是凋謝,也是壯麗的凋謝。"書中孫少安、孫少平和孫蘭香的奮鬥經歷告訴我們,生活不能等待別人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機會要靠自己去把握,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因為貧窮,孫少安十三歲就被迫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操持家務,供養老小,讓弟弟妹妹讀書,他不因不能上學而頹廢,而是不懈奮鬥,年紀輕輕就被推選為一隊隊長,後孫少安經過拉磚掙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他沒有立刻拿建新窯洞享受生活,而是眼光長遠,用錢建了個燒磚廠,雖然當了老闆,但許多工作都是他自己親手幹,一天到晚都在燒磚廠工作,最後他變成了村裡的"冒尖戶",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並且自己出錢重新翻建了村裡的學校。孫少平高中畢業後雖然一直在家勞動,但他懷著自己對夢想的追求、對外界的渴望,決定到黃原攬工,在不能保證自己有吃的東西和住的地方時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打拼,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他攬工時每天幫建窯洞的人搬石頭,脊柱都被大石壓爛了,慘淡的境遇並沒有阻礙他追求的腳步,由於包工頭認為讀書的人不肯吃苦,所以不喜歡讀書的攬工人,孫少平為了能讀書而又不被發現,只好住到那個剛蓋起的一層沒有窗的樓房裡,(fsir)在"新房"裡他點亮蠟燭,躺在牆角麥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裡,開始讀書,此時人們都已沉沉的入睡了。後孫少平經過努力成為了煤礦工人,還當上了班長,因工作勤奮出色還成為勞動模範,並在報紙上發表,還出版了小說。孫蘭香省吃儉用、刻苦學習,在哥哥們的幫助和鼓勵下,她考上了國家重點大學,開始了和她同齡農村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有所感

跟孫少平和孫蘭香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環境簡直跟天堂一樣,我們不需要每天為生計發愁,不需要從事繁重的勞動維持溫飽,我們每天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晚上住在有空調的.宿舍裡,但即使這樣,我們的許多同學還無病呻吟的抱怨學習的艱苦,每天不知珍惜時間學習,而是抱著手機玩遊戲到深夜,是時候該反省一下如何才能讓自己無悔於自己的青春,無悔於自己的人生!

有所悟

"困難與折磨對於人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當我們面對苦難和挫折時,應該像孫少安和孫少平那樣,樂觀面對苦難和挫折。孫少安本學習成績優秀,但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輟學;後辦的磚窯因請了個根本不懂技術的師傅使孫少安破產了,但他最終東再起;與心愛的人潤葉青梅竹馬,因種種原因又與愛人失之交臂,但最終憑著自己的堅毅個性從痛楚中走出,最終他收穫了婚姻生活的甜蜜幸福,正當幸福美滿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9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1996年,之所以記的這麼清楚是因為當時送我書的這個人,後來我們成了一家人。當時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其中很多情節都可以講出來。女兒上國中後推薦她看這本書,結果她並不是很喜歡看。為了讓她有興趣,大家有共同的話題,今年我又看了一遍,有些遺忘的情節又呈現在腦海中。

在路遙的筆下,在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敢於奮進,勇於進取的年輕人,用不同的方式以自己的勞動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等許許多多各具特點的青年人。

孫少安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人物,他從十三歲起挑起了全家的重擔,艱難困苦打不倒他,生活的重擔壓不垮他,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建立磚窯廠用自己勤勞的雙水打下了一片事業,他想讓潤葉更加幸福,讓她不為難,始終是為她著想的,最終娶了秀蓮。通過自己的勤奮和擔當,機敏的頭腦最終成為真正的強者。

通過泥濘的操場,甲、乙、丙菜,白黃黑三種饃、露天就餐的描寫可以看出當初的黃土高原的一個縣立高中的環境是如此的光景。可在這麼困難的環境中,孫少平的上進和好學,還有思想上的獨具想法,都讓這個人物充滿了正能量。他的“關於苦難的學說”不得不讓人敬仰。在十年的艱辛成長中,他不但為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還為妹妹的成長做了導向標。在給妹妹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孫少平和田曉霞的他們相互之間有太多的共同點,欣賞不盲從,有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執著,在那個年代,一顆溫暖的心溫暖了另外的一顆心。孫少平具備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所有條件,他的原則,他的責任,他對親人朋友以及社會上的弱者和主家的態度,就充分說明了他是一個足以擔當任何事情的新青年。他的身上有著太多閃耀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田曉霞。這個讓我的淚水浸溼了衣衫的名字。她美麗,開放,熱情,大膽,她具有思辨家的豐碩頭腦,又有著不俗的文學才華。她擔任著孫少平的精神導師,也是他的生活脊樑。最後,她卻以驚人的舉動向我們揮了手,她在洪水的吞噬中最後閃現的也是孫少平的形象。這是一段多麼震憾人心的愛情啊!然而,她演繹的又是一段多麼現實、殘酷的悲劇呢?她怎麼能在和孫少平的約定中失約,讓那個剛剛萌發幸福的花一般燦爛生活的男子承受如此巨大的打擊呢?

還有一個人物孫蘭香,書中對於的她的描寫不多,總是跟在父母身邊,默默的做事的一個懂事的孩子,撿柴禾,餵豬,還有和他二哥少平一起在清晨採集青草葉上的露水,為奶奶治眼睛。可就是這一個柔弱的女孩子在大家忽視的眼光中通過自己的頑強考取了大學,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多麼大的喜事呀。

這本書記錄了一段歷史,記錄了一段社會,記錄了一個時代,也記錄了一段成長的經歷。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多麼卑微,只要一顆火熱的上進的心,前途總是一片光明。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0

生而為人,都是平凡的,萬物皆是大自然的賞賜,但每一個個體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

看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慨萬千,對於那個年代的一切可能我這個年齡是陌生一些的,但是仍能感受到每一個人物的心路歷程,對於平凡的人生,我想從兩個方面說一下自己的感悟。

關於愛情,如果人的一生中有那麼一個人出現過,那麼其他人就都會成為將就......多麼熟悉的一句話,但是又有多少人的婚姻本身就是在將就中變得幸福。孫少安和潤葉的遺憾註定是兩個家族、兩種人生形態的不融合。少安為了家人、為了自尊而放棄了潤葉,而潤葉在苦苦掙扎多年後與深愛自己的丈夫認真的度過下半輩子;孫少平和田曉霞的完美愛情因為田曉霞的犧牲而讓讀者淚目,久久不能釋懷。可能因為路遙自身的'情感經歷是場悲劇,所以不難看出他文筆下的女性的結局都不盡如人意,看似每個人都有喜有悲,甚至悲傷大於喜悅,但正是這樣才讓平凡人的世界變得有稜有角,不盡平凡。

關於人生,雖然我並不是那個年代的人,但在《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裡每個人又可以望到自己的影子,回首望去,一切都是值得的,未來都是美好的。當看到孫少平因為吃不起食堂的白麵饃而選擇在人流散去後才偷偷去買黑饃,沾著被雨水混合的菜湯,很多人都潸然淚下。有人說孫少平和郝紅梅在那個時候有些自卑,也有人說他們是隱忍的,我能夠理解他們的苦楚。

記得上國小時候,我們四個關係要好的小夥伴約定: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各自買盒飯去同學家吃,然後去公園玩。那個時候我每天的零花錢是5毛錢,父親知道我們要去玩,頭一次提前給了我10塊錢,我從來沒有一次性擁有過這麼多的零花錢,非常開心,心想終於可以和大家開心的玩一天。但是不幸的是我買冰棒把10塊錢破開了,回到班級上課的時候不小心錢掉地上了,當我撿回來的時候就變成1.5元了,其餘的錢都不見了,問了所有的同學都說沒看見。距離六一還有兩天,我不忍心跟家人說十塊錢丟了,因為知道父母的不易。

結果六一當天,我同樣的自尊心作祟沒有告訴同學我沒錢了,買飯時兩塊錢的盒飯我說我不餓吃不了,我只要半盒花了1元錢,去公園玩跳床十分鐘花了0.5元,我的錢就空了,再玩什麼我都說不想玩,下午去一百商場那邊,她們都買炒冰,我還說我不想吃。現在回首,這是多麼小的一件事,當時對於我而言卻是天塌下來的“災難”。有些時候,人生的某種經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成故事。像少安、少平這種生在那樣的年代窮苦人家出身的翩翩少年,能夠不甘平庸,勇於拼搏,最終迎來生命的洗禮,使讀者為之動容。路遙用平凡的文字述說著平凡人的不平凡,觸動每一個人內心裡最柔軟的部分......

我相信堅定的心可以排除萬難,迎來美好的曙光,他是這樣!她是這樣!你也是這樣!我也是這樣!我們沒有經歷黃土高原的蒼涼與厚重,沒有生在那個年代,但是我們擁有一樣善良、勤勞、淳樸的心,生而為人,頭頂一片天,腳踩一方土,要活在當下、活得精彩、活得無所畏懼又充滿希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1

在一個時代中,每個人看起來都是平凡至極的,但他們又是以如此獨特的個體形象存在,也正是這群平凡的大眾,構成了一個個獨特的年代。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讓人慾罷不能的長篇小說,他橫掃當時的社會景象,告訴讀者當時的人們是怎樣一番生活狀態,語言樸實得可用“粗糙”來形容,透著濃濃的黃土高原味,卻把每個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深刻靈動。讀書時,你聯想到的不單是作者路遙大師的生命軌跡,更多是自己的父輩祖父輩,在那個灰暗而又初曉的年代,是怎樣受命運的捆綁,又如何在命運中掙扎奮鬥。

書中不乏有喬伯年、田福軍一樣的領導人帶領著社會的改革和發展,也有像田福堂、孫玉亭這類停留在舊社會思維模式的人,更有田曉霞般有趣、有情、有品、有用的“四有青年”……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部分,無疑是孫家——從父親孫玉厚,到大哥孫少安、二哥孫少平、妹妹孫蘭香,雖只兩輩人,卻是四種不同方式的生活縮影。可見那個年代,社會是飛速前進的,特別是廣袤的土地上勤勞質樸的莊稼人,更是處於一個“向前一步是天堂,退後一步是深淵”的社會改革大浪潮中。

孫玉厚那一輩人,可說是受舊社會制約尤為嚴重的,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勤勤懇懇勞作,卻始終不能改變生活的窘迫境況;狹窄的眼界使得他們只能在一個小小的村莊裡,用父輩的經驗復刻自己的小農人生。

相比之下,大哥孫少安是一個突破。憑著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仍不忘生他養他的村莊,一方面,我們為這樣一個堅強勇敢又淳樸善良的人而感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為他終究擺脫不了世俗的觀念——如門當戶對的婚戀觀而遺憾。

少安和少平又是兩代人的代表。少平堅毅、睿智而感情豐富,書中有一段文字如此描述像他一樣的青年:有文化,但沒有幸運地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因此似乎沒有充分的條件直接參與到目前社會發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不甘心把自己侷限在狹小的生活天地裡。因此,他們往往帶著一種悲壯的激情,在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上進行人生的搏鬥。他們顧不得高談闊論或憤世嫉俗地憂患人類的命運。他們首先得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同時也不放棄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們既不鄙視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達到更深的層次。我想,孫少平對待精神世界的認真,和對待現實生活的堅韌,正是他這一類青年最為可貴而又觸人心扉之處。我們為他的命運感慨不已的同時,又迫切希望他儘快脫離社會底層,然而最後,他並沒如我們所願。

這讓我想起我自己的父輩,他們和少安少平大抵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生活的窘迫同樣使他們早早輟學參加勞動。當生活開始好起來了,當他們開始實現豐衣足食,時代卻進入另一種運轉速度。也就是說,在這社會改革的大浪潮中,他們未能走在前端,甚至他們只趕上少安的速度,卻未能達到少平的層次。

而孫少平這個人物,又不免成為一個聲音,不斷提醒像我一樣的人——比起孫少平,我們更加幸運,或許我們的未來能如孫蘭香那樣開闊,但內心仍有孫少平般的頑強勇敢。這也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質樸而沉重,簡練而有力,讓人能向左歸於平淺的生活本身,向右又奔往深刻的對於生活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篇12

對這本書早有耳聞,電視劇出來後也積極的看了一些,但真正拿起書卻是當下,雖說並未讀完就寫讀後感可能不夠全面,但反思後就突然頓悟,這不就是平凡世界中的那個平凡的我嗎?既然是平凡的我,索性就忘掉形式的約束,真情實感的記錄,也許才是給閱讀中自己最好的禮物。

《平凡的世界》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讀書時常有的第一感覺就是懷念故鄉。“陝山”被黃河分割,但風俗民情卻大為相近,書中關於土地、節日以及當時各種日常生活的描述,經常讓我想起家鄉的人和事,想起與童年好友在黃土坡上摘酸棗摘桃杏、下河摸魚摸蝦,想起守著瓜田大快朵頤的時光,想起講課極具當地語言風味的幾位老師,也想起了與同學在麥場幹活,他父親的汗水和母親的嘆息。從西北到東北,離家十餘載,暢遊在書中關於家鄉的那些生活描述,雖並非書中年代中人,但也深深的感覺到了那濃郁的鄉情。

讀書時常有的'的第二感覺就是尊重勞動。無論是田間農活、屋裡的家務,還是辦公室的奮筆疾書、工廠裡的機械作業,我想,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慧時代,看到華為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和臥薪嚐膽,如何理解和尊重勞動似乎也到了一個更大的範疇。不論從哪個角度思考,關於勞動,首先想到的就是真正基於善良的尊重勞動,平凡世界裡的我們,從歷史角度看,無論經歷過什麼、失去或擁有過什麼都會化為塵埃,而做到真正的尊重卻非常不易,書中很多人都通過“勞動”改變了生活,也正是這些勤勞個體的匯聚,才改變了國家和社會。

讀書時常有的第三感覺就是理解苦難。書中既有頭頂藍天、腳踏黃土貧苦樸素的生活,也有面對親情、愛情的無奈惋惜和愁苦感懷,既有面對孤獨,卻依然奮力向前的勇氣和獨立人格,也有與命運抗爭,卻坦然面對失敗和遺憾的耐性和心態。凡此種種,讓我想起了國小時那個撿起很小很小鉛筆頭,讓我好好讀書的大爺,還有每天凌晨2點起來熬好中藥騎車20幾公里送藥的同學父親。我想,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生活的意義也並不是我們得到過什麼,而是經歷苦難,自己內心是否感到充實。

書寫到此,腦海中突然想起中學自習停電時,黑暗中那支“滋滋”燃燒的蠟燭,儘管光亮有限,卻奮力燃燒突顯那一刻的安靜美好。當下社會,國家穩步前進,社會快速進步,每個人也都向往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我希望,在我們不停奔跑、拼命努力的同時,也回過頭真正的思考、感觸、傾聽一下歷史步伐中那久遠的聲音,這種聲音一定會幫助我們更好的撫慰心靈、控制慾望,減少膨脹,也一定會讓我們明白生命的廣闊和人生的意義。(趙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