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實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3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實用】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農民起義頻發。亂世之中,群雄崛起,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孫權、周瑜……,他們或韜略過人,或武功了得,在中原大地逐鹿競技,鬥智鬥勇,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大戰官渡……,悲壯恢弘的戰爭場景,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變幻莫測的戰術、陣法,讀起來讓人驚心動魄、拍案叫絕。群雄之中,誰“智絕”?誰“奸絕”?誰“義絕”?混戰最後,誰得天下?一切精彩的故事都被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娓娓道來。

還記得,小時候初讀《三國演義》時,就只覺得好看、好玩,也不懂得分析詞句,品味思想感情,只顧著一遍又一遍的讀,我深深被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書吸引著。書中作者以氣勢磅礴的筆鋒把各方人物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臉紅如棗、丹鳳眼、臥蠶眉、長鬍須,威風凜凜的關羽、關雲長;身為漢室宗親,心心念念要報國的劉備、劉玄德;虎背熊腰、眼似銅鈴,滿臉絡腮鬍子的張飛、張翼德等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就彷彿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站在我們的面前!

小時候,我最崇拜劉備這個有勇有謀、愛打抱不平的領袖,長大了,隨著進一步深讀《三國演義》,我才逐步看到了劉備的私心和野心,這未免讓我有些隱隱的失落;原來,我很討厭周瑜,後來隨著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瞭解到儘管歷史上有過草船借箭,但周瑜並沒有想要謀害諸葛亮的心思,甚至兩人私下關係很好,而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人物形象都是根據歷史上的'周瑜改編過來的……,等等,很多稀奇古怪的歷史知識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和故事也都有了重新的思考。

雖然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不一定全是真的,但他們深明大義、足智多謀、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高貴品質卻一直激勵著我!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頓時,平靜的湖面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插上了翅膀隨著歌聲穿越時空,追溯令人神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

這本書讓我懂得無論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劉備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避免了殺身之禍。諸葛亮的智慧使劉備強大並獨立起來,和曹操、孫權抗衡,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並多次戰勝睿智的周瑜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後來因為諸葛亮積勞成疾而沒有實現統一的願望。但諸葛亮成為了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戰勝了強大的.袁紹……可見,智慧可以使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也認識到嫉妒別人的危害。在書中,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說過:“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為他的心胸狹窄,極度的嫉妒心使他劍傷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顆閃耀的明星就這樣早早的隕落了。

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時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語考試,一位同學超過了我,我心中頓生妒忌,漸漸疏遠她。讀到書中寫周瑜的情節時,我恍然大悟,我這不也是嫉妒嗎?我怎麼能這樣呢?我在改變著自己,漸漸地,我進步了。我更喜歡這本書了。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三國演義》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心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今又讀《三國演義》,不覺感悟頗深,中間的不少情節都讓人敬佩不已,《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不覺對他可貴的精神感到敬佩,心想:要是現在人與他一樣,社會將會多麼和諧。

國家的統治不僅需要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智慧無人能比,連聰慧的司馬懿也稱絕

曹操從積極的方面為結束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和軍閥混戰做了傑出的貢獻,曹操治下政治清明,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他打擊了地方的.士族門閥加強中央權力,奠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暫緩了土地兼併的壓力.但是他生性多疑,為人嚴厲且頭頂漢賊大帽,而且曾經有過盜墓,拿人肉充做軍糧的醜聞.故歷來為中國的文人和傳統價值觀所唾棄,這些都無法掩飾他作為一個英雄的光輝,這就是一個奸雄的一生。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聽說四大名著是中國民間最喜聞樂見和被傳閱的古典小說。假期終於有時間了,拿到手上一開始閱讀,我就被裡面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吸引住了,看了一遍又一遍。裡面有讓我非常喜歡和欣賞的眾多人物,還描寫了一個驚心動魄的三國紛爭,太精彩了!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和曹操,還有孫權。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印象最為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小說中描述了諸葛亮安排將士趁凌晨時大霧駕船開往曹營,並擊鼓佯裝進攻,曹營大亂,拼命放箭,居然不費一兵一卒,成功獲得十萬支箭。故事中反映出諸葛亮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神機妙算,真是讓我不得不佩服啊!可見知識和智慧真的很強大,看來我真的是要好好學習了。

《三國演義》大體上主要是寫了吳、蜀、魏三國鼎立時期的合作與紛爭。可你知道嗎?為什麼三國的結局是三分歸晉,晉統一中原呢?三個強國怎麼後面卻被晉國收復了呢?因為三國鼎立的持續的時間較長,期間三國之間不斷的有戰事、勞民傷財,國家資財散耗嚴重,無力發展農業生產,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再加上諸葛亮後期生老病死等原因,蜀、魏、吳三國國力慢慢下降。後來晉國取代魏國迅速興起,發展很快,實力越來越強,以致於最後一舉吞併三國,統一中原。

看完這本《三國演義》後,我由蜀、魏、吳三國聯想到現在的.中、俄、美三國的局勢,這簡真是現實版的《三國演義》啊!由於現在中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有點後來者居上的苗頭,美國卻開始有衰退的跡象了,而俄羅斯除了是軍事大國外,經濟也開始復甦起來了。三國的軍事實力越來越接近了,逐漸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局勢。我們感受到中國真的強大了!但是,因為中國發展太快,對美國有了威脅,美國近兩年不斷的給中國企業各種制裁,像斷供晶片和禁止其它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共享,看了真是有些心酸。客觀來看,在高科技上面,中國在很多領域離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更加的努力,希望能早一天不再被美國卡脖子。

加油,我的祖國!加油,小夥伴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在閱讀《三國演義》時,我與作者羅貫中一樣,都是“親劉貶曹”。所以曾經也為蜀國後主劉禪的昏庸深惡痛疾。他親近宦官,被俘虜後又樂不思蜀,實在讓人覺得痛心。但我在重溫此書時,卻發現,作為蜀漢頂樑柱的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因受先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在人才培養方面,諸葛亮還是有不足之處。

其實劉禪17歲登基時,便展現出了他的英明之處。劉備初亡,魏國趁機派兵攻打蜀國,此時劉禪並不是急急忙忙地去找相父,而是:引多官入宮,啟奏皇太后“,見到諸葛亮後,並不是心急火燎地詢問退敵之策,而是徐徐說道:“丞相安樂否?”言語中暗有責備之意。這樣的從容有分寸,與之後的軟弱無能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諸葛亮能從一開始就精心指導,他本來是可成為一代明君的。

諸葛亮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從全域性謀劃到具體指揮,從糧草的籌集和調運,功過賞罰甚至杖責二十都要親自檢視。如此包攬一切事物導致了身邊的年輕人缺少鍛鍊機會。如馬謖就因此痛失街亭,而劉禪則一手導致蜀漢滅亡。

我覺得諸葛亮大可給劉禪發揮才能的空間,應該把大權逐漸交還給他。而且諸葛亮曾經在一封奏摺上說劉禪“不識朱紫”,而且從《出師表》中也可看出諸葛亮對劉禪智商的貶低。像諸葛亮這般不給孩子實踐機會,而且還不停打擊其自信心,那孩子才會自暴自棄,沒有出息。此外,諸葛亮死後,劉禪還曾一度拒絕給他立祠堂,後又廢除丞相制,可見他對相父的不滿之情。

“接聽相父處置”的危害性很大,在育才的`過程中往往阻礙了被教育物件的先天才智,埋沒了他們自身的能量。目前我國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說白了就是思想品質的教育,應該讓孩子走向社會,而“皆聽”在當今家庭教育中仍佔據著主導地位。家長們包辦孩子一切的事物,不給孩子們自主發展的空間。而且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家長往往會顯得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且我們和其他人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如此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也導致瞭如今內向的孩子特別多。如何走出這些誤區,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去實踐。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的一篇氣勢磅礴的讚歌,為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拉開了序幕。我喜歡讀內斂深沉的《紅樓夢》,也喜歡讀豪邁奔放的《水滸傳》,可最令我愛不釋手的,該是那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豪傑,時山河碎裂,烽煙數處,旌旗獵獵,群雄逐鹿。千古風流人物策馬揚鞭,一時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智勇雙全的關羽,風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們運籌帷幄,一拂袖,便書寫了亂世的篇章。

諸葛亮頭戴綸巾,輕搖羽扇,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謂是“萬古之人不及也”。他於赤壁與周郎聯手放的大火,燒定了天下格局,燒出了蜀國的半壁江山,待硝煙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謀,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後星落五丈原,給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哀嘆。

關羽手持長刀,目光炯炯,捨棄曹營官爵美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桃園結義時豪氣沖天的誓言和赤膽忠心的一拜。華容道放曹操的躊躇,水淹七軍的英武,敗走麥城的末路,無不詮釋著他的忠義,真乃頂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對酒高歌,長吟詩詞,說著“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登上了戰爭的舞臺。他討董卓,敗黃巾,擒呂布,平袁術,滅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以取天下。他以江山為棋局,以兵甲作棋子,於談笑間翻雲覆雨。他有統一中原的抱負,也有稱雄稱霸的野心,千百年後仍令人追憶。

孫權揮劍斫案,一聲“大都督接劍”彰顯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戰,呂子明白衣渡江,陸伯言火燒連營,皆展示著吳人的英氣。他繼父兄遺志,執掌江東,屹立於神州大地東南之處,任賢臣能將,御北敵,聯西蜀,展偉業。萬古後,終留後人興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讀三國,品計謀。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代,謀士英主以計策為刃,奇謀為劍,你來我往。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今戰爭硝煙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東流,載入史冊,他們遠去的背影令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之精彩,讓我無法釋手,它是一盞古典文學的明燈,不能因時間而蒙塵,讓我們讀經典,保心中長明、盞燈不滅。

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大家已經廣見洽聞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正是三國時期的真實寫照。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寫的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期以曹操、劉備以及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都之間的政治上以及地域上的鬥爭與矛盾。書中描寫了幾百個人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說曹操的陰險狡詐、生性多疑;劉備的知恩圖報、大義凜然;諸葛亮的機智聰明、料事如神……在這些不同特徵的人物描寫下,折射出當時社會背景下複雜尖銳的軍事政治以及謀略。這些都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曹操被世人稱為“奸雄”,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因為刺殺董卓計劃失敗,被迫逃命,也正是讓胸有大志的他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道路。曹操自小便聰明過人,長大後更是知謀劃略。在挾天子令諸侯這一事件中,曹操主動救駕,他料知其他諸侯只會坐觀其變,最後將天子握於掌心,並將都城遷至許昌,這更是曹操的高明之處啊!而對於其他的諸侯來說,挾天子令諸侯讓他們不得不承認曹操的`功舉。在《三國演義》中,每一個字都將曹操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驚歎不已。

當然,《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的英雄豪傑。所以,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來說是非常深遠的。

在我們的學習中,《三國演義》的許多人物形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曹操對賢才的渴望,那是日思夜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學習,對知識充滿渴望呢?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的例項,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識到規劃學習的重要性呢?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是高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技巧。如果沒有團隊合作,軍隊就會亂成一團,就像我們的學習也會有許多不解而困難重重。

總之,讀完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的精神更加振奮,讓我對歷史有了新的瞭解,讓我對和平生活有了更深的愛。我相信,讀完《三國演義》,大家會對歷史更感興趣,也會更加拼搏向上,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力量,使中國更加強大,更加富強!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在今年暑假閱讀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該書以描寫戰爭為主,主體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個部分。書中塑造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的曹操,有才華橫溢的周瑜,還有忠心耿耿的魯肅等。在書中還有許多流傳千古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草船巧借箭”等。其中,“草船巧借箭”是我最喜歡的精彩片段,令人對三國英雄的智慧風采大開眼界。

話說曹操想奪取長江以南的地區,叫周瑜的.同窗好友——蔣幹去當說客。因疑心蔡瑁、張允,曹操將兩人斬首。周瑜十分高興,便讓魯肅去試探諸葛亮,覺得諸葛亮太聰明,是個禍害。便對諸葛亮說:“請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說只要三天,如完不成甘願死。周瑜還命軍匠不準提供材料,並派魯肅盯著諸葛亮。諸葛亮對魯肅說:“你借我20只船,士兵30人,用青布為幔,草人千餘,分佈船兩邊,不可讓周瑜知道。”魯肅對周瑜說:“諸葛亮說他自有辦法。”周瑜非常疑惑。這天夜裡霧氣濃密,諸葛亮讓船隻前進,當船隻接近曹操水寨,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曹操命弓箭手向江上放箭。士兵高喊:“謝丞相送箭。”士兵卸下箭有十萬多支。

“草船借箭”本是個陰謀,卻成了一段佳話。

諸葛亮神機妙算,並利用了曹操的多疑,用草船借箭讓周瑜心悅誠服。諸葛亮能如此神通,跟他勤奮好學是有關係的,假如他不勤奮,又怎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通曉兵法。這個故事使我懂得在學習上要學會使用智慧,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識,遇到問題善於思考,以智取勝。記得去年的全國少兒組棋王象棋賽,可謂是高手如雲,在一局比賽中對手馬上就要贏了,急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了爺爺的“連環炮”,在最後時刻反敗為勝,讓我嚐到了“智慧”的甜頭。

《三國演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歷史,更是智慧雲集的大餐。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話說天下大事,久分久合,自漢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分為三國,分別是西蜀、東吳、曹魏,最終被司馬氏一統天下,改國號為晉。這就是《三國演義》的故事。

在這個暑假裡,我開啟《三國演義》這本書,讀了一遍之後,我深深地被書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禁不住又把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了幾遍。讀過之後,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長阪坡》這一部分。在這一回中,趙雲、張飛二將各顯神威,在得知小主人阿斗不見後,趙雲心急如焚,急忙去尋找。趙雲在八十萬曹軍中橫衝直撞,所向披靡,殺死曹營名將五十多員。後人有詩道:“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在與曹軍交鋒時,張飛不懼對方人數遠勝自己,長阪橋上大喝一聲,嚇得曹兵連連敗退。後人有詩讚曰:“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趙雲、張飛這樣,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勇往直前,知難而進,這樣才會成功。

在這篇小說中,還有上百個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如:諸葛亮、劉備、關羽、黃忠、呂蒙……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又稱“臥龍”,深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曾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諸葛亮不僅機智過人,而且忠心耿耿。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偉大,值得後世人萬代敬仰。

從《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我不僅學到了怎樣做事,還學會了怎樣做人。讀一本好書,讓我受益匪淺。今後,我還要擠出時間,讀更多的好書,正如臺灣作家林海音所說:“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書籍,將伴我共成長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書中自有黃金屋,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面對浩如煙海的書海,美文雜誌數不勝數,外國名著琳琅滿目,但當我遨遊於書海中時,我更喜歡捧一本古書,一本散發著書香的《三國演義》。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它可謂是老少皆可讀之,它生動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無一不讓人稱讚。面對一章一回的故事,我更喜歡撇下這陳舊的想法,將它作為一本人物傳記來閱覽。

縱觀三國無數豪傑,在武將中,我最喜愛的`便是關羽了。他武藝高超,技壓群雄;他為人忠義,有義氣,有膽識;但他歧視別人,為人驕傲,以致最後驕兵必敗……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刮骨療傷的鎮定自若,是他被呂蒙俘虜時的一腔熱血。面對魏軍的威逼利誘,他從容鎮定,不向敵人妥協半步,被風吹起的長鬚,掃盡了曹操的希望,也揚出了一篇千古讚歌。他教會了我為人正直、忠義。

而對於謀士,我喜愛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諸葛孔明瞭。諸葛亮擁有曠世之才,有勇有謀,且善於用兵,能洞察一切。可以說劉備事業的成功有一半是他的功勞劉備死後,蜀軍完全由他主持,若沒有諸葛亮的幫助,蜀國早已滅亡。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巧妙地把周瑜氣得身亡,盡顯了他的智高一籌,勝券在握、成足在胸的智謀。他草船借箭,則是體現出他巧用天時,知己知彼。諸葛亮的無數英雄事蹟,不僅讓我拍手稱讚,更是教會了我要積極思考,知識全面。

除此之外,劉備的寬容,曹操的奸詐,典韋的勇猛,張飛的豪爽……這些令人記憶深刻的性格鑲嵌在一個個故事中,人們在閱讀時大飽眼福,亦受益匪淺。這無疑是一本成功的書,是不朽的書,無愧於其四大名著的稱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後記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時期的史實與民間傳說為依據,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創作,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

曹操進攻徐州的時候,劉關張三兄弟被打散,劉備投奔了袁紹,關羽暫時投降,寄居於魏都許昌,等待著他大哥劉備的訊息,曹操對關羽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錢美女,關羽不為所動,曹操又忍痛割愛,赤兔馬相贈,又費盡心思送新袍,可見對關羽的厚愛,可是關羽依然心在他大哥劉備身上,不過關羽表態,他也並非是忘恩負義之人,他必須再曹營立下戰功,他才會離開,

這邊曹操愛才,心想,那我就不能給你立功的機會啊!因為怕關羽一旦回報了自己的善待就會離開。

話說袁紹這邊,在劉備的鼓動下,派河北大將顏良帶領10萬精兵去討伐曹操,先到白馬,曹操親率領5萬迎戰顏良,可惜宋憲,魏續相繼被顏良在陣前所殺,徐晃出馬戰顏良,20個回合,漸漸不支,曹操心疼戰將,看情況不妙,鳴鑼收兵,後來在謀士程昱的建議下,讓關羽上,這就有了斬顏良的故事,

顏良死的冤枉!

三國演義中24將河北大將顏良排名太靠後,有點冤,我們日常聽到最多的是:斬顏良,誅文丑,這表達不妥“刺顏良,誅文丑”比較適合,

兩軍對壘,曹操也是狡詐,也不派兵遣將,排兵列陣,不按照套路出牌,這邊都沒有列隊,關羽騎著赤兔馬突然衝出,袁軍這邊顏良想起出戰前劉備的囑託:“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9尺5寸,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色戰袍,使用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果見到他,可教急來”

顏良以為關羽想來投奔,而沒有做好和關羽的戰鬥的'準備,而被殺,關羽騎的可是呂布以前的赤兔馬,這千里馬拼的就是速度,像閃電一樣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那會整個袁軍,估計都懵了,等清醒過來時候,關雲長已經到了顏良跟前了,顏良未及反應,措手不及,人頭落地!

關羽這怎麼能叫斬呢?刺客還差不多,一般情況都是兩軍對陣,自報家門,然後開戰。這關雲長也沒有準備,直接就衝過去解決了戰鬥……

全是劉備這一句話坑死了顏良!

真是“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可悲可嘆!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書籍典藏更是舉不勝舉。我喜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常閱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詩宋詞”,尤其對情節生動、底蘊深度的“四大名著”愛不釋手,一本《三國演義》總能讓我回到那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亂世戰場。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勇雙全的關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他們都為自己的夢想而浴血奮戰,他們在魏、蜀、吳三國爭霸中上演著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頭戴綸巾的諸葛亮輕搖扇在隆中為劉備“三分劉下”;“草船借箭”氣周瑜;一袋錦囊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借東風、苦肉計、赤壁一把大火,燒的魏國丟盔棄甲,燒出蜀國半壁江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揮淚斬馬謖,也難免救不了蜀國,最終節節敗退,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更讓諸葛亮一生才華付之東流,英雄末路,讓人無限傷感!

紅臉的關羽,手捋長鬢,跨赤兔,舉長刀,“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桃園那忠肝義膽的一拜,頂天立地男子漢!華容道上艱難抉擇,放“曹”歸“魏”,只為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義,始終而取義,有情有義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氣短,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遭呂蒙捉殺,身首異處,令人惋惜!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這個旌旗獵獵的亂世,戰爭誰對誰錯,又有誰都說的'明白!他用詩歌與戰火抒發自己革新政治、統一中華的報復,讓人民不再遭受戰爭的疾苦。然而一代梟雄也難料身後世事,“三國歸晉”,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長嘆!

品味《三國演義》,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裡,一個又一個的英雄站起,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倒下,只留下遠去的背影讓我們思考,讓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暑假裡,我有幸讀到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劉備本來是一位賣草鞋為生的人,因為聽說幽州太守劉焉招兵,於是就去投奔劉焉。在路上與張飛、關羽相遇並結為兄弟,他們三人一起投奔劉焉去了。劉焉死了以後劉備也招了點人馬,駐紮在了新野,開始自己的事業。他們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來當軍師,幫助出謀劃策。開始關羽和張飛不服諸葛亮,直到諸葛亮打了一場大勝仗,他倆才心服口服。之後,通過劉、關、張三人的`努力,他們與曹操、孫權一起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國號為蜀,曹操國號為魏,孫權國號為吳。後來,關羽因為太過於驕傲了,就把他把守的荊州給丟了,還被捉到吳王孫權的手裡,被殺了。張飛因為和關羽結為了兄弟,所以想報仇,可是卻被手下給害死了。劉備看到兩個兄弟都因為吳國而死了,就不顧諸葛亮的苦苦勸告,發動一百萬軍馬去打吳國,最後被打敗了,劉備也因此得了病去世了。太子劉禪繼承了父親的霸業。可他樂不思蜀,整天和姦臣一起吃喝玩樂,蜀國只好由諸葛亮來管理,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也因為身體不好病死了。劉禪因為沒有能力,就被抓到曹操那裡去了,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就這樣完了……

在這個歷史故事裡,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對蜀漢忠心耿耿,自己死也想著蜀漢,這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種體現。諸葛亮非常聰明,打仗時不靠武力,靠智謀,也打了很多勝仗。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死記硬背,要用一種好方法來記,這樣才能記得快。

在這個歷史故事裡,劉備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關羽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驕傲,否則就會象關羽一樣,丟了荊州又丟了性命。張飛告訴我們不要太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裡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為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為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為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為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為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訊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在這一星期內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鬥爭。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別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公元220年—280年),天下大亂,群起並起,爭霸天下。該劇以吳、蜀、魏三國爭鬥為主線,描述了各個政治集團為稱霸而進行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外交的鬥爭《三國演義》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間近一個世紀的歷史故事,始於黃巾起義,止於西晉統一。全書以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為中心人物,又貫穿了群眾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把蜀漢當作魏蜀吳之間矛盾的主導方面,集中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軍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種種鬥爭。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與向背,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割據,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人,後被劉備請出,成為了蜀國的丞相。因為在《草船借箭》這件事能看出諸葛亮的聰明和機智。因為在當時孫劉聯合對付曹操周瑜因為妒忌諸葛亮就設下陷阱說;'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製造十萬多隻箭否則就把諸葛亮殺了'。於是就向曹操借箭因為河上有霧所以曹操就命令將士放箭。諸葛亮的到箭後使周瑜非常惱怒。

這就是諸葛亮機智、勇敢、非常聰明,不為小事而計較所以我敬佩他以後我也要像他一樣機智、勇敢部位小事而計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