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者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者讀後感(精選15篇)

讀者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找來了《冰心散文》,不經意讀起了《寄小讀者》中的通訊五。讀著讀著,心中竟有一絲絲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那女兒不住地撒嬌,要湯要水。母親面目藹然,和她談話的態度,似愛憐,又似斥責。這不禁讓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親,臨風偷灑了幾滴淚。回憶起臨行時,姨母問她捨得母親麼?她從容一笑,回答:“那怎麼捨不得?日子那麼短,那邊還有人照應。”可其實內心捨不得母親,更捨不得母親對自己的愛。

讀著讀著,我的眼睛溼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是呀,有誰能扯斷這濃厚的母—子情呢?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永恆不變的,是溫和的、是細碎的。然而也正是這種愛時刻圍繞著我們,又是太細小了,使我們並不珍惜,有時甚至感到厭煩,那時我們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樣摯熱、像瀑布一樣壯觀的愛。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當作中心,不管母親的感受。大家,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試想一下,如果有個孤兒流浪在社會,有誰會對他問寒問暖,又有誰會關心他呢?

地球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在它的懷抱中生活,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食物,可人們卻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珍惜“母親”對我們的.愛。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大自然,使以前的樹林變成了高樓大廈;以前的綠洲變成了大—片沙漠;以前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了臭氣熏天的“黑河”;以前空氣中的花香變成了刺鼻有害的氣體;以前的聲聲鳥語變成了嗓音……使我們的“母親”身上遍體鱗傷。我們應該珍惜地球母親對我們的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祖國更是我們的“母親”,想當年,外國人想侵佔我們的土地,多少熱血兒女為保衛祖國,不惜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最終不使祖國被人侵佔。而今,仍有許多海外“遊子”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香港、澳門已陸續與“母親”重逢,但寶島至今流浪在外。有一句話說:“老之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祖國母親已張開懷抱,迎接“遊子”的歸來!

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溫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讀者讀後感2

“旅行始終是行走的,只有累了才會稍稍停頓。在每個這樣短暫的停頓中間,有的是流星般燦爛的美好,到了再次出發的時候,絕不停留。”

這句話來自於《讀者天南地北》的開篇語。沒有華麗的語言進行修飾,但卻有格外一番深意。在常人眼裡看來,讀者是一本雜誌;但在我看來,他是一盞指明燈,是優秀的文化典藏。這本《天南地北》就是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去描繪了不同區域的不同風光或者說不同習俗。比如說中國的美食為中庸調和,以熱食,熟食為主;德國的'美食被稱為結實結正,意謂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法國的則為原汁原味,因為法國料理的精神在於突出食物的原味;而義大利則戲稱為“媽媽的味道”……

而在描繪風俗的同時,更多的也在於描繪那些旅遊勝地的美景,更巧妙的是讀者的作者能寓情於景,用景物來告誡人們一些深刻但在我們的生活那樣淺顯的道理。

有一篇小故事叫做“兩片海,兩種人”,大意是:在巴基斯坦有兩片海。一片海為活水,那裡生機盎然,鳥兒們在那搭屋住下,人們也幸福的居住於此;而另一片海確是死水,沒有鳥兒的鳴囀,遊動的魚兒,飄舞的樹葉,更沒有孩子們的歡笑,但這兩片海卻相距不遠,那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相信許多人都會與我提出同樣的問題,原因卻是那生機勃勃的那片海,不守著每一滴海水不放,每當流入一滴水時,同時也會放出一滴水;而另一片海卻把海水全部儲存起來,滴水不放,絲毫不懂得付出,而就是因為如此,這裡才會成為一片死海。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像那一片活水一樣,接受和付出在同樣速度的進行;而有些人就像那死水一樣,不肯付出。而學會付出的人,往往能得到回報,而這份回報則是那些不肯付出的人窮盡一生都可能得不到的,他就是活下去或者活的比其他人更好,原因只是因為他們懂得生活;而另一些人只能守著自己那原有的那些資本,不肯為自己的生活,為社會做出奉獻,最終鬱鬱寡歡。這些看似淺顯的道理,卻又有那樣多的人不知,不懂,他們不知道付出的重要性,不懂得生活的意義……

所以,請記住,這個世界上有兩片海,同時也有兩種人。而也請你爭取去做那有生機的海水……

讀者讀後感3

一本讀者,一篇首卷語,一頁頁精彩的文章,將身心浸入其中,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喜歡《讀者》是因為它似乎包羅永珍,展現了許多“別人的生活”。而我堅信人交往的意義就是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碰撞,當兩個世界碰撞融合交匯就會產生新的物質與思想。最近這幾期很多都是關於環保與科技的,畢竟是熱點話題,大家都很敢興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裡,我都感受到這樣一個詞“變化”。就拿鄉村來說,十年前的鄉村是那樣的欣欣向榮、詩情畫意,而十年後的鄉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滿迷霧的世界”。我彷彿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哀。是怎樣的深情與憤怒才能寫下“祖國大好河山豈敢欺”這樣的激昂之語?我不禁想問,十年有多長,有多可怕?那湛藍的天空竟然變成了陰沉的霧霾!那天真無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鬥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變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廠!雖然科技進步帶給我們便利,但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如果100年後機器代替了人類的勞作,那麼還需要人類幹什麼?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沒有目標等待死亡?也許有人說我偏激憤青,但當你看見作者筆下那千瘡百孔的“家”與“鄉”,你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有他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空寂感”?也許還會有人說我不知好歹,拿著手機發著簡訊還在吐槽手機多不好!我和作者一樣,我們並沒有否定科技,我們是想說,當人類在為科技凱旋高歌的時候不要忽視了那些被某些陰謀家所淡化的'負能量。

《讀者》上說“發展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機器,那麼操作它的人就是試試呆呆的人類”所以我想說,人類也是發展的一個犧牲品,為未來而犧牲,為後代而犧牲,偉人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不是麼?我覺得我一個17歲的中學生在這裡大談科技,大談人類的意義也是很靠譜,我們的狀態是正在緩衝,緩衝的動力就是聽說讀寫,最重要的是思考,畢竟紙上談兵人人都會,聽你吹的天花亂墜,圖片僅供參考,生活需要大腦。很喜歡《讀者》上的一句話“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讓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個代號而成為一種標誌”。而我想說的是“親愛的,不管你是秋香還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個體,也許你不能改變世界,但憑著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變自己!讀者是很好的閱讀伴侶,你值得擁有。”

讀者讀後感4

此書講了閱讀要跨界,在自己的邊界上在不斷探索,不斷擴大自己的疆域,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美好和快樂。

讀這本書我很快樂,因為書中講跨界閱讀撓的我心癢癢,真想抓緊多讀幾本書。

作者把閱讀比作飲食,分為四種:

第一種閱讀,我概括為讀“有用之書”,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比如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這一類閱讀作者定義為主食。主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為“生存需求的閱讀”。

第二種閱讀,不以直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閱讀,比如:文學、哲學、科學、歷史、藝術。作者把這一類閱讀定義為“美食”。美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為“思想需求的閱讀”。

第三種閱讀,是工具書,以字典為代表,還包括百科全書、地圖等這些書籍,作者認為這一類閱讀像飲食中的蔬菜、水果。蔬果閱讀,又可以稱之為“工具需求的閱讀”。

第四種閱讀,我概括為讀“無用之書”。以興趣為目的,純粹為了娛樂、消遣,比如:武俠、推理、言情等小說、漫畫、寫真集、八卦內幕等等,很像是飲食裡的甜食或零食。甜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為“休閒需求的閱讀”。

看書和飲食一樣需要營養搭配。

書中用了一些篇幅來講教育與學生階段的閱讀,我談談我的感受,重點來講下目的與手段。

書中提到學習是目的,而考試是手段,考試是為了檢驗有沒有學會,所以只要學會就好。何為學會?把詩詞一字不錯的背誦下來?這不是學會,是死記,學會是領略到其中的美,並能靈活運用,就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所以學完就得立馬用。可現在本末倒置,考試是目的,學習是手段,就像爺爺變成了孫子,孫子變成了爺爺,這是不正常現象。為了考試而學習,會很痛苦,現在中國的.學生就是這樣,悲哀!

再往前邁一步,考試是為了什麼?為了分數,考高分才能上好大學,上大學又是為了什麼?為了文憑,那一紙文憑。沒有文憑,好工作特難找,這又是一個怪圈,目的與手段的倒置,這社會充滿了怪誕荒謬。把工作做好的前提是工作能力,而不是文憑。大學裡是分專業的,而大學生畢業後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以說不是大概率事件。當然,有人說上大學並不是為了學好專業,而是有其他很多更重要的因素,我不否認,但這些並不一定非在大學裡學啊。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在網上就可以上麻省理工大學的課程,有人說線上不如線下效果好,那線下也有許多課啊,為什麼非要去正規大學上學?這又繞回來了,還是為了文憑。

讀者讀後感5

看讀者,其實已經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著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裡,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著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裡。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裡,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裡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開啟《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裡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讀者讀後感6

別讓不好的家境當成你變成好孩子的阻力,而是要讓它成為你的動力。

父母不會站在原地等你。

因為時鐘的滴答聲而睡不著,這是一個缺乏安定感的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睡著,而不在乎時鐘的聲音,就等於與它合二為一,變為一體了。

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唯有內外都柔軟,沒有預設立場的人,才能一心一境,情景交融,達到一體心的境界。

兩手空空的時候,我們因為不怕失去,無畏的進取著,而一旦我們獲得了某些果子,就變得怕失去,於是在享受安逸中變得慵懶,並漸漸失去創新的勇氣。以至於,當安逸漸漸成為雞肋,我們就會陷入食之無味,棄之難捨的尷尬境地。生活的意義不應該是對安逸的享受,而應該是,充滿快樂,每一天都能燃燒著生命的激情。

當安逸成為雞肋,捨棄安逸不只是勇氣,更是一種睿智。

一位畫家,為坐在馬路邊正在乞討的一位乞丐畫了一幅臉部素描。起初,乞丐並沒有認出紙上那個神態自信、倨傲不羈的人就是自己。當畫家向他指明後,他顯然十分震驚。半晌之後,他語氣堅定地告訴畫家:“如果這就是您眼中的那個人,那他就一定是將來的'我。”果然,若干年後,再次出現的他已經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這是《讀者》刊登的一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說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讓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的旅途上,本來就佈滿了荊棘,能否抵達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沒有勇氣穿越過去。而這勇氣的組成因素中,最為關鍵的當然是非自信莫屬了。你儘可以先別想著前面的路有多麼難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過去!然後鼓足勇氣,大步向前;而不要紅著臉,靦腆地自言自語:“我不行。”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會成為自卑的僕人!將在懊惱與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闊步走進荊棘叢吧!當你傷痕累累地走出來時,溫暖的陽光將會灑滿你的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將感受到金色的喜悅。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信心對於成功是多麼重要。所以,請大聲告訴自己:“我能行!”

讀者讀後感7

每當閒著翻閱,仔細閱讀,總會有無數的靈光瞬間。所以,對於家庭,對於生活,對於生活,在那一刻,會有各種新的理解。它就像一個老人,引導年輕人走好人生之旅;它就像一個哲學家,在侃侃的談話中給人靈感,讓人從中得到一點生活感悟。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它就像一股清泉,淨化著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思考。讓你懂得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篇聰明的文章,鼓勵你,讀一些漫畫或幽默的故事,讓你快樂,啟迪你的心,給人們愛、正義、智慧、純潔的指導和影響,讓我們充滿感激的心。

在《讀者》中,我讀了畢淑敏的《金錢的極限》,說我們現在站在金錢的極限上,但我們很快就會離開它。在新一輪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仍然需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在沒有錢之前,人類有精神尋找,也許有一天人們不會追求金錢,但人類的精神將永遠存在。

“你的需要其實很簡單”。仔細想想。事實上,我們真的'很少需要它。自由閱讀、思考和寫作剝去了所有繁瑣的文明。如果一個人自信地朝著自己的夢想走去,努力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生活,他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他的內心和周圍就會建立起新的、更普遍、更不受限制的規則,或者舊的規則就會開放。讓他置身於更高的生命秩序之中。他的生活越簡單,宇宙的定律就越多。孤獨不再是孤獨,困境不再是困境,軟弱不再是軟弱。他的生活越簡單,宇宙的定律就越多。孤獨不再是孤獨,困境不再是困境,軟弱不再是軟弱。大部分財富只是身體之外的東西,是對自由的一種拖累和阻礙。為了保護自由,我們應該儘量遠離物質誘惑。我們有很多錢。我們一天只吃三頓飯,在廣闊的建築裡睡三英尺。慾望難平,把慾望轉移到精神上的東西上,靜靜地讀一會書。

每一刻,那真、善、美,在我心中昇華成一輪明月,一杯香茶。《讀者》具有神奇、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溝通很長一段時間的過程中,我發現它讓我意識到“送玫瑰,留下香味”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個熱情的鄰居,給我帶來了溫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打開了一扇窗戶。“當我開啟讀者時,我真的有一種遠離衝動和喧囂世界的感覺。當我到達陶翁作品中的天堂時,有一片純淨的土壤、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情的地方。一篇小文章就足夠美麗和快樂了。

《讀者》是一本感人的雜誌,也是一本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讀者讀後感8

在《讀者》20xx-24期刊物第51頁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篇名是《賞識》。字數不多僅469個字,故事也沒有跌巖起伏,平淡中折射出了一個道理。內容是這樣的:

韓國一家大型公司某晚保險箱遭竊,與竊賊展開殊死搏鬥的,竟是一名清潔工。

作為公司最沒地位、最不起眼的的角色,作為可以置身事外,或者可以採取其他更為安全措施的人,為了維護公司的利益,願意拿生命去冒險,於是這家公司的凝聚力成為其他大公司羨慕和猜測的謎。

在給清潔工舉辦的慶功宴上,當然有人要問他動機何在,他回答說:“總經理每次走過我身邊的時候,總會說‘你的地掃得真乾淨。’”

答案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但是就這“俘獲”人心的一句話,有多少日理萬機、位高權重的管理者想不到去說、不屑去說?慣常的思維是:我付給你錢,你是公司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就該好好打掃衛生,這是你的本職。我該做我做到的,你做你該做到的,從交易和管理的邏輯角度來講,這無懈可擊,可是,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

以人相許易,以心相許難,難怪古今帝王的重要一課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人情,是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會需要和應於珍視的東西。

由此我提煉出瞭如下關鍵詞:人情、賞識、珍視。

我對賞識感觸頗深。記得去年東方紅學校取經回來,應校領導的安排,為部分中層和語文教師做一“問題導學模式”的講座。面對新領導、教研員、各位同仁,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要解讀一個模式,心裡的忐忑可想而知。儘管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中途的互動環節-----解答郭校長的提問還是著實讓我心有餘悸,沒想到的是郭校長總是微笑著邊聽邊頻頻點頭,我漸漸放鬆起來。如果說說此次的講座還算成功,那要歸功於郭校長頻頻傳遞出的賞識的資訊激勵了我。至今清楚的記得郭校長總結的第一句話:“小南坑國小真是藏龍臥虎之地”莫高的評價,真誠的賞識,我知道我離“龍、虎”這些佼佼者甚遠,但我有了目標:要做小南坑國小最好的老師,無愧於校長的期望。年過半百的我一名老教師能升騰起如此的'願景,真的源於一股巨大的力量-------賞識。其實得到郭校長賞識的豈止我一個,小南坑國小的許多教師也都在郭校長的賞識中發生著悄然變化……

賞識是“俘獲”人心的一把利劍,好好地利用這把利劍,賞識的看待你的下屬、你的愛人、你的孩子、你身邊的人吧,哪怕他只是把地掃的乾淨。不要吝惜讚美和微笑,帶著真誠和尊重,你會發現,回饋你的是你付出的平方、立方……

讀者讀後感9

朗讀亭設立在新清華學堂廣場,亭內設定有錄音及錄影裝置。朗讀者們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詩歌或經典作品選段,走進朗讀亭,通過誦讀講述埋藏在心底的故事,用聲音傳遞溫暖向上的力量。朗讀結束後,還可以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頒發的專屬證書,並可在合影牆前進行合影。

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師張秋和孩子一起走進朗讀亭,希望將熱愛讀書的火種傳遞下去;計算機系研究生矣曉沅選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現於中國文聯工作的.校友李麗朗讀了原創作品《難忘鐵凝為我改稿》,紀念難忘的師生情。

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中許鹿希女士的扮演者蔡丹陽,通過朗讀《兩彈元勳鄧稼先》,表達了對“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敬意;蘇世民書院學生李施軍朗讀了《祖國不會忘記》,送給那些和他一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當代青年。

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白本鋒老師也走進朗讀亭,朗誦了朱自清的著名篇章《荷塘月色》,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清華這個可愛而美麗的園子。

好讀書協會的會員們走進朗讀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好讀書、多讀書的約定;清華大學的國際學生們用各自國家的語言朗讀了自己國家的經典作品;來自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朗讀了《釀了又釀的青稞酒》《西藏支教日記》等文章,重溫在雪域高原支教的時光,更加堅定自己的責任與信仰。

伴隨“朗讀亭進清華”活動,校研究生會同期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時光慢遞”活動邀請同學們在訂製明信片上寫下自己近期的讀書計劃並投入郵箱中,一個月後由工作人員將明信片寄到同學手中,幫助同學們自查讀書情況;“書香校園”活動鼓勵同學們捐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用於圖書漂流活動。校研究生會希望藉此次活動,推廣校園讀書活動常態化,著力營造全民讀書氛圍。

《朗讀者》欄目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欄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讀者讀後感10

暑假裡,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讀完後,我感觸很深,因此這本書也成了我的最愛。

這是一本通訊,冰心奶奶十分喜歡孩子,便用溫柔親切的語調給孩子們寄來了一封封信。這些信中,表達了冰心奶奶對孩子們的誠摯而無私的愛與問候。也通過了自己經歷的事來告訴孩子們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愛就是生活的必需。沒有愛,天空是灰暗的;沒有愛,生命是枯萎的。冰心奶奶用她那樸素的語言,來講述一些往事,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彷彿看見了生命在字裡行間歡快地跳動著,它就像一泓清泉,溫婉地流淌在我們的心裡。

我十分喜歡《寄小讀者》中的第二篇通訊。第二篇通訊講述了作者見到了一隻小老鼠,它正在吃地上的餅屑。作者當時拿起手中的書將它輕輕的蓋上,作者拿起書來,這時小狗虎兒把小老鼠叼走了。這樣,一隻弱小的生命就死去了。當時,作者十分難過,流下了眼淚。以後見到老鼠也要避開,在通訊中便向小朋友來懺悔。讀著讀著,我的眼睛溼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這篇簡單的通訊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渺小的生命,我們不應該去傷害它,反而要去保護它。

事實上的確如此,愛,是生活的信念。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也需要被愛。愛就是生活的必須,我每當看到一隻只野生動物被殺、被捕、被關入籠子,從心裡就會發出怒火;每當我們忽略了腳下的生靈,在它們興奮地搬運食物的時候,將它們踩於腳下,心底所湧起的波瀾。愛可以讓一個人堅強,也可以讓一個無理的人變得善良。作者當時也是無意的,要不她也不會為小老鼠而哭泣了。從那以後,作者再也不傷害無辜的生命了,正是她有一顆仁愛的心,才能寫出感人的文章,讓愛的種子播種在小朋友的心裡。

我們無論在哪裡,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切記愛,愛是可以傳遞的,因為我堅信這樣一個道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寄小讀者》,看似簡單的一封封書信,其中卻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與我一樣,多多體會吧,讓書香伴你成長!讓大海伴你海闊天空!

讀者讀後感11

現在,我們在讀什麼?

現在我們在讀什麼?雜誌讀得最多的莫過於《萌芽》、《讀者》、《科學世界》。曾經轟動一時的網路文學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蜻蜓點水一般,隨即便消失了,真正是做到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可惜,也只接觸了一次,我們究竟在讀什麼?

自從今年《萌芽》開始改版,我總覺得它的水準也隨著版面的縮小而降低。其實真正令《萌芽》火一把的莫過於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從第一屆看到第二屆,從興奮不已到趨近於平靜,當初的那份清新脫俗早已不在。似乎每篇獲獎作文都少不了一點悲,一點冷,一點酷,一點脫然於世,有點“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意味。其實《萌芽》中其他文章又何嘗不是這類冷漠的感覺,彷彿只是一個局外人在描述著別人的故事,無論這故事是多麼的與眾不同,陳述者的筆調亦如同停止跳動的心電圖般的平靜,你只能去感受卻永遠無法從作者的筆觸中看到一絲一毫內心的撞擊與震撼。這或許正如同許多人一樣,把澎湃的情感深藏於內心,而我想看到的是《家》中的覺慧那般大聲喊出真實情感的那份坦白與勇氣。可惜,《萌芽》沒有,她只是一貫地如同一位身著華麗的貴婦人,與往日一貫的時髦與往日一貫的優雅與平靜,緩緩地向你訴說著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最初,你被她的`冷傲所吸引,而最終你也因她的冷傲而離她而去。因為你摸到的永遠是一隻柔軟而又冰冷的手。《讀者》則是一位憨厚朴實得多了的蘭州大爺,他總是公平而且毫不吝嗇地把真理的蘋果送到每個人的手中。這隻蘋果營養豐富,更重要的是它質量超群。無論是委婉抒情的散文,奇思怪異的雜文,樸質易懂的寓言或許哪怕只是一則小小的笑話都無不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機智的光芒、靈感的爆發。這位蘭州大爺總是以一張和善的臉向我們源源不斷地輸送著人生的真理,讓人慢慢體會,細心品味。不過最終這位蘭州大爺還是露出了他狡黯的一面。自從《讀者》變成了半月刊之後,這隻金蘋果也終究變成了一隻普通的蘋果,有時甚至淡而無味。《萌芽》這位曾經的大家閨秀,《讀者》這位曾經和藹可親的老教授,現如今都成了沒落的貴族。我們現在在讀什麼?我們現在又能讀什麼?

讀者讀後感12

我媽媽曾經說過,讀《讀者》的人是最有品位的人。讀了讀者之後,我既變成了一個有品位的人,有體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

《讀者》是一本雜誌,是半月刊。每到一個月的14號和30號,我都會拿著四塊錢,飛奔著去報亭買到最新一期的讀者。讀者是由一片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而組成的。每一期的故事,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有時候,會介紹一些名人背後的'故事;有時候,會從一件件小事中體驗出一條條人生哲理;有時候,在那一小塊的地方,會放一首浪漫的詩歌;有時候,會介紹一些新名詞,讓我們從此不再落伍。看完《讀者》,時而開心,時而傷心,時而憤怒,時而感慨……

《讀者》中我和媽媽最愛的板塊——言論。言論是寫一些當今流行的一些話語,或者是講得很有道理的話。一些講得特別好的話我還會把它寫到我的簽名上面。在這一期裡,我看到了“職場三定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他總能概括得很好。還有約翰·列儂說的一句話:“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說‘快樂的人’。老師說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真的,說的太好了,每讀一期讀者,我彷彿長大了很多。

這期令我最深的故事,是一篇叫《微愛情》的文章。不是我早熟,是這篇文章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愛情這個東西。它由十一個小故事組成,來說明了愛情這個讓人無可救藥的東西,說明了愛情的浪漫,我把其中我最愛的一個故事摘抄下來:

“火車上,他拿著手機發微博:‘在火車上,我對她一見鍾情,但她討厭煙味。不知為什麼,她一直望著窗外……’他默默地看著她,心想她一定不知道的。過了一會兒,微博上有人回覆了他:‘因為窗玻璃上有你的影子。’他抬頭一看,她正微笑地看著自己。”短短的兩條微博而已,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微愛情的力量。

讀了《讀者》,我長大了,我真的長大了,我真的感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最近沫沫也喜歡上了《讀者》,還是胡夢霖借給她的。《讀者》讓我真正明白了一些爸爸媽媽老師教不會的道理,讓我體驗了他人的人生。做一位《讀者》的讀者,我真的很快樂!真心祝願《讀者》在新的一年裡暢銷!

讀者讀後感13

放了寒假,班主任讓我們讀一本冰心的書。但對於她的文章,我不是很熟悉。我決定要買一本好好看看。

寄小讀者這本名書是冰心老人在美國留學時以散文形式寫的二十九封給小讀者的信。內容主要都是冰心老人她的所見所聞,真實的每一件事情的描寫。

我看著看著,眼睛忽然溼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我的心頭。有誰能扯斷這母子情呢?是母親給我們,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溫和的,是美麗的。這正使這種愛時刻圍繞我們,但同時又是太小了。使許多人並不珍惜,有時發怒還感到十分厭煩,那時我們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樣摯熱,像瀑布一樣壯觀的愛。

再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他們當成自己親愛的寶貝。但這樣關愛我們,我們有時還是不滿意,如果,你想一想一個孤兒被拋棄在社會中流浪,那是多麼多麼可憐,有誰會對他問寒問暖,又有誰會關心他,把他當成親愛的寶貝呢?

說起冰心奶奶的文章,我從沒有讀過,但這次讀寄小讀者讓我一步一步走進了冰心奶奶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中,貼近了冰心奶奶的心。

冰心奶奶的文章文筆細膩,她觀察很仔細,舉個例子,在通訊三中,奶奶寫到在讀《國語文學史》時,看到弟弟冰季在書的的空白處寫著“別忘了小小”著幾個字,“我的心忽然一酸,連忙拋了書,走到對面的椅子上坐下。”這短短的一行字讓我感覺到冰心奶奶離家遠行時的那份憂愁。

在旅途停靠的車站上,那些“黃衣灰衣的`兵丁,皮靴拖沓、刀槍相觸。”讓冰心奶奶會去憧憬梁山泊好漢的那種激越豪放、大刀闊斧的胸襟。冰心奶奶是多麼憂國憂民啊。

讀《寄小讀者》裡面的風景描寫讓我眼前浮現出了那海上夕陽的美景,那江南水鄉的幽靜,那風雨綿綿的季節……時不時讓我讚歎不已。在冰心奶奶筆下把在我眼裡很平凡的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我彷彿就站在她的邊上和她一同欣賞這美景

冰心奶奶的那個時代我已經無法回到,但我還能從《寄小讀者》裡找到她那個時代的足跡。其實讀每一本書,都能讓我領略不同的時代和美景,讓讀書伴隨我成長,讓我的心靈去貼近每一位作者,每一個故事。

讀者讀後感14

著名播音員喬榛的夫人唐國妹,陪伴他度過心梗腦梗、罹患癌症等危難期,夫妻深情朗誦《我願意是急流》。飼養員林兆銘一個人靜心陪伴300多種動物,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他朗讀的是《瓦爾登湖》……他們用真心的陪伴,詮釋了情感的純粹,讓人淚流不止。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應該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

用飽滿的真情吸引人。著名翻譯家傅雷說,真誠真情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文化娛樂節目的'每一個橋段、構思、實施方案,需要巨集觀構想,更要回歸到“老百姓”和“生活”原點,讓鏡頭充滿真誠,讓內容富含人文的溫度,成為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構成,很觀眾達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精神共鳴。就像《朗讀者》,不搞虛張聲勢的豪華陣容,不搞刺激眼球的驚險場面,不搞矯揉造作的撒嬌賣萌,而是通過朗讀這種平常媒介,展現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誠故事、溫馨感情,雖然瑣碎、簡單,普通,因為情感真,有溫度,卻能不喧譁,自有聲,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要求電視文化節目要“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

是的,文化娛樂節目僅僅搞一些膚淺庸俗效應是不夠的,還應該讓觀眾有精神和道德收穫:既要重視愉悅程度,也要重視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啟迪程度和精神發展指數。就像《朗讀者》,朗讀者的精彩的故事、美好的詩文,給人帶來畫面愉悅,也讓受眾得到視覺的震撼、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昇華。娛樂節目成為人們的文化夥伴、精神導師,當然就會受歡迎。

用優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當下,見多識廣的觀眾們的文化需求已提高很多,對娛樂化崇拜、靠明星拉動收視率、噱頭效應、過分刺激等,已有了厭倦的情緒。

觀眾需求變了,節目品位當然要提升、求美。所以,就應該為娛樂節目注入文化內涵、書卷氣。或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或者從古典詩文中尋找元素,或者從精彩的中國故事中尋找突破口等,將優雅厚重、清新脫俗、富有特色的節目推給公眾,滿足公眾的文化需要,就會有更好的視聽效應。

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將生活打扮得更為玲瓏、美麗而優雅!

讀者讀後感15

我曾經在《讀者》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說的是一棟樓失火了。防員來救人,因為路面太窄,雲梯進不去,只好用人力來救人。他們拿來一塊大墊子,讓人們跳到墊子上。一位婦女站在第一個,但她不願意跳,只好讓別人先跳。別人都跳完了只剩那位婦女了。火越來越大,婦女猶豫了一會跳了下來。可是她卻是反面落地,不像其他人那樣是正面落地。這樣的危險很大,可是她還是這樣著地了。當消防員問她時,她卻只說了一句話,讓在場的人們震驚不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我肚子裡的孩子。"

看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相信不只是我,你也被感動了吧。是啊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在這生命緊要關頭,那位婦女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孩子還沒有出生,不應該就這樣無辜地死去。可是婦女也不該死,為什麼她放棄了自己,選擇了孩子?因為,母愛。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是媽媽的寶貝。母愛是多麼偉大啊!相信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如此的。

想到這裡我臉紅了,因為我也很淘氣,也頂撞過媽媽。但媽媽都原諒了我。我為自己的不懂而羞愧不已。那是暑假的一個傍晚,我沒和媽媽說一聲就偷跑出去玩了。玩到夜深還沒有回家,把爸爸媽媽急壞了,它們晚飯沒吃就到處去找我。媽媽急得快哭出來的`時候我現身了,非但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和媽媽頂嘴:"你真繁,出去玩會都不行。整天管這管那的,我又不是你的犯人!"媽媽聽了先是驚訝,隨即被氣得發抖,狠很地抽了我一個大嘴巴。"我恨死你了!"我捂著嘴巴衝進房間,把房門用力一甩"嘭-",媽媽被關在了門外。回想起來我當時只想到了自己,完全忽略了媽媽。我想肯定比我哭得還傷心。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看到媽媽已經親自下廚為我準備了營養的早餐-荷包蛋,大米粥。我正在生氣故意不吃,媽媽慈愛地遞過來一張卡片。上面寫著清秀的字跡: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打你,可是媽媽是多麼愛你啊。頓時,我的眼淚奪框而出。不,媽媽。是女兒不孝,不該惹您生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媽媽,我愛您。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