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著作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3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學著作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學著作讀後感

文學著作讀後感1

是什麼使魯濱孫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呢?對,是希望,是他對生存的希望!希望可以紮根在人內心的最深處,也可以像一位漂泊的旅客一樣,只停留一會兒。正是因為希望在魯濱孫的心底紮根了,所以,他選擇了堅強地活下去。

魯濱孫來到荒島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怎樣活下去。當找到安居之所後,他想到的就是能夠填飽肚子。後來,他又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並教他說話。魯濱孫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正是求生的.慾望在支援著他。這二十六年來,他一直把這荒島當成他的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雖然這荒島就像他的家一樣,但他他想離開荒島的念頭卻從未斷過。

後來他救了一位船長,船長把他帶回了英國。

本來,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可人們發現了他在島上二十六年寫的日記,大家都被他那種強烈的渴望生存的精神所感動。

上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道,這位女孩卻和魯濱孫截然不同:這個女孩本是某公司的會計,後來公司要裁員,而她很不幸,正好被抽中了。那個女孩一時想不開,就跳河自盡了。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既然這項工作不能做了,那就努力再找一份啊,天下那麼大,總能找得到適合她的工作的,何必要輕生呢?

我希望大家能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去解決困難,不能想到輕生,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文學著作讀後感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曾經這麼說過。暑假候我和妹妹一起去書城看書,我看了3本書,其中讓我最受益匪淺的是《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十萬個為什麼》內容非常豐富,有講天文的、地理的、生物的、人體的、健康的,常識的,等方面的內容,是一本讓你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課外書。書中一個個新奇的知識,會讓你感到世界的有趣,讓你把那些道理深深記在腦海。

這本書裡有二個小故事使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是關於蘋果的。蘋果,是一種水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的英文名字是(apple)。我們見到的大部分的蘋果顏色是紅色的,口感清香甜脆,水分充足。記得我每次感冒的時候,媽媽都會買蘋果給我吃。我有時會不喜歡吃,但媽媽總會總想法子,有時將蘋果切成小塊,煮成湯給我吃,有時候把它做成沙拉給我吃。到底為什麼非要我吃下去我也不知道,直到看了《十萬個為什麼》才知道是因為蘋果裡含有維生素。蘋果裡面的維生素很豐富,有維生素a、有維生素b1、有維生素b2、有維生素b6、有維生素c還有維生素e。蘋果的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得多。所以每次感冒媽媽都讓我吃蘋果,補充營養,難怪有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說法。

還有一個是關於含羞草問題。我以前養過一棵小小含羞草,就放到書房的'書桌上。閒得無聊的時候我都會去逗逗它。看它害羞的樣,刷拉一下把葉子合起來,很是有趣。書裡說,含羞草為什麼會害羞,是因為含羞草的葉枕裡有水分,碰到後水流向兩邊,閉起來了。啊,原來是這樣的!

《十萬個為什麼》還有更多有趣的道理和故事,我要慢慢去讀她。

文學著作讀後感3

?成語故事》裡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裡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借鑑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麼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遊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瞭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文學著作讀後感4

鄉村,是美麗的;鄉村生活,是無憂無慮的。而《草房子》就描述了這樣一個境界。

《草房子》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六年國小生活。六年中,他目睹、參與了許多平常而又偉大的事情……他所經歷的這一切,既清楚而又帶著朦朧,使人撲塑迷離。

在這本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禿鶴》。而這,不僅僅是因為作者所寫的美景,更讓我心動的是作者描寫的那件趣事:一天,桑桑看見有人在河上打魚,他自己也想要試一試,於是就回到家,把爸爸媽媽房裡的蚊帳給拆了下來,修剪過後,用來做成一張網去打魚。當我讀到這時,就不禁“撲哧”笑出聲來。從這裡,我體會桑桑是個淘氣、想象力豐富的男孩;從這裡開始,我就喜歡上了作者刻畫的這個人物。

一天又一天過去了,我不知不覺地把這本書給讀完了,突然之間,我想起了自己……

我出生在貴州,那兒也是個鄉村,現在,因為我的爸爸媽媽在這裡,所以我來到了這裡。記得以前在老家上學的`時候,作業是很少的,我和幾個小夥伴們每天都玩地灰頭土臉的,可是自從來到這裡後,作業整整增加了至少二至三倍。成堆的作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使我失去了自己的空間。

還有一次,老爸給我看了以前在老家時,他幫我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我,兩手插腰,臉上洋溢著笑容,顯得格外陽光。可是現在,每次我拍照的時候都不會再笑了。

在學校裡,現在有許多同學因為作業過多而導致無法及時完成,更嚴重的是許多同學還會成績下降,不僅如此,回到家後,還要被父母責罵。

唉,我現在是多麼懷念以前住在老家的情景啊!

?草房子》給我的太多太多,我領會不完,只希望,我們國小生的生活能像他(她)們一樣無憂無慮……

文學著作讀後感5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的文學著作流傳於世,深受人們的喜愛,如一座巨大的寶庫,帶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的知識,也讓我們懂得了許多人生道理。在眾多文學名著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西遊記》了。

《西遊記》主要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師徒幾人為取得三藏真經,一路上披荊斬棘,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真經,得道成佛的故事。

在師徒四人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唐僧,他那堅定不移,不貪戀美色、錢財,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的精神令我感動,令我佩服。

在《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中,唐僧一行人來到了一座莊院,原來是佛仙變化成女子的模樣。在這裡,他們母女四人用錢財糧田,唐僧都不動搖,堅決不為富貴動心,不貪戀美色。而八戒卻做了他們的女婿,便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讓我對唐僧更加的佩服。

在《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中,唐僧一行人來到西樑女國。在那裡,他們受到了女王的盛情款待,而唐僧也被女王請求做她的`丈夫,唐僧仍不改變他取經的決心,最終還是離開了西樑女國。

到了第七十八回,唐僧他們到了比丘國,又聽說要將孩子的心肝拿去,唐僧傷心難過的掉淚,並讓孫悟空要想方設法解救這些嬰兒,他的善良又是多麼讓人感動。

讀了《西遊記》,我被唐僧的善良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我總會被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所吸引,總不能靜心專一的將每件事做好。自己的善良與唐僧的善良相比,也根本微不足道。

我一定要像唐僧學習,做一個心地善良,內心堅定,朝著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的人。

文學著作讀後感6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感覺很好,這本書的名叫做《老人與海》。它的主要內容是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位老人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生活。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我十分同情這位老人的處境。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也要學習文中的這位老人的精神。在生活中遇到苦難不屈不撓,積極應對的精神。

讀完這篇讀書筆記後,大家也去讀書寫筆記吧。更多關於名著的讀書筆記,關注精品作文頻道。

文學著作讀後感7

讀了這昆蟲記,使我懂了許多昆蟲的知識,讓我知道了赤條蜂是住地下的、熒火蟲是吃蝸牛的,舍腰蜂喜歡把自己的巢建築在火爐旁邊,有時還會把巢建築在煙囪裡面,蟋蟀是天生的音樂家、螳螂是天生的殺手。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偉大的《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先生的心血,法布林是一位昆蟲學家,一八二三年出生於法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後當過國小教師,他自幼就酷愛大自然,特別喜歡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工作後,他便利用業餘時間對昆蟲進行研究,深入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繁殖方法、建巢方法、鬥爭方法……並先後將研究所得寫成一篇篇文章,他的研究第一次揭開了昆蟲世界的奧祕,那些文章後來變成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名著《昆蟲記》,一九一五年結束了他的人生,享年九十二歲。

《昆蟲記》是一本經久不衰、經典的文學著作,是法布林與自然界的眾多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自問世以來,《昆蟲記》就以其豐富的內容、優美的描寫,影響了無數的科學家、文學家以及普通讀者。法國文學界評論法布林說:“有著哲學家的思想,美術家的觀察,文學家的刻畫。”大文學家雨果盛讚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而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則稱他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昆蟲記》為法布林贏得了極大的榮譽,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他的這本《昆蟲記》讓他的人生輝煌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