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老頭》有感14篇[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高老頭》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高老頭》有感14篇[優秀]

讀《高老頭》有感 篇1

《高老頭》將它描繪成19世紀法國社會的一幅全景畫,形象的展示了作家的文學藝術才能,從思想和藝術兩方面剖析了作品的成就,併為之感慨.

小說以18xx年底到18xx年初的巴黎為背景,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麵條商高里奧老頭被兩個女兒冷落,悲慘地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走上墮落之路。同時還穿插了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的故事。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臺,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人慾橫流、極端醜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產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級的必然滅亡,真實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特徵。

高老頭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即他確實如巴爾扎克所說,是一個由本能驅使的人。他笨頭笨腦地來到伏蓋公寓時,伏蓋太太覺得他是一頭“身體結實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誠態度施加在他的女兒身上;他對她倆的感情,他自己也認為幾乎帶有動物性的:“我喜愛拖她們上路的馬,我願意變成偎依在她們膝上的小狗。”這種本能力量又調動了“帶有情慾的父愛”,於是,他對女兒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過分的。然而,這種情慾最終卻給卑賤的麵粉商帶來了悲劇性的後果。高老頭臨終時,在病榻上,終於發出悲嘆,道出了真情:他的兩個女兒從未愛過他。老頭懺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慾的犧牲品。

歐也納·德·拉斯蒂涅克在小說中佔據了一個特殊位置,他不僅是書中的一個人物,同時也是一個觀察者和見證人。可以說,他是作者本人的影子。先從家庭背景來看。巴爾扎克也有兩個妹妹,蘿爾和阿加特;如同拉斯蒂涅克,巴爾扎克也少年貧窮,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他自幼就心懷大志,初到巴黎也是學法律的。他也生性敏感、善良,最後完成了巴黎的啟蒙教育,踏上了征服巴黎的征途。

小說本身就是拉斯蒂涅克認識社會及處世決竅和準則的過程。他初到巴黎是一個單純善良的青年,但不久便發現,在“巴黎文明的戰場上”,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投降與反抗經過多次較量之後,他終於選擇了一條在他看來是最有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貴婦。後來,高老頭入土完成了他的人格,人間的自私、無情和虛偽使他淌幹了最後一滴眼淚,從此,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他向上爬了。 總的說,拉斯蒂涅克是用行動往上爬的人,而高老頭則是在忍受中解體的人。

伏脫冷亦是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與拉斯蒂涅克不同,在小說開始之際已經定型,只是隨著情節展開進一步暴露罷了。他與拉斯蒂涅克的談話成了我們認識這個神祕人物的鑰匙。他認為世界是醜陋的,社會是腐朽的,人間是可憎的,因而,反叛是合情合理的'。他本人的慾望就是找到一個弟子,造就他,讓他向社會開戰。“啊!”他對歐也納說道,“倘若您願意做我的學生,我將使您得到一切。”伏脫冷超越一切社會準則,置“善”“惡”於不顧,他是罪惡精靈,魔鬼天使。說到底,伏脫冷多少也有點兒巴爾扎克本人的影子,如伏脫冷野心勃勃,蔑視法律和庸人;對年輕人善於說教,對女人總愛另眼相看。特別是,他有堅強的意志,幻想得到權力,既愛享樂又要當強者,這些不都有點像作者本人麼。

上述三人物成了全書的主線。最初出場的是高老頭,但他的悲劇需要一個見證人,即拉斯蒂涅克。讀者是通過拉的眼睛瞭解全部故事的。高老頭後來欣然把女兒苔爾費納送給拉做情婦,開始在精神上把年輕人看成是自己的兒子,稱他為“我的孩子”,拉則稱高為“我的高里奧爸爸”。但應該說,真正對拉完成理性化教育的則是伏脫冷。作者也是藉助伏脫冷之口,說出了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許多充滿哲理的見解。他愛拉,處處保護他,稱他為“我的孩子”、“我的寶貝”,但同時教唆他幹壞事,甚至教他用暗殺方法,讓維克多莉娜取得遺產,然後再娶她為妻。有趣的是,拉斯蒂涅克高出其師一籌,他不像伏脫冷從“外部強攻”,而是更狡猾更精細,他滲透進上流社會,從內部進攻,從而征服它。

讀《高老頭》有感 篇2

所有優秀的作家都程度不同地在作品中反映了自己的時代,巴爾扎克的與眾不同之處是他不僅力圖完整地再現他的時代。而且還要從紛紜複雜的表象中探明事物的內在聯絡,追溯這種種現象產生的根源,進而對社會弊端做出診斷和披露,以達到醒世和匡正世風的目的。巴爾扎克決定以小說形式來譜寫當代歷史的時候,便已經立足於對整個社會的研究。他不滿足於表象的描繪,而是試圖站在歷史的高度,考察、研究和評判這個社會。

《高老頭》這部小說,以1819年底到了1820年初為時代背景,從拉丁區與聖馬爾索城關之間貧窮寒酸的小街陋巷,到聖日耳曼區的富麗堂皇的貴族府邸,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奇百怪的現象,通過貧窮的貴族青年拉斯蒂涅做橋樑,天衣無縫地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雖然頭緒繁複,但緊湊集中。

小說的情節大致分兩條線索展開。

第一條線索是高老頭的故事。他是巴黎的一個麵粉商人,靠投機把,囤積居奇等段發了大財。妻子去世後,他把全部感情都寄託在兩個女兒身上了。他的一切,便是兩個女兒,而且絕對未受個人利害的玷汙,持久不衰,廣大無邊。在父親心目中,他的女兒永遠美麗、純潔,過去的一切,將來的一切,都能加強他的崇拜。他對女兒百依百順,小小的15歲年紀,就她有了自己心愛的馬車,她們要什麼便會有什麼,他讓好她們受到當時上流社會的“良好教育”,大女兒娜齊嫁給了一個貴族,小女兒但斐嫁給了一個銀行家。高老頭除去自己的.生活費用外,其餘大部分家財都分給了女兒,僅嫁妝,每人就給了八十萬法郎。無論如何,高老頭都認為有兩女兒攀上權貴作依靠,有一份愛心做紐帶,他晚年的衣食不用愁。

高老頭的故事並不是這部小說的主線,他那悲劇性的父愛也不是這部小說的主題,真正的主人公是另一條線索中所描述的關於伏蓋公寓的一個房客,即從外省來巴黎闖蕩的拉斯蒂涅,而真正的主題是拉斯蒂涅社會。

拉其蒂涅原是一個窮大學生,出身於外省沒落的貴族家庭裡。他的家人節衣縮食供他在巴黎讀書,指望他有朝一日,憑自己的真才實學出人頭地,飛黃騰達。不久,在花花世界裡他就眼花繚亂起來,不能把握自己了。他拋棄了刻苦用功的念頭,削尖腦袋往上爬。

在巴爾扎克以後的作品裡,拉斯蒂涅的性格還有進一步的發展。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做了顯赫的部長,成了有30萬法郎進項的伯爵和法蘭西上議院的議員,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心願。拉斯蒂涅在巴爾扎克筆下,一開始並不是以老奸巨滑的面貌出現,而是以外省青年,受到過母親、妹妹、朋友的純真的愛的薰陶,具有幾分童心的面貌出現,只有在巴黎社會的大染缸中,逐步完成他的教育,一步步染黑……這種安排反映出作者藝術匠心獨到。

在《高老頭》中,巴爾扎克不僅在構思剪裁上顯示出他的大師手筆的巨集大氣魄,在細節選擇上顯出其洞觀、剖析生活的深刻細緻,而且在寫作技巧上,也表現了他無與倫比的才能,尤其是人物塑造,都一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如鮑賽昂夫人,雖落筆不多,但那名門出身,才情過人,氣概非凡的大家風範,她的一舉手一投足,給人的印象都十分深刻。尤其是她在敵不過別人才20萬法郎年息的陪嫁的競爭,而滿心悽苦地不得不向上流社會告別時,她的表情不露絲毫痛苦痕跡的描寫,更讓人吃驚。小名叫“鬼上當”的在逃犯伏脫冷,足智多謀,精明幹練,豪爽豁達,玩世不恭,倔強不羈,他的一言一行,儼然闖蕩江湖的綠林好漢的氣派。特別是他在房客波阿雷和米旭波的暗算下被警方逮捕一場,寫的驚心動魄,過目不忘,他從暴怒到冷靜,臉上的表情只有一個譬如可以形容,“彷彿一口鍋爐貯滿了足以翻江倒海的水汽,一眨眼之間被一滴水化得無影無蹤。”為追逐金錢、地位,幹盡罪惡的勾當的拉斯蒂涅之流就很多,如銀行家紐沁根,他用狡詐的辦法,欺騙了幾千戶人家,最後自己撈到了百萬家財,另一個銀行家泰伊番,年青的時候殺死了一個富商,搶了他的財產,最後嫁禍於一個朋友。等等這些形象,使我們看到了金錢主宰下的資本主義社會醜惡的一面。

讀《高老頭》有感 篇3

俄國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如此,但要看你讀的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如果讀一本好書,會使你懂得很多,感受很多,在暑假裡,我讀了一本這樣的書,它讓我的感想很多,讓我看到了人性的險惡。這本書就是巴爾扎克所著的《人間喜劇》的其中一篇《高老頭》。

這本書大致講述了高老頭和他兩個女兒的故事。高老頭出身寒微,年輕時以販賣麵條為業,後來當上供應軍隊糧食的承包商而發了大財。他十分疼愛兩個女兒,把她們打扮得珠光寶氣,花枝招展,最後以鉅額的陪嫁把她們嫁給了貴族子弟。大女兒仰慕貴族,他讓她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兒喜歡金錢,他讓她當上了銀行家太太。然而兩個女兒揮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親的錢財。最初他在女兒家裡受到上賓待遇,隨著他的錢財的日益減少,他的地位也每次愈除。當老人身貧如洗時,她們再也不許父親登門,使之窮困地死在一間破爛的小閣樓裡,女兒們連葬禮都不參加。高老頭臨終時終於明白過來,她們愛的只是他的錢,他悲憤地喊出:"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

這便是《高老頭》,結尾以慘劇收場,通過高老頭的悲劇,作者批判了建築在金錢基礎上的"父愛"和"親情",對人慾橫流道午淪喪的社會進行有力地抨擊。

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情感波動很大,特別是結區域性分,我為高老頭憤怒,為他有這樣的女兒而感到難以其恥。我在想,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那樣大。有人可以為了金錢放棄人性,除了身體像人以外,幾乎沒有人所具有的特點了;而有些人則可以為了自己的家人而放棄一切,包括金錢。金錢並不是萬能的,金錢不具備人的感情,人的生命,它們都是死的。除了買東西以外,它們什麼也買不到,最起碼它們買不到親情,友情和愛情。

高老頭的兩個女兒,都是溫室裡的花朵。她們沒有奮鬥過,她們只知道在父親那兒索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但從來不知道給予更多她們的父親所想得到的,那就是女兒的愛,一句暖心的話,一個貼心的小動作,僅此而已,父親的臉上便會揚起發自內心的快樂的笑容。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經歷過寒冬與酷暑,永遠都是在別人的關懷裡長大,收穫著所有人對她們的愛,而利用他們對自己的愛唯利是圖。她們已經完全喪失了人類所具有的內心品質;純潔,善良,她們的自私自利,將會被世人所唾罵,溫室裡的花朵,離開父親的手裡,將何去何從

而高老頭,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是十分不"稱職"的。在對待女兒方面,他只懂得,要給予女兒們自己全部的'愛,留給女兒們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展示空間,給女兒們所有她們所想要的東西。因此,在物質上,她們顯然什麼也不缺。然而,高老頭並沒有教女兒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別人以及自己的父親。讀更多的書,懂得更多的道德輿論知識。讓女兒們品學兼備,這些都比滿足她們對物質的需要好得多。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我想高老頭的慘劇也不會發生,他會生活地無比快樂,無比幸福。既滿足物質上的需求,又有了情感的支撐。

但是高老頭的做法,以至於造成他後來的慘劇發生。這部書反映了復辟時期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暴露了金錢的罪惡作用,是一部發人深省的書,一本好書。

讀《高老頭》有感 篇4

看完了《高老頭》以後,很不解,為何作品不取名為《拉斯蒂涅》。在整篇小說中,巴爾扎克在拉斯蒂涅身上花的心血遠遠超過了那個可憐的高里奧,如果是在現代電視劇中,高老頭絕對只是個配角而已。然而,作者這樣做自有他的一番苦心。

拉斯蒂涅從一開始就與高老頭緊密相關:在鮑里昂夫人家遇見高老頭的大女兒雷斯多夫人,並在伏蓋公寓的餐桌上讚揚了她,引得高老頭“眉飛色舞,象晴天的太陽”;去雷斯多夫人家探尋她與高老頭之間的關係。通過拉斯蒂涅的行動,我們間接地瞭解了高老頭,並且知道了他為何從伏蓋公寓的二樓搬至三樓,直至公寓的“貧民窟”——四樓。此後,拉斯蒂涅就一直周旋於高老頭和他的兩個女兒之間,直至高老頭去世。

這裡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暗線,即高老頭與他女兒之間的故事;另一條中則是很明顯的,即拉斯蒂涅的社交活動。

拉斯蒂涅是一個來自南方的'窮大學生,他嚮往巴黎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一心要往上爬。剛到巴黎的時候,他只是空有野心,並未有什麼野心家的卑鄙行動,甚至有點幼稚和天真。例如,當他收到母親及兩個妹妹千辛萬苦湊出的一千五百法郎時,感到很不好意思,覺得良心上受到了責備,甚至內疚得哭了。又如他的愛情,伏脫冷引誘他去勾引維多利,以獲取高額的陪嫁,拉斯蒂涅拒絕了,他聞出了其中的罪惡,他知道,自己並不愛維多利,他喜歡的是紐沁根夫人,即高老頭的小女兒,在愛情與金錢面前,他一反當時社會人們的思維習慣,選擇了愛情。拉斯蒂涅還無私地照顧高里奧,其原因不能排除他喜歡高里奧的女兒,但更主要的是他欽佩高里奧高尚的父愛,當他知曉高老頭因為兩個女兒而變得一貧如洗時,拉斯蒂涅說道:“高老頭真偉大!”儘管拉斯蒂涅在小說的結局中終於放開幻想,開始了他野心家的行動,我們還是不能否認他曾經的神聖和善良,如果他不到巴黎讀書,而是呆在外省的家中,那麼他應該會像他母親和兩個妹妹一樣,團結,友愛,無私,他的一切改變都源於一種東西——金錢。

金錢使拉斯蒂涅的精神染上了銅臭味,同時也改變了高老頭的一生。當我們翻開小說後不久,高老頭已經住進了公寓的第四層。具體他是怎樣被女兒們搜刮的,我們無從知曉,但是,從高老頭臨終前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曾經輝煌的那些日子。女兒們剛結婚時,因為擁有了八十萬的陪嫁,所以對他奉承體貼,誰都不敢怠慢他,包括她們的丈夫,高老頭每天都受到好的款待,由女兒們陪著上戲院,由人們恭恭敬敬地瞧著。但是,當她們進入了高等社會以後,當高老頭被榨乾後,女兒們就將父親棄之門外,最後,高老頭為女兒急出了病,在對女兒的叫喚聲中死去,然而女兒們,一個在舞會,一個在戲場,直到老頭兒入土,也未見她們兩個出現。

小說中有兩處值得對比。首先是高老頭和泰伊番先生的對比。同為人父,高老頭用盡心思培育兩個女兒,使她們受到高等教育,並且滿足了其進入高等社會的願望,分別給她們提供了八十萬的陪嫁,可以說盡到了做父親的一切責任。而泰伊番先生對維多利小姐所做的唯一貢獻,恐怕就是把她養大了,接下來就是把她趕出家門,剝奪了她 繼承財產的權利,直到唯一的兒子被刺死,才不得不將其接回家。兩人決然不同的態度源於對金錢的認識程度,高老頭最終領悟了金錢在維繫家庭關係上的重要作用,但卻是在臨死之前,為時已晚,而泰伊番先生卻早早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另一處對比,則是高老頭的兩個女兒與拉斯蒂涅的兩個妹妹。雷斯多夫人和紐沁根夫人,雖是同胞出生,卻相互猜忌,為了從父親那裡弄到更多的錢而排斥對方,甚至當面指責彼此,最後不歡而散。而拉斯蒂涅的兩個妹妹單純,天真,心地善良,為了湊足哥哥的費用,不惜獻出了自己的所有,並且為此而“樂得整天瘋瘋癲癲”,她們的無私令人感動,貧窮使兄妹幾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這對前面一對富有的姐妹倆是一個莫大的諷刺。金錢豐富了她們的物質,卻掏空了她們的靈魂,而這,也是《高老頭》這部小說留給我最大的一個感觸。

讀《高老頭》有感 篇5

振聾發聵的閃電和雷聲生生撕破了夜的靜謐,讓甜美的夏夜平添了幾分猙獰。我的睡意全無,索性拿起了兒子放在我枕邊的那本書——《雙面獵犬》。

後半夜就在本書的主人公——白眉兒的成長經歷中跌宕起伏。或潸然淚下,或義憤填膺。

且不說洛戛的忠誠和無畏,且不說白眉兒的坎坷和堅韌。只想說達維婭傾盡所有的母愛——感動天感動地。

達維婭是群豺中的一隻,很不幸被優質獵犬洛戞追趕。生活的戲劇給他們安排了磨難乃至生下白眉兒後,洛戞落水犧牲。為了生存,歷盡艱辛的達維婭不得不再一次經歷千辛萬苦,懷著身孕回到豺群的領地。

第二天達維婭就生下了兩隻小豺。不過由於過度勞累和悲傷,只有白眉兒活了下來,而達維婭也患了嚴重的產褥熱,達維婭已經感到了死神的召喚。由於洛戞的背叛,對於死來說,達維婭早就無所畏懼。但她放不下白眉兒,因為白眉才只有半個月大,而幼豺要靠乳汁喂滿三個月,才能學著吃豺娘反芻出來的.肉糜。

養育孩子是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只有無與倫比的母愛才能擔負得。達維婭絞盡腦汁要在臨死之前為白眉兒找一位豺娘,最終她選擇了有兩個孩子的罕梅。

達維婭為了孩子做了多麼嚴密的思考和安排呀!先把小風鈴咬死,又在即將閉上眼睛的時刻把小風笛埋在了自己挖的小坑裡,並把自己的屍體蓋在了小坑上——達維婭為自己的孩子白眉兒爭取到了生的權利。

也許,達維婭的做法太損人利己。畢竟被自己親手害死的是兩條活潑可愛的幼崽。也許這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的典型事例。但我想,畢竟達維婭只是動物,她只是想到了自己是一個母親,應該盡一個母親的權利吧。

誰沒有兒女?誰不曾做父母?”痴情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算起來,我的母親來我這裡已經將近兩個月了。我基本上什麼家務也沒做過。母親說:”我從衚衕這頭走到那頭,聽到最多的就是‘你來了可要多住幾天,給你女兒做幾天現成飯’,你有那麼忙嗎?“呵呵,人不都是那樣嗎?但是母親卻依

然什麼也不讓我做,萬一看到我正在洗孩子的衣服就會攆走我。我說:”等你走了,我就不會做家務了。“母親會說:”有媽的時候就把有媽媽的福氣享完,沒媽了再說。“

於是,腿腳已不伶俐的母親,每天極早就起,鍋碗瓢盆什麼也不讓我摸,等到菜園子綠了以後,地也不讓我拖了。每天一回家就是一句話:躺著休息一會兒,別讓兩個孩子煩你。

前幾天,媽媽和二姐把我床上的東西該洗的洗,該重做的重做。晚上我從外面玩回來,老公說:”孩子姥姥不讓我蓋被子,說都洗了,我只好蓋了浴巾。“我說:”孝順就是不僅孝,還要順著。這是我二哥給我說的。你也順著吧。“

如今每天,母親督促我每天喝她給我熬的中藥,苦得要命,卻甜得上天。

與達維婭比起來,母親祥和而善良,但母愛的含義卻是一樣的。有誰能猜透,母愛深深深幾許?

讀《高老頭》有感 篇6

巴爾扎克的世界文學史上一個偉大作家。一八三三年,他把所著的所有書組成了一本大書,即《人間喜劇》。《高老頭》便是他系統地嘗試創作的第一部小說。

小說講述了一個叫拉斯蒂涅克的年輕人的故事。他隻身來到巴黎,住在一個簡陋的公寓裡。在那兒,他先後認識了神祕人物伏脫冷,年輕孤女維克多莉娜、退休麵粉商高裡秋奧等人,此後,他又藉助表姐鮑賽昂夫人的關係,鑽進巴黎的上流社會,結識了兩個貴婦人,即高老頭的兩個女兒,高老頭向兩女兒傾注全部感情,心甘情願讓他們榨乾畢生心血。伏脫冷建議拉暗殺維的哥哥,使維成為唯一繼承人,再娶她,拉聽了,怒不可竭。後來,經過努力,成為紐沁根夫人的情人。高的`兩個女兒的戀情外洩,被向高乞討子兒,醜態畢露。他又氣又急,直至中風,三天後死去。臨終,只有拉和另一個人守在床邊,這是小說的主要內容。

巴爾扎克說,他在小說裡描繪的是一種極為強烈的感情,什麼也不能使這種感情有所減弱;輕侮、傷害和不公正都對它無損,這人有神聖的父愛。高老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由本能驅使的人。他把所有精力盲目的加在女兒身上,他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過分的。如“我願意成為偎依在她們膝上的小狗。”盲目的父愛給他帶來了悲劇性後果,臨終時的懺悔。他是在不斷的忍受中解體的人。

拉在小說中也佔據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他是高的命運的觀察者和見證人。小說是拉認識社會及處世準則的過程,他從一個單純善良的青年的性格初到巴黎。不久,就發現他需要更有力武器,投降與反抗經多次較量,他由表姐關係高攀了一位貴婦。高老頭入土促使他人格塑造完成,人間的自私無情虛偽使他滴下了最後的眼淚。他完成了巴黎的啟蒙教育,大徹大悟,並且青出於蘭更勝於蘭,發誓要向發出挑戰,比個高低。他是個用行動往上爬的人。

伏脫冷也是小說中另一個重要穀物。他與拉的談話成了我們認識這神祕人物的一把鑰匙。他認為世界是醜陋的,社會是腐朽的,人間是可憎的。他野心勃勃,蔑視法律,對年輕人善於說教,對女人總愛另眼相看,他超越一切社會準則,有堅強的意志,幻想得到權力。

上述三個人物成了全書主線。最先出場的是高老頭。但他的悲劇需要有人見證,這人就是拉斯蒂涅克。後不,高把拉看成“自己的兒子”,並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拉做情婦。真正對拉完成理性化教育的是伏脫冷。作者也借他之口,說出自己對社會和人生許多充滿哲理的見解。本書結果是拉總結了兩個精神上的父親――高老頭和伏脫冷的教訓和經驗,完成啟蒙教育,脫穎而出,單槍匹馬向巴黎社會挑戰。這也是作者利用手中的筆,對當時的社會作出最嚴厲的控拆之一。拉也可以當做是作者的影射吧。

讀《高老頭》有感 篇7

《高老頭》是法國的一部文學著作,它描繪了當時法國社會上所崇尚的以金錢利益為導向的社會風氣,揭露了其現實的殘酷與無情,高老頭可憐又可悲的形象躍然紙上。

文字裡的'歲月是短暫的。卻濃縮了時代色彩。極力表現了一個奢靡浮華的社會。刻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他們虛偽,狡詐,虛榮……巴爾扎克用他文字的藝術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活動的,喧鬧的,真實的社會。人們之間的維繫僅僅只有金錢。多麼令人悲傷,多麼讓人痛斥,這個殘酷而虛偽的社會。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這本書使我真正瞭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並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麼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

讀《高老頭》有感 篇8

我剛剛看完了一本反應悲慘生活的書《高老頭》。我的眼睛模糊了……

這本書寫的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奉獻了他的一生,可是最後在他下葬的時候,他的女兒一個也沒來為他送行。可是,你知道麼?老人在死的時候仍然祝福他的兩個女兒 ,希望自己能把痛苦帶走。你知道麼?與老人唯一能下葬的是一個墜子:用銀色頭髮編織的,下面掛著一個牌,牌子的正反兩面寫著兩個女兒的名字,老人一直將它掛在身邊。

可是送葬隊裡卻只有兩個人,不是他的女兒,而是……

這真是一個心酸的結局,可憐可悲的父親啊!可憐可悲的.父母啊!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可以再這裡出生,活著。死去,沒人注意你。”是啊,寒冷的社會,黑暗的社會,冰冷的心,噁心的人。如果是現在,他的兩個女兒一定會受到社會的譴責,法律的制裁。文中的父親一輩子含辛茹苦,為了讓兩個女兒能過上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積勞成疾,而他的女兒居然嫌他髒,瞧不起他。這位父親是偉大?還是可憐?

讀《高老頭》有感 篇9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想到父母,我們都應該為他們感到心痛,他們生我育我花費了多少心血。《高老頭》這部書真切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在高老頭的養育下一貫過著奢華的生活。她們一個高攀貴族,一個嫁給銀行家。她們出嫁時,每人得到80萬法郎的陪嫁,因此對父親百般奉承體貼。但不久,這對寶貝女兒將父親趕出大門,讓他在破舊的伏蓋公寓過著寒酸的.日子。

聽了這個故事,大家肯定認為這倆女兒很毒辣,竟把自己的父親趕出家門。其實,生活也有許多這樣的事:你與爸爸媽媽吵架了,傷了他們的心;你嫌爸爸媽媽的菜做的不好,爸爸媽媽也會傷心……

兩年前,我和媽媽在街上悠閒地散著步,突然看到中心廣場前面有一大群人在圍觀,便擠了上去,看到人群中間有一位大約50歲老婆婆和一位青年。那位老婆婆用手指著青年,泣不成聲地說道:“你,這個——這個不孝子,你還要不要我了?”那青年聽了後,冷笑一聲,咆哮道:“你自己活去吧”聽到這兒,我的心裡已經充滿了一腔怒火:你的母親養了你,你現在長大成人了,卻不要自己的母親了,你太狠心了,簡直就是個白眼狼。

從那刻起,我發誓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對待自己的父母,不讓他們傷心,讓他們享享清福。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讀《高老頭》有感 篇10

"唉!完了,我見不到她們的了!她們!娜齊,但裴納,喂,來呀,爸爸出門啦……”初讀《高老頭》,看到的是父愛。細細咀嚼,讀到的是罪惡。臨死前再見兩個女兒一面也是一種奢望,這就是父親對女兒的全部溺愛所得到的報償。

巴爾扎克,堪稱最偉大的小說家,《高老頭》便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小說以退休麵條商高里奧被兩個女兒冷落,最後幾乎暴屍街頭和大學生拉斯蒂涅在巴黎不正社會風氣影響下的改變但不失本真、道德這兩個相互關聯的故事為主線為我們揭露批判了金錢的邪惡、愛情與友誼的虛偽。

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和慾望使人與人之間變得不再那麼單純、摧毀了一切人類的感情。高里奧這位父親對女兒的愛達到了過分的境界。女兒為了地位、為了情人的債務、精美的舞衫,高里奧都不惜自己的一切去滿足她們。然而女兒們當有利可圖時處處巴結著父親,榨乾了父親後看到病危的他好不容易擠出的眼淚因想到哭泣會使自己變的難看又幹了。這告訴我們溺愛並不能使人擁有長久的幸福,反而最終還會傷害到自己。這一切都是因金錢和慾望而起。另外一個主人公拉斯蒂涅(450)是當時紛紛湧入巴黎社會尋找出路的無數青年中的一個。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仍保持著自己的本真,不失道德與正義。他的全部經歷、心理和性格的成長無一不反應了當時以金錢和地位為衡量標準的腐敗的社會風氣。

在《高老頭》中對比手法貫穿全文,氣勢強烈,抨擊著讀者的心。例如當我們看到傾其所有、溺愛女兒的父親高里奧時,也看到榨乾父親又像扔檸檬皮一樣置之不顧的兩個女兒;看到勢力貪婪的公寓老闆娘的同時,也看到獻身科學的年輕大學生;看到眼花繚亂的'巴黎城市的同時,也看到高里奧窮死在公寓破爛的閣樓裡。然而這些形形色色的場景與人物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構思縝密的作者通過一處處的細節描寫將這些串聯起來。每個人物、每個細節都緊扣主題,絲毫不給人支離破碎的感覺。

在當今社會,如此般的誘惑還少嗎?為了金錢、名譽、地位、慾望、虛榮而誤入歧途迷失自我的人還少嗎?在誘惑面前,人若是能捨棄對物慾的追求,去保持自己的本真,那麼生命之樹就會碩果累累而不枯竭,你就能繪就人生的藍圖,創造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輝煌。金錢這些也許很有用,但生命的內涵與價值並不在於這些,而在於平凡的耕耘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來實現人生自我的完美。另外,溺愛也是要不得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並對其真正有益的愛才是正確的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拒絕誘惑,尋找真我。

讀《高老頭》有感 篇11

和往日一樣,坐在陽臺的木椅上,翻開此書,一頁,兩頁……不禁又掉下了眼淚,這本書是《高老頭》。

此書講了一個悲慘故事:高老頭有了兩個女兒,他十分寵愛自己女兒,女兒想幹什麼都成全她們。女兒到了出嫁年齡,高老頭,那位好父親又給了她們每人80萬陪嫁金,只留給了自己8000至10000法郎。他認為,女兒是自己的女兒,總要讓她們幸福。可是,女兒卻不顧親情把他趕了出去……讀到這兒時,我流下了了眼淚。我猜,高老頭肯定還沒仔細想過,趕走自己的人竟是自己的.女兒!

這本書是法國的巴爾扎克,他想要表達什麼,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我盼望著最後情節會改變,可惜沒有。高老頭的那兩個可恥的女婿還給高老頭雪上加霜,一有什麼債就讓高老頭女兒叫高老頭還……高老頭自己窮的活不下去了,沒法替女婿還債了,連自己餐具也賣掉了,給女婿還債,從西裝成了破背心。最後,他太累了,病倒了……

我看到這時,嘆了一口氣。現在,高老頭病倒了,女兒和女婿應該買幾件衣服和一些藥過來看望高老頭吧。沒有,並沒有,別說買衣服買藥了,連看也不過來看望。我不禁聯想到報紙上的事件:浙江一戶人家,母親去世,父親臥病在床,為了生活,姐弟倆一邊學習,一邊撿廢品賣錢,感動了無數人……為什麼?為什麼?同樣是父親臥病在床,同樣是兩個孩子,為什麼相差這麼大?

高老頭臨死前,一直叫著自己女兒,可女兒仍然不願去看望下自己父親。在這裡,我多麼想批評下高老頭的女兒:“那是你們父親啊!父親啊!你們父親為了你們的生活付出了那麼多,你們怎麼那麼殘忍啊?你們忍心嗎?你們父親只想看看你們啊!也就死無遺憾了!”

……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沉默了。我想:為什麼人們對金錢那麼著迷?為什麼對金錢的喜愛超過了自己的親人?希望世界上的父親沒有第二個高老頭……

讀《高老頭》有感 篇12

讀《高老頭》有感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讀《高老頭》有感作文。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在高老頭的養育下一貫過著奢華的生活,她們一個高攀貴族,進入了上流社會,成了新貴雷斯托伯爵夫人;一個喜歡金錢,嫁給了銀行家,成了紐沁根夫人

。她們出嫁時,每人得到了80萬法郎的陪嫁,因此對父親百般奉承、體貼。他以為女兒嫁了體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但是沒過多久,高老頭破產了,這對寶貝女兒雙雙將父親趕出大門,讓他在破舊的伏蓋公寓過著寒酸的生活。高老頭在臨死之前哭著喊著要見女兒們一面,但這絲毫不能感動女兒們的鐵石心腸。再一次合上書本,再一次深深的嘆息,已經說不清是第幾次看《高老頭》這本書了,但是每次合上書本,卻總是感悟許多。

不得不說,高老頭的.確是深深地愛著女兒的,為了女兒,他可以付出許多許多,甚至是一切,但是,高老頭懷著往上爬的虛榮心,把對女兒的“愛”作為攀援名貴、抬高地位的手段,一步一步的將自己推向了只有眼淚和墜子陪伴生命完結的命運。這篇文章使我悟出了金錢社會的殘酷無情: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買到女兒。高老頭死後,拉斯蒂涅斯在他的兩個女兒之間來回奔走,希望能籌措一筆治喪的費用,但是毫無結果,她們甚至連見都不見他一面,理由是先生和太太謝絕一切賓客,她們的父親死了,都悲傷得不得了!最後,在送葬的隊伍裡出現的只有倆人,不是他的女兒. 一個是實習醫生,另一個是迫切躋入上流社會的大學生拉斯蒂涅斯。高老頭是一個好父親,兩個冷酷無情的女兒,難道忘了父親的養育之恩嗎?高老頭把一切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給他們找最優秀的老師給他們找有教養的伴讀小姐。可誰知高老頭為她們所做的一切,換來的是被他們趕出門的下場。我從這本中看出了兩個女兒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恨這兩個女兒的冷酷無情,恨那個殘酷的金錢社會。假如高老頭沒有那麼溺愛女兒,假如高老頭沒有利用女兒攀龍附鳳,假如高老頭沒有那麼偏執那麼他絕對不會是這個下場。就連高老頭自己也說過,“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人力雖然不可能決定社會,不過它卻可以決定自己。

讀《高老頭》有感 篇13

高老頭有兩個女兒。他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女兒快樂,就是父親的幸福,女兒難過就是父親的傷心。在高老頭的嬌寵下,兩個女兒過慣了奢華的生活。她們長大成人,又按自己的意願嫁了人。她們出嫁時,高老頭給了她們每人八十萬法郎的陪嫁。進入了上流社會的女兒們,專向父親要錢,使自己快樂。窮困的高老頭只能搬進破舊的伏蓋公寓了,過著寒酸的生活。檸檬被榨乾了,皮就被扔在了街上。高老頭在病痛中孤獨地死去。

我認為,是自私與虛榮佔據了上流社會人們的心,人人都瘋狂地要權勢,要金錢,因為,在這個世界中,好像金錢與權威就是真理!它可以讓你拋棄父母,拋棄兄弟姐妹,拋棄知心朋友,拋棄心中的愛情,它似乎可以讓你得到最大的快樂,可最終,什麼快樂也沒得到。人的自私是沒有邊界的,你肆無忌憚地搜刮親人的錢包,把錢歸為己有,這是自私;你得到了錢卻一個子兒也不分給生你養你的`父母,這也是自私。

高老頭愛他的女兒,可女兒卻從來沒有愛過父親。他的悲傷,他的痛苦,他的需要,女兒從沒半點體會。她們真是太沒心肝了!作為兒女,我們本來就要懂得孝順,我們應該知道,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為了我們而熬白了頭髮。長大後,是我們掙錢來養活父母了,而不是再花父母的錢。多陪陪父母親,讓他們也感受到你的愛,這樣,愛的火花才會燦爛!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在課餘空閒的時間,我會自主地幫媽媽幹家務活。學校後面就是瓦市菜場,平時放學,我會幫家人買菜。早上媽媽出門前,會把今天的買菜錢放在我的書包裡,至於買什麼菜,媽媽全讓我做主,只要是我買的,她都喜歡吃。放學後,我會立刻揹著書包邊走邊想著今天的菜譜,到達菜市場,選單也就出來了,葷素搭配也挺合理。這裡的魚餅有名氣,當然少不了啦。來豬肉攤前買條排骨,來水產品前買十元錢蝦兒,再買些時令的蔬菜,真不錯,可以乘公交車回家了!

孝順,是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讀《高老頭》有感 篇14

俄國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如此,但要看你讀的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如果讀一本好書,會使你懂得很多,感受很多,在暑假裡,我讀了一本這樣的書,它讓我的感想很多,讓我看到了人性的險惡.這本書就是巴爾扎克所著的《人間喜劇》的其中一篇《高老頭》.

這本書大致講述了高老頭和他兩個女兒的故事.高老頭出身寒微,年輕時以販賣麵條為業,後來當上供應軍隊糧食的承包商而發了大財.他十分疼愛兩個女兒,把她們打扮得珠光寶氣,花枝招展,最後以鉅額的陪嫁把她們嫁給了貴族子弟.大女兒仰慕貴族,他讓她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兒喜歡金錢,他讓她當上了銀行家太太.然而兩個女兒揮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親的錢財.最初他在女兒家裡受到上賓待遇,隨著他的錢財的.日益減少,他的地位也每次愈除.當老人身貧如洗時,她們再也不許父親登門,使之窮困地死在一間破爛的小閣樓裡,女兒們連葬禮都不參加.高老頭臨終時終於明白過來,她們愛的只是他的錢,他悲憤地喊出:"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

這便是《高老頭》,結尾以慘劇收場,通過高老頭的悲劇,作者批判了建築在金錢基礎上的"父愛"和"親情",對人慾橫流道午淪喪的社會進行有力地抨擊.

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情感波動很大,特別是結區域性分,我為高老頭憤怒,為他有這樣的女兒而感到難以其恥.我在想,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那樣大.有人可以為了金錢放棄人性,除了身體像人以外,幾乎沒有人所具有的特點了;而有些人則可以為了自己的家人而放棄一切,包括金錢.金錢並不是萬能的,金錢不具備人的感情,人的生命,它們都是死的.除了買東西以外,它們什麼也買不到,最起碼它們買不到親情,友情和愛情.

高老頭的兩個女兒,都是溫室裡的花朵.她們沒有奮鬥過,她們只知道在父親那兒索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但從來不知道給予更多她們的父親所想得到的,那就是女兒的愛,一句暖心的話,一個貼心的小動作,僅此而已,父親的臉上便會揚起發自內心的快樂的笑容.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經歷過寒冬與酷暑,永遠都是在別人的關懷裡長大,收穫著所有人對她們的愛,而利用他們對自己的愛唯利是圖.她們已經完全喪失了人類所具有的內心品質;純潔,善良,她們的自私自利,將會被世人所唾罵,溫室裡的花朵,離開父親的手裡,將何去何從

而高老頭,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是十分不"稱職"的.在對待女兒方面,他只懂得,要給予女兒們自己全部的愛,留給女兒們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展示空間,給女兒們所有她們所想要的東西.因此,在物質上,她們顯然什麼也不缺.然而,高老頭並沒有教女兒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別人以及自己的父親.讀更多的書,懂得更多的道德輿論知識.讓女兒們品學兼備,這些都比滿足她們對物質的需要好得多.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我想高老頭的慘劇也不會發生,他會生活地無比快樂,無比幸福.既滿足物質上的需求,又有了情感的支撐.

但是高老頭的做法,以至於造成他後來的慘劇發生.這部書反映了復辟時期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暴露了金錢的罪惡作用,是一部發人深省的書,一本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