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篇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6.71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篇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蟲記篇讀後感

昆蟲記篇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法國作家法布林的《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學家法布林寫的,他從小生活在法國南部的一個農民家庭。熱愛大自然的一切,長大以後,他通過刻苦自學,獲得了物理數學學士和自然科學學位。

他觀察了黑肚皮的塔藍圖拉毒蜘蛛,它是一種可惡、有害的動物,狡猾的捕食手段,悲劇性的婚姻……狼蛛塔藍圖拉毒蛛喜歡呆在開闊、乾燥未開墾的、能晒到太陽的地帶。它們——至少是完全成年後——多住在自己挖掘的地下通道或者洞穴裡。塔藍圖拉毒蛛用自己的毒牙深深地插在木蜂頸背上,獵物身上只留下一個傷口,一個快速致命的傷口。它向我們展示了南美大草原的屠夫所擁有的精妙的捕殺技巧。

《昆蟲記》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這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要數螳螂了。

這本書裡寫著: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專吃活食,是昆蟲世界凶惡的猛虎,埋伏著的惡魔,田野的霸王。

螳螂在捕捉獵物時,它的鉗子先是收著的,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當地的人們還以為它在祈禱。可是,假若有一隻蒼蠅從它面前飛過,它就立刻以閃電的速度撲過去鉗住蟲子,咬開它的頸部,然後從容地把蟲子吃掉。

但是,別看螳螂這麼凶猛,它也有被欺負的時候。螳螂的幼蟲剛從窩裡出來的時候,往往被弱小的螞蟻咬碎吃掉。不過,一旦螳螂長大,螞蟻就再也不敢欺負它了。

讀了《昆蟲記》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一切都多姿多彩的,還可以體味物竟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無情的自然法剛。我平時也一定要觀察生活中事物。

昆蟲記篇讀後感2

《昆蟲記》是一部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科普作家法布林用畢生精力所寫的傳世佳作。開啟這部著作,就如同走進了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昆蟲世界,讓人大開眼界!

以前,我對昆蟲並不十分喜愛,尤其對一些長相怪異的昆蟲更是敬而遠之。然而,當我看到《昆蟲記》,立刻被書中生動的語言深深地吸引。在法布林對昆蟲生活習性的細緻觀察和刻畫下,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小蟲子形象躍然紙上,妙趣橫生,我的眼前不時浮現出一幅幅昆蟲活動的場景: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鑽出地面,換來一個月在太陽之下的歌唱;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讓敵人驚慌失措;狼蛛的兩顆毒牙是它的“殺手鐗”,可以立刻致獵物於死地,而狼蛛的'寶寶從小卻不吃食物而以太陽的光線為能量……看到這些鮮為人知的昆蟲生活習性,讓我不禁感嘆昆蟲世界原來有這麼多的奧祕啊!同時,我也感受到昆蟲與人類其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它們同樣會有喜怒哀樂,同樣會為生存而努力拼搏。雖然一些昆蟲的生命非常短暫,但它們仍然會辛勤地勞動、繁衍後代,活得非常精彩,讓人油然而生對昆蟲的憐愛之情。

讓我們足不出戶,在文字中與昆蟲親密接觸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真是非常了不起!在學過的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裡,就講述了法布林從小對昆蟲非常著迷,經常把昆蟲裝進衣袋仔細觀察和研究的故事。他從不理會別人的嘲笑,也從不向困難低頭,他用畢生的精力穿行於昆蟲世界,記錄昆蟲的生命過程,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昆蟲。他的這種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的探索和鑽研精神讓人敬佩!

小小的昆蟲,蘊藏著大大的學問。大自然充滿著無窮的奧祕,等待我們探索和發現。今後,我要以法布林為榜樣,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並且養成勤於觀察的好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奮努力,堅持不懈!

昆蟲記篇讀後感3

今天下午,我終於讀完了我最心愛的這本書《昆蟲記》。為什麼要說是我最心愛的書呢?因為我想這本書把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活靈活現的從這本書中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林經常一絲不苟的觀察昆蟲們有趣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林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為此,法布林還被稱之為“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林曾因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受到了法布林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能力與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非常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林對於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後,著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噁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林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況下,幹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認認真真的幹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子,那麼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可以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作文

昆蟲記篇讀後感4

我記得小時候我是很討厭昆蟲的,因為總覺得它們的樣子很讓我害怕。尤其是蜂,蜂的刺使我不敢接近它,因為我被刺過。但讀了《昆蟲記》後,我不再對昆蟲們那麼反感了,反而覺得它們變的可愛了。

這本《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亨利。法布林。他寫的《昆蟲記》裡面,有好多昆蟲的名字,有很多是我連聽都沒聽過的,尤其是蜂的名字,我以前只知道兩種蜂的名字:竹蜂、馬蜂,但沒聽說過什麼採棉蜂、採脂蜂……

竹蜂和採脂蜂的居住之處頗為有趣,它們是住在遺棄的蝸牛殼裡。那些愛捉弄蝸牛的朋友們可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倒黴的正好拿到的是已經居住了採脂蜂的蝸牛殼,那就只能怪自己了。採脂蜂往往選蝸牛殼中大小適宜的一節做它的巢,它們常常用細砂嵌在樹膠上做成有圖案的膜。在用樹脂和沙粒做成的蓋子下,還有第二道防線,用沙子、細枝等做的壁壘。在第二道防線後面就有兩間房間,一間大的給雄峰住,一間小的給雌蜂住,因為採脂蜂的雄峰比雌蜂大。

有時候,採脂蜂築巢的時候,會因一個小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劇。如果採脂蜂在一個蝸牛殼中築巢,但它卻不知道蝸牛殼已經有主人了,等巢裡的蜂長大了,它們咬破了膠膜,衝破了防線,想解放自己。但是,它們的.通路被一個陌生的家堵住了,因為這殼原本的主人的幼竹蜂還在孕育。就這樣,可憐的幼採脂蜂就因母親的一個小疏忽就結束了生命。

這一個小故事,可以讓我們明白,一個小小的錯誤是不可忽視的,它可能會釀成一個讓自己終生後悔的結果。

昆蟲記篇讀後感5

寒假,我校開展讀書助學活動,在老師的推薦下,我上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昆蟲記》讀了起來,沒想到我被

《昆蟲記》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昆蟲記》既是一部觀察細緻的昆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筆優美、富有詩意和情趣的文學作品。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反覆《昆蟲記》既是一部觀察細緻的昆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筆優美、富有詩意和情趣的文學作品。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反覆實驗研究了昆蟲的本能、習性、生存和死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牛”這篇文章,它讓我瞭解到天牛是從幼蟲變成蛹,由蛹再變成成年天牛的。幼蟲要在大樹裡面生活三年,樹木的汁肉是它唯一的食物,它的上顎非常鋒利,是挖掘樹木的好工具,而成年天牛則不具備這種挖掘能力。天牛非常聰明有很強的預見性,當它們還是幼蟲的時候,就開始在樹內進行挖掘,一直挖到接近樹的表層時才停止工作。等到天牛成年以後,只需輕輕捅破這一層表皮就可以獲得解放。你們說天牛是不是很聰明?實驗研究了昆蟲的本能、習性、生存和死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牛”這篇文章,它讓我瞭解到天牛是從幼蟲變成蛹,由蛹再變成成年天牛的'。幼蟲要在大樹裡面生活三年,樹木的汁肉是它唯一的食物,它的上顎非常鋒利,是挖掘樹木的好工具,而成年天牛則不具備這種挖掘能力。天牛非常聰明有很強的預見性,當它們還是幼蟲的時候,就開始在樹內進行挖掘,一直挖到接近樹的表層時才停止工作。等到天牛成年以後,只需輕輕捅破這一層表皮就可以獲得解放。你們說天牛是不是很聰明?

《昆蟲記》讓我瞭解到許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告訴我一些大自然中的祕密。同時我還認識到必須通過仔細觀察和反覆實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讓我瞭解到許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告訴我一些大自然中的祕密。同時我還認識到必須通過仔細觀察和反覆實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昆蟲記篇讀後感6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林在對一種種昆蟲的日常生活描述中體現出對於生活的獨特欣賞,他真是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特別是蒼蠅,蚊子更令人噁心。而法布林則把昆蟲作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蟲作為是一種樂趣,且畢生的心血都融入其中。因為他喜歡昆蟲,把昆蟲當知己來看待,所以才能把昆蟲寫得富有神祕色彩,令我這個討厭昆蟲的人也不知不覺得被他的文字吸引,開始瞭解昆蟲,願意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昆蟲了。蜘蛛在他的觀察下,已成為一個超級“幾何大師”,它們發出的電報線可以知道遠處的情況;而蟋蟀的住宅,樂器也可以和人類比較。

十卷《昆蟲記》我只讀了一小部分,卻足以從書裡看出法布林對昆蟲的喜愛和他仔細的觀察。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昆蟲是可愛的,是有感情的,他們是大自然的生靈,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令人憎恨、厭惡的物件。在法布林的書中,昆蟲演繹著大自然的經典故事,扮演著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法布林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要寫完十卷《昆蟲記gt;gt;是何等困難,這不僅需要耐心與毅力,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法布林他卻做到了,他觀察某種昆蟲,一觀察就是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的時間,這還不夠說明他的耐心與毅力嗎?他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用一生的時間寫完《昆蟲記》,他的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只有用心去品味這本書的精華,才能對他所研究的昆蟲有更深一層次的認識。

昆蟲記篇讀後感7

這個寒假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頗有心得。

《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林的一部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為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法布林用他一生大量的時間觀察昆蟲,收穫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觀察到了昆蟲們的所有習性,並且不斷思考,必要時總會將昆蟲帶到家裡養,以便觀察更方便。其實,這篇文章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巨集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類雖然在生物鏈的頂端,可我們卻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微小的生命這個世界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林所讚美的昆蟲,他們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整本書很多處都用了擬人句,形象生動地使這些動物變得更加可愛。

整本書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勤勞的蜜蜂,愚笨的毛蟲,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們可稱得上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其中,我對《狼蛛》這一篇最感興趣,每個動物都會有自己的殺手鐗,狼蛛的殺手鐗則是它的'兩顆毒牙,十分凶猛,可以立刻致它的獵物於死地。狼蛛的腹部長著黑色的絨毛和褐色的條紋,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紋,長著四隻可怕的眼睛,最喜歡住在長著百里香的乾燥沙地上,每天都會吃新鮮的食物,它殺敵的方法就是撲在敵人身上,將毒牙刺入敵人致命的地方才能將它徹底殺死,成為自己豐盛的晚餐。

法布林的堅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林那樣,努力、堅持不懈,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昆蟲記篇讀後感8

當我開啟這本書的第一頁時,我知道我會被它深深地迷住。果然,我放不下,一遍又一遍地讀,被它的故事、動物和人迷住了。

這是一本描述昆蟲的書。我第一次讀《昆蟲記》。這個故事像光一樣傳播到我的心裡。我被昆蟲的愚蠢逗樂了一會兒;我被昆蟲和動物的母愛感動了一會兒;讓我突然意識到昆蟲的世界是如此美妙,迫使我像法布林一樣仔細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和奧祕。

然後讀了《昆蟲記》,我彷彿仰望星空,走進了昆蟲的世界。通常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角落,實際上是一個豐富多彩、充滿生命的天堂,讓我感到夢幻般的神奇,這不是一個現實的童話世界嗎?的確,像童話一樣,《昆蟲記》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凶猛的蟑螂,每個人都害怕它,但當它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它也會掉進小螞蟻的爪子裡。可愛的小毛蟲,很會想辦法,一個接一個地吐絲做路標,但一旦絲綢被其他昆蟲“移動”,他們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固執地跟著絲綢走。

與《昆蟲記》的精彩內容相比,我更佩服它的作者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他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被譽為昆蟲詩人。令我驚訝的是,法布林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年輕的法布林因為家境貧寒而無法繼續學習,但他抓住一切時間自學。因為法布林對昆蟲的熱愛,他有了畢生學習昆蟲的偉大抱負,讓他每天每晚都能安靜地學習,努力工作,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以換取豐碩的'成果——我們今天看到的《昆蟲記》。

法布林作品中的各種昆蟲不再是自然界中的小昆蟲,而是頑強樂觀的生活。他在展示昆蟲世界的同時,也傳達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我感嘆法布林,感嘆他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在這本書中,作者和昆蟲都告訴我人生哲學:“一方面,我們用人性來照顧昆蟲的本性,在昆蟲身上注入深刻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我們用昆蟲的本性來反思人類的生活。智慧的哲學突然出現在紙上。“大自然的生物都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只有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人們才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與自然共存。

昆蟲記篇讀後感9

剛開始看《昆蟲記》的時候,我總覺得昆蟲沒什麼有趣,十分乏味。但是讀著讀著,我就上癮了,再也放不下來,讀了一遍又一遍。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對昆蟲十分著迷,一生都在研究昆蟲,他把昆蟲當作自己的好友,廢寢忘食地觀察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用活潑生動的語言記錄下來,在書中展現給人們一個豐富多彩,詩情畫意的昆蟲世界。

在《昆蟲記》中有許多盡職的母親,而我覺得最盡職的母親,要數西班牙犀頭了,它算得上是甲蟲裡最漂亮的`一種了吧!它只在夜裡或黃昏時出來找食物。到了五六月份它說要開始產卵,它先造一個大大的房子,然後不停地往裡面堆放食物,直到食物堆成小山一樣。它用靈巧的四肢把食物做成一個光滑的圓球,接下來,它會不吃不喝,一直守護在它的寶寶和食物旁邊,但它決不會動一下食物,而是把食物全部留給自己的孩子。

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它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無私地為我們奉獻。當我們想要好玩的,好吃的東西時,她總是不懂拒絕;當我們受到挫折,垂頭喪氣時,她總是不停地安慰、鼓勵我們;而當我們取得成功進,她總是站在一旁默默地替我們高興,從來不會向我們索取什麼。

正是因為法布林對昆蟲的細心觀察,他才能寫出如此生動有趣而又真實感人的文章。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竺可楨爺爺通過常年的細心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還有設計師們通過對雞蛋的觀察和研究,設計出許多輕便省料的建築物。在我

們的生活也有這樣的例子,曾經我發現小貓有時會瘋了一樣地吃草,然後走到牆角不停地吐,後來我查資料才知道貓是在給自己治病。伽利略曾經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驗中得來。”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愛觀察,愛動腦筋的學生吧。

《昆蟲記》讓我們在法布林的昆蟲王國裡暢遊,與這些小精靈一起舞動。讓美好的少年時光幻化出繽紛的夢,讓青春的記憶裡充滿歡聲笑語,朋友們,快來讀一讀吧!

昆蟲記篇讀後感10

我看了一本有趣《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

《昆蟲記》是法布林用了三十多年才寫成功,書中詳細的描寫了昆蟲的習性,還有如何活動的過程。如松毛蟲、螳螂、郎格多克蠍子、蜘蛛、斑紋蜂、蟬、甲蟲、蟋蟀,等等。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前三種昆蟲。松毛蟲的身體是長長的、毛茸茸的,它蜷起身體時,像一個球,非常可愛,它喜歡在松樹上面做巢,依靠吃松樹葉,所以它是害蟲。但是松毛蟲有個優點,它們出行時第一隻到什麼地方去,其餘的都會依次跟著去,排成一條整齊的隊伍,中間不留一點空隙。它們總是排成單行,後一隻的須觸到前一隻的尾,一個緊跟在另一隻的後面,所以稱它為“列隊蟲”。好像我們放學排隊一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郎格多克蠍子,它是非常恐怖的昆蟲,他的尾巴上端掛著一滴毒液,毒針是這個昆蟲最有力的`武器,凡是被它毒針刺到的動物都必死無疑,就連螳螂也不是它的對手。螳螂是在古希臘時期就被發現了,這種昆蟲站立時是直起,莊嚴地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寬闊的、宛若輕紗的薄翼拖曳著,前腿如同手臂,佇立著手指向天似乎在禱告,但其實這種動物是極其凶殘的,它的手臂其實是最可怕的利刃,無論什麼動物經過它的身邊,它便立刻原形畢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殺,它是專食活的動物。看來,在它溫柔的面紗下,隱藏著十分可怕的殺氣。

《昆蟲記》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讀物,它為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知道了許許多多的昆蟲知識。還有我非常佩服法布林堅持不解的研究昆蟲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昆蟲記篇讀後感11

我讀過《昆蟲記》後感悟頗豐。這是一部科學百科,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通過讀《昆蟲記》這部著作我算漲了見識。書中講到碧蠅能把固有物質變成液體物質,我以前從沒聽說過,真感覺新鮮、奇妙。文章中有一個反問句值得我們留意:“還有什麼別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來消滅腐爛發臭的動物的屍體,讓他們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為別的生物提供養料嗎?”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除了這種聽著去令人作嘔的碧蠅、灰肉蠅和一種大的肉蠅能把死的動物的屍體進行再利用,其它的生物基本就沒有這個功能了。“它們有著漂亮的金綠色的外套,發著金屬般的光彩,它們還有一對紅色的.大眼睛。”由此可見,碧蠅是個很漂亮的蟲子,我估計,碧蠅應該算得上是“貴族之後”吧。其它蒼蠅應該很敬重碧蠅吧。

螞蟻也是種不可小看的昆蟲。有一次,我見到一群螞蟻和一隻大青蟲搏鬥,我原本以為大青蟲肯定能打敗螞蟻,可是,螞蟻因合作的好,配合得默契,最終戰勝了大青蟲,使我很驚訝,也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俗話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說到這裡,可能你還會不服氣,肯定以為螞蟻只不過是個無名小卒,一腳就能踩死。可是,你有沒有見到螞蟻在和別的昆蟲打架的情況,螞蟻一大堆,也不管對方的實力如何,它們就拼命咬住敵手決一死戰。哪怕是對付我們人類,它們也是毫不示弱的,如果你激怒了它,它們團體攻擊你,一個勁從你的褲腿角往上爬,然後就一直咬你,讓你痛苦不堪。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一次可把我嚇壞了,全身起滿了紅疙瘩,現在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呢!所以,我現在不敢再踩螞蟻了。

螞蟻除了有著團結英勇的寶貴品質以外,還有著高強的本領,它們能夠運用頭上那對細小的觸角當發報機,為自己的同黨傳送各類有用資訊。

讀了《昆蟲記》後,我越來越喜歡觀察昆蟲了,更加喜歡閱讀有關昆蟲的科學書籍了。

昆蟲記篇讀後感12

寒假中,我最喜歡讀的就是《昆蟲記》了,它的作者是世界上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

在《昆蟲記》中,有生動有趣的故事,讓你在品讀故事的同時輕鬆愉悅的走進這個美好的昆蟲世界,在得到豐富昆蟲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完美的視覺享受。

田野裡的一朵小花、路旁的一棵小樹天空的一朵白雲都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他總是帶個我們無盡的美好,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書。這裡有說不完的故事,只要細細觀察,你就會獲得無法言傳的驚喜與快樂。法布林就找到了他一生的朋友昆蟲。

在這本書裡,我認識了會唱歌的蟬、永遠點著燈籠的螢火蟲、賣力滾著糞球的屎殼郎、揮舞著大刀的螳螂、不停織網的圓網蛛、天資美麗的大孔雀蛾、笨拙的松毛蟲我被這些小傢伙的毅力所震撼,也為他們的互助友愛所感動,更會為他們的種種絕技歡呼喝彩。

其中在讀到白蠍子自殺之謎這一節中,白蠍子在一個被燒紅的木炭圍成的圈中,先是左轉右轉,後來見到無法出去,就把毒針蟄自己,就死了。可是如果你在蠍子被烤焦前把它放在陰涼的地方一會兒它就復活了。這是為什我呢?這是因為蠍子在裝死,別看蠍子只有這麼一點點,但他的智商卻很高,這真是大自然的小精靈啊!

可是在昆蟲世界中不單單有智商高的小傢伙,更多雌性昆蟲的是執著的母親,就拿狼蛛說吧,它可是一個稱職的母親。狼蛛的外形長得就十分恐怖,它的毒液也是致命的`武器,可以輕易殺死一個麻雀和鼴鼠。在長滿百里香的沙地上,有一個新郎的遺骸和一個母狼蛛,它把它的卵產在網上,用絲纏成了一個卵袋,把卵袋掛在身上,直到卵孵成小狼蛛才丟掉,而剛孵出的小狼蛛不能下地,只能在媽媽的背上呆著,直到長大。人和動物有一點是一樣的,都需要母愛,連小小的昆蟲都知道關係和呵護孩子,我們更有智慧的人也應該知道。

昆蟲雖小,五臟俱全,在一個小小的昆蟲中都能有這麼多彩的世界,看來,大自然真是奇妙而絢麗多彩的!

昆蟲記篇讀後感13

自從讀了《昆蟲記》之後我就愛上了科學,我從《昆蟲記》裡知道了:金蟬怎樣脫殼,狼蛛的家園是怎樣的,蜣螂怎樣做卵袋,孔雀蛾的由來。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想到這裡我便知道了這些動物也和人一樣狡猾。但是這些科學知識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呀!《昆蟲記》裡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狼蛛的居住大約有一尺深,一寸寬,這就說明了狼蛛的體型有多大,由此可見,現在的科技是多麼發達。別看小小的狼蛛,他們自己的家可是用自己的毒牙一點一點挖出來的,洞邊有一堵牆,是用廢料做成的,大約有一寸高,這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家園,不遭受其它動物襲擊的盾牌。

蜣螂的卵袋是完整的球,先做成一道圓環,直到圓環形成一個深溝,後來,像一個瓶頸的形狀加上壓力,壓成一個凸起的中央,做成一個火山口,是邊厚,凹穴深,最後漸漸形成一個袋子。真沒想到這些小動物的本事也不小啊!這些袋卵的層端朝著封口,如果塞子重壓深入卵就會很痛苦,甚至死亡。所以甲蟲把瓶口塞住,卻不撞下去。

孔雀蛾,最大有小鳥那麼大,都喜歡在天花板下飛翔,都喜歡成群飛,最少有2只,最多有隻左右。在我們的生活中的蛾一般都是很小的,但是孔雀蛾卻有小鳥那麼大還真是希奇啊!這些孔雀蛾很堅強,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即使是在烈日下,還是在狂風暴雨下,依舊要堅持飛行達到目的.地。孔雀蛾果然比我們人類要堅強。孔雀蛾一生中最想找到一個合適的配偶,理念是不管路途多麼遙遠,多麼堅苦,也依然堅持。孔雀蛾的壽命只有兩三天,因為他們不懂吃。我真為他們感到惋惜。孔雀蛾是由一隻漂亮的毛蟲變來的,脖子上有一個領結,他們的身體為底色。

這些小動物都是法布林細心觀察所得的結果,科學,可以讓你確切知道動物的大小或看到一些特別的東西,讀了《昆蟲記》使我彷彿置身於現場,看著小動物怎樣產卵,聽見他們怎樣鳴叫,是法布林帶領著我們走向科技的未來。

昆蟲記篇讀後感14

家裡的書架上一直放著一本《昆蟲記》,一直以為這本書和其他科普讀物一樣,枯燥說教,沒有意思。直到今年寒假聽到很多朋友的推薦我才開始閱讀這本 書,很快我就被這個神祕而有趣的昆蟲世界所吸引,無法釋卷。

昆蟲記既是一部觀察細緻的昆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筆優美富有詩意和情趣的文學作品。作者不僅在記錄昆蟲的自然生命過程,而是懷著父母對子女一樣的愛心,用生動細膩的筆觸把人的生命和生活、把人的精神關注到了昆蟲的生命過程之中,在他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在他的筆下,昆蟲放佛是有靈魂的,他們會煩躁,會表現出貪婪的舉止,會失去耐心,會為了保護家園勇敢地和敵人搏鬥......辛勤的蜜蜂、唱歌的蟈蟈、威武的蟑螂,在它們平凡的生活中發生著不尋常的故事,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豐富的情感有不同的。命運,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這個廣袤美麗的地球不僅是我們的,也是它們的。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這些周圍的小昆蟲沒有什麼興趣,有時甚至有些嫌惡和害怕。我只知道夏天有知了在唱歌,地上總是有小小的螞蟻在搬家,還有牆角那些忙碌著織網的蜘蛛,它們弱不禁風,我們完全可以無視他們呢的存在。可是現在,我卻知道這些可愛的.生命同樣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愛護,我們要學會謳歌生命,對生命的成長和壯大心存敬畏。而作者法布林身後的文學藝術修養和其傾注一生對昆蟲世界的觀察和研究,都讓我們對他無比崇敬。

《昆蟲記》這部人類不朽的著作把我帶入一個全新的神祕的昆蟲世界,這個世界教會我們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使我們更加關愛他人,關愛我們身邊所有的生命。

昆蟲記篇讀後感15

在我讀的書的封面上,我寫了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昆蟲的史詩,生命的運動;他關心人性,反思社會生活。”他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作家,被稱為“昆蟲界的河馬”和“昆蟲界的維吉爾”。

《昆蟲記》是法布林根據他的畢生經歷和研究成果寫的一部關於昆蟲的作品,描述了昆蟲的本能、習慣、勞動、婚姻、繁殖和死亡。

讀《昆蟲記》,在作者的帶領下,我看到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昆蟲世界。你看,“編織網專家”蜘蛛、“凶猛獵人”黃蜂、“建築專家”蟋蟀、“嚮往光明的歌手”蟬......他們在作者的作品中如此栩栩如生。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對昆蟲的熱愛。

法布林的筆觸充滿了情感,在他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懷和對自然事物的讚美。世界上的生物是平等的',昆蟲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它們背後,也隱藏著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像法布林一樣,養成觀察的習慣,“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乏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應該成為生活中有愛心的人。

在許多昆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也可以稱之為“揮舞鐮刀的鬥士”。作者在文章中寫道:“它是一種溫和而殘忍的小動物。”它溫柔、莊重、美麗。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會吃掉自己的同齡人,甚至是自己的伴侶,所以作者說:“螳螂真的是一種可怕的動物!”“你看,它在吃獵物的時候,“一口一口地咬著,很快獵物的脖子就打開了一個大洞。這個吸血鬼開始慢慢品嚐獵物的體液”,不禁讓人毛骨悚然,太殘忍了!

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對昆蟲好奇但沒有勇氣接近和接觸的人,所以我對昆蟲的瞭解真的很少。然而,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走進了這些小傢伙,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我似乎親眼看到了他們的出生、成長過程、習慣、婚姻和死亡。我知道很多我以前不知道或誤解的事情。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同時也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