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1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集合15篇)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貼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國小。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此刻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職責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好處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個性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潛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潛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潛力還是創新動機都xx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潛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資訊科技有機整合的潛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構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理解新知識,增長專業潛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到達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進步的需要。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日本教育家依田新提出,厭學是因為個體 “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怠惰產生沮喪,產生對 自己的失望和厭惡”每到九月開學季,很多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在這裡,勵志少年軍校的老師與您一起分享改變國中生厭學的對策。

一、厭學心理根源

厭學的學生一般沒有目標,更沒有崇高的理想,沒有對千年歷史文化的敬仰,沒有繼承科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感,也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更沒有對個人知識能力 提升的自我要求。當挫折來臨時,便不會產生抵禦能力。加之國中學生自制能力差、情緒不 穩定,便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理由導致學習放一邊。有時某位老師的一個眼神、“男女朋友” 吵架都可能造成逃學。漸漸地,“對自己的無 能為力和怠惰產生沮喪,產生對自己的失望和 厭惡”,成為厭學者。

二、外部因素

(一)社會因素

“ 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有些家長認為現在讀大學不包分配,讀書沒有“利用價值”。 有些學生認為讀的書對以後工作沒有用處,別人賣手機的每天也有100元底薪。當他們看到這種情況時,如果自我因素不強大的,便很難熱愛學習。低俗文化因素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不是你教孩子什麼,而是你是怎麼做的,孩子就會怎麼做。家長從不拿書報,孩子是不會愛閱讀的。家長的不良榜樣與教育方式不當,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影響。還有,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較大的期望值也會影響孩子。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校不鬧事就可以了。就算有事,也是老師你的事,不是我家長的事,所以老師不要找家長我。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 對知識的不重視,很難讓孩子熱愛學習。

(三)學校因素

一些學校過於注重分數,而不是對孩子全 面素質的培養,也會造成在學習考試上沒天分 的孩子的心理負擔。教師的道德水平不高 ,片面追求應試教學的“業績”,個人人格魅力欠缺,也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厭學的矯正對策

依據以上對厭學心理根源的分析,勵志少年軍校把厭學的矯正對策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要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教育

1. 學校要給家長進行讀書有用論的教育,給家長普及各學科的學習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 來的重大意義。

2. 教育家長對孩子學習結杲進行正確陽因,不要盲目攀比而挖苦孩子笨。家長要學會運用賞識教育,必要時進行合理的懲罰。

3. 幫助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與人生目標。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些歷史故事、偉人事蹟等。

4. 父母製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增加家庭的文化氣息,多讀書報,做孩子的好榜樣。

(二)教師需要做的改變

1. 教師應在課堂上下功夫。在備課過程中,要想盡辦法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知識以生 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孩子,讓他們有跳一跳能 夠得著的成就感。課堂上,尤其要注重對中 下生的培養。

2. 善於運用賞識教育。“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教師要在課堂 上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自我的機 會。教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在孩子一次次的 小成功中給予鼓勵,給孩子成功的美好體驗。在孩子受到鼓舞后,要乘勝追擊,爭取學習成 效,讓孩子更有信心。

3. 善於運用競爭機制。國中生的孩子爭強好勝,樂於表現,爭取表揚。可以採取分組競賽,表彰進步學生等等。

(三)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

1.認識各科學習的意義,培養對各科學習的興趣。

2.學會對考試成功與失敗進行正確歸因。

3.養成努力學習的習慣,習慣成自然。

4.多知道些歷史,瞭解偉人的故事。

這些方法都是從實踐中得到的,但每一個環節的實施也並非易事,外界的限制太多,有的對策也需要改進,如果您的孩子有厭學的情況,歡迎您與我們聯絡,針對您的孩子,與您一起探討,幫您解決問題。勵志少年軍校做最好的教育,與您共繪孩子美好的藍圖。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裡,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裡,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xx。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資.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

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

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拿到畢淑敏的這本最新力作的時候,心裡暖暖的,這是去年冬天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畢淑敏的文字平實而溫暖,卻讓人看到了生命的本真,給人生活以信念。

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在書中,畢淑敏親切的文字中蘊含著光明與力量,讓身處浮躁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靜靜地去思索人生。

青春、愛情、婚姻、友情、孝心、幸福、生死、旅行,畢淑敏在書中從多個角度闡釋了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感悟,讓每一個人聆聽生命的真諦。

畢淑敏分享了一些生命感悟,以及與世界相處的態度,帶著一種對生命的善意和真誠,如涓涓暖流滲透人心,讓我們的內心安寧、平和。在這個喧囂而浮華的世界裡,我們需要這樣一種柔軟的文字,我們的內心渴望這樣一種堅強的支撐。例如在《切開憂鬱的洋蔥》中,寫我們不要否認我們的憂鬱,憂鬱會使我們成長。我們都認識憂鬱,每一個人,在一生的某個時刻,都曾和憂鬱狹路相逢。隨著現代社會的.發達,憂鬱更成了傳染的通病。、憂鬱幾乎是人類這種渺小的動物面對宇宙蒼穹時,與生俱來的恐懼,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憂鬱。我相信凡是有人類生存的日子,我們都要和憂鬱為朋,雖然我們不喜歡,但是我們必須學會與憂鬱為舞。

又如《提醒幸福》中,提到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時刻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靈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畢淑敏的散文質樸真誠,訴說著對生命深刻的感悟,對生活深深的熱愛。

畢淑敏把溫暖的作品送給每個經歷過生活粗暴對待的人,書中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或許是我們所欠缺的。她教我們學會與生活握手言和,用柔軟的內心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樣我們才會以一顆淡然的心面對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願我們都能好好地愛自己,愛生活,珍惜擁有,與世界溫暖相擁。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20___版國小語文新課標》,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新課程標準給我指明來了前進的方向,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以下幾點新認識:

(一)、識字寫字教學的改變

首先我們教師要三個方面去解決,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區國小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在低段要讓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重點,漢字書寫的教學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養成的過程。

通過新課標學習,我對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強調要把它作為第一學段的重要內容,並且要貫穿於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新課標裡,我們降低了學生識字寫字的量,強調要多認少寫,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字。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字呢?不同年段的學生識字寫措施也不一樣,具體這樣落實:

(1)低年級的學生寫字應該在課堂上完成,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示範、指導、複習、鞏固學生練習寫字;

(2)中年級的識字教學是由扶到放,教學生不會寫的,難寫的字,加強詞語教學,掌握口頭書面表達的詞彙;

(3)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主要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學,理解詞句含義。在新課標裡,還新推出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常用字。除此之外,新課標還新提出一條新的教學要求,就是語文教師每天必須安排十分鐘讓孩子練習寫字,要求:低年級的學生要藉助田字格練習寫字;中年級的學生用中方格本寫字,高年級的學生用條格本寫字,並且要注重速度。同時,還要注意寫字跟課文的內容要同步,這樣效果會更好。

(二)閱讀教學方面的改變

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讀文、理解少量重點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應代替學生分析閱讀,應該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理解課文上教師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利用閱讀期待,反思。除此以外,還要認真抓好讀書這根本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新課標強調: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重點是積累和理解少量詞語和句子,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真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不同文體的教學時要有不同的模式,我們教師要謀篇佈局。如:

(1)童話故事類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可以通過朗讀技巧、學習概述、講述、轉述等學習方法來要讓學生悟得一種教訓,並學習文中所運用的譬喻法;

(2)狀物類的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要把抽象景物,轉化為形象的景物,把枯燥的景物變得有趣。引導學生了解景物,並懂得描寫景物的方法;

(3)詩歌類的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要以情入詩,抓傳神的詩眼,讓學生理解詩歌,提高審美情趣;

(4)寫人類的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要熟悉故事情節,瞭解結構,學習具體描寫方法,感受人物形象,輔助兒童自我意識的發達;

(5)敘事類文章,通過對事件的學習,以事感人,因事明理,從文章的學習中,透出人性;

(6)議論類文章,在教學策略上,要抓精華,抓支柱,讓學生在議論文中,獲得理趣。

(三)作文方面的改變

一、二年級佈置作文不合適,經修訂後一、二年級的定位是“寫話”,三年級是“習作”,國中才是“作文”。在教學建議上引導學生要寫真話,不套話,不抄襲,不寫假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與思考、表達和創新的能力,善於將讀與說,說與寫相結合,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合理的利用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展示交流與相互評價的機會,互相促進。

作文教學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批和相互批改。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能力是在歷練中形成,非教師“代庖”所能及。教會學生批改作文,既解放了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消耗在作文批改上,將節省的時間用於研究教材和教法,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又可鍛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即讓學生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既可欣賞到不同學生的作文,又可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魏書生曾說:“學生批改作文的積極性高,大部分學生對同學寫的批語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關注教師的批語的程度。”為此,必須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一是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錯別字幾個、有幾處病句、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二是實質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集中、看文章的選材、看文章結構、看錶達方式、看語言是否簡練流暢深刻。這樣的批語就像批判地鑑賞一副“藝術品”,讓學生更多地發現別人作文的閃光點。不僅能讓學生準確地記住了寫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對這些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同時,容易吸收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缺點短處自己也會引以為戒。

以上幾點是我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但光有理論是不夠的,只有理論配合實踐才能提高效率。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使得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有著不同的發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在新的實紀,中國教育艱難地走在改革的路上,在我的目力所及範圍內,國小語文界,我看好這個人:竇桂梅。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這一大串耀眼的光環籠罩著竇桂梅。但她沒有為這盛名所累,依然執著行走在語文教學的探索路上。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語界引起很大反響。而近幾年傾力探索的“主題教學”則標誌著她對自我的超越。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家世平常,學歷平常,但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特級教師。而今,她的教學藝術得到專家學者和語文同行的廣泛讚譽。是什麼促使她的成功?

她給予的回答是:是熱愛讓我取得了這天這點成績,當人的願望是用心的、向上的,它就成了渴望而不是慾望,並漸漸構成一種精神力量,一種精神氣質,這種力量和旗幟,讓生命有了一種韌性。當然,我也相信“每一個幸福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

竇老師的不少公開課,低中高各個年級的,閱讀作文各種型別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個性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哪裡?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歎為觀止。下課後大家請教他有什麼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古人慨嘆作詩難,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說,用在評價教學設計上,也不算誇張。比如她上《秋天的懷念》一課,僅一個匯入環節,就十易其稿。除了這看得見的備課以外,還應當有更多隱形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當你把教學當作一種“信仰”時,就會發現你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課堂上的新意,或者說底氣,決不可能是所謂的靈機一動,背後應當是海納百川、兼收幷蓄。

竇老師不凡之處就在於她的“底氣足”,這主要是她的語言吸收和表達的潛力,尤其是被有些人看得難以把握,其實是時時處處都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個人的“語感”,語感的敏銳和豐富多彩,不在於刻意地“修煉”,而在於日常的領悟和揣摩,它往往是“習得”的`而不必須是“學得”的。

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在長期涵泳於生活,尤其是經典性的語言藝術作品之中而“悟得”,僅僅上幾節戲劇學院的“臺詞課”,作用恐怕不大。在這方面過去的中等師範學校是十分講究的,甚至構成一種濃厚的風氣。竇老師的“底氣”由此而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非但沒有上喪失這種“底氣”,而且善於“養氣”,使之充沛於全身,散發與外,這就是她的高明之處了。

最後還是一竇老師的話來與大家分享――“自己嚮往的為師境界,那是對世界、對生活、對自我不虛偽、不做作、不冷眼旁觀......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從而獲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她嚮往的為師境界,不就是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一種人生境界嗎?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多讀書,勤實踐,才能真正適應我們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同時讓我深刻體會到師德修養是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習功課,如何讓自己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如何更好的得到專業化的發展是很重要的。通過閱讀本書讓我學到了:

一、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淨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國小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

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己,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應該是無私的。

四、學會開心工作

開心工作每一天,其實這是個古老的話題,但在現實中,總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觀因素,每天總是帶著一張烏雲蓋月的臉工作著,這不關是對所在的單位無益,對本人也是一大傷害,快樂與否,實際是在於你那顆心的變動。但不管你開不開心,日子總是那麼悄然而過,不會因你的不開心而有絲毫的停頓。快樂工作每一天,那麼,明天永遠屬於快樂的我們!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人人都想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如何使自己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呢?《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個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滿懷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為,但在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要使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工作並快樂著,必須有良好的工作心態和自信心。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擔,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迴歸於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心態,把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經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抱怨工作的勞動強度、收入的不公,產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心理,從而喪失工作的信心,偏離人生的目標方向。

快樂工作,不能僅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當作一項事業來做,當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來做。這樣才會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讓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現實面前,應調整好與同事,取長補短。當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樂工作的同時,更要快樂的學習,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社會中、工作中學習,從國小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要把學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績和收益。人人都要面臨新時代、新發展、新變化、新要求、新環境和新崗位,必須堅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高效工作。向領導、同事、老師及身邊的人學習,要認識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你學到的東西越多,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就會感覺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一起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去工作、學習,使自己使他人都成為快樂和幸福的人。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好處。一向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孩子們的用心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麼,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孩子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徵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於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職責心。現謹以國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樣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國中語文教材中,能夠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十分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能夠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能夠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於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並持之以恆,才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餘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麼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於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潛力而構成自卑心理。我們能夠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孩子們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讚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於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職責心;

職責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誌之一。沒有職責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靠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職責心。

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靠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職責心,構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們負職責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應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職責,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職責,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職責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麼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鍊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麼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誇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職責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範,為人師表,為人典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

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前不久學習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學佳作《教學合一》一文,我覺得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為了能使低年級小朋友越學越有趣,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愛學,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

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教師教學不應該是教給小朋友死記硬背現成的知識,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小朋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小朋友學會學習。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確立好小朋友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和把握小朋友的興趣,創造小朋友積極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小朋友在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創一創中去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並給小朋友一些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自己的個性。

二、“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來決定”,要把教法和學法緊密相連。

陶行知先生認為人的智力有差異,因此,他積極提倡根據人的不同智力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他還認為教師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據小朋友的實際情況,各方面的能力、興趣而定,要使不同的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做中學,學中做”,才能有興趣,才能學得好。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陶先生的理論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的思想。人的智力有差異,小朋友音樂基礎也有差異,所以我們教師要根據小朋友的差異性,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對每位小朋友的音樂基礎有所瞭解,以便能在課中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音樂的差異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能隨機應變,讓不同層次的小朋友都能有“成功”的機會。例如:在複習《保護小羊》這首歌曲用雙響筒和碰鈴來為歌曲伴奏時,我先叫那些音樂節奏不太好的小朋友,用××|××||節奏伴奏,待他們表演完後,我與學生一齊擊掌,表揚他們,然後我再叫那些節奏感好的小朋友,鼓勵他們用不同的節奏來伴奏,因為他們節奏感非常豐富,用了×××|×××||、×××|×××||等等不同的節奏來伴奏,獲得了大家一陣又一陣的掌聲。這樣,不僅讓層次差的小朋友有了參與的機會,而且增加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一旦興趣被調動起來,就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順利掌握了學習的基本要求,同時,基礎好的小朋友又得到了較高要求的鍛鍊。

我感覺到音樂教學中滲透“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受到了小朋友們的歡迎,還能使我在教學中化時少,工效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一部論語,兩萬餘字,卻可進入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文章之列。它影響歷朝士子書生乃至普通百姓兩千餘年,國人的性格,也受到無聲薰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書五經不能上講堂了,儒學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論語和其他儒家經典一樣,在書架上蒙塵。然而論語的光輝並不會因一時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會和經濟一起復興,論語的精彩,必然會被更多的人體會。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講壇,講《論語心得》,提醒了國人還有這麼一部經典等待著我們翻閱。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這樣說論語的都後感:“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說是深得其趣了。我讀完論語,時常心中有幾多惶恐,幾多自責,並且為孔子折服。讀論語,我以為有必要把孔子請下聖人的高臺,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門弟子,追隨老師左右,聽其言觀其行,才利於得其樂趣。孔子是可愛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師兄顏回子路子貢等等也是個個稜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講《論語心得》,分成幾個方面來論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論語,我讀論語,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錯,我心中的論語,乃是一本學生的聽課筆記,所記錄的內容,是老師教學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開篇學而第一講的是什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條,第一為學道以長才幹,第二為交友以輔仁,第三條乃是修德,此三條者,不過都是為了做一個君子。孔子之敘君子,是從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論語,正是為了告訴弟子們,何為君子,君子有怎樣的責任,君子有怎樣的才能,君子有怎樣的德行,君子怎樣為政,怎樣修身而成為君子……如此種種,都是自君子二字鋪展開來。論語當是一本給想成為君子的人看的書,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和君子是相關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去論語中看。想要直接給君子下一個定義是有難度的,君子內涵很廣。先說君子的責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責任。顏回和子路與孔子各談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說他想要車馬輕裘,與朋友分享,用壞了也不可惜;顏回說得自己要不誇耀自己的長處和功勞;而孔子說的是什麼?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分明就是施於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於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君子之出仕,並非為自己謀利益,而是實實在在要為了天下人。後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說法,與此類似。真的君子,是胸懷天下的,後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實的豎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還是有的。此一條,可以說是檢驗君子最根本的一條了,舍此餘不足觀。孔子多次感嘆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語氣中那份無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職責所在,是根本。要為天下人謀利,當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備焉。儒家治國的方法,以仁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被問道為政的辦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樣。孔子講仁,兼講禮,義,孝,忠,德,這些都可以作為為政的手段。子路問衛國之政,孔子說:“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講的是禮;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裡明瞭講的是德;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裡講的是仁和德;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這裡只講了三個具體的標準。至於其他弟子治理具體地方來問政,孔子給出的答案盡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話說,為政大概沒有什麼是非做不可的,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義,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綜合一點說,論語告訴我們,儒家之為政,只須著力於幾個基本原則之下,如仁,義,禮,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職責、君子為政的辦法,要做一個君子,還須提高自己的修養。論語在這方面講了很多,當今國中高中課本讀本介紹論語,也往往從這些角度開始。孔子在論語裡面教授給人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有說立志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有說學習態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說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說堅持的,“吾道一以貫之”。還有許多激勵人學習的句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等等,讀論語總能被這些話語所感動。孔子要弟子所學的,就是要達到能為政的標準。孔子以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須自己懷仁,治國以德的人必須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養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就是要好學。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輕言語,反對武力,好學。後世儒家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想必從孔子這裡得到不少啟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來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願望了。

論語中展現了孔子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這些只是孔子教導學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論語,記錄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許我看到的並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個讀論語的人無法迴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對於孔子,真覺得顏回說得好,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循循然善誘人;對於孔子,顏回沒說到的一點,後代也時常忽略的一點,而很吸引我的一點是,論語中的孔子,生動而感人。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脫離了未開化的狀態。書籍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利用一學年時間,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教育新理念》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為人,

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 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花兒爭芳鬥豔,是春天的幸福;嬰兒的啼哭,是方為人父人母的幸福;那麼教師的幸福又是什麼呢?是學生的琅琅書聲,還是後進生的一次小小的進步?我想都是,但我認為教師的最大的幸福應該是心平氣和的讀書。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人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