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哈利波特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哈利波特讀後感

哈利波特讀後感1

哈利、羅恩與赫敏三位好朋友在霍德沃茲魔法學校是一個學院的,他們都有著好奇心,他們都互相進取,成績優異,我常常想:要是現實生活中有著魔法學校,我立即去上!有魔法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有競爭的,強與弱將在這裡產生!這就是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是在他1歲多的時候被送到他的姨夫姨母家的,他的父母都是十分優秀的巫師,他們被可怕的伏地魔殺了,伏地魔一生殺死過無數的人,只有哈利·波特活了下來,只在他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閃電疤痕……

有時,我覺得哈利·波特挺可憐的,小小年紀,就缺少了父母的愛;有時,幼稚的我又覺得哈利·波特能上魔法學校,使他一生中最大的榮幸;有時,我又覺得他是個聰明的魁地奇找球手,總之,我心目中的哈利·波特是萬能的,勇敢的,令人羨慕的!

從第一集開始,我就對魔法充滿了好奇,翻開書時,我就感覺到自己進入了魔法世界,身邊的桌椅板凳都與魔法世界的一模一樣,廚房裡的掃帚成了光輪20xx,變得充滿魔力!身上也不再穿這衣服,而是穿著長袍,與哈利他們坐在變形課的教室裡跟著麥格教授學習一些簡單的魔法……

這本書雖不像其他書那樣寫滿了哲理、道理,她寫的十分有趣,小孩子都喜歡魔幻類的小說,她的道理是要讓孩子們在引人入勝的環境中,去領悟哈利·波特的正義、赫敏·格蘭傑的聰明好學、羅恩·韋斯萊的勇氣,去厭惡伏地魔的邪惡、斯內普的不受歡迎、馬爾福父子的.趾高氣揚、高爾與一大群人不正確的追捧……

魔法不是萬能的,有時,智慧與正義才是真正的法寶,就像哈利·波特與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斯萊去尋找魔法石的時候,那時也就不存在什麼害怕,什麼膽小了,就連平時幹什麼都不敢單獨行動的羅恩·韋斯萊也那份勇敢去面對要打死他的巫師西洋棋的白皇后,他的勇氣是驚人的,如果讓一個膽子小小的人去幹,他能有這份勇氣嗎?他會如此果斷嗎?怕死的人就不敢,吝嗇與自己的人也是不敢的,只有他,一個有著頑強毅力與堅強抗爭精神的人才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不顧死活,不顧生命的去努力讓別人成功!

無論是哈利·波特還是羅恩·韋斯萊與赫敏·格蘭傑,他們都有一個為別人的心,幫助的心。是啊,《哈利·波特》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哈利波特讀後感2

想必大家都讀過《哈利 波特》吧?那大家應該都知道斯內普和哈利的關係吧,他們從《哈利 波特》的第一冊書中就成了“仇人”,哈利自從知道自己是巫師,進入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後,就遇見了他的魔藥課老師——斯內普。斯內普是斯萊特林出身,現在是斯萊特林的院長,在他小時候,哈利的爸爸詹姆就和他關係很不友好,所以斯內普就把很多氣撒在了哈利和其他格蘭芬多學員的身上,這讓哈利、羅恩、赫敏都很討厭他,他不僅經常找格蘭芬多學員的'茬(尤其是納威,斯內普抓住了他老忘事的特點,狠狠的罵他,導致納威最怕的人就是斯內普,一看見斯內普就嚇得發抖),還狠狠地給格蘭芬多扣分,使格蘭芬多的學員幾乎都不喜歡斯內普。

但是,在最後一冊,斯內普被伏地魔湯姆殺死後,哈利拿到了他的記憶,才知道了真相:原來,從斯內普還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的時候,他已經愛上了他的鄰居,也就是哈利的媽媽——莉莉,一開始,莉莉對斯內普也有好感,對哈利的爸爸詹姆反而很討厭,但到了霍格沃茲,他們越來越大,莉莉漸漸愛上了詹姆,冷落了斯內普,這使斯內普很恨詹姆,但他還是放不下對莉莉的愛,即使他們已經結婚生子。在伏地魔殺死哈利一家之前,斯內普還曾懇求過伏地魔不要殺死莉莉,可伏地魔卻無情的殺死了莉莉,這使斯內普很傷心,也很氣憤,,這時,鄧布利多找到斯內普,希望他可以保護哈利,斯內普一開始不願意,但他看到哈利的眼睛,那簡直和莉莉一模一樣,他頓時就心軟了,同意保護哈利,去伏地魔身邊潛伏,做一個“假食死徒”,這給鄧布利多增加了很多有用的情報,。我很佩服斯內普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在伏地魔身邊那麼久,不但沒有被發現,還成了伏地魔最信任的人之一,我想,在前幾冊中,斯內普對哈利並不討厭,只是他不能被別人發現,不得已才那麼做的,這,可能就是愛的偉大力量吧!

哈利波特讀後感3

霍格沃茨的校長鄧布利多說過:“被一個人這樣深深地愛著,儘管愛我們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

父親很英俊,母親楚楚動人。彷彿上一秒他們還在這裡。從哈利記事起,“父母”這個詞便從未顯出它應有的分量。母親悲憤的吶喊與啜泣聲結成閃電狀的疤痕烙在哈利額前。人總是有一種慣性,即把自己最初的想法當作指令來執行,這是我們的本能。當死亡扼住哈利時,他的母親只是單純地希望哈利能夠活下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也許就是這種原始的本能。它沒有修飾的陳詞,只因為他的血液裡流淌著你,流淌著信仰,流淌著最真摯的'情感。遺落之愛,不會被時間風化成為乾枯的標本,而是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被找回,還原成它最初的樣子,然後以一種更長久的方式存在,終其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自然傳奇》的一個片段: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對羚羊母子不小心進入了一隻獵豹的領地,母羚羊為了保護小羚羊,不惜自己引開獵豹,讓小羚羊逃生。最後,母羚羊成功地引開了獵豹,可自己卻喪生在獵豹的利爪下。母羚羊完全可以放棄與那隻小羚羊的一切自行離開,可是,她卻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小羚羊的面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也從此空缺了小羚羊的成長,值得嗎?值得。愛的印跡從不會被磨滅,感情,是超越物質的,它是文明的最高產物,是光明,是命運。

因為有了愛,赫敏才會消除她父母腦海中所有關於她的記憶,和哈利一起四處逃亡,尋找魂器,這,就是朋友之間的愛——友誼;因為有了愛,金妮才會進入霍格沃茨的校長室,幫助哈利竊取格蘭芬多的寶劍,這,就是戀人之間的愛——愛情……

青春期的我們很叛逆,把這些愛視為理所當然,讓那些溫存,在自己的日子裡默默過期。在某一時刻,我們總是將自己與這種愛隔離開來,倔強地樹立起自我的屏障,天真地以為長大了,自以為執拗得很文藝,但愛總是在原地守候,就像滿身鐵鏽的單車,赤裸地站在風中。我們可能會在回眸之瞬讀懂,也可能要用上一輩子。

哈利波特讀後感4

哈利波特這一套書可謂是膾炙人口,它也是我和同學們最喜歡的書(沒有之一)。我喜歡看哈利波特與他的朋友們將神密的面紗一層一層地揭開時的樣子;喜歡看他們與伏地魔鬥智鬥勇時的樣子;喜歡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獲得勝利時的樣子。但是,這其中最吸引我的,還是非第二本莫屬。

這一本的題目叫做哈利波特與密室,它講述了哈利波特與傳說中的密室的故事。故事中,哈利不顧多比三番五次的警告,回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但多比為什麼要阻止哈利回到學校呢?好奇心迫使我繼續往下讀。

當哈利回到學校後,稀奇古怪的事情接連不斷地發生了:先是牆上血紅的字跡,寫著密室將被開啟,和牆壁裡只有哈利能聽到的古怪聲音,然後是一次又一次的襲擊事件,搞得學校里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大家都說哈利就是凶手,因為他可以和蛇說話。雖然我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但我依然為哈利感到憤憤不平:我理解學生們的惶恐不安,也知道哈利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但不代表這就是懷疑哈利的理由!雖然種種證據都指向哈利,但我仍然不相信,哈利正直的'形象已經在我心中生根發芽了,他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呢?我一邊想,一邊繼續往下讀。

事實證明,我的猜測是對的,當哈利得知赫敏被襲擊,金妮被抓進密室時,他並沒有知難而退,而是和羅恩一起,沉著冷靜地推測出了密室的位置,並進入了密室,殺死了蛇怪,救出了金妮,向所有人證實了他的機智與勇敢。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哈利波特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他勇敢,遇事沉著冷靜,從不因為別人的評價而退縮,還處處為大家著想。但我認為,哈利和羅恩與赫敏之間堅韌不催的友誼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當大家都在指責哈利時,他們總會無條件地信任他,並和他一起並肩作戰,這,難道不就是最真誠的友誼嗎?我們也一定要像他們一樣,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朋友!

哈利波特讀後感5

一雙大大的眼睛熠熠生輝,如同天上最亮的星星;可惜他乖巧的鼻樑上卻架著一副與他實際年齡不符的眼鏡。他的嘴巴大大的,總是向上揚著,帶給大家無限的活力,讓許多人走出陰霾,走向樂觀。哦,別看他總是很乖巧,可他還會魔法呢!因為某些原因,他的額頭上有一道閃電形的傷疤,這同時也為他的故事增添了幾多神祕……

他是誰?他就是英國著名小說家J·K·羅琳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

翻開以暖色系為主色調的封面,你可以看到一些寄語和這本書的'人物介紹。我不免感到有些哀傷。畢竟哈利·波特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從很小的時候我久盼望著會有一隻貓頭鷹來給我送信,可到了現在我已經十三歲了,卻始終沒有。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是個普通人呀。許多人都會有些惋惜,因為,這是整個小說的終結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命運。

那麼,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便要結束了。

在哈利生日過後,鳳凰社的成員精心策劃了祕密轉移哈利的計劃,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食死徒的襲擊,然而可怕的意外還是發生了。於是哈利的朋友羅恩赫敏陪伴著他不得不逃亡在外隱形遁跡,完成鄧布利多的遺命。暗中尋找能致伏地魔於死地的三件聖器,而伏地魔也開始行動。更巧的是,兩人在林子裡相遇,最終哈利贏得勝利。

然後我知道了其實我們都是在被愛中成長的。羅恩認為世界不愛他,哈利也為之感到迷惘。實則不然。哈利很難相信死者是愛他的,因為他們不能再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也再不能表達他們的愛。所以哈利在有一段時間裡也曾對故去的老院長產生質疑,在記者的流言蜚語和人們的口舌當中險些迷失方向。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我們都是在被愛中成長的。主宰死亡,唯一的辦法就是永遠敬愛、信任那些死去的人。而哈利真確做到了。在愛的海洋中,我不禁合上書卷,為哈利喝彩!

哈利波特讀後感6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著名小說——《哈利波特》,我讀完它後發現對我有很大的啟發,現在就讓我來和你們一起分享我的啟發吧!

哈利波特,一個不平凡的人,一出生便擁有了與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厲害的魔咒的餘痕,媽媽的愛把他的死亡換成了那道疤。由於父母雙亡,他被姨夫收養,度過了一個非常委屈的童年,表哥達力總是仗著個頭大欺負他,就這樣熬了11年。

在他11歲生日那天,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變了他的命運。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學校錄取信,告訴他的身世。他很高興的入了學,也知道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世界的事物。

在學校他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其中赫敏與羅恩與他形影不離。他們一起努力保護魔法石。在重重障礙中,羅恩倒下了,赫敏返回進口了。

哈利獨自一人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終以純潔的靈魂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同時也救了大家。 故事雖然是發生在一個虛幻世界,但是,故事裡所蘊含的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沒有母親偉大無私的母愛,哈利怎能活到今天?如果沒有海格的保護,哈利怎能擺脫德思禮一家的阻擋,順利地進入霍格沃茨?如果沒有斯內普在魁地奇比賽時念一個反咒想保住哈利的生命,他豈不是早就被奇洛摔得粉身碎骨?

如果沒有赫敏的機智與羅恩的敢於犧牲,哈利怎能通過一道又一道難關,打敗伏地魔,拿到魔法石?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教育我們:生活中我們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他人對我們的關懷與愛護才使我們成功。哈利波特要是隻身一人,沒有朋友,沒有支援,他能獨自打敗伏地魔嗎?答案是否定的。

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用他們的正義、光明消滅了邪惡的黑暗勢力,黑暗是永遠戰勝不了正義的。羅琳寫的這一本本哈利波特,無不宣揚著一種正義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的,如果我們人人都有這種正義的精神,還會發生各種的案件嗎?哈利波特系列是不得不看的好書。

哈利波特讀後感7

哈利即將迎來十七歲的生日,但,他必須提前離開女貞路四號,轉移到陋居。伏地魔知道了鳳凰社的計劃,前來追捕哈利,但哈利還是逃脫了。

哈利瞭解到伏地魔擁有多個魂器,只有消來魂器,才能戰勝伏地魔。於是,哈利和他的兩個夥伴羅恩與赫敏展開了尋找魂器之路。然而,在這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新問題:聖器還是魂器?只要找到三件死亡聖器,就可以成為死神的主人,必定能殺死伏地魔;可沒有魂器,伏地魔就永遠不死……

哈利選擇了魂器,與此同時,伏地魔也開始尋找老魔杖。

哈利與伏地魔在禁林中相遇了。瞭解所有真相的哈利選擇死亡。他心甘情願被老魔杖殺死。但哈利並沒有死,是因為哈利的母親在死的那天夜裡用愛給哈利施了一個保護魔咒,而伏地魔復活的那天夜裡又用了哈利的血,只要伏地魔不死,哈利也不可能死。

最後,哈利與伏地魔展開了殊死博鬥:“兩個人都不能活著,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永遠離開……”這是哈利在鬥爭前對伏地魔說的話。最終伏地魔被自己的咒語擊中了,像個凡人似的倒下了。

《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小說,一個關於善與惡的.故事,一個充滿愛與勇氣的故事。伏地魔所沒有,而哈利卻擁有的偉大的魔法——愛。哈利正義,善良,有擔當,同時也充滿愛。也許正是因為伏地魔輕視愛,才會被哈利殺死。哈利的母親在臨死前為哈利施下的保護魔咒;鄧不利多為保護哈利,犧牲了自己;哈利為了魔法世界的和平,毅然決然選擇了死亡……這些都是以愛為前提才會做得出來。

“最後一個要消滅的敵人死亡”,哈利做到了,他平靜地選擇了死亡,走向伏地魔。讓伏地魔親手結束了自己的最後一個魂器——哈利。正是因為哈利充滿了愛,他不想讓魔法世界成為伏地魔的天下。所以,他選擇了死亡,也消滅了死亡。愛支撐著哈利走完這一切,來自朋友的愛,來自親人的愛,來自老師的愛……愛是最強大的魔法!

哈利波特讀後感8

自從同學給我介紹了《哈利·波特》,我就慢慢地愛上了這套書。《哈利·波特》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女士,在她的筆下,這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身上發生的一切,彷彿就出現在我們身邊,特別引人入勝。

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並不期待這套書能講述什麼好故事,因為很多書在我的眼中並不生動有趣,所以我沒抱很大希望。可是當我看到有人被伏地魔所殺時,我不禁流下了眼淚;當看到有人被誣陷時,我不禁想壞人太可恨了;當看到伏地魔捲土重來時,我不禁往後一縮,冒出了冷汗……我完全投入到哈利·波特的世界裡了!

羅琳女士的作品正如寫作班王老師說的那樣——羅琳在寫小說時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沉浸式寫作,只有這樣才能寫得好,吸引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從不期待、不喜歡這套書,直至變成了忠實的.“哈迷”!我也曾經問過我的一位同學,喜歡做什麼事情?她說是讀《哈利·波特》。找到知音的感覺真好,我們倆經常在一起討論書中的故事情節,說到有趣處常常忍不住哈哈大笑,而說到伏地魔的惡行,又感到無比氣憤。有朋友交流讀書心得的感覺真是好極了!

在羅琳女士的薰陶感染下,我和《哈利·波特》形影不離。睡覺前我要看它,吃飯時、課間、沒事的時候我都要看它,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也不放過。媽媽說我真成了一個鐵桿“哈利·波特”迷了。確實,在我的心裡,這個神奇的小男孩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他的敵人就是我的敵人。是他,讓我愛上讀書;是他,讓我有了知心的朋友。羅琳女士通過她的作品悄悄告訴我一個祕密:寫作需要真情實感,故事來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的寫作水平也在悄然提高,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這種感覺真好。

如今,讀書和寫作已經成為我靈魂中的一部分。我想說——讀《哈利·波特》的感覺真好!

哈利波特讀後感9

寒假裡,我一口氣讀完了一套近300萬字的小說——《哈利波特》。

這是一部科幻書,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僅一年就失去父母,在姨夫、姨母和表哥的欺壓與歧視中長大的男孩子。這本書帶我由“麻瓜”世界來到了誘人的魔法世界,在這裡,我認識了機智的赫敏、樂觀的羅恩和勇敢的哈利,他們本來是三個家庭中素不相識的小孩,可後來卻成了三個最好的朋友。哈利和羅恩在去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車站上偶然相識並從此成為最好的朋友,他們在和赫敏一同經歷了打敗從密室偷跑出來的怪獸後也成了好朋友。從此,他們三人同甘共苦,在一次闖進有全學院老師施咒語的密室裡,羅恩為了破麥格教授的棋盤咒語,自己被白石頭王后打暈,使得赫敏與哈利闖過魔法陣來到斯內普教授的魔藥陣,赫敏用自己的沉著與聰慧破了此陣,而哈利喝下了一瓶黑色液體穿過黑色火焰進入了密室,打敗了小時候的伏地魔——湯姆.裡德爾,赫敏喝掉了紫色液體穿過紫色火焰,把羅恩救醒,經過這件事後,他們的鐵三角組合更加團結。這件事使我明白了想要成功,不但要有勇敢、樂觀、機智的品質,更要與朋友們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共同對付敵人。在一堂黑魔法防禦課上,一種叫“博格特”的生物可以變化出你所害怕的各種生物和東西,通過這節課,也使我明白了人恐懼的正是恐懼本身,恐懼其實並不可怕,面對恐懼,拿出你的.笑容,就一定能戰勝它。

如果我是哈利,面對這麼多次可怕的、似乎永遠都打不敗的伏地魔,不管是嬰兒時期的還是長大後的,我都一定會害怕的暈死過去,但如果真是這樣,我不是第一次見到伏地魔就被殺死了嗎?如果我還像以前一樣見到一隻小狗小貓從我身邊經過都嚇的恨不能長翅膀飛到天上去,那我怎麼面對以後將要遇到的各種困難呢?這部書教會我的不止是團結、機智、樂觀,我更需要學會的是勇敢!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主要寫了當哈利波特在德思禮家飽受虐待時,鄧布利多來到那裡,把他接到了羅恩的家裡。食死徒納西莎不顧姐姐貝拉特里克斯的阻撓去蜘蛛尾巷求斯內普幫助她的兒子——德拉科?馬爾福完成伏地魔的任務。斯內普答應了納西莎,立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誓言。哈利波特回到學校後遇到了新來的魔藥課老師——霍拉斯。而斯內普則成為了黑魔法防禦術老師,這令格蘭芬多的同學們很不滿。在上第一節魔藥課的時候,哈利波特獲得了一本《高階魔藥製作》.扉頁上寫著:本書屬於混血王子。這本書上有許多註解,哈利波特用寫在書上的筆記得到了福靈劑??鄧布利多帶著哈利波特去尋找魂器。鄧不利多喝下了能使人失去功力的魔藥,拿到了斯萊特林的掛墜盒。回到學校後,鄧布利多在塔樓上被馬爾福解除了武器,隨後斯內普趕到,用阿瓦達索命殺死了鄧布利多。哈利波特拼命追逐斯內普但沒有追上。當哈利波特開啟掛墜盒時,掉出來一張紙條:我已經把真正的魂器拿走。

鄧布利多的離開讓全校悲痛萬分。這麼偉大的巫師,這麼優秀的領導者,這麼慈愛的老人,最後一句“阿瓦達索命”就悄無聲息。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是他十分信任的斯內普!更令我意外的`是鄧布利多喝下魔藥自毀功力,拼命得來的竟然是假魂器!這樣一來鄧布利多不就死得不值了嗎?許多人都為了哈利而死去,先是哈利的父母,然後小天狼星,現在又是鄧布利多。但鄧布利多的死,跟他那隻鳳凰一樣,如日落般壯麗。這次哈利沒有像小天狼星死時為逃避現實而四處奔波,

這一次,哈利接受了現實,我也接受了它。正如《哈利波特與密室》中提到的一句話:當這裡所有人都背叛他時,他才會真正離開!不會,永遠不會!他們雖然離開,但他們的精神永遠與哈利一起,與所有為哈利鼓舞的人同在!

“混血王子”就是斯內普。這個魔藥奇才,如此有天分的人,最終還是加入邪惡。王子,多麼高貴的詞,他加入邪惡,真是一個黑色幽默般的悲劇。這又一次提醒我們,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

哈利最終要長大,我們也一樣,讓我們和他一同在風雨中,在笑與淚中成長!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這是一本善惡分明的書。

《哈利·波特》寫的是哈利與伏地魔鬥爭,最後勝利的故事。書中人物眾多,有正義、善良的波特的擁護者,也有邪惡、貪婪的食死徒。他們之間發生的鬥爭驚心動魄。

伏地魔是個強大的黑魔法巫師,他野心勃勃,有強烈的不公待遇的思想。他把人分等級,純血統巫師高貴,而麻瓜,就是不會魔法的人類,就十分低賤。他想統一世界,成為霸主。他這種邪惡思想招來了一批食死徒為他賣力。而正義的人之中,也站出了一批反抗伏地魔的巫師。

善良與邪惡不能共存,兩者相遇時,必有一方倒下,不可能和解。哈利便是一個例子。他是善良的,在患難之中不忘同伴;他是正義的,在黑白相爭中,他堅持已見。在兒時,伏地魔就想殺死哈利,但沒成功。最終,代表正義的哈利與黑暗勢力的領袖,伏地魔站在戰場上。伏地魔認為擁有力量就擁有一切,擁有強大的老魔杖便掌控世界。而哈利不這麼認為。他心中善良,正義的品質讓他看清了前方的路,只有懂得善與惡區別的人才能尷。伏地魔迫切地殺死哈利,只為了他那個邪惡的計劃。一個黑暗勢力與一個正義的人交手,即使力量不會十分強大,但是足以擊挎黑暗,因為善與惡之間,存在一條分界線,只有光明的一方,才能把握勝局。

伏地魔死了,這個連名字也不能提的人敗在了一個孩子身上,但這並不稀奇,因為光明總會打敗黑暗,就算黑暗勢力再大,也擋不住正義的人的進攻。

伏地魔死的'原因是,他選錯了路。他曾經是霍格沃茨中的一位極為優秀的學生,但誤入歧途。站在黑暗立場的一方,是不會長久地存在的。因為,總有一天,光明會重新照耀這個地方。

羅琳在寫書時,給了書中人物一個分界線,一邊善,一邊惡。終究,光明會打敗伏地魔,成為新的霸主。這,就是善的力量。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懷裡放著那一本剛剛被取完精華的《哈利波特》,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情

節浮現在眼前,一縷縷有所傾訴的思緒飄蕩在腦海裡。驀然低頭注視著封面上的主人公哈利,在悄然靜默之中,哈利那鏡片後面的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在熠熠閃光……

有過痛苦,哈利在一歲多時便被最邪惡的巫師——伏地魔殺害了父母;有過苦惱,哈利寄養在姨媽姨夫家中,日日遭到排斥;有過歡樂,哈利來到魔法學校結交了朋友,拾到了友誼與愛;有過堅強,哈利在與伏地魔正面交鋒時,挺直胸膛,穩拿魔杖,不顧正在汩汩流血的臉和腿……一個美好、光榮的形象凝聚在一位年僅十四歲的男孩身上,鏈與鏈之間,都纏繞著共同的一點——勇氣。

勇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白的東西,即使是最厲害的解剖學家也沒發現這麼一樣東西,但它確實存在。有時,它就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一位英雄的本質是什麼?是巧妙的言語?還是熟練的功夫?如果沒有勇氣的鼓舞使你前進,那這些純屬華麗的辭藻。就如故事中的海格所說:“該來的總會來的。一旦來了,就要去面對它。”

記得有一次,我學古箏要去考級,一想到要讓我在眾目睽睽之下彈一首曲子,心裡就“撲通、撲通”地直打鼓,可時間偏偏走得更快,轉眼間便坐在了考級的'古箏凳子上,面對著老師。我做了一下深呼吸,一抹臉上緊張的神色,鼓起勇氣,伸出手來彈奏著,一邊默默地為自己打氣,我竭力剋制自己的恐懼。幾分鐘後,一首曲子便完了,我果然得到了優秀的成績。

讀完《哈利波特》這本書之後非常向往故事中的魔法世界,覺得魔法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美好的境界。也許你會問,這平凡的世界給予我們手中的這些頻繁瑣事怎能與像哈利這樣令人為之震撼的勇氣與奇蹟相提並論呢?

以我的觀點來看,不論我們生活在哪裡,心靈都是一樣的。勇氣就在這事情的環環相扣之中,經歷過磨難,磨鍊出堅強的意志,最後完美的展現出來,也因此,它是值得欽佩和讚揚的。

書的作者J.K.羅琳似乎是想告訴我們,即使我們不是巫師,不是會魔法的人,但我們只要有心中的美好的願望,就可以創造奇蹟。要記住,因為有你我,因為有心底的勇氣,所以世界才有不同。真正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一部名為《哈利波特》的魔幻小說風靡全球,接著以一年一部的速度迅速抓住了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在20xx年之際,我有幸收穫了一全套《哈利波特》小說,細品後深切地感受了一段心靈上的魔法之旅。

小說筆法輕快優美,以一種十分迎合讀者接受程度的口吻來敘述這一件件發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時間。

整套系列小說共7集,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場景,描寫了哈利波特在校外尋找魂器以消滅伏地魔的故事,該系列小說被譯為67種語言,所有版本的總銷售量超過5億本,位列世上最暢銷小說之列,此外,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將其改拍為8部電影,成為世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總票房收入達78億美元,作者也由一個“灰姑娘”轉變為“白天鵝”,過上了幸福安逸的名人生活。

小說是由第三人稱表述的,以哈利波特為中心人物,全程以哈利的視角來表達,或許這也是我喜歡此書的原因,次要角色也刻畫得活靈活現,書中也有很多有關道德方面的內容,隨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不斷升級和激烈化,人性陰影也被淋離盡至展現出來。

經過我閱讀,我發現此書中作者將現實社會的種族主義觀點,種族滅絕論等偏見也融入了情節中,這些偏見是反派伏地魔的觀點,書中偶會出現一些不會魔法的普通人,作者也稱她寫的'這七部,一部比一部灰暗,隨哈利的成長,伏地魔也日益強大,作者筆法也愈來愈成熟,加之主角的不斷成熟,無論從內容還是風格上整個系列一直在逐步發展至高潮。

其中哈利的許多品質都很值得青少年學習,特別是堅持這一方面,也許在些許老師眼中,哈利並不是一個學習認真的孩子,相反卻有些調皮,會公開與老師頂撞,但當他下定決心認真去做一件事時,任何困難和理由都不能阻擋他的前行,例舉其一個片段來說明:幼小的巫師同能力有限無法攻擊其它靈物,但一次幼小哈利為了救他的哥哥,竟奇蹟般地將成年巫師都無法做到的魔法完成,打退了攝魂怪。這一段令我很難忘卻生活中許多事也是這樣,只要你有信心,堅持下去,往往奇蹟就會發生。

現在我想我知道《哈利波特》被列入中國小課外必選閱讀一樣中的主要原因了,進行一場心靈上的魔法之旅,何樂而不為呢?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哈利波特”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在前半個月讀完了四本《哈利波特》。這四本書都非常好看。《哈利波特》的作者叫羅琳,她因為寫《哈利波特》而成名,並獲得了很多的榮譽。我很敬佩她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她光憑著自己的想象就能寫出那麼傳神、有趣又生動的小說,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這幾本書裡面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看得很激動人心,有時也令人提心吊膽,但最後總會化險為夷。就比如:學校進行魁地奇比賽。魁地奇比賽的規則跟足球差不多,只是魁地奇比賽是坐在飛天掃帚上打的。一共要打四個球,一個比較大的的紅色的鬼飛球,是三名追球手打的,第二、三兩隻球都是一樣的遊走球,遊走球就是專門攻擊隊員的,需兩名擊球手用木棍對付,還有一個守門員是防止對方把鬼飛球和遊走球打入球門,如果打入球門就算進球加分。在魁地奇比賽中最重要的就是找球手,而哈利波特就是格蘭芬球隊的找球手,他要找的.是一個張著翅膀的金色小球,那球跟乒乓球差不多大,在空中飛得很快,忽隱忽現,找球手赤手空拳騎著飛天掃帚抓住球就加分,哪隊分多就獲勝。“嘟”哨聲吹響了,哈利波特騎上掃帚,腳一蹬地,騰空而起,飛上了雲霄。他如魚得水,在天空中飛來竄去,眯起眼睛檢視金色飛賊,突然,他發現金色飛賊,不過在兩個敵手中間,那兩人正用惡狼般的眼神盯著哈利,他們拿著木棍,打向哈利,可哈利猛的給飛天掃帚加速……“砰”兩個人撞在了一起,哈利的速度之快,猶如電光火石般從那兩個敵手中間穿過,穩穩地一把抓住了金色飛賊。他用智慧和勇敢贏得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了同學們最崇拜的人。他還在三強爭霸賽上救了人,他智鬥火龍,我也和哈利的同學一樣很崇拜他。

我在讀《哈利波特》的時候,就彷彿穿越到了哈利的學校一樣,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悲愁。我之所以喜歡《哈利波特》是因為我喜歡他智鬥火龍時的勇敢和無畏,我喜歡他打魁地奇時的速度與靈巧,我喜歡書中鄧布利多校長與哈利等人討論小天狼星布萊克不是殺人犯時給予學生對他的信任與肯定,我喜歡哈利波特學校的輕鬆自由與快樂……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架著一副黑邊框眼鏡,總是愛騎在飛天掃帚上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他那亂蓬蓬的黑色頭髮下面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達利的欺負下長大,一直到11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就開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兩個好朋友,羅思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剛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一整套書,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一個隨時都要面臨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擔著許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像這樣勇敢的孩子,現實的社會中有幾個呢?他吃過的苦,又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呢?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著哈利,但奇蹟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哈利總能逃脫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為一個字——愛!

校長鄧布利多說過一句話“不管在哪,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麼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壞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確實,在整本書中,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愛。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身上留下了印記,被一個人深深的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哈利的`原因。

伏地魔,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壞人,他不懂得愛,他早年喪父母,在孤兒院裡生活,他沒有朋友,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他的心裡只有貪婪的慾望。

這也許就是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連最高深的魔法也達不到的境界,既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和希望,她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與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