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8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觀後感(14篇)

電影觀後感 篇1

今天是週末,淅淅瀝瀝的小雨從早上就一直在下,在寢室裡待了一天,不過,在細雨連綿的日子裡,泡一杯熱茶,看一部電影,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立春>,是由顧長衛導演,蔣雯麗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在一個閉塞的小村莊,一個長相普通卻有著歌唱天賦的老師,熱愛著唱歌,然而在小小的村莊卻每人能夠去欣賞,去理解。她不甘於平庸,一心想要去北京發展,卻屢次受到打擊,終於,有一天以為遇到了一個可以去溝通的人,並且是自己喜歡的人,一個熱衷於畫畫的人,曾經試圖考過五次北京的美院,可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然而,到頭來竟然全部都是自作多情,自己愛的人卻不愛自己,還為此幾乎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心情很複雜,但是,這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很有內涵的一部電影,電影的整個氛圍給人的感覺是陰鬱的,但是,最後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一股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感覺感觸很深,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並不是孤立的,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有無數這樣的人,雖然外形並不出眾,卻並不甘於平庸,渴望擺脫閉塞,渴望擺脫現實的生存狀況,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渴望容入到一個群體當中,一個社會當中,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每個人的力量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那樣的脆弱無力,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充滿了無奈,壓抑,矛盾......同時,社會是一個群體,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更好的融入這個群體,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社會中如魚得水的生活,然而,有時候一些東西是自己無法選擇的,縱使一些人有著不凡的才華,卻始終與這個社會水火不容,不被世人所認同,那結局也將是可悲的,就像劇中的舞蹈老師,選擇用那樣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得到的解脫,雖然那無異於飲鴆止渴,但或許,只有這樣做,才是最完美的結局吧......

故事發展到最後,雖然沒有看到最完美的結局,但是我們卻看到了希望,猶如早春的第一縷陽光,暖洋洋的灑在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或許,我們有自己的夢想,並努力的去追求了,雖然並沒有達到自己所想,春天也不會距離我們太遠吧......

電影觀後感 篇2

《天河》生動再現了南水北調工程中那些感人的情景,讓我們對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巨大犧牲的施工人員,移民百姓有了更深的瞭解。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非常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李幼斌和俞飛鴻飾演的夫妻,兩人都是南水北調工程裡的核心,李幼斌飾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副總指揮董望川,俞飛鴻飾演的周曉丹則是掛職負責移民搬遷工作,段奕巨集飾演的江浩既是董望川的學生兼得力干將,但在工程最為關鍵的時候,江浩卻近乎決裂般背棄了恩師,而後兩人的再次相遇是在南水北調的一個招標會上,中標民營企業的代表江浩再一次站在了恩師和老上司的面前。江浩作為一名水利工程師,在企事業單位上班,但他的女兒無法進京讀書,他還有年邁多病的父親需要照顧,他的妻子也幾年前過世了。江浩的處境和很多的北漂相似,在父親病重需要十萬元手術費的時候,他不得不選擇在民營企業謀取一份高薪的職位,這樣才能挽救他頹敗的家庭。江浩這樣的人物角色以及他的處境,都說明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即使是企事業單位的員工也很難避免有經濟上的困難,換一個崗位,雖然是環境所迫,但同樣也能做出應有的貢獻。江浩雖然離開了董望川的指揮部,但仍然在水利工程中效力,一舉兩得。

搬遷的衝突也在持續發酵,周曉丹那一攤的工作也是焦頭爛額,不但和自己的小叔子到翻臉之境地,更是一口堵住了前來說情的公公,家務事和工作似乎各自撇清而又剪不斷,她的委屈和抱怨能向誰傾吐。牙齒碎了她也只能自己往下吞嚥。 耗費巨資和十幾年時間的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這些。將這樣的題材搬上銀幕,將主角設定為工程的一個高管和他的同事親友之間紛紜複雜的關聯為主要線索,在董望川這個角色身上,濃縮了千千萬萬為南水北調工程付出無數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

大禹當年治水為了洩洪“改堵為疏”,使萬千民眾免於洪水災害,而今的南水北調的“大禹”們同樣為了萬千民眾飲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超采地下水而做出適度補救。這項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巨集大工程構想,到今天切合實際成為了現實,未來,當人們喝到南水之時,這部影片就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記憶。

電影觀後感 篇3

《戰馬》,一部奧斯卡六項提名的片子,以一匹名為喬伊的馬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齊。

劇中的喬伊這匹馬,頭頂有一塊白色的胎記,棕色的馬鬃,穿著四隻白色的“襪子”,樣貌比起劇中的另一隻小黑馬,它真是稍遜一籌。可當電影結束我發現,我錯了,這匹馬是最美麗的!

它有堅強的意志。喬伊是一批適合戰鬥的馬,而對於耕地是一竅不通。但命運是殘忍的,喬伊若不耕地,它就要被賣掉,並且主人家將面臨破產,但這是喬伊的主人所不能容忍的。最終,一個下雨天,在主人家的孩子的努力下,喬伊做到了,雖然有受傷,但它沒有退縮,它只明白耕地才會保住自我保住主人。這種任勞任怨不畏艱難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的,所以,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它美在心靈。喬伊和劇中的黑馬可謂命運多舛,它們都是因為戰爭被軍隊徵用走到了一齊,它們在戰爭中相互競賽又相互照應,建立深厚的友誼,馬,在英國手上就是尊貴坐騎,而到德國人手上就只能用來作苦力。當英國人戰敗,兩匹馬被德國人俘虜,該死的德國法西斯,竟然用馬來拉大炮。當馬累趴下了,不能負重時,德國人就直接槍殺它,太殘忍了!死去了一匹馬,意味著又有一匹馬要來頂替它。司令員看準了那俊美強壯,但此時已經受傷的黑馬已無力去承擔這艱苦的勞動,面臨它的僅有被槍殺。而此刻的喬伊站了出來,頂替了黑馬也保全了黑馬的生命。這是一種馬與馬之間的友情,同時也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淡漠,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英德開戰了,戰爭本是人類的較量,馬是無辜的,當喬伊的摯友——黑馬因戰爭死去,喬伊獨自在戰場上飛奔,此刻它僅有一個願望:回家。它不惜被鐵絲網一層層的纏繞,直到最終被無情的鐵絲網緊緊的裹著無法動彈,當英德兩國派出戰士解救它時它依然想爬起來繼續前進。喬伊渴望和平,渴望家人在一齊生活。結局是完美的,夕陽下喬伊和主人的剪影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回到了開始的地方,“無論你走到哪裡,我都要找到你”。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電影觀後感 篇4

人總是不理智的,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誘惑,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抵制,這一部戲真正的核心是人性。

真、善、美,顧名思義,即真誠、善良、心靈美。看似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的真諦,並且擁有它們呢?細細回味我前段時間觀看的電影《無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偽鈔集團老闆“畫家”李問在被警察抓捕受審時,編造了一個“天衣無縫”的“故事”:將一個押送自己的香港警察描述成“畫家”,並將縱火搶劫變色油墨、酒店開槍殺人等一系列他自己的罪行都安在這個他描述出來的“畫家”身上,而他自己在“故事”中則是一個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為“畫家”賣命的“可憐人”。

但俗話說:“假的就是假的,永遠真不了。”謊言總有被戳穿的時候,當事情最終敗露,警察準備再次對他實施抓捕時,一個被“畫家”從大火中救下,並整容成他“夢中情人”模樣的“阮文”——吳秀清,由於認清了“畫家”的真面目,與他在一艘原本準備一起出逃的遊輪上同歸於盡了。影片也戛然而止,留給觀眾的是意味深長的思考。

很顯而易見,“畫家”李問不是真、善、美,而假、惡、醜。他虛偽,不僅僅是因為他製造假幣謀取牟利,他還打著幫助歐洲貧困兒童的幌子,換取製作假幣的用紙;讓在大火中毀容的吳秀清整容成“阮文”,卻從未對她有過真摯的感情,他用虛偽換來財富和感情上的慰藉。他可惡,人命在他眼中一文不值,押送變色油墨的工作人員、破壞行規的鑫叔、害死他父親的“將軍”、阮文的'未婚夫等無一不慘死在他的手中。他心理扭曲,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應當,自己作為“主角”,可以主宰世界的舞臺……

或許影片的結尾,正告訴我們,一切虛偽、可惡、醜陋終將會化為虛幻的泡沫。真、善、美可能會遲到,可終不會不來。

電影觀後感 篇5

對於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廣泛傳播堅貞愛情而成為這一故事題材中,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而其故事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然,對於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年齡都是在十六七左右,按現在的話來說風華正年少,也是在學校讀書時的大好年華了,無疑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屬於早戀性質的故事。一般來講,“早戀”一詞帶有長輩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國小生為多。

對於早戀,目前的爭議還是弊大於利,因為當前的青少年戀愛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係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不可否認的是,那戀愛即便是青少年當作課程來學習,仍然難以把握住其中的理性。

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雖是傳說,也是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透過祝英臺女扮男裝所表現的反抗封建禮教的表層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會進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喚女權迴歸這一深層的民族潛意識。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弱點和侷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從這方面分析,也僅僅是故事藝術本身而言。

在我們目前現實生活中,諸如像梁山伯與祝英臺那樣,屬於在校戀愛的青少年還真是不在少數了。同時我們發現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是否警惕也在我們目前青少年的早戀中存在著悲劇的發生呢。

電影觀後感 篇6

影片向我們展現了2012年時因為地球磁力顛倒而產生了一連串大災難-----地球外殼發生火山爆發、地震、海嘯

英國博物館館長突然被殺害,引起他的朋友----美國黑人總統千金懷疑,然後總統告訴女兒的祕密乃是全世界的最高領導人,首富們正在謀劃一次團體逃亡。一方面鉅額斥資製造聖經中的若亞舟,另一方面應對正在發生的一連串警示性災害卻意後人們隱瞞真相----2012年世界末日正要到來。

傑克遜帶著孩子到黃石公園度假,卻發現以往美麗的湖泊乾枯了!引起他的疑心。充滿疑惑地他在附近認識了查理,據瞭解這是自然災害;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

第二天,災難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伴隨很多隕石墜落,讓傑克遜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害怕也以前所未的規模爆發。洛杉磯在地震中崩塌,整個城市掉進汪洋大海。大火爆發,火山灰襲向美國首都華盛頓。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雕像在洪水中倒塌

美國總統選擇留在白宮,並經過電視把真相告訴人們,最終,除了傑克遜他們和那些已經花了10億歐元買下票的富人們得以逃生、其他人無一辛免。

《2012》更有“人類感,從開頭的黑人總統、生活在歐洲、洛杉磯的白人,再到之後的黃種人,很好地體現了災害不是人種的事情,而是全人類的事情,其實,世界上沒有哪個名族是最高貴的,人人都平等。

人格中的自私,拜金主義等毫無掩飾地全暴露在災難來臨之前,影片最終,人類因為團結最終得以獲救。

可是,我們人類必須要等到災難來臨時才懂得團結嗎?為什麼明知溫度效應急速加劇還不會停止地繼續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呢?為什麼要顧及那一丁點兒眼前的個人利益呢?為什麼等到失去才懂得擁有過的完美而遺憾沒有好好的珍惜呢

地球不是人類的,但人類是地球的。地球賜予人類高智慧,我們反而做了它的病毒。好好地保護地球吧!能拯救我們的僅有我們自我。

用物理地磁的來分析,《2012》其實是經過近幾年的自然災害而聯想到的,他是想告訴我們,不要等到失去才真正的懂得“珍惜”。

電影觀後感 篇7

“我的兒子,哪天當你看見我日見老去,身體也漸漸不行,請耐著性子試著瞭解我……”這是微電影《給兒子的一封信的》的開頭幾句話。

父親在我們生活中一直扮演著讓人依靠的角色,只要他在,幸福與安全就會一直伴隨在家人的身邊,只要他在,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6月14日16:00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成都公司全體員工聚集第二會議室觀看了微電影《給兒子的一封信》。電影結束後同事們通過語言表達了父親的愛,讓我們喚起對父親關注,把視線停留在那辛勤工作的父親身上。

在兒時,父親的懷抱可以撒嬌的地方,父親的懷抱是最溫暖的地方,父親的語言是最具威懾力的……在兒時,父親是我仰望的的階石,是我嬉鬧的樂園,是病中的安慰……父親是全家的頂樑柱,是家裡的一片天,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巍峨的大山!多少日子,父親為了這個家,勤勞著,努力著,奮鬥著……有多少苦,父親忍受;有多少累,父親承受;有多少難,父親挺住了;走過來了;為了家,為了子女,或許父親有過委屈有過無奈。

“父愛如山”是形容父親對兒女無私的關愛的常用詞語,我總覺得即使用海納百川也是無法形容父愛的博大情深。因為承擔的太多現在父親身體佝僂了許多,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精明強幹。歲月這把利刀,無情地在他額頭刻下一道道滄桑,因為想到太多父親的烏黑的頭髮已經斑白。現在我們長大了,父親卻老了。他用自己的愛,自己的健康,用自己的一切為我門子女默默的奉獻著。卻從沒有半句怨言。有的只是他的嘆息聲。現在看著父親略顯孤單的背影,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昔日的我們年少輕狂,使兩代人產生了隔閡。

正是因為隔閡減少了兩個人溝通的機會。現在即使想陪著父親好好的聊聊天,這樣的機會也少之又少了!

這讓我想起了《目送》裡的那段話,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漸遠去。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電影觀後感 篇8

近期,我校按照區委的安排部署,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微電影《爸爸,您去哪兒了》。這部廉政微電影由大豐市紀委組織拍攝的,講述的是父親因為**被紀委調查、10歲的雙胞胎兒子尋找爸爸的故事,整個電影時長21分鐘,上傳網路後,在各大視訊網站迅速傳播,深受好評。

《爸爸,您去哪兒了》的廉政微電影揭示了貪腐給家庭、親情、孩子的成長帶來的打擊與傷害,發人深思,引人深省,具有深刻的警示教育效果,電影中有個細節讓我頗為觸動:在辦案點接受調查的李健從睡夢中驚醒要送孩子上學、李父送病危的老伴上醫院要戴上帽子、李健在看守所給二老寫信讓他們保重而母親已病逝、大寶小寶攢錢去看爸爸等等,都讓人慾哭無淚,深思良久。這些細節,不僅使故事情節更加生動,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也使主題更加突出,教育更加深刻。”

一要謹慎。此處謹慎並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諾諾,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膽開拓事業的同時,處世交友要謹慎,特別是在一些金錢物質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慎獨,即在無人知曉之時,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線,不能存任何僥倖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節輕微而對自己有種放鬆心理;慎初是從劇中看,許多人交代第一次收受**鉅款後人情難卻,越走越偏,最終走上不歸之路,因此,要潔身自好,自覺杜源。

二要知足。在事業要有不知足的追求,而在個人物質待遇等方面要有知足常樂之心。雖有"黃金萬兩",如是不義之財,就不會用的安心。

三要修身。古人云:"修身、齊字、治國、平天下",修身應是第一位的,良好的自身修養是幹好事業的基礎。

教師之路,平凡而激情;教師之夢,美麗而淡泊。三尺講臺數十桌椅,同樣之路返返復復,平凡之事歲月蹉跎。在工作中切實找到切入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起到帶頭和模範作用,時時牢記"以廉為美,以潔為榮"這一崇高信念!

電影觀後感 篇9

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用心向上,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長征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使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憑著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蹟,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長征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懈奮鬥。

歷史也將證明,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長征精神還將繼續激勵中國青年堅定地跟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撫今追昔,共和國和滄桑鉅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的小康社會的完美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遠大的理想,務必與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意願緊密結合。當代青年就應具有的遠大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禮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為遠大理想的頑強奮鬥中,青年的人生抱負才能真正實現,青年的人生道路才會煥發光彩。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長征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我們要徹底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後的面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進行艱苦的努力。艱苦能磨鍊人,創業能造就人。青年要時刻銘記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發揚甘於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歷風雨,經受鍛鍊,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走進21世紀的中國青年,必須能夠接過前輩長征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電影觀後感 篇10

《後天》是一部有關地球氣候變化的科幻影片。傑克博士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預言不久後地球會進入冰川期,但是他的言論卻遭到大家嘲笑。豈料幾天過後氣溫真的急速下降,速降的溫度能瞬間將人凍死,人類即將面臨極大的災難……

這部影片反應了地球氣候變暖後帶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這是一個預演,更是一個警告。全球氣候變暖,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個國家、兩個國家造成的,是全球所有人類共同造作的結果。影片是一個現狀寫照的縮影,當科學家反應了氣候變暖帶來的後果時,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關注,更多的人則是忽略它。當預言成真時,人們措手不及,被動逃生、生命財產瞬間灰飛煙。

是自然沒有預警嗎?是科學預測不到嗎?不是的。為什麼災難會重複上演?為什麼災難會愈演愈烈?

眾多表象皆指向一個事實,我們破壞了地球生態圈的平衡。過度的汙染及廢棄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極地冰川融化,帶來的後果不僅讓人類飽受苦果,更讓萬物生靈慘遭不幸。

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被動忍受,我們不能只是為結果來被動調整。

應對地球災劫的調整,我們更需要的是積極主動分析災劫產生的原因、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是災後賑災,治標不治本。更不要在同一個石頭上反覆跌倒!

改進我們的生活習慣,合理利用現有能源,並研發新的環保替代能源,逐步減輕廢氣排放汙染。

植樹造林。植被是淨化空氣、平衡生態的救生員。她們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人類大片的破壞山林、良田,建造高樓大廈,直接破壞生態平衡時,平衡的反作用力就會現前。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改變自己開始。節約一滴水、一張紙,為環保多做一點點。每個人做到一點點,就會改進一大步。

將這光愛傳遞出去,讓節約、環保成為你生命中的好習慣。你的改變,會影響你身邊的人的改變。大多數人的改變便會影響地球及人類的未來改變。

電影觀後感 篇11

儘管這兩部片子同樣努力營造著“生活的質感”,但它們的氣質截然不同。《柔情史》沾染著驕傲的知識分子氣息和迷影情結,帝都北京,明亮、乾燥、脆弱;《春潮》裹挾著悲憫的社會關切與傷痛記憶,後工業東北,濃郁、潮溼、深沉。《春潮》在一個相對安全的題材上挖掘更多的可能,關於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政治的、歷史的,楊荔納導演有著明確的反思與表達,這著實令人感動不已。

毫無疑問,若是給《春潮》分類,它一定會被劃到“女性電影”名下——女性導演,女性視角,女性題材。但我一向竭力避免粗暴的分類,尤其是對於這樣一部複雜的電影,任何輕巧的標籤,都會使其簡單化程式化。想要解題“春潮”,這並不困難,但卻仍能發現其精妙至極。潮水,總能與情緒、慾望、潛意識相聯絡,而春潮則不露聲色地滲透、蔓延;女性腳下漫開的水,成為了她們流下的經血,而經血來自“傷口與疼痛”;同時,水有著極強的流動性與延展性,李小龍有言“Be Water”來描述人的堅韌與適應。廚房裡,病床前,舞臺旁,操場上緩緩流淌的水,最終隨著年輕一代的腳步,彙集成汪洋的湖水。前兩代人暗自流淌的春潮,到了小姑娘這兒,終於,可以肆意揮灑了。

片中出現了兩種動物——嘶鳴的羔羊與沉默的長頸鹿,分別對應著聒噪強勢的姥姥和無奈忍讓的媽媽。

郝蕾飾演的媽媽在睡夢中見到了從桌下被醫護人員摸樣的人拉出來的嘶鳴的羔羊,通過剪輯,下羔羊變成了由金燕玲飾演的姥姥。為什麼是羊而不是其他動物?姥姥篤信佛教,而媽媽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新女性一方面自然地會接受外來的基督教的宗教符號,另一方面在潛意識當中以此來對抗姥姥的宗教信仰與價值觀。媽媽對現實對家庭對姥姥無能為力,夢是慾望的補償,姥姥成為揹負罪業的替罪羔羊在夢中從家裡被帶走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電影觀後感 篇12

人世間,總有一種人讓人肅然起敬。人世間,總有一些事讓人唏噓感慨。人世間,總有一些感動令人淚流滿面。人世間,總有一種情,感天動地!

阿尼帕,一位19個孩子共同的母親,其中有半數是和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孤兒,囊括了維吾爾、哈薩克、漢、回等各個民族,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僅僅是因為善良,僅僅是因為見不得這些孤兒孤苦伶仃、忍飢挨餓,出於母親的天性,她將他們無私地攬進懷裡,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幸福的生活。她的心是平凡的,然而卻超越了民族、超越了親情、超越了人類的自私與小我,從而超越了絕大多數人。

善良和愛心雖然是大部分人都擁有的,我們許多人也不乏為社會上某些苦難與弱者的悲慘境遇而唏噓感嘆,流下不忍與同情的眼淚,但如果將善良和愛心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卻絕非易事!因為這需要巨大的勇氣、無私奉獻與擔當精神,況且是在那樣艱難的生存處境中,我們自問有幾人能做到?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勇於付出同情而難於付諸行動。相比而言,艾尼帕的行為是可敬可嘆的,阿尼帕的心是真正仁慈的的心,她擁有無比堅強的勇氣和無私的擔當精神,她當之無愧應該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做為全社會善良的楷模、民族團結的楷模、人類慈善精神的典範!

由此想起一個關於天堂的話題:在我的理解中,假如真有天堂,那麼必定是一個充滿祥和、善良、純淨和快樂的去處,而且只有心懷善良、內心純淨的靈魂才能感召這種境界,與這種境界相應。相反,那種視他人的生命如草芥、殘暴殺害生命、內心充滿仇恨、血債累累的靈魂怎麼可能與天道的境界相應,從而感召天堂?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罪惡的靈魂可以感召天堂,那就沒有自然規律了!這是違反任何一種宗教教義的。如果因為仇恨、殘暴殺害生命的行為感召一種境界,那只有感召黑暗和苦難。毫無疑問,只有如阿尼帕這樣善良的靈魂才能與天道相應,感召天堂的善果。

善良就是天道,必將感召天堂。

電影觀後感 篇13

5歲的華裔孩子丹尼斯鬧肚子發燒,在家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藥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後父親許大同傷害孩子的證據,繼而在法庭上下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衝突,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

看了這篇影片後感想頗深,我總體上感受到了影片中要表達的東西。

父子之愛,母子之愛,夫妻之愛,祖孫之愛,朋友之愛。

通過很多的細節描寫讓人感受到父愛溫暖博大。許大同與其父親的愛及許大同和丹尼斯的愛。許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獨白最能代表所有父親的心聲。現在我不這樣想了,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希望他幸福、健康、快樂。我為自己是一個父親而自豪,像所有的父親那樣,我愛我的兒子勝過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許大同的父親在給大同的信中寫道:我如今別無他求,就是盼著你們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的。均用了平安二字。恐怕這是父子之愛的最好表達,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還有,影片中許大同在聽證會上表現的急躁衝動,與他作為一位工程師的性格完全不同,我認為是因為他對將要喪失孩子監護權的焦慮以及恐懼造成的。影片中許大同冒著觸法的威脅,偷偷帶走孩子。隨後警察發現他們。為了不讓孩子知道真相,他帶孩子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這個場面輕鬆快活,孩子在愉快中睡了。而影片結尾許大同攀爬9層樓,把他對孩子的愛推向頂峰。影片另一場父愛是許大同的父親對許大同的愛。如他找到檢查官說明刮痧的實情,如機場淚流滿面的父親,以及痛斥大同鄉逃避的父親。這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愛啊!

《刮痧》中許大同夫婦在事情發展中的不同表現,很好的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的不同表現,同時也表現出夫妻之愛的不同。許大同對妻子的愛是深沉的,簡寧對丈夫的愛是細緻的。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許大同夫妻二人喝酒的場面。在這之前,簡寧先做的是收拾大同的房間和阻止大同喝酒。當兩人喝醉之後,簡寧說大同是臭狗屎,大同表示了認同,這是對由於自己不冷靜失去兒子的最深的自責。但當簡寧說自己賤時,大同卻表現出無比的激動,阻止妻子這麼說。在這裡表現出男人的愛,不善措辭,卻又深沉如海。這裡也表現出男人堅強背後的軟弱一面。

電影觀後感 篇14

《地道戰》是怎樣一部影片呢今日午時,我帶著"小問號""走進"那炮火漫天的時代。想了解這部電影嗎那就隨我來吧……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1942年到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平原上進行了"大掃蕩"。冀中的人民團結一心,同心協力,為鬼子佈下了天羅地網。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咚咚咚……"一聲聲鐘聲帶我們走了高家莊的土地上。看看那陰沉沉的天,簡陋的房屋,那危機四伏的生活,我不禁想到了我們如今完美的生活,它是這麼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著完美的生活。"老忠叔,我們應當靠挖道來打敗鬼子。"電影裡又響起了堅定的聲音:"對,對,你說得對。"於是,大夥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開始挖地道,他們在平原上開鑿著,家家相接,戶戶相同,努力的汗水最終換來了戰鬥的勝利。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不怕勞累p辛勤的工作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這樣才學業有成。學習就像挖地道一樣,僅有不間斷地挖,不半途而廢,才能得到成功的碩果。看到那裡,我真為那些不畏艱險的大夥而高興。在大家的團結下,最終挖通了地道,大家欣喜欲狂,"樂"字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可好景不長,有一次,日本鬼子夜襲高家莊,被老忠叔發現了,他快速走向村頭的大樹下,敲響了鐘聲,告訴了大家躲起來,結果暴露了自我,壯烈犧牲,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大家倖免逃過了災難,可老忠叔卻再也見不到了。這讓我明白了"人生價值"是為他人奉獻愛心,獻出自我的生命,把生的期望留給別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