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8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1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佈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麥特戴蒙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數學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題之後,又下了另一道更難的題目,要找出這個數學天才。原來這個可能是下一世紀的愛因斯坦的年輕人叫威爾杭特,他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

觀護所。最後經過數學教授的保釋並向法官求情,才讓他免受牢獄之災。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用盡方法希望他開啟心結,但是許多被教授請來為威爾做心理轉導的心理學家,卻都被這個毛頭小夥子洞悉心理反被威爾羞辱,紛紛宣告威爾已「無藥可救」。數學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學同學及好友(羅賓威廉斯飾),希望他來開導這個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輕人。結果兩人不但成為好友,羅賓威廉斯更敞開這位少年的心胸,教導他如何面對愛情與將來。

「如果我問你戰爭,你會引用莎士比亞的話,但你不知道那種朋友死在你懷裡的感覺:如果我問你愛情,你會引用十四行詩,但你不知在女孩子懷中的幸福。你是天才,但你也只是一個嚇壞了的孩子。」

每個人皆有一些特殊才華但要能發揮的出來有得獎的獎卷要兌現與人深入交往要推心置腹坦然相對做人不能太臭屁尤其與舊同學在一起時更不能誇耀自己的成就不能狗眼看人低到處都有人才既有的幸福要懂得珍惜即時掌握

在《心靈捕手》劇本背後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電影:兩名從小一起長大的

好友立志要當演員,他們嘗試編寫屬於自己的電影,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和片商極力爭取的過程,他們終於能夠和影壇最頂尖的導演和演員一起完成此片,自己也成為片中主角,這兩個天才橫溢的年輕人就是《心靈捕手》的男主角麥特戴蒙和班艾佛列克。

一開始威爾杭汀的故事並不是個電影劇本,而是當時還是哈佛大學生的麥特戴蒙在1992年為了寫作課所寫的短篇小說,但是這個單純的故事在戴蒙心中揮之不去,尤其是故事的主角,一個來自南波士頓窮困社群的天才,更是讓他不能忘懷,戴蒙把這篇小說拿給他的好友班艾佛列克看,他們倆都來自麻省的劍橋鎮,打從國小三年級就是好朋友,在高中時同樣都立志當演員,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一起合寫過劇本,當他們坐下來研究《心靈捕手》這篇小說的可能性時,他們決定一起編寫他們自己的劇本。

戴蒙說:「我們讀過好多劇本,一年約有五百本。問題是許多劇本並不理想,你也沒看過真正很好的劇本,所以我們決定自己寫寫看,我們覺得這樣一定很好玩,不過卻想不到會獲得這麼大的成果,我們都覺得很幸運。《心靈捕手》只是兩個年輕演員自己嘗試的劇本,我們從沒想到能夠和葛斯范桑和羅賓威廉斯合作,這一切都令我們感到不可思議。」「我們開始翻閱百科全書,好讓劇本聽起來很博學。」艾佛列克笑著說:「我們創造威爾杭汀這角色時就在想,不如讓他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然後讓他迷倒一個美麗女孩,使他變成一大英雄。」其實最大的障礙是他太聰明瞭,」戴蒙說:「因為威爾是個天才,於是我們就得找出他的缺點,我們的方法是創造一個角色,然後揭露他的缺點,並且幫助他解決生命中的難題。於是刻本逐漸成形,戴蒙和艾佛克原本想寫一個驚悚片,但是後來卻變成以人物為主的劇情片。

1995年艾佛列克開始演出由知名編導凱文史密斯為他量身訂作的《愛上了癮chaingamy》一片時,他把《心靈捕手》拿給導演和製片看,他們愛上這劇本,史密斯馬上把刻本寄給米拉麥斯影片公司的負責人哈維魏斯汀,於是電影就準備開拍,魏斯汀找來《橫行霸道》及《黑色追緝令》製片羅倫斯班德製作此片,於是這部電影不但有

知名製片加入,名導演葛斯范桑在看過刻本之後也同意執導演筒,而心理醫師尚恩則是由著名的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飾演,他在片中對於威爾有很大的影響。

羅賓威廉斯認為《心靈捕手》是個"心靈戰爭"。不同的人都想得到來自威爾心靈上的愛:一個數學教授、羅賓主演的心理醫師、他的女水和他最要好的死黨,他們全都想要幫助他尋找自,每一場戲都有不同層次。羅賓為了演出此片,曾和社群學院的老師談過,也曾在南波士頓藍領階層的酒吧喝過酒,他在那兒學會一口南波士頓的愛爾蘭口音。「我的角色是南波士頓不同種人物的縮影,和那些人交談,感受那地於的氣氛真的很有趣。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2

美國影片《心靈捕手》,又名《驕陽如我》,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互動與救贖的故事。在MIT作清潔工的男主角威爾是個智商超人的數學天才,他可以很成功的運用自己的天賦完美的解出那些數學題。卻是一個在哈佛的教室門外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他輕而易舉的解出了教授研究了2年的數學難題.貧寒的出身以及幼年遭遇形成他自我封閉的性情,可對於自己的生活卻是一團糟。

他打架,偷竊,毆打警察,甚至要被捕入獄,並以叛逆不羈的行為來掩飾自卑、宣洩苦悶。蘭博教授無意中發現了威爾的天賦,他將面臨監禁的威爾保釋出來並擔當監護人,關鍵的時候西恩教授幫了他一把。

期望威爾重視併發揮自己的天賦異稟,以實現常人無法企及的人生價值,要求他幫助自己在數學上功成名就,條件是他可以幫助威爾脫離失敗。殊不知,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威爾想要的,無奈中,蘭博教授求助於其大學好友西恩,請他開導並救助威爾。西恩以其獨特的方式與威爾經歷了一番“心靈的碰撞與互動”。最終開啟了這個天才青年封閉又脆弱的心靈......

並非和許多好萊塢模式的浮華大片一樣,這樣的一個天才運用了自己的才能,換來了金錢名譽,最後還抱得美女歸。相反的,心靈捕手並沒有在威爾的天賦上大做文章.最重要的應該在於心靈,或者說友情。

心靈捕手,每個人都想看透別人在想什麼,每個人同時都不想被別人看透,每個人有著自己的故事,痛苦,有自己不想為人所知的傷口。

這部電影沒有眩目刺激的場景,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卻好看而耐人尋味。它的所有價值和精彩之處蘊含在影片的主題、人物關係和演員的細膩表演中。最核心的看點是西恩如何開啟了威爾的心靈之門,使之走出由於童年創傷所導致的心靈樊籠,能夠有勇氣去感覺生活、更積極地面對世界,勇敢地踏上追求真愛並與紅塵相容的人生之路。而馬特戴蒙與羅賓威廉斯這一老一少反差強烈但又默契和諧的精彩演繹,則使這部可能會流於平淡的影片熠熠生輝。

一部內涵深刻的電影,需要一個豐富而細膩的內心去解讀。

威爾,有著不被人知的苦痛,他就這樣孤獨的生活了二十年,有著幾個旁人看起來同樣喜歡打架、喝酒、抽菸、說粗口無所事事的朋友。他最好的朋友查克,那個看似對未來對生活不抱期望的人,在工地邊用盡可能不在乎的語氣說:“你是我的摯友,別誤會我的話。20年後如果你依然住在這裡,還來我家看電視,陪我做工地工作,我會宰了你!我並非出言嚇你,而是言出必行!你有才華,我們誰都沒有,你不是欠了你自己,你是欠了我!明天醒來我即使50歲了,但我依然要做這種工作,那倒無所謂;你卻有個黃金機會盡展所長,你沒膽量去做,簡直一派胡言,我若有你的才華,我什麼也肯做,那群狐朋狗友也一樣,你再留在此地20年就是侮辱我們!每天我開車到你家門接你,我們出去喝酒談心,的確開心,可知我每天最渴望哪段時刻嗎?就是我下車走向你家門那十秒,渴望著我敲門時你已經離家遠去,連一聲到別也沒有就離開了,我所知不多但我知道我有過這種想法。”

也許他其實真的明白威爾,細節的流露,希望他過得比自己好。也許這就是友情為什麼偉大,沒有佔有,沒有私慾,有些人說朋友是兩肋插刀,有些人說朋友是心靈伴侶,但真正能做到無私的人,又有幾人呢?

西恩教授在為威爾請了幾位心理醫生治療都失敗之後,把他帶到了西恩的工作室。

在西恩之前被請來的那些“名醫”們雖然各個聲名顯赫,但是他們的自我定位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拯救者,那種隔離、冷漠和居高俯視的態度虛偽而令人反感。所以,心理醫生首先要對“患者”開放自我的心靈才能與他們產生共鳴和通感、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從而產生一種良性的互動。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成年人無論是“醫者”還是“患者”—由於生活中所經歷的傷痛、磨難或是挫折,大多會把自己裝在“套子”裡,這種隔離的“套子”往往會像堅冰一樣又冷又硬。在影片中威爾的“套子”是他異乎常人的才智和他藉此對他人的揶揄嘲笑,而西恩的“套子”則是隱遁於世。打破這層堅冰不應該靠花樣百出的療法或技術,而恰恰靠的是像西恩那樣率先敞開心扉、給予信任,靠的是那溫暖和煦的“驕陽如我”。

西恩的可貴,在於他懂得“給予信任”,並在信任中建立平等的互動關係。

西恩,一個看上去頗為和善的老頭,於是,這兩個看似完全不合拍的人開始了相互猜心,想要在心靈捕捉上戰勝對方。威爾自恃才高,但是這次這些伎倆在同樣博學的肖恩面前卻不起作用,兩人就開始了長期的心理對峙。

在一次次的溝通,爭吵,冷戰,妥協一直到最後的成為真正的心靈摯友。只有這兩個人明白他們之間有種共同的東西,其實都原本是單純善良的人,只是一些難以對別人提起的傷痛,讓他們忽略了自我,迷失了自己。

當影片尾聲,查克象平常一樣開車去接威爾,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時,那種既傷感又高興,既不捨又由衷的欣慰的情感的流露,讓觀眾體會到其實威爾有著怎樣的財富和幸運.

影片的最後,心靈釋放後的威爾告別了朋友,道別了西恩,也作別了蘭博教授給他安排的人生規劃,他開著車上路了。他要去哪裡?是去追求愛情,還是在追尋一條自己選擇的人生之路?

威爾的車最終駛向了哪裡?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威爾已經有能力去選擇他的生活道路,並在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3

參加精神分析學習班看的第一場心理學觀賞電影是《心靈捕手》。張老師事先就要我們關注影片中主人公的心靈之路和心理諮詢師進行的每一次諮詢工作。而對於觀後感,我實在無法在第一次觀看影片中記錄某些東西,因為我怕錯過了什麼。回校後再看一遍,下面,就用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去說說自己對主人公和諮詢師的陋見。

藝術化的天才——威爾。

他天才般的記憶能力和數學解答能力,並沒有讓我很是驚訝。開始讓我興奮的,是從他說“倒退,我要去修理他”開始。他,看不得別人被歧視,被欺負,被玩弄。當時憤怒的拳頭恰恰是內在的小我在發洩罷了。在這身正義之感以及社會底層人物性格表徵(狂熱、粗口等)看來,當時威爾還活在童年的影子下。

當他和酒吧那個女孩開始交往,我便有了強大的窺視感,僅僅因為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在和非親密關係的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必然會有著關係投射。“我有12個兄弟”這麼一句。可以看出他在說謊,可這是他內心想要的。也許,他的童年中,缺乏同齡人的陪伴,缺乏兄弟般的力量支援。從影片後面也瞭解到,他生活在暴力,虐待的黑色壞境下,而非充滿愛,接納,認可的環境。

我依然還記得尼采的《悲劇的誕生》中有一句:知識的追求也許只是對悲觀主義的一種恐懼和逃避?威爾的才能也許是天生,而他,只能從各種偉人的作品中獲得心靈上的慰藉。他的內心深處,是自卑,逃避。他從書本中得來的想法僅僅是作為逃避的一種手段,他需要這些,因為能給他帶來滿足感。也許他最後會察覺到每次的解答和爭執,都是一種不願意被冷漠的心境在驅使。

愛人,是最好的醫療師。這是我從眾多文章中得知的。一開始的他,是不相信愛的。因為他沒有從愛中,獲得過強烈的慰藉。影片後面尚恩說“這不是你的錯”。我就舒了一口氣。因為,幸運於他還能從其他途徑找到自己的滿足,而非通過報復社會特別是親密關係去滿足自己不想透露的內疚,憤怒。而影片最後一句:我要去找一個女孩。恰好說明他開始正視自己的童年,也許,他那時還不明白愛是怎麼一回事,但畢竟他願意去嘗試,去追求,去探索。

真誠勇敢的諮詢師——尚恩。

倘若,自己都沒有管好自己,怎麼去管好別人呢?這是我在管理學中感悟到的。那麼,在影片中,前幾次的諮詢師的交流中,威爾通過了解諮詢師本人,從而輕易地讓他們反感於此人並拒絕建立關係。是不是可以這樣想,倘若威爾這般“挑釁”,就可以激怒他們,那麼,他們連自己的心靈都無法很好的駕馭,無法正視並接納自己的問題。而影片中,尚恩之前的諮詢現場,都有旁人在場,這不利於諮詢。

“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你從未嘗試過痛失摯愛的感受。”這是最讓我驚訝的一段話。在第一次諮詢中,威爾即從一幅畫去揭露尚恩的情感生活,尚恩雖生氣,但最後還是說讓他再來一次。經過一夜思考,把威爾帶到公園,並說出那段話。因為我想,就是這段話叩開了威爾的心靈之門。威爾,還是個年輕人,甚至沒有出過城。尚恩的話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無論從政治、一書、性愛等哪一方面,你都會有天才般的能力讓你擁有別人無法靠近的磁場。也許你經歷過,或者沒經歷過,但你都沒有從中體會到各種真切的愛的關懷以及愛的觸動。

影片中多處語言和行為,值得心理諮詢師注重。只讓威爾和尚恩待在房間,帶威爾去公園,都是一種讓對方放鬆警惕的方法。通過聊藝術,政治,愛情,朋友等話題側面瞭解他的內心情況。“我不能先說話”這麼一句話說出了在真正的交談中,只有讓威爾先說話,才可能真正的表露,要不然依然會有防禦性的心理。同時,我在想,要是自己當了諮詢師,不說話那麼久,能行嗎?交談中,威爾時常會問尚恩的一些事情,也許,威爾只是在驗證事情,因為威爾想從尚恩身上找到自己的出路,諮詢師在這裡就得注意措辭,一定要真實,但同時也要對方明白,只有他自己想出來,才能真正出來。當威爾不能真正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尚恩生氣了。所以,對於諮詢師來說,也許還需要學會一定得技巧去激發來訪者說真話。最後,“這不是你的錯”這句話尚恩說了很多遍,這個情節,我能理解,當你心裡是充滿真誠,愛的感覺時,你也會重複地說“這不是你的錯”。就好像小孩子別刀子割傷了,你會處理包紮好,並抱著他/她重複說別怕,小傷,它會長回去的。最後的那個擁抱,可以說明:尚恩成功地讓威爾信任他,同時也讓威爾知道,有人真心地給予他能量,幫助他正面對待自己的童年,這讓威爾感到生活的美好。這就好像,儘管童年讓他很難受,很內疚,很痛恨,但現在,身邊的人,讓你感覺到很安全地去跟那些對抗。

祝福你,威爾。

上文中,我多出用了也許兩字,或許是出於猜測,或許是出於疑惑。太多的經歷無法親身體會,只能通過別人的文字,語言等去感受那種未曾有過的故事。而從《心的出路》一書中瞭解到,真誠之課是我最沒有學好的課。也許,在未來的`精神分析班的學習中,我能更好的肯定自己,接納自己,並承認自己。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4

看了這部片子過後,有很深的感觸。這種感觸隨著情節的發展而有所加強、有所加深。

首先,感觸於威爾驚人的天才能力。他能解出哈佛高材生們解不出的數學題,他能做出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會的難題,他甚至能只需三分鐘就解出教授數年來攻克不下的疑難。他熟悉各類書籍,讓哈佛的聰明小子自愧不如,讓心理醫生憤然離開。他燒掉自己輕易解出來的教授卻解不出來的答案,打擊教授的自信是他自己樹立自信的一種方式。他對於自己為什麼不參加國家情報局的情報工作的解釋獨到而又有見地。那些所謂的正兒八經在天才眼裡,只是荒唐。

然後,感觸於天才的孤獨,天才都是孤獨的,威爾也是。表面上一大堆朋友圍在身邊,熱熱鬧鬧;具有超人的能力又使他魅力四射,然而影片在這些東西后面呈現出來的是威爾緊閉的心。世界驚呼於他的天才,我們卻絲毫沒有看到他的內心。直到心理教授西恩用他優於威爾對真實生活經歷的感受而開始捕獲他的心靈時,威爾的心才開始慢慢開啟。這時,我看到的是他的寂寞,沒有人能夠真正瞭解真實的他,因為他逃避著自己。他孤獨,對現實有自己的看法但希望安於現世,與朋友們喝酒、幹活、說髒話。他認為勞動是光榮的,特別是體力勞動(我也這麼認為)。威爾的所謂的自尊讓他拒絕了愛情,天才居然沒有愛的勇氣,他該是多麼的孤僻,二十年來壓抑著自己、隱藏著自己。他能夠從書籍、從哲人那裡獲得思想上的碰撞,但心靈卻沒有對話。他一直孤獨著。直至西恩引導他:“除非你自己想說……”。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默過後威爾終於開口了,心靈之門開始慢慢啟封。

另外,還感觸於這個心靈捕獲的過程。沒有理論、沒有實驗,只是西恩與威爾真誠的談話,談話的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一幕是如此感人,平時“冷血”的我深受感動,不覺間已流了淚。在我心裡,那些煽情、做作、花大力氣的劇情比不上這簡單而深刻的一幕。

當威爾駕著朋友送的又醜又破的汽車朝女友所在的加州駛去,西恩接到威爾給他的信,他要去找一個女孩兒!西恩笑了,我們也笑了,一個孤僻了二十年的心靈康復了,找到了自我。如此完美!

所謂人生,是因為心靈經歷了生命過程。人之所以人,因為人有心靈。

心裡的感受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震撼,惆悵,感概……我們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面對的各種障礙、煩心之事甚至種種誘惑。每個人的成長都有所不同,可是我們能不能真正地敢去克服自己的不足,特別是自己心理的陰影障礙,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去追求自己的真愛,放下所有的包袱然後放手去一博呢?說的容易做起來很難啊!然而,will卻作到了,我在心底,由衷地佩服他!他內心深處曾有不可抹去的童年傷痕,因此他變得叛逆不羈,總是心靈上回避別人包括他的女友。他常與幾位死黨四處打架造事,也因此被少年法庭判處重刑而送進少年觀護所。藍勃教授不忍心看到這麼一位天才被埋沒,誤入歧途成為一名罪犯,先後找來五位知名心理學家為威爾做心理治療。後來,will被尚恩教授以自己與妻子相濡以沫的感情來突破了他自己心理防衛,開啟will的心扉,將內心最底層的童年夢魔傾訴出來。最終,Will終於可以忘記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他成功拿到一份不錯的職位;同時,他發現自己最想要的並非是報酬豐厚的工作,而是去加里福尼亞尋找他心愛的女友。在他最後留給尚恩教授的一封信裡,他引用了以前教授告訴他的句子:“我要去找一個女孩。”片子很感人!

震撼之感:他叛逆,他放蕩,然而他又是一個天才,一個超越哈佛驕子的天才,一個拖地的天才。於是,矛盾出來了。他想要逃避,但他又渴望有生命中的救星出現。他可以用一塊五毛錢的閱覽費抵過好幾萬的教育費,他可以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並勝出,他可以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解出世界上只有兩人會的方程,他可以引經據典說的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無言,可是他卻不能擁有一個真正的自我。為什麼?一切都是因為那悲慘的童年,那黑色的童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創傷與自卑!

感概之嘆:最終will在朋友的祝福下,踏上了去加州尋找幸福的征程!以這作為結束,讓我又一次被愛情的力量而感概——愛情的偉大!

綜觀這部影片,我明白了這部影片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天才的心路歷程,影片通過對心理諮詢的描述,向我們表達了很多內容,其中較深層次的內容就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正視我們的過去,正視我們的生活,正視我們的未來。

此部電影從當今社會視角去陳述一個感人的故事,非常現實,給予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一種感受,應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類似的事情很多,可是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們並沒有做好自己正確的選擇,盲目的作出決定,把自己的遭遇看成是上天已經註定的,並沒有從實際情況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生活,從而頹廢下去,而這部電影恰倒下相反,給予現實生活中的人一種生活啟發。這就是我對這部影片的感受,或許淺薄、或許簡單,但起碼,它觸動了我的心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