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8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芳華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芳華觀後感
電影芳華觀後感1

《芳華》講述了文革後期文工團中的故事,團裡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經歷過戰爭、解放、改革開放後,應和平年代的需求而被解散。在解散前,瞭解時局的人已開始準備轉業,一個接一個離開了軍人隊伍;而穗子不願面對改變,堅持要留下來,並用自己的金項鍊給戰友做了牙託,只為他能繼續留在軍人隊伍。但解散文工團勢在必行,直到不得不離開的時候,她依然不願接受現實,好在最後考上了大學。

在我們的時代裡,同樣有很多人只願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不願接受大環境的改變,但外面的生活日新月異,你不改變,必然被社會拋棄;而當你站在社會隊伍的後面時,你眼裡的社會一定是非常悲傷的,因為你只能看到和你一樣被社會拋棄、跟不上隊伍的人,每天牢騷著對社會的抱怨、對生活的無奈、對命運的咒罵,你絕看不到走在時代前沿的人對自己的追求。而力量總是向著努力的人的,你接受時代的改變,並努力跟隨它,你的眼睛才會看到更多的機會。

主人公劉峰,是文工團公認的活雷鋒,每年都會得到軍人隊伍給的各種獎項、榮譽,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他做;別人做不了的事,他做;只有他有的進修機會,他卻讓給別人……他是不折不扣的好人,卻因為愛情被下放連隊。我不想說是鄧麗君的歌害了他,也不願責怪林丁丁的落井下石,她只是想保護自己而已。但是看到組織審訊劉峰的時候,我是真的覺得“噁心”。

影片中對此事有一段解說是這樣的:“一個總做好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突然對你說他惦記你很久了,讓你感覺驚悚、噁心、辜負。”對於這件事,我同樣感到驚悚、噁心、辜負。在偶像劇中,每一個女生都巴不得被這樣的男孩子惦記上吧!東華帝君愛上小鳳九不是也讓我們拍手稱讚、心動神移嗎?!怎麼到了劉峰就是被腐蝕了呢?這大概就是年代的力量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思想的力量。直到現在依然流傳著一句話:“貞女失節不如老妓從良”,千好萬好的一個人,犯一點點錯似乎都應該被千刀萬剮。但是劉峰愛上林丁丁又有什麼錯?活雷鋒不能有愛情嗎?在我看來,應該是他錯誤的表達方式吧,畢竟他強行抱了人家……唉,還是鄧麗君的歌害了人家呀……

“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那是多麼令人可歌可泣的史詩。一部影片,讓我看到時代前進的車輪碾壓出悲痛的`轍印。我不禁想,如果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會怎樣?會不會也在希望中努力、在努力中絕望、在絕望中吶喊、在吶喊中死亡?在我們回頭看過去的年代的時候,忍不住唾棄他們的愚鈍,但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又好到哪裡去了呢?

或許,我們的時代已經很好了,雖然鋪天蓋地的真假訊息在身邊炸開了花,快節奏擾亂了步伐,但資訊時代讓我們更便捷地認識了世界,比起改革開放前,已經好太多了,比起我們的父輩、祖父輩,已經太幸福了。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如何能不享受當下,不感恩前人建設的和平年代,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歲月?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又如何能不奮鬥,不致敬鮮血染紅的歷史,不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而奮發圖強?

我們的青春該綻放,體現自己的價值,追隨自己的心意,將眼前的苟且變現幸福;

我們的芳華當奮鬥,擼起袖子加油幹,讓詩和遠方現在就來。

電影芳華觀後感2

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等主演的電影《芳華》,定檔9月30日國慶檔上映,昨日影片沈城點映。電影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相比馮小剛一干前作,《芳華》的作者性最為強烈,更像一幅跌宕起伏的人生畫卷,而馮小剛就是其中的參與者。無論以不同斷點展現時代的變遷,還是歌頌男女主人公美好的靈魂,影片都脫不開“殘酷”二字。

命運殘酷:男女主人公一慘到底

《芳華》以文工團為整體視角展開故事,但線索逐漸匯聚在兩位主人公身上。黃軒扮演的男一號劉峰一直被文工團視為“活雷鋒”,影片以多處細節展現他的熱心腸:幫戰友做沙發、幫女兵擠水皰,豬跑了他幫著攆……正是這樣一個人,內心卻一直壓抑著對女兵林丁丁的愛,最終他終於忍不住抱了對方,卻因“人設”坍塌被逐出文工團。新人苗苗飾演的何小萍出身貧寒,一進文工團就被女兵們集體歧視,劉峰走後她失去了人生動力,最終也被送走,成為一名醫務兵。在前線,劉峰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失去了右臂;而何小萍也受到驚嚇精神失常。不過電影最後,這對苦命人終於走到了一起。

時代殘酷:“羅曼蒂克”一路消亡

影片時間跨度長達40年,剛入文工團時,女兵們唱著“毛主席就是我們的紅太陽”,初入文工團的何小萍感覺一切都是美好的,“可以每天洗澡了”“不用再吃破餃子了”;隨即改革開放、時代變了,女兵偷偷穿起緊身衣、戴起墨鏡;1979年劉峰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失去了右臂——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6分鐘戰爭場面一鏡到底,展現了馮小剛極強的排程功力;之後文工團解散,3分鐘長鏡頭搖過散夥飯上每一張哭泣的臉;時間來到1991年,當年文工團中的舞蹈演員蕭穗子真的成了明星,吹小號的陳燦成了地產商,獨唱演員林丁丁胖成了“富婆”,而殘疾的劉峰成了混得最慘的那一個;1995年,劉峰和何小萍去祭奠戰友;直到20xx年,影片的敘述者蕭穗子,才得到了這對“苦命鴛鴦”走到一起了的訊息。

檔期殘酷:作者性過強是柄雙刃劍

此前導演馮小剛曾表示,他拍《芳華》是為了紀念自己當兵的歲月,而從該片的故事、節奏和拍攝手法來看,其作者性遠遠超過馮小剛一干前作。影片前一半出現了大段的女兵跳舞、演唱革命歌曲的情節,並配以無比激昂的氛圍,以至於女兵坐在河邊衝腳旁邊也有人吹號、女兵寫黑板報旁邊也有人拉手風琴……這些用今天的眼光看稍顯“魔性”的畫面;文工團“散夥”時的氣氛也被拍得相當悲情。但稍顯擰巴的是,兩位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都是文工團的傷心人,劉峰生活在“活雷鋒”的陰影下,離開文工團時甚至把獎狀都扔了;何小萍在整個文工團生涯中一直受到嘲笑和排擠,這樣的處理方式,很難讓觀眾清晰感受到馮小剛對文工團的態度;相比之下,馮小剛把對戰爭的態度詮釋得非常清晰,不僅批判了戰爭的殘酷性,也借劉峰復員後的遭遇,批判了當下社會遺忘戰爭的可悲。整體上看,《芳華》展現了強烈的作者控制和藝術性,但其故事和表達方式,多少離主流影迷距離較遠。

電影芳華觀後感3

《芳華》把最後的畫面定格在劉峰和何小萍在車站座椅上相擁而坐,悠揚唯美的歌聲《絨花》和畫外音同時響起......我突然間覺得這畫面是那麼美,美得不忍心讓它逝去。

這是兩位歷經了歲月風霜經受了生活折磨而依然熱愛生活的人,劉峰的好,何小萍懂得;何小萍的苦,劉峰懂得,兩個相依為命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言語,這是劉峰和何小萍最好的結局。

“他們話不多,但是看起來比其他人更加知足,待人也更加平和”,片尾那段畫外音詮釋著一個好人內心的溫暖,這是上天賜予好人的禮物,收穫內心的充實和溫暖,物質上貧瘠,但內心富裕、溫暖有力;於他們而言,他們的靈魂屬於自己,屬於自己堅持的信念和自己想要的美好。 他們抓住了自己能夠抓住的幸福,擁有了自己所能擁有的生活,也並沒有放棄自己不該放棄的堅持。

因此,片尾曲出來的時候,我還是把眼淚忍回去了,在我看來,這是他們最好的人生,平和知足內心富裕有尊嚴。

《芳華》是一部把很多人都看哭的電影,《芳華》拍的是誰的人生,為何能賺走這麼多眼淚?

劉峰,一個願意付出的人,一個願意幫助他人成全他人的人,一個善良的人,卻命運波折生活困頓。一個處處幫助他人的好人一次次錯過機會,一次一次地被社會大潮推著向前行走,接受一次又一次並非自願的改變,用盡了全力,卻並未得到常人眼裡所謂成功的人生。電影看似在表現好人劉峰的命運,實則是拍出了所有普通人的人生。《芳華》溫暖平和是歲月之禮

寫實的電影擊起大家的共鳴,這便是馮小剛的厲害之處。在時代大潮面前,文工團不想解散也要解散;在工作安排面前,你不服從也必須服從,讓你上戰場,讓你下醫院,讓你當英雄......普通人沒有能夠扭轉趨勢的大潮,也沒有能夠對抗強大的團體,唯一能夠儲存的或者就是自己內心的那份堅持。

人生的芳華時代,理想飛揚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夢想;年輕的特點就是對社會認知不夠,幻象美好。可歷史的現實是,在時代大潮面前,沒有多少人能夠先知先覺,也沒有多少人不會迷失,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實現完美轉身,絕大多數的人都要接受普通人的命運。《芳華》溫暖平和是歲月之禮

所謂普通人就是,總有夢想遙不可及;比如林丁丁,夢想可謂破滅了一次又一次;比如蕭穗子,心愛的人最後成了閨蜜的老公;又比如劉峰和何小萍,現實生活裡的種種艱辛和不易。這些普普通通的人,這些現實生活裡的你們和我們,都在經歷著馮小剛鏡頭下的人生,只是時代不同而已。

馮導對人生的感悟入木三分,他永遠會站在一個合適的地方,指著前方告訴你,這才是生活。《芳華》的創作是貼近生活真實的,不同於陳凱歌的作品。我曾經和朋友笑談,如果把他倆比作畫家,馮小剛是寫實派,陳凱歌則是抽象派,寫實派的作品比較容易被讀懂,更易被接受,但要出精品確也需要厚實的功力,而馮導在我眼裡是功力深厚的一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