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講話技巧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1W

領導講話技巧1

一、領導講話的特徵

領導講話技巧

一個領導講話的微觀性目的很多,具體的場合會有具體的講話目的,但其最終目的是要做到使講話內容深入人心,使聽眾心服口服,從而感染聽眾,促使其按照領導者的意圖行動。這一目的就決定了領導講話應該具備下列五個方面的特徵。

1、框架高度概括、條理清晰。

領導講話總的來說都愛講出個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這是條理性,比如在開會的時候,就是這樣的,討論一個事件,解決兩個問題,發表三點意見等等。而高度的概括性就是要求講話的框架具有高度的語言概括性,這裡有兩層意思:一,在條理性的基礎上,用數字化的方式,來進行概括。比如對於今年的工作,一個目標、兩個達標、三項跨越;二層意思就是玩文字遊戲,如:我心目中的好官,要我來說的話就是四個字,那就是高遠定正。高就是站的高看的遠,定就是要堅定不移的站在人民的立場,為老百姓說話,正就是要方向正確,自身正直,一身正氣為人民服務。

2、內容深入淺出、旁徵博引。

領導講話總有其目標性,一段講話是否達到了它的預期目標,要看它是否被聽眾所理解、所接受。聽眾理解了、接受了,才能明確自己的行動方向。反之,聽眾一頭霧水,似懂非懂,是不可能配合領導者採取行動的。領導講話的這一特性決定了領導講話必須事先站在聽眾的角度上,依據聽眾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聯絡實際、深入淺出。陳毅同志在1961年發表的《在戲曲編導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侷限性”問題的解釋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在講話中,為了說明侷限性,他列舉了曹操、陶淵明、武則天、曾國藩等人的事例。通過對這些具體歷史人物的精當中肯的分析和評價,既做到了聯絡實際,又做到了深入淺出,使“侷限性”這一本來深奧抽象的命題變得淺顯易懂,聽眾始終聽得津津有味,絲毫不覺得枯燥難懂。

3、內容充實具體、言之有物。

要做到這一點,領導必須在講話前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這是由領導的特殊身份和作用所決定的。領導者是被領導者行為方式的引導者。講話者在開口前如果不瞭解聽眾的心理,就不可能做到講話內容充實具體、言之有物、擲地有聲。現實中不難看到一些領導由於事先沒有做好深入的調查研究,當在公眾場合被邀請講話時,就會出現支支吾吾、左顧右盼、四處求援的窘態。這樣的講話不僅不能起到引導和感召群眾採取行動的目的,反而使自身形象和威信在群眾中大打折扣。戰國時的張儀為推行“連橫”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有“三寸不爛之舌”。他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言之有物,講話內容充實具體。他充分了解各國的形勢和軍事力量,瞭解各國國君和將士的心理,從而對自己的遊說目標非常明確,使被勸說者心悅誠服。

4、語言的樸實無華、感情真摯。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情感,只要他一開口,總是在試圖以自己的情感影響別人。我們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情才能達理”,“感人心者莫先手情”。真摯而健康的情感可以感染聽眾,使之按照講話者的意願去行動。伴隨真情實感的必定是樸實無華的言詞,過多的言語修飾有時會削弱情感的真摯度。澳門特首何厚鏵在1999年的選舉中獲勝。在參選前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記者讓他談談對澳門的認識、對自己參選的認識時,他說:“澳門是我生活、家庭和事業的根基,澳門的一切,伴隨著我長大。澳門人的思想,薰陶我的性格;澳門人的憂樂,與我息息相關。我對澳門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歸屬感,鞭策我要貢獻所長。在澳門重投祖國懷抱之際,我身為一箇中國人,理應當仁不讓,竭盡所能,以自己的一份熱忱,來承擔這一歷史使命。”“我的參選是澳門人給我的一個機會,容許我把自己對澳門的深厚感情進一步昇華,變成無私的奉獻。”短短的幾句話裡,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對選民的曲意逢迎,有的是自己對澳門發自內心的熱愛,合情合理,不能不使聽眾為之動心、為之折服。

5、印象真誠坦率、言行一致。

普希金說過:“用語言去把人們的心靈點亮!”講話時怎樣才能用語言把聽眾的心靈點亮呢?筆者認為,應當以坦誠的態度,說真心話、實在話,道出真實的感受。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往往是不隱瞞自己對具體事物的觀點和認識的,在對群眾的講話中,總能給人留下真誠坦率的印象。如果群眾發覺你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們就不會再信任你。領導的話講得越具體、真誠、坦率,越能贏得群眾的信賴;話講得越抽象,離具體事物越遙遠,給群眾留下的印象越淺,贏得的信任度越低。周恩來總理所到之處,其講話內容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真誠、坦率和言行一致。周總理曾在1949年5月做過一次《學習毛澤東》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以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姿態,反對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他說:“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祕的、無法學習的領袖。”周總理對自己也是從不神祕化。他曾多次如實、公開地介紹自己的家庭出身、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自己成長的曲折過程。這種無產階級革命家光明磊落的襟懷,平易近人的風格,使他與聽眾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始終處於真誠和坦率的氛圍中,聽眾自然就很容易接受。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就是周恩來總理人格魅力之所在。

二、領導講話稿寫作要求

領導講話稿不同於一般應用文,其特點是有內容的針對性、表述的口頭性和受眾人的現場性。因此,領導講話稿的寫作有其特定的要求。

1、講話稿的篇幅要有規定性

講話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對講話稿篇幅要有特定的要求。一般來講,表彰大會、通報會、慶典會等講話要求篇幅不能太長,避免喧賓奪主;會議的主題報告相對來講篇幅要長一些,但也不宜過長。這就要求講話稿中心突出、目的明確、觀點鮮明、簡明扼要,切忌誇誇其談,拖沓冗長。

2、講話稿的語言要考慮它的特定性

講話稿的語言介於書面語言和口頭語之間,既要有書面語言的精練、準確、乾淨,又要有口頭語的通俗、生動、易懂,講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流暢順耳,以便於講話者表達,易於聽眾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講話稿的語言把握上,既不能故意賣弄文才,華而不實,也不能跟嗦隨便,不講究章法。要避免使用生僻的詞語,儘量少用或不用令人費解的文言詞語;對涉及的專業術語,要視聽眾的情況,斟酌使用。講話稿要求語言通俗,容易接受,切忌轉彎抹角,含沙射影,晦澀難懂,力求在平實中求生動,在準確中求精練,在簡明中求風格。由於講話具有現場性,因此撰寫領導講話時必須把握現場氣氛和場合,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在什麼場合講什麼話。我們常講,講話要得體,指的就是講話要符合講話者的身份~習慣、風格和講話場合的要求。

3、講話稿的內容要有針對性

講話稿的內容是由會議的主題和講話者的身份來決定的。因此,每寫一份講話稿,必須首先了解會議的主題,講話的場合、背景,瞭解會議是在什麼情況下召開的,會議的性質和議題是什麼,領導者對會議的內容有什麼明確的指示等,也要考慮到昕眾的身份、背景情況、心理需求和接受習慣。同時,講話稿內容的確定,還必須根據講話的性質決定。如果是會議的主題報告,要考慮到內容的全面性,著眼點是反映工作全域性,它要求反映本系統、本單位的整體情況;要考慮到觀點的集體性,它代表一級組織對整體工作的評價和部署。儘管由領導者宣讀,但它是領導集體意志的反映,從構思到定稿,必須體現集體的意志,初稿形成後,必須先在領導班子會議上討論通過。同時,還要考慮到工作的指導性,準確評價過去的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任務,明確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具體安排下級工作,指導和推動全域性工作的開展。如果是會議總結講話,要總結會議的收穫,並依據講話者的身份,就會議討論情況和主題報告未涉及的內容進行闡述。如果是補充性講話,一定要注意它的補充性,不要重複別人的講話,而是將他人沒有講過的、又非強調不可的意見說出來。如果是撰寫表達意見、建議的講話稿,觀點要鮮明,中心要明確,態度要明朗,不能含糊其辭,模稜兩可。上述幾類講話稿,除主題報告外,都要簡明扼要,乾淨利索,不宜長篇大論,以免喧賓奪主。

三、領導講話的策略

領導者講話時注重策略性更為重要。正所謂“水無常形,話無定格”。由於具體情況不同,說話並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同一個人說,結果往往並不一樣。因此,領導者講話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富有策略性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來說,講話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幾種。

1、簡略與囉嗦的策略

語言簡潔是一個人果斷性格的表現,是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高超的表現。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而重複囉嗦是指說話的冗餘度大,能表達語氣,增加聽者印象,提高聽的效果。不過,領導者必須懂得簡潔不等於簡單。在許多情況下,要言不繁,一語中的,比起長篇大論要難上許多倍。當然,在必要時也少不了多囉嗦幾句。這主要取決於聽話人的理解能力。

2、明確與模糊的策略

明確與模糊是相對的。作為一個領導者,在日常交際中,除了使用模糊語,更多的地方需要使用語義界限明確的詞語。究竟何時用模糊語,何時用明確語,則取決於交際的目的、交際的情境和交際的物件。一般來講,正面語言如表揚時要用明確的語言,可以提高表揚的效力,從而激勵被表揚者和大家的熱情。而批評他人、給他人提意見,或遇到一些不便與他人交底的話,最好使用模糊語言,不宜直來直去,更不要把話說絕說死,做到對事不對人。

3、意在言外與因勢利導策略

意在言外,也可以理解為欲言先抑,是一種間接的表達方法。其巧妙之處在於發言者迴避正面回答問題,在保持緘默的同時,巧設迷惑,使對方主動連續反問。而每一次發問都比前一次更接近於發言者的真實意圖,最後以畫龍點睛式的手法結尾,做到點到即止,使對方在自己的發問和得到的間接回答中思索、解疑,最終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因勢利導也與之相似,即講話者沿著對手的邏輯,一步一步的引誘對方向自己的中心話題靠近,最後產生恍然大悟的談話效果。

4、直言與含蓄的策略

有些人性格外露,簡單的交談就能看出他的心底,這種人與人相處能以誠相待,心計不多。有些人則顯得有涵養,說話委婉,含蓄且留有餘地,比較注意說話藝術,與人相處時討人喜歡。比較起來,這兩種人說話的格調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一般來說,講話直言不諱,刺激性也較大,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甚至得罪人。而含蓄隱含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的意思。委婉的話更顯得有禮貌比較得體,讓人聽了輕鬆自在,愉快舒暢。因此大多數人不喜歡直言不諱的說話方式,多愛聽委婉含蓄的話。

領導講話技巧2

企業領導人講話一般是不用寫稿子的,但諸如職代會、動員會、彙報會、成果展示會、新聞釋出會等重要會議則需要事先擬定講稿。為企業領導撰寫講話稿是企業祕書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其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的主要方式。

一、從領導角度、統攬全域性

起草領導講話稿,主導地位是企業領導,執筆者只是為領導提供一種文字服務,是代領導“立言”的。因此,從領導角度、統攬全域性、是寫好講話稿的前提。如果企業領導是經理,祕書在動筆前和下筆時一定要記住:“我現在就是經理”。它對寫稿的成功是大有好處的,先要做到“三性”。

一是全域性性。從講話者的身份來講,講話稿的內容必然要關係到全域性工作,體現全域性的面貌、推動全域性的改革、穩定和發展。因此,立意要從全域性出發、從經理的角度出發,才能符合領導講話的身份。

二是號召性。領導講話的目的是為了針對實踐工作、下達任務或提出要求和奮鬥目標,鼓勵職工群眾為完成目標而努力。因此,在講話中就要闡述某項工作的重要的意義、目的、用語就應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三是指令性。講話稿無論是代表領導個人或集體、只要在會上經某領導口中講出、就表達了企業領導的意見或看法、就形成企業近段時期的指導性意見、是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體現權威效能、具有指導意義。這“三性”表明,領導講話稿必須體現“領”和“導”的作用,達到起點高、立意深、“語適其位”的效果。

二、蒐集材料,分析綜合

撰寫領導講話搞的關鍵是要廣泛蒐集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材料充實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物才能加深聽眾的印象。為闡述好講話者的意圖和目的,材料的使用必須貼切準確,不能“下筆前言,離題萬里”。這就需要將材料進行分析綜合,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一是深入基層。企業領導的主要精力抓生產經營,改革和發展不能專門坐下來詳細研究文稿,只能簡略地談些工作思路、打算和想法。若遇到工作報告、經驗交流等,它又代表一個企業領導集體所作,領導向執筆者提供的材料就更少。因此,深入處所,班組、這是解決講話稿材料不足的最佳辦法。到職工群眾中搜集材料,要注意兩個方面:

①深入基層,瞭解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等問題。通過廣泛地調查研究,與職工群眾談心,認真聽取與講話稿相關的反映和呼聲;

②參加各類會議,參閱來自各方面的彙報材料,綜合概括與講話稿相關的各類素材。這樣在領導意圖和思想的統領下就能使講話的材料豐富充實,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是獨立思想。講話稿成稿前,必須將素材認真地分析綜合、驅使材料為領導的思想服務。撰寫者不應該認為領導講話材料的組織和取捨該由領導敲定。一位領導說:“在獨立思考的同時,必須吃透‘三頭’,才能充實筆頭”。撰寫者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令,認真領會上級有關指示精神,並能準確運用。其次,還要認真吃透“下頭”,也就是要了解基層各方面的情況、隨時掌握職工群眾在想什麼、缺什麼、盼什麼。再次,還要吃透“頭頭”,要認真領會企業領導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處理問題的基本思想。這樣,撰寫者才會圍繞領導的意圖進行獨立的創造性的思考,使領導的意圖更趨於完善。獨立思考在不違背領導講話目的前提下,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上升到領導的觀點。

三、把握政策法規,體現行業特點

領導的講話稿大都是根據中央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檔案或會議精神、結合本單位實際做出的。此外,還必須佈置本單位的工作,如行業特色的生產經營、內部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因此,企業領導的講話稿必須把握政策法規、體現行業特色。

一是上令下達。領導的講話稿是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主管部門工作精神在企業的體現,特別是佈置工作任務時,講話稿更要把握好上級的政策法規,否則企業的工作就難以開展。正如一位領導說:“要臺下的人聽我講的,我的先把我坐在臺下聽到的講出來,做到上令下達”。因此,在撰寫講話稿時,貫徹上級指示精神,以上級的指示為“綱”,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為“目”,是上情和下情融會貫通,做到綱舉目張,寫稿就順暢了,也才能保證講話稿的質量和它所起到的作用。

二是體現行業特點。企業領導的講話稿應注重行業特色。即使是思想政治工作,技術質量的專題講話也不應離開。因此,在講話稿中、舉事例,讀資料都應該儘量採用本單位的近期數字,這樣才能贏得聽眾、使聽眾有貼切感,才能起到指導工作和交流經驗的目的。

四、謀篇佈局、講究風格

領導講話是讓臺下的聽眾聽的,撰寫講話稿要精心謀篇佈局,講究語體風格。

一是多推敲。講話稿屬於一種應用文,它有一定的規律。固定的結構形式,明確的標題,稱謂和正文,不同型別的講話稿有不同的具體要求等。對於講話稿的主體部分,精心思考、謀篇佈局尤為重要。在寫講話稿的主體部分和結構佈局時的基本思路:

①在起草講話稿前根據會議中心議題寫出講話稿的框架、確定寫幾個什麼問題,並提出思想、觀點和措施等。

②講話稿的結構要根據內容需要和篇幅的要求,突出重點,重要的問題可單獨列出小標題、詳細闡述:不重要的問題在概述時簡略敘出;③把握層次、做好邏輯安排。全篇可分幾個部分,每部分分幾個層次。排列順序應體現出時間的先後,內容的主次、事物的內在聯絡和公眾感受的習慣。一般來說總結工作在前,安排任務在後,講述措施應在下達任務之後。在此基礎上,做到有明快的開頭、生動的結尾,使首尾呼應。

二是讓數說話。我們的工作乾的好不好,取得哪些成績,還有哪些不足,作為企業是會有很多資料來說明比較的,講出來職工群眾就清楚了。同樣,我們在下達生產經營目標時,說明一種現象或問題。也可用資料、用百分比來分析對比,讓職工群眾通過比較、推理揭示現象的存在、問題的程度、工作進展的情況,從而使人們加深對道理中觀念的認識,使人信服。利用資料,還可通過引經據典、論述等方法加強講話稿的說服力。

三是為文先看人。領導的講話稿因為是特定人在會上的講話,也就應有適合其人的語體風格。

①講話稿的共性風格。由於領導的身份不同於職工群眾,講話又有具有明確的目的、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領導語言特色。它具有明確性、指示性和分寸感。

②講話稿的個性風格。領導亦是各個具體人、個人性格喜好、講話態勢各異。因此,我們既要使語體風格於領導的身份和所述事物相吻合,又要因人而異,“投其所好”,把領導所思所想所說的東西寫出來,儘量體現領導的講話特點和語言風格、做到文如其人、話如其人、增強講話稿的吸引力。

五、反覆修改、貼近聽眾

講話稿要由領導到會上去講,定稿是講話的領導拍板,這樣即使使撰寫者已經認為成稿、也還面臨修改、再修改的命運。撰寫者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和正確的認識、做到反覆修改、力求貼近聽眾。

一是文章不厭改。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修改講話稿。因此:

①虛心聽取講話領導的修改意見。一般來說,領導是會賞識好文章的,儘管他是講稿撰寫的參與者,但在草擬過程中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因此在審閱過程中就會對講話稿看得比較清楚、比較客觀。

②廣泛聽取職工群眾的修改意見。在企業內外、寫文章的人不太多、而懂文章的人確實到處可見,要做“求教者”,甘當國小生,不恥不問、多問、只要對方說得對方說得在理,對講話稿有益,就虛心採納,按其意見修改潤色。久而久之,就會提高撰寫講話稿的水平。

二是聽發自心底的掌聲。講話稿由領導口中讀出,接受臺下聽眾的評判。講話稿寫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最有力的判斷標準是能否聽到聽眾發自心底的掌聲。這個標準也許提高,但卻是撰寫者努力追求的目標。

三是要注意講話稿的特殊性,儘量使領導的講話貼近聽眾、貼近基層,對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提出具體措施、增強感染力,引起職工群眾的共鳴,發出由衷的掌聲。撰寫講話稿、貼近職工群眾,要做到三點:

①語言生動。領導講話的語言不僅要準確,而且要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富於感染力,不要乾巴巴的毫無感情色彩。

②語言要貼切。講話稿不同於書面語,在講話稿中要儘量避免長句和文言詞,根據聽眾不同物件採取不同層次的語言方式。對職工群眾、對知識分子、對中層幹部、講話的口氣、語調和措詞應有所區別。要讓職工群眾感到領導平易近人,要讓知識分子感到領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讓中層幹部感到領導決策有方。

③注意修辭。講話稿不應寫得很沉悶,而應讀來琅琅上口。要多用字音響亮、聲調和諧的詞句,讓聽眾順耳入心。如談到深化企業內部、開拓市場時,就曾在領導的講話稿中用過“職工的心,企業的根”,“留人亦留心,企業活力增”、“既不丟芝麻、又要揀西瓜”等這些形象簡潔的語句,頗能準確表達一種理念和意圖。

一篇好的企業領導講話稿,既是主講人思想的體現,也是企業形象的表述,又是撰稿人辛勤勞動的成果。因此,在新形式下、撰寫者必須掌握多種寫作技巧,通過從理論到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再上升到理論,把企業領導的講話稿寫得更好。

領導講話技巧3

領導講話稿寫作的技巧一:符合領導意圖

講話稿是領導的講話,如何發揮需要嚴格依據領導意圖來進行,而不能自己隨意天馬行空。當然,貫徹和符合領導意圖並非絕對的“奉命行事”,如果在領會領導意圖中發現有什麼不妥,有什麼疏漏,應該大膽向領導提出來,及時修正。

領導講話稿寫作的技巧二:取好標題

通常情況下,很多人會以為標題寫成“XX的講話”就成了。其實不然,題好文一半,有一個好的題目,又有優秀的小標題,一篇講話才有了主心骨。一個好標題必須具備這樣特點:既要簡潔準確、生動鮮明,又要表達核心思想、反映事物本質,還要讓聽者一聞鍾情、引發共鳴。簡而言之,就是聚焦準確、站高望遠、精闢獨到。

領導講話稿寫作的技巧三:提煉觀點

所謂觀點,在講話稿中,就是將主題滲透到內容的關鍵性提法和主張。有時候表現在段落的小標題,有時候出現關鍵句,即觀點無常勢。

一是確定。即觀點要圍繞主題來展開,切莫“離題千萬裡”。

二是明確。觀點的態度要明確,直截了當,絕不能模稜兩可。

三是準確。觀點要符合上級精神,切合本地實際。

領導講話稿寫作的技巧四:結構合理

結構是講話稿的骨架,它是圍繞講話主題的需要,通過層次與段落進行合理的組織與安排,使各部分緊密銜接、彼此響應,共同為主題服務。

第一,內容決定結構。結構必須謀定而後動,緊密圍繞內容,緊緊扣住主題思想謀劃結構,在結構中凸顯主題思想,謹慎考慮全文如何佈局,採取哪個具體的結構。

第二,不能“墨守成規”。講話稿的結構不應該有某種“模式”,固守模式必然導致結構雷同,那就呆板和僵化了。

第三,要富有邏輯性。結構做到嚴謹完整,但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的需求善於變化,要像寫書法一樣講章法,安排結構主次得體、詳略得當,分清輕重緩急。

領導講話技巧4

一是部署動員型。

專指工作部署會或動員會上的講話材料。內容主要有:完成工作任務的意義,工作任務的具體內容,需要把握的問題以及有關希望和要求。起草這類講話材料必須注意三點:首先,要有很強的啟發性。說理要有根有據,有理論色彩,通過闡述,使與會者對某項工作任務引起高度重視。其次,要有很強的鼓動性。語言要以肯定、表揚、鼓勵為主,用字造句要講究生動,通過闡述,使與會者群情激昂,鼓舞鬥志。另外,還要有很強的指導性。不僅要講清意義,更要提出指導性意見,使與會者聽後在落實具體工作任務中便於操作。

二是總結報告型。

專指某一項或幾項工作、一段時期或年度工作總結會上的講話材料。這類講話材料的一般構成是:第一,要用確切的語言對工作作出評價。工作完成得怎樣,是否達到預期目的,評價要實事求是。第二,要對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第三,要對今後的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這類講話材料篇幅較長,份量較重,通常是會議的主報告,要求也比較高。起草時,除了要注意觀點鮮明,層次合理,內容豐富外,主要是要安排好材料的結構,搭好骨架,理清脈絡和思路,做到眉目清楚,使人聽後感到有條有理,便於理解接受。

三是傳達貫徹型。

專指對上級會議、有關檔案以及指示精神進行傳達貫徹的講話材料。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別人作專門傳達,領導事後進行補充強調。這種講話材料主要由個人的感受體會和貫徹的意見要求兩部分組成。另一種是領導本人作傳達。這種講話材料,一般先要將上級精神或原文不動地作傳達,或進行串講,然後提出個人的感受體會和貫徹的意見要求。起草傳達貫徹型講話材料,主要應注意三點:一點是要準確把握上級的指示精神。十分重要的要原文傳達,不是原文傳達的要準確概括,不能隨意發揮。再一點是要十分鮮明地表明領導的貫徹意見和態度,起好導向作用。還有一點是提出有關要求要清楚明瞭。

四是研討輔導型。

專指在座談、討論、研究、交流會上的講話材料或講課材料。研討型講話材料通常有兩種結構:一種是縱式結構,圍繞中心思想,先講“為什麼”,再講“是什麼”,然後講“怎麼辦”。另一種是橫式結構,圍繞主題,並列提出若干個問題進行闡述。這類講話材料內容上要強調思想性、理論性,語氣上闡述觀點、交流情況、探討問題一般都是平等商談。輔導型講話材料,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圍繞某一門學科或某一個問題進行系統講解。如哲學、高科技知識輔導等等。這一型別的講話材料,強調系統性、權威性和準確性,引用要有出處。還有一種是圍繞某一項內容、某一個問題發表自己的體會和見解。如十五大精神輔導,《決定》精神輔導等。起草這一類講話材料,可以先作整體串講,然後寫領導的感受和體會;也可以就一個或幾個重點內容、重點問題寫領導的看法和收穫。

五是表彰號召型。

專指在表彰、慶功會議上的講話。這一型別的講話材料結構比較簡單。首先,要交待背景材料,比如,在抗洪搶險營模表彰會議上的講話,開始就要交待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洪災,洪災到了什麼程度,帶來了多大損失,部隊是奉哪一級的命令,執行任務時間有多長,取得了多大成績等等.然後,再介紹被表彰者的先進事蹟。最後,發出學習號召。起草這類講話材料,要注意兩點:一點是交待背景和介紹先進事蹟要高度概括,很少展開;另一點是發出學習號召,重點要寫清楚向先進學習什麼。

六是社交禮儀型。

專指在比較隆重的會議上或在比較隆重的交往場合上的講話。如祝詞、歡迎詞等。這類講話材料的內容通常有:代表個人或組織,對會議或某一件事表示祝賀,向對方表示歡迎或感謝,對會議或某一件事的意義進行充分評價,自己的感想等等。起草這類講話材料,主要是要短小精悍,文字要乾淨,語句要朗朗上口,富有感情.

領導講話技巧5

寫好領導講話稿的技巧

寫領導講話稿要弄清三個問題,給誰寫、寫什麼、怎樣寫。所以要做到“三研究”,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

一、準確把握領導意圖

鄧小平同志指出:“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這深刻揭示了文稿在領導工作中的重要性。起草領導講話稿是祕書人員服務決策和輔助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質、理論水品、思維能力和寫作功夫的重要途徑。

讓領導滿意是起草領導講話稿的首要標準。只有領導點頭了,才算是“大功告成”。想讓領導認可,就一定得研究領導。可以說,準確把握領導意圖是寫好領導講話稿的關鍵環節。

(一)跟領導。把握領導意圖最好能跟隨領導。跟會議。領導的思想系統地“晒”在會議報告中,所以我們傳達上級會議精神時,總是說主要精神在主要領導的講話裡。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領導的思想還往往流露在脫稿講的那些話裡。跟調研。領導的閃光思想很多“露”在調研考察中。一如水遇石而激起浪花,領導思想與基層實際一“碰撞”,常有“金光閃爍”。跟接訪。領匯出訪接訪,常有新的思想“進進出出”。包括餐桌上、茶几上、處處留心必有所獲。需要強調的是,跟著領導跑,不能“甩手甩腳跑”。不管領導安排沒安排,要求沒要求,相機、錄音筆、筆記本都是應該帶的,只要沒有特殊交代,領導“開講”就“開錄”,回來後整理成文,特別是對領導脫稿發揮的內容,要進行“再消化”,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對把握領導意圖很有幫助。同時,跟領導的過程中,精彩的觀點要記,典型的事例要記,重要的人名地名事名要記。這是跟領導的責任。

(二)找領導。很多寫領導講話稿的祕書尤其是一般祕書不可能總是跟著領導跑,接受的是來自領導們二傳甚至三傳四傳過來的指示。這種情況下必須自覺主動地“找領導”。找動態新聞。領導“講”到哪裡,祕書就“追”到那裡。電視新聞、報紙新聞、網路新聞,特別是領導下基層的當地媒體新聞,一定要看。找會議資料。自己不能參會,就讓會務組的同志留套會議資料,會後仔細學習。找講話檔案。重要講話肯定會發檔案或者發“通報”,有的還會在網上釋出,這些必須找來學習。特別是遇到新領導上任,要想熟悉人,必先熟悉文,應該主動尋找領導原來任職時的講話材料學習研究。平時注重積累,建一個資料庫,把所服務領導的資料都放進去;建一個思想庫,把領導的思想整理後放進去;建一個思考庫,把自己學習領導講話的心得體會連同對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思考都放進去。

(三)幫領導。祕書工作者的參謀助手作用很大程度體現在幫領導上。幫領導準備思想。有位老政研人教導我,“要把最好的糧食賣給國家,要把最好的思想貢獻給領導”。準備的不一定有用,但多少給領導以參考、以啟發。幫領導發掘思想。領導要講話了,稿子怎麼寫是給辦公室的一道題。這種情況下,要積極主動地請示領導,求得更多、更明確的指示,然後按照領導指引的“大方向”前進,向領導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發掘。如果能和領導坐下來商量研究最好,當面接受領導意見,大膽提出自己想法,互相交換、互相啟迪、互相促進,一起深化思想、細化內容、具體化提綱。幫領導擴充套件思想。領導有指示或者批示,其思想可能來自一個點、一件事、一個方面或者一個階段,這種思想需要祕書進一步做好點和點的連結、事和事的整合,需要方方面面通盤考慮、短期中期甚至長遠謀劃。幫領導完善思想。把模糊的弄得更清晰,把零碎的弄得更完整,把片面的弄得更全面,把斷層的弄得更系統。

(四)“當”領導。我們常說一句話“關起門來當領導”,又說“平常學領導,寫前問領導,寫時當領導”。寫領導講話必須把自己擺在領導位置上,千萬不能把自己當祕書。給誰寫就是誰,如同演戲,演主席就是主席。我理解,一把手講話應有“五度”:巨集觀把握有高度;全域性謀劃有廣度;長遠考慮有跨度;理解昇華有深度;措施得力有強度。

二、深入研究相關問題

講什麼事就要研究什麼事,但也不能僅僅“就事論事”,而應以所講事情為中心,全方位、立體式研究,在此基礎上,再回到事情本身上來,以更好的解決問題、推動發展。

(一)看上頭。上情要看準。主要看什麼?看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從這些報告中找到大方向、大原則、大目標、大舉措、大政策。看領導同志最新的講話精神。要通過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地方晚間新聞、人民日報和地方黨報,密切關注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的行蹤及相關講話,重點關注他們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看相關會議的檔案材料。

在不違反保密紀律的前提下,與自己研究工作相對應、相聯絡的上級會議材料都要儘可能搞到手,認真學習,深入分析,切實把握其重點、特點和亮點,把握其原則、舉措和要求。看專家學者的理論闡述。寫什麼就看什麼,很多現實的大問題,早就是專家學者的大課題,所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專家”立上頭。有針對性的看點理論著作,會增加講稿的“高度”和“深度”,增加決策的“科學”和“理性”。

(二)摸下頭。下情要摸清。走路只朝天上看是要摔跟斗的,必須看著地面走。下情何處來?從調查研究中來。正如一位領導同志所說,“準備會議,準備檔案,都應把功夫用在調研上,這是很值得吸取的一條重要經驗”。圍繞寫好領導講話稿開展調查研究,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寫好領導講話,是我們以文輔政的必然要求。從平常資料中來。基層刊物、基層簡報、基層檔案、基層領導講話、群眾來信都要看,並且要分類留存,最好還作些筆記。

從經常聯絡中來。有意識地結交一些基層的朋友,多和主職幹部交朋友,多交一些有思想、講真話的朋友,要寫講話了,提幾個問題群發給大家,讓基層的“源頭活水”歡快的流淌進來。從專題座談會上來。可召開專題座談會,請基層的同志提前做好準備,有個書面材料更好,會讓請大家暢所欲言,放開講,實事求是的講,既講成績,也說問題,還提意見建議。

如果不方便召開這樣的會議,可以只讓下面報材料上來,把要說的都寫進去。專題座談會也可以開成專家座談會,請市縣內外或者省內外甚至國內外的專家們來聚一聚、碰一碰,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這對搞好工作、寫好講話都是極有幫助的。

(三)觀外頭。外情要了解。俗話說,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萬里。寫領導講話稿,要有比較意識,要習慣“觀外頭”。怎麼個觀法?學習考察。開門寫講話,不僅要開門走下去,還要開門走出去。委託調查。不能事事去考察,可以委託調查。請外地同行就地搞調查,請基層幹部外出搞調查,還可以請專門調查機構幫助搞調查,把要求說清楚,“借雞下蛋”,一樣“為我所吃”、“飽我口服”。

調閱材料,這是一種很便捷的向外學習方法。想要了解什麼,直接找人家要什麼。媒體查詢。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向外學習的途徑。報刊、網路多種平臺提供我們閱讀學習,尤其是網路,手指輕輕一點,世界盡現眼前。農村有句話:“出門多低頭,進門有柴燒”,平常多剪些粘些,分類收些儲些,寫的時候再查些搜些,大概可以滿足一些寫稿需求。

(四)找前頭。歷史的情況要熟悉。毛澤東同志曾說:“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麼,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他提出“要做系統的由歷史到現狀的調查研究”。找前頭,就是要系統地、發展地、變化地看問題,搞清問題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尋找其中的經驗教訓,挖掘裡面的本質規律。查檔案材料、看歷史文章、訪問老同志都是找前頭的方法和途徑,比這更重要的是學會分析歷史,解剖過程,得出指導當前工作的有用結論。

(五)想後頭。要從長遠考慮問題。我們寫領導講話既要用顯微鏡解剖問題,絕對不能患近視病。有時候要跳出問題想一想,從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從多個方面想一想,像下棋一樣,走一步,看幾步,不要隨意落子。

要順著領導的目光方向,尋找領導的興趣熱點,思考領導未來講話中的重大事情,尤其是事關區域發展的戰略構想、涉及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民生問題、影響社會穩定的政策措施,從長遠的角度,自覺地向幹部群眾請教,主動地向專家學者諮詢,廣泛地吸引各方面意見,以便寫作前、寫作中“有理有據”地跟領導彙報和討論。

(六)把握好度。度的把握是研究問題的應有之義。把握好對重大事情和敏感事情的態度。需要集體研究決定的事情不要匆忙表態,暫時沒有整明白的事情不要急於亮牌,正在快速發展變化的事情不要輕下結論。同時,又要有擔當、有魄力、有膽識,不能在必要時不敢拿出鮮明態度,更不能關鍵時候縮手縮腳。把握好對形勢與任務的分析。從整體大局上、從戰略高度上、從發展方向上認清情勢和態勢,看到優勢和強勢,瞭解弱勢和劣勢,看到機遇,也看到挑戰。

不可高估形勢,讓人盲目樂觀;也不可低估形勢,讓人看不到希望。把握好對前任工作和過去成績問題的評價。這是每位新上任領導都必須正確面對的課題,包括對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有一個客觀準確評價問題。一概否定不會有,一味唱讚歌也不好,恰當地評價、理性地揚棄是我們應取的態度,“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關鍵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把握好講理講情與表揚批評的分寸。

領導講話要有理論性、思想性,要高屋建瓴,但也要有感情、有激情,切忌虛情和矯情。涉及對人和事的表揚與批評,要注意準確把握分寸,不可過重或過輕。大的會議上一般不對具體的人和事作表揚批評,一般表揚只點到集體,批評,只點到現象,特別優秀和特別嚴重的可點到個人。大會的表揚批評要把握分寸,要注意平衡,要掌控效果。

(七)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勤奮是立足之本,研究是優秀之源,善於思考和研究的人往往容易脫穎而出。我認為,研究工作有四大主體----講話的領導,基層幹部群眾,專家學者,還有寫作者自己。

應遵循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反對本本主義;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反對“主觀的抽象分析”;堅持走群眾路線,反對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堅持用聯絡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孤立地僵化地看問題。研究工作可以採用“三四五研究法”----在對講話材料的研究上,去偽存真選有用的材料,去粗取精選典型的材料,去同求異選特色材料;在對講話思想的研究上,由前到後系統地看,由內到外比較地看,由點到面全面地看,由表到裡本質地看;在對講話措施的研究上,說自己的話有思想性,解決現實問題有針對性,代表前進方向有科學性,指導全域性有普適性,“跳起來摘桃子”有可行性。

領導講話技巧6

1、激發員工講話的願望

談話是領導和員工的雙邊活動,員工若無講話的願望,談話難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領導首先應具有細膩、分寸感,注意說話的態度、方式以至語音、語調,旨在激發員工講話的願望,使談話在感情交流的過程中完成資訊交流的任務。

2、啟發員工講實話

談話所要交流的是反映真實情況的資訊。但是,有的員工出於某種動機,談話時弄虛作假,見風使舵;有的則有所顧忌,言不由衷。這都使談話失去意義。為此,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克服專制、蠻橫的作風,代之以坦率、誠懇、求實的態度,並且儘可能讓對方在談話過程中瞭解到:自己所感興趣的真實情況,並不是奉承、文飾的話,消除對方的顧慮或各種迎合心理。

3、利用一切談話機會

談話分正式和非正式兩種,前者在工作時間內進行,後者在業餘時間內進行。作為領導,也不應放棄非正式談話機會。在無戒備的心理狀態下,哪怕是片言隻語,有時也會有意外的資訊。

4、員工在講述中出現停頓,有兩種情況,須分別對待。

第一種停頓是故意的,它是員工探測一下領導對他講話的反應、印象,引起領導做出評論而做的。這時,領導有必要給予一般性的插話,以鼓勵他進一步講述。第二種停頓是思維突然中斷引起的,這時,領導最好採用反問提問法來接通原來的思路。

5、抓住主要問題

談話必須突出重點,扼要緊湊。一方面,領導本人要以身作則,在一般的禮節性問候之後,應迅速轉入正題,闡明問題實質;另一方面,也要員工養成這種談話習慣。要知道,言語囉嗦是對資訊實質不理解的表現,是談話效率的大敵。

6、掌握評論的分寸

在聽取員工講述時,領導不應發表評論性意見。若要作評論,應放在談話末尾,並且作為結論性的意見,措辭要有分寸,表達要謹慎,要採取勸告和建議的形式,以易於員工採納接受。

7、適時表達對談話的.情趣和熱情

正因為談話是雙邊活動,一方對另一方的講述予以積極、適當的反饋,能使談話者更津津樂道,從而使談話愈加融合、深入。因此,領導在聽取員工講述後,應注意自己的態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態、插話和感嘆詞等來表達出自己對員工講話內容的興趣和對這次談話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微微的一笑,贊同的一點頭,充滿熱情的一個好,都是對員工談話的最有力的鼓勵。

8、克服最初效應

所謂最初效應就是日常所說的先入為主,有的人很注意這種效應,並且也具有造成某種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領導在談話中要持客觀、批判性的態度,時刻警覺,善於把做給人看的東西,從真實情形中區分出來。

9、克服自己,避免衝動

員工在反映情況時,常會忽然批評、抱怨起某些事情,而這在客觀上又正是在指責領導。這時領導要頭腦冷靜、清醒,善於聆聽意見,不要一時激動,遷怒對方甚至發生爭吵。

領導講話技巧7

一、關於領導講話稿的基本分類

領導講話稿適用範圍相當廣泛,種類也比較多。一般可分為3類:

(一)會議類講話稿。我們經常召開一些會議,如:黨代會、黨委全委會、政府全體會、經濟工作會議等,另外還有很多座談會、研討會。根據會議性質不同,講話稿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黨代會的規格比較高,講話稿要能體現方針政策;座談會的講話稿則比較隨意;部門內部的講話稿,講工作可能比較具體。

(二)宣傳類講話稿。包括:廣播、報紙上發表的各類領導講話。因其面對的群體不一樣,要有宣傳性、通俗性、鼓動性。

(三)禮儀類講話稿。包括各種致辭、祝酒辭之類。

按照所參加會議的性質,也可以分為工作會議的講話稿、專題會議的講話稿、代表大會的講話稿、座談會的講話稿、研討會的講話稿、各種節會慶典致辭等等。

二、關於領導講話稿的主要特點

(一)權威性。會議講話歷來是各級領導宣傳政見、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領導講話不同於一般的演講和發言,目的是貫徹上級的指示精神,實施本級的決定,對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學性、指導性意見。因此,領導講話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全域性性、綜合性、指導性、有效性。領導者職務的不同,講話的權威效果也不同。

(二)思想性。領導講話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論性、教育性,起點要高,立意要深,這樣才能讓人思考,讓人信服,讓人知道其所以然,從而打動聽眾。

(三)鼓動性。領導者要達到某種政治目的、部署某項任務、針對形勢、問題或某種思想動態,展開富有啟發性、示範性的議論,提出目標,發出號召,通過講話起到激勵、鼓動的作用。

三、關於起草領導講話稿的六個步驟

領導講話,總是要通過闡明一定的道理來說服人、教育人,“以理服人”可以說是講話所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但是如果僅僅以此為根據,通篇都是名詞、定義、概論,一味進行簡單的“滿堂灌”,會使人覺得深奧難懂。起草領導講話稿,要將說理性與通俗性結合起來,使所要闡明的道理生動、明瞭,聽眾易於接受,把高深的道理講得明白流暢、簡單透徹。首先需要寬廣的知識面和具有靈活運用語言的功力。撰寫講話要想事理嚴明而又深入淺出、明白通暢,撰稿人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平時注意積累各學科的知識,並在實踐中注意培養自己的悟性與靈感。其次,掌握語言的技巧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講話語言的技巧是多種多樣的,如借題發揮法、引經據典法、用數字說明法等,掌握一定的技巧,並在起草中靈活應用,會使領導講話有理有據,生動有趣,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通過這幾年的具體寫作探索,我覺得寫好一篇領導講話稿要把握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要全面吃透上級精神。領導講話一般都是傳達落實上級檔案或會議精神的,本單位開展一項工作也必須保持和上級精神相一致。所以,一定要明確上級精神,總體上講的什麼,重點是什麼,當前做什麼,應注意些什麼問題等,都要反覆學習,緊緊把握。只有這樣,才能為寫出高質量的講話稿打下基礎。如何吃透上級精神呢?要注意準確歸納。因為上級檔案、會議精神往往博大精深,要善於抓住中心,把握主題,突出重點,否則就會覺得句句都重要,難以取捨,不得要領。既不能照搬照抄,又要對基本精神、關鍵論述等適當學用。關鍵要掌握好一個“度”,實際操作上,前輩們曾經有過“三個三分之一”這樣的總結,即上級精神三分之一,領導要求三分之一,草擬者自己的思想三分之一。如何準確把握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在起草文稿時,著力研究上級精神,深刻理解精神實質,把握政策準確全面,引用政策原汁原味,落實政策不折不扣,確保上級精神在文稿中得到切實體現。二是在文稿稽核時,看其內容是否符合上級精神,所提措施辦法是否與現行政策相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做到貫徹上級精神全面不變形,體現上級政策規定具體不走樣。

第二個步驟,準確領會領導意圖。起草領導講話稿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我寫”,而不是“我要寫”,屬於一種被動型寫作。要想以己之筆寫出領導的心中所想,變被動為主動,就必須把領導的意圖吃透、弄準。“領會上頭,摸清下頭,兩頭一碰,才有寫頭”,能否領會好領導意圖,是決定講話稿寫作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必須把握領導思想,表現領導主張,體現領導要求。認真按照領導思路打磨文稿,做到領導的思考深入到什麼層次,講話稿就準確表達到什麼層次;領導的指向觸及到什麼方位,講話稿就準確跟進到什麼方位;領導的要求具體到什麼程度,講話稿就準確反映到什麼程度。講話稿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的認可程度和滿意程度。常言說:“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於誰,文章思維和特徵服從於誰,這是授命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則。在這個基礎上融會有關政策、精神和理論,結合本地單位工作實際,再在領導的意圖上進行闡述發揮,這樣的授命寫作才能寫得好、過得了。領會領導意圖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學習好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瞭解熟記每個時期本地區本單位的目標定位、重要思路和重大決策。如我們縣十二屆一次黨代會第一次會議提出的打造“一區兩都五中心”支撐載體,加快建設經濟實力強、城鄉環境美、生活質量優的幸福奮鬥目標,縣委十二屆黨代會第四次會議提出奮力建設成渝中部特色縣域經濟強縣的目標定位,縣十三屆二次黨代會提出的著力夯實“一區兩都五中心”支撐載體、加快打造“三城”增長引擎,全面建成成渝中部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奮力建設美麗繁榮怡然目標定位,等等,這些都是符合實際,承上啟下,一脈相傳,具有特色的目標定位和思路決策,在起草領導講話稿時就要好好把握和具體體現。二是主動爭取參加本地區本單位的一些重要會議,瞭解一個時期上級領導擬安排的工作重點、原則、要求、措施,掌握領導層的活動意向和動態,瞭解領導個人平時的一些思路、觀點和構思。三是積極參與領導參加的活動,與領導經常討論交流一些問題,瞭解領導者思考和關注的熱點問題、重點問題。四是直接具體領受領導指示,最好是當面徵詢領導者的見解、構思和想法。五是熟悉領導者的領導習慣,注重掌握和了解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和講話習慣。

第三個步驟,要大量蒐集寫作素材。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飲”。素材,是寫作的基礎。起草講話決不可憑主觀想象,而是要建立在充分素材的基礎上,實際上是對素材的歸納、消化、加工和昇華的過程。首先注意平時收集分析材料。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包括綜合情況、重要資料、生動事例及重要思想觀點。“備料”一定要充裕。收集材料途徑有三:一是調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現實材料。常言說,“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調查研究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現場,沉下去,摸實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唯上,不唯書,堅持真理,不看風使舵,不隨風倒,收集翔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二是廣開材源,積累第二手材料。即經常收集一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材料,分類歸檔,便於查詢使用。如縣委、縣政府發的一些重要檔案、領導重要講話的通報、領導活動相關資訊,相關部門報送的一些材料等等。三是有備無患,儲備基礎材料。積累一些與文稿寫作有關的公文,包括法規、政策、檔案、講話、紀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闢議論,作為形成文稿觀點和進行綜合分析的依據,或直接引證所用。調查積累材料,要靠勤看、勤問、勤想,只要用心,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絲毫沒有問題。其次要注重系統思維積蓄觀點。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見,那就要在思想認識達到一定程度,形成觀點群並在較強的邏輯思維之下才能形成。寫文章不能就事論事,要把理性與現實結合起來。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虛實結合,理論聯絡實際。無實,空洞無據,不能服人,更不能具體生動地感人;無虛,就事論事,就沒有深度,不能發人深思,啟迪人的智慧。虛實結合、用材得當才能避免“空”和“長”的問題。積蓄觀點關鍵要善於抓準問題。問題抓得準,抓在點子上,抓在要害上,文章才有生命力,寫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緊,那只是修改、補充、完善的問題。

第四個步驟,認真細緻地構思謀篇。構思謀篇非常重要。要注意兩點:即設計好文章結構和深化講話主題。首先要設計好文章結構。圍繞主題設計結構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一個寫作任務下來,要先從巨集觀上考慮,具備領導眼光,會謀篇佈局。安排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四個字:不板不亂。也就是不死板,不雜亂。安排結構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充分考慮“闡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關鍵環節;二是層次段落要圍繞主旨,按照講話要求的需要來安排;三是條理清楚,邏輯嚴密。比如,去年省委書記要在主持召開一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座談會,要在這個座談會上彙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做法,時間8分鐘。材料越短越不好寫,有人曾問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準備一份10分鐘的講稿,得花多少時間?”他答道:“兩個星期。”“那準備一小時的講稿呢?”“一個星期。”“如果是兩個小時的講稿呢?”“不用準備,馬上就可以講。”所以說,寫好一個看似很短的材料,是很不容易的。接到這個任務之後,我們高度重視,賡即組織相關部門,圍繞省委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對這項工作提的一些觀點要求,進行深入研究,最後確定主要圍繞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三個方面來謀篇佈局,撰寫提綱,敲定了從“突出保障產品質量,推動檸檬基地建設由規模發展向量質並重轉變;突出豐富產品層次,推動檸檬加工方式由初級低檔向精深高階轉變;突出創響產品品牌,推動檸檬品牌宣傳由平面展示向立體推介轉變”三個方面來草擬書記的彙報發言,書記對最後的稿子很滿意,只改了一個字就定稿了。

總的來講,佈局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列書面提綱。重要講話,諸如大型會議上的領導同志講話,提綱應儘可能列得細一些,甚至可以細到每段幾個層次,每個層次闡明什麼問題以及精彩的闡述語言等。這樣,再稍加擴充、潤色、歸整,就可以成為一篇象樣的文稿。二是打腹稿。雖沒佈局成文,但中心有個輪廓勾畫,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這種辦法。文稿框架結構出來後,要及時向領導彙報,闡明自己的思路、想法,徵求領導意見,再根據領導意見修改完善,這樣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提綱結構不符合領導要求,那你草擬的文稿就會動大手術,事倍功半。所以說,一個講話稿,提綱完成了,就基本上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比如,現在正在全縣如火如荼開展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帶頭領題,帶頭圍繞深化縣情認識優化發展思路開展調研,是牽頭部門,為此,我們按照領導要求,組織撰寫了調研提綱,從“關於新時代下面臨的機遇形勢、關於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關於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三個方面來謀篇佈局,提綱草擬到第三層標題,接近三千字,書記批准了這個提綱,骨架裝起來,那我們寫起來就比較輕鬆了。

其次深化文稿主題。主題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強;思想性越強,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強。深化文稿主題要把握以下幾個重點:一是系統完善。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從實際出發,把講話主題系統起來,成為完整、嚴謹、系統的領導者的思路和決策。二是凝鍊提高。要經過智囊組織的熔爐加工、優化、磨礪,再融入領導思想、決策體系。三是延伸挖掘。善於分析領導思想、決策的發展趨勢,按照這個趨勢拓展思路,延伸思維。主題確立以後要講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務虛,就要把話說在點子上,一針見血;講實,就要把幹什麼、怎麼幹、幹道什麼程度說清楚,拿過來就能幹,有可操作性。

第五個步驟,要精心組織起草文稿。領導講話文稿起草一般有四種方式:一是辦公室起草;二是部門或科室起草;三是組成起草小組起草;四是領導親自起草或主持起草。我們重點談一談分塊寫作與組織統稿。一篇較大的領導講話稿往往需要幾名撰寫人員承擔完成,這也叫分塊負責的方式。採取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能夠有效及時地完成任務。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是既要分塊負責,又要做到分而不散,統而不“死”。具體分工時,可根據撰稿人員日常聯絡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因人而異。撰寫過程中,可採取以下幾種辦法:一是分塊負責與逐段討論的辦法。在領導交待意圖形成提綱後,將撰稿人員集中起來,逐段逐段進行推敲,一部分一部分地討論,使大家從整體上把握文稿,瞭解各部分的內在聯絡,這樣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能夠保持文章前後風格大體一致,有時能一氣呵成。二是分塊負責與相互修改的辦法。大家互換稿子相互修改,都來體會統稿的感覺,這樣能使撰稿人員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互相學習,互增見識,相互促進。三是分塊負責與集體“會診”的辦法。集體“會診把脈”,目的是完善、補充文稿的內容,修改、斧正文稿的語法、文字、用詞錯誤,有時候還要送相關部門修改、提出建議意見,以增強文稿的政策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文稿更加科學、可靠、嚴謹。撰稿人員在文稿起草前要明確提綱,圍繞提綱具體佈局。有時也不要拘泥提綱,要敢於不斷完善、修改或突破提綱,不要過分依賴提綱,提綱是死的,而我們所要表述的工作內容是實實在在和活生生的,有時絕不是一個提綱所能包容的。文章在寫作過程中,要在“精於戰略”的同時也要“嫻於戰術”。寫作時要儘可能的排除干擾,一氣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寫作激情和完整連續的思路。

第六個步驟,要精益求精地反覆修改。文稿擬就之後,須一絲不苟、字斟句酌地反覆修改。因為一遍寫出的稿子往往來不及仔細推敲,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不少問題是在修改中發現和訂正的,不少內容是在修改中充實和完善的。有人說:“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可見修改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修改文稿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第一,要勇於寫作,謙於修改;第二,要嚴肅認真,一字不苟;第三,要統觀全篇,大處著眼;第四,要精益求精,小處著手;第五,要不恥下問,虛心求教。第六,要摒棄偏見,力求客觀。反覆修改之後,要提前把講話稿送到領導手中,以便於領導查漏補缺,提前熟悉講話內容,充分準備,從而使講話達到預期效果。另外,撰稿人還有必要主動聽會,感受會場效果。會後主動徵求與會者的意見,虛心、誠心地聽取各方面對領導講話的反映,取長補短,以便下一次把講話稿寫得更好。

總之,草擬領導講話稿是一項非常艱辛、艱鉅的工作,常常是磨破褲子敖紅眼,寫脫頭髮寫縮背,有人說我們是五種人:“政治上是紅人,工作上是忙人,生活上是窮人,身體上是病人,家庭裡是罪人。”但是,一篇講話稿寫好了,得到領導的讚許,得到同事的認可,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我們文祕人員就需要有“清燈孤影苦思尋,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飢渴渾不顧,錯把晨曦當黃昏”的工匠精神,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把它幹好,幹得漂亮,成就無悔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