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有什麼症狀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6W

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洩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覆發作性炎性疾病。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痛風有什麼症狀

症狀體徵

關節疼痛急性發作是急性痛風的典型症狀。疾病發作多在輕微損傷、飲食過量或相關疾病以後,特別好發於肢體遠端關節,典型的症狀發於足趾(足痛風),也可因尿酸鹽結石引起腎絞痛。慢性痛風以破壞性關節變化為特徵。[1]

面板症狀:約1/2的病例,有尿酸鹽沉積於皮下,這些結節被稱為痛風結節或痛風石。痛風石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結節(痛風珍珠),發生於遊離弧形的面板邊緣(如耳廓)。痛風石另外的特徵性症狀是指(趾)關節白色或黃色的結節。面板尿酸鹽沉積。圓形結石可通過變薄的面板看到,它們可能破潰。關節附近的痛風結節有成群發生或融合的趨勢。痛風石在急性發作後產生,無痛。如果面板破潰,可釋放出白色石灰樣物質,鏡檢示束狀針樣物質的致癌混合物,鑑定為尿酸鈉。

治療方法

切除影響功能活動的痛風結節,並系統治療。急性痛風發作:臥床休息,秋水仙鹼0.5μg/h,直至疼痛緩解或腹瀉發生。止痛劑如吲哚美辛100μg/d,2~3天。慢性痛風:低嘌呤飲食,長期應用丙磺舒(羧苯磺胺)1~2g/d,以增加腎臟尿酸排洩。減肥降低體重。

飲食保健

痛風食療方

1.白菜250克,加植物油20克炒食。宜經常服。適用於痛風緩解期。

2.茄子250克洗淨後蒸熟,切成條,稍加醬油、麻油、鹽、大蒜泥、味精拌勻後食,隔日服,適用於痛風發作者。

3.土豆250克,植物油30克先煸,繼加醬油30克,鹽少量至燒熟後食,適用於痛風發作者。

4.蘿蔔250克洗淨切塊,植物油50克同煸,繼加柏子仁30克,水500毫升,同煮至熟,加鹽少量,食蘿蔔及湯。適[4]

預防護理

調節飲食結構或煙限酒不飲、降低體重、預防性痛風治療、防止心、腦血管及腎臟併發症。

病理病因

[2]人類缺乏尿酸酶,因此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正常人每天大約有1/3的尿酸在腸道細菌降解處理,2/3以原型經腎排洩。體液中的尿酸98%以鈉鹽形式存在,在37℃,pH值7.4的生理條件下血尿酸的飽和濃度為416.5μmol/L(7.0mg/dl)。成人尿酸池的大小約1200mg,每天機體產生700mg左右尿酸。為維持尿酸平衡,每天經腎臟排洩的尿酸為500mg,經腸道排洩的為200mg,當此平衡被打破時,出現高尿酸血癥。實際上,體內尿酸濃度升高時,腸道尿酸分解是增加的。血漿尿酸鹽的濃度決定於以下兩方面:一是嘌呤的吸收和生成,二是尿酸的分解和排洩。尿酸鹽在體液中的溶解度明顯地受pH值和溫度影響。在正常生理狀況下,尿酸鹽的溶解度是380.8~404.6μmol/L(6.4~6.8mg/dl),另約有23.8μmol/L(0.4mg/dl)尿酸鹽是與蛋白結合,主要是α—1與α2球蛋白。因此,正常體溫血漿尿酸鹽溶解的最大極限約416.5μmol/L(7.0mg/dl),並以此作為理化指標來判斷高尿酸血癥。

疾病診斷

1.類風溼性關節炎 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好發於手指小關節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關節,表現為遊走性、對稱性關節炎,血尿酸不高,類風溼因子多陽性,X線示關節面粗糙,關節間隙狹窄,甚至關節面融合,與痛風所致的骨質缺損明顯不同。

2.假性痛風 為關節軟骨鈣化所致,老年人多見,膝關節最易累及,急性發作時症狀酷似痛風,但血尿酸不高,關節滑囊液檢查含焦磷酸鈣結晶或磷灰石,X線片示軟骨鈣化。

3.化膿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 血尿酸不高,化膿性關節炎滑囊液內含大量白細胞,培養可得致病菌;創傷性關節炎常有較嚴重的受傷史,可作鑑別。

4.蜂窩織炎 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周圍軟組織常明顯紅腫,若忽視關節本身症狀,易誤以為蜂窩織炎,後者血尿酸不高,而畏寒發熱及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更突出,且關節痛往往不明顯。

5.其他 急性期須與紅斑狼瘡、複發性關節炎及銀屑病關節炎鑑別。慢性期則須與肥大性關節病、創傷性及化膿性關節炎的後遺症鑑別。血尿酸檢查有助診斷。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 正常人經過5天的限制嘌呤飲食後,24h尿的尿酸排洩量一般不超過3.57mmol(600mg)。由於急性發作期尿酸鹽與炎症的利尿作用,使患者的尿尿酸排洩增多,因而此項檢查對痛風的診斷意義不大。但24h尿尿酸排洩增多有助於痛風性腎病與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腎功能衰竭之間的鑑別。有尿酸性結石形成時,尿中可出現紅細胞和尿酸鹽結晶。尿酸鹽結晶阻塞尿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時,24h尿尿酸/肌酐常>1.0。

2.血液檢查

(1)血尿酸測定: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風患者的重要臨床生化特點。通常採用尿酸酶法進行測定,男性正常值上限為416μmol/L(7mg/dl)左右,絕經期前的女性較男性約低59.4μmol/L(1mg/dl)。值得注意的是,影響血尿酸水平的因素較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與其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並不一定完全平行,甚至有少數處於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其血尿酸濃度可以是正常的。

(2)酶活性測定:有條件者,可測定患者紅細胞中的PRPP合成酶、PRPPAT、HPRT及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將有助於酶缺陷部位的確定。

(3)其他:關節炎發作期間可有外周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尿酸性腎病影響腎小球濾過功能時,可出現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

1.滑囊液檢查 通過關節腔穿刺術抽取滑囊液,在偏振光顯微鏡下可發現白細胞中有雙摺光的針形尿酸鈉結晶。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檢出率一般在95%以上。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檢查,其陽性率僅為偏振光顯微鏡的.一半。此外,滑囊液的白細胞計數一般在(1~7)×109/L,主要為分葉核粒細胞。無論接受治療與否,絕大多數間歇期的患者進行關節滑囊液檢查,仍可見有尿酸鈉晶體。

2.痛風石活檢 對錶皮下的痛風結節可行組織活檢,通過偏振光顯微鏡可發現其中有大量的尿酸鹽結晶。亦可通過紫尿酸氨(murexide)試驗、尿酸酶分解及紫外線分光光度計測定等方法分析活檢組織中的化學成分。

3.X線檢查 早期急性關節炎僅表現為軟組織的腫脹,關節顯影正常。隨著病情的進展,與痛風石鄰近的骨質可出現不規則或分葉狀的缺損,邊緣呈翹狀突起;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進入慢性關節炎期後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有不規則或半圓形的穿鑿樣缺損,邊緣銳利,缺損邊緣骨質可有增生反應。此外,利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可早期發現受累關節的骨密度改變,並可作為痛風性關節炎診斷與病情觀察的評價指標。單純的尿酸性結石可透過X射線,其診斷有賴於靜脈腎盂造影。混有鈣鹽者,行腹部平片檢查時可被發現。

與MRI檢查 沉積在關節內的痛風石,根據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掃描中表現為灰度不等的斑點狀影像。痛風石在MRI檢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塊狀陰影,靜脈注射釓可增強痛風石陰影的密度。兩項檢查聯合進行可對多數關節內痛風石做出準確診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