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2W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

情況分析: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5篇

齊齊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平時他是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他的家人都知道他是個調皮的孩子。在家不聽話時,媽媽也會打她,就是爺爺奶奶比較膩寵,對孫子比較放任,過多的溺愛和縱容致使他養成了任性、蠻橫的性格,在幼兒園玩遊戲時經常出現故意搗亂、搞破壞的行為,致使遊戲出現無序、混亂的情況,老師為之頭疼,小夥伴們也敬而遠之。在與家長聯絡時,齊齊媽媽的反應就是“回家打一頓”,打完之後又不聞不問,孩子故態復萌。這種“不犯錯就放任,一犯錯就揍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出現了行為反覆且變本加厲的情況。

觀察一:

手工遊戲中,孩子們都在忙著用瓶蓋做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齊齊手上拿著一個瓶蓋,並沒有製作小動物,而是把瓶蓋當做小汽車在桌子上玩。這時,同桌的小朋友做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受到周圍小夥伴的嘖嘖稱讚。他們臉上笑成了一朵花。誰知齊齊跑過來,“譁”地一聲把他們的作品扔到地上。樂樂一下急了,衝著齊齊大叫:“你幹什麼?你幹嘛把我們的小動物扔掉?”說著就抓住了齊齊的衣襟,兩人差點打起來。老師介入,問齊齊:“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齊齊嘴巴一撇:“不知道!”說完就跑掉了。

分析及措施:

後來在老師的批評教育下,齊齊雖然承認了錯誤,並道了歉,但態度極其敷衍和不耐煩。看來,簡單的說教沒有對齊齊達到觸動的效果。經過度析,我們認為,齊齊自己沒有能夠完成作品,便對他人的成果產生了嫉妒心理,做出破壞的行為。根據中班孩子已有初步續編故事的經驗,我便以齊齊的行為為藍本,讓孩子續編這樣一個故事結尾:“小狐狸奇奇總是將其他動物好不容易搭好的窩弄壞掉,大家都很氣憤……”孩子們編出了很多的結尾:所有的人都不跟小狐狸玩,小狐狸氣死了;警察把小狐狸關起來,小狐狸再也出不來了;動物們邀請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用長鼻子把小狐狸捲起來扔到河裡淹死了;小鹿把小狐狸帶到一口井旁,小狐狸以為井裡還有一隻狐狸,掉到井裡淹死了。同伴們義憤填膺的情緒和假想的嚴重後果把齊齊給嚇住了。當我問齊齊:“你願意做這隻小狐狸嗎?”齊齊飛快地搖搖頭。在對齊齊的教育中,“後果假想法”使齊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知道不能再任意破壞別人的遊戲。

觀察二:

手工遊戲中,齊齊先用剪刀剪了剪東西,又用顏料玩。因為速度較快,手一滑,將心蕊的小製作弄髒了。心蕊一下子哭了出來,齊齊著急地辯解:“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說完就如無其事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

分析及措施:

這次的事件,齊齊確實不是故意而為,但他在弄髒了別人的作品時沒有即時道歉,而是用辯解逃脫的方法解決問題。在他的潛意識裡,不小心的,就不是犯錯誤,所以不需要道歉和承擔責任。怎樣才能讓他體會到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呢?我來到齊齊身旁,對他說:“齊齊,我們一起一次做一個小貓咪,好嗎?”齊齊點點頭。在我們的努力下,一隻可愛的小花貓完成了。齊齊開心地又笑又蹦。我喊心蕊來看,貌似不經意時,讓心蕊把小貓咪上的瓶蓋弄掉了好多。這下,齊齊傻眼了,只見他氣急之下,雙眼冒火,就要打人。心蕊連忙叫起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再說,你剛才還把我的東西弄髒了呢!”無言以對的齊齊委屈得眼淚都要出來了。我一邊安慰他,一邊說:“把別人辛辛苦苦做的東西弄壞,真不應該。”“情感體驗法”使齊齊感受到了自己的無序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傷害,讓他從主觀上不願意破壞別人的遊戲。

觀察三:

媛媛和涵涵在用瓶蓋做小青蛙,齊齊在一旁觀看。誰知不一會兒,齊齊卻伸手將拍好的瓶蓋弄亂,甚至還拿走了媛媛的瓶蓋。媛媛大叫起來,“你幹什麼?快還給我!”涵涵也追著他不放。老師問起原因,齊齊說:“媛媛做的時候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分析及措施:

齊齊這次的“搞破壞”其實是對媛媛不遵守規則的不滿,說明他有遵守規則和維護秩序的意識。但因為方式比較直接和武斷,所以遭到反感。在遊戲評價時,我請齊齊將他的發現在集體前講述出來,表揚他懂得規則,告訴他能夠提醒但是不能夠動手。鑑於他現在的表現,請他做“小老師”,將遵守規則的“好孩子”和已完成的“好作品”找出來,併發放小貼花。齊齊拿著貼花紙,努力尋找著自己的目標。他小心翼翼在班上繞來繞去,努力不碰到別人的作品。孩子們對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自己也充滿了驕傲,並極力控制著自己的行為。“委以重任法”強化了齊齊的遵守規則的行為,讓他體驗到遵守秩序以及受到同伴歡迎的美好感受。

觀察四:

齊齊和聰聰在合作拼飛機,兩人分別從兩邊往中間拼。齊齊找到一個紅色的瓶蓋,聰聰伸手奪了去,說:“這是我這邊的。”齊齊“砰”地一聲站起來,大聲說:“不對,是我這邊的!”見聰聰不給他,便一把揪住聰聰的衣服,兩人就要爭奪起來。這時,齊齊轉頭看看不遠處的老師,率先鬆了手,對聰聰說:“那這樣吧,你看你要放在哪裡,我看看好不好看”聰聰順利拿到拼圖,試了多次都覺得不是很好。齊齊一把搶過來,放在飛機的尾部做尾翼。他得意地說:“看,這樣是不是比較好看呀!”

分析及措施:

從這次齊齊的行為來看,雖然在處理問題時還不免有爭奪的現象存有,但他能夠想出“你先試試我再來”的辦法,顯示出他已經有了自我控制和忍讓的意識,能夠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在集體前大大表揚了齊齊的行為,鼓勵他以後遇到這種情況繼續動腦筋解決而不動用武力。看到自己的行為受到了肯定,還被老師作為榜樣讓大家學習,齊齊激動得臉都紅了。晚上,我把齊齊的進步用喜報的形式告知了家長,家長感激不已,並表示一定配合幼兒園教育,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即時肯定法”使齊齊對自己的努力充滿了信心。在今後的教育中,我要繼續觀察齊齊的行為表現,即時發現他的進步給予鼓勵,強化他遵守秩序的意識和行為。

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齊齊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與好朋友一起玩耍時不再故意搗亂、搞破壞。玩玩具時學會了與同伴商量。贏得了好朋友的掌聲。雖然在處理問題時還不免有爭奪的現象存有,但他已經在努力積累和同伴相處的經驗。相信在教師、家長有意識的培養之下,在今後的交往中,齊齊的行為習慣會越來越好。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2

幼兒活動情況:

區域活動開始了,浩浩來到了建構區,他對搭建窯洞非常感興趣,一邊對照老師提供的圖片,一邊搭建自己的窯洞,就在馬上要成功時,卻被來來回回取積木的彤彤給撞倒了,馬上要做好的窯洞就這樣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看到我過來,他說:“我剛搭好的窯洞被碰倒了。”“不要沮喪浩浩,剛才的'窯洞搭的非常好,老師相信如果你重新搭一遍的話,一定會搭的更好。”不過,當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時,卻發現沒有半圓形的積木和紙板了,窯洞的搭建停滯了,他嘗試了好幾種辦法來替換半圓形積木和紙板,都沒有成功,沮喪的告訴我“看來今天的窯洞是沒辦法搭好了。”“浩浩,不要放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一定能想出好辦法將窯洞搭好的。”最後,在嘗試了好多種辦法後,浩浩終於將窯洞再次搭好了。

教師指導情況:

1、給幼兒適當的鼓勵與引導,提升幼兒的積極性。

2、在幼兒遇到困難時,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指導。

效果:

在教師的提示鼓勵下,幼兒堅持完成搭建作品寶塔山。

分析:

搭建過程中,浩浩很投入,能按照圖片的提示實行搭建,遇到困難時能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克服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中途絕不放棄,非常有耐心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堅持搭建完成,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反思:

1、幼兒的合作意識還有待增強。

2、教師深入參與角色,觀察幼兒的需求,並將材料準備更加豐富一些。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3

問題表現:銘銘是個非常活潑、聰明的孩子。剛來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發現他做什麼事情都不專心,總是走來走去,吵著要爺爺,對阿姨說自己要睡覺,對老師說要打給爺爺,讓爺爺快點來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時間,他卻又按耐不住,說要去外面走走、玩玩。於是,每天午睡時間,我就一直陪伴著他,銘銘喜歡拍著背睡覺,但是有時候,無論怎麼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著要爺爺來接。

原因分析

⒈銘銘從小由爺爺帶大的,爺爺對他疼愛有加,每天來接送都是抱著他的。

⒉銘銘在家裡非常的自由,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喜歡走出去玩。

採取措施

⒈個別教育,給予銘銘特別的愛,午睡陪伴著他,在一日生活中積極發現他的興趣愛好。

⒉與家長共同商量、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請家長在家裡積極鼓勵、疏導幼兒的入園焦慮,並在家裡也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幼兒個案跟蹤記錄

情況

午睡室

操場

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著要爺爺來接,打給爺爺,我在旁邊陪著他,拍著他讓他入睡,也無濟於事。

早操活動中,銘銘小朋友表現得不太快樂,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裡。活動的時候,他也一個人坐在木馬上。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很積極。

泥塑活動中,銘銘用橡皮泥製作了一個三層蛋糕,展示給小朋友們看,大家還為他唱了生日快樂歌,我也為他貼上了小紅花。

效果分析

⒈銘銘小朋友漸漸地想成為小夥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自說自話的行為也有所減少,他也可以積極地幫助夥伴們一起整理玩具等。

⒉銘銘最喜歡捏橡皮泥,他可以專心致志地捏出各種橡皮泥造型。

矯正措施

⒈積極鼓勵銘銘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表現自己,並展示給全班幼兒看。

⒉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銘銘積極交流,主動和他成為好朋友。

幼兒個案結案記錄

現有表現

我們漸漸發現,銘銘小朋友整理東西的才能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起,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助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銘銘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銘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漸漸發現,銘銘小朋友可以坐得住了,而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

有效措施

⒈繼續以銘銘的興趣點著手,積極鼓勵他發揮特長,並挖掘他的其他興趣愛好。

⒉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小組長的工作,與小朋友們積極交流,共同遊戲。

考慮與啟示

新入園的幼兒,剛開場總有一些入園焦慮,有的小朋友表現為哭鬧,有的小朋友表現為不聲不響、不想做任何事情,也有的小朋友表現得很活潑,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等。作為老師,應該給予他們特別的愛。首先要微笑地面對他們,每天早上在門口,要熱情地迎接孩子們,一個愛的眼神和一個愛的擁抱,都會讓寶寶心裡舒適許多;其次要積極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再次是請家長朋友們一同配合,共同引導、鼓勵孩子擺脫入園焦慮,與幼兒園建立深沉的情感。

3觀察背景:馨冉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著,媽媽工作很忙,偶然會休息,爸爸就是根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馨冉,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催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說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如今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裡幫助孩子認識馨冉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但凡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說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說,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還沒過來,問他為什麼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答覆嗯?什麼?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對於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裡也和馨冉說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馨冉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並不高,所以4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生疏的環境和生疏的人,馨冉又是適應才能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馨冉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著,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馨冉媽媽偶然休息來送馨冉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說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瞭如今馨冉的認知才能不是很好,和馨冉媽媽說了馨冉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後,媽媽說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馨冉。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馨冉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馨冉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進步女生的聲音,讓馨冉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馨冉從剛開場到如今是有進步的,剛開場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後,開場認識自己的號碼,如今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如今媽媽也儘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5 /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4

觀察背景:

馨冉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著,媽媽工作很忙,偶爾會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馨冉,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督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說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現在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裡幫忙孩子認識馨冉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說“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說,“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還沒過來,問他為什麼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回答“嗯?什麼?”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對於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裡也和馨冉說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馨冉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並不高,所以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馨冉又是適應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馨冉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著,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馨冉媽媽偶爾休息來送馨冉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說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了現在馨冉的認知能力不是很好,和馨冉媽媽說了馨冉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後,媽媽說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馨冉。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馨冉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馨冉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提高女生的聲音,讓馨冉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馨冉從剛開始到現在是有進步的,剛開始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後,開始認識自己的號碼,現在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現在媽媽也儘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5

案例描述:

活動時,常常會有小朋友叫道:老師皮皮搶我的玩具了:老師“皮皮打我了:……學習活動時,他總是一個人跑來跑去,小椅子一刻也坐不住,為此,我們對他做了一天的活動跟蹤記錄,希望以此我們能得到更多的啟發和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

早上來園時,小帥帶來了一個玩具,馬上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只見皮皮走過去,一把奪過小帥的玩具,就自己玩起來,小帥見了要立刻搶回來,於是,兩人你爭我奪,都不肯鬆手,我走過去蹲下來說。皮皮:你想玩這個玩具是嗎?皮皮點點頭,那麼,玩具是小帥帶來的,你應該怎麼跟他說呢,皮皮看看我,又看看玩具,對小帥說,讓我玩一會好嗎,小帥聽了鬆開了手,一起玩吧。我鼓勵道。兩個人聽了都跳起來,開心的玩起了玩具。

分析:

1.皮皮自我為中心的的`傾向很明顯,自己的玩具只會自己玩,而不願意和別人一起分享,皮皮從小帥手裡一把奪過玩具,是因為他喜歡玩這個玩具,自己也想玩,便採取了最直接的方式-----從別人的手裡搶來了自己玩。

2.皮皮表現出來的許多行為特徵可能與成人的過多關注有關,他已習慣於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一旦別人不注意他,他就會感覺不被重視,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包括侵犯行為),以引人注意。同時在幼兒園裡。小朋友常常出於害怕而不敢接近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新的攻擊性行為來吸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便形成了惡性迴圈。

教育措施:

1.幼兒由於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能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一下友好,可是他們的動作給人家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幼兒年齡小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更多的只能依賴於動作,造成了許多理解上的偏差:

2.轉移關注點:放大和鼓勵進步,皮皮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出來的無意識失控的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認為過分的關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因此,在他出現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法加以阻止,但是絕不會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當他稍微的有些進步的時候,我便馬上加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

3.如果發現皮皮出現攻擊性行為就果斷的制止,並邊示範撫摸對方的手臂或其他部位說;如果你喜歡小朋友你可以撫摸他的手臂:或者輕輕的拍拍肩膀:示範後,請皮皮像老師一樣做。並肯定的說;對;要輕輕的撫摸,才表示你喜歡他。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6

觀察情況:

今天集體教學活動內容是藝術《寶塔山》,因為考慮到課上小朋友看圖能方便一點,我讓孩子們面對電視機像平時一樣坐成了橫三排。活動一開始大家看著圖片中的寶塔山實行了熱烈地討論,這時,西西冒出了這麼一句話:“老師,嘉嘉的腳翹在了我的椅子上!”於是,我停下話語,對嘉嘉實行了很簡短的勸說,好不容易把腿放下去了,回到剛才討論的話題上,可嘉嘉邊上的悅悅又告訴我:“老師,嘉嘉他用手拽我的衣服。”沒辦法,我將嘉嘉調到了第一排最顯眼的地方,原想這回肯定沒事了,他會認真的聽講了,哪知他低著頭彎下腰擺弄起他的鞋子來,不管其他幼兒多麼激烈的討論都不能吸引他抬起頭來看一看,我提醒他了,他才抬起頭來,當我的視線離開他,他就又去研究他的鞋子了,我仔細一看,原來他穿的新鞋被弄髒了。

觀察分析:

活動中發現嘉嘉的自制水平比較差,上課時容易受環境、身體等外界的干擾分散注意力。這種表現說明嘉嘉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傾聽習慣。

指導措施:

1、在平時的集體活動中注意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多多提醒幼兒注意對老師和同伴講話的傾聽,也能夠通過一些傾聽遊戲來培養幼兒對注意傾聽的興趣。

2、與家長即時交流,給注意給幼兒穿的衣服鞋襪等都要儘量減少影響幼兒注意力的.因素。

3、通過同伴互助的方式讓幼兒喜歡看書並樂意講述故事中的對話,讓能用故事中的對話來講述故事內容,提供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4、對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進步表現實行即時而具體的表揚,讓幼兒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從而提升幼兒的自控水平。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7

觀察記錄:

幼兒進入午餐時間,小朋友們都在低頭吃飯,有的小朋友愛吃肉,所以把肉先吃完了,然後又和老師要肉,而有的小朋友不愛吃肉,便把菜都吃了。大壯壯最愛吃今天的雞腿了,一會就吃完了,然後眼睛一直盯著老師看,可能還想吃,但他並沒有向其他小朋友一樣去向老師要,我用眼神暗示了好幾次讓他表發他的想法,可是他依然瞪著眼睛注視著老師,我走進去問他怎麼了,他只是簡單的說了句“要肉”。

分析原因:

大壯壯的`父母因都忙著自己的事業,平時很少照顧孩子,更沒有時間來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他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都不會說普通話,帶孩子的方法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別生病就是了,導致孩子平時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遊戲,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在同伴眼裡是一個被冷落的人,而他偶爾說一句話就會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時間一長,他便更加難以啟齒了。

採取措施: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他與老師的距離

首先,我們向他介紹了班裡的三位老師,多給他創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並讓老師有意的多和他聊天,慢慢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2、創造條件,讓他多開口說話

大壯壯有時冒出一句話,都會引來小朋友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覺得有意思還會模仿他,但經過一段時間在小朋友面前表揚、鼓勵以及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少了。平日,老師抓住與他多接觸的任何機會和他多說話:“大壯壯,你會自己穿衣服嗎?”“會自己挽袖子嗎?還想再吃點......?”“大壯壯,拉上小朋友的手我們一起做遊戲吧!”漸漸地,大壯壯勇敢多了,並且也交到了幾個自己要好的朋友。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8

觀看實錄:

柯偉福旁邊的趙志鵬是個活潑外向的孩子,由於他的能言善道所以很多孩子都很崇拜他,偉福也不例外,加上他們兩家也住的很近,所以是比較要好的孩子。今日在離園前的格外鍾,我邀請英勇的孩子和同樣大膽的好伴侶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小伴侶們紛紛要求上來。志鵬牽著偉福的手上來了,偉福有些羞怯,但還是很大方地並肩來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兩人交頭接耳地商量了一會後說道:“我們為大家唱一首歌《小蜜蜂和蒲公英》”,“小小蒲公英……”雖然是志鵬的聲音蓋過了偉福的,但我依稀還是聽到了福福的並不響徹的歌聲。兩個人一起唱了,兩個孩子唱得很快活,我和其餘孩子們也給了他們吵鬧的掌聲,偉福顯得很感動。

分析措施:

今日是偉福主動英勇的在小伴侶面前表現的一次。他在好伴侶的陪伴下變得英勇和主動了,也變的.愛表現了。愛仿照是孩子的一大特點,讓性格膽小內向的孩子經常和膽大英勇的小夥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漸漸地可以得到熬煉,由於榜樣的力氣是無窮的。

二期課改的理念告知我們:幼兒園的訓練不再是單向的傳輸式,不僅僅是老師對幼兒的影響,還包括幼兒對老師的影響和同伴間的相互影響,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幫幼兒建立自信的方法。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9

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幼兒情況概述:

鄭義威是我班一位5歲的小男孩,聰明好學。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但就有一個壞習慣——愛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課、遊戲時都會發現義威將食指放入嘴裡吸吮。當小朋友午睡起來時,就會聽到小朋友的告狀聲:“老師,義威睡覺又吃手了!”這時,他有會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彷彿在說:“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裡。”有時候,看見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來,一會兒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通過家訪、電訪及平時來離園的接待時間,與義威父母的交流中,瞭解到義威在斷奶後就有吸吮手指的習慣,當時未能引起義威父母的重視,到義威大點時,就不會吸吮手指了,結果義威卻一直沒能將這個不良習慣改掉。當他們認識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時,又以兒子年紀小,不忍心用強制的手段制止他,結果就錯過了糾正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義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一直是他們頭疼的問題,曾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從心理上下手,瞭解吸吮手指的壞處,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經常反覆吸吮口脣、手指、腳趾、被子等行為,長時間吸吮手指或腳趾,會因區域性刺激而使手指或腳趾變大、變粗,影響美觀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蟲感染,還會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這個吸吮行為經過長時間積累而成的,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會使義威產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強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導、鼓勵的方法,使他自己認識到吸吮手指的壞處,讓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於是我將吸吮手指會產生的後果用故事《貝貝的手指》講給他聽,讓他自己去故事裡尋找為什麼貝貝的手指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當義威從故事找到答案後,很緊張的問我:“老師,我會不會變成跟貝貝一樣呢?”我笑著問他:“只要你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我相信你絕對不會變得和貝貝一樣的。”義威聽了很高興地說:“老師我要改掉壞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沒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種方法轉移注意力,加強監督幫助他培養良好的習慣。

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不是一兩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而且他已成習慣,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讓他將吸吮手指的次數減少,從每天三四次到一兩次。有時他吸吮手指是無意識的,這就要我們老師的監督,在他睡著後,要監督他,不讓他將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時他會控制不住,於是我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串珠、拼圖、剪貼等精細的手工活動,鼓勵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逐步讓他忘記要吸吮手指。實在控制不住時,我就會和他一起講笑話,讓他忘記吸吮手指的念頭。

三、支援、鼓勵他改掉不良習慣

因為全班幼兒都很喜歡義威,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有時難免會遭到小朋友的譏笑。有一次,當義威想和陳瑾一起遊戲時,陳瑾拒絕了他,還說:“我才不跟你玩,你會吸吮手指。”義威聽了很難過。這時,我就安慰他:“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良的習慣,只要我們改了,別人還會喜歡你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義威,但是他們不喜歡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壞毛病,小朋友還會和你一起玩的。”後來,我還特意給班上的幼兒講了吸吮手指的危害,發動全班幼兒一起支援、幫助義威改了壞習慣。

四、家園一致,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我們在家訪中知道,義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所以,我們就積極地與義威的父母探討教育的方法,努力嘗試各種教育方法,並讓他們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方法,主動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逐步建立科學的育兒觀。在與家長的聯絡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告狀”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進步,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這樣家長很樂意支援我們的工作。

成效與啟示:

通過半年的家園配合,義威吸吮手指的現象減少了,小朋友不在譏笑他,能自信、大膽的與小夥伴一起玩遊戲了,雖然吸吮手指的現象還存在,不過,吸吮手指的次數明顯減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0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通過家校聯絡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裡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裡,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1

觀察記錄:

語言活動時,我在給小朋友將故事,只見楊舒涵坐在椅子上,一會兒將鞋子蹭下來,一會兒一會兒用手去勾旁邊仁和衣服上的鐵環,一會兒又將身子擰到後面。我叫她一聲,她立刻坐端正了。沒到兩分鐘,她又去拉倩倩的手,倩倩與她對視了一下,笑了,她終於找到了玩伴,兩人開始你撩我一下,我撩你一下的玩耍起來。

分析:

上述記錄只是一次教學活動的片段,椐我一週來的觀察,我發現舒涵幾乎沒有認真聽課的時候,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動作中。不僅如此,還經常影響其他孩子聽課。通過與家長交流,我瞭解到,其父母都是南方某城市的生意人,經常在外奔波,孩子跟其祖母,家中還有一個小弟弟,每天都是與弟弟一起玩耍,而在家裡,祖母都是用家鄉話與其溝通;其次,她的全家都是外地人,而她從小也在外地長大,說話口音與我們不一樣,互相都聽不懂,而孩子又不會說普通話,因此,不願與別人溝通;再次,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

措施:

語言不通是造成孩子不願聽講的主要原因,因此幫助孩子學說普通話是當務之急。

首先,與家長溝通,在家創設環境,與孩子進行交流時要有意識的說普通話,引導孩子學說普通話。

其次,在幼兒園裡,老師要有意識的多與其交流,教她說普通話。

再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她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她,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最後,在各項教育活動中,要有意識的請她坐在教師最能關注到的地方,便於觀察、提醒她。另外,教師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活動方式是否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2

觀察情況:

在體育活動《大閱兵》的準備活動中,澤澤今天情緒非常興奮,踏步邊跳邊踏,做動作的節奏也比往常快很多,眼睛東張西望,手也不時打到前面和旁邊的小朋友身上,沒有辦法堅持完成動作,在幾次提醒未起到作用後,我把他換到了最靠邊的位置,這下他才意識到自己碰到了別人,不過過一會又開始亂蹦亂跳了。

觀察分析:

1、該小朋友平時就比較好動,這是入冬以後第一次去戶外活動,對久違的戶外充滿新鮮感,比較興奮。

2、他的爺爺今天在幼兒園圍欄後看他,可能被他發現了,所以顯得比較興奮,他很想表現給爺爺看,但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行為。

指導措施:

針對這個現象我與澤澤實行了個別談話,澤澤是一個特別愛表現的孩子,於是我引導他了解解放軍戰士在閱兵時威武神氣的表情與動作,向他講解解放軍戰士是如何堅持到底,克服困難完成訓練。以此種方式逐步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控制自己,堅持遵守活動規則。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3

觀察地點:

中一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

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一直睡不著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著聲音找過去,原來晨晨還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著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來又是晨晨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裡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絡,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絡,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孩子們正在安靜的運算元字遊戲。忽聽“嬉…”說笑的聲音傳開了。放眼望去。又是段陽陽!“段陽陽!”他咧著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頭開始操作了。但不一會兒他又動這個小朋友。逗哪個小朋友笑了…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4

觀察實錄

今天的特色活動是《核桃大變身》,核桃殼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堅果。之前已經讓孩子們欣賞了核桃殼的作品,所以他們知道如何對核桃殼進行創意添畫。Z拿了兩個核桃殼,用超輕黏土粘在了紙上,然後用記號筆在核桃殼身上畫了幾個圈圈,然後又添加了幾根豎線,我走到Z身邊,然後他拉住我的手,對我說:“你看我畫的小烏龜。”對於Z的創意我首先表揚了他,然後對他說:“核桃殼變身了小烏龜,真有創意,一隻烏龜有點孤單,怎麼辦呢?”於是Z又對我說:“沒事的,我再給它做一個小夥伴吧,還可以添畫一些小魚,於是他拿起記號筆又開始畫起來了。”

分析措施

1、Z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非常的好,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美術水平有一點差,這需要讓他多加練習,畢竟熟能生巧。

2、在活動中Z也願意聽取我的意見,能夠進行添畫、繪畫、製作,說明他能夠將老師的意見接受,是一個很虛心的小朋友。

3、Z在繪畫的過程中拉住了我的手,說明他急於想把自己的作品讓我看到,希望有人能夠肯定他,這一點是值得關注的,要多給孩子鼓勵各關心。

觀察記錄

我走過Z他們一組,然後看到L做的小烏龜很有特色,他用輕黏土做成了烏龜背上的花紋,我表揚了L的創意,Z聽到之後看了看我,然後又繼續做起了他的烏龜,等我再兜一圈回來的時候發現,Z的小烏龜身上粘滿了超輕黏土,一點核桃的影子也看不出來了,他還笑眯眯的對我說:“看,我的小烏龜身上還有粑粑的圖案呢。”他這麼一說,旁邊的小朋友們都笑了。我問Z:“你的小烏龜是拿什麼材料做的啊?”Z回答我說:“是核桃殼和彩泥。”“那我怎麼看不出你用的材料呢?”“我把它包住了,所以你就看不出了。”“那下次我們少用一點輕黏土,把材料露出來,好嗎?”Z點了點頭。

分析措施

1、我表揚了L,Z聽到了也想要得到表揚,所以他也用輕黏土裝飾自己的`烏龜,但他的裝飾適得其反,將我們使用的材料完全掩蓋起來了。我稍加提醒,告訴他要把材料體現出來,他接受了我的意見。

2、Z為自己的作品感到很得意,旁邊的小朋友聽到他的介紹後也鬨然大笑,說明Z是一個很樂觀開朗的小朋友,但有時候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老師不能制止,要適當引導。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15

觀看實錄:

綜合季節,大班幼兒年齡階段特點和我園正在進行的麵塑訓練,我預設了“小蜜蜂和小花”的活動旨在運用揉,捏,搓,壓等方法,用各色麵粉表現蜜蜂和小花的基本特點以及幼兒之間能樂意合作,從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和重要性,培育幼兒相互合作的力量。

在活動的第一階段我在介紹了小蜜蜂后,請孩子們說出小蜜蜂的好伴侶時,很多幼兒都樂觀回答:蜻蜓、蝴蝶……而坐在一旁的柯偉福雖然也是小眼睛認真地凝視著我在傾聽,通過他的表情我知道他能回答,但對於這個他能回答的問題卻怎麼都不敢把小手舉起來。我請到了他,用言語來鼓舞他“柯偉福小伴侶也為蜜蜂找到了好伴侶,是誰呢?”“是,是柳樹”雖然相對於其他幼兒的回答,柯偉福的答案不太完整,但我知道他英勇地邁出了第一步,而我們大家也給了他迴應——樂觀的鼓舞。接著情節的深化小蜜蜂生病在家而小花在小蜜蜂家門前唱歌給它聽,向幼兒們預示了什麼是好伴侶。在爭辯什麼是合作時,孩子們就有關合作的方法開放了爭辯,也爭辯的熱火朝天,想出了很多合作的`方法,雖然柯偉福小伴侶沒有想出合作的方式,但從他佈滿笑容的臉上看得出他也在動腦,他的思維在和小伴侶一起轉動。

分析措施: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5-6歲幼兒培育階段目標是: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歡快。

活動中柯偉福笑得好快活,第一次看到他和小伴侶相處得這麼融洽,而不是孤獨地被孤立在孩子的外面,自己參與其中和小伴侶一起嘗試,英勇和比較自信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活動中充分體會了合作和成功的樂趣,這種體驗對於這類膽小內向的孩子是很貴重的。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關愛的,特殊是像偉福這類的孩子,尤其需要。由於內向使他們不敢英勇地與同伴交往,而是退縮所以很簡潔被大家所遺忘。老師對他的關愛之情如微小的動作,關懷的話語會在他們敏感的心靈中播下自信的種子,老師的引導會讓孩子英勇地踏出與人交往的第一步。而幼兒集體的鼓舞也是有其獨特作用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