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元旦的來歷(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8W

2023元旦的來歷1

元旦在我國漢語中是一個合成詞,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2023元旦的來歷(15篇)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裡,“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

元旦節的來歷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七年級,商代在十二月七年級,周代在十一月七年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七年級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七年級(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1月1日為新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在中國,元旦這一名稱,都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據《史記》載: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以十月七年級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七年級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

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為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2023元旦的來歷2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而以西曆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由來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中國元旦的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的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2023元旦的來歷3

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元旦養生知識

1、不能暴飲暴食

元旦期間,飯菜品種豐富,琳琅滿目的食物、水果、糕點等讓不少人禁不起誘惑,飲食常失去節制,使胃腸負擔加重,從而出現腹脹、食滯、消化不良等現象。

緩解積食最簡單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幫助分解脂肪,另外注意葷素搭配。

2、天氣乾燥,注意降火

元旦前後,家裡家外事務繁多,加之過食油膩、生活規律常被打亂等,使有些人的身體不能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引起生理機能紊亂,從而導致“上火”,表現為咽喉乾燥疼痛、眼睛紅赤乾澀、鼻腔熱烘火辣、嘴脣乾裂、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臉上起痘等。

如果上火的話,可以燉點冰糖雪梨降降火,或者泡點菊花茶。

3、室內溫度要適宜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室溫過高,會令人感到悶熱或乾熱而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而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尤其是在北方,室溫過高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而室內溫度過低,則會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令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顫: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甚至引起關節炎病等。

4、健康出行

出去玩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如果容易暈車的話要記得帶上暈車藥,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行程,留出緩衝的時間來調整狀態,這樣才能玩好,身體的狀態也會好,千萬不能疲勞過度。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累了就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體力。

5、早臥晚起

早臥:一般晚上9時為宜;晚起:等日出起床為宜,不要過早起床鍛鍊身體,睡眠時間可比其他季節稍長。

冬季適當早睡晚起可養藏體內精氣。體質較弱人群、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練或可誘發哮喘、感冒、風寒,引發基礎慢性病及心腦血管疾病。

元旦習俗南北方有何不同

1、北方元旦習俗

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醃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裡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文娛活動應接不暇。

2、南方元旦習俗

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於“雅”。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於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春飯”。

2023元旦的來歷4

 元旦來歷:

元旦對於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含義,元旦的來歷、元旦的由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麼今天就來看看大多說人認為元旦的來歷與元旦的由來。是怎麼看待的。元旦是所有國家看的都比較重的節日,元旦的由來 元旦的由來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

元旦一詞來源古代,非指公曆新年,而是農曆正月七年級,亦即春節。宋吳自牧《夢樑錄》中《正月》開篇話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樑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等詩文中。元旦古稱元日、元正、元長、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模巨集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描寫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眾老憂添歲,餘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表達了已過60歲的詩人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入新一年的風貌。

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裡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戴星,即頂著星宿,比喻晚歸或早出。

觴,即酒杯,可作飲酒解。屠蘇,是元日專飲的多味藥酒,古人認為飲此酒可以防病消災。飲此酒有個規矩,老少不能同時共飲,而是從年幼者依次而來。因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雖然每人都要增壽,但實際上年少者得了一歲,而年長者卻失了一歲,所以大家勸年少者先飲,以示祝賀,而讓年長者後飲,以避忌諱。

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雲: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在大唐盛世,田家佔氣候,自有半年樂,而詩人無祿尚憂農的情懷,則更是讀書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貼春聯的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宋伯仁《歲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詩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聯。

當然,在古代歌詠元日的詩篇中,最著名的當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後人傳誦不衰。

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油然而生。

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彙,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的喜悅: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一代偉人毛澤東,1930年1月寫了一首《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欣賞這首詞,猶如走入一幅壯闊的風景畫,全詞淋漓酣暢,清新自然,充滿了樂觀、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慶寫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欣賞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覺得字裡行間浸透著詩人對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誠。其時抗戰維艱,惟有精忠報國,方可期來日樂土安家。詩中所說的勝利茶,是當時重慶商店裡出售的紙包茶,意在預祝抗日勝利。以新鮮事物為掌故入詩,可見董老對舊體詩的革新意識。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曆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各國元旦習俗:

新一年,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汙穢。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蘇格蘭: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開啟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遊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儘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準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鐘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哥倫比亞: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佈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燬,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幹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裡,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昇。

埃及: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髮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農曆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曆,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曆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週。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七年級到九年級,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著長長的雪道滑雪,彷彿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希臘: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羅馬尼亞:元旦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臺。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元旦的由來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裡,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

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中國人習慣將每年的1月1日稱為元旦。專家介紹說,元旦一詞在我國已沿用4000多年。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元旦一詞,是中國古代的土產。中國很早就有過年的習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在中國夏朝時候產生了夏曆,就是現在的農曆。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歲首這天就叫元旦。在我國漢語中,元旦是一個合成詞,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形狀。元旦之意就是初始的日子,即一年的第一天。元旦一詞已經在農曆(夏曆)中沿用了4000多年。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決定採用公曆即陽曆紀年,並把1月1日叫元旦。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村,都張燈結綵,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不少單位懸起慶祝元旦的巨幅標語,歡慶新年。

據介紹,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按公曆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從上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元旦在那個國家,或者元旦不同的由來,都是關於古代的一種說法,是先人為我們開好的節日。

2023元旦的來歷5

中國的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首之。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朝c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語,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從哪天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滿清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當時的決定下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當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但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年我們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2023元旦的來歷6

1.元旦的來歷

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為一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代以十月七年級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規定每年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等的不同,過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如,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則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這也使世界更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七年級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

2.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的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這寓意著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都是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從哪一天開始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非常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者是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3.元旦的傳說

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4.元旦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並不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等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放假了,隨你怎麼玩都行。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

在部分農村地區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圓,聚一餐。

5.有關元旦的作文

12月31日下午,勝利勝採國小校園裡歡歌笑語、洋溢著一派喜慶、歡樂、祥和的氣氛。我們三、二班的教室已經被大家用五顏六色的綵帶和氣球裝飾得好看極了,黑板上用彩色筆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元旦快樂!周圍用氣球、綵帶、中國節加以襯托,顯得喜氣洋洋。李若彤、尚布耕是這次聯歡會的主持人。別看他們沒有經過訓練,站在臺上大大方方,語言流暢,動作自如,還真有點主持人的味道呢!大家自編自演的節目形式多樣,有舞蹈、歌唱、猜謎語等等。他們迎著新年的曙光,帶著真誠的祝福,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歡慶元旦。

聽說低年級教室內學生還進行穿衣服比賽,小選手們個個不甘落後,贏得了陣陣掌聲。高年級節目更是精彩不斷。從場地佈置到節目的策劃、編導;從組織串詞、節目主持到攝影、照相等統統由學生自己來做。如果你不親臨現場,或許根本想象不到這些十左右歲的孩子能把聯歡會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條、有聲有色:雙簧表演令人捧腹大笑,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曲,英語倆倆對話展特色,詩朗誦、獨唱、古箏與小提琴獨奏、葫蘆絲、竹笛表演精彩紛呈。班級也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了很好的放鬆。

辭舊迎新,班級聯歡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歡笑,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鍛鍊了學生的能力,增進了班級的凝聚力。

2023元旦的來歷7

1、走過風,走過雨,365個晝夜已離去;苦也去,樂也去,一切已經成過去;露心聲,展笑意,喜迎新年新氣息;元旦節,祝福你,願你快樂甜蜜蜜!

2、元旦到,新年來,一切都以新為先,願你薪水總是不斷漲,心情總是很燦爛,永遠保持著開心,這可是我新年開始的心願,一定要收下呀,元旦快樂。

3、團,團,團,團出一個元旦(圓蛋)。團進一年的精彩,讓你越來越年輕;團出一年的快樂,讓你越來越美麗;團出一年的信心,讓你越來越成功;團出一年的興致,讓你越來越瀟灑。團出一個閤家幸福、事業興旺、皆大歡喜。送你萬事都如意。

4、輕聲問候、真誠祝福,願快樂常伴你左右,願你擁有滿懷的歡欣、豐收的希望,洋溢在這新的一年。

5、總想問一問遠方的、你別來無恙,總想聽一聽那輕捷的腳步是否依舊。希望你永遠快樂。在新年裡,不要你改變太多,直至以後的歲月。元旦快樂!

6、一首美麗的`歌新的一年裡,你將交上好運,新的一年裡,你會萬事如意。歲月悠悠流去,卻留下你和我一份真摯的友誼。願友情伴你度過愉快的節日。

7、元旦的鐘聲送走充滿回憶的一年;迎來飽含理想的一年。在新的一年裡,願意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事業生活都獲得勝利、成功。

8、祝你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9、元旦佳節,祝你在新的一年裡: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和和睦睦、甜甜蜜蜜、日日好運,月月溫馨,季季浪漫,年年發財,歲歲平安!

10、採一朵天山雪蓮,掬一把彭蠡煙水,握一捧長白靈芝,抱一捆蓬萊仙草,端一盤瑤池仙桃,通通送給你,祝你元旦快樂,永遠開心!

2023元旦的來歷8

元旦節來到,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元旦節的來歷。“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媽媽還告訴我,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後來在1949年我國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七年級稱“春節”,將農曆1月1日定為“元旦”。

元旦那天,我先飽飽的睡了一覺,8點多起床,吃過早飯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到家後我最著急的就是找小貓玩,可是找了一圈都沒找到,我只好放棄不找了,自個兒去練習跳繩啦。吃午飯時小貓好像也餓了似的`,自己就跑出來了,我高興極了,我看小貓衝我喵喵大叫,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高興得跑去屋裡拿餅乾餵它,它吃得香噴噴的。我還放音樂《水雲禪心》給它聽,它好像能聽懂似的,靜靜地聽著,一動不動。我吃午飯時它還安靜地臥在我的身邊聽音樂,我說我不能動了,然後小貓就臥到一邊去聽了,它好像能聽懂我的話,真是太棒了。我們要和動物交朋友,和動物和諧相處。

2023元旦的來歷9

元旦的來歷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20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元旦的風俗

元旦節的風俗有扭秧歌、踩高蹺、拜祭先祖、舞龍舞獅、篝火舞、賞花燈等。

1、扭秧歌: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漢族民間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專案之一。

2、踩高蹺: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

3、拜祭先祖:祭祖是傳統習俗,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4、舞龍舞獅: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

5、篝火舞:篝火舞又稱圈舞,是山上鄂溫克族的自娛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圍成圓圈,男女均可參加。

6、賞花燈:元旦除了要吃湯圓之外,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賞花燈。

元旦養生知識

1、不能暴飲暴食

元旦期間,飯菜品種豐富,琳琅滿目的食物、水果、糕點等讓不少人禁不起誘惑,飲食常失去節制,使胃腸負擔加重,從而出現腹脹、食滯、消化不良等現象。

緩解積食最簡單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幫助分解脂肪,另外注意葷素搭配。

2、天氣乾燥,注意降火

元旦前後,家裡家外事務繁多,加之過食油膩、生活規律常被打亂等,使有些人的身體不能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引起生理機能紊亂,從而導致“上火”,表現為咽喉乾燥疼痛、眼睛紅赤乾澀、鼻腔熱烘火辣、嘴脣乾裂、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臉上起痘等。

如果上火的話,可以燉點冰糖雪梨降降火,或者泡點菊花茶。

3、室內溫度要適宜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室溫過高,會令人感到悶熱或乾熱而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而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尤其是在北方,室溫過高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而室內溫度過低,則會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令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顫: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甚至引起關節炎病等。

4、健康出行

出去玩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如果容易暈車的話要記得帶上暈車藥,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行程,留出緩衝的時間來調整狀態,這樣才能玩好,身體的狀態也會好,千萬不能疲勞過度。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累了就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體力。

5、早臥晚起

早臥:一般晚上9時為宜;晚起:等日出起床為宜,不要過早起床鍛鍊身體,睡眠時間可比其他季節稍長。

冬季適當早睡晚起可養藏體內精氣。體質較弱人群、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練或可誘發哮喘、感冒、風寒,引發基礎慢性病及心腦血管疾病。

2023元旦的來歷10

元旦由來

元旦是公曆的1月1日,很多的國家都會過,“元”有開始的意思,“旦”指的是早上,元旦就是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在農村大家更習慣稱為“陽曆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在這個時候決定使用公曆,而且把1月1日定為“新年”,注意這個時候還不叫元旦,我們現在說的元旦,是在1949年的時候,國家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所以才將公曆的1月1日定為現在的“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各國元旦的習俗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但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不同,時間也不同,因此,有些國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

中國

元旦原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在古代是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紀念採用西曆,從此公曆的1月1日就變為中國的元旦,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朝鮮

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髮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彩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印度

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輕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裡,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

蒙古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而朝鮮和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瑞士人則有元旦健身的習慣。

希臘

在希臘的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誰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保加利亞

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英國

在英國,公曆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法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的一年則交厄運。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德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週。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似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的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昇。

元旦的慶祝方式

雖然不如春節那樣受重視,但畢竟是一個節日,而且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知道的節日,所以很多國家也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會放假,而且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也將元旦定為了法定假日。

在元旦這天慶祝的方式,普遍是團體性的`活動,在學校裡面感受會深一些,在上學的時候,每個班級都會組織元旦晚會,而且不僅是在班級裡,學校也會組織元旦聯歡會,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會組織敲鑼打鼓祝元旦,現在很多衛視會在元旦這天舉行元旦晚會,而且很多人會選擇在元旦這天出去旅旅遊。

如果說慶祝元旦,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的,那就要說農村了。在農村,到了元旦這天很多家庭會選擇燃放鞭炮,或者是殺雞宰羊,同時還要舉行拜祭等活動,一家人團聚聚一次餐。

6首元旦詩詞,6種人生情境!

01佳節之面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元旦最常見最貼近我們的景象,點爆竹,飲屠蘇酒,換桃符,這些特別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元旦的歡樂氣氛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王安石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擔任宰相,推行變法。所以這首元旦的詩中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元旦是一年之始,變法則是國家改變的開始。“新”不僅僅代表著元旦的桃符,還代表著迎接變法的國家。

02佳節思故友

《元日·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元旦之日,團圓之時,在這個時候難免想起自己遠在他方的故友。蓮花滴水象徵著時間的流逝,一年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詩人飲凍酒,賞早春情態。元旦佳節,身旁有佳人和歌女勸酒助興,但我卻只顧得上驚訝於早春的物景,那些爛漫的春景好像就是我的舊相識。

作者對於舊友的思念在他看到元旦的春景時達到了高峰,我們與友人的相遇相知相熟都是經由了一個又一個開始形成的,在新年伊始時,要記得問候一下自己的友人。

03佳節引思鄉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元旦本應該是一個高興的日子,但詩人劉長卿剛剛被貶,遇此佳節,更添愁緒。此詩的首聯寫情,歸鄉之心無法實現,悲傷與孤獨撲面而來;頷聯感嘆春歸於我前面,就連春天也不願意與我為伴;頸聯描寫周圍的場景,身處孤境悲愁,周圍只有嶺猿與我相伴。最後在抑鬱、失落的情緒中發出了長長的慨嘆,以賈誼自比,抒發貶謫悲憤。這樣的無限離愁及失意悲憤之情。所以,我們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特別是元旦佳節,待在家人的身邊比什麼都好。

04佳節于田園

《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田園間的元旦,十分質樸純潔。這首詩是孟浩然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於他去長安應考的元旦。首聯的氣候描寫,貼近農家的生活,節令對於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作用。作者正值壯年,雖然沒有官職,但也會擔憂田間農事。下一聯是則是描寫農家的農夫和牧童在田間勞作的場景,在節日中的勞作似乎蘊含著收穫的欣喜。

最後一聯,大家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今年肯定是個豐收之年。元旦象徵著一年開始的希望,農家之人沒有太大的野心,只要農作豐收,那便無憂無慮。但作者在詩中的“無祿”還是隱隱透露著作者不甘隱居的心情。

05佳節之喧鬧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自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孔尚任寫這首《甲午元旦》時已六十六歲,剛剛脫離官場,在家鄉曲阜安享晚年。這首詩的前兩段,前四句寫除夕,圍爐守歲,飲酒消夜,偏向於白描手法,短短几句,除夕夜的節日氣氛躍然紙上。第三句過渡,借分贈。買春錢”暗示舊年已去,新歲已來。自己也不再是官場中的一員,變成了自由自在的平民。

隨後的第二段後寫元旦。燒爆竹、抉桃符、拜新年。詩句中滿滿的都是過元旦的熱鬧和歡樂。作者孔尚任厭惡官場的冷冰冰,喜歡現在的熱鬧和怡然,特別是在元旦,這份熱鬧又多了幾分。

06佳節悟人生

《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此詩作於文天祥暮年的元旦凌晨,此時的文天祥已經差不多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此時悟透,他的一生,是忠烈有氣節的一生,人間值得他來過。此詩平白鋪述,天地空曠,時光離詩人而去,遠遠把他甩在了後面。文天祥的一生坎坷,人生末路上,還依然飽受風雨和雪霜。但是詩人知道,就算以後他埋沒在歷史長河當中,他這一生的所作所為,鐵血丹心絕對不會白費。

在元旦這個特殊的日子,不論是悲喜何種情緒都會被放大,詩人在這首詩中,沒有了他其他詩句豪邁和振奮,而是透露出一種寂寞和自我認證。文天祥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人生的價值絕對不是由別人的評價決定的,我們也要相信文天祥所堅信的,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

2023元旦的來歷11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叫“正月七年級”。

元旦節的傳統美食

1、元旦傳統食物:餃子

在北方,大部份的.北方人會在元旦這一天包餃子,冬天比較冷,蒸幾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再醬點醋,那味道,真的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2、元旦傳統食物:湯圓

小時候就聽到歌裡唱:賣湯圓、賣湯圓、這裡的湯圓是圓又圓……湯圓在南方是很受歡迎的,像元旦、元宵節這種傳統佳節都會煮上一份湯圓,象徵著團團圓圓。

3、元旦傳統食物:年糕

年糕有很好的寓意,吃了年糕有年年高的好意頭,起源於江浙一帶,不過現在南方也很流行吃年糕了。

2023元旦的來歷12

聖誕節剛過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旦你到街上處處張燈結綵有的飯館在自己家的玻璃門上貼上一些對聯,有的飯館在自己家的門上掛上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也有的在自己家的門前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很多文娛歡慶活動。超市裡。些商家又為了元旦多掙點錢,就把菜價降了又講最終每次剛出來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搶完了,只能定量,但是這些標語,人們如同就沒看見似的,一個勁的搶,超市裡還放了兩米多長的蛋糕,許多人在那裡搶著吃蛋糕。有些人沒搶到現在木搶到的人,有些搶到的人仰慕搶得更多的人,而那些搶到更多人想把搶到的人的蛋糕悉數拿過來。

元旦還有個傳說在4000多年前,那時分,還處於堯舜世,堯皇帝在位,堯皇帝在位的時分她他助公民做了許多有利的'事。所以我們都十分敬愛他。不過她有個不成器的兒子,所以在春運的時分,所以在退位的時分,他挑選了道德謙卑的舜,並對他給予很厚的期望。

當然舜公然沒有讓他絕望他接著做了許多功德,後來堯逝世了,公民就把堯帝祀六合和帝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端叫做″元正″之後,人們直接叫元旦。

2023元旦的來歷13

傳統節日元旦的來歷

古代中國的元旦,並非如今的公曆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為歲首,到漢代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期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把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為“元旦”。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拓展:中國元旦有什麼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的.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元旦的慶祝方式一:

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慶祝方式二: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簡訊

元旦的慶祝方式三:

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至於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拓展:有關元旦的古詩

1、《元日》王安石〔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昨天夜裡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裡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3、元日〔唐代〕司空圖

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譯文:如今年歲漸長,自己懷有滿腔抱負卻都未實現,空剩自憐。

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陽落山後就意味著新的一年將到來。

4、元日〔宋代〕成彥雄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裡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譯文:

夜晚歸來與大家舉杯同祝又已增歲添壽,不經意卻看到鏡中的自己已兩鬢斑白。

正對著鏡中自己偷偷笑了起來,看來這屠蘇美酒怕是無法率先品嚐了。

2023元旦的來歷14

在這裡,我祝大家:元旦快樂!閤家幸福!在新的一年裡好事多多!笑容多多!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中,[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

2023元旦的來歷15

元旦節日的來歷

古代中國的元旦,並非如今的公曆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為歲首,到漢代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期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把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為“元旦”。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元旦節日的習俗

習俗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習俗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

習俗三: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

元旦的傳說

元旦的傳說一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

元旦的傳說二

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為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元旦的傳說三

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七年級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代以10月七年級為元旦。

元旦的傳說四

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元旦的傳說五

在中國,元旦這一名稱,都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據《史記》載: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以十月七年級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七年級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