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往事與傳統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6W

中元節往事

中元節往事與傳統

中元節,俗稱鬼節,亦稱盂蘭盆節,我們當地稱月半。月半,在我印象中算是最為淒涼的一個傳統節日,說起來甚至會讓人毛骨悚然,因為這些天會有很多“鬼”縈繞在我們周圍,但是我們並不懼怕這些“鬼”,在我們的意識中它們都是些“好鬼”,或者說都是自家人,所以小的時候,我們像期待中秋節一樣的期待中元節。

在我們當地,大多數人家都會在農曆七月初把“老祖宗”請到家裡:掛上“亡單”,放些鮮花,上幾柱香,擺上一桌子好酒好菜,這就算是為遠道而來的老祖宗們接風了!說到“亡單” ,其實就是一張畫著一些千奇百怪的肖像和填寫著各路祖先的紙,小的時候由於沒有機會接觸漫畫書之類的東西,對其很是好奇,著了迷似的當作小人書來欣賞,你別說,上面的內容確也很豐富,像趕廟會一樣。我們家就有一張從我爺爺那一輩就傳下來的“亡單” ,雖然很破舊了,但是上面的人物景色還看得很清楚,很有歷史沉澱感,每到中元節這幾天,我都會不厭其煩的看上很多遍,因為平時都是父親裹得整整齊齊的藏起來的,儘管我們也知道放在什麼地方,但是除了中元節,我們是不敢隨便拿出來看的。父親倒也從來沒有囑咐我們不能隨便拿出來看,而是我們自然而然地就對其有一種敬畏之心,感覺它就是神靈,神靈是不能隨便觸控的。

父親一向是個不迷信的人,不像別人家那樣七年級就把老祖宗接到家裡,彷彿接待越早,對祖先越尊重。父母都是靠著踏踏實實勞動生計的人,一般情況下初十以後父親才會邀請老祖宗。期待已久的妹妹和我看到別人家的老祖宗早接到家裡去了,經常急著催父親趕緊把我們家老祖宗接到家裡,可父親總是帶著玩笑的語氣拒絕:我和你媽都很忙,接到家裡沒人照顧,就讓他們先到你大伯二伯家住兩天吧!聽到父親這麼說,我們雖說很失望,不過父親說得不無道理,也就信了。我們當時就知道,父母不在家,我們是照顧不過這麼多老祖宗的。

老祖宗接到家以後,我和妹妹可謂是對老祖宗“百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每次上山,總忘不了從上山帶著野花野果子什麼的回來,就比如我們從山上找回的地瓜(學名地果 ,一種藤本植物,果實似無花果,我們有諺語道: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總是把最好的留給老祖宗。當然,我們是別有用心的,我們給老祖宗吃的,我們也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吃老祖宗吃剩下的食物了,那樣也不會覺得愧疚!

很快,月半到了,該是送老祖宗回去的時候了,而我們總是會依依不捨,因為老祖宗一旦走了,我們就不能天天吃好吃的了,有老祖宗在,無論如何媽媽都得做上幾個好吃的。

傍晚時分,我們要準備好多好多的紙錢,我還很清楚的記得,我們家有一套有幾十年歷史的“造錢工具”:木榔頭、鑿子和紙錢板子,父親一邊將市場上買來的毛邊紙打成銅錢式樣,我們一邊把紙錢三張一份地分開,這是我們中元節唯一討厭的一道流程,因為我和妹妹總是要花上兩個小時的時間去份那些紙錢。不過,我們是很聰明的,根本不會按照父親的要求三張一份老老實實地去分,時不時的也會五張一份,六張一份,當然,我們這樣做也是心有餘悸的,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所做的這些小動作,老祖宗是看得到的`。

吃完晚飯,父親將王單收起來,把所有的貢品和香紙灰燼籠統的放到一個盆裡,帶上我們已經分好的紙錢,和大伯二伯,一大家子來到村口的岔路口,一個一個的將老祖宗送走。

送老祖宗的時候,我們晚輩是不敢說話的。那些“道別”的話一直都是由大伯來說的,也只有他有一個權利。大伯首先用炭灰在地上畫一個圈,然後抓一大把紙錢放在圈裡,一邊唸叨,一邊燒紙錢。我還記得,大伯說得最多的就是:來拿去吧,到那邊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記得,每當大伯唸到爺爺奶奶的時候我都很想哭。我一年有三次會很想我的爺爺,春節、清明節、還有就是中元節。每次我都很想幫著大伯多給爺爺燒點紙錢,但那時小,不敢插手,其實爺爺奶奶也是所有祖先中得到最多錢的,除此之外,大媽總是會為爺爺奶奶準備一些鞋子衣服什麼的。

大概花上一個小時,所有的老祖宗都送完了,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回家了。途中,誰也不敢說話,更不能叫出其他人的名字。而我的腦子裡,全是我和爺爺那段短暫的美好時光……

至此,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送過老祖宗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