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週記模板合集七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9W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在這一週裡收穫不少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但是週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週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週記模板合集七篇

中秋節週記 篇1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在這個佳節裡,賞月、吃月餅都是習俗

吃過飯後,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家的樓下看月亮。這時,月亮越升越高,它露出它那圓圓的臉,猶如一個銀色的玉盤高掛天空,用它那潔白的銀光灑向大地。哇!多美的月光啊!淡淡的,柔柔的。就像在夢裡一樣,真高興可以看到這麼美的景色。

望著這空中皎潔的月光,我心中有了疑問;中秋節是這麼來的?媽媽告訴我說;‘天神嫦娥和凡人後羿相戀,這件事情被王母娘娘知道後,就把嫦娥帶回天庭,但王母娘娘怕這樣,傷害她和嫦娥的感情,所以就把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作為嫦娥和后羿見面的日子,因此,也就有了中秋節。’

我抬頭望著天空,望著這皎潔的月亮,我隱隱約約的,彷彿看見啦,天空上一個天仙般的女子,和一個男子正在約會呢。

賞完月亮後,我和媽媽回家啦。到了家我就去睡覺啦。在睡覺時,我在我的腦子裡,回想著今天的月亮,真的是太美了。今天真開心。

我最喜歡中秋節了,因為這一天的月亮最圓,象徵著花好團圓,人相聚,我最喜歡全家人團聚在一起了,永不分開。我也祝福全天下的人幸福安康。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週記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我、哥哥和爸爸媽媽到金山灣八角亭賞月。

來到金山灣公園,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望遠鏡,觀察著圓圓的月亮。哇!月亮可真大呀!亮閃閃的,真晃眼!把周圍的天空都照亮了,真是美極了!

古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媽媽說這種奇觀要到20xx中秋節才會看到呢!我放下望遠鏡,又拿出照相機,“咔嚓咔嚓”朝月亮拍個不停。我不斷地將影象中的月亮放大,我居然看見了上面灰色的紋路!我和哥哥正玩得開心時,爸爸接到一個電話,掛掉電話之後,爸爸興奮的對我們說:“快下來吧!陳良大伯伯發現了一個賞月的好地方,我們去那兒吧!”於是,我們來到了江邊3號碼頭,上了船,來到一樓平臺上,看到了很多市民坐在那悠閒地喝著茶,吃著月餅。中秋節作文:快樂的中秋節

很快,我們找到了陳良大伯伯預定的位子。我坐在船上,切開一月餅,和小朋友們津津有味地品嚐著。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的提議,說:“我們小朋友獨自坐一桌吧!”我拍手叫好,接著,我們用盤子裝了一些點心,來到一種那個空桌子前,點了一份水果茶,我們6個小朋友有說有笑地品著茶、堅果、月餅,好愜意!之後,我們又在船上玩抓人遊戲,你追我趕,大家都玩得大汗淋淋。

10點鐘,大人們開始催促我們回家了,我們又玩了一場抓人遊戲,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3號碼頭。

中秋節週記 篇3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其中“中秋”一詞最早源於《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時,農作物基本都成熟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也有歷史學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時候。這一天,唐軍裴寂看見月亮,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糧,成功解決了軍中糧食不夠的問題。此後,人們便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以此做紀念。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也流傳至今,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週記 篇4

那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習俗是吃月餅、賞月。

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吃月餅,正要賞月的.時候,我們發現月亮被一層厚厚的雲給擋住了,我真想看看那雲中的月亮,可是月亮姐姐好像在跟我們玩捉迷藏,一直也沒有露面,我想:月亮姐姐可能是今天太累了,所以才躲在雲裡不出來。我們全家等了幾個鐘頭,可是月亮姐姐還是沒有睡醒,我們沮喪極了,於是回去睡覺了。

躺在床上,我一直在想:月亮姐姐也太愛睡覺了,睡了幾個鐘頭還沒睡醒,真掃興。不過,我還是想明白了:不論中秋節有沒有圓月,它終究是代表著團圓,雖然今年中秋節我們沒有看到月亮,但是我們全家人還是團圓了;雖然有些人在外地工作,中秋節不能回來探望親人,但是隻要看見那圓圓的月亮,就像家人在自己的身邊一樣。

中秋節週記 篇5

又是一箇中秋佳節,又是一個團圓之夜,古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咬著口中香香軟軟的月餅,心裡那段塵封的回憶正在被慢慢喚醒。

關於老家的印象,我只是模模糊糊的記得低矮的土房,齊腰的雜草,曲折的小路和聒噪的雞群。我唯一記得清晰,沒有忘記的便是我的曾祖母。

曾祖母是我們那一片很出名的“人物”,大家說她命苦,在那個缺衣少糧的時代,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她呆在家裡把八個孩子拉扯大,把那段美好的年華祭給了柴米油鹽。我那時還小,還不懂這些,但是我記得在人前的曾祖母是從不會低頭皺眉的,她總是笑,彷彿那段苦日子與她無關一般。時光把她的頭髮染白,讓她佝僂了身軀;歲月在她的臉上雕刻,疾病纏上了他的身體。可是她的笑從未變過,依舊是那樣爽朗,那般明晰。

曾祖母待我很好,我是這一代兄弟姐妹中最為年長的,彷彿是因為這她把更多的情感給予了我。對一個未經世事的孩子來講,食物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東西了,我每次回老家,曾祖母都會塞給我大包小包的零食,而因為零食,我也常常到曾祖母家串門。後來家裡的孩子漸漸變多,我們就一群一夥地擁往曾祖母家,曾祖母也很慷慨的把家裡的餅乾果凍之類拿出來讓孩子們分享。她對那些孩子就像對我一樣,給予了全部的疼愛,我有時也會不滿的抗議,曾祖母也只是笑,用她的手輕輕摩挲我的頭髮,那乾枯如樹枝的手指卻傳來了足以溫暖我一個童年的溫度。

曾祖母雖然對晚輩們毫不吝嗇,但是她是個很精明的人。我有好幾次看見她拿著一個綠色的小本子打著算盤,還有好幾次看見她在家庭會議時坐在最主要的位置上。我們老家是很落後的,前幾年一直沒通自來水,大家都是拿一條扁擔、兩隻木桶到河裡去挑水,我父親幾次要幫曾祖母挑水,曾祖母都拒絕了,我記得她每次都笑著擺擺手,顛著腳挑了一擔,又一擔。

我還記得,曾祖母的生日就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每年這個時候,家裡的孩子們都會回老家為她慶生,可是我們去年沒回去,前年沒回去,上前年沒回去......整整六年,我們都沒回去。因為在她的第八十二個生日之後,我們再也沒法為她慶生了,她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了。

“吧嗒”有什麼東西打溼了月餅,“嚶嚶”又是誰在低聲抽泣?淚眼朦朧中,我彷彿又看到曾祖母在對我微笑,對我伸出那乾枯如樹枝的手,我聽見自己在嗚咽著呢喃——

“您在那邊,過得好嗎?”

“您那裡的月餅,是您喜歡的味道嗎?”

“還有,曾祖母,祝您八十八歲,生日快樂。我想您了!”

中秋節週記 篇6

八月十五,一個月圓之夜,一個家人團圓的中秋之夜,中秋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到了廣寒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懲處。

中秋節自然少不了美食啦。中午,奶奶燒了一大盤的可口的粉,還燉了大碗的鴨湯,美味極了。晚上,我們又吃了芋頭打排骨湯。今天可真是大飽口福啊!如果每天都能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那真是太好了。

晚上,我們買來了許多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餅,坐在平臺上的椅子上,一家人津津樂道地聊著天,吃著色香味俱全的月餅。一抬頭,便能夠看到一輪圓圓的明月像玉盤一樣掛在天空,散發著皎潔的光芒溫柔的鋪在大地上。

中秋節週記 篇7

媽媽告訴我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這時已經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進了雲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我們在庭院中吃柚子,媽媽一邊剝著柚子一邊說:“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裡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在這個中秋節的晚上,我不僅僅會吃月餅、賞月亮,還懂得了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