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4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5篇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1

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那天。正因為那天是秋季的正中,得名中秋節。

在家鄉,中秋節這天有吃月餅賞月的習慣。中秋這天的月亮特別亮、特別圓,到了晚上,月亮就像初次登臺表演的小姑娘一樣慢慢升起,害羞膽怯,潔白如玉。月亮上的圖畫像小孩子信筆塗鴉,又像大師的奇書異畫,讓人捉摸不透。你看,從這個角度看上去是很像山丘;可是換個角度再看,又像一片茂密的小樹林。皎潔的月亮灑落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麼平靜。早早地吃完晚飯,人們便都出來賞月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有的還唱歌、背詩助興呢。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了《水調歌頭》中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蒼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八月十五正值農忙季節,人們歡歡喜喜吃月餅,高高興興收糧食,其樂融融。中秋節,代表豐收,代表喜慶,代表團圓,農民們收穫辛辛苦苦種來的五穀,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小孩子們可以約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則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賞月,或是在家裡聊聊天兒,這是多麼美好的節日呀!

中秋節如果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2

樹葉像一隻只蝴蝶飄落下來,帶著秋的清冷,飄向遠方。彷彿在告訴我們——家鄉的中秋到了。

家鄉中秋的楓葉是美麗的。

鳳凰廣場那像火把一樣紅的楓葉,把廣場襯托的紅盈盈的。放眼望去,一片火紅的海洋。一陣秋風吹過,平靜的“火海”也翻滾起來,甚是壯觀。一顆綠樹嵌在一片火紅中,顯得格外耀眼。漫步在樹林下,飄落的紅葉在腳下發出咯吱的響聲,為那寂寞的樹林伴奏。秋天的霧也格外大!一大片霧迷迷濛濛,環繞在城市中間,朦朦朧朧的,彷彿像一位羞澀的少女在跳舞。要是幸運,還可遇見一條清澈得宛如一條明亮的帶子迴盪在城市中間。平靜的水面偶爾有一條頑皮的小魚遊過,使平靜的水面盪漾起一圈圈漣漪,像打破了一面鏡子。

家鄉中秋的田野是美麗的。作文

這時,滿山遍野是金燦燦的稻子,微風吹過,稻海里蕩起金色的波浪。家鄉中秋的花,是美麗的。

中秋時節,校園裡,婀娜多姿的菊花,香飄萬里的桂花,絢麗多彩的月季花等相繼開放。在中秋的花卉會上,總能看見許多美麗的花兒競相開放。一陣陣香氣迎面撲來。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人心曠神怡。花開季節,人們都去觀賞。秋天的花兒沒有春天的豔麗奪目。也沒有夏天的繁瑣,更沒有冬天的冰冷。秋天的花兒是恰當好處的。作文

家鄉中秋的果實,是美麗的。

金色的陽光灑在奶奶家的院子裡映紅了那棗樹上的“瑪瑙”。那一串串的大紅棗給中秋節帶來了喜悅。

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黃橙橙的梨,紫瑩瑩的葡萄,果園裡到處充滿著瓜果飄香的氣息。

家鄉的中秋節,總是那麼迷人,那麼美!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3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喜慶的中秋節。中秋節是含情脈脈的,充滿著濃郁的人情味;中秋節是婀娜多姿的,洋溢著人們的歡笑聲。中秋月最明亮最圓滿最撩人心炫,而又是最逗人遐想……當時,大街小巷、超市商場裡都鋪滿了一盒盒琳琅滿目的月餅,到處都瀰漫著濃濃的中秋味。在我的家鄉里第一忙就是春節,第二忙就到中秋了。當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著鮮紅的衣服,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祝福。大人們穿上就代表著工作順利;小孩子穿上就代表著學業進步;而老人們穿上就代表著長命百歲。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就像一片鮮紅的大海。在那天,我們要到處探望村莊的鄉親們,還給各戶人家送月餅和年糕,祝福他們閤家團圓、生活的一年比一年好;如果是老人家就外加一份紅包希望他們能夠長命百歲。鄉親們也是這樣,互相送祝福、食品。

一頓風尚的晚餐過後,我們圍成一團坐在門前賞月。那時候,外面很安靜,家裡卻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在吃著美味的晚餐。晚上,天空漆黑一片,月亮妹妹不再是以前那樣遮遮掩掩了,而是睜大眼睛,親切的望著村落和田野,極像一個擦亮的玉盤,村莊裡顯得十分安靜。在晚上十點,一片片爆竹聲打破了一片寂靜。活動開始了,有的小朋友玩捉迷藏;有的放煙花、做燈籠;而有的就比較文靜,乖乖的.坐著陪爸爸媽媽談談心、賞賞月。在我們家鄉過中秋和除夕一樣都是要守歲,還沒到十二點時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子)。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十二點的鐘聲已經敲響了,可是孩子們都還沒有疲憊。在我們家鄉還有一個規定那就是在十二點的時候放孔明燈,把自己的願望寫上去希望能夠實現,放完後還要去山上去檢視一下。看著天空中掛滿了孔明燈,越飄越遠的情景,心中感到無比的欣慰。

有趣的中秋節讓人依依不捨;美味的食品讓人津津有味;濃郁的人情味讓人回味無窮。歡迎來我家鄉做客,保證能讓你心滿意足。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4

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亮,星星們害羞地躲了起來,只有幾顆勇敢的大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月亮上的嫦娥姐姐看著我,好像在說:"小弟弟,你們多幸福呀,我可孤單啦。歡迎你能來月宮做客,我做南瓜餅給你吃……"

嫦娥姐姐是那樣孤單,可是我家鄉的人們都在歡天喜地地慶祝中秋節呢。

奶奶搬出了一張小圓桌,桌子上擺的東西都是我愛吃的。你看,有紅彤彤的大蘋果,黃澄澄的香蕉,紫得發亮的葡萄,圓圓的月餅……

我最愛吃月餅了,剛要伸手去拿,爺爺笑眯眯地對我說:"別急,等敬完了月亮再吃。"為什麼要敬月亮呢?姑姑告訴我這是為了祝福家家戶戶都能團團圓圓,爸爸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小表妹在一旁開心地跳起了拉丁舞。

月亮越升越高,鞭炮聲響個不停,夜空中的煙花是那麼燦爛美麗,像小朋友的笑臉一樣。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著中秋聯歡晚會,一邊吃著美味的月餅。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5

威海人過中秋最講究兩個字團聚,無論平時怎樣的忙小輩們都會到長輩家裡團聚。一家人湊在一起你說說公司的發展,我說說將來的構想,這就是中秋節就是團聚。通常在晚餐結束之後一家人都會品嚐月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