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作文【共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共15篇】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月亮又圓又大,正是人們一家團聚的好日子。今天晚上九時左右,我們一家在陽臺賞月。賞月時一定要準備好凌角、栗子、月餅等等。各種各樣的食品。我往天上一看,情不自禁地說:“哇!今天的月亮真美呀”!再往樓下一看,一個個小朋友提著燈籠一嘣一跳在舞臺上歡天喜地的跳舞。我真羨慕他們可以自由的玩耍!突然,媽媽說:“XX,快點來給月亮公公燒枝香吧。“我說:“好”!我對月亮公公說,我真想和這些小朋友一起開心的分享這愉快的中秋節,行嗎?月亮公公悄悄地託風姐姐對我說:“孩子,只有在家裡才能感覺到真正快樂的呀!”

天空中不時飄來一陳陳歡快的笑聲!中秋節真是快樂極了。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中秋佳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被人們稱為仲秋。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過了一會兒,伯伯、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一起共度中秋佳節。為了迎接他們,奶奶坐了一大桌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家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品嚐著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人們總少不了喝酒,所以他們便用酒來互相祝福。我們小孩子不能喝酒,便用飲料代酒,互相祝福。濃濃的親情在飯桌上傳遞著,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

吃月餅也是中秋一大習俗。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發動農民起義時,用月餅作為祕密傳遞通知的方法,約定八月十五中秋節起義,起義成功,取得了勝利。後來人們以中秋吃月餅來紀念義軍的勝利。現在,月餅已經演變成合家團圓的`象徵了。

吃過晚飯後,我們大家每人手裡拿著一塊月餅在院子裡賞月。別人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今年,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今年中秋節的月亮猶如一輪金黃的玉盤,高高的掛在靜謐的夜空中,點綴了整個夜空,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好像在祝我們中秋佳節快樂呢,看著這些星星,我會心地笑了。皎皎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照亮了整個院子,風很輕,月光很美,夜空很靜,這一切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望著那皎皎的月亮,我心想,一定有許多人現在異處他鄉,回不了家和家人團聚,就借皎皎圓月思念家人及親朋好友。

我愛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2

又是一年草萋萋,紅葉凋零,枝頭果累累,五穀又豐登;一輪明月夜空懸,皎潔碧透,家家談笑聲,又引我思親……

又一個八月十五過了。遙想幼時,晚飯後,我坐在屋外的空地上,一邊賞月,一邊聽外婆講故事……外婆走了四年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一個略帶寒意的早晨,爸爸媽媽從外婆家打電話回來,告知我:外婆已在早些時候去世了。

我怔住了,我不敢相信,外婆就這樣走了,永遠地離開了……小時候,我隨父母去外婆家。按傳統,每年夏至都要包餛飩,而外婆每到這時,都會親自下廚,母親是姐妹三個中最大的,所以自然要幫廚,我也就跟著母親在旁邊看。我是外婆最喜歡的外孫,經常圍著她跑前跑後,而且總是不由自主,“自說自話”地瞎幫忙,笨手笨腳的,常常弄得手上、鼻子上都是麵粉……

有一次,外婆在吃飯前告訴我們,因為今天包餛飩前調餡時忘了放鹽,所以鹽是在包餛飩時一隻一隻放的,但有一隻她把糖錯放成了鹽,所以那一隻是甜的,我們可以看看,今天你們表兄弟三個誰最幸運。我們都很興奮。最後,我吃到了這隻餛飩。

在一個孩子六七歲時,這時最令人興奮的事,而且此後一段時間內,我均自詡以幸運兒這樣的.稱謂。但直到那個下午,我才最終明白了真相……一天下午,我與母親閒聊時,才知道了真相:外婆知道我特別喜好甜食,所以在包餛飩時,特意包了一個放糖的餛飩,還單獨給這個餛飩下鍋,並故意設計了這個遊戲,巧妙地把這個餛飩給了我,至今依舊把表哥和表弟矇在鼓裡,她的行為實在高尚!

站在陽臺上,我仰望夜空,那潔白無瑕的月光映在我的臉上,照亮了那滴滴晶瑩;遙望遠方,星星點點的祭月燭光,在黑暗中依稀可見,樹木在風吹過時發出“沙沙”的聲響,偶爾有幾隻麻鴉飛過,留下一串黑色的掠影……我佇立在微風中,任風撩起我的思緒,在這本該萬家團聚的時刻,我的心中不免翻騰起一串串記憶的浪花,腦海中外婆的身影逐漸清晰,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樹欲靜時,風卻不待,子欲孝時,只奈親不待。外婆,你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珍藏這一抹金黃色的回憶,將勾起我一段難忘的經歷……值此中秋,予乃賦《水調歌頭》一首:明月今朝有,微風引追思。不知汝念何人?別來無恙否?本應頤養天年,何奈病痛纏身。孰不念親人?念幼時,意甚悅,尤暢快。不應有恨,世間無事事順心。年年此時中秋,歲歲月圓又缺。當此中秋時,唯有親安好,兒女始放心。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3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場“月滿中秋,情繫魯中”的親情幫教活動,雖然我們面對的是服刑人員這一特殊群體,但我還是被活動每一個感人的瞬間所打動,尤其是見到他們因難得的團聚喜極而泣的時候,我的雙眼也禁不住溼潤起來。

不單單是這一特殊群體,即便是我們這些生活正常的人,有時因相聚又不能聚,又經歷過多少次月圓而人未圓的無奈和困惑呢。

幼時我在鄉下老家過節的所有印象中,除去春節人們要為此殺豬宰雞、裁剪新衣服備年貨而顯得隆重外,其他大部分的節日都是在農忙中匆匆度過的。好在無論多忙,清明節煮幾個雞蛋,端午節包幾個粽子,中秋節買上幾塊兒酥皮月餅,母親還是記得的。記憶最深的便是中秋節,我們一家都會團坐在院子裡,孩子們都會分得一塊圓圓的月餅,一邊十分珍惜地品嚐著,一邊聽父親講月宮裡嫦娥和月兔,吳剛和桂花樹的故事,聽得入迷時竟忘記吃手中的'月餅了。

如今我離開家鄉已近三十個年頭了,而這將近三十多年的記憶裡,我又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度過幾箇中秋節呢,不應該是忘卻,怕是少得連自己都無地自容了。每每見到日漸衰老的父母,我也曾暗自下決心一定得陪二老多過幾個節日,但最終還是未能如願。前幾年,父親突發急病撒手人寰,這已經讓我著實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楚,何況母親曾經歷了老年喪女的悲痛,晚年又經歷了喪夫的打擊,加之創業失敗的哥哥遠走他鄉,身體和精神上已經大不如從前。好在母親生活自理的能力還有,寧願自己孤獨著也不願離開她鄉下的家,唯一的藉口便是,只要這個家在,你們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您的父親才能回家像模像樣地過箇中秋節。

在外地求學的時候我也有過一次記憶深刻的中秋節。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去探望處在同一個城市另一所學校的朋友。由於我們都來自農村,且平時不斷有書信往來,相互之間已然是無話不談的老朋故友。雖然是提前約好的,但朋友對於我的第一次造訪,仍顯得十分興奮和熱情。朋友先是請我在學校附近的影院裡看了場電影,散場後順便領我到市場買了些水果,說今天正趕上中秋節,咱們得好好慶祝一下才是。看來我是的確疏忽了,而這湊巧的緣分令自己也是異常地興奮。我們一塊兒來到位於學校附近的西山上,選一塊有綠蔭遮蓋的草地,將洗過的水果一股腦堆在鋪好的報紙上,兩個人席地相向坐定後,一場令我終生難忘的別開生面的中秋節慶祝活動,將我整個身心的愉悅都推向了極致兒。

可現在呢,哪年的中秋不賞月,哪些的記憶又曾隨風搖起呢。而所謂生活中我們想要追求的那種快樂和幸福,不就像這次特殊幫教會上自己親臨目睹的,同家人能常相守,同老友能共相知嗎。

作者:趙自鵬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4

中秋,那是一個神聖的日子……我愛它!——題記

啊!一月當空,皓星萬里,碧空萬頃。深邃的夜晚有一輪皎潔明亮的圓月,那月奇特之極,一年時光出現一次。

那時的月圓而華實,似青玉碟盤,如水晶珍珠,高懸於淨空之上,將銀光月色灑向大地,月光如輕紗柔柔飄起,在丹風中蹁躚,若動人少女,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空中飄遊輕浮,何謂不是一汪細雨柔情。圓月以它獨有的風範,俯瞰著每一家的幸福,在夜中微微的笑起……嫦娥姐姐也笑著……我也笑著……

中秋食月餅,為何?正因圓月。月之圓,餅之圓,與之相匹。

中秋月餅香又圓,家家互送團圓月。圓圓圓,團團圓圓,和和睦睦,正不代表閤家團聚,美滿幸福嗎?那月餅各式各樣,奇形怪狀,有娃娃樣的,大餅形的,四方狀的等等……色澤飽滿,看著香甜可口,不禁讓人垂涎欲滴啊!“啊嗚”一口,好吃入味,將團圓吃進心中,代表著不盡的思念!

月餅的來歷很是不錯,民間八月中秋,都有拜月之風俗,話說“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本是祭月之物,但慢慢的人們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中秋之際,一家團圓。一家人圍在飯桌前,有說有笑,嘻嘻哈哈,涮著羊肉,喝著小酒,嘮嘮家長裡短,互相慰問一下,人人都享受這天倫之樂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著奶奶親手烹製的小菜,雖不是山珍海味,卻也覺得好吃極了,我大塊多餘,吃的是風雨殘卷,因為我知道那是幸福的一餐,我吃進的是滿滿的溫暖,和開心,望著窗外的月亮,不禁感慨萬分,情不自禁的留下淚水,想起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時候,與爺爺奶奶漫步在街頭,與他們嬉戲打鬧,抓抓爺爺的`鬍子,拽拽奶奶的頭髮,然後放聲大笑,爛漫無比,他們也是開心的笑了,皺皺的臉上浮起那從未老去的笑容,是那樣年輕,那樣燦爛;與爺爺一起打傘,穿行在雨中,喜歡在雨中踩水坑,濺的爺爺一身泥,可爺爺卻也陪我一起踩……那些回憶在腦海中封閉,永遠忘不掉。現在,很少有機會這樣一起吃飯了,我享受這如夢般的時光,想必眾多孩子都有這樣夢吧!中秋,在我心中多麼重要的啊,它是一個神聖的日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啊!中秋,我愛你!

六年級:王珮君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5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6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仰望夜空中那輪皎潔的圓月,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悵然和淡淡的溫暖。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記憶中,應該是三歲之後吧,我才認識這輪中秋月。那時,無非只是看看月亮,吃吃月餅,短暫而快樂。聽長輩在月下講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幼稚的心中也多了那麼一點點情愫。看煙花在夜空中綻放,隨而幻化成煙霧消散;看長輩們因一家團圓而激動歡樂的情景,幼小的心也被感動了,也跟著傻笑。

稍大,我懂得了中秋節,那是一年一度的團聚,一年一次的思念。我吃月餅,過中秋的心情也已截然不同。接過大人手中的月餅,吃下後,心裡不僅是好奇與稚嫩,還帶有淡淡的憂傷。因為,中秋節後,我的爸爸媽媽又要離開我,到遠方去上班了。一家人又要分散開來,各奔東西,漂泊天下。

我今年才十二歲,在我的眼裡,那輪中秋月,不過才五六歲而已。因為以前我是懵懵懂懂,過中秋,只懂得拖著鼻涕接過長輩遞來的月餅,囫圇吞棗,一口吃下,還品不出那月餅的香甜,那團圓的幸福。其實,頭上那輪明月,經朝歷代,風風雨雨,卻已經是好幾千歲了。

古詩詞裡,有無數描述中秋月、離別情、思念苦、相聚歡的詩句。前些年,只懂得把它背下來,還嚼不出它的味道。現在,我漸漸品味出來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道出了漂泊天下,名利雙收的背後,更多的是受命運操縱的無奈與濃濃的鄉情。那輪明月,時時勾起天下游子思想思親的心懷。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道出了遊子思鄉,望月長嘆的傷感情懷。我彷彿看見,李白當年面對窗前清冷的'月光,漫漫的長夜,他難以入眠,久久地思念著遠方的熱土親人。

秋風秋雨生涼意,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就是老父老母中秋望兒歸來的心情。每年中秋,他們聽到了期望中的門鈴聲,連忙扔下柺棍,步履不穩地來到門前,開啟一瞧,不禁張開牙齒不全的嘴大笑:“我的心頭肉回來啦!”接過兒孫的行李,忙這忙那,抱抱這個,摸摸那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那月餅含在口中,變成蜜汁,淌進心裡。百般情結,萬般思念,均在這一刻融化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萬分珍惜這中秋的月。千家萬戶,溫馨地聚在堂中博餅。骰子在瓷碗中發出“得兒啷,得兒啷”的清脆聲響,讓千萬顆勞累的心有了片刻的放鬆、片刻的忘情。年年此夜,月光下飄著絲絲的回想、濃濃的親情……

我想,隨著我年歲的增加,頭上這輪中秋月將會帶給我不同的光、不同的暖、不同的回憶、不同的念想……我願這輪明月伴我成長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7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我仰望夜空,明月若圓盤般潔淨碩大,在皎潔的明月旁,是如煙如霧般瀰漫開來的薄雲,將原本淒冷的月光,蒙上了一層柔和的色調。月光融融,照進街頭巷陌,千家萬戶。

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成了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約定俗成的習俗。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和乾果也是家家戶戶都常備的美食。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柔和,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特色民俗活動。

夜晚,滿月升起來了,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向大地。我們早早便在庭院前那正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支上一個小桌,擺上幾把椅子,擺出月餅、花生等食品,準備“敬月光”活動。根據舊俗,月餅在盤子裡需堆放成雙數,以六個居多,也有擺十個的.,取“六六大順”“十全十美”之意。煮熟的帶尖菱角一碗,一般用紅豔豔的兩角風菱,紅色取吉祥之意。全藕一根,寓意有頭有尾。水果若干種,取雙數六個、八個不等。三碗茶水必不可少,聽說是讓伐桂的吳剛用來醒酒的。家人們一同焚高香,獻虔誠,禮數周到,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拜過月後,一家老小便在外面賞月,品美食。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才不會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賞月,而是紛紛在皎潔的月光下追逐嬉戲——這才是我們的天堂。長輩們招呼著玩耍的兒童吃些果子,而吃東西是有些講究的,長輩往往讓大家先吃祭過月神的祭品,然後再吃飯。媽媽告訴我,在華夏祭祀文化中,神主享用祭品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分食祭品,也有分福氣的意思,直到這些工作完成,整個祭祀禮儀才算圓滿。在我們分吃的過程中,既感受到了月神的賜福,又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豈不美哉!

我們一家子在小院裡共享天倫,殊不知,在中華大地上,有多少人朝思暮想自己的親人,卻不能團聚。有多少戰士守衛著祖國的邊疆,保衛著祖國的領土,在我們度過溫馨、幸福的中秋之夜時,他們卻只能將相思之情寄與明月,讓明月將思念寄回家鄉,表達對親人的祝福。身處異鄉的人們啊,他們請明月代傳信,也請明月帶問候。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歡樂與憂愁,都在這片土地上上演著。

歡情也好,思念也罷,中秋有永恆的主題,便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願親人能平安順遂,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今年中秋,無論相聚或是分離,我們都有明月為伴,酥飴小餅,河蟹正黃,湖上泛舟,金風玉露,桂香薰透。月明人相望,人月兩團圓!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8

又到中秋月圓時,看到白如玉盤的圓月,我不禁浮想聯翩。我還想起了去年的中秋節。

“當,當……”客廳裡的老式座鐘響了五下。幾乎在同時,門鈴聲也響了起來,“叮鈴,叮鈴”的聲音與鐘聲混雜在一起,奏成一曲絕妙的交響。奶奶忙不迭地從廚房跑出來去開門。哦,是姑父、姑媽來了。他們每人手裡拿著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還帶來了我的小表弟。我和小表弟到另一個房間裡去玩,他們就坐在了客廳裡。

過了一會兒,伯父、伯母也來了。他們見到了姑父與姑媽,先是寒暄一陣,接著便開始老友敘舊。

我和小表弟依然在房間裡玩,忽然聽見“淅瀝淅瀝”的.響聲,再一看:原來是外面下起了濛濛細雨。細細的雨絲在空中開始向四面八方飄灑,密密的斜織著;廚房裡也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不一會兒,陣陣食物香氣撲鼻而來,薰得大家都有點醉了。

六點四十分,門口忽然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接著門鈴聲又響了起來。我急忙跑著去開門,卻被機靈的表弟“捷足先登”了。“嘎吱”一聲,門被打開了。“送月餅的來啦!”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我的父母回來了。他們手裡拎著一個大紅袋子,袋子裡全是月餅。他們進門後又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我看到他們的頭上溼漉漉的一片,不知是汗還是雨……

“當,當……”客廳裡的老式座鐘又響了起來。當鐘聲響到第七下時,奶奶便開始叫道:“開飯啦!”頓時,看電視的,談話的,玩耍的,都向一個地方——餐廳走去。小小的餐廳裡擠滿了人。人們看到滿桌美味佳餚,都開始不顧形象地大快朵頤。酒足飯飽後,我們來到露天陽臺上賞月。

因為外面的雨還在下著,所以我們只好撐傘賞月。父親和姑父剛把兩把大傘拿出來撐開在地上支穩,我和表弟這兩個“小饞貓”就閒不住了,拿出月餅吃起來。我們與爺爺奶奶同坐在一把傘下,剩下的親人同坐在另一把傘下。月亮的影子在雨幕的遮擋下顯得朦朦朧朧,像是穿著一件紗衣。那些大人們在那邊一邊拉家常,一邊吃月餅;爺爺奶奶他們坐在旁邊喝茶賞月;我和小表弟呢?則一邊品茗,一邊品書,一邊品餅,還美其名曰:“此乃高氏三品也。”

不一會兒,雨停了,空中的陰雲已完全散盡。這一次,月亮周圍的那層薄紗也已被揭開,月光灑滿大地。大家都被這迷人的月色陶醉了。不知是誰吟了一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家的激情都被點燃,紛紛賦起詩來。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9

我出生在美麗的蕭紹平原瓜瀝小鎮上。小時候在家鄉歡度中秋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金秋,平原綠野千里,村落點綴其間。秋風送爽,金桂飄香,菊花綻黃,蝶舞蜂喧。入夜,碧空如洗,白雲飄飄。臨近中秋,皓月當空,銀輝瀉地,家家都忙於做糕點過節了。

小孩子更是眉開眼笑。在他們心目中,過中秋熱鬧、好玩,還有好多美食解饞。

最難忘的是和小夥伴一起做土月餅。節前我們就忙著收集磚頭、柴禾。有大一點的小小姐哥們從家裡偷拿一些麵粉、紅糖,幹桂花等。中秋到了,在家門口用磚頭壘起一個灶頭,中間是空的,放進柴禾架上一個小鐵鍋,捏好餅放到鍋裡烤,現在回憶起來比買來的還要好吃呢。

中秋夜點火燒旺,跳動的火焰,紅豔豔的,和空中圓月相互輝映。柴禾燒得噼啪響,小夥伴們圍在灶邊,笑呀、唱呀、跳呀,露出缺牙的小口,站著拍手樂顛顛地,連天上的月亮婆婆也對著人間笑了。

鄰家金花姐在灶邊用香點燃鞭炮,捂起耳朵等著。“噗”的一聲嚇了她一跳,原來是調皮的.阿潛哥哥嚇她的。“你真壞!”話音剛落,“噗”這回是真的炸開了,大夥歡呼起來。長大後他倆倒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好鴛鴦哩!

玩膩了,肚餓了,各自跑回家。只見每家院子裡擺著供桌賞月。供桌上有月餅、月糕、香蕉、葡萄、芋頭、雞鴨,還燒著香。太奶奶點了三支香,遞給我,要我跪拜月亮婆婆,祈求遠在杭州工作的父母親早日歸家,閤家團圓。那時我很小,磕頭時碰了個小包,可我還是咬住牙關忍住了淚——我可沒有我的女兒那麼嬌貴哩!

賞月後,就可享用供品了。太奶奶把月餅切開,一人一塊 , 寓“閤家團圓”之意。最好吃的是蕭山紹興特有的月糕,薄薄的,圓圓的,像個白色的大月亮,送進嘴裡,甜而不膩,爽口爽心。還有那大香蕉,黃黃的,像彎彎的月亮,又香又甜。最有趣的是寧波大芋頭,毛茸茸的像人的腦袋。傳說在元朝時,老百姓不堪暴政,相約中秋起義,各家殺了駐在戶裡的元兵,用腦袋(芋頭)祭月。有意思的是,象徵首級的芋頭,如今成了“戰利品”,再也沒有“恐怖感”了,吃起來粉粉的,特香。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過中秋節時還會想起吃這大芋頭。

“月光光,照廳堂”,不知哪家小孩唱起了童謠,給節日之夜添了歡樂氣氛……

幼時的中秋是甜蜜的,迷人的。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0

今天是中秋夜,我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思念起了去世的奶奶來。她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來,我就想起我們家鄉的糖餅,因為烙糖餅,是奶奶的拿手好戲。

記得那次我們到奶奶家過中秋,剛吃過午飯,我就看見奶奶拿起了一個大黃盆,開始和麵。奶奶揣呀揣,翻來覆去地揣,似乎要把面裡的筋也要給揣出來似的。不知道過了多久,只見奶奶用手迅疾地拍上幾下,蓋上紗布,面算是和好了。

和好了面,奶奶並不休息,進裡間抱出三包糖來。這三包糖,都是用紙包的,一頭大、一頭小,上面還貼著一塊兒紅紙,長條的,外面用線繩捆紮。奶奶先解開一包,連同包糖的紙一道攤在桌上,再把另外兩包開啟倒上去,用擀麵杖輕輕地擀。奶奶一直要把這些紅糖都擀細,如麵粉那麼細。

第三個環節,就是炒芝麻,我的兩個年齡最小的姐姐,蹲在鍋門口添草燒火,奶奶則是站在鍋前,用鏟子不停的翻炒。芝麻的香味兒從廚房裡飄到院裡,飄到大樹下,飄向廣大的.空間裡,即使我正在玩耍、奔跑,也會不自禁地停下腳步,深深地呼吸幾口,心想:“奶奶的芝麻真香啊!”

炒好的芝麻,盛到簸箕裡,漫漫地搖晃,讓它冷涼,奶奶說:“油都被炒出來了,不搖晃,芝麻就會結塊兒,那香味就不正了,糖餅就不好吃嘍!”等到芝麻冷涼,放到碓臼裡輕輕地嗑,盛上來,與紅糖拌在一起。這時,夕陽已經紅紅的照進了廚房。

還是我的兩個年齡最小的姐姐在灶下燒火,奶奶則是在灶堂前忙碌。每包好一個小圓餅,她都要沾上一層雪白的芝麻,然後貼到剛剛燒熱的鍋裡。奶奶都是把先包好的糖餅放在鍋的正中間,那裡熱度最高,待一會兒翻身,挪挪位置,再把第二個貼到鍋的正中心。如此,直到太陽落山,直到開始點燈的時候,奶奶才完成整個月餅的製作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呢,也沒閒著,領著弟弟妹妹們到處亂跑,想點子玩兒,還時不時地跑回灶間來看看。第一次來的時候,奶奶說:“小寶,拿一個嚐嚐,”我伸手拿起一個,燙,啪地掉地上了,引得兩個姐姐放聲地笑。我把餅撿起來,兩隻手輪換著晃晃,再拍拍,用嘴吹吹,上去就咬它一大口。外面的,好脆,好香;裡面的又柔,又軟。怎麼沒有糖?我用兩手一壓,糖稀現出來了,再吹一吹,用勁兒猛一吸,把糖稀飽滿地全部地吸入口中,那種又香又甜的感覺,真的像醉了似的。一轉身,發現奶奶在看著我,很專注,又好像很幸福。我趁奶奶還沒回過神來,轉身跑了。就在那轉身之際,順手又拿了一個芝麻糖餅。

晚上的時侯,一家老少,男男女女,十幾個人,圍坐在明媚的月亮下面,一邊吃著圓圓的糖餅,一邊拉家常。當時,我和兄弟姊妹們在一旁打鬧嬉戲,偶爾到大扁子裡去拿上一個芝麻糖餅吃,那時,真幸福。

奶奶,我想您,想您烙的芝麻糖餅。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1

“哇塞!”我不禁大叫起來。桌上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對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相信你家桌上也擺滿了各種好吃的吧!這些要留著晚上供月光呢!我們到時就邊賞月光邊享受這些美食吧!我現在可不急著吃這些,我現在急的是——吃螃蟹。

今年螃蟹特別貴,但老媽看在中秋節的面子上,答應了給我買螃蟹。老媽此刻正在用小牙刷刷洗螃蟹,我一蹦一跳地走的螃蟹那邊,只見它們個個都有一雙黑豆似的小眼睛、八隻細細長長的腳、兩隻鋒利的鉗子和一個青中發黑的堅硬外殼。有的螃蟹企圖夾老媽的手,只見它們橫行霸道,凶惡地張牙舞爪,向我們。我很害怕,連連大叫“老媽,小心!”

不一會兒,螃蟹出爐了,一開啟鍋蓋,香氣就撲面而來,饞得我直流口水。“受不了了!我要開始了!”只見它們紅通通的,像是紅臉的包公。“我要吃母的,母的好吃!”我興奮地大叫大嚷。“我要吃公的,公的.個大!”老爸也在一旁嚷嚷。我偷笑:這老爸,可真夠笨的!這公的哪有母的好吃呢!母的有蟹黃,可鮮美啦!更何況我早就觀察過了,老媽今天只買了八隻螃蟹,有五隻母的,只有三隻是公的,這下我可賺大了!老媽幾乎沒吃,只是幫我剔肉,雖然我也想讓老媽嚐嚐,可因為我太愛吃螃蟹了,而且老媽不住地說“我就不喜歡吃螃蟹。”所以我就把五隻母蟹全吃了,面前堆得像小山似的。

下午的時候,我感到身上一陣奇癢,用手一撓,面板上就出現了大塊的紅色疙瘩,很快遍佈全身,我嚇得哇哇直哭:“老媽,你看看我呀!我怎麼了!”老媽一看,大叫起來:“不好,面板過敏!”說著,就抱著我去了醫院。醫生確診是螃蟹過敏,給我開了一些藥,老媽方才鬆了一口氣。這時,我看看老媽,我哭笑不得,一向愛臭美的老媽居然穿了一雙拖鞋——一隻是紅色的,一隻是紫色的!

晚上,老媽幫我洗好澡、塗好藥,讓我早點休息。我躺在床上,聽到老爸老媽在客廳小聲地說話。老媽埋怨自己說:“真不該讓兒子吃那麼多螃蟹!”老爸說:“你呀,明明那麼愛吃螃蟹,今天居然一隻也沒吃!”老媽說:“你不也是,明明愛吃母的,卻對兒子說喜歡吃公的!”聽到這裡,我流下了眼淚:原來笨蛋是我!今天螃蟹過敏何嘗不是老天爺在給我上課呢!這時,我看看窗外,月亮正升過來,好大、好圓、好美!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2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在此,我祝大家開開心心、團團圓圓!

相信大家都聽過“嫦娥奔月”這個故事,那大家知不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不知道的話,我來給大家講一講。下面就是我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哦,說到這兒,我就知道為什麼中秋節是中國的法定節日了,原來是讓人們與家人團聚啊。其實能有這個節日,我是非常開心的,因為不僅可以放假,還可以和老爸老媽在一起。

不過,今天一大早,我就和老爸去練習打乒乓球,回來後老媽卻說要打掃衛生。這可把我和爸爸害慘了,幹完活後,累得我胳膊也抬不起來了。幸好這時姑姑打來電話,說中午要和我們一起去外面吃團圓飯,我一聽見“吃”,便高興了,好像也不那麼累了。

我們來到了一家有名的飯店吃飯,我們小朋友們當然點了很多好吃的,好喝的,大人們則一邊吃飯一邊在那兒扯扯家常,談談生活,覺得這種全家人都在的感覺真好啊!

當然,八月十五,團圓的日子,媽媽說也得去看外婆,所以午飯後我們到超市採購了一番,然後直奔外婆家。到了那裡,外婆更是熱情,又是拿月餅,又是拿水果,嘴裡一邊說“垃圾食品,儘量少吃”,一邊還是拿出了我們最愛吃的零食。雖然剛吃完飯沒多久,但我這個“消化快”的人還是拒絕不了零食的誘惑,有外婆為我“撐腰”,我就放心膽大吃了起來,媽媽看著,也無奈地搖搖頭。

到了晚上,吃完飯我就跑到陽臺上,想說看看月亮,可是找了半天,也沒見月亮婆婆的影子,後來媽媽說是今天天氣不好,是陰天,所以看不到月亮,心裡就有些遺憾。不過,奶奶後來說要供奉月亮婆婆,即使沒有月亮,也要供奉。我就也幫奶奶拿出月餅、水果,還有很多好吃的。奶奶說希望我將來找個好媳婦,哈哈,這也太超前了吧。

好了,一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就這樣過了,你們是怎樣度過的呢?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3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子就興沖沖地跑到鄉下外婆家過中秋。因為表妹也來聚會,我更是欣喜若狂。在這兒,沒有城裡的約束,只有鄉下的自在;沒有城裡人的緊張,只有鄉下人的悠閒:沒有城裡人的冷漠,只有鄉下人的熱情。三天中,我盡情地釋放出自己的快樂。

花趣

鄉下,綠草如茵,花開不敗,沒有一丁點兒的刻意。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的,怎麼看都覺得是那麼有韻致,美得如同一幅寫意畫。

年幼的我們無心欣賞,笑著鬧著奔向一簇簇鮮豔的花兒,迫不及待地摘下幾朵,又笑著鬧著把它們插在馬尾辮兒上:還有的把它們編在頭上,當花環;更有朋友異想天開,把花瓣一片片摘下來,撫平,再撫平,說是可以貼在臉上做面膜呢……

稻香

儘管已是中秋,但鄉下最多的顏色還是綠。草兒、樹兒是綠的,豆莢也是綠的,尤其是那成片成片的稻田,更是透著一種喜人的綠。畢竟到了中秋,走近看,你會發現稻尖兒都泛起了點點金黃。風兒一吹,稻浪滾滾,未熟將熟的稻子便散發出一陣陣的稻香……

前幾天,田裡剛放了些水,蟲多了,蛙也多了。晚上睡覺時,蛙聲更是此起彼伏,真是“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啊。

我們呢,也像鄉下孩子那樣,撩起褲管,擼起袖管,在水溝中抓泥鰍,在岸上釣田雞……弄得一身泥,但還彷彿著了魔似的往田裡跑,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人閒

鄉下人憨厚朴實,鄰里和和睦睦。在這兒,不管家裡有沒有人,都會把大門敞開。鄰居過來借塊姜,或是放上幾塊剛蒸好的方糕,都是常有的事兒。如果關上門,一定是出門了,有一段時間不回來了。不然,門啊,總是不上鎖的。

在鄉下,最熱鬧的時候要數早晨與傍晚了。清晨,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到井邊吊水的,到河邊洗衣的,在田邊尋菜的',打招呼問好的,夾雜著雞呀、鴨呀的歡叫聲,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傍晚,人們陪著夕陽回家了。家家屋頂上便籠罩著一層炊煙,飄飄悠悠的。開飯了,小方桌端到了露天。今天張家吃餛飩,請鄰居端著碗都來嚐嚐;李家燒了一碗紅燒雞,鄰家小孩圍著桌子不走了。小貓小狗都安詳地蹲在桌腳邊,一會兒準有好吃的留給它們。吃吃喝喝,拉拉家常,一頓晚飯吃上個把小時不稀奇。我和表妹則放肆地穿上溜冰鞋到處串門兒。

鄉下的三天,來得歡暢,壓抑的心情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是滿足與歡樂。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4

依舊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時間跳躍。

冷風颳貧瘠大地,為中秋節,我就揹著大堆書,穿著灌滿冷風衣服趕赴家。

老遠就聽到車站嘈雜,進去更是滿眼各界人士。平時廖無人煙售票口排起老長老長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人潮高峰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後隨著前方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第一次這麼緊張,怕這麼一群人把無辜我踩死腳下;怨爸爸,不能來接我;恨學校,不早些放假。一輛大巴踩著天黑最後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誒?誰掛住我包?誰踩上我腳?誰在擠我?啊啊,我不能呼吸,啊啊,擠著我胳膊,疼、疼啊、野獸、野獸啊。包丟在後面,別人都一轟向前,我怎麼退後啊?一同學將我拉回,看來我之前後怕不是杞人憂天,要不是這棵救命稻草,我早就躺在眾人腳板下嗚咽。錯過車不算,受傷不算,受冷不算,天黑,下班車還有麼?中秋,中秋,是擁擠?是人山人海?還是人頭壓人頭、人腳踩人腳?

中秋早晨不賴床,頂著七點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雲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景緻。好像從沒有昨日寒氣,一掃陰霾,也忘記昨日倒黴。翹著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麼難吃,沒那麼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一起,吃著難得團圓飯。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放卻。

曾經戀上離家感覺,牽掛會成為動力。為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放卻,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淨,這真是太陽光芒麼?沒有那樣討厭刺眼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美好,在於將自己美好毫無保留獻給別人,它並不淒冷,並不充滿拒人於千里之外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壞心情擺擺手。我向往單純,喜歡溫柔,原來,在這裡。

多角度看待問題,總是美好沖淡厭惡。中秋,我尋到想要,想要感覺。圓滿,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未來。這個時間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5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其說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夏商周時“秋暮夕月”

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

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

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

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代時成為固定節日

有人則認為,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盛於宋朝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南宋時,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