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國小作文(集合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國小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國小作文(集合8篇)

中秋節國小作文1

中國的節日很多,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而我最喜歡過中秋節。

今年中秋節,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和媽媽要一起去畫室“DIY”冰皮月餅。

來到畫室,其餘九組家庭也陸續到了,我們穿上圍裙,洗乾淨手,圍坐在桌子周圍,桌上有放月餅餡的盆子,有裝滿了專門做冰皮月餅的麵粉盆子,還有各種各樣的塑料模子。馮老師告訴我們,做冰皮月餅最關鍵的是和麵做麵皮,水的份量要把握好,麵粉要和得鬆鬆的,軟軟的,還要做到“三光”,即手光,面光,盆光。而且月餅做完後要放入冰箱冷藏兩小時再拿出來吃,這樣做出來的月餅口感會更好。

聽完詳細的製作流程介紹,我興高采烈的做起了月餅來。我先把麵粉倒在盆子裡,幾次調水後總算做出了軟硬適度的麵糰,然後再把麵糰壓扁,將它分成很多小塊。為了使月餅更漂亮,口感更好,我還把那一小塊一小塊的麵糰分別染上了不同顏色,黃色的是檸檬味,紅色的是西瓜味,綠色的是蘋果味,還有藍色的是藍莓味。接著左手拿麵皮,右手拿餡兒,用皮一點點包住餡兒,包成一個球形之後,把這個圓球塞進帶有圖案的模子裡,用力按壓模子,再把它抖出來,哈,一個花紋清晰美觀的月餅誕生了。媽媽和馮老師都誇我做得有模有樣,十分精緻。我好開心,真想立馬開吃,可又有點捨不得。就這樣,我和媽媽一共做了十二個月餅,然後把它們裝入一個漂亮的禮品盒裡。

下午,帶著自制的冰皮月餅,提著從超市買回來的水果、牛奶等,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姥姥家過節。一進門,就看到客廳里人聲鼎沸,笑語不絕,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舅舅、舅媽,還有久違的霞姨都來了,就連門前大樹上的鳥兒也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更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晚餐很豐盛:有宮保雞丁、魚香茄子、螞蟻上樹、南瓜餅等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水煮肉片,那香味直撲鼻子,撩得人口水直流。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有說有笑,多麼幸福啊!

吃過晚飯,我和家人們一同來到院子裡邊吃月餅邊賞月。剛開始,天上灰濛濛的,四周有一些虛光,好像是一張黑色的布遮住了那明亮的月亮,又好像她在和我玩躲貓貓。過了一會兒,只見月亮姐姐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從一片烏雲背後探出了半個腦袋,悄悄地向大地張望,等她發現沒有什麼動靜時,就露出不經意的笑臉,抖擻精神,猛的一使勁,從烏雲裡跳出來,映亮了黑漆漆的夜空。此時天空就像掛著一盞無比明亮的燈,照亮了姥姥家的小院。柔柔的光瀉下來,給周圍的景色鍍上了一層銀白色。小院前深綠的河水襯托著黃燦燦的月亮,顯得格外美麗。河邊的柳樹也在月亮的映襯下婀娜多姿。此情此景,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中秋節,令我難忘的節日,閤家團圓的節日。我愛你!

中秋節國小作文2

我喜歡九月,在我看來,它也是個喜氣洋溢的月份呢。你看,剛剛送走溫馨的教師節,我們又迎來了快樂的中秋節。

天一亮,我和哥哥早早地來到菜市場買菜。“哥哥,這菜葉好看又新鮮,買它。還在幹什麼呢,快點呀!……”我看到什麼想買的東西就要忍不住叫起來,弄得哥哥都有點跟不上我的節奏了。不是我做事急性子,唉,誰讓今天是令人開心的中秋節呢。

菜買好了,接下來就是買月餅。超市裡的月餅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有“五仁”的,有冰糖的,有芝麻的;熱情的導購讓人應接不暇,她們的介紹不絕於耳。但我是有“定力”的,最後,我精心挑選到了稱心如意的月餅,有稍貴一點的“板栗蛋黃”月餅,也有廉價但口感好的“水蜜桃味”月餅和“老流蘇”月餅。這樣,全家人就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愛的月餅了。

回家後,媽媽正在廚房忙碌著,為全家人準備豐盛的午餐,我也主動“參戰”,為媽媽打下手。媽媽為了過節做了充分的準備,光是火鍋就有好幾個。媽媽做“??水魚”火鍋,還有“土雞”火鍋最拿手,今天我看媽媽做的時候就更用心思了,連放佐料也是一絲一毫也不肯馬虎。我有些急不可耐了,一聞到那誘人的香味,一看到那新鮮的色澤,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

菜上齊了,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圍坐在桌邊,邊說笑,邊吃著喝著,每個人都帶著笑容。我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倫之樂”吧。看到爺爺,我忽然想跟他開個玩笑。我說:“爺爺,上個星期五是您的生日,這個星期五呢,又是中秋節,您馬上就可以見到嫦娥了。您跟這嫦娥是不是很有緣分呢?”爺爺故作生氣的樣子:“說什麼呢?我的小心臟快受不了了。你說,嫦娥那麼漂亮,我怎麼能不喜歡呢?”“哈哈……”一桌子的人鬨堂大笑起來。

“悅怡,悅怡,快來呀,月亮出來了!再不來就沒你的位置了!”轉眼間,已是晚上,我剛做完作業,就聽到有人在陽臺上大聲叫我。我欣喜若狂地跑去,發現陽臺上的小方桌上已擺滿了月餅、水果、各種飲料,大家都在等著我呢。喝著可口的飲料,吃著美味的月餅,我抬頭向天空望去,烏雲漸漸散去,中秋的月亮終於掀開了她那神祕的面紗,向我們展露出美麗的笑臉。我凝神望著那一輪圓月,仔細地辨認著哪是桂樹,哪是玉兔,睜大了眼尋找嫦娥姐姐的影子,課堂上讀過的那些關於“月”的詩句好像一下子變得格外生動感人了。也許是受到我的影響吧,大家也靜靜地觀賞起來。沒有了喧鬧,如水的月光灑滿人間,陽臺上的一切陳設,還有我們每一個人,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銀輝裡,是那樣柔和而美麗,就像一幅無聲的畫。

帶著這幅畫入夢,我發現,它變得更美了。

中秋節國小作文3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我國古代,人們就有了在中秋節的各種習俗,如:祭拜月神;賞月、玩月……。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中秋節國小作文4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永珍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溼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溼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中秋節國小作文5

中秋節那天的下午,媽媽早早地就帶我回到了姥姥家。一進門,一陣月餅的香味飄進了我的鼻孔,我一下子就想到:姥姥家有月餅。我已經好久沒吃月餅了,聞著那誘人的月餅香,我真想先嚐嘗。咳,等不及大家到齊了,也許晚上爸爸還會拿來許多美味可口的月餅來。想到這,我抓起一塊月餅,大口大口的吃起來。不一會,一塊月餅就被我吃完了。嗯,真是好吃呀,好想再吃一個!看著盒中誘人的月餅,我實在是抵擋不住它的誘惑。嗯,那就再吃一個吧,反正媽媽也發現不了,沒關係的,可以再吃一個。不知不覺,一盒月餅全被我吃完了。這下可慘了!要是媽媽來發現了,一定會訓我的。正當我惶惶不安時,偏偏媽媽走了過來。看著我誠惶誠恐的樣子,媽媽一下猜出我有心事,問道:“兒子,你有什麼事情嗎?……”沒等媽媽說完,我知道瞞不過去了,只好說:“媽媽,月餅太誘人了,對不起我把它全都吃完了!”“啊?”媽媽吃驚地看著我,停了一會,媽媽說,“那你快點去買一盒回來吧,不然晚上沒有月餅吃可就不好了。”說完,媽媽立刻從包裡拿出錢,我接過錢,沒等媽媽再囑咐完就一溜煙的跑了出去。

我飛奔地過了馬路,來到蛋糕店買了十個蛋黃月餅,又算了算姥姥家的人,嗯,還好正好夠!我匆匆交了錢,又飛奔向姥姥家。正巧前面有一塊石頭,由於我沒有注意到,一腳踩了上去,“當”的一聲我就摔倒了,月餅正好壓在我身下。我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只要月餅沒事就行!我急忙站起來,看了一眼手中的月餅都在,也沒顧上檢查一下袋子是否完好,一心只想著向姥姥家飛奔。等我跑回家時,我才打開裝月餅的袋子。還好,月餅沒事,只是……袋子下面漏了一個大洞,我急忙數月餅,呀,怪了,還有一個月餅上哪去了?我記得自己是一直抱著的,不會掉的,難道是在我摔倒的時候掉了出來,我沒注意到就跑回了家。咳,沒辦法,只能怪我了,看來我是吃不上月餅了,這次吃不到蛋黃月餅了,只當我用月餅換來了一個教訓吧。這下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來,不要太慌張,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傍晚時分,爸爸也來了。三姨、小姨都帶著月餅領著弟弟們來了,我的心情一下好了起來,剛才的不快也隨之煙飛雲散,我和弟弟們快樂地開始做起遊戲來,我們還猜了關於中秋和月餅的謎語,玩得十分地開心。

吃完了晚飯,我們大家一起欣賞著月亮。俗話說,十五的月亮是最圓的。果然,月亮猶如一個圓圓的玉盤,高高的掛在天上,那皎潔的月光,好像真的有嫦娥仙子在上面一樣,旁邊的小玉兔也隱約可見。

中秋還真是有趣的一天,我學會了許多中秋節和月餅的知識。這是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節國小作文6

中秋節簡介: 起源: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別稱: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習俗: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觀潮、燃燈、猜謎、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中秋節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

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

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

“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

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

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

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

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

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

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節的故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

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

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

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

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

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

“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

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三: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國小作文7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打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秋節國小作文8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一個人們認為最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到中秋節總會勾起人們的思鄉之情。回想起去年八月十五的情景,仍然讓我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不夜之日,月亮高高的掛在天上,因為這天多雲,無數繁星都躲在雲層裡,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小風襲來,薄雲漸漸散去,樹木、房屋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瀉的清流,注滿天地。我們一家三口坐在陽臺上,觀賞著這美麗的月色。看著看著,爸爸和媽媽的眼睛裡流露出一絲傷感,我知道,他們和我一樣,看著玉盤似的月亮,思念起遠方的親人!我想起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知道他們是否吃的好、睡得香。在這個月圓之夜,他們也一定在想念我們吧!沉寂了許久,爸爸的一句話打破了寧靜:"你們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我和媽媽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爸爸說:"‘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個月叫中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才成為固定節日,這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聽爸爸說完了中秋的由來,我們都有些餓了,於是,我跑到客廳拿來美味誘人的月餅,這月餅真香,剛撕開包裝袋,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咬一口,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如今,人們的日子好了,就連中秋的月餅也和過去不一樣了,不僅口味繁多,而且形狀、包裝各異。媽媽是最愛吃的一個,她一連吃了幾塊月餅之後,不慌不忙地講道:"今夜月亮圓又大,我們一家來賞月。要問中秋誰瞭解?還數我呀最博學。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月餅吧!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相傳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在八月十五征討匈奴得勝,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月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月餅分給重臣一起吃。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考究。月餅發展到今日,更是因味道之獨特受廣大消費者之喜愛。"望著神話般的月亮,我又不禁吟誦:"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雖有奔月的輝煌,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想必住在廣寒宮的嫦娥也會寂寞難耐,飽嘗思鄉的悽苦!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臥室被月光映得格外明亮。我再一次看著這皎潔的月亮,思鄉之情再次湧上我的心頭。今年的中秋節是否能和遠方的親人們團聚?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後記

熱門標籤